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美容课程总结8篇

时间:2022-07-16 21:30:06

美容课程总结

美容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ISAS教学法;自主学习;综合素养

一、高职中外工艺美术史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中外工艺美术史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公共文化课,是衔接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的纽带。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引导学生回溯设计历程、品味设计精品、解析设计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目前,高职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教学任务重但课时有限。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涉及中外各国包括陶瓷、染织等在内的十多种主要的工艺美术种类,在教学过程中面临教学内容时空跨度大、工艺种类多,教学任务重而课时有限等矛盾。

第二,知识获取途径较为单一。传统教学以课程教材为主要提纲,教师讲授为主要的信息来源,但是教材承载的教学信息量是有限的,同时,教材从编订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无法给学生提供最新、最快、最详细的信息,而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分享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第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一些学生的课程基础较差,灌输式教学无法与学生取得很好的互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较低,积极性较差,受到手机的诱惑,课堂上的“低头族”屡见不鲜。

二、ISAS教学法用于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ISAS是英文“InformationSearchandAnalysisSkills”的缩写,即信息搜索与分析技能。ISAS是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ationalInstituteofInformationTechnology)计算机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具体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ISAS团队由4至5人为一组共同完成一个学习项目,整个过程分为组建团队与确定选题、信息收集与整理、现场演讲、现场评价、项目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在学习、展示、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1.大数据为ISAS教学法用于中外工艺美术史提供了信息基础

ISAS教学法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搜索与分析技能。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搜索到与中外工艺美术史教学相关的课程、图片、文档、视频等学习资源,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空间,在网络上组织教学。

2.广泛的社会性网络服务为ISAS教学法用于中外工艺美术史提供了交流平台

在实施ISAS教学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指导主要在课外完成,教师主要通过在线方式对每个团队进行指导,而具有广泛社会传播性的新媒体如QQ、微信、微博等,为教师实现跨越时空的在线指导提供了交流平台。

3.学生较好的互联网基础是ISAS教学法用于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的条件

目前,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的对象主要是“95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针对“95后”群体的研究报告显示,属于“Z世代”的“95后”平时与电脑接触的时间比较多,热衷于在网络上寻求知识与课程,他们属于移动互联新生代,具有较强的信息搜索能力。

三、ISAS教学法在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对于ISAS教学法在中外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笔者以“古埃及的金属工艺”为例进行分析。“古埃及的金属工艺”是古埃及工艺美术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2课时。首先,教师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教学流程划分为四个项目。项目一: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图坦卡蒙的宝藏。项目二:古埃及金属工艺的发展历程。项目三:古埃及金属工艺的设计解读。项目四:古埃及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演绎。然后,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南和学习资源,学生依照学习指南,按照ISAS五个步骤完成学习任务。

1.组建团队与确定选题

班上学生以5人为一组组建项目团队,每个团队选出1人担任组长。其中,选择“古埃及的金属工艺”相关项目的4个团队,分别由4个小组长根据选题组织团队成员规划项目完成路径,撰写项目任务书,确定每个成员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设计出PPT内容的整体框架。

2.信息收集与整理

每位团队成员针对具体任务,参照教师提供的学习指南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制作PPT、撰写演讲稿,在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在线咨询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在线指导。

3.现场演讲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4个项目,内容呈现出递进式关系。4个项目团队分别对项目内容进行现场演讲,每个项目演讲结束之后安排项目团队成员解答师生疑问,教师根据演讲内容设置讨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讨论,对项目内容进行深化学习。项目一属于导入课程的内容,针对本次课程内容,项目一小组的任务是讲述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图坦卡蒙的宝藏,主要内容包括发展历程、文物数据、图片展示、考古发现的影响等。项目二为基础知识学习阶段,项目二小组的任务是带领学生了解古埃及金属工艺的发展历程,赏析每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工艺作品,总结古埃及金属工艺的艺术特征。项目三为本课的深入学习阶段,项目三小组重点对古埃及金属工艺设计的造型、纹样、文化意蕴、配色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总结古埃及金属工艺的设计特点与艺术法则。项目四为拓展延伸阶段,项目四小组通过经典案例分析古埃及金属工艺的设计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演绎,如对2004年Dior的春夏高级定制——金色埃及王朝服饰、2010年一对埃及兄弟成立的一个新的腕表品牌等经典设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4.现场评价

现场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自我评价由4个项目团队的每位成员分享完成本次作业的经历、体会;学生互评是班上参与学习的其他项目团队为本次课上表现最好的2个团队投票,得票成绩按30%的比例计入课程期末的总成绩;最后,教师对每个项目团队的作业进行点评,对部分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并布置课后作业。

5.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主要在课后完成,主要分为教师总结和项目团队总结两个部分。教师针对本次课程教学的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各项目团队针对本次项目的完成情况撰写项目总结报告。此外,学生在线完成教师的各项学习任务,并按照学习指南进行课前学习,使整个教学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系统。

四、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显示,ISAS教学法通过具体项目、任务驱动,可以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课后学习时间,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卓.ISAS教学法在英语泛读课程中的运用.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36).

[2]李琰.大学城空间的“管理英语”课程ISAS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以长沙民政学院“管理英语”教学为例.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美容课程总结篇2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

为了让学生乐意地接受美术这门艺术教育,并且喜欢上这门学科,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跨入艺术的宫殿,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营造氛围和打下良好的基础。

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在这一学期中,我担任三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给我带来的快乐,也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令人不满意的问题。现就这一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教学中我认真遵照《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亲自示范,细心指导,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注重美术教学过程: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学科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的美术知识尽心尽力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美术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利用媒体展示,讲述名人故事等,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此外,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了美术的独特魅力。

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辅导学生精心绘画:

在美术指导方面我市精心细致,一丝不苟。学期中,我乐意接受学校的美术辅导任务,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辅导学生绘画。肖宇星、严梦、孙瑜佳、王明慧等同学参加了我的绘画指导,创作了一幅幅优美的作品,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现将作品已投去参赛。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扎实的工作,不懈的努力,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训练了学生的美术表现方法和技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情操;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成绩显著。但尚有不足之处:一是关照差生不够,还有少数个别学生的作品不理想;二是课堂不够严谨,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在新的学期里,我会更加关注全体学生,积极营造美术艺术气氛,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再作贡献!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

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 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矗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矗

三、 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 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 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 活泼 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 学手 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四、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三

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当了五年级六个班兼两班一年级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工作中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现对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下学期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1.学期初,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教研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二期课改美术教学的要求和精神,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 ,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 ,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2.认真备好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本学期在承担美术教学任务时,美术课时并不太多,只有10节课,但如何保证课的质量,让五年级的学生喜欢上美术课,除了备好课,我平时还查阅各种资料,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五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各门功课都要兼顾,所以在平时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缩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在课中增加了手工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在临摹的基础上,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创作有个性的手工作品,并教学生进行简单的作品装裱,这种在原由基础上的拓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3.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根据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运用故事、游戏、图片等艺术质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意识。如在上《冷色》、《暖色》一课时,我课前收集了许多冷色和暖色的图片,并制作了大量的范画,课上又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内容讨论色彩的运用和构图。使学生感受到色彩的魅力,提高兴趣。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同时能团结组内其他老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问题。在教学之余还协助各班教室的环境布置等工作。以上是我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我会不断反思,严管课堂教学纪律问题,争取在下学期有所突破,有所提高。

看了“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小学美术教师个人成长总结

3.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美容课程总结篇3

【关键词】建筑美学;教学研究;实践

[Abstract] The course of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chitectural theory courses. It is an important summary of art theory on designing practic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guide designing practices. Based on the quantity of 16 classes as an example, and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 material,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content which can be carried out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way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teaching research;practice

1.引言

当今我国的许多高校建筑学专业都开设了一系列建筑美学类相关课程,如东西方建筑史学、建筑赏析、建筑美学、建筑表现等。这些课程,有侧重于美学理论研究的,如建筑美学史,也有重视实践操作的,如建筑表现。美学类课程的积极开设,是提高学生专业美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专业设计实践与美学艺术的相互交融实现的重要途径。

《建筑美学》是建筑美学类相关课程组成部分之一,课程性质是理论与设计实践并重。《建筑美学》课程何时开设,以五年制建筑学专业为例,一般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学习东西方建筑史理论知识,然后在中高年级阶段学习《建筑美学》,一方面深入消化中西方建筑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强化学生建筑美学鉴赏、分析与设计能力,专项总结了重要建筑设计规律与手段,以理论指导学生建筑设计活动,提高创造水平与设计能力。

《建筑美学》的课时量,五年制建筑学本科专业该课程性质一般为选修课,课时量最少可为16学时,多至32学时不等。《建筑美学》课程的参考资料比较丰富,目前比较多用的教材,如曾坚编著的《建筑美学》、沈福煦编著的《建筑美学》,还可参考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部分内容,另外侯幼彬编著的《中国建筑美学》,对于研究中国建筑美学有重要指导意义。

《建筑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受其课程性质与课时量多寡的影响,不同院校该课程的采用学时量或许不太一样,选取的资料也多样化,因而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形式没有固定的范本。本文以16学时量为例,根据前述参考资料,研究了《建筑美学》课程可编制的教学框架与总体内容,以及教学形式与考核模式,同时考虑以一定期限为实践阶段,以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与结果反馈,逐步完善该课程教学体系,达到最佳效果。

2.教学内容与考核形式

2.1 教学内容

综述前文所述相关参考资料,结合16学时课时量要求以及教学进度安排,初步确定《建筑美学》课程相关教学内容框架以及章节,如下:

(1)第一部分 建筑美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

①建筑美学的起源与概念

②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

③建筑美学与其它美学的关系

(2)第二部分 建筑形式美规律

①建筑艺术美规律

②建筑形式美法则

(3)第三部分 西方建筑美学史纲

①西方古代建筑美学历程

②西方现代审美拓展

③西方当代审美变异

(4)第四部分简要阐述中国建筑美学特征

第一部分建筑美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是开篇首先必须要阐明的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直入了解与内容框架的建构。这一部分可参考曾坚编著的与沈福煦编著的《建筑美学》部分内容,作一个简明而确切的建筑美学概念与研究范畴的阐述。对于本部分内容授课时间大约为1学时。内容如下:

首先介绍美学一词的起源,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提出,建筑美学的提出者则是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然后介绍建筑美学的定义,建筑美学直接关系到建筑学、美的艺术哲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关系到建筑美学研究内容的具体界定。建筑美学是建筑学与美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两者兼顾。

关于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它包括建筑美的艺术哲学、建筑美的历史进程和建筑的审美心理等方面。建筑美的艺术哲学具体指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美的历史进程指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的审美心理学,则包括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方法等。

关于建筑美学与其它美学的关系,建筑美学是属于科技美学中的实用美学,和文艺美学、社会美学等相并存。建筑美学与门类美学有一定相关处,也有独特之处。

第二部分建筑形式美规律,沈福煦与曾坚编著的《建筑美学》以及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都有相关阐述,以此为参考。第一节建筑艺术美规律,参考沈福煦所著《建筑美学》下篇幅“建筑美学与建筑”内容进行讲解,主要包括造型、比例与尺度、轴线、虚实与层次、建筑形象的起止和交接、空间布局、建筑与色彩等七个章节。此部分内容授课学时大约为5学时。

第二节建筑形式美法则,参考曾坚著《建筑美学》与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讲述传统建筑美学理论即形式美法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简单几何形状求统一、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重复和再现、渗透和层次、空间序列等。这部分内容授课学时为4学时。

第三部分西方建筑美学史纲,参照陈志华所著《外国建筑史》、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与曾坚所著《建筑美学》,简要讲述西方由古代到近现代建筑美学发展历程。以低年级阶段外国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知识为基础,本部分内容简要阐述西方建筑美发展历程,并重点突出建筑美学的内涵。最后补充讲解西方当代建筑审美变异。此部分授课学时为4学时。

第四部分中国建筑美学,参照《中国建筑史》与曾坚著《建筑美学》以及侯幼彬编著的《中国建筑美学》,以大量优秀实例分析讲解中国建筑美学的独特性。此部分内容授课学时为2学时。

2.2 考核形式

建筑美学理论知识的巩固,重点体现在考核作业上。基于课程性质与课时有限,本课程设计任务可以以学生同年级阶段其它课程建筑设计作业为依托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在于区别于其它建筑设计,要则重于体现设计中的建筑美学意匠。具体来说要求学生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个人作品,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显示建筑设计中的美学意识。要图文并茂,图片表现恰当,内容说明确切。所以这样不同课程可相互利用相互促进,让学生真正融会贯通,一方面促进美学理论知识的消化,另一方面反向引导去作后续建筑设计,提高设计水平与能力。

3.总结

关于参考教材的选取,感谢建筑前辈给我们提供的珍贵资料,每一本书都是精华,由于课程性质与课时量的原因,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量内容进行教授。除上述之外,还有很多相关书目也值得推鉴,不一一累述了。所有相关资料依然可以作为推荐资料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堂上有限时间内,教学只能是抛砖引玉,所以资料是非常值得推荐与学习的,更何况对建筑“美”的追求是我们每一个专业内人士都永无止境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曾坚,蔡良娃.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ⅳ-ⅴ.

美容课程总结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手工制作课程

中图分类号:J504;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70-01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课程是一门以传授手工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实践操作、应用为活动内容的一门艺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手工制作课程在高职学前教育技能课程领域内具有上承《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课程,下启《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功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实际运用到的地方是最多的,如最常见的五大领域课程中的教具制作、幼儿开设的手工制作课程、幼儿每日相关的教室环境创设和幼儿园整体环境创设。因此它的实际运用价值是最直接的。

一、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研究现状

以“高职”“手工制作”为关键词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到了4篇相关学术研究论文,并没有相关的硕博论文进行研究。分析后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其中从课程改革出发(丁晓景,2012),对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实训项目、考核机制进行了浅析。[1]通过调查发现《手工制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孙平燕,2014),从课程实施过程入手提出了课前调研,创新教育理念;课中创新,改善教学方法;课后总结,完善课程评价。[2]从教学模式出发(段浩然,2011),提出了将网络资源合理地利用到《手工制作》的课程教学中,丰富了课程教学模式。[3]在教学模式方面提出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丛娜,2015),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欣赏课、情景课、体验课、实际操作课、集体创作课等,通过多种形式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手工制作学习空间。[4]

二、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结构问题浅析

从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总课时1343,手工制作课程课时数占总技能课时数的0.25%,与普通话训练、玩教具制作、思维训练、幼儿英语口语训练各科占总技能课程课时数基本相同。其中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钢琴与幼儿歌曲伴奏、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课时数占总课时数最多。手工制作课程作为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的延伸学科,与其他美术类的延伸学科相比课时数基本相同。手工制作n程作为一种操作性极强的技能课程,其课时数可分为理论课时数与实践课时数,其中理论课时数占手工制作总课时数的30%,实践课时数占手工制作总课时数的70%。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理论课程课时数占22%,实践课程课时数占78%相比,手工制作课程实践课时数相对较少。

三、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内容问题浅析

(一)课程内容陈旧、创新性低

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剪纸、折纸、粘贴画、泥工、编制画等。由于课时总数的影响,对这五大类内容的知识只是浅尝辄止式的学习,集中于教材内容的学习,不能及时补充与之相关的新知识。教材内容陈旧,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可操作性低,创新性低。

(二)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课时数分布不均

手工制作课程作为一门操作性极高的技能课程,实践课程课时数应该多于理论课程课时数。但过多的实践课程也导致了一种现象的出现,只追求实践忽视了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地掌握制作方法。

(三)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单一

在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来进行具体内容的学习。这种方式在操作的过程中往往效率较低,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掌握制作方法,这也体现了手工制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单一。

四、结语

(一)设置技能结构分支,培养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技能结构分类,培养专门的人才。对于五年一贯制的高职学生而言,头三年可以进行基础技能知识的全面学习,第四年根据技能课程的考核结果综合个人志愿进行自主选择,进入专业技能学习阶段。主要分为三大类:音乐类、美术类、钢琴类,手工制作属于美术类的一个分支。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二)综合五大领域知识,丰富课程内容

手工制作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课程,应该抓住其特点,将其内容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知识相结合,开展模块化的手工制作学习。例如:社会领域关于交通领域的内容,结合手工制作可以制作相应的交通工具,交通指示信号灯等相关教具。把手工制作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加手工制作课程的趣味性,及时补充手工制作课程的空缺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内容呈现方式

由于班级人数增多,单一的传授与示范方式并不能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了解与掌握每一步的制作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手工制作进行提前录制,学生可以边看边学,更加细致地了解每一个步骤,也方便学生课后自学。

参考文献:

[1]丁晓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改革初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

[2]孙平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改革初探[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美容课程总结篇5

手工制作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可操作性、实用性强。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研究现状进行归纳。通过浅析高职手工制作课程在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手工制作课程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课程是一门以传授手工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实践操作、应用为活动内容的一门艺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手工制作课程在高职学前教育技能课程领域内具有上承《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课程,下启《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功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实际运用到的地方是最多的,如最常见的五大领域课程中的教具制作、幼儿开设的手工制作课程、幼儿每日相关的教室环境创设和幼儿园整体环境创设。因此它的实际运用价值是最直接的。

一、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研究现状

以“高职”“手工制作”为关键词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到了4篇相关学术研究论文,并没有相关的硕博论文进行研究。分析后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其中从课程改革出发(丁晓景,2012),对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实训项目、考核机制进行了浅析。[1]通过调查发现《手工制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孙平燕,2014),从课程实施过程入手提出了课前调研,创新教育理念;课中创新,改善教学方法;课后总结,完善课程评价。[2]从教学模式出发(段浩然,2011),提出了将网络资源合理地利用到《手工制作》的课程教学中,丰富了课程教学模式。[3]在教学模式方面提出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丛娜,2015),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欣赏课、情景课、体验课、实际操作课、集体创作课等,通过多种形式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手工制作学习空间。[4]

二、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结构问题浅析

从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计划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总课时1343,手工制作课程课时数占总技能课时数的0.25%,与普通话训练、玩教具制作、思维训练、幼儿英语口语训练各科占总技能课程课时数基本相同。其中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钢琴与幼儿歌曲伴奏、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课时数占总课时数最多。手工制作课程作为美术与幼儿美术创作的延伸学科,与其他美术类的延伸学科相比课时数基本相同。手工制作课程作为一种操作性极强的技能课程,其课时数可分为理论课时数与实践课时数,其中理论课时数占手工制作总课时数的30%,实践课时数占手工制作总课时数的70%。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理论课程课时数占22%,实践课程课时数占78%相比,手工制作课程实践课时数相对较少。

三、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内容问题浅析

(一)课程内容陈旧、创新性低

高职院校手工制作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剪纸、折纸、粘贴画、泥工、编制画等。由于课时总数的影响,对这五大类内容的知识只是浅尝辄止式的学习,集中于教材内容的学习,不能及时补充与之相关的新知识。教材内容陈旧,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可操作性低,创新性低。

(二)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课时数分布不均

手工制作课程作为一门操作性极高的技能课程,实践课程课时数应该多于理论课程课时数。但过多的实践课程也导致了一种现象的出现,只追求实践忽视了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地掌握制作方法。

(三)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单一

在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来进行具体内容的学习。这种方式在操作的过程中往往效率较低,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掌握制作方法,这也体现了手工制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单一。

四、结语

(一)设置技能结构分支,培养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技能结构分类,培养专门的人才。对于五年一贯制的高职学生而言,头三年可以进行基础技能知识的全面学习,第四年根据技能课程的考核结果综合个人志愿进行自主选择,进入专业技能学习阶段。主要分为三大类:音乐类、美术类、钢琴类,手工制作属于美术类的一个分支。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二)综合五大领域知识,丰富课程内容

手工制作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课程,应该抓住其特点,将其内容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知识相结合,开展模块化的手工制作学习。例如:社会领域关于交通领域的内容,结合手工制作可以制作相应的交通工具,交通指示信号灯等相关教具。把手工制作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加手工制作课程的趣味性,及时补充手工制作课程的空缺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内容呈现方式

由于班级人数增多,单一的传授与示范方式并不能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了解与掌握每一步的制作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手工制作进行提前录制,学生可以边看边学,更加细致地了解每一个步骤,也方便学生课后自学。

参考文献:

[1]丁晓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改革初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

[2]孙平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改革初探[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3]段浩然.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J].辽宁师专学报,2011.

美容课程总结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建筑模型课程;校本开发;实施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与实施,许多专家、学者和美术教师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有关小学美术建筑课程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将本地建筑资源融入常规美术课堂中,使学生在了解建筑本身的同时,强调人文性;二是针对现有的青少年建筑模型比赛实践,整理经验,开发校本教材,重点在于总结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与步骤。小学美术建筑模型课程的校本开发与实施,是以建筑模型的制作为出发点,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去建构、完善建筑模型课程,并将建筑模型的部分制作方法运用至常规小学美术教学中,丰富其形式。

针对以上总结的教育趋势与问题,笔者于2016年9月至11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市某小学的500名学生发放问卷。下面笔者选取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结果的统计与原因分析。

问题3:你最喜欢上哪种类型的美术课?

A.绘画 B.手工制作 C.美术欣赏 D.都喜欢

低学段的学生50%选择了B,A和D各占20%,而C仅仅占10%。这与学生个体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程度不无关系,学生更倾向于形式多样、能激发好奇心的综合材料制作。

中学段的学生75.2%选择了D,C只占1.8%。这是因为三、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美术课有了更全面的接触和了解,他们已经接受了美术课程多元化的特性。欣赏部分比例极少,一方面由于教材设计的欣赏课本来就不多,另一方面和课堂本身――教学的方式方法、评价的形式等有关。

高学段的学生60%选择了B,“美术欣赏”依然选择最少,只占5%。这是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趋于个性化,他们不再一味地追求新奇和有趣,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选择和想法。

问题4:你对美术课堂中的哪一个环节最感兴趣?

A.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导入环节)

B.课堂中的美术欣赏部分(展示图片和分析作品环节)

C.就是喜欢画画做手工(完成作品环节)

D.评价环节

三个学段对于此问题的选择基本一致,选择C选项的人数最多,选择D选项的人数最少,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常规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的环节一向比较薄弱,时间比例少,评价方式容易受到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课堂氛围的影响,故而较为单一,缺乏延展性,但教学评价是反馈教学过程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问题11:目前为止,你认为的美术建筑欣赏课给你怎样的感受?

A.很有趣 B.很麻烦 C.没感觉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对于美术建筑欣赏课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渐递增。但随着年级的增加,教材中关于建筑方面的课题部分反而减少。笔者参考了人美版1-6年级教材,总结整理如下: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首先,四、五年级没有建筑方面的内容。其次,有关建筑的课例相对来说比较均衡,一般为每个年级1-2课。再次,在教学内容和重点的选择上,低年级相对来说偏重于想象,更多关注建筑的外形和色彩特征,例如一年级的《童话城堡》,课本中并没有很多有关城堡本身的介绍或者图片,更多的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场景和学生创作的城堡作品。随着学生接受能力的提高,有关建筑的内容也逐渐偏重于建筑知识,关注建筑的造型特征、地域人文等方面的内容。最后,作业提示或者学习建议方面,低年级偏向于学生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抒发,创作方式多以画或者贴为主;而高年级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形式多样。有些课要求学生实地考察,通过访谈、拍照等方式记录和了解建筑的知识与人文,用设计草图、黏土、废弃物等综合材料制作模型等方式来呈现。

问题15:你希望通过建模课程掌握哪些知识或能力?(多选)

A.关于建筑的历史、美术、设计、人文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B.制作建筑模型的方法与过程

C.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D.加强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

通过整理和总结可以看出:学生对于B、C两方面的内容有较强的兴趣,在低学段比例分别是85%和80%,中学段比例分别是86%和85%,高学段的比例分别是95%和90%,而这两点也正是建筑模型课程中相对关键的知识和技能。A选项的比例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递增的,低、中、高学段的比例分别是35%、38%、45%;不难看出,高年级的学生对于美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开始有了求知欲,他们渴望更加深入和专业地学习。

通过对《小学美术建筑模型课程的校本开发与实施研究调查问卷》的整体数据的整理和对典型问题的分析,总结如下。

首先,将建筑模型的学习引入到美术欣赏课中,改变美术欣赏课的单一性,在学生较感兴趣的手工制作过程中渗入欣赏的部分知识,把美术欣赏课发展为综合性课程,通过“做”引发“想”,再将好的想法应用到做中去。在对本课题的初步计划中,我们进行了丰富美术欣赏课的尝试。

其次,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具体“评价建议”为:“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将建筑模型引入到常规教学中去,必然会丰富课堂的评价环节,不仅能够使学生自评,互评,还可以使学生参与展览,交流,更强烈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再次,问卷向我们提出了“如何权衡建筑模型的制作在课程中与其他内容和环节的关系,让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普及度和有效性”这样一个问题。“课程并不是单纯静态的‘公式框架’和学校的‘教育计划’,它是师生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展开文化探索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本课题预设的建筑模型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校本教材以及在常规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校本教材的预设结构主要包括:建筑相P的历史人文知识(包括有四川本地特色的建筑)、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常规教学中运用建筑模型制作的案例等。因课题的开展时间有限,我们会带着这个问题在之后的研究中不断实践,总结经验,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求为目的,最大限度地平衡建筑模型制作与其他内容和环节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个体学习系统,引导学生实现多元化的智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美】黎辛斯基.建筑的表情[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张绪培.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美容课程总结篇7

在美术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运用自然材料的过程中,感受求异思维带来的创造力,并形成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感受美术活动的精彩和快乐的能力。现在的美术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境取了有趣的名字。编者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去寻求美术及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只有针对具体问题产生的视觉表达才是真实生动的。

小学美术课堂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与研究就是要明确把握本课涉及到的美术学科的独特语言。只有自己先进入美术的语境,了解视觉传达的规则,把握语言,把握本课知识要点才能合理确定课时训练目标。然后分解目标,确立常规性训练指标。传统美术教学内容以画为主,其内容无非是经典临摹,改画.以技巧的提升替代人性的张扬,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而新课标却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肯定技能训练作用的基础上赋予美术教育实用性的培养要求。这也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思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和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任何教材内容所不能包容、代替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把美术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地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标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研究价值:通过课堂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与研究使得教师更善于根据学习类型进行训练目标的分类,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技能练习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归纳规则,演绎规则,应用规则的能力。

通过小学美术教学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寻求美术语境转化为视觉传达的规则。研究内容是常规性训练的操作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把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后,如何巧妙设置训练内容。将学习活动抛锚在知识生成和应用的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实践,构建形成对技能的新认识。由此可明显看出常规性训练具有预设性、启发性、生成性,挑战性。其创新之处在于:①规模很小,在短时间内能有效解决本课作业中的技法问题;②启示性强,能反映问题情境,又隐含浅显规则概念;③交互性强,训练过程具有动态生成性。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确定训练的进度。

1.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教师、家长对儿童美术教育目标、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少儿美术教育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3.在具体的美术教育工作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

4.选择审美情趣层次不同的少儿进行跟踪分析,辅以必要的指导,使各个层次的少儿都能在美术教学中常规性训练的实验与研究中得到发展,并把相应的研究成果存入档案袋。明确研究目的,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收集有关信息数据,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研究结果、以验证假设。

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控。经常对研究做系统全面的总结,邀请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专家对实验的成果做出科学的鉴定。以学生素质提升,作品发表得奖,教师相关论文获奖、发表,课题报告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是永恒的世界之一,它美好、快乐,我们不仅能够而且应该尽最大努力,为了与我们同在的和在我们之后所将生活的其中的人,把它改造的更加美好更加快乐”(列夫・托尔斯泰)。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及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荣景.《动手智慧的教育艺术》

美容课程总结篇8

【关键词】中美会计差异会计循环会计账簿

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课程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其会计也是领先者,其会计教育的经验是很多国家借鉴的对象。与美国相比,我国会计教学在很多地方都有所不同,了解差异,取其精华,有助于我国的会计教学。

一、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全面、连续地进行会计处理所必须经历的各个会计工作步骤。

(一)中国会计循环

1.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2.审核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3.根据记账凭证所确定的会计分录,登记日记账和分类账;4.登账完毕,编制试算平衡表;5.期末,对应调整的会计事项,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作出调整会计分录,并过入相应的分类账,再进行第二次试算平衡;6.进行财产清查、对账,作出结账分录,结清所有收入、费用等虚账户;7.编制会计报表。

(二)美国会计循环

1.确认计量交易或其他事项经济业务(ide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ransactions andother events);2.在日记账中编制会计分录(jour-nalization);3.过账,即根据日记账中的分录过入各总分类账(posting to the ledger);4.编制调整前试算平衡表(unadjusted trial balance);5.编制调整分录(adjustments);6.编制调整后试算平衡表(adjusted trial balance);7.编制会计报表(statements preparation);8.编制结账分录(closing entries);9.编制结账后试算平衡表(post-closing trial balance)。

对比中美会计循环步骤可以看出:首先美国会计循环中存在编制结账分录,将所有的收入、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收益汇总(income summary)”,并且是在编制会计报表之后进行,说明会计报表编制时并没有依据结账分录,而是依据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其实我们的会计循环步骤中间也蕴含着结账,把所有的收入、费用类的虚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只不过是在编制会计报表之前进行的,是编制记账凭证中的一部分。其次,美国会计的试算平衡步骤比较重要,有调整前的、调整后的、结账后的三次试算平衡,而中国会计仅进行调整前和调整后的试算平衡。

二、账簿设置

账簿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结的账页组成的,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通过账簿记录,既可提供总括的核算资料,又可提供明细的核算资料,这样就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各种收入、费用的发生和利润的实现、分配情况。

(一)中国会计账簿

我们按照账簿用途的不同,设置了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等。常见的日记账主要包括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分类账簿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登记,它包括总账和明细账两种;备查账对某些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未能登记的事项进行补充登记。

(二)美国会计账簿

美国按照账簿用途的不同,也设置了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等。常见的日记账主要包括普通日记账(general journal)和特种日记账。特种日记账有四种:现金收入日记账(cash receipts jour-nal)、现金支出日记账(cash payments jour-nal)、销售日记账(sales journal)、购货日记账(purchases journal)。分类账包括总账和明细账两种。

对比:美国在日记账中编制会计分录,是登记总账的依据。美国的日记账设置齐全,囊括所有业务,并且设置特种日记账进行专门核算。我们国家仅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且日记账也不是登记分类账的依据,我们的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中进行的。

三、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定义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质量的高低。

(一)中国会计要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美国会计要素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十个要素。

对比:首先,美国对会计要素的归类则更加的具体,会计要素的数量较多。我国会计准则中包括了6个会计要素,而美国会计准则中则设置了10个会计要素。

其次,权益的差异。美国对所有者权益设立了三个要素,分别是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而中国会计准则只设立了一个要素,即权益。原因在于美国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权益数量多,变化复杂,由于通过证券市场筹资而形成了众多投资者,他们都具有详细了解权益变化的要求,许多企业在常规报表外还要编制权益变动表。

再次,对溢余和损失认识不同。收入与费用和溢余与损失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有必要将它们设置为不同的会计要素。美国区分了收入和溢余以及费用和损失,将它们分别设立为单独的要素;中国会计准则中也进行了区分,但并未对溢余和损失单独设立会计要素,而是将它们包括在了利润这一要素中。我国会计准则对利润的定义为,利润是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可是又将利润设置为一个单独的要素并与收入和费用要素相独立,这就造成概念的前后不一致。

第四,对利润要素的设置不同。我国的会计准则将损失和溢余并入利润要素,但同时利润包括了收入和费用,FASB设置了综合收益要素。

四、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

(一)中国会计科目

为了总括而又详细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我国既设置总分类科目,又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简称总账科目,亦称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总分类账户的名称,一般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粗略设计,比如无形资产、应交税费等;明细分类科目,简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一步分类的科目,它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或提供的指标比较具体详细,是明细分类账户的名称。比如“无形资产”下面可设置“土地使用权”、“应交税费”设置“应交增值税”等。

(二)美国会计科目

美国在会计科目设置时,往往比较简洁,直接一步到位。总账科目就设置的比较具体。比如“办公用品”这一类的资产就用“office supplies”核算。但有的时候也很笼统,对于存货不像我们国家设置库存商品、原材料等总分类账户核算,而是直接通过“Inventory”核算。

对比:我们国家的会计科目在使用的时候必须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特别是总账会计科目不允许有半点差异,便于会计信息的统一可比,这主要是由于国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保留在政府,强制性特色明显。美国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灵活,原因就在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权保留在民间,相对自由,和美国自由的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

五、课程设置’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课程就是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和进程。主要包括“学什么”与“何时学”两大部分,是“课”与“程”的简单结合。

(一)中国会计课程设置

我国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从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角度与财务会计的内容体系来构架的。我国高等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先开“会计学原理”课,再开各种专业会计课,继而开设企业财务管理学、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最后学习西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发展史和会计制度设计等。其间还会开设经济法、税法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设置的“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不能形成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在内的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而“会计学原理”课程仅从财务会计角度着重讲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会计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围绕财务会计展开,着重体现的是对会计核算型人才的培养。在有关各门课程内容中,轻理论、重规范,课程内容滞后于会计环境,特别是国际会计大环境。

(二)美国会计课程设置

美国会计职业团体众多,对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对美国的会计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美国高校从课程设置上对AICPA对会计教育的要求积极响应。美国会计的课程设置密切关注社会的需求,根据工商企业界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美国会计课程涉及范围广泛,无论专业知识还是人文、艺术、信息、法律等都涵盖在内。有关财务会计课程类的各门课程的内容中,重理论、重实践,课程内容适应会计环境。美国重视会计课程的入门。美国大多数大学在传统的会计课程之前先开设一门对会计学作总体介绍的课程,展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审计与企业的关系。学生学习这一门课程后即对会计专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对比:首先,美国会计专业课程设计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美国会计专业基础课涵盖了各种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国会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培养的会计本科人才缺乏应有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美国重视法律课程的设置,将经济法、商业组织与票据法、联邦所得税法等法律类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力地提升了法律知识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我国会计专业教育中也包括法律基础、经济法、税法等法律课程,但一般作为普通的基础课来设置,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