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困生转化计划8篇

时间:2022-04-16 04:39:22

学困生转化计划

学困生转化计划篇1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班主任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后进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本学期,根据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的特点制定如下计划:

二、学生名单

三、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1、后进生形成的家庭原因

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2、后进生形成的学校原因

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绩。对后进生辅导不及时。

3、后进生形成的社会原因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4、非智力因素

不少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产生变态心理,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自己万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学,也不想叫别人学,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四、转化学困生措施

转化后进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3、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4、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5、作为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具有坚强的意志。

6、老师的辅导要及时。

学困生转化计划篇2

一个班集体,难免会有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显得十分迫切而又重要。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一、确定后进生名单,寻求原因,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

开学初,对学生听其言、观其行、察其人,要进行一番深入细致地观察摸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决定本期的主要帮扶对象是蔡雨馨(此学生家庭条件还可以,但是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全靠爷爷奶奶的照顾,有些娇气,自制能力差。),同时其它后进生也不能松懈,像赵楷、冯俊杰、蒋艺佳等。情况摸清了,原因找到了,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后进生转化计划。

二、做到理解尊重,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关键所在。

教育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要以宽广博大的胸怀面对后进生,要给他们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摸清后进生的致差原因,而且要知道后进生们并非什么都差,在他们身上肯定有很多优点;我们不仅要与后进生建立一种和睦可亲的关系,使后进生消除生疏感、惧怕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而且还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长处给予肯定、给予赞扬,并给予他们以充分的信任,以保持和挖掘他们强大的内驱力。

三、坚持动情、明理、导行,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后进生转化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想转变,使后进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教养、有纪律,从而少犯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运用科学的批评教育的艺术和方法。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我认为是转化后进生工作之大敌、大忌,是不能允许的,必须加以制止和杜绝。

在转化后进生时,我们一定要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态度,决不能以势压人。批评教育不仅要合道理,而且也要合情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其理而改其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四、把握好后进生容易反复的情况,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一般说来,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防范就会容易出现反复。后进生转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班级纪律较差、班风不好,转化中的后进生很可能不能自已而引起反复,所以我们应该全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后进生的转化提供优化的环境,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后进生由于平时给人的印象差,再加上老师和同学们又常常用习惯的心理定势来看待他们,这样就难免使后进生有时会受到冤枉误会,这时也可能会造成反复,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公正、平等,不偏袒好学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所以我们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配合,联手防范。

主要措施:

1.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2.课外辅导,利用午间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3.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转化计划篇3

一、确定后进生名单,寻求原因,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

开学初,对学生听其言、观其行、察其人,要进行一番深入细致地观察摸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决定本期的主要帮扶对象是蔡雨馨(此学生家庭条件还可以,但是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全靠爷爷奶奶的照顾,有些娇气,自制能力差。),同时其它后进生也不能松懈,像赵楷、冯俊杰、蒋艺佳等。情况摸清了,原因找到了,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后进生转化计划。

二、做到理解尊重,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关键所在。

教育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要以宽广博大的胸怀面对后进生,要给他们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摸清后进生的致差原因,而且要知道后进生们并非什么都差,在他们身上肯定有很多优点;我们不仅要与后进生建立一种和睦可亲的关系,使后进生消除生疏感、惧怕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而且还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长处给予肯定、给予赞扬,并给予他们以充分的信任,以保持和挖掘他们强大的内驱力。

三、坚持动情、明理、导行,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后进生转化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想转变,使后进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教养、有纪律,从而少犯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运用科学的批评教育的艺术和方法。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我认为是转化后进生工作之大敌、大忌,是不能允许的,必须加以制止和杜绝。

在转化后进生时,我们一定要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态度,决不能以势压人。批评教育不仅要合道理,而且也要合情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其理而改其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四、把握好后进生容易反复的情况,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一般说来,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防范就会容易出现反复。后进生转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班级纪律较差、班风不好,转化中的后进生很可能不能自已而引起反复,所以我们应该全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后进生的转化提供优化的环境,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后进生由于平时给人的印象差,再加上老师和同学们又常常用习惯的心理定势来看待他们,这样就难免使后进生有时会受到冤枉误会,这时也可能会造成反复,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公正、平等,不偏袒好学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所以我们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配合,联手防范。

主要措施:

1.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2.课外辅导,利用午间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3.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转化计划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生;学习规划;课外辅导;课内辅导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数学的学困生数量较多,而且辅导与转化的难度较大。虽然笔者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困惑,但是在参加“国培计划”之后,笔者逐渐明晰了学困生辅导与转化思路,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指导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此,本文将根据笔者自身经验具体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对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策略展开论述。

1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1留守情况严重,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镇务工,因此国内整个农村地区有近8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祖父母监护,或者一直跟随其他农村亲戚,由于这些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不仅难以对学生进行辅导,也难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形成强制性。长此以往,一些留守儿童就会成为学困生。

1.2重视程度不足,课外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农村,由于家长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孩子对数学学习也缺乏足够的重视,课外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互相抄袭家庭作业。这样的学习态度,势必会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不扎实,长此以往,知识漏洞越来越大,学习成绩也越来越难以提高。

1.3缺乏学习规划,数学学习方法不科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部分小学生虽然学习比较刻苦,但是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规划,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学习效率低下,与其他同学的成绩差距逐渐拉大,进而成为学困生。

2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2.1组织学困生与优等生结对子,互相帮扶:由于很多学困生的监护人文化水平都比较低,所以其在课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都难以得到解决。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困生与优等生“结对子”,尤其是安排家庭距离较近的同学结成互助对子,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天都提醒学困生做哪些作业、早晨回校第一时间检查学困生的作业是否完成,而学困生在遇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求助于优秀学生,及时解决疑惑。这样一来,既督促了学困生完成了学习任务,使学困生在课外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和疑惑可以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化解疑惑,弥补知识漏洞,也给优秀生带来了当“小老师”的自豪感。此外,对于在结对子活动中表现好,进步大的小组,教师应及时予以适当的奖励,让他们体会到互帮互助的乐趣,形成你追我赶得良好氛围,保持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结合,保持学习连贯性:很多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管制,学习放任自流,虽然在课内被教师强制要求学习、练习,但是到了课余时间,则会因不再被强制学习而中断数学学习,这样一来,原本需要连贯的学习被中断,学习效果则会事倍功半。为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为学困生“开小灶”,使其保持学习的连贯性。比如,在“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将它们一正、一倒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随着份数的增多,平份四边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但是,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多提问学困生,询问他们是否听懂,如果没有听懂,则运用更为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解释。假如学困生依然没有扎实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那么教师在课后就应该对学困生继续辅导,确保已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形成连贯性学习。

2.3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规划,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其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划。而小学生的年龄幼小,在学习规划与学习方法方面存在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其加以指导。以笔者执教班级为例,班上共有8位学困生,这8位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一直以来都十分不理想。因此,笔者深入研究他们的学习情况,研究其身心特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计划,计划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是一周内的数学学习计划,包括了数学听课情况、笔记情况和作业情况;长期计划是一学期的数学学习计划,包括了学生平时的学情监测、期末学情监测等。有了系统的学习计划,学困生学习起来更有动力,也更有方向。在学习过程中,笔者还不断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渐让他们掌握数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他们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去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慢慢地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驱使他们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思维,不断地展示自己,优化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最终,使他们逐渐找到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更为游刃有余。经过一学期的辅导,这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有所提高。

3结语

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学困生的转化难度之大令很多教师都十分头疼。但是在参加“国培计划”之后,笔者不断完善自己,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一个全面全新的认识,也学会了借鉴他人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为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提供了参考。同时,在“国培计划”之后,笔者认清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将不断探索,以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作者:魏宗伦 单位:重庆市潼南区寿桥镇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沈璐.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4.

学困生转化计划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困生 转化

学困生就是在学习的某一个阶段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都会存在着学困生,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当然也存在着学困生。现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的发展。语文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难点,如何做到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成为了语文教育者研究的重点之一,作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将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分为了以下几点,希望对于未来的初中语文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1.让学困生学会自信

一般来看,学困生大多数都比较自卑。这种自卑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能是由于成绩不好导致的同学之间的轻视,可能是父母工作太忙而忽略他们等等。他们感到自卑之后更加不能好好学习,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长期如此就成为了学困生。所以,学困生转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让学困生学会自信。教师要让学生们知道学生成绩不好不是耻辱,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关心,关心不关学习成绩的好坏;家长也应该积极的给予孩子们关心;最重要的就是在课程上教师应该积极的给予学困生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自我发挥的空间,就算问题回答的不够完美也应该及时的给予奖励,这种奖励对于学困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努力,必定让学困生们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他们才会更加的自信,学习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2.积极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的学困生都没有积极学习的兴趣,初中语文学习是离不开兴趣的,兴趣作为导师学习才有动力。作者在此将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具体措施分为了以下几点:

2.1创新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在课堂上多引用事例。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没有很显著的作用,这时候语文教师就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多讲解一些跟课程有关的事例或者故事,以此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在学习陶渊明的诗词时,可以讲一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如果这些还不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话,教师可以适当的讲一些自身的学习语文的经历以及经验。新的课堂模式必定会受到学困生们的欢迎,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2.2让学困生们尝到成功的感觉。很多的语文学困生不是没有努力的学习而导致的,而是因为学习之后没有很好的成果而放弃了语文的学习。适当的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能够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比如说,语文教师可以自己制作出比较简单的诗词考试,让学困生积极地参与。简单地语文诗词考试学困生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样也是在隐形的增加学困生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对于初中语文学习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2.3积极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学习。初中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学生们还没有摆脱小学的稚气,也还没有高中时的锐气。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渴望新颖的事物,学困生当然也是这样。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点,来积极地开展围绕学困生的语文课外活动小组,比如说文学故事比赛、诗词比赛、观察写作比赛等等。让学困生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这些活动的主体。通过以上的这几种措施可以培养学困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可以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切实的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

如何切实的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是学困生转化关键的部分。作者将这一部分具体的分为了以下三点:

3.1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学困生与一般的学生不同,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可能同一段语文知识的学习,学优生一天就可以完成,学困生却需要两天。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导学生,比如说,在背诵课文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放宽对于学困生要求。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来制订学习计划必定会使得学困生的学习更加顺利。

3.2教师适当的进行学困生的课外辅导。教师在了解学困生具体的语文学习薄弱的部分之后,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课外辅导。比如说积极地运用课间十分钟,或者是午餐时间等等,这些时间或许就能解决学困生很多的语文学习疑点。

3.3制订长期的学困生语文学习计划。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规划。不能简单地靠几次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就能实现,这不符合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必须制订关于学困生转化的长期计划表,分阶段的来进行实施,具体的规划课外辅导内容、大概时间等等。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实现之后,再来实行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计划。这样有步骤、长期的计划才能真实的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才算是做好了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4.结语

总的来说,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学困生转化要从培养学困生的信心、兴趣开始,然后逐步的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具体的转化措施还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研究与总结。切实的做好了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语文教学质量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初中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新颜,关善玲,冯本才,范晓红,郭洁. 语文学困生与学优生阅读理解监控的发展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03).

[2]杜成然. 学困生的转化之我见[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10) .

学困生转化计划篇6

【关键词】扶贫 教育扶贫 阳光工程 雨露计划 素质型贫困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扶贫方式一是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二是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三是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四是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一、教育扶贫的意义

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

二、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

(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

1994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通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力争在20世纪内最后7年,集中力量,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个计划是20世纪后7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

(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制定,旨在解决西部“两基”问题的计划。

(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免一补”实施步伐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2005〕7号)

“两免一补”政策是指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四)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

(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2011]54号)

营养健康计划是我国自2011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就餐问题的一项健康计划。中央财政先后拨款160亿元用于解决2600万贫困地区学生吃饭经费不足,先后利用公益组织的希望厨房、桂馨厨房、春苗厨房、幸福厨房、免费午餐等项目为我国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教育部力争2013年全国农村小学都建立食堂。

(六)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教学[2012]2号》

三、贵州省教育扶贫工作的实施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从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

贵州省人民政府从2004年开始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以解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的问题。

2004年贵州省有阳光工程培训机构298个,培训计划为80000人。

2005年贵州省有阳光工程培训机构289个,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120936人;

2006年贵州省有阳光工程培训机构305个,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101813人;

2007年贵州省有阳光工程培训机构292个,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107515人;

2008年贵州省有阳光工程培训机构316个,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104274人;

2009年贵州省有阳光工程培训机构327个,完成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108500人;

2010年起取消了普通农民工培训,增加了资助贫困户子女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和“雨露班”教育培训试点工作,共有培训机构353个,培训人数164988人。

其中: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149968人,占年初计划的149.97%,培训后全部实现转产;初级技工(含专项职业技能)培训12007人,占年初计划的120.07%;“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试点2000人,占年初计划的100%;“雨露计划・助学工程”试点首批经过公示合格的资助对象有1013人,占年初计划的50.65%。

(二)雨露计划

“雨露计划”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中职(中技)学历职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政策业务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最终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贵州省雨露计划培训形式主要包括: “企业招工+培训+就业”培训、农业产业化技能(含技术骨干)培训、助学工程、初级技工培训、民族民间技术艺术培训。

2010年从全省范围内选择了条件较好的12所职业技术院校开展“雨露计划・助学工程”试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00万元,资助1013人,资助对象均为农村高中毕业生,每人补助4000元。

2011年加大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投入1500万元,范围从高中毕业生扩大为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实施“雨露计划・助学工程”的学校有贵州省建设学校等24所职业学校,招生计划5263人,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

2012年安排“雨露计划・助学工程”财政扶贫资金2000万元,有省旅游学校等35所职业学校实施该项目,招生计划4980人,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雨露计划・圆梦行动”是运用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资助农村贫困家庭的莘莘学子圆大学梦,帮助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因学致贫问题的智力扶贫新模式。按照“资助一人,脱贫一户”的理念,贵州省从2010年开始启动实施的一项新的智力扶贫模式。2010年安排扶贫资金800万元,资助了2000名农村贫困学生,每人获得财政扶贫资金4000元资助;2011年为扩大贫困家庭受益面,将资助对象扩大到二本招生的农村贫困学生,安排扶贫资金2000万元,一次性资助5000名农村贫困学生。

(三)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免学费为主,以校内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顶岗实习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

1. 国家助学金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业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

2. 国家免学费

国家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籍一、二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以及三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及顶岗实习困难专业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对在政府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标准由财政给予补助。免学费资金由中央财政统一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3. 顶岗实习

安排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4. 奖学金

地方政府、相关行业、企业安排专项资金设立中职学生政府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

5. 学校减免学费等

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安排不低于事业收入5%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6. 其他形式资助

鼓励和支持有关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积极参与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四)普通高中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1. 国家助学金

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面约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

2. 学校减免学费等

普通高中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3-5%的经费,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3. 社会捐资助学

完善捐资助学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面向普通高中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13〕1号)

我省“两基”工作于2009年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但由于基础薄弱、欠账较多等多方面原因,全省义务教育仍然处于低水平、不稳固、易反复阶段,同时,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现。为此,省人民政府决定实施教育“9+3”计划,即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和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四、贵州省教育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目前的培训大多还停留在短期的培训层面,由于培训时间较短,这种培训更适合劳动技能含量低的工种,一些技能型工种,除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培训外,还需较长的时间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是培训的资源比较欠缺。目前开展培训的机构主要还是现有相对条件较好的职业技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不少培训基地基础设备还不齐全,师资力量还不够强,缺乏教学培训经验和成熟的培训教材,加上培训对象的素质普遍还较低,水平差异较大,这也给培训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三是培训的方法有待创新,对接企业还需加强。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的设置比较简单,实施雨露计划的学校只注重学历教育,技能培训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简单的技能往往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开展多次培训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四是资金扶持力度还需加强。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不少农民对转移培训和招工的信息知之甚少,因贫困在现有的培训扶持政策标准下,有些贫困农民尚无能力参加培训基地的培训,尤其是一些高技能性工种的培训,同时培训机构的办公经费缺乏激励机制,政府必须加大培训资金、设备等各方面的投入。

五是缺乏后续的跟踪服务。受助学生的就业、农民工的转移培训就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业的稳定性往往较低,对重新推荐就业问题、帮助解决工作方面做得较少。

五、教育扶贫任重道远

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连片特困地区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一些地区的贫困依然面广程度深,一些扶贫手段,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既代价不菲,又很难奏效。之所以难脱贫,除了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根本上还是因为“素质型贫困”人口素质不高,缺乏技能,它直接影响‘造血’能力,他们普遍缺乏脱贫致富技能,农业科技普及率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虽然一系列的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使农村贫困地区的人民得到了实惠,比如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让贫困家庭孩子不愁上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孩子们吃上可口的午餐;推行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让贫寒学子走进大学;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免学费政策,让农村学生不花钱就能学技能。但这些成绩离教育扶贫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要想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教育扶贫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六、探索教育扶贫新思路

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能有效拉动特困地区发展,但根本还是要授之以渔,培养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升特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给钱不如给本事,扶贫要打“职教牌”的扶贫理念己成为很多地方扶贫工作的重点,扶贫先扶教,治贫先治愚,扶贫的长久之计是提高人口的素质,让他们用知识和技能去创造财富创造新生活。

为此,各职能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教育扶贫的有效途径,如贵州省2013年开始启动实施的教育“9+3”计划,资助更多的贫困子女接受“学历+技能”教育;大力新建职教园区,使职业教育集团化集群化发展;组建了铜仁职教集团学校,加强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各区县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培养适用人才;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的通知》将职业教育办进园区,解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用工困难的问题。

教育扶贫工作的探索和实施就是要把扶贫的问题用扶智的办法来解决,就是要通过教育把更多的人从原有的恶劣生存环境中解放出来,以能力救助为核心要素,通过让更多的山区贫困学子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区的脱贫问题。特困地区的学生将来会用知识和技能反哺大山,他们是带领家乡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王国玲. 大力实施教育扶贫战备努力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 青海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学困生转化计划篇7

【关 键 词】学困生;目标教育;体校

【分类号】G632.4

学困生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特殊群体给教育者的教书育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教育的根本使命又使我们不可能将这一特殊群体弃之不顾,因此,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成了令绝大多数教育者感到棘手又头疼的难题。近些年来,关于学困生转化的课题已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与实践。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目标教育的角度探讨学困生的转化。

一、目标教育科学内涵

科学合理的界定目标教育理论的内涵,深入透彻的理解目标教育理论是顺利开展目标教育的前提。关于目标教育,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侧重于管理学的角度,有的侧重于教育学的理论。本文则从目标学以及成功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界定目标教育。所谓目标教育,是以目标为核心,通过引导受教育者科学合理的设定目标、指导其执行目标、监督其目标实现情况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反馈,促进受教育者在目标的激励下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转化。目标教育的内涵实际上包含以下几个意思:一是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引导学生量身定制个人目标;其次是督促和指导学生实施目标,及时调整和完善个人目标;最后是对学生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进行考核评价。 目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从横向而言涉及到学生、教师、家长等一切与学校学生教育相关的主体,从纵向而言需要学校、年级、班级、个人等层层深入。在对学困生开展目标教育过程中,尤其是注意掌握目标教育的特点,即以学困生为中心,以学困生的综合发展为导向,将学困生的转化纳入到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层面。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目标教育最终帮助学困生形成目标意识、养成目标习惯,以目标为向导引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二、目标教育应用策略

(一)引导学困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是目标教育的核心。

所谓目标,就是根据自身内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所确定的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的潜意识虽然不能像一般意识那样受人随意支配,但还是可以受人的意识引导的。目标明确不仅可以充分激发起人的潜在力量,也会使人将全部力量集中到这个目标,目标明确还会使人对机会保持警觉。总之,有没有目标大不一样,目标明确与否,同样会造成天壤之e。 因此,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进而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就成为目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虽然包括价值目标、职业目标、学习目标、健康目标等不同的层面,但各个层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统一的,因此,在引导学困生制定目标时,必须结合学困生自身实际,综合分析其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基础等,给出恰当的定位。同时,在制定目标时,要突出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由于学困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面面俱到的结果只能是面面不到,反之,引导学困生保持明确而单一的主要目标,就如同放大镜所形成的那个点一样重要,这个点就是发力点,要集中全部力量于关键性目标上面。 比如我班有一个女生许某某,学习成绩很差,期中考试排名在年级后5%,按照学校的规定,期中期末考试两次排名都在年级后5%,就要被淘汰回原学籍所在地。针对这种情况,我找到该生了解她自己的想法、存在的问题等情况,通过谈话得知她想留在学校继续训练学习,于是引导她结合现存的学习中的问题制定了学习目标,即狠抓初一新的科目历史、地理、生物,同时把握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基础知识,力争期末考试跳出年级后5%。在目标的激励下,该生的学习劲头明显改观了,尤其是临近考试,态度更加认真。

(二)引导学困生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是目标教育的保障。

高尔基说:“没有目标的人是不幸的”,但是有了目标却不知从何着手将它实现的人更是悲哀,这样的目标也就沦为了虚光式的幻想,因此,引导学困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就显得尤为必要。正如阿尔.威廉斯所说:“你完全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只要你拥有两样东西: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份具体的计划。”对于我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很多时候还是有着很美好的愿望的,诸如当奥运冠军,成为教练,进入专业队,做体育教师等等,但他们的美好的愿望又往往有着一个极大的缺陷,那就是缺少付诸实际行动的计划。他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触动努力几天,比如笔者曾经在全校开过一次有关目标的讲座,学生们听的很认真,讲座结束之后甚至有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决定从现在开始要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在接下来的几天也确实看到了这位学生认真努力的样子。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多星期,这位学生又故态复发。我找到他询问原因,他说:感觉目标太遥远了,不知能不能实现,更不知道如何实现。该生的茫然其实道出了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困惑:不知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引导学困生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是顺利开展目标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学困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那么,学困生的计划该如何制定呢?笔者以为,学困生的计划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时间要短,步子要小,一点一点稳步前行。学困生在学习中遭遇更多的是失败,是自卑。通过短时间的、小步子的行动计划取得立竿见影的成功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自信,进而有动力朝着更高更远更大的目标前行。

(三)引导学困生根据制定的计划采取行动是目标教育的关键。

国内外众多关于学困生的研究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学困生的成因虽然不一而足,但学困生的表现却是很相像的,诸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上课没精神,不想记笔记,不愿举手发言,不敢质疑老师,对作业置之不理,对考试满不在乎,对教学活动冷眼相待,把学习当做是为老师而不是为自己做的事,遇到一点困难就轻言放弃,厌倦之情显而易见等等。总之,学困生在学习当中往往懒于付出行动,然而,另一方面“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于能知,乃在于能行。”没有行动,一切目标、计划都不会落实,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可见行动是完成计划奔向目标获得成功的保证。 在目标教育中,引导学困生根据制定的计划采取行动是关键要素。鉴于学困生往往懒于行动的特点,笔者以为,在引导学困生落实行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发挥监督的作用。首先是教师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计划落实情况,督促学困生遵照制定的计划采取行动;其次是借助群体效应,发挥同伴的力量,让同学之间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再次是做好家校联合,让家长成为学困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提醒鼓励督促学困生奔着目标照着计划付诸行动。

(四)引导学困生适时反省改进目标是顺利实施目标教育的必要环节。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朝着目标行进的路上,需要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反省的能力对于实现长期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反省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检查错误的过程。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长期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基本丧失了自信心,因此很难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这种状况使得他们在设定目标、制定计划、采取行动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偏离,鉴于此,引导学困生对目标进行反省就尤为必要。学困生的反省必须要做到几个结合:每天反省与定期反省相结合,独白反省与对话反省相结合,口头反省与书面反省相结合。在反省的过程中,去修正目标,完善计划。

学困生转化计划篇8

一、摸清班级学生情况,制定工作计划

要想取得良好的转化效果,首先得摸清班级学生情况,列出学困生名单,探找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方能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在开学伊始,我通过询问学生、家长和任教教师及观察方法,摸清班级学困生的情况,再与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以便于做到心中有数,万事有个好开端。

在了解了学困生的基本情况之后,我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转化计划,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

二、工作中的问题思索

学困生,追根究底,就是有着学习障碍的各类学生。要进行转化工作,光有计划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及各种力量的有效辅导及督促,方能有实效,也避免流于形式化。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首先,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尤其是当班主任,不仅要教书,而且要忙着班级里的一系列工作,还有学校的各种工作,有时候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时候,则需要家长的配合。但是在计划的实施过程当中,我却发现,有的家长,尤其是外地生家长,平时忙着工作,对于孩子是疏于管教,以致于只有孩子出了问题,才会与老师联系;有的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对于五年级的学生难以起到辅导作用,这也是造成学困生不能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动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形成结对子关系,刚开始的时候效果还不错;可是时间一久,有的学困生就形成了依赖性,以致于学优生产生不良情绪。有的学优生竞赛一多,忙着自己的学习,时间一久,也就照顾不上学困生,导致稍有进步的学困生又开始慢慢地落后,重回学困生的行列;这也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大难题。要说实行帮扶吧,可这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并不一时的督促就能行之有效的,这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三、探索有效方法,加强转化效果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我们的持之以恒;尤其是育人的工作。我认为,要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得转正他们的思想,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方能做到有实效。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当老师的,最大的作用在于引导,正是所谓之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旦学困生形成依赖性,要是哪一天没有督促,他们又会开始慢慢地退步,所以还是应该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困生能够真正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纠正不好的行为,形成正确的思想及行为。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就得清楚,也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做好的事情。有时候,你付出了心血,却发现这一切是徒劳无功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学困生的进步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让更多的学困生脱离学困行列。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