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车间主管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9-23 13:55:18

车间主管工作计划

车间主管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保养计划编排;公交车辆;系统设计与实现

0.引言

随着近几年杭州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杭州公交集团投入运营的公交车辆数量快速增加,同时扩大了新车型和车辆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得车辆车型趋于多样性,车辆保养规范要求更为细化。这些新的情况对企业在车辆保养计划编排工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经验判断、手工操作为主的编排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用实际需求,亟需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公交企业保养计划编排过程的规范化和智能化,实现操作和应用部门的共享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

1.系统目标

公交车辆保养计划编排系统开发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各营运公司的车辆保养计划编排流程统一规范,程序版本统一;(2)车辆保养计划编排过程智能化,提高编排科学性和编排效率;(3)车辆营运分公司与车辆维修分公司之间实现保养数据共享;(4)集团公司对整个车辆保养计划编排数据能实时监管。

2.系统业务分析

车辆保养计划编排系统是公交企业重要的信息系统之一,涉及到营运分公司、维修分公司和集团公司,其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车辆保养系统各部门间关系

公交车辆保养计划业务流程,首先由营运分公司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公交车辆的状况以及维修分公司的承修能力等因素提前对车辆保养计划进行编排;然后维修分公司通过车辆保养计划编排系统获取每天本公司需要保养的车辆信息,按计划进行车辆的保养工作;在保养工作完成后及时地把完成时间等信息通过车辆保养计划系统反馈给营运分公司;集团管理部门通过该系统实时监管车辆的保养编制和执行情况,并为营运与维修分公司之间的车辆保养费用结算提供依据。

通过对公交车辆保养计划业务需求的调研与分析,得出该系统的主要需求有以下几点:

(1)车辆基础数据的维护。包括车辆的编号、所属营运公司,车型、维护类别、各种维护类别的维护里程间隔标准等。要求这些信息可以灵活定制。

(2)车辆档案信息的建立。包括车辆的各种基本属性,车辆所有各类保养记录以及车辆年度公里等。要求车辆保养记录和年度公里由系统自动生成,修改数据需要有特定权限的人员操作。

(3)保养计划智能编排。系统自动对所选维护地点满足条件的车辆的实际公里进行统计,并对未来几天公里进行预测,进而智能计算车辆的最佳保养计划编排日期,并能显示编排车辆保养类别的当期作业次数。对于没有执行的编排计划可以进行修改。

(4)编排数据共享。营运分公司编排后的保养计划数据,与维修分公司共享,同时维修分公司把保养实际完成的数据及时反馈给营运分公司,并在编排系统中体现。集团对所有的编排数据以及各类报表设有监管功能。

(5)需要系统提供车辆的年检与安检信息。

(6)要求不同操作人员有不同的权限,权限可灵活定制。

3.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对需求的调研分析,公交车辆保养计划编排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如图2所示。各模块的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1)权限管理。主要功能是对操作人员各类权限的设置。

(2)基础信息维护模块。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本系统相关基础信息的维护,包括保养地点、保养类型、保养间隔里程、保养地点休息日、车辆信息维护、车辆公里明细、车辆历史保养记录等。

图2 公交车辆保养计划编排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3)保养计划编排。主要功能是完成各类保养计划的智能编排工作。包括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和其它保养三大类。其中其它保养包括车辆大修、车辆整修、车辆中修、罩漆、空调大修、变速器大修等六类保养计划。

(4)保养计划调整。主要功能是对已编排但还未执行的保养计划进行调整维护工作。

(5)保养计划执行。主要功能是根据汽修分公司反馈的保养完成日期进行保养计划的执行工作。在执行时系统自动计算车辆本次保养的实际间隔里程。

(6)保养信息汇总。由于考虑到有多家营运分公司和维修分公司,且相互之间的维修业务有交叉,所以设计此模块,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把各营运分公司的保养计划数据汇总在一起,便于维修分公司获取完整的编排计划,也方便集团对整个保养管理过程的监管。

(7)年检与安检。主要功能是根据车辆的启用时间,系统自动提供需要进行年检和安检的车辆列表信息,并能导出到EXCEL文件。

(8)车辆档案查询。主要功能是对汇总后的车辆各类信息提供综合查询功能。可以通过车辆单位、车牌号、车辆自编号以及保养地点等不同条件,查询车辆的基本属性信息以及所有历史保养记录明细和年度车辆公里明细等。

(9)查询统计。主要功能是按照实际需求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并设置导出EXCEL表格及打印等功能。

4.系统实现

(1)软件开发工具。系统的开发中,以Oracle 10g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平台,以Delphi7作为前端开发语言,采用C/S模式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操作系统环境为WindowsXP或Win7。

(2)C/S系统结构的实现。图3为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

(3)在整个系统中,除了具体业务系统外,侧重于安全性、可用性的设计。

安全性之权限管理:在整个系统中权限按角色分配,权限可以控制到界面上每个按钮的级别。操作人员可以拥有多个角色。

5.结束语

该系统已经在杭州公交集团下属的八家营运公司和三家维修分公司全面推广应用,从应用实际情况来看,公交车辆保养计划编排系统的推行,实现了各营运单位保养计划编排流程的统一规范,编排过程智能化,编排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实现了营运分公司与维修分公司之间的业务对接,数据共享,实现了集团公司对各公司保养计划从编排到执行整个流程的监管。 [科]

【参考文献】

[1]郭维林,尚勇峰.公交车辆的常规检查[J].人民公交,2011(12):73-74.

车间主管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动车调试;计划管理系统

1关键业务分析

1.1通用业务分析

动车调试和综合调试是一项极其繁琐的业务,主要工作包括系统保障、动车调试及综合联调。(1)系统保障需完成动车调试前所需的冷热滑试验,综合调试所需的供电、配电调试,动车及综合调试所需的传输、无线通信及其他系统保障。(2)动车调试主要完成线路部分的车辆型式试验,信号系统ATP/ATO功能测试,信号系统与屏蔽门、PIS、广播、无线、综合监控、TCC等系统动车测试,ATO模式下的定点停车调试、列车动态CI、ATS功能测试、CBTC按图多车追踪功能测试及其他调试内容。(3)综合调试主要实现,BAS与风水电、电扶梯、导向标识之间,FAS与风水电、门禁、ATS及气体灭火系统之间,ISCS与SCADA、PSD、AFC、ACS及通信等专业之间,ISCS与路网ACC/TCC之间的点对点、端对端调试和模式调试,以及中心级综合调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调试施工复杂、涉及单位多、专业广、交叉作业繁琐、技术接口复杂、作业标准高,且按车辆段、区间、车站、中心等分步进行,在整个过程需要相关专业、各施工单位及供货制造厂商的联合保障。为确保动车调试和综合调试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管理者需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监督,遵循以调试量大的车辆和信号专业为主线并协调搭车试验的原则编制计划,合理安排分段试验和统筹安排各类施工调试计划,组织协调各单位交叉影响区域,通过数据综合分析整体把控施工、集成、动调服务商等各单位不同考核指标。

1.2计划管理基本流程

根据调试总体要求、管理办法、规章制度、调试大纲及应急预案,合理安排动车调试和综合调试作业计划,利用流程化控制节点对作业申请、作业审核、作业执行三大阶段进行把控管理。(1)作业申请阶段。动调计划编制应参照设计、监理、集成供货商及施工各单位调试前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首先,由施工单位按照各专业作业模板发起计划申请,基本信息包括计划作业开始及完成时间、作业类型和内容,申请部门、联系人、受理部门、配合部门、相关的系统设备,以及风险分析、人员、物资、特殊工器具需求、工作许可和作业计划优先级别等。其次,系统按照时间顺序自动生成作业计划编号,供施工各专业负责人利用总体方案、指标计划及经验协作等对本专业的所有申请作业进行内容校核,并标识“已通过/未通过校核”状态。通过初步校核可列入作业计划,按照紧急程度、作业时间等,初步划分并发送至相关工作部门审核。(2)作业审核阶段。不同施工单位、系统专业的作业计划审核涉及以下几方面:①计划时间、作业区域、行车线路、其他专业配合条件、所需备件工具和消耗品及用电区域等资源情况;②需办理的各项许可(如动火、辐射防护、消火栓临时使用)等必要条件及关键要素;③动车调试技术方案及施工配合方案。由审核部门审查并检测这些作业计划的现场符合性,系统记录审核部门、人员、时间和审核意见并标识状态,审核通过即可按优先级排入作业计划列表并以甘特图直观展示进展状态,未通过的作业计划依据审核意见重新准备填报。(3)作业执行阶段。作业计划在现场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可持工作单到现场开始工作。为了确保现场施工作业计划的有效实施,系统根据计划进展程度区分“已进行”、“已完成”标识,并将计划执行进展情况、问题汇总、所采取措施、资源使用情况及后续建议等总结为工作报告并进行归档,作为后续工作的参考。

1.3冲突检测规则

整个调试过程中因作业申请部门的众多性、调试内容的相关性、各作业的衔接性等,难免会产生作业计划冲突而无法同时进行的情况,主要包括作业计划的先后顺序、共享资源占用、优先级排序等方面的冲突。在计划管理业务流程中通过利用冲突库规则配置增加冲突检测环节,提高作业计划编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图1)。计划管理系统在作业计划初始提交时,会自动通过作业时间的同一性进行重合性的初步判断,然后使用包含作业计划的先后顺序、内在衔接关系及资源占用情况等要素在内的冲突检测规则库,进行动车调试和综合调试各方面的冲突检测,设定作业计划的冲突判断条件和指标。当发现作业计划中各要素间的矛盾时,通过对不同检测冲突简单分类、优化和反复修正消除,以达到统筹合理的目标。冲突检测规则根据调试业务进行要素抽取,并逐步随计划复杂度及衔接关系的挖掘不断扩充,实现规则库的可维护配置。

2系统设计构建

2.1软件架构

城市轨道交通动车联调计划管理平台构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MVC3层之上,将软件架构分层设计为数据资源层、应用逻辑层、界面逻辑层、用户安全认证、业务功能层及用户展示层等6层(图2)。运用具有操作便捷、数据共享、扩展灵活等优点的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Web技术,采用J2EE+Oracle的研发方式,设计JAVA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持久层等3层,其中表示层用于接收用户请求、返回和展现用户请求的数据结果,而具体的数据处理由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处理;业务逻辑层用来逻辑处理实现业务目标的上下交互数据;数据持久层主要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功能。同时,整个系统将组件式设计的通用组件、技术组件和业务组件进行分层部署,以保持用户界面、业务处理和数据操作的分离和逻辑独立。(1)通用组件。通过应用逻辑提供基本功能服务,包括数据库事务、消息引擎、报表引擎、系统日志、文件上传下载及共享信息接入、、管理等服务组件。(2)技术组件。系统构建的技术支撑组件包括J2EEWeb应用框架、Netframework、ArcGIS服务等。(3)业务组件。提供各种业务功能组件,包括计划管理、进度监测、日常安全管理、调试进展分析、报表文件管理、事故管理、通讯录与系统角色管理等组件。

2.2功能模块

基于关键业务分析和方案设计的系统可为整个调试过程中的组织部门、管理部门、作业部门、审核部门,分别实现调试工作任务的派发与调度、冲突检测与计划调配、作业跟踪监控、统计分析、查询处理及配置管理等功能,总体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办公桌面、计划管理、进度管理、事故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模块。(1)办公桌面。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动车调试及综合调试的新闻动态、计划方案、进展状态、工单概要、信息统计、即时通知等功能,能够快速地掌握当前调试进度及重要事件。通过引入通信接口将有关重要信息及时转发给相关施工和管理单位,以提高作业进展的及时性与电子系统办公的效率。(2)计划管理。完成对不同施工单位、系统、专业、类型的施工作业计划管理,实现计划编制、计划审核、冲突检测、计划查询、计划甘特图展示等。主要包括总体计划和分项计划,以及按不同周期制定的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系统提供关键节点计划版本管理的操作。(3)进度管理。根据基础及真实采集数据,分别生成动调设计和实际进度,通过比对形成相应的进度管理分析结构(提前、正常、滞后),进行计划与实际的甘特图进度展示,并基于线路走向示意图进行多线路进度监测及安全事故预警。(4)事故管理。调试管理单位需掌握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情况,实现事故基本情况上报、事故关联单位指标考核、事故报告分析等。(5)统计分析。按照不同统计维度,提供不同施工单位、不同专业、不同事件类型的数据统计分析图标,以便进行相关指标的比对,为考核系统厂商提供数据辅助支撑。(6)系统管理。提供用户登录、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系统设置、字典管理、日志查询、系统帮助等操作功能。

2.3物理架构

为了保证业务实现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按系统运行的互联网或局域网的方式提供物理架构设计(图3),设计考虑2种不同的方案。(1)方案1。通过配置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等,将动车调试计划管理系统以独立生产系统的方式部署在互联网上,便于多个单位快捷操作和信息交互。(2)方案2。计划管理系统部署在局域生产网内,施工单位利用VPDN专用通信通道及无线网络专用通信方式,将电子申报业务上传至局域网内,以共享和传输业务信息。

3系统应用实现

3.1GIS进度总揽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状态监视的应用中,基于城市地理信息(电子地图数据),通过叠加线路动车调试进度可以总揽和动态监视作业进度,在地图上以不同颜色(红、黄、绿)区分不同阶段进度(未调试、调试中、调试完毕)。点击地图上在建线路,可查看当前区段动调各个专业(车辆\信号、供电、机电、通信等)最新的动调进度详情(图4)。

3.2线路动调计划

对应城市轨道交通联合调试的各个区段,能在线路走向的示意图上直观了解动车调试的进展状态和形象化的动车调试各阶段详情。系统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红、黄、绿、黑、灰分别代表未调试、调试中、已调完、不具备调试条件、未计划调试线路,已开通区段用线路标准色标识),点击相应的颜色区段可查看详细的计划安排、工作内容、已完成情况等具体的属性信息(图5)。3.3计划编制按照动车调试及综合联调作业内容的不同复杂度,制定不同专业动调计划模板,可实现动调计划录入、管理、查询、生成、审核、导出、模板编辑等功能。这些功能通过提供数据符合性的冲突检测检验,来完成多功能计划管理职责(图6)。3.4进度对比为保证多线路多任务动车调试及综合联调的同步有效进行,需依据实际作业的施工内容及完成情况提取实际工作量,并用甘特图动态展示实际工作量与设计工作量的对比情况。系统对偏差情况按分级分类标准进行报警提示与情况分析,便于后续工作的总体协调与展开,从而为建设管理单位审核和监督施工单位进展情况提供数据分析依据(图7)。

4结束语

车间主管工作计划篇3

置属下级;车间副主任 车间班长车间员工

为了保证2011年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进一步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车间根据本年度整体工作安排和车间实际情况,特签订目标责任书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全面负责所辖车间的各项工作,通过有效的统筹、调度安排,达到车间生产效率最大化,保证公司各项生产任务和目标顺利完成。负责按公司生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工作,确保完成本车间生产计划。

2、如在生产过程中,情况有所中华校花网[*]变化影响整个计划的执行,立即向上级汇报,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实施、制定材料计划和入库制度、落实生产分工和流程、监督生产进度、制做生产报表、激励员工队伍

车间主任是车间的主要负责人,在车间副主任的协助下负责对车间进行全面管理。车间主任对厂长和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具体工作任务为:

1、组织实施生产运行部下达的生产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2、贯彻、执行公司的成本控制目标,加强对车间原材料使用的控制,确保在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3、根据公司对车间发展的规划拟定人员编制,并报公司批准;培训员工,带好队伍,积极深入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采取合理的措施确保车间的稳定。

车间主管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客车装配;生产管理;基础数据

某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覆盖公务及商务用、公路、旅游、城市公交、专用车、校车等各个市场,产品以中、高端客车为主,制造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该企业的生产管理缺乏对制造数据的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连续性差,生产订单无系统统一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使生产各流程数据不完整,造成企业资源循环困难,进而引起工期延长等问题,对生产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将信息化技术引入企业的生产管理迫在眉睫[1-3]。本文以某汽车装配企业的生产管理为背景进行阐述,根据企业需求构建一个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从而实现生产流程的动态管理。

一、需求和功能要求

本客车装配企业生产业务环节缺乏信息化管理控制,各流程数据不完整对管理造成极大困难。如何管理好企业的生产业务,使整个企业协调一致,高效率地运转,是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该企业目前生产业务的需求和功能要求如下。

(一)制造主数据维护

生产中物料编号由采购员根据需要编写,与技术部图纸编号不一致。研发中心数据不完整,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制造结构。产品加工过程无系统性文件,工位投料不明确,车间根据经验进行仓库领料生产,成本对料、工、费核算困难。工程变更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工艺变更较随意。

(二)生产计划管理

不同配置的销售订单生产时投料清单依现场生产需求领料,无准确用料清单指导。制造部计划科目前负责所有车间生产计划制定,前后车间之间计划联动性差。生产需求没有统一计划,各部门按照销售订单执行,无生产任务单,完全延用销售订单指导生产。材料需求与库存数据通过采购人员手工计算为采购依据。

(三)生产订单执行

目前没有系统的集中管理物料需求、工艺路线、发料、收料及成本归集。

二、系统解决方案

生产管理实际上是在对数据进行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维护、生产计划的管理和生产订单的执行等工作。

(一)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料主数据、可配置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工艺路线四部分数据的管理。其中,物料主数据包括控制者、批量策略、反冲、收货处理时间内容相关数据。控制者,生产管理系统中控制者是定义物料需求的负责人,后续工作中根据控制者查询物料需求,同时由控制者将计划订单转换成生产订单和采购申请,控制者是后续物料查询的关键条件。根据生产计划管理需要,设置成品、半成品控制者,分别用于成品、半成品虚拟件控制者。批量策略,定义了物料的生产批量和采购批量,在系统标准批量基础上增加批量设置。在周期批量过程中,将一个或几个周期的需求数量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批量。设置成品批量,按批定量,按订单生产及库存管理,半成品设置通用批量值。外购件的批量根据实际业务中的经济采购批量进行设置,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设置类别。反冲,对于部分物料在发料时无法精确到订单进行发料,物料设置的冲。由车间直接按需求开具领料单据,库存转储到生产线上的仓库,按物料清单用量上报消耗。月底生产线对反冲物料进行实物盘点,账与实物差异按月进行处理。收货处理时间,给每个外购件和自制件设定收货处理时间,设定的原则为每批原材料的质检时间及成品交检完成后的收货时间,尽量保证物资需求计划运行所得到的需求的准确性。可配置物料管理清单数据的管理。生产管理系统用物料清单应用程序存储物料单或产品结构,物料清单用物料号作为所描述对象的参考代号,同时记录父子件之间的用量关系。系统物料清单采用可配置方式实现,在销售订单创建时选择配置,确定订单的物料清单结构。按车型创建可配置物料清单结构,将此车型所有配置用料都包括在物料清单内,通过车型特征、分类及相关性定义确定物料的选配情况。销售人员创建销售订单时输入车型物料号,对此车型的可选特征进行定义,并将车型的特殊改变信息以文本方式输入,系统为此订单映射出相应的订单物料清单。在销售订单创建后,映射物料清单中不包含特殊改变用料信息,研发中心需根据销售订单中的特殊改变文本描述进行订单物料清单的维护。工作中心是用于制造的基本组织单元,系统可以将工作中心分解为单个机器设备或单个工人,也可以粗略到一条流水线,或一个车间,工作中心必须指定到成本中心,而成本中心又制订标准的作业成本价格。如:人工作业成本价格、机器作业成本价格。工作中心规定了可以在该工作中心进行的生产作业活动,一个工作中心可以执行多种有不同费率的不同生产作业活动。系统自动将工作中心执行的确认生产工序记入相应的成本中心贷方,而后将工作中心数据整合到基本数据、能力数据、作业计划数据和成本数据四个功能范围。基本数据是对作业活动的描述及条件以及计量单位、工序的缺省值、分配到成本中心的标准值等。能力数据指可用能力、机器和工人数、每班时数、每日工作时数、人工或机器时间效率、能力计算公式等,可以对一个工作中心指定不同的能力。作业计划数据指工序间时间、操作时间、移动时间,按提前期编制作业计划的公式、工序时间和操作时间的公式。成本数据指成本中心、作业活动类型、成本计算公式、有效期等。工艺路线主要用来体现工序的物料分配、成本收集,以及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核算的基础。工艺路线是由系列工序组成,是说明生产产品或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文件。工艺路线指定每个工序的工作中心,对作业计划、能力计划生成车间文件,为产品成本提供重要信息。

(二)生产计划管理

由于客车产品按订单配置生产业务,销售订单运行物资需求计划生成成品、半成品需求,需求材料清单来自于选配的订单物料清单,各生产订单带着销售订单号生产,成品库存作为特殊库存。按订单生产具有以销定产、以产订购、按生产订单核算的特点。生产根据销售的交货期进行,由销售订单安排生产。根据具体的订单要求,采购具体的原料,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大多有明确的订单去向,需要满足该单产品的特定要求。订单信息需要贯穿从采购、领退料、车间生产、外协到完工入库、销售发货的全过程,每个环节的成本发生和分摊,都要以订单为线索。事前的销售订单估价和事后的生产订单核算,都以订单为单位。销售公司在系统中创建销售订单并传递订单需求,如有特殊改变信息,研发中心进行订单物料清单创建及修改,计划人员运行物资计划,生成自制件计划订单和外采购申请。成品计划订单形成的需求向半成品及原材料传递,根据计划订单的数量和需求时间创建生产订单。外购件采购申请直接转换为采购订单,采购部门按照采购订单进行采购。对于到货周期较长的采购件,采购部门设定安全库存或根据销售计划手工制定采购计划,在系统中手工创建采购订单进行采购。系统中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功能是监控库存,并自动建立相应的计划订单,以确定所需要的物料的数量及需用的时间。系统用在净需求计算中得出的采购或生产计划需求量,对比可用的仓库库存或计划接受量。如果出现短缺,即可用的库存量小于需要的数量,系统将提出订单建议。工厂根据销售订单来运行物料需求计划,设置每天后台自动运行,物料需求计划计算从产成品、半成品到原料,计算每个物料的供给平衡。如供给小于需求,那么就产生一个计划订单或采购申请来平衡。系统以销售订单作为需求的源头,运行物料需求计划后,根据工厂库存情况进行运算,得出外购件的采购申请和自制件的计划订单。

(三)生产控制

生产订单是车间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的核心数据对象,它是复杂的数据结构,包括有关生产工序、材料零部件、所需资源和成本的全部信息。生产订单将生产任务传递给生产车间时,需要将计划数据、生产数据、排程数据和核算数据信息传递给生产车间。计划数据,包括要生产的成品的物料与数量、所需材料的物料与数量和生产所需的生产能力值。生产数据,包括实际生产工序和经过确认的数量和日期。排程数据,包括订单起始、结束日期及各工序日期和时间。核算数据,包括生产成本信息。生产订单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制造执行的整体过程。根据销售订单创建的生产订单,每张生产订单对应一张销售订单。对正常选配外的订单需求,需对销售订单做特殊改变处理,研发部门根据描述进行订单物料清单处理。订单的物料清单处理完成,计划运行物料需求计划,将计划订单转换生产订单。完工确认管理。生产订单确认用于记录订单执行的内部作业。按照此信息,可以进行生产订单的后续程序,所有订单都必须在系统内进行完工确认。确认需收集工序的生产数量、完工时间和日期、作业时间:准备、折旧、人工的相应数据。同时需确认工序的生产数量、执行工序的工作中心、完工时间和日期、反冲物料的消耗、更新订单实际成本信息用于记录。每个订单完工后,由车间统计每日生产订单执行状况,填写报工单交由生产计划科调度员确认,调度确认完成后由车间统计员对该生产订单进行完工确认,确认工序完工数量和作业时间,系统根据确认数据更新生产订单实际成本。三、结论对本文所研究的客车装配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而言,获取基础数据是系统管理活动的起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可解决该企业生产管理问题。一是通过系统实现产品制造流程的完整结构化管理。制造主数据统一窗口管理,将零件生产中的投料体现到工序上。二是数据信息通过研发部门创建和修改,从而实现需求计划的快速响应,提高生产计划协同能力,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三是通过系统中的生产订单管理功能,集成管理物料需求、工艺路线、发料、收料及成本信息。

参考文献:

[1]江宁.发动机再制造行业的ERP解决方案[J].物流技术,2014(8):176-179.

[2]郭继良.汽车制造企业存货成本控制[J].物流技术.2014(3):35-39.

车间主管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大准铁路;信息化;业务优化

0 引言

神华准能大准铁路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6日,它的前身经历了准格尔煤炭工业公司铁路筹备处、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铁路运输部、神华西部铁路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五个阶段。自2014年11月起,负责准池铁路的生产运营管理工作。所辖管的大准、准池两条铁路连接东西、南北相向,正线里程为448公里,运营里程为502公里。通过大秦铁路和朔黄铁路两大运输通道直达沿海的港口码头,形成了强劲的运输能力,对保障神华集团乃至国家能源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运输组织模式优化

1.1 采取计划主导型运输组织模式

基于国内外先进数字铁路建设实践,结合大准铁路编组方式固定、运输需求稳定且以直达为主等运输组织模式特点,建议采取计划主导型运输组织模式,以运输组织计划为主导,严格按列车运行图和编组计划组织列车运行,日班计划由集团总部集中编制,消除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统筹规划装卸设备、线路、机车、车辆等运力资源,实现资源运用的最优化。

计划主导型运输组织模式以货源、货流、车流、运能和运输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系统规划的原理,编制流、线结合的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组织的核心,各运输生产部门必须围绕列车运行图开展生产活动,完成列车运行图规定的生产任务。调度指挥的职责主要在于协调好各个运输生产部门之间的配合,维护列车运行秩序,保证实现按图行车。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列车调度人员干预列车运行秩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事故、自然灾害、线路损坏、列车严重晚点以及其他异常情况发生时),才根据事先约定,按照规定调整列车运行秩序。在这种运输组织模式下,货车定点集结,列车按图行车,结点站之间的车流有良好的接续关系,列车编组顺序表记载了列车中货车及装载货物的相关内容。

大准铁路以服务内部产品运输为主,具有货源稳定、计划性强等特点,建议进一步推动资源运用和运输组织的职能分离,实现神华铁路运输组织的统一规划和指挥。

1.2 计划主导型组织模式可行性分析

1.2.1 社会可行性分析。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符合经济总量增长的需要。神华集团的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增长,集团货物运输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货运总量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铁路运输部门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满足运输总量的增加。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能够有效协调铁路运输内部各环节的生产组织,提高运力资源效率,在硬件设施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

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符合神华产运销一体化的要求。计划型组织模式的实行,将进一步提高运输计划的兑现率,有利于提高运销能力,有助于煤矿、铁路、港口间的生产协调,对产运销一体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符合建设国际一流重载铁路的要求。为实现国际一流重载铁路的目标,必需实现国际一流的铁路运输管理。国际一流的铁路运输管理,必须要有一流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能力,其核心是科学合理周密的计划。计划性组织模式的核心,也是提供科学合理周密的计划,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1.2.2 技术可行性分析。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通过优化运能资源的配置,使进一步缩短机车车辆的周转时间成为可能。大准铁路科学发展,要求全面调整运输生产力布局,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的进一步推进,优化了运力资源配置,提高了机车车辆使用效率,改革了维修体制;通过合理布置车站、机务、车辆等运能资源,可以减少机车、车辆换挂等技术作业,进一步缩短机车车辆的周转时间。

利用计算机编制编组计划和运行图,为计划型运输计划的优化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准铁路运输比较简单,装车地集中在准格尔的几个矿区附近,卸车、转运地集中在几个码头、国铁的几个交界口、几个电厂附近,编组内容基本固定,编组计划非常简单,运能计划主要是运行图。在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下,列车运行图以详尽的货源、货流调查资料和准确的运输统计分析数据、车流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系统规划的原理来编制确定,具有流线紧密结合的特点,质量良好的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的系统设计,达到了可直接执行的要求,除特殊情况外,车站在日常工作中可直接组织按图行车。因此,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下列车编组计划和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要求大大提高,不仅需要大量详尽的数据资料,也需要精密的系统规划分析。计算机编制列车编组计划和运行图技术的发展运用,为运输计划的优化和调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支持。

1.2.3 经济可行性分析。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计划型运输组织方式,可减少货车技术作业时间和集结时间,加快货车周转,压缩货车周转时间。“实现按图行车”,有利于机车的规律运用,提高机车使用效率,可以大大节约运输成本。为推进货运组织的集中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实现铁路货运的集约化经营,为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符合运销部门快速运输的要求,对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煤炭市场占有份额,对增加集团总体收益有着重要作用。采用计划运输组织方式,实现按图行车,可提高货物运输正点率,加快货物送达速度,大大提高铁路货运质量,更好地为运销公司、用户服务,提高销售的信誉度,提升神华集团的形象。

1.3 计划主导型组织模式经济效益分析。铁路运输能力是神华有别于其他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神华集团最主要的基础板块之一,维系着集团产销渠道的畅通。铁路运输业的性质决定了运输业本身经济效益的重要性远远小于其所创造的整体效益。因此在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效益分析中要特别注重整体效益的分析。

1.3.1 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经济效益的特点。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具有多种速度组合、大负荷、远辐射、高效益的运输特性,拥有其他运输组织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相应地,其经济效益也有许多与技术特性相联系而区别于其他运输组织模式的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宏观性: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应用于全公司路网,因而对其分析应着眼于全局,考察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注重效益宏观性。

区域性: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经济效益按点―轴扩散规律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实现了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加强区域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间接性: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是通过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交互作用来实现的,这其中有直接效益,也有间接效益,更多的是通过波及效应产生的间接效益。

长期性: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前期投资额巨大,要求配套设施多,因此其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通常有一个较长的滞后期,具有长期性特点。

1.3.2 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相关运输线路因多运货物增加的正效益。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实施后,同一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相关运输线路(如既有调度组织型铁路、公路甚至民航)上的大量货流将转移到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线路上。因此其余的运输方式可以腾出能力增加货物运输,从而将增加整体经济效益。

从整体经济角度分析,该部分效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其他组织模式直接获得的效益,二是所运各种货物为整体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

从调度型组织模式转变到计划型组织模式货运时间的节省。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实施,会使既有铁路上的很大一部分货流转移到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线路上来。相对而言,这部分货流量在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线路上的旅行时间应少于在既有铁路上的旅行时间,由此运输时间的节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这部分效益可以根据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列车与既有线调度型组织模式的列车全程运行时间的差值和转移的货运周转量计算。

2 基于计划主导型组织模式的核心业务优化

大准铁路运输核心业务框架定义基于计划主导型运输组织模式和大准铁路自身特点,综合国内外铁路行业的先进业务分析模型,制定大准铁路目标业务框架。本框架在打破铁路行业“车、机、工、电、辆、供电”传统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大准铁路业务进行了整合,并对大准铁路运输板块在“战略规划、货运营销、运输组织、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将数字铁路运输业务领域进行了划分。

2.1 运输生产计划。货物运输计划是铁路运输主要内容之一,是铁路货物运输工作的基础,是集团整体生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基础,是计划型运输组织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确定货运设备、货运机车车辆修造计划及货运运营支出计划的重要依据。编制货物运输计划是为了更好地挖掘运输潜力、组织货物均衡运输、提高货运服务质量、保证货物安全、迅速、准确、便利地运行。

2.1.1 计划主导模式下运输组织过程。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的组织过程分为四大部分:货源调查与预测,编制技术计划,编制日常计划和调整计划。大准铁路的货源调查和预测工作,主要由运销公司承担,而且相对比较准确。未来编制技术计划、日班计划及计划调整将逐步由集团总部集中负责。

2.1.2 月度运输计划编制。月度运输计划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准铁路的运输特点,在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下,月度运输计划应该作为产运销协同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月度货运计划中,建议突破国铁现有模式,加入销售对运输期限的要求,同时在技术计划中考虑这一因素。

针对大准铁路目前的技术计划编制现状以及大准铁路的路网建设情况,对于技术计划的编制工作建议增加车流径路调整计划,定义各分界站交接列车的调整方案,同时,增加货车备用车计划,在技术计划完成后,自动生成运输方案。

2.1.3 日班计划编制。运输日常计划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证年、月度计划任务的完成,依据运行图等基础技术文件编制。在计划型运输组织模式下,日常计划是指导日常运输工作、保证合理运用技术设备的具体行动计划。

2.2 运输生产作业。铁路运输生产作业管理是执行层面的内容,包括日常运输管理、车站作业、机车作业、列车运行等和运输直接相关的具体业务活动。本规划将重点从行车自动化、施工管理、调度命令管理、车站作业流程等方面对运输生产作业过程进行优化。

2.2.1 行车自动化能力提升。随着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在国内外的广泛应用和日趋成熟,建议未来在大准铁路进行推广和建设,以提升大准铁路行车自动化水平。

CTC系统目前已在我国铁路干线尤其是高铁线路,如武广高铁、京津城际、大秦线和胶济铁路上得到了应用。朔黄铁路目前也已建成CTC系统并投入使用,充分发挥了CTC在无人值守及减员增效等方面的优势。

2.2.2 施工管理流程优化。大准铁路干线为货运重载铁路,具有列车轴重大、运输密度大和行车速度不高的特点。铁路施工需要比较充分的天窗封锁时间,需要限制列车行驶速度,对运输效率和行车秩序有所影响。大准铁路目前主要采取固定天窗、集中施工的方式,部分铁路子分公司已经实现了施工计划和其他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

通过对施工计划内容的优化,使运输生产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现场劳动强度有所降低,施工管理更加精细化、准确化。

2.2.3 调度命令管理优化。铁路行车工作遵照集中指挥、统一领导、逐级负责的原则,调度员下达的调度命令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系统采用了数据字典选项方式来解决大部分的字段输入,在命令正文方面也提供了可分级的命令内容以及常用词汇的选填功能。但在调度命令信息化程度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2.2.4 车站作业流程优化

2.2.4.1 优化车站作业流程,提高车站作业效率,实现减员增效

车站是铁路运输生产组织过程中的最基本的执行单元,负责运输生产计划的执行落实,是资源、人员高度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影响运输效率和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神华的车站作业包括计划、接车、取送、装卸、摘挂、发车等活动,基本是传统信息条件下手工作业的模式,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2.2.4.2 优化车站数据采集和作业卡控,保障车站作业安全

车站是运输组织过程中重要的信息采集源点,采集内容包括列车到发时间、编组内容、机车、车辆、调车作业及货票等。通过数据的及时采集和综合运用,各级运输组织人员可实时监控现场作业状态和进度,通过预设阈值和标准作业时间对现场作业进度进行分析和卡控,在作业进度可能影响计划时给予分级预警。

参考文献:

车间主管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乘务管理;动车组运用;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U268.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动车组运用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动车组随车机师进行值乘信息上报、出库联检、钥匙管理等的管理,同时各铁路局设置出乘测酒设备,但功能零散单一、管理不规范,没有对随车机师形成从计划编排至待班、出乘、出库联检、退乘的全流程管理,很难在实际管理中发挥作用,而乘务管理又是生产组织和调度指挥的主要内容和动车组运用的关键信息。随着动车组运用所担当交路区间增多和开行动车组数的增加,现行手工计划编制手段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熟练的人不易掌握和使用,特别是在调图时期,难以适应目前及时调整运输计划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能够进行自动编排出乘计划和规范乘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2功能需求分析

乘务管理是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具有如下功能:

(1)出乘计划管理:系统根据运行交路、单双乘要求、值乘组人员、随车机师业务技能等进行值乘分组,综合考虑间休时间、值乘时间、休息时间、休假等因素,进行随车机师出乘计划的自动测算、编排,形成月计划(即现行交路表),并经运用主管审核后执行。

(2)替班管理:支持随车机师由于病、事等紧急情况引起的替班,尽可能在保证间息时间和满足值乘条件等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从不影响后续计划执行或影响最小的随车机师中选择,最终确定日计划。

(3)待班管理:系统对需要待班值乘的随车机师纳入待班管理,并对未按时进行待班的随车机师进行短信提醒和管理端预警。

(4)出乘管理:随车机师出乘时采集照片、测酒情况等信息,判断是否满足出乘要求,对满足要求的办理随车钥匙及工具备品交接。

(5)退乘管理:随车机师退乘后进行随车钥匙及工具备品交接确认。

(6)文电传达及考勤统计:对随车机师出退乘签到和文电传达进行管理,同时对月工作时间统计。

3功能设计

3.1、功能总体设计

如图1所示,乘务管理功能模块包括基础数据管理、乘务计划管理、替班管理、待班管理、出退乘管理五个子模块。

图1 系统结构图

如图2所示,在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职工管理中增加业务技能评定,确定随车机师业务等级,针对随车班组管理的特殊情况,结合交路管理及业务等级搭配,合理设置值乘分组,与GSM-R手持机关联。根据值乘组和对应的交路进行月计划编排,结合替班调整,制定出乘日计划。需要待班的随车机师进行待班管理,不需待班的直接进入出乘管理,进行酒精测试、钥匙及工具备品交接,然后进行出库联检。值乘中对途中发现故障通过短信上传至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退乘时办理钥匙及工具备品交接手续。

图2 数据关系流程图

3.2主要功能设计

3.2.1 值乘组管理:先按照交路区间、车型、单双乘进行区间分组,然后在区间分组的基础上根据交路区间值乘时间、开行动车组数、担当热备、休息时间、间休时间(不少于4小时)、待班时间选择班制(常见的有上二休一、上二休二、上三休二)组合,确定交路区间小组数,设置值乘小组,单乘交路一人一组,双乘交路两人一组,最后根据业务等级进行小组人员分配。

3.2.2 计划综合编排:综合考虑随车机师的休息时间、间休时间、值乘时间、待班时间、休假、节假日和随车机师值乘分组、热备车等要素综合编排出乘月计划(即现行交路表),月计划结合替班信息生成出乘日计划,同时支持人工调整,并对违法约束条件的调整进行提示。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开行、值乘信息直接从审核通过的出乘日计划中自动获取。

3.2.3 替班人员选择:根据间休时间、无事病假等设置替班条件,当需要替班时从满足替班条件且不影响当日后续交路或影响后续交路最小的随车机师中筛选出可选替班人员,供替班人员选择决策。

3.2.4 待班出乘提醒:设定短信提醒时间,根据担当第二天早上首趟交路的随车机师在前一天21:00前、担当其它交路的随车机师在出乘前2小时30分待班的要求对即将待班或出乘的随车机师在进行短信提醒,同时对没按时待班的值乘小组在管理端进行预警。

3.2.5 出退乘管理:设置出退乘管理工位机,可进行酒精测试、照片采集、文电传达、钥匙交接确认、工具备品交接确认功能,并自动生成出退乘记录、钥匙交接台帐、工具备品交接台帐。

3.2.6 工作量统计:根据随车机师出退乘实绩,以月为单位统计工作量,形成汇总表。

4结束语

乘务管理功能设计以计划管理为核心,以交路管理、职工及班组管理为基础,以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V2.0为支撑,以现行出乘计划为依据,借鉴既有客车车辆段既有客车乘务报到系统的管理经验,探讨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乘务管理功能设计方案,对动车组运用随车机师进行全程管理,提高出乘计划编排效率,规范出退乘管理、加强乘务管理工作,促进动车组运用管理与调度指挥决策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方案[Z]. 2009.

车间主管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制造执行系统;电机行业;下料车间;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0-0079-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034003)

作者简介:刘利平(1966-),男,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结构件事业部总经理,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李利民(1964-),男,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结构件事业部技术副经理,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周应军(1968-),女,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结构件事业部信息主管,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化管理。

0引言

纵观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建设的重点普遍放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生产车间自动化系统上。然而,由于产品营销在这一、二十年间从生产导向逐渐转变成市场导向、竞争导向,对制造企业现场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仅仅依靠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生产车间自动化系统往往无法应对新的局面。为建立完整的、能够引导企业保持长期的业务利益和企业价值的信息化系统,必将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和生产车间自动化系统三者的结合,真正实现管控一体化。

1990年,美国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MR首次提出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概念,填补了车间层管理的空白。制造执行系统是企业CIMS信息集成的纽带,是实施企业敏捷制造战略和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它在计划层与控制层之间架设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填补了两者之间的鸿沟。

电机行业采用面向订单设计的制造方式,多以工作号方式组织生产。下料车间是电机企业的重要车间之一,为公司其它事业部、子公司以及市场相关行业提供配套焊装构件。下料车间是整个生产过程的第一个生产车间,是企业的供料车间,具有产品种类多、零部件系列多、生产过程复杂多变的生产特点,经常面临紧急订单等协调处理问题及生产过程如何动态响应等各种复杂生产状况,提高车间的应变能力和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成为车间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

本文根据电机行业面向订单设计的生产管理方式、下料车间复杂多变的生产状况等实际管理特点,结合目前对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从车间生产管理模式的角度阐述适合电机制造企业的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的解决方案。

1电机行业下料车间生产业务运行模式

由于下料车间面向大量产品和零部件的下料任务,不仅需要将任务下达到指定的执行单元并把有效的计划完成状况进行反馈,还需要将计划信息和领料状况、套裁程序完成情况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做到从任务安排到任务下达的合理有序进行。下料车间生产业务蓝图如图1所示。

电机行业下料车间的业务流程可以描述为:成套计划在事业部ERP中生成后,以打印出纸质文件提供给车间,车间根据成套计划来组织生产,通知下料员安排程序下料,在下料软件中提交成套计划的完工状况、作业计划安排、班组工作内容等。其中存在很多问题:计划跟踪只是成品跟踪,车间计划不够细化,存在管理瓶颈;计划进度跟踪困难,无法做到实时进度状况跟踪;事业部、车间相关业务衔接松散,经常出现工作协同问题;车间材料消耗数据等相关统计报表工作量大;手工管理方式容易出现疏漏。

然而,通过规划、搭建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的平台,能够实现事业部ERP系统、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下料工具软件的有效结合,实现事业部计划到车间计划的有效衔接,大大提高了下料车间的管理水平。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1)促进协同,提高面向事业部生产计划的敏捷性。系统为事业部提供及时的生产计划进度跟踪和产品质量回溯服务,协助事业部实现有效的生产进度控制。

(2)促进下料车间各业务人员之间的协同。

(3)促进生产现场实现领料申请、领料、任务下达、完工、质量检查、执行等任务功能。

(4)促进库存信息和生产现场的共享。

(5)协助车间持续提高产品品质,对所有零部件下料状况、生产班次、操作者和质量人员等信息实时采集,实现下料等质量追溯功能。

2系统的体系架构

电机行业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IT基础支撑层、业务管理功能层、分析决策层,如图2所示。

(1)IT基础支撑层。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系统支撑所必备的硬件环境建设,比如网络环境、服务器、触摸屏、计算机终端、数据库等内容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实施系统需要考虑的组织结构设计规划、工作流程的规划、编码规范体系、管理制度等内容的建设。基础支撑层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环境。

(2)业务管理功能层。在统一系统集成环境的支撑下,一方面实现了下料车间的核心业务功能,诸如生产计划的制定与下发、任务的分配与调整、生产完成动态的反馈和分析、现场信息采集与反馈、质量任务的分配与动态反馈等内容;另一方面实现制造执行系统和其它系统的有效衔接,结合下料车间的实际需要,不仅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的信息互通,而且实现制造执行系统和下料工具软件的信息互通。

(3)分析决策层。用户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公司领导、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制造部管理员,还包括车间调度、班长甚至操作工人。通过对系统的业务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通过不同的权限配置,提供生产统计分析报表以及生产动态看板、工时、质量等报表,方便用户在了解下料车间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做好管理决策。

3系统的关键技术

3.1基于触摸屏的JIT任务看板技术

基于触摸屏的JIT任务看板生产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看板是管理计划任务生产状况的有效手段,根据生产状态以及生产特点,根据计划看板,分别得到管理需要的配料看板、班组看板、任务看板、质量看板等看板形式。这种看板生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生产节奏,及时反映生产现场动态,是下料车间整体生产作业管理控制的主线。

基于触摸屏的JIT任务看板生产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系统特点:

(1)采用触摸屏现场反馈方式来获取下料车间现场(生产、质量等)信息,可以逐步实现下料车间无纸化办公目的。利用系统,可以在线浏览技术文件,了解套裁状况,使得获取信息更加准确和及时。对操作人员不仅免去过去繁琐的纸质报工,还提高了信息反馈的效率,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下料计划员根据状况,生成计划看板、班组看板、班组生成任务看板,配料员根据配料看板备料并反馈配料状况,操作人员根据任务看板完成工作并反馈生产状况,质量员根据质量看板进行质量检查并反馈质量状况。通过有效环节控制达到相关角色在系统中的协同工作,实现下料车间基于制造执行系统平台下的协同生产管理效果。

(3)下料车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查看不同看板状态了解生产动态,发现生产异常,可及时采取措施及对策,提高响应速度。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就能了解生产现场动态,这为生产细化管理和有效决策提供了支撑平台。

下料车间的制造执行系统通过看板相互衔接及转换的技术,实现了准确及时控制生产的目的。下料车间采用基于触摸屏的JIT任务看板生产管理模式细化生产过程管理,满足了生产状态及时性要求,加快了对生产异常状况的响应速度,增强了各业务工作之间的紧密协同程度,为下料车间实现精益生产提供了信息化支持。

3.2实现流程控制的套裁管理技术

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具有下料套裁生产管理特色,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生产零件的过程进行管理,更需要对材料归属、程序图生成及获取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套裁管理流程控制模式如图4所示。

基于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下的套裁管理流程控制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套裁管理流程控制模式,实现了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和下料工具软件的紧密集成,打通了下料车间的套裁管理信息流,使下料员和调度、操作工、物管员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工作协同,提高了套裁管理的协同工作,这对于下料车间生产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2)下料车间相关人员不仅可以从制造执行系统中获取零件信息,而且能够获取与零件相关的套裁程序信息、套裁图纸信息,并获取套裁涉及的原材料收发状况等信息。更为重要的是系统能够在关键环节进行过程控制,实现对下料车间套裁管理环节的有效管控。

下料车间的制造执行系统采用套裁管理流程的控制管理技术,实现了下料车间由原材料板材管理到套裁程序生成管理,从套裁程序生成管理到零件过程管理的有效转换和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率和可操作性,从而解决了下料车间管理复杂、控制困难、影响因素多的相关难题。

4系统的应用情况

结构件事业部主要为股份公司其它事业部、子公司以及市场相关行业提供配套焊装构件,每年产值在3个多亿,而下料车间是事业部的核心车间。近年来,随着生产任务增多,急需提高车间管理能力。目前,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结构件事业部下料车间得到应用。应用功能界面如图5所示。

系统应用实现了从成套计划下达、生产作业计划制定、套裁程序生成、原材料领用确认、生产任务的下达、任务完成反馈,直到成套计划完成状况反馈等一系列任务,提高了下料车间生产管理的效率。主要表现如下:

(1)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一方面实现了套裁流程的有效管控,另一方面实现了计划看板到配料看板、班组看板、任务看板直至质量看板的有效管控,从而实现下料车间计划、作业、质量、物料业务的协同工作。

(2)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了和事业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有效衔接,为事业部提供下料车间及时生产计划进度跟踪,对事业部成套计划进行及时反馈,协助事业部实现有效成套计划管理,并实现下料车间和事业部之间的协同工作。

(3)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了和下料工具软件的有效集成,实现了下料业务和其它车间业务的协同工作。

5结语

电机行业下料车间具有生产产品种类多、类型转换多、管理复杂等特点,存在作业计划获取难、进度状况反映不及时、生产异常处置慢,技术、生产、质量、套裁等工作协同困难等问题。据此,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生产业务蓝图、系统体系架构,完成基于触摸屏的JIT任务看板技术、套裁管理流程控制技术的攻关,提出了符合下料生产特点的下料车间制造执行系统解决方案。目前,系统已成功运用在某电机行业下料车间,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全面信息集成,推进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了企业适应现代化制造和管理模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薛冬娟,刘晓冰,邢应杰,等.复杂装备集成生产管理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

[2]刘晓冰,吕强,邱立鹏,等.钢铁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新模式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3).

[3]薛冬娟,蒙秋男,刘晓冰,等.复杂装备企业的敏捷化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6).

[4]张晓峰,马铁军,李广凌.轮胎生产过程MES系统研究与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5).

[5]刘晓冰,崔发婧.流程企业MES集成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研究[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6(Z1).

[6]范颖晖,熊晓琼.面向轻工装备制造业的MES系统[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7).

[7]刘晓冰,刘彩燕,马跃,等.基于制造执行系统的动态质量控制系统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1).

车间主管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引言

随着山西煤炭生产量的不断增加,阳泉站作为晋煤外运的重要铁路通道,货物发送量逐年增加,原有的运输信息管理技术手段和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运输生产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了,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1运输生产管理信息自动化程度低,生产管理信息的处理基本上由手工完成,造成整个车站的货运数据处理速度慢,工作效率低;

1.2数据处理的真实性与时效性较差,车站的生产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1.3生产决策层部门与生产现场的管理脱节现象严重,管理职能部门不能实时的掌握生产现场的现车数据,影响车站的综合管理与监控效果;

1.4生产管理需要的工作统计表,数据的差错率较高,造成了各种数据档案不利于保存与管理;

1.5整个车站的信息统计分析缺乏手段,运输生产信息查询自动化程度低。

落后的运输生产管理方式制约了运输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开发阳泉站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提高运输生产管理水平的关键措施。

2、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思路

2.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根据阳泉站货运需求分析,车站货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现12个模块,这12个模块分别是车号管理模块、钩计划管理模块、站调模块、值班员控制模块、车站总控程序模块、货检模块、区长报点模块、本务机管理模块、车站十八点统计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列检模块和动态实时分析及预警系统模块。

2.2系统体系结构

根据车站货运管理信息使用范围广和实时性强的特点,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和运行。车站在初期建设中已构建了部分监控和管理设备,监控管理设备和系统主要有:货车车号射频识别系统、铁道部开发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调度指挥系统和小站现车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与设备之间存在兼容性较差,设备之间存在异构性问题,系统不能很好的协同工作,需要根据阳泉站的实际生产情况设计完善系统体系。阳泉站运输管理信息的基础数据采集依靠货车射频识别系统,现车调度管理依靠调度指挥系统。

2.3系统网络结构

该系统的基础是阳泉站射频车号识别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系统对数据的共享性有较高要求,并且货运管理对数据的时效性要求也很高。按照车站发展的需要,系统要在车站构建至少100个站点,阳泉编组站是个综合性的车站,职能部门较多,根据职能部门的实际需要,在车站机关内部设立了60个客户端,这些客户端根据实际的操作情况为整个职能部门提供数据库服务和统计分析服务。系统的主要网络流量是传递现场操作数据和调度指挥信息,数据业务的传输主要是货车射频信息的传输

3、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系统核心功能

编组站现车管理是整个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工作的核心,现车的管理情况是铁路运输生产完成情况的实时指标。在编组站货运管理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现车管理系统,通过对现车的管理为车站的货运提供实时的监控,从而提升铁路运输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现车管理所要处理的内容是:值班员作业管理、车号作业管理、列检作业管理、商检作业管理、区长作业管理、现在车查询、现车动态实时分析及预警系统。

3.2系统关键技术

3.2.1利用串行化实现局域网内图像共享

串行化技术是指将利用内在缓存区存放对象,在网络中是以二进制方式传输数据,数据处理时通过反串行化方式重新构建一个与原始对象相同的对象,反串行化可以从原来构建的连续的字节中读取数据。例如机车周转运行图的串行化处理,当操作员创建了机车周转运行图后,系统将自动的处理该机车周转运行图,处理后的数据能够支持网络浏览,机车周转运行图数据生成后,通过串行化处理的数据将保存到数据库,其他的用户浏览该图形时,通过反串行化将机车周转运行图的串行化数据转换为原始图像。

3.2.2微机联锁系统的硬件接口技术

微机联锁系统主要是采用了计算机控制设备的一种车站联锁系统。微机联锁系统采用了同步通信方式,系统对信息的传输采用了特殊的编码,并应用重复发送的冗余技术,系统预留了与其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接口,利用接口信号驱动货运管理信息系统内部程序的运行。

3.2.3利用双缓冲技术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种图形应用很多,在整个图形中会有不同的刷新时间,过多的时间差别导致系统窗口闪烁,由于在绘制这些图像的时候涉及的图元数量很大,单独采用普通的绘图方式会使得整个程序的性能下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采用双缓冲技术用以提高整个程序的性能,实现系统的一次刷新全部显示。

3.3系统的关键模块实现

3.3.1车号管理模块的实现。车号管理模块的主要职责是:对车辆做出到达确报处理、预报转到报、核对确报、到报转股道、取消转股道、生成出发确报、核对出发确报、列车出发等。工作流程如上图。

3.3.2钩计划模块的实现。车站生产作业中,调车作业是整个生产作业的关键,在阳泉编组站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调车管理是整个系统的主体。调车作业主要是通过钩计划的编制实现对现车的管理。系统的钩计划编制能够实现调车作业中的具体功能,主要功能是现车的作业通知单的生成、保存、按照标准的格式输出,同时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要提供对历史数据的查询操作,对于历史数据,系统要求严格禁止修改。系统的调车作业流程主要是通过调车作业通知单进行车站现车信息修改,对于当班的调车作业通知单,调车计划编制人员能够进行查询、执行、回推和计划编制操作。工作流程图如下: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