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8篇

时间:2022-05-16 16:10:06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篇1

关键词:微信;建筑材料;课程改革

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因其传输速度快$内容广,并且软件本身免费这一突出特点,快速地推动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的变革,使人们不再局限于面对面交流,从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高校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辅助平台。在网络化环境下,如何将微信应用到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分享学习成果的桥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其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一种强有力的补充和扩展。

1微信在“建筑材料”课程中使用的优势

1.1有利于学生对“建筑材料”基础知识的掌握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目标,那么它的课程内容就必须做到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体现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着重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讲授的内容以明确“是什么”和学会“怎么做”为准则,不需要做过深的涉及。作为应用型本科《建筑材料》课程,由于它涉及到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因此在讲授各种类型材料时,对理论内容的选取,只要做到使学生知道该种材料是什么以及如何使用就可以了。比如在讲授“建筑钢材”时,不需给学生讲授钢材的内部结构及化学成分,只需讲解什么是建筑钢材,以及在工程中如何正确应用。再者对于“水泥”部分的讲授,同样不需给学生讲解水泥的水化反应过程。

1.2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

目前,建筑材料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教师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中演示案例,学生课后模仿操作方式来掌握软件的使用。教学案例基本上是与教材配套的,也可能是从其它教材或网络收集到的,教师认为能够较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典型案例。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学习的重点往往是在软件的操作技巧上,而不去关注或者不能很好地掌握建筑材料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完成的大部分作品基本上都是模仿,不能满足课程开设的本质要求和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操作,更应该把授课的重点放到作品的表现、创意上,引导学生独立地思考创作,不要禁锢在软件操作的局限范围内,要进行课程改革。然而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讨论和创作都通过课堂完成,微信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建筑材料品种和探讨,在提高建筑材料实践技能水平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以创作出更好的产品。

2基于微信平台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模式

2.1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应包括当前建筑工程中所用到的各种材料,介绍各种类型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的基本性能、技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检验和试验的基本方法,能合理地使用主要建筑材料与制品并了解材料的运输、保管和使用方法。对于一些重要的基本材料,例如凝胶材料、钢筋与混凝土应重点讲解,而对于其他非重点一带而过即可。而且由于建筑工程中许多材料都是在现场配制的,材料的质量、配合比将直接影响到施工方法和工程的质量,因此教师授课内容应重视c工程实例相结合。以实际工程实例来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使用效果、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等,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上课时列举工程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内容,并且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石灰陈伏的必要性,教师可以列举一个建筑物的抹灰墙面出现断裂的现象,是因为石灰熟化时体积会膨胀,施工时没有陈伏造成的,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对生石灰熟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2.2基于学生能力培训的课后互动学习模式

建筑材料是一门互动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评价才能让学生更快地进步。微信作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可以经常通过微信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谈谈自己对于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作品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过程,为自己的后续作品设计提供必要的思路和借鉴、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平台让学生将自己认为创意较好的作品进行,教师或其他同学都可以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建立起活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情景。学生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的相对自由环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实现自我创作、共同进步的目标,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学习模式。最后,教师和学生还可利用微信网络交流平台随时欣赏其他学生的作业,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作品设计制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学。

3微信在“建筑材料”课程中的注意事项

3.1完善考核机制的建立

针对建筑材料课程特色,笔者推荐采用办开卷的考核方式,半开卷考核方式是指学生参加考试可以带一张自己手写考核课程内容的A4纸进入考场的考核方式,适用于记忆内容多、公式多且推导复杂、重在培养应用与综合能力的课程。而建筑材料内容多且复杂,知识跟新速度快,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可以采用半开卷式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还有助于学生养成敢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篇2

一、“微科研”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思考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微科研”的过程中,起初学生对这项活动学习方式的认识不全面,还是习惯于等待老师指定课题,等待在基地校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实验室学习,等待专家、老师的帮助,才能确定自己要研究的“微科研”选题。

为此,在每一届学生选择自己的“微科研”课题研究前,都要先观摩上一届学生的“微科研”课题报告交流会,基地指导教师再进一步带领学生参观高校重点实验室,用最直观的方式将高校实验室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介绍给学生。和我们基地校联系的高校实验室有清华大学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实验室、中国科学科院软件研究所等等,基本上可以保障对于学生选择的信息技术领域“微科研”课题的研究。

我校还组织学生在基地校开展“微科研”课题选题的交流会,学生经过一到两周的思考和相关资料的查阅。在交流的过程中听取了别人的发言,又和老师交换了对课题选题的看法,这样,每个学生基本上都能选定自己喜欢、研究方向明确而且项目规模合理的课题。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在“微科研”课题中,涌现出很多很好的选题,比如:“物联网理想智能家居模型设计及理念构想的探究”“DTMB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研究”“关于2型糖尿病风险状态判定的研究”“Kinect实现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

经过这样“微科研”课题选题的实践过程,学生不再是盲目地听老师的安排,或是由家长、朋友推荐,而是经过对自己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的认识、对高校实验室和老师的了解、观察和思考后,发现自己的“微科研”课题,锻炼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微科研”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管理信息的能力

在确定了“微科研”课题后,我们会对学生组织培训,教会学生使用中国知网等相关资源,搜集课题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针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进一步确认问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学生要拟定好初步的研究计划和方案。

学生将开题报告在基地校统一组织的开题会上进行展示,相互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开拓细化问题研究的思路,得到指导专家和教师的肯定,从而正式确立研究课题。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生一方面根据已设计好的研究方案和方法,积极主动地联系大学实验室,保障固定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如实地、多种形式地记录研究实验中的各种有用信息,从而获得客观的分析结果。

另一方面,学生还要及时和基地校指导老师进行联系,及时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度、遇到的困难、研究的心得体会等等。

在教师指导和规范的流程管理下,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培养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终身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而且学生学会了制订研究计划和实施计划,掌握了时间管理,学会了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三、“微科研”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大约经过一年的“微科研”课题研究、实践工作,学生又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关于“翱翔计划”课题研究成果的书面材料和口头汇报材料,书面材料主要采取论文的形式,学生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效果不太注重,刚开始形式比较单一,文字较多,虽然内容比较翔实,但是视觉效果不够直观,交流效果比较差。

所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微科研”课题的总结要求。“微科研”课题的总结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文字总结,要求有课题研究的论文,研究过程中的辅助说明文档、数据报告等等;另外一部分就是展示交流会,学生要准备一份PPT展示文稿并至少使用照片、动画、视频等一种或是多种形式,有助于生动、活泼、清晰地进行展示。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分享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维,也敢于和善于申辩。在每一年的北京青少年翱翔科学论坛数学与信息科学领域分论坛大会上,我们基地校的学生都会有精彩的发言,多次受到高校教授、专家的表扬,荣获“优秀学员”的称号。

在“翱翔计划”提供这样的平台上,我们积极引领学生以“微科研”的形式开展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学生从选择自己的研究题目开始,锻炼提升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学习方法和过程管理,并能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精彩的展示交流,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微型学习;医学课程;双语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043-02

微型学习是“微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的普及和微课的推广而产生的全新的教学概念。它是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模式。[1]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它具有目标明确、时间短、内容精炼等特点。[2]由于英语是国际医学交流的主要语言,医学高等院校为加强学生的医学文献阅读能力、论文撰写能力、会议交流能力纷纷开设双语课程,而这些双语课程效果受到内容多、难点杂、师资力量有限等因素的制约,成效并不显著。[3]微型学习资源经过合理设计与开发,可以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改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学质量。如今,高校学习者已普遍拥有如智能手机这样的移动终端设备,已有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4]因此,微型学习在医学院校医学用途外语和双语课程中的应用就体现出其适切性与可行性。基于微型学习在提升医学双语课程质量和学习者学习效率方面的优势,本文着力探讨医学双语课程微型学习资源的开发和教学应用模式。

一、医学双语课程微型学习资源的开发

微型学习资源是经过专门设计,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的学习材料。随着MOOC课程的普及,诸如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开发的Genomic and Precision Medicine(基因和精准医学)课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personal?鄄ized medicine(个性化医学的神话和现实:基因革命)等双语课程已经在国内最大慕课平台上线,但时长均在60分钟左右。目前,国内可供教学者使用的医学微型学习资源极其有限,例如网易公开课引进美国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保健与医学-循环系统”共95次,每次10分钟的医学双语微课程,或部分包含医学主题时长在5至10分钟左右的TED演讲。

国内目前尚未建立体系化的微型学习素材库,更缺乏自主开发的双语微课素材。为了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教育部分别于2012年、2014至2015年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和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在2015年的医学类比赛中,共有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的57所高校提交了454件作品。[5]北京协和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参与并揽获多个奖项。这些获奖微课均可作为微型学习资源供广大医学生使用。

除教育机构和教师个人开发微型资源之外,引导医学生参与设计、制作、分享微型学习双语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开发途径。为制作具备权威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医学双语微型学习资源,提升信息时代学生医学外语能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外语教研室于2014年在2011级八年制和2012级五年制外语精英班学生中发起了英语医学微课大赛倡议,全体学员递交了微课作品。经过初赛和复赛,共有8名学生作品进入了决赛,微课内容涉及神经突触、血细胞、睡眠机制、牙体结构、肿瘤与癌症等。大赛倡导 “优秀学员主导、医学专家把关、专业外语贯穿”的组织形式,由学生确定主题,寻找图片视频材料,撰写英文脚本,运用屏幕录像、Screen Cast、Camtasia Studio等软件完成制作。为确保医学双语教学材料的质量,由学校相关医学专业教授在科学性上对材料内容进行把关,由外语专业教师对英文内容作最终的修正。阶段性的选拔,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保证了最终内容的权威性。

二、医学双语课程微型学习过程的设计

微型学习过程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还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微型学习作为备受关注的教育学习手段[6], 已经受到高等医学院校的普遍重视,同济大学医学院、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都在微型学习方面进行过有益尝试[7][8][9],这也被认为是成人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有效手段。[10]鉴于目前微型学习资源并不丰富,教师可将微型学习作为医学双语课程的一部分,使微型学习穿插在课程之中。受学生语言能力局限的影响,医学课程双语材料适合在学生已建立医学认知的基础上对内容适当拓展,然后开展翻转课堂学习。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构建出适合目前有限资源形式下的医学双语微型学习课程模式。

首先,教师用母语在课堂上进行专业课知识概述。母语讲授有利于知识的准确传达,降低教师讲解知识、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时的焦虑程度。[11]经过课堂讲授,在学生了解本章核心内容后,便可进入医学双语微材料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过程应由教师辅助确立学习主题,设定学习目标,筛选微型学习材料。以医学神经生物学课本为例,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组织构成通常被安排在第二章,分为神经元与突触、神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学三个小节,每个小节又划分为2至4个不等的次标题。教师可选择小节内次级标题作为该节的学习主题,如可分别选取突触、星状胶质细胞或脊髓灰质作为课下双语学习的主题。微型学习的目标是多元的,既可以是低层次的记忆,也可以是高层次的应用或创新。微型学习的双语材料并不局限于微视频,也可以是图片、幻灯、国外教材的章节筛选,如John G. Nicholls所著《From Neuron to Brain》为国外经典教材,其第五版《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也在国内出版。因此,在没有视频材料的条件下,可充分利用双语教材,摘选章节内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比照阅读,阅读时间不宜超^15分钟,学生能提取主要信息即可。自主学习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思笔记,笔记可以流程图、总结、问题等形式用英文呈现。反思笔记的积累可以形成体现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档案,还可用于教师追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

翻转课堂的概念中提到: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后将遇到的问题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12]借鉴该概念,学生将自主学习内容带到课堂,由于已经拥有医学外语内容学习的基础,学生可使用双语切换参与课堂讨论;教师主要是把控讨论问答环节与前期教学的关联性和延伸性,让自主学习的知识点能够串联起来。

三、结语

“微时代”的到来将会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本文将“微型学习”概念引入医学双语课程,并从开发学习资源、实施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运用实例阐释该模式在医学双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该方案既不同于传统的英文幻灯、中文讲授式的过渡性双语教学,也不同于国外普遍适用的全英文浸入式教学, 更不是微型教学资源的简单堆砌,它为微型理论在医学课程改革开辟了新思路,其效果有待全面开展教学活动后进一步验证。

[ 参 考 文 献 ]

[1] 祝智庭,浩,顾小清. 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2] 李龙.论“微型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74-83.

[3] 王慧敏,聂文信.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4(5):841-850.

[4] 李振亭,赵江招. 型学习:成人教育的新途径[J].成人教育,2010(7):35-37.

[5] 2015年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获奖名单[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1):60-64.

[6] 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等. 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7] 顾小清,查冲平,李舒愫,顾凤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09(7):41-46.

[8] 李育娴,张介平,秦颖,谢冬萍,汪海宏,蔡巧玲. 微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10):1444-1446.

[9] 沈毅,何书,陆益花,等.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5(5):900-902.

[10] 伍海燕,王佑镁,陈慧斌.移动终端支持微型学习:基于企业新生代员工的体验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4(252):48-53.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篇4

【关键词】微课设计 关键点 疑难点 延伸点

微课主要针对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制作,具有切口小、时间短、主题突出、类型多样、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选准知识点是微课开发的首要任务,也是微课教学“效能”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四年级微课程制作为例,简述如何选好微课的“点”。

一、关键点:熟悉教材,把握目标,形成知识应用的序列

小学语文微课的开发制作,应遵循“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课程总目标,把握学段目标与内容,选准知识应用的关键点。

在微课设计中,笔者首先联系教材内容对学段目标加以细化,形成具体目标,并根据具体目标的要求,梳理形成“微小”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便可成为微课开发的“点”。

如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研读教材,可发现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在“发现”的范围上较三年级有所扩展,安排了关于读写方法和阅读习惯方面的发现,而且呈现方式由原先的提示语变为学习伙伴“小林”和“小东”之间的对话。这样的编排特点不但体现了四年级语文教学关注学法提炼的特点,而且以学习伙伴对话的形式呈现,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学习小结的范例,也为第三学段“回顾与拓展・交流平台”的学习实践做了铺垫。因此在研读教材后,联系“能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共同讨论”这一目标,我们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三组《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栏目为切入点,确定了“如何进行学习小结”这一微课主题,重在引导学生从畅谈阅读感受、提炼阅读方法、联系相关内容、品读课文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比较不同作品等方面来进行学习小结;小结的时候,提示学生先概括地说一说,再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同样的,我们还关注教材的“课后练习”“导读提示”“宽带网”等栏目,围绕这一具体目标,确定微课开发的“知识点”(知识点列举见图1)。

综上所述,我们围绕“语言运用训练”之主线,遵循“总目标学段目标具体目标知识点”的思路,从阅读、习作与综合性学习等三方面分别确定语文知识运用的关键点。这样设计的微课切口小,主题集中而明确,教学目标达成度比较高。

二、疑难点:关注学情,解答疑惑,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微课的设计开发,也可以选取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来进行。学贵有疑,根据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来设计开发微课,可以有效地引领学生的自我学习。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一课时,学生对文中“小夜莺”面对军官盘问时说的两句话表示难以理解。

师:“小夜莺”在面对敌人的盘问时,说了这样两句有意思的话。请同学们读一读,品一品,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出示句子)

①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②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生: “小夜莺”回答敌人时说“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是指在树林里有很多鸟,非常热闹。

生:我读着这两句话,感觉“小夜莺”似乎并不是在讲鸟很多,有野兽,应该是有别的含义,但具体是什么,我读不明白。

……

“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话一语双关。“双关”这一语言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学习上的疑难点,但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语言增长点。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文再思考,如提问:句中的“麻雀、乌鸦、猫头鹰与野兽”还有可能指的是谁?“小夜莺”这样说话有何妙处?课后,我们以“读懂双关语”为主题设计了微课。由课文语例教学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双关”的语言现象,初步了解双关的用法及表达效果。

除了课堂上关注学生学习的困惑之处,我们还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学情预设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困惑。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方法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课文:《白鹅》和《白公鹅》,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鲜明,形象生动,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教材建议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来学习,但如何具体地进行对比阅读,需要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导。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这也是学生阅读的难点,需要引导点拨。针对上述例子中谈及的学生疑难困惑,我们设计了微课《对比阅读作家笔下的鹅》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帮助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总之,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善于将学生的疑难问题变为教学资源。由学生的疑难问题切入设计的微课体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效果会更佳。

三、延伸点:补充教材,扩大视野,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

微课的开发设计,还要关注教材的“延伸点”。如何由教材开始“延伸”?有的侧重于补充相关知识,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的课后资料袋提供了有关荷兰的介绍,可由此延伸制作微课,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有的侧重于提供活动建议,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宽带网”栏目指出“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有的侧重于指导品悟语言,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栏目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的特点;有的则侧重于指导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指导学生阅读生活中的各种票据,等等。

我们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口语交际・保护文物》为例,谈谈如何拓展延伸知识点来确定微课主题。根据教材“保护文物”口语交际训练要求,我们将“保护长城”这一训练载体作了延伸,把身边的月湖景区创设为口语交际训练平台,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课中文物保护情况交流与建议及课后延伸实践等活动,训练学生有层次、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与成果制成微课,为口语交际提供言语材料;可以将学生练习交流的过程制成微课,为口语交际的评价与修正提供具有“现场感”的资料。这样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合理开发与利用,使学生与教材、与学习内容贴合得更加紧密。延伸,补充了教材,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与能力。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篇5

一、运用地理实证材料开展地理德育的原则

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源自学生生活实践的素材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和反省自身平时的行为习惯,提高人文素养。例如,学生去厦门周边的生态农业园开展社会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地农作物、民居和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开展地理美育,让学生感受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和谐之美,既放松心情又提升人文素养。

2. 直观性原则。依据课标要求选材,材料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例如城市学生对河流地貌感到很抽象,教师可以剪辑来自CCTV 10《地理・中国》栏目的影视资料《“蛇曲”幻影》,选取的视频资料形象直观,能化抽象为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热情。

3. 典型性原则。材料展示的地理现象形成过程应具有探究性,能揭示地理原理与规律。原因分析应具有一定悬念,有助于开展探究。

4.新颖性原则。地理素材要有时代感,能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热点和中国当下经济建设热点和环境问题。

5.师生互动原则。材料运用过程中要避免借助多媒体技术大容量满堂灌。

二、基于网络技术收集高中地理实证材料的途径

高中地理实证材料有源自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或研究性学习成果以及社会实践的所思所感,源自热播或经典影视,源自学科专业网站、权威期刊论文或媒体文章,源自课堂、微信、QQ、微博互动交流产生的新资源。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手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学地理:告诉学生一些与地理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如“中国国家地理”“旅游地理”;建立微信流地理学习心得,依据交流情况给予学生一定奖励,对提供地理信息最有用的学生授予“信息高手”称号,对善于点评、总结反思的学生授予“学习之星”称号等。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地理德育实证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合理利用水资源”为例,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三个活动任务驱动,达成本节学习目标。

活动1:新课导入。交流前置作业――“以色列水资源利用”,学生展示用手机下载的优酷视频“以色列滴灌农业”的视频剪辑。学生在了解以色列高科技农业的同时,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也需要科技支撑。

活动2:运用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 “湖清淤设想”启迪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学生可以上网收集湖相关资料,整合资源,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对当地厦门岛内最大水域――湖水污染防治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并推动课外地理学习研究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学生在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学习思考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是德育的宝贵素材,源于学生,用于学生。特别是同学中的奇思妙想竟然获奖,这极大鼓舞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素材是中学地理实证教学资源的来源之一,运用这些素材有利于在课堂中导入校本化的探究性学习。

活动3:联系教材素材 “沙特拖用南极冰山解决淡水危机设想”,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课前利用微信群小组交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组际交流。学生探究该设想的可行性,如果可行,引导学生分析运输冰山之前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哪些;运用已有的洋流相关知识,分组设计运送冰山的路线。这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分析反思毁坏冰山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培养综合反思和批判能力。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缺水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设计运送冰山路线,又可以巩固洋流分布规律知识。通过该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要因地制宜,开源节流。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篇6

关键词:微课;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在微课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微课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而且教师一定要对英语教材的内容十分熟悉,微课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内容要简单明了,微课教学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英语微课的特点及作用

(一)初中英语微课的特点

微课以微小著称,时长一般控制在8----10分钟,英语微课要体现出英语学习的特点,如某个语法的学习、某个主题的学习。微课绝不是将一节课的内容以提纲形式录制下来,它的立足面小,切入点小,但结构是完整的。微课的成果是教学视频,以视频文件的形式上传到网络,它的格式可能是RM文件、,WMV文件、也可以是FLV文件,由于微课上传到网络后,学生只要有播放的终端就能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文件格式必须通用型,让主流终端都能顺利播放。

(二)初中英语微课的作用

英语微课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颠覆了传统的网络课堂模式,微课以微小著称,但注重学生的微小学习,加上网络传播的迅速性,学生只要有一台能连接网络的计算机或者平板电脑、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的接受学习;同时,由于时间比较短,而课堂结构又完整,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会比较集中。如英语句型,教师可以结合某个句型的学习制作微课,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反复学习,由于微课切入点小,学生能抓住重点进行有效学习。由于微课以网络形式传播,网络具备了互动传播的特性,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互动,从而让学习更有效。

二、微课教学的实用化

(一)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培养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和好的用语习惯,是提高听说能力的物质基础。微课丰富的网络资源和鲜明真切的声效效果既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又能为他们提供语言情景,使学生不必借助翻译,通过视听,就能达到理解语言内容的目的。老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为学生设置一个个语境活动,如练唱英文歌曲、给电影配音、我爱填歌词等。这些活动初期可让学生跟唱歌曲,模仿电影台词,侧重语音、语调、语速和对纯正英语弱音、爆破、连读、语法、句式的理解和练习。随着听说能力的提高,可让学生自编自演小舞台剧,也可把阅读短文改成情景剧,目的是训练学生大胆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老师可以把好的模仿或表演制成微视频,学期结束时进行评选。这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让学生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重视课堂阅读课。外研版英语教材的阅读课文基本上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要么普及生活常识,要么介绍学生们喜欢的明星、乐队或世界奇观等。老师可以把这些阅读课精心设计,利用微课多媒体技术功能进行阅读教学,先给学生设置几个与短文有关的问题或其它活动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然后再对学生不会的题目进行引导启发,对课文中学生不理解的句型、语法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课外阅读。网络资源平台有很多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老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选取的材料内容应当多样化,选材难度不宜大,课外阅读开始阶段可以只要求学生读懂内容,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词汇量,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培养学生阅读技巧,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再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正确回答问题,也可以把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制成微课,让学生观看视频后,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解决做题时的困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模仿训练。模仿是写作的启蒙阶段,写作可以从模仿开始。外研版教材每个模块都会学习与本模块写作题有关的单词、短语、句子,老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背诵,模仿阅读短文或者老师用微课教学提供几篇相似的范文,指出范文的篇章结构,单词短语的使用,精彩句型的表达,让学生模仿并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里。启发引导。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拓展写作题材,不拘形式地加强写作练习。选好主题后,老师把有关图片、资料、视频放在微课里,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让学生边看边讨论,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并利用微课的暂停功能,把学生们的表达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修改并加以补充,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最后让学生写下作文提纲,完成写作。

三、加强教师培训

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微课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目前,很多中学的英语教师都不是英语专业的,这些教师也不具备制作微课课件的能力,这必定会影响微课教学的开展。微课在给初中英语教师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必须加强初中英语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进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外出学习,也可以邀请教育专家来学校讲课,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微课不仅可以用来教学,也可以用来加强教研交流。传统的教研交流是教师口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如今,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制作成微课课件,播放给大家观看,教师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微课教研交流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甚至可以在家里互相交流,教师的素养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值得鼓励和实施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各种能力都将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也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展现。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全放面的发展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的高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东辉.关于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校园英语,2015(18).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展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并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承担具体研究组织工作。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承担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智慧职教网站所收录的资源库中,已使用了大量的微课表现手段。

一、微课的理论基础

微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情景认知理论,这些理论着重探讨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非侧重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机械掌握。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主要包括四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1.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将学生置身于一个映射真实情境的结构不良问题之中,以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的身份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影响下,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思想活跃、大胆质疑,积极提出问题,然后开始进行查询,一直持续到发现正确的方法为止,学生在解决复杂的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PBL”的优点在于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同时也能较好的落实学生情感方面的体验,不足在于耗时太多,所学知识难以系统。

2.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的前提下,教师给学生呈现良构领域的问题或者是某种情景,学生从探究现象开始进行生成性学习,通过特殊了解一般,从而加强学习的迁移效应。案例教学模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学生的知识面窄、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基础设施薄弱等等,因此如何在课程设计中规避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

3.基于情景学习的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情境认知”强调将知识视作为工具,并试图通过真实实践中的活动和社会性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创设问题情景和制造悬念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其他几个程序都可以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情景教学是一种课堂交流活动型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从创设情景开始,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教学过程和问题情景设计应该符合教材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重视问题情景教学中的引导技巧。

4.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协作学习是指处于相互作用这一环境中的人或集体,其中一方一旦达到目标,同时也会助长他方达到目标,这种相互依存的助长关系,一般被称为“协作”(cooperation),在学习中采用这一理念构建学习活动的形式,就是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二、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三、微课的特点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a.主讲人讲授性。主讲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b.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c.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

d.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e.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f.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g.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h.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i.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j.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四、微课在高职《建筑材料》课程中的应用

微型课题交流材料篇8

一、微课的含义及特点

微课指教师在课堂内或课堂外就教材中的重难点、疑点或某一技能等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方式,其特点是时间短、目的性强、针对性强、灵活方便、教学内容容量小、教学情景化强、主题突出、反馈快。

微课既与单一资源型的传统课堂教学不同,但又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如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正确科学地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索历史的兴趣和能力,更能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制作

1.制作的前期准备。

制作的前期准备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确定主题、方案设计、收集素材。在录制微课的前期准备工作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疑点,先确定好录制的主题,在确定主题的时候,要注意一节微课只能涉及一个知识点,教学内容要少而精,而不是面面俱到。选定好了主题,就要根据主题的内容设计方案,方案的设计要考虑到微课的特点、教材和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最后一步就是收集与主题和方案有关的素材,包括与教材或知识点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历史史料。

2.微课的视频录制。

根据授课的类型微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讲解课、讨论课、练习课、复习课等几种。根据具体的微课类型可应用相异的方法进行教学,录制一节微课原则上应用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对特殊和个别微课,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无论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微课的内容。在高中历史的微课视频录制过程中,随着高中历史教师对微课录制的熟练掌握,微课内容的授课方法有了很大的创新,越来越适应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和完善微课的录制水平,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3.授课后的总结与反思。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观看微课后,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和使用情况进行询问,了解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了解到的情况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解决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写成报告,以在以后的微课制作时进行参考,便于以后录制微课时提高微课的效果和质量。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探索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微课的时候,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并结合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授课,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微课的应用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使用目标,而不是为了课堂热闹和仅仅为了使用而使用。教师在录制微课时,首先应掌握录制的主题与课程的整体框架。

2.注重知识细化的讲解。

在利用微课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要能够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学习和掌握。进行微课设计时,历史教师应从整体和宏观出发,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并将相关的内容录制成系列微课专题,这些专题可以以时间、事件、人物等进行细分和归类,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微课的内容。

3.关注微课的互动与交流。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