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七一课程材料8篇

时间:2022-09-01 15:41:58

七一课程材料

七一课程材料篇1

一、学生实验设计能力需符合其认知规律

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始终是处于互动的状态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时要考虑学生实际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类、总结发现实验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实验的效果。

如《校园中的植物》一课,学生往往在教师的陪同下了解校园中的各种植物,教师会适时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学生始终处于被动,能力无法提高,教师不如就让学生观察,反问学生你要观察什么?在这样的问题下,学生会下意识地观察植物各个器官,同样也达成了观察的效果,而且进一步促成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养成,潜意识中形成实验设计的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在实验中学会用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如《摩擦力》这一课,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脱口而出,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摩擦力呢?教师只要提供一个情景:推动讲台和课桌那个用的力气大?学生自然会联想猜测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通过设计实验、模拟实验来佐证自己的猜测。这其实就是实验设计能力的养成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拥有了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环节意识缺失影响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为了得出所谓“正确的”结论,而是在实验过程中养成科学习惯,了解科学研究的步骤。对实验每一环节充分地认识其实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时忽略了让学生设计实验这一环节,而是直接让学生上手进行实验,课堂看似非常热闹,但是细细推敲这样的活动就缺少了目的性。学生对于活动的任务不明确,计划不充分,实验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或者活动杂乱无章。

如《水和冰》一课,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是会逐渐下降、保持、继续下降,并且每个阶段温度下降的速率也是不一样的。为了能记录这些温度变化的过程,必须要确定记录的时间间隔,教师直接出示了实验的要求,尽管学生在整个实验中执行力很强,实验效果也不错,但是学生在活动中并没有提升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这样的实验课学生的设计能力、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并没有提高。

所以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更应该注意自己在课堂中引导者的身份,把生本主义放在心间,以学生的发展、能力的养成为主要目的。除了注重实验的环节外,更应该创设较为开放的课堂环境,不要害怕课堂会因为学生实验设计的讨论影响了整节课原有的设置和安排,其实正相反,学生对于实验的自主设计正是本堂课的亮点。

三、课堂师生本质交流加速学生实验设计意识

实验课的实验要求是完成实验的前提,但是实验要求的让学生明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教师直接出示,学生按照实验的要求进行实验,从实验的过程来看,学生主动参与了实验,但是从本质来看,学生的思考能力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在师生的本质交流中得出实验方案更能增强学生实验设计的意识,对于实验操作更能领会,实验设计的目的更为了解。

如2013年全国小学自然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来自广西南宁的邓超老师执教的《在星空中》一课,学生对于北斗七星知之甚少,仅限于七颗星组成的形状,那么就利用学生对于北斗七星仅有的这些前概念来建构水平方向上七星的模型。再进一步,这七颗星离地球的距离是不同的,如何构建这七颗星的方位,是需要学生通过计算,测量大概距离,构建准确七星模型,进行摆放的,这个过程教师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而是适时点拨,和学生有效交流,学生通过与教师交流得出建模实验的方案,在小组内有效实施方案,实验成功,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意识得到提高,部分学生也拥有了实验设计的能力。

四、有效实验材料的选择促进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养成

实验课必然需要实验材料来支撑,而实验课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使用的材料决定的。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需要花足够多的心思,有效的实验材料是可以给予学生在思维上引导和提示作用,这比教师讲述复杂的实验要求有效很多,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即实验设计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在执教的课堂中实验材料比较单一,就是一种材料用到底,这也无可厚非,在有些实验课的确是只需要一种主要的实验材料,如《磁》这一课,学生对于磁铁的有效研究,发现磁铁两端的磁性较强,能够吸引较多磁性材料,以及在磁铁周围存在着特殊形态的磁场。这样的实验课是对这种具有特性的材料进行研究,使用这种材料足矣,但是有不排除使用其他形态的磁铁,多块磁铁共同使用的情况,这样的设计思路其实又开拓了思维的瓶颈,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会更加浓厚,自然会促成其研究还有怎样的实验方法。

七一课程材料篇2

关键词: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

一、引言

目前,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的英语课程一般分为2个阶段,即公共英语阶段和专业英语阶段。公共英语课程一般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统计,本校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在第四学期的六级累计通过率为65%左右,远高于五年制医学生同期的六级累计通过率。因此,针对本硕连读学生的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应与五年制医学生的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有所区别。如何优化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便成了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优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七年制医学高等教育是学、硕融合、整体素质优化的高层次医学教育。七年制医学生具有英语基础扎实、思维敏捷、思想深邃、创造力强等特点。如果还是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以课本文章的词汇和语法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英语学习陷入茫然,学习目标和意义不明确,更有甚者放弃英语学习。因此,不同的生源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只有根据七年制医学生的特点来选择英语教学内容才能反映该层次学生对语言学习的需求,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要,提起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有了学习的动力与求知欲学生才会尽他们的努力来进行学习,才可能获得一个较好的成就。”[1]只有因材施教,七年制医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三、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优化的策略

(一)善于利用教材

教材不应被视为词汇和语法构成的文字材料,而应成为情节丰富、角色众多的“剧本”。教师与学生都是教材这一“剧本”的主角。教师不应把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身上,而是应该与学生对话、沟通,在对话和沟通中生成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创造课本内容的意义。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偏重词汇、语法等输入性内容的倾向,加强口语、写作、翻译等输出性内容。同时,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精选一些与课文内容大致同步、语言鲜活的辅材料,还可增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片段。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英语语言魅力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也不能限于传统概念上的教室,应成为人人参演、个个登场的舞台、开放的交际场所和语言实践的实验室。[2]教师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语境氛围,积极快乐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应用,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公共英语课程的有用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二)补充医学英语教学材料

由于医学七年制是学、硕融合的高层次医学教育,因此,对七年制医学生医学专业课程的要求比五年制更高,而学习时间比五年制更短,这便导致了七年制医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和科研方面任务重、压力大。而七年制医学生“外语能力普遍较强”[3]。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一部分还未通过六级的学生外,很多学生在通过六级考试后,认为英语学习已经不再重要,正所谓“通过6级,万事大吉”,自然就放松了英语学习,上课不专心,甚至在英语课上自学专业课。但是这会使得七年制医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逐渐下降。因此,公共英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除了课本内容,为了增强学生上英语课的兴趣,笔者建议补充一些与医学相关的英语教学材料。这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习一些医学专业知识。笔者认为VOA慢速英语《健康报道》是很好的英语教学补充材料。VOA Special English是一种由美国人最常用的1500个基本单词为主体构成的美国英语,它用简短、清晰的句子写作和广播,以每分钟90个单词的速度,即2/3 的Standard English的速度进行广播。这样的词汇、句型和语速非常适合一、二年级的七年制医学生的水平。《健康报道(Health Report)》是VOA 慢速英语中的一个栏目。其报道的是和每个七年制医学生专业相关的医学话题,从心脏复苏术到最新发现的病毒和疾病,以及学生学习过或没有学习过的的各种医学知识。它就像“一部活的教科书”,帮助学生学习医学专业术语,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了解国际医学发展动向,同时培养准确连贯的英语语感,学习地道的英语语言。笔者在所教授的七年制医学生班级进行实践,学生们都对《健康报道》很感兴趣,学习热情高涨。他们普遍反映这档栏目很适合他们的水平。通过栏目他们不仅能学习英语知识,还能与所学专业相结合,是“双赢”之举。因此,在公共英语学习阶段,利用学生较为扎实的公共英语基础的优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公共英语向专业英语过渡,适当补充专业英语,传授专业英语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七年制医学生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打下基础。

(三)重视跨文化交际知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和学习最重要的目的。七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因此七年制医学生更需具备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七年制医学生已经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因此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传播。例如:在术后医生的第一次查房中,医生习惯性地问病人:“放屁了没有?”而如果医生面对的是一名外籍患者,则最好这样说:“早上好!祝贺您手术成功。谢谢您的配合。现在您是否已有排气?”跨文化交际知识既包括言语交际知识,也包括非言语交际知识,例如身势语、西方文化以及西方传统习俗等等。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传播可激发七年制医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课本知识与现实交际的对接,让他们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能使用更加准确、更加得体的语言规则系统,非言语交际也应用得更加灵活自如,从而有效地促进英语转化为他们得心应手的交际工具。

四、结语

面对把七年制医学生培养成为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挑战,公共英语教师应真正承担起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使命,认真审视和反思当前的教学内容,转变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意识、发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Gardner,R.C.& Lambert,W.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M].New 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s,1972:89.

七一课程材料篇3

一、遵照《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依据,具有指导性。在用活教材时,教师要考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要钻研教材,找准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结合点。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1世纪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创造力、广博的知识领域、深厚的专业修养、高超的教学艺术、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与欲望。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原有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都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博采众长,不断加强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因此,要想从不同角度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师首先必须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

三、活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教材增强了历史学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作为历史教师,面对不再枯燥乏味的新教材,如何挖掘和活用教材使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呢?

(一)利用好导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利用每课“引言”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兴趣,为讲授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七年级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亲”,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本课的引言,出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的诗碑“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进而提出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利用地图,培养读图识史能力

古人云:“左图右史”,新教材也为此提供了许多便利。如:重要朝代的国家疆域、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战役等,教材还配有《历史地图册》,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发掘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以图学史、读图识史的能力。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师除利用书中“三国鼎立形势图”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战役形势图,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更好地理解本课。

(三)巧用图片,增强审美情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易于感知的图片素材,精美的艺术作品烘托出了浓厚的历史审美氛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恰当地指导学生赏析图片,增强学生历史直观性和历史的审美情趣。例如:讲到“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时,可以指导学生观赏“半坡人面鱼纹陶盆”“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浓浓的原始文化氛围使学生对当时的历史风貌产生丰富的遐想,而且对半坡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四)运用文献资料专栏,培养理解运用史料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这些历史典籍、先贤名哲、诗歌民谣,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增加历史的亲近感。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时,就可以引用唐太宗的原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应了唐太宗开明的政治意识,加深学生对“贞观之治”的理解。

(五)选用小字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

七一课程材料篇4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 方法

近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为内容单一、文字枯燥的《思想品德》课程,如何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许多思品课教师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除了运用开展活动、走出课堂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结合山区学生实际,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多媒体手段引入教学过程,逐渐探索出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能对同行们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和联系,将教材内容大致划分为四类:即自然类、情感类、法律类、成长类。对不同类型教材的教学,所选取的辅助教学媒体也各有差异,目的是求得尽可能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自然类教材以图片展示为主,辅以视频等其它媒体。大家知道,自然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且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对学生来说,可能不会怎么陌生。然而,要让学生解其意、懂其理,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如果单靠老师的讲解,时间一长,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腻烦情绪。教学中,如果将自然事物通过媒体图片展示出来,一可弥补学生视野受限的不足,使学生了解更多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一可使本来直观的自然事物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第七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大量的图片展示,已为我的教学增色不少。当然,如有条件,还可选用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资料,肯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情感类教材,主要以音频、视频媒体为主,辅以图片等展开教学。这类教材既包括家庭亲情,还包括师生情、朋友情、爱国情等。我处理这类教材时,十分注重营造浓郁的亲情气氛,而营造这种气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音频资料和视频媒体。如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相逢是首歌》、下册第六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时,就选用了大量的歌曲、舒缓的音乐、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国产电影《苗苗》、《美丽的大脚》、《郑成功》等音频、影视资料,把抽象的情感化成了感人的音乐、直观的画面,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情感的理解和感悟,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对于法律类教材,主要选用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视频资料、辅以图片、故事组织教学。上课前,我通过网络,查阅并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故事(动画)资料,并经过筛选,将精选出的视频、图片和故事(动画)引入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收效十分明显。如我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等教材时,就适时地采用此法,学生反响很好,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达到了预期要求。在教学《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单元时,我充分利用《与法同行》法制教育光盘中的案例配合教学。案例中的《古街七侠》、《重返校园》至今成为教育学生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的经典教材,学生也从中受到了极其深刻的教育。

对于成长类教材,主要选用影视资料、典型的成长故事视频资源等作为辅助媒体进行教学。这类教材虽内容广泛,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十分贴近。如果就教材内容直接讲解,缺少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肯定会收获甚微。在教学这类教材时,如果适时地引入一些影视资料、典型的成长故事,将普通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具体的动感画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势必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告诉自己“我能行”》时,就根据每课内容,选择了不同的视频资料、故事等。如在教学第七课《做自尊自信的人》,我就引入了动画故事《晏子使楚》和当代保尔――张海迪的故事,引导教育学生做自尊自信的人。再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青春的脚步,青春的气息》中的两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十六岁的花季》和《草房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反馈的情况表明,学生不仅对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予了较好肯定,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怎样去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

总之,近几年来,由于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越来越变得直观、生动、丰富,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这无疑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如果再在教学方法上予以改进和创新,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才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探索,希望能抛砖引玉,以期共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水平,进而实现育人的真正目标。

七一课程材料篇5

关键词:科学;教材分析;案例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常常以独特的魅

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验需要,作为长期在农村小学任教的我,对教材的部分实验材料进行了适当改进,并且通过实践获得的效果不错。下面以六年级下册第三章《宇宙》中第六课《在星空中一》实验材料改进为案例,就自己在教学中实验材料的改进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章《宇宙》中第六课《在星空中一》实验材料改进案例

1.教材分析

(1)《宇宙》这一章节是小学六年级科学中学生最难理解的一个章节。从《在星空中一》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本课主要是开展“了解星座”和“建一个星座模型”这两部分的教学。

(2)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建立起“北斗七星”这星座的正确概念。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其实这七颗星,离地球有远有近,远的离地球有近150光年,近的距地球也有50光年。在模拟实验活动中,让学生在一个纸板上挂七个橡皮泥球,投影出北斗七星的图形,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2.教材中现有的实验和可利用的实验材料

(1)实验目的。①在模拟实验活动中,让学生在一个纸板上挂七个橡皮泥球,投影出北斗七星的图形,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②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就不同,这样培养了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2)建立星座模型可利用的实验材料。给每组学生准备50厘米正方形:纸板、细线、橡皮泥,给全班学生准备:全天星空图、投

影仪。

(3)建立星座模型的实验步骤。①引入:出示星空图,同学们,在观察月相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天空中闪烁的星星。看看天空中的星图,你能说出星座名称来吗?星座又是什么呢?②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中的大熊星座。③制订实验方法:请学生按要求在纸板上打7个小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模拟图。

⑤把模型放到投影仪光中,转动模型,让光从四个角度照射模型,请学生分别将橡皮泥球的影子画在本子上。⑥交流发现:从橡皮泥球不同的影子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从中又领悟到了什么?若将这些影子想象成天空中的星座,你对星座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3.实验的局限性

(1)按教材要求,在学生建立星座模型图前,我为每组学生准备的实验器材是50厘米正方形:纸板、细线、橡皮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按教材要求在纸板上打7个小孔,又要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还要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2)有一部分男生很少用过这种细线,笨手笨脚的,每个实验组花了20分钟也没有把实验模拟图安装好,这样花费时间长,效

率低。

4.实验材料的改进

给每组学生准备50厘米废旧的正方形KT板、细铅线、泡沫小球,给全班学生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

5.实验创新之处

(1)仪器更容易。改进后装置简单轻巧,做成后又便于长期保存。

(2)操作更简单。操作简单是改进实验的最大亮点,给每组学生准备50厘米废旧的正方形KT板、细铅线、泡沫小球,学生仅用8分钟时间就完成了制作过程,而且实验效果明显。

(3)现象更直观。因为细铅线改成了细线,“北斗七星”不再缠绕在一起,所以,可随意将装置移动,学生更能看清实验投影效果,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材料改进的几点策略

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师,深知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要克服困难,在改进实验的材料上,我还有一些自己的做法:

1.实验材料的改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那些包装使用的泡沫、瓦楞纸箱、饮料瓶等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垃圾,但稍加改进,可成为科学课研究抗弯曲能力、浮力、气体热胀冷缩的好材料;还有像一些我们教师用剩的粉笔头,可能平时我们不会发现它有什么惊人之处,但却可代替岩石,帮助学生做“岩石磨圆实验”,而且效果明显。

2.实验材料的改进,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材料不足、教师工作量偏大的情况下,如果教师能改进材料准备方法,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面且还能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3.实验材料的改进,要以提高实验效率为目的

总之,科学教材只是给了我们教学的基本目标,作为一线的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并不断地改进实验教学材料,这无疑也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七一课程材料篇6

即将做出修订,甚至可能退出舞台的现思想品德教材都有哪些版本,这些版本的教材都有哪些特点,这些版本的教材对于今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又有何启示?下面就初中思想品德多版本教材进行深入而理性的分析。

一、现有主要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版本的基本情况

从版本上看,现有教材主要有(版本不齐,只作重点说明,排名不分先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师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陕教版)、广东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粤教版)、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民版)、江苏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苏人版)、山东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鲁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教科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都师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湘师版)等不同的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虽然都依据同一个课标编写,但又各不相同,异彩纷呈。

从结构编排上看,不同版本教材各具特色。例如:十套主要版本教材单元平均数是22单元,课的平均数接近65课,单元数最多的是教科版,最少的是陕教版,课数最多的是都师版,最少的是陕教版;粤教版、湘师版等版本教材每单元课数数量相等;苏人版七、八年级上下学期单元数相等,课数相等,但是单元之间的课数不等,最少的三课,最多有六课;教科版、都师版教材每册书的单元数不等,每单元课数也是不等(教科版两课、三课或者四课,京师版三课或者四课)。另外,都师版五册书的名称不同于其他版本教材,其他版本教材称为“七年级上册(或者七年级上学期使用,下同)”、“七年级下册”等,都师版教材称为“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湘师版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一个“单元活动设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鲁人版的教材有两套,一套5本是用于六三制学校的;还有一套7本是用于五四制学校的,两套教材在总课数上是相同的,内容也基本相同,只是根据学段的不同,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的编排。

二、各版教材的主要特点

1. 依据课程标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几套教材都依据2003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编写,比如,教材的内容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各版本教材虽然在编排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内容都严格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和“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安排章节。在内容的编排上也大多将“成长的我”(包括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和学法用法的内容)放在了七年级,将“我与他人的关系”(包括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放在了八年级,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包括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的内容)放在了九年级全一册。

各版本编著者在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材的同时,也不失灵活性和个性。例如:十个版本的教材大多将学法用法的内容放在了八年级的下册,但也有三个版本的教材将这一内容放在了七年级的下册,还有一个版本的教材将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放在了七年级上册。

2. 取材乡土资源,彰显浓郁的地域性。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人、造就一方情。在我国,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具有特定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表现。苏人版、粤教版、湘教版、陕教版、山东版等版本的教材都能利用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取材乡土资源,给学生带来了亲切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乡土情感。

例如:北师大版在九年级第3单元第9课《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各抒己见”栏目中就举了京剧的例子;湘师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与友同行》“善交益友”的内容就选用了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结交蔡和森、向警予等十几个益友的事例,还在事例的旁边配上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插图照片。苏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行为与后果》第二目《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自由必须以不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知识点时就列举了“有情有义的徐州人”――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王集村农民工小张认为自己感染“非典”,主动隔离的事迹。粤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人生多彩》的“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使用了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的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南山院士的工作照片。

3. 突出育人功能,凸显鲜明的德育性。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德育课程,而承载这门德育课程的重要载体的就是思想品德教材。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每一个版本的教材都注重对学生进行自觉纪律教育、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理想教育等德育内容的教育。可以说,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凸显了鲜明的德育性,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例如:人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第三课《我的自律宣言》明显是在对学生进行自觉纪律教育。湘师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树立团队精神》、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利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第三课时“创建新集体”、苏人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善于交往》第九课“众人划桨开大船”、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第三课“融入新集体”、鲁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第四课《我与集体共发展》等都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苏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立自强》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中“受益一生的好习惯”就包括“勤于劳动的习惯”。同时,各个版本的教材就用大量的篇幅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传承、法治意识的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德育教育。

4. 注重创新再造,力求个性的差异性。虽然各版本的教材都依据一个课程标准编写,但是任教过多版本教材的教师会惊喜地发现,编著者可以编写出这么多异彩纷呈的不同版本教材出来,让人眼前一亮,心里一喜。每一个版本的编写都是一次创新的过程,各版本教材各具特色。各版本教材在内容安排、单元设计、课数安排,活动设计等方面亮点纷呈。

例如:湘师版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一个“单元活动设计”,初中三年共有25个“单元活动设计”,每个“单元活动设计”里一般又设计了三至五个活动供学生选择完成。“单元活动设计”里的活动有撰写“进入中学”主题小论文、中学生活适应情况调查、“夸夸我同学”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寻找成才故事、采访成功人士、制定意志锻炼计划、收集名人名言、讲述伟人明星艰辛历程、介绍好朋友、周日我当家、采访老师、辩论大擂台、查找法律资料、调查乡规民俗、给心理老师写信、庆祝爸妈生日、谈谈看法、写诚信日记、观赏诚信影片、建立诚信档案、演讲比赛、集体讨论、写观察记录、格言创造、时政沙龙、手抄本评比、写科幻小说、参观科技博物馆、设置梦想瓶、听报告会等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德育效果的实效性。

5. 贴近学生生活,蕴含明显的人文性。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不论哪个版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就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出发,做到以学生为本。各个版本的教材都选用了大量的人文素材作为教材的资源,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选取的素材都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的版本的教材在某个教材上直接选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这些事例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教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在分数的背后》第十四课《分数之外的收获》在列举“在考试与分数之外,我们有广阔的生活空间,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时运用了八张照片作为例证。这八张照片有整理房间、踢足球、滑雪、插秧、工厂参观、街头清洁、开学军训和推轮椅车老人过马路等。这些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再熟悉不过的事例,有些图片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其倍感亲切,同时也升华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值得一提的是,编著者在选图的时候既考虑到了男生(如踢足球)又考虑到了女生(如整理房间);既考虑到了北方的实践活动(如滑雪)又考虑到了南方的实践活动(如插秧);既考虑到了城市生活的学生(如推坐轮椅车的老人过马路)又考虑到农村生活的学生(如插秧)等。可以说,图片的编排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三、对现有版本教材的使用感悟

1. 做一名“知者”,认真研读课标。首先,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出来的。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材的使用和把握,都不得不研读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一年多了,此版课程标准较上版课程标准而言,更加符合现在的教学,更加注重探究,更加符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叙写方式,但是是否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老师都仔细研读过,是否每一位思想品德老师都已经将2011版课程标准与2003版实验稿课程标准进行了比对,是否每一位思想品德老师都对2011版课标较之与实验稿课标在哪些方面作了调整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其次,“教材编写要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 因此,除了课标之外,每位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著者和使用者都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地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再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指出,排在2013年各项工作之首的是“要深入推动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十精神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首先就要准确把握十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因此,无论是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编著者还是使用者,都要认真学习了解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灵魂的十精神,用党的十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2. 做一名“智者”,学会善用教材。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通过各个不同版本教材的介绍,老师们可以发现,“唯教材是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教师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要学会利用教材而不是被教材利用,更要学会善于活用教材。

有的教师在熟悉了某一版本的教材后,对于新任教的“新”版本教材有很大的不适应。感觉自己在上一版本教材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和教学经验好像再无用武之地,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本领恐慌”,不知该如何进行教学。其实,这完全是个误会。

例如:对于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内容,各版本教材是这样安排的。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中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粤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中的第三课《维护消费权》;人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的第八课《做合格的消费者》;苏人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与法同行》中的第十六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鲁人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中的第三课的第三课时的《做个聪明的消费者》;都师版教材第四册(八年级下学期用)第二单元《法律维护权益(上)中的第六课《消费者的权益》;湘师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注经济生活》中的第三节《做理智的消费者》。由此可以看出,除陕教版和教科版等版本教材没有编排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内容之外,其他版本教材都在相应章节编排了这个内容。在教材版本更换时,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完全可以将原来任教的版本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进行加工,甚至进行再创造,可以说是已经“有备而来”。笔者在教消费者权益的内容时,喜欢将教材的课时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一般将这部分内容放在3月15号前后学习,效果相当不错。

3. 做一名“执者”,善于搜集素材。教材上的素材也许在编写进去的时候是最新最近发生的时事,但是教材里的素材毕竟要经过编写、印刷、分发等程序,最终到达使用者手中,也许这时,教材里的素材已经变成了旧闻,不再是时事了,甚至已经不再适合放在教材里使用。一个执着于把书教好的教师,会用心地去搜集和书本有关的材料。

例如:笔者任教初中思想品德多年,养成了喜欢搜集素材的好习惯。在电脑不普及的年代,看到了对思想品德教学有利的素材,往往喜欢剪贴,甚至用手抄的方式将有关于教学的素材记录下来。有了电脑以后,特意在电脑中设置了专门的文件夹,用于存放搜集来的教学资料。在全国一些同行的热情帮助下,有幸收藏阅读了人教版、粤教版、陕教版、人民版、苏人版、鲁人版、教科版、京师版、湘师版等多版本教材。在阅读的同时,将这些版本教材中的素材进行了归并整理,分类存档。对于还能够继续使用的素材进行了梳理,这给我任教现在的版本教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七一课程材料篇7

一、近三年我市中考思品成绩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十堰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成绩忽高忽低,2009年优秀率是2008、2010年的三倍。从学生答题分析来看,近三年中考15道单项选择题,考生人均得分均为13分,差距就在后面35分的非选择题。

二、近三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35分的非选择题分析

2008年和2009年都是以当年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参考答案灵活。2008年仅第17题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为背景要求学生回答:(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开展探月活动?(2)再列举一些我国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或实施的计划?(3)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答案出自七年级下册教材。其他的题在人民版教材中找不到影子,多是原人教版教材中的知识,学生无从下笔。如第18题以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国务院将5月19日至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降半旗志哀为背景,要求学生回答:(1)设立“全国哀悼日”说明了什么?(2)“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中国感动了世界”。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第19题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要求学生制作北京奥运会知识卡片、写出誓词和行动计划。广大教师吸取了2008年的教训,在2009年复习时精心准备时政专题,2009年中考思想品德35分的非选择题能从教材和整理的专题中找到答案。

2010年中考思想品德35分的非选择题题目灵活,有较强的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答案多来源教材。如第16题以钱学森小学时候叠纸飞镖为背景,要求学生回答:(1)钱学森从小开发潜能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潜能尚待开发,请你自信地对自己的未来作出一个预测。(3)科学家是我们值得崇拜的“最耀眼的明星”,请说明理由。此题涉及到玩、竞争、潜能、全面认识自己、追星、科学家的品德等七课的知识点。

从以上分析可知2008年侧重时政热点专题,2009年二者兼顾,2010年侧重教材和能力。2007年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十堰市的第一次实行统考,试题是以湘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教材为蓝本,中考之后师生反映试题紧扣教材难易适中,使2008年中考思品复习时形成了思维定势,以抓教材为主,忽视时政热点专题,2008年中考之后,师生大呼上当,甚至有人说无需复习,只需整理好时政专题,就能考高分。2009年中考思品复习时广大师生吸取上年教训既抓教材又突出抓时政专题,中考很是理想。2010年中考思品复习时广大师生再接再厉,侧重时政专题,中考时,准备的时政热点专题除第19题的第一问外,几乎无用,其他的题因学生对教材不是十分熟悉,又缺乏整合能力和社会生活经验,个个垂头丧气,怨声载道。

三、中考思品复习的建议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近三年中考非选择试题都是教材和时政的有机结合,即以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今后的中考思品复习时因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因为思想品德是开卷考试,命题的原则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而一些考题的答案或在某一课中,如2008年中考的第17题、2009年第16题,或在不同年级中,如2010年第16题涉及到七下第一课、第六课、第七课、第九课,八上第四课,八下第三课、第四课共七课知识。如果不记忆基础知识,靠考试时翻书和资料,不可能考出好成绩。因此,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特别是每一框、每一目的标题和教材中的黑体字学生都应十分明确、牢记在心、了如指掌。同时要打破教材的顺序,挖掘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它们加以整合,进行重组,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树。如在复习竞争与合作时,把七下第九课《生命的林子》与八下第四课《生命共舟》联系在一起。又如在复习有关法律知识后,把八上第五、七、八、九、十课与九年级第七、八课结合起来。再如在讲宽容品质时,归纳七八年级的内容,宽容既是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又是化解冲突的方法。

2.关注时政。近三年中考试题大多是以时政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政热点,让学生一定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12.4法治人物颁奖晚会、最高科技奖励颁奖大会、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大会、全国两会、3.15晚会。但又不单纯为时政而时政,目的是为了加强社会时政热点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思考这些时政热点与所学教材的联系,体现了教材中的一些观点,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读这些事件,能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当然教师应当精选一些热点专题,设计题目让学生训练,达到融会贯通。

3.培养答题能力。我市思品考试只有50分钟,在50分钟内完成一份试卷有一定的难度,这时答题技巧和能力显得很重要,平时要加强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首先是先易后难。难题不一定在最后,如2008年第16题学生不易作答,而后面的题却不很难,结果学生在第16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翻书找资料,也没能作出理想的答案,后面的题即使会做也没有时间了。其次是认真审题。题目读懂、明确问题后再答。如,2010年中考第17题的第二问:请你列举漫画中的经营者可能会不择手段地使用哪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一些学生看成经营者侵犯消费者哪些权益。最后,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规范化、程序化,避免使用口语,尽力使用教材上的语言,能做到心中有底,提高得分率。

七一课程材料篇8

关键词: 设计 七个原则 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有关《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中“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学习,教材内容有选择性地介绍了设计的七个原则,是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创造的核心内容。它是本册教材学习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设计创造热情的关键内容。要设计一个好的产品或方案,除了要有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外,还要遵循设计的一般原则。这些原则是人们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些原则往往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渗透,成为指导设计过程和进行设计评价的基本原则。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教参建议2课时,但由于每周只有一节课,这样教学内容就显得不连贯,不紧凑,比较分散,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教学。

在上节课教学任务完成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书包的设计”,并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思考如何创新改进,如何使书包更加美观、实用,等等。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原理并已进行“书包的设计”的基础上编排的,内容包括七大原则:(1)创新原则;(2)实用原则;(3)经济原则;(4)美观原则;(5)道德原则;(6)技术规范原则;(7)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节课如果仅从理论上讲述设计的各个原则及其之间的关系,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就会显得十分枯燥,为了达到好的效果,教学思路如下。

1.根据前一节课学生的书包设计作品,有功能、形状、色彩上的变化,也有设计上的不足进行分析,以学生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直观形象的图片和教具、翔实的技术资料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理解设计的七个原则的目的。

2.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促进对设计原则的理解。

3.教师展示学生自制的创新台灯作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引入设计的原则,鼓励学生在学好方法的基础上大胆探讨和进行技术产品的创新。

教学时首先请四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上对他们的设计作品进行介绍,引导或提问学生注意观察书包的功能、形状、色彩、材料等的不同,讨论书包的设计方案从哪些角度进行了改进。学生说出有色彩、造型、容量、性能、所用布料、受力、安全等方面的不同。教师点评引入创新原则和实用原则,指出创新是设计的核心。在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从原理、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进和突破,实现创新的目标。对学生作品的不足之处(人机关系),强调设计的实用价值:设计的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

案例分析:“电饭锅”的实用性(具有物理、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

视频展示上一届学生所做的台灯的图片,学生对外观进行评价,每人喜好各有不同,分析产品的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装饰图案等。通过活动可以看到学生设计的台灯外观的美是从台灯造型、大小比例、使用的材料、色彩的搭配、装饰图案等设计组合来表达的,引入美观原则。

讨论:学生谈谈对美观原则的认识。

案例讨论:①电风扇 ②台灯 ③电视机 ④手表等外观的设计。分析产品的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装饰图案等。

总结要点:美观的产品在可满足人们求美心理的同时也能增加产品的销量。产品的美观原则是多元化的,它受到消费者、功能、技术、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

这些台灯都是用废弃材料做的,成本不超10元,引入经济原则: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益。产品设计必须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合理使用优质价廉、能优化产品品质的原材料,并在明确目标市场、控制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等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产品设计。

案例分析:卷纸的运输、木桶与塑料桶的生产

拿出实物台灯,学生观察其共同点,从灯头、插头、电压的特点,引出技术规范原则:是有关开发生产技术的知识、领域、方法和规定的总和。既有强制性的标准,又有推荐使用的技术规范。

案例讨论:

①手机号码的规定

②电视频率信号的规定

③道路交通标志的规范

教师展示发泡餐具和一次性纸制餐具,提问:为什么发泡餐具会被取缔?因为污染环境,不符合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产品的设计应始终坚持为人服务的宗旨,既要满足当展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学生讨论:①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摇②月饼的包装

【视频】播放三聚氰胺毒奶事件。说明产品的设计不能只将产品考虑为一个孤立的物的实体,还必须考虑它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必须遵循道德原则。

学生活动:联系身边事评说不道德的设计和产品。

如:大量抽取地下水、草屋下的“五粮液”、“爆炸电视”“爆炸手机”等。毒瓜子、毒大米、毒豆芽、黑心汤圆、毒火腿、用工业染料染黄的腐竹、死鸡做成的扒鸡、黑心棉、假酒、假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