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录音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2-10-11 05:42:44

录音艺术论文

录音艺术论文篇1

一、音乐期刊史料整理研究

音乐期刊史料整理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艺术教育研究机构所编制的专科性、专题性目录和索引;一类是图书馆和其他专业机构所编制的馆藏报刊目录、联合馆藏目录和综合性书目中的音乐类目录或音乐专题索引。

1959年1月,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编印《中国音乐期刊目录(未定稿)参考资料92号》②,16开油印本,14页,仅印300册,收录《灿花集》(1908)至《江西音乐》(1958)共153种音乐期刊,其中1908年至1949年9月创刊的共72种。书中列表著录“创刊年月”、“名称”、“出版地点及编者”、“收藏情况”和“备考”。收藏单位包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音协,上海市报刊图书馆和上海市鸿英图书馆③;也有部分期刊未见收藏,按照其他期刊中记载收录。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系统汇集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目录。

1959年9月,中国音乐研究所孔德墉编《十二种旧音乐期刊内容索引参考资料114号》④,16开油印本,295页,印数400册。将创刊自1908年11月《灿花集》至1934年《音乐杂志》共12种音乐期刊中的篇目资料,汇编成目,按类排列。类目共分音乐总论、音乐原理及技法、声乐学、歌曲、戏剧音乐、器乐学及演奏法、器乐曲、综合参考类,附录为有关音乐的插图(中国音乐界人物、中国音乐团体、中国乐器、外国音乐家、外国音乐机构等)。此书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系统汇集中国近现代时期音乐期刊篇目索引。

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李文如、文彦编《1908―1965年中国音乐期刊目录》⑤,收录该资料室收藏的音乐期刊、音乐会刊、简报(含公开与内部出版),1908―1965年底创刊的音乐期刊403种,其中1908―1949年共148种。

1990年10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编《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录(1906―1949)》⑥,收录其历年收集的1906年出版《音乐小杂志》至1949年9月132种馆藏音乐期刊的各期篇目汇录(部分有缺期)。其中包括纪念刊、会刊、通讯及少数包含音乐内容的综合性刊物,如《白阳》(1913)、《美育》(1920)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1949年音乐书谱全目)》⑦,这是一部37个图书馆的联合目录。1962年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组接受音乐研究所建议并委托其资料室编辑,目录稿1965年基本完成,因搁置,至1984年初版,编收先秦至1949年之间馆藏的5000余种中国音乐图书目录。1994年3月第2版(增订本)由李文如补入1906―1949年出版的中文音乐期刊、音乐报纸、报纸音乐副刊的目录,含期刊153种,报纸8种,报纸音乐46种。因其是一部联合目录,并参阅《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和《上海图书馆馆藏中文报纸副刊目录》等目录,是目前最为齐全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期刊报纸目录,分音乐期刊(期刊编年和刊名音序目录)、音乐报纸(创刊年序目录、细目)、报纸音乐副刊(创刊年序目录、细目),著录项目也较详细,注明馆藏。

2005年11月,李文如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编》⑧,上下两册收录1906―2000年创刊的270多种音乐期刊目录,按创刊时序排列,并且详细罗列各期刊物篇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前身是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缪天瑞、李元庆先后任主任。1954年3月改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所长杨荫浏、李元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资料馆”是大陆唯一一座以收藏、采集中国传统音乐资料诸如乐器、乐谱、乐书、音响及音乐期刊为主要职能的专门机构。经过五十余年几代人的努力,“音响收集、乐器收藏、书谱汇聚”三足鼎立,目前该馆共收藏近15万册中国音乐书谱,约7000个小时的音响资料,2000件中国乐器以及所有能收集到的20世纪中国音乐期刊。⑨

“中国音乐资料馆”,前身即音乐研究所资料室,由杨荫浏、李元庆于1954年创建,而上述所有音乐期刊目录及索引全部由当时“资料室”这些元老们所编,包括孔德墉、李文如、文彦、王秋萍、张淑珍等,这些图书情报工作者的贡献极大。音乐研究所资料室还编印《47种音乐期刊篇目索引》⑩等。

另一类是各图书馆和其他专业机构所编制的馆藏报刊目录、联合馆藏目录和综合性书目中的音乐期刊部分或汇编索引。

1929年,北平图书馆协会出版《北平各图书馆所藏期刊联合目录》{11},汇集当时北平24个图书馆所藏期刊1100余种,分十类编排,音乐美术是其中一类。音乐类仅收录《音乐杂志》(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音乐杂志》(北平国乐改进社)和《新乐潮》3种。

1929年7月,文献学家、敦煌学家王重民编《国学论文索引》(初编),中华图书馆协会出版,收录1928年7月前出版的82种期刊3000余篇国学论文索引,分为17类,其中包括音乐、艺术两类。1931年、1934年、1936年和1955年续出,共五编。

1930年2月,上海人文月刊编辑部《最近杂志要目索引》,这是我国最早编印的一种报刊索引,1930年创刊第1卷,共收录杂志85种、日报附刊8种,合计188种,从最初的100余种增至500余种。杂志文章要目按“杜威十进分类法”序列排列,其中“艺术”下有“音乐”类目。

1933年11月,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12}创办《期刊索引》(月刊),每年2卷,每卷6期,1937年底停刊,最多时曾收录期刊报纸500余种。1934年5月起另编《日报索引》(月刊),1937年7月停刊。每期《期刊索引》先按本月“本馆所收期刊分类一览”,其中“艺术类”下收录音乐类期刊;更有价值的是本月“杂志分类索引”,在“艺术科学类”的“音乐”是当月所有期刊中音乐主题的具体篇目汇编索引(不仅仅是音乐期刊),“文学类”的“歌”,是有关歌曲的具体篇目汇编索引;最后是本月“杂志著者索引”。《日报索引》附“分类索引”和“著者索引”。

1934年6月,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编《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期刊目录第一辑》,收该馆成立之日起至1933年底所藏期刊,分杂志和报纸上下两编,各编均分中西文两部,中文杂志分类排列,“文学艺术类”下设“音乐”。1936年发行第二辑,收录1934―1935年所藏期刊,体例同前。

1936年6月,《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藏中文期刊目录》,收录北平图书馆截至1936年6月入藏的定期刊物1600余种,不含年刊、日报和政府公报。后编为分类编,按刘国钧《中国图书分类法》排列,900艺术类下设“音乐”。

《中国史学论文索引》,1957年第一编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二所和北京大学合编,从1900年至1937年7月出版的1300余种杂志中辑录史学论文篇目30000余条。上编的“目录学・专科书目”的“艺术”类收录2篇音乐书目的论文索引,袁同礼《中国音乐书举要》(1928),杜镜《知见音乐书草目》(1932)。下编的“艺术史”的“音乐”下分一般论著、乐律、乐曲(附曲谱)、乐器和歌舞5小类,收录缪天瑞、胡为等215篇音乐论文篇目索引。{13}1979年初版第二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录1937年7月至1949年9月间出版的960余种杂志、报纸中三万余条史学论文篇目,编排体例与第一编相同。上册中收姜亮夫《音学书目提要》(1943)等,下册收录王西征、詹瑛等80篇音乐论文篇目索引。{14}

1959年,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主编地区性联合目录,由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和四川大学图书馆编制《四川省各图书馆馆藏中文旧期刊联合目录初稿1884―1949》{15},共5卷。第1―4卷按《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草案》基本类表分类著录,包括四川省19家图书馆的1949年之前馆藏期刊。第4卷中“艺术?穴L?雪”大类中的“音乐?穴L8?雪”下按创刊年收录,自《音乐杂志》(1920)起共37种。另有1卷索引卷。

1985年,《上海图书馆馆藏中文报纸副刊目录1898―1949中文报纸副刊分类索引》{16},“艺术”类的“音乐”收录《音乐专刊(新夜报・上海)》(1934.10)等32种“音乐”中文报纸副刊。2004年,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馆藏近现代中文期刊总目》{17},含分类索引,“艺术”之下“音乐”类共有84种期刊。

其他不少图书馆的馆藏近现代中文期刊目录编制分类索引附于正文目录之后,通常均设“艺术”部类或“音乐”类目,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期刊目录1881―1958》(1958),《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期刊目录1889―1979》(1982)等。另外,其他社科类期刊目录和索引中如分类编排,也均会有艺术类或音乐类的期刊或篇目索引,如《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18}(1959),但一般情况下所收录的音乐期刊数量不多。

二、中国音乐文献学和音乐史学中的相关研究

“音乐文献学”概念自许勇三{19}1985年首先提出以来,作为一门音乐学和文献学互相渗透交叉的学科,逐步建立完善起来,近年来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相继开设“音乐文献学”、“艺术文献学”等课程。但此前有关中国音乐文献学及音乐史学的研究中,早已涉及不少中国近现代时期音乐期刊的研究、论述和史料选辑汇编。

1959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辑油印全十册约300余万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参考资料》,按历史阶段和专题分类,通过摘编报刊、书谱资料,采访音乐界前辈和考订史料史实,汇集起1840―1949年间音乐学科第一批基本史料。其中大量史料源自近现代音乐期刊。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1961内部试用本,1984初版,1992修订版,2002二次修订版),在正文史述过程中叙述到“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音乐社团所出版的《音乐杂志》(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音乐杂志》(国乐改进社)、《美育》、《新乐潮》等23种音乐报刊;并在附录的“作品及出版物索引”中单列“曲集、音乐论著、音乐报刊等出版物部分”。{20}《中国近现代音乐文献总述》(汪毓和,2005),从音乐书谱和音乐期刊两方面,对整个20世纪上半叶的音乐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其中除分期对各阶段出版的音乐刊物进行综述外,还着重对代表性音乐刊物进行评述。

陈聆群一直非常关注音乐史料的搜集研究,1991年在“中国现代音乐史座谈会”上提出包括音乐期刊在内的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搜集整理研究的8点具体建议,后又多次撰文阐及。

《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1840―1919》(张静蔚,1998)和《搜索历史――中国近现代音乐文论选编》(张静蔚,2004),两书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史料汇编,均有部分史料源自当时的期刊和报纸。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孙继南,2000,2004增订版),以编年体形式逐年分条陈列史料,有关音乐期刊条目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该书每条目注明该条主要资料来源,并加附录、索引、引用书目和举要,严谨实用且具史料参考价值。

其他不少音乐文献学和音乐史学论著和论文均涉及此时期的音乐期刊,如《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徐士家,1997),《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伍雍谊,1999),《中国音乐简史》(陈应时,陈聆群,2006)等。而记述研究较全面的有《现代中国音乐史纲》,“音乐杂志”一节,记载音乐期刊61种,其中1906年《音乐小杂志》至1948年5月《音乐评论》共34种。{21}《20世纪中国音乐文献学研究概述》,“中国音乐期刊梳理”一段,对20世纪上半叶出版的146种音乐期刊进行简要梳理叙述,并论述这些专业音乐期刊的出版,对推动国民音乐教育功不可没。{22}《中国音乐文献学》对“报刊类音乐文献”单独列章进行详尽分类研究,将其分为研究性音乐期刊、普及性音乐期刊、乐谱类期刊、音乐报纸和非音乐专业报刊中的音乐文献5类,每类之下再分期为“近代”和“现代”进行具体叙述。{23}

三、音乐期刊专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时期的音乐期刊专题研究,相比同时期文学期刊、美术期刊等的研究,数量较少,且集中于少数几种音乐期刊。

研究述及李叔同所编《音乐小杂志》,有《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并追念李叔同先生》(丛雪,1980),《从〈白阳〉看〈音乐小杂志〉》(张静蔚,1983),《我国最早音乐杂志在日找到》(丰一吟,刘雪阳,1984),《关于〈音乐小杂志〉》(陈聆群,1984),《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李叔同编〈音乐小杂志〉》(孙继南,1985),《关于李叔同编〈音乐小杂志〉的补正》(孙继南,1985),《从李叔同编创〈音乐小杂志〉看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孙继南,1991),《从〈音乐小杂志〉看明治日本对李叔同的影响》(高,2009)等文,从这些文章中还可以了解这本在国内湮没已久的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探寻挖掘回归以及后续研究的全过程。

对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3种同名为《音乐杂志》均有专题论文研究,如《评上海国立音专之音乐刊物――〈乐艺〉与〈音乐杂志〉》(胡天虹,1985),就这两种代表性音乐学术刊物,在办刊宗旨、特殊的“同人群体”、刊物特点以及与同时期外国音乐刊物的比较等方面进行论述。《从〈音乐杂志〉看国乐改进社――兼谈刘天华的国乐思想》(梅雪林,1995),是从期刊内容传述审视其创办团体“国乐改进社”和创办人刘天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会刊〈音乐杂志〉考》(康啸,2006),考述期刊创刊、内容和历史地位等。《对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的研究》(邹佳宏,2007),通过对期刊文本分析研究,透析杂志所提倡的“国乐改进”。硕士论文《国乐改进社社刊〈音乐杂志〉研究》(张治荣,2008),从史学和编辑学角度,以《音乐杂志》为媒介,研究刘天华的音乐思想,把握国乐改进社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对比较少见由当时政府出资创办的《音乐教育》,也有研究者关注。《缪天瑞与〈音乐教育〉》(国华,2005),选取编辑者角度论述期刊的影响和音乐人所做的贡献。硕士论文《〈音乐教育〉研究》(郭懿,2006),对1933年4月国民政府“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出资创办的《音乐教育》进行比较翔实全面研究。

对抗战时期桂林出版音乐期刊,包括《每月新歌选》《音乐阵线》《音乐与美术》《新音乐》和《音乐知识》,曾有专题研究,《时代的歌声战斗的号角――抗战时期桂林版音乐期刊简介》{24}(王小昆,2005)。

台湾,也有一些有关台湾本土近现代音乐期刊的专题研究,如《1930年代台湾艺旦的音乐活动――以〈三六九小报〉为主要分析文献》(庄于宽,2004)。

此外在对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团体机构和音乐家个人研究中,一般也会涉及音乐团体和音乐家作为音乐期刊的出版者、编辑者、重要撰稿者等的相关研究,此类研究比较分散,在此不再加以评述。

①许文霞《十年辛苦不寻常――读孙继南新版〈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有感》,《音乐艺术》2005年第2期,第109―110页。

②民族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期刊目录(未定稿)参考资料92号》,北京民族音乐研究所,1959年版。

③鸿英图书馆源于1924年2月成立的甲子社,创办人为黄炎培、马士杰、史量才等。1931年3月甲子社改名“人文社”,1933年受上海实业家叶鸿英捐助,改名“鸿英图书馆”。1955年初鸿英图书馆与上海新闻图书馆合并,定名上海市报刊图书馆。1958年10月并入上海图书馆。

④孔德墉《十二种旧音乐期刊内容索引参考资料114号》,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1959年版。

⑤李文如、文彦《1908―1965年中国音乐期刊目录》,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1982年版。

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录(1906―1949)》,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⑦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1949年音乐书谱全目)》,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⑧李文如《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⑨乔建中《〈1950―2000中国音乐期刊目录汇编〉跋》,《人民音乐》2005年第8期,第61―62页。

⑩陆晓明《第七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资料系统志》,张树华《北京各类型图书馆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第542页。

{11}北平图书馆协会期刊联合目录委员会《北平各图书馆所藏期刊联合目录》,《北平图书馆协会会刊》,1929年第3期专号。

{12}中山文化教育馆,1932年底孙科、蔡元培等15人在上海发起筹备,1933年3月在南京中山陵正式成立的文化团体。下设研究部、编译部和各种委员会,先后创办出版过一些图书和期刊。

{13}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第一编(1900―1937)》,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0年版。

{14}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学论文索引第二编(1937―1949)》,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0年版。

{15}四川省、重庆市、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各图书馆馆藏中文旧期刊联合目录初稿1884―1949》?穴第1卷―第4卷,索引卷?雪,四川省、重庆市、四川大学图书馆,1959年版。

{16}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中文报纸副刊目录1898―1949中文报纸副刊分类索引》,上海图书馆,1985年版。

{17}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近现代中文期刊总目》,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8}人民日报图书馆《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59年版。

{19}许勇三《音乐文献学之我见》,《音乐学习与研究》1985年第1期,第1―6页。

{20}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1}赵广晖《现代中国音乐史纲》,台北:乐韵出版社,1986年版。

{22}陈建华《20世纪中国音乐文献学研究概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20―30页。

{23}方宝璋、郑俊晖《中国音乐文献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4}王小昆《时代的歌声战斗的号角――抗战时期桂林版音乐期刊简介》,《桂林抗战音乐文化研究》,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209页。

录音艺术论文篇2

音乐教育的摇篮:音乐学

在中学阶段,音乐课虽不是主课,但很受同学们欢迎。课堂上同学们伴着老师弹奏的乐曲欢快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春天在哪里》等歌曲,在歌声中,同学们的疲惫被一扫而空,微笑洋溢在大家的脸庞上。这些教我们学哆来咪发音的音乐老师,大都是科班出身,其中学音乐学专业的比重较大。

音乐学专业分为艺术学与教育学两个方向。以往,艺术学方向在专门的音乐类高校中开设较为普遍,教育学方向则多在师范类高校中开设。但随着近几年高校的多学科多领域的发展,以上两个方向同时在一所高校内开设已比比皆是了。

艺术学方向指的是艺术管理,从专业名称可见其与管理有关。对此,高校围绕“管理”做文章,为该专业学生定制了艺术管理学、艺术市场营销学、演出管理学、项目策划与运作、影视艺术管理等主要课程,另外还有经济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基础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从事艺术管理所必备的音乐艺术、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总的来说,艺术学方向的毕业生将来可以朝着电视台或电台编辑、评论、策划、管理及影视公司发展。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要有灵活的音乐思维、渊博的音乐知识和熟练的文字驾驭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

教育学方向属于师范范畴,通俗地说就是培养音乐老师。因此,本专业的学生除了必修的音乐史、音乐学理论、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学、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等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接受舞蹈、指挥等相关方面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学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还得考取教师资格证。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如果同学们普通话不是很标准的话,那就得勤加练习,不断矫正发音缺陷。另外,大四期间还要到中小学校参加教育实习,一般是两到三个月不等,将学校所学付诸实践。

教育学方向的毕业生将来主要进入科研单位、高校和中小学从事音乐理论研究、音乐教学等工作,也有部分继续深造。此外还可以在媒体从事音乐编辑工作,或在传播领域从事策划和经纪人工作,组织文艺演出。

报考提醒:考生应掌握乐理基本知识和视唱五线谱技能,能演奏乐器,会演唱,掌握中国民族音乐和中外音乐史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好的文字写作能力。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加试和学习钢琴、声乐两门专业课,而声乐一般都是美声与民族唱法。

推荐院校:四川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遵义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

让音乐成为永恒:录音艺术

每天我们在公交车上听到的电视声音,周末在电影院里听到的CD声,夜晚通过收音机听到的广播声,等等,这些声音都是经由录音师录制而成。录制的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录音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作品中的有声语言、音乐编排和音响效果进行采、录、编等加工处理,使声音在保证全面细致地表现作品主题并有效推动作品情节发展的同时,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最终由人们需要使用的各种电器的扬声器播放出来。

录制出高质量的声音,不仅对器材设备有高要求,对录音师的技能更是高要求。因此,诸多高校为了培养录制人才,专门为他们设置了乐理、配器法、曲式与作品分析、西方音乐史略、声学基础、演播室声学与电声学基础、视听语言、电影声音分析等理论课程,以及拾音技术、录音技术、音响技术等技术课程,还有视唱练耳、钢琴、和声、录音制作等实践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同学们将掌握音乐、广播、电影、电视录音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声音(音响)设计、音频节目制作、艺术处理的基本能力。

录音艺术属于典型的亦工亦艺、工与艺融合的复合型专业,因应用性、趣味性较强,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就目前各大高校的招生情况来看,该专业有两个培养方向:一个是只招收理工类考生的录音工程方向,倾向于技术性;另一个则是文理兼收的音响导演方向,侧重于艺术性。除了视唱、练耳、乐理、录音、电视节目制作等音乐方面共同的必修课之外,两个方向的学习内容有所不同。录音工程方向的学生要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声学、声频测量、数字电路、播控等理工科的专业课;音响导演方向则要在艺术(影视、音乐、音响)、美学(音响美学)等方面提高理论素养。

电影、电视、歌唱等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录音。随着影视音乐的日渐繁荣,人们对录音的技术和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更多地使用高科技设备以及市场对于高品质作品的要求,使得这个领域对录音艺术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该专业毕业生除了能在广播、电视、电影系统从事声音音响设计、录制外,还可以在很多商业的演出公司工作,也可以到高校任教。

报考提醒:相对来讲,录音艺术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求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度外,更要加强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的训练。比如,声音录制、艺术处理等方面,以及掌握声音(音响)设计、音频节目制作的能力。这些看起来很有趣,但学习起来并且能够真正掌握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得通俗点,录音技术更像是一门技术活,要求动手能力很强。

院校推荐: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

缔造天籁之音:作曲及作曲理论

乍看小标题,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问一个问题,那就是作曲和编曲有什么区别?通俗地说,作曲作的是旋律的“歌词”部分,而编曲则是以整首歌为主,再加入其他乐器、和音(鼓、吉他、小提琴、人声和唱)等,有了作曲才会有编曲,而编曲可以由作曲者整理。可见一首天籁的问世,需要由作曲和编曲共同来完成。

作曲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将一首歌从无到有创作出来的过程。因此我们用脚趾头也能想到,作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对创作灵感和脑细胞都是极大的考验。正因为如此,在大学生活中,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音乐史、戏曲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分析、现代音乐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各种音乐体裁的作曲技巧,比如使用和弦加入经过音来作曲,使用纯粹的自然音阶来作曲,使用各种特色音阶来作曲等等,并能够熟练地把握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俗称四大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有机会参加各种竞赛等实践活动。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例,每年举办一届学生新作品音乐会,并且组织学生参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东亚现代音乐节以及国内外音乐节的各项创作活动,定期举行国际作曲高峰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作曲虽是件苦差事,但学得好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像聂耳、张国荣、罗大佑、李宗盛、张学友、周华健、周杰伦、陶喆、王力宏等歌坛名人,他们都是作曲的好手。所以,学习作曲的同学们,以他们为目标,不久的将来或许也会成为大红大紫的明星。当然,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到文艺单位、艺术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的工作。

报考提醒:考生在高考加试中不仅要通过钢琴或其他乐器的专业加试,另外还有乐理和视唱练耳的严格考试。

院校推荐:中国戏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

形体与音乐的融合:音乐表演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电视上、演唱会上,我们常常会看到大合唱或者独唱,其中,大合唱队伍前端那个挥舞着小棒的称之为指挥家,而在他指挥下吹拉弹的则是演奏家,那些动唱结合的个人秀或几人秀的演唱者则是歌唱家。那么,音乐表演是什么呢?它实际上就是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它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是音乐的一种再创作活动。

对音乐表演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接下来就是介绍音乐表演这一专业。音乐表演的中心在“表演”,即具备演绎不同风格及体裁的音乐作品的能力,而要具备这些能力就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该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课程有表演、形体、音乐技术理论(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复调)、艺术概论、视唱练耳、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重奏(唱)合奏(唱)等。近年来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培养方式也是推陈出新,同学们除了学习主干课程外,还需学习室内乐及重奏、钢琴副修(如暨南大学),有的需要学习意大利语音(如宜宾学院),有的需学习舞蹈(如华中师范大学),等等。

大学毕业后,同学们主要到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此外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和出国深造。如果够条件的话,自主创业也是一条很好的路子。该专业的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将自己固定在一个工作单位,于是组建自己的表演团体或成立自己的公司,既外出表演又在家教授学生,可谓两手都能抓好。

录音艺术论文篇3

关键词: 广播剧 录制技术 艺术再现

广播剧属于戏剧的一个分支,是无线电广播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历史与其他戏剧种类相比是最年轻的。无论是戏曲、歌剧、话剧还是电视剧,都是为观众直接提供了可视性舞台场景或银幕画面的,而广播剧都是除了能听到声音之外,看不到任何直观的具体形象。所有的环境、人物以及一切戏剧场面、境界都是通过声音的塑造,在人们的想象中形成,并借助听众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产生“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这些广播剧独有的特色,使其有别于舞台剧和影视作品。虽然广播剧有着区别于其他戏曲种类的一些典型特点,但它和其他兄弟艺术一样,也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创作人员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良好的编剧、编辑技巧和熟练地使用录音设备的能力,从创作剧本到形成节目,都需要有编剧、导演、演员、音乐、音响效果、录制合成等一系列创造性的艺术劳动。

一.合理使用录音技术技巧

1.广播使用的媒介材料是声音的记录和还原工具。 它的信息直接取材于记录现实生活中那些丰富多彩的声音。录音工艺所带来的声音还原的高保真度使得广播剧的空间自由灵活,变化多端。可以说,它的声音空间的变化是具体的、精确的、无限的。从事广播剧的专家,必须用非常完善的听觉能力来了解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同时还必须了解录音工艺学在声音的表现上有多大的可能性,两者不可缺一,否则无法提高在录制广播剧时的艺术表现能力。

2.在录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数字化时代,广播剧在艺术创作手段和技巧上更趋向自然和谐。 广播剧的美学主张是在声音的制作上追求“实景收录”:一是指到真实的场景、大自然中去收录声音素材,二是指在录音棚里的“拟声”必须具有新的特征和追求,三是指还原声音的空间真实感。另外,对音乐的处理,要慎重使用,压缩至最低点,主观的、非自然的音响,只会损害广播剧的真实性和艺术再现。

3.广播剧在近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和发展是与现代的录音技术分不开的。如,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在制作广播剧《母亲河》的现场录制过程中,将各种元素分别录制,音效扩声效果和普通外景声效进行艺术性分离,针对不同的拾音空间进行分别录制,然后再合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录音同期而音轨加倍的手法,颇具有艺术性。将混响叠加在闪现的声音上和音轨推拉处理等,最后通过电视机效果处理,选用虚实艺术手法,创作出了多彩的声效。

二.把握好广播剧录制的两大环节

广播剧的录制分为两大环节:录音和复制合成。

广播剧必须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但是没有好的录音师录制,也难收到好的效果。录音师要录好广播剧,首先要熟读剧本,潜心琢磨演员的每一句台词,还需要理解导演意图。打开联想的阀门,感受和品味剧中世界里的环境空间、人物心态、语言、动作和各种声音。才能在录制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广播剧的艺术再现水平。比如:获全国广播剧录制一等奖的《马铁匠·冯鞋匠和他们的女人》中解说词和剧中的主角冯鞋匠是由王波一人饰演的,录制时解说词上要保持王波的原声,而对主角冯鞋匠这个五六十岁、饱经风霜、又非常自私的人物则采取调整频响和加上技术手法处理,使录制出的语声达到导演要求,避免了剧中角色语音雷同和重声现象。

最后的合成,是艺术与技术的精确统一。艺术主要靠导演把关,而技术则完全出自录音师之手,他要把三种声音要素:语言、音响、音乐揉合在一起,而三种声音要素中最复杂的是音响效果。因为一个场景中的音响效果多种多样。如街道的效果,就有汽车行驶、鸣笛,自行车、摩托车声,行人的脚步、人声,特定环境中说不定天空中还有飞机掠过,江边还有轮船汽笛声,火车在远处行驶,等等。语言、音乐各自一盘带子,而音响效果则是有几种音响就有几盘带子。合成时每盘带子都有一台放音机,这就要求录音师思想高度集中,反应要快,手指动作灵敏,否则就会手忙脚乱一团糟。

三.小 结

录音艺术论文篇4

【关键词】 影视;录音艺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2

引言:影视录音艺术以接近人耳甚至超过人耳听觉极限的宽频响以及较高的信噪比,将一个更为接近现实的物质世界呈现给受众,使受众完全沉浸在银幕世界的叙事空间中,感受着数字化电影的真实感和超真实性,电影声音艺术的发展直接依赖于录音技术的突破和飞跃,技术的进步不仅仅局限于提高了几项技术指标,其根本意义在于为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与其他录音场合相比,音乐录音的艺术含量是最高的,但是做为一种听觉艺术,它不像视觉艺术那样直观和具体,因而在其创作技法上也就更显得不易掌握和难以言表。就目前专业音频系统设备的发展水平来看,音频信号的发生和处理手段已接近完善的地步,甚至只要是人们能想像出来的声音,就能用电子装置合成出来。

一、影视录音艺术

(一)前期录音

以往人们只把同期录音作为一种工艺对待,而从语言学角度看,“录音”既可以是名词—某种工艺和技术的专业术语,也可以是动词—录制声音。事实上,“就一部影视作品的录音技术制作过程来讲,‘录音技术制作’这一概念,意味着所有关于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制作过程以及工艺流程等技术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包含在他的理论范畴之内”。同期录音工艺以其自然度和真实感的优势一度成为了电影评价的标准之一。以中国电影为例,后同期声电影《野山》的制作,引导了同期录音工艺在国产片中的复兴和发展。此后,“第五代’,的崛起,开创了中国电影的视听新前景,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应运而生,在《野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孩子王》、《霸王别姬》、《活着》、《摇呀摇,摇到外婆桥》、《荆柯刺秦王》等影片中,同期录音工艺开始显现出审美意义上的优势。

(二)录音制备

由于音乐艺术的抽象性和不易表述的特性,要将自己想像出来的声音在电子装置上合成出来,就显得非常困难。实际上,也只有电声实验室的专家能做到这点,然而遗憾的是他们通常又都不是音乐家。就目前的音乐创作领域而言,可以说已经完全依赖于电声设备及其音频处理装置。而音乐录音实际上就是在电声技术和音乐艺术之间建立起的一个边缘学科。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最高水平的专业级视听技术及节目制作已越来越普及化,更多音乐工作者将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专业级的音乐录音、制作设备,而这些设备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讲就像是外星人的飞碟一样难以理解。

二、关于录音艺术中艺术与技术的认识

(一)高新科技手段的运用

录音艺术从一开始就体现着人类高科技的特点,与科技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音乐作为人类基本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自古以来就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的科学技术,史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和音乐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梦想。回顾以往,山于石器、铁器的出现以及制造工艺的发展,人们有了钻孔为笛,制造出了精巧的乐器演奏自己的“心声”;由于数学和计算科学的发展,音乐产生的基础一一律学得以发展,作曲家得以构筑音乐的宏伟巨篇;由于印刷技术和纸张的发明,音乐得以纪录和流传;由于录音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声音被保存了下来并传送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纵观录音技术丁一变万化,其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

从机械方式发展到电磁方式,再到电、光、磁记录方式;从单声道录音发展到双声道及多声道立体声环绕方式;从模拟信号方式发展到数字音频方式。

(二)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录音艺术既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也不是单纯的艺术工作,两者是相互作用互为补充的。录音是一项艺术性极强的工作,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影视录音,都是一种艺术创造。中外著名艺术家对此有过很多的论述,如:“人们对声音的感觉,存在着艺术的因素”、“录音师一门辨别声音、一记录声音、驾驭声音的艺术”。它的技术性表现在录音师需要充分利用所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声学、心理声学、电声知识等方面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录音技术,通过录音设备将演奏者的声音信号一记录存储。录音艺术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声音记录下来,而是通过“说”(与作曲家和表演家交流)、“摆”(话筒的摆放)、“调”(调推录音参数)、“听”(通过听觉进行后期混音)的手段,把作曲家和表演家的多重艺术重新诊释的过程。录音师对声音加工处理技术的发挥、录音质量,都直接影响着音乐作品的艺术性。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没有整体音响效果的艺术构思,就会使创作者的创作活动陷于台目的状态;同样,如果没有实现艺术构思的技术手段,那也只小过是一种空想。艺术构思和实际音响犹如录音艺术作品的“灵魂”与“肉体”如果没有良好的艺术构思,就等于没有灵魂”。无疑它在录音艺术三度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在整个影视创作过程中起作用的。

三、影视录音艺术的实现

(一)声音是主体

构成电视艺术作品的诸多因素,可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画面,二是声音。声音在电视中除了技术处理外,在艺术上可用来描绘环境,烘托气氛,可用各种声音衔接镜头,辅助画面达到蒙大奇结构的功能,可造成各种画面无法表达的意境,或发挥、或点级、或强调、或渲染、或衔接、或补充。为画面交相辉映。当然它不能喧宾夺主,应该自然地用声青把观众引入导演所创造的规定情景中来,用声音去加强画面的真实和感染力,是扶持红花的一簇绿叶,总之屏幕上的形家,既是个视觉形家,又是一个听觉的思维过程。正确处理声画关来是电视作品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声音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和艺术创作的潜力。本世纪法国艺米家苏利昂在他的《艺术与暗示》一丈中,曾做过专门的论述,他认为人们对声音的单窗纯感觉,也存在着艺术的因素,因今为声音会给人们带来想象,因为世界又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通常会有声音伴随和产生,人们常常会用声音去印证所看到的。通常人们认为亲眼目睹的东西更可靠,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的听觉大致有这样几种能力:对外界同时产生的声音分析;对不同的声响加以综合;给一系列声音决定节奏;使声音发生转化。

(二)录音师的密切配合

在目前从事电视艺术录音工作的电视专业人员中有两种称呼,一种叫录音师,一种叫音响师,表面上看大家所做的工作几乎没有多大的不同,但实际做起来又是区别的。录音师这个名称来自电影系统,每部电影都有导演,而电影的录音师都是直接为导演的创作意图服务的,它要与画面密切配合,虽然它也有相对独立的创造性,但总的要服从导演指挥。在流行音乐盛行的时候,特别是采用多机录音,分期录音制以来,有些国家从事盒带生产的录音师实际上是节目监制人,作曲者与技术设备之问的“桥梁”,因为作品的创作意图都装在作者的脑子里,时于风格、情调与音响上的要求,主要听从节目监制人的,因此对于录音师的要求,主要是设备使用的熟练,他们提出的看法你能实现就行了。

(三)场景的时空转换

在进行影片的场面调度时,声音的空间环境效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场面调度有两种,在用长镜头大景深完成不同表演区画面内的空间环境效果,这时声音空间环境效果主要表现为远景深处表演区画面内的空间环境效果,造成一种纵深感。还有一种就是用短镜头,中、小景别镜头的对切来完成场面的调度,这种场面调度使画面压缩为一平面化的空间,而这一空间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在它画面之外的空间就需要由声音来完成。例如,许多动作片在运用这种场面调度时,就善于运用背景式音效来营造气氛。

四、录音艺术对影视的价值体现

(一)增强空间感和真实感

录音能够帮助形成一部影片中空间音量以及结构的感觉。声音的维度和距离感通过我们自身处理声学信息的能力接收,再加上视觉信息的作用,使我们能够沉浸在更加完整的虚拟世界中。增强真实感是录音的主要功能。它们是能使公众相信舞台调度的元素。没有飞机噪声的机场,没有捂住的咳嗽声的拥挤的候机厅,在石子路上走却听不到脚步声,这些都会一让观众觉得不可信。真实性主要由录音的透视感来体现;从远处的人传来带回响说话声就不真实。一般说来对外音能产生真实感,但是少量的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始终存在的噪声却是形成真实性的主体。

(二)引导情绪的变化

尽管音响效果的作用主要是客观反映影片信息,增强影片的真实感,但也能使影片涵义的确切来源产生某种气氛。这是电影导演经常运用的手段,不可视觉化的元素特别是录音的真实气氛往往比可视的形象更有张力。侯孝贤的电影镜头很少运动,但相对封闭的空间,他的影像中音响是无穷无尽的。特别是表现暴力动作之时,录音的方向、远近、高低都会带给观众情绪上的压迫,一定都不比类型电影中的分切镜头表现暴力来得逊色;电影《悲情城市》结尾处阿哥在厕所用刀砍人的一场戏,镜头始终不动,两个人的搏斗从画面内打到画面外,镜头变成空镜头,但撕咬砍杀的叫喊声和追赶的脚步声近近远远,声响高高低低从未间断,一种恐怖而残忍的真实气氛侵袭观众。

五、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的出现,影视录音艺术的模式有所改进,电影音效的实现方式也愈加丰富,影视录音艺术的发展与人存在着同构的关系,影视录音艺术是人类认知的物质产品之一。在影视录音走过普通单声道、模拟立体声到数字立体声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机器的变革,发现机器的变革与人的感知的对应性是由少渐多,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的精神需求促进了影视录音艺术的发展,同时影视录音艺术也在深刻地反映着人的某些特征,因此可以说影视录音艺术是人类思维外化体现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戴里克·柯克著:《音乐语言》,(茅于润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大卫·索能勤:《声音设计一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王旭锋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范茜秋:《电影化叙事》,(.王旭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姜燕:《影视录音艺术与制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5]克里斯蒂安·麦茨:《电影的意义》,(著刘森尧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录音艺术论文篇5

关键词:教学改革 创新 录音艺术

中图分类号:J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改革”在当下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代名词,随处可见“改革”的字眼。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掉旧事物,革来新思路,改革亦是如此。随着录音艺术这个既古老而又新颖的专业的蓬勃发展,针对这个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改革也在社会各种院校中“万花齐放”,可谓是百味俱全。在全国上下大兴教学改革之风的大背景下,录音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怎么改?改什么?思路、方向、内容怎么定?谁来定?原则是什么?等等……

许多的问题都必须在改革之前明确,在改革之中加上摸索来的经验,才能够推动整个专业的发展。

一、 录音艺术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录音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类,工程类型(音响工程)。这种类型的人才主要依托理工和艺术学科,录音艺术、拾音技术、电声技术、声学测量、扩声技术、高等数学、基础技能实践等。注重基础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录音工程师和音响导演等专门的高级人才。

第二类,音乐类型(电脑音乐制作)。这类型的人才培养大多数都是音乐专业的基础上来的,课程的开设也侧重于,乐理、试唱练耳、钢琴、和声、声学基础,主要培养创作型人才,影视声音(音乐、对话、旁白等)的录制与编辑、音乐录音与编辑。

第三类,综合型(音响导演)。要求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既要技术过硬,同时也要求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开设的科目有以音乐为基础的艺术学科,也有以录音技术为核心的基础技术类科目,主要培养一些同时具备音乐创作、录音技术和影响设计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向有:音乐录音、音响导演、后期缩混和电脑音乐制作。

目前为止,国内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按照以上三大方向进行,有的把录音艺术专业归为音乐类,有的归为工程类,其在教学方面也是各有千秋,不尽相同。从专业教学现状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录音艺术专业的发展史为主线,从模拟技术理念到数字化思路的过度式教学,而真正把握社会动态,特别是在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今天,怎样让教学的动态能够跟上社会的需求,教学的思路怎么才能适应整个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都是现行教学状况所必须预知的。

二、 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专业改革要结合区域发展

录音艺术专业的设立离不开区域的发展,当然教学的改革更要结合本院校的辐射情况来拓开思路。

纵观全国,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辐射全国,重点是东北和京津唐地区;山东农业大学辐射山东半岛;南方则被浙江传媒、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及南京艺术学院所辐射;西南地区主要以文华学院和成都影视艺术大学为辐射源。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地处西南地区,这里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市场,结合云南省打造“两强一堡”的战略发展目标,录音艺术专业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艺术人才出发,让教学改革思路明确定位在本区域中,抓住契机,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

2、教学改革要综合化、集约化、市场化,注重 “平台效应”。

专业教学改革要综合化,所谓综合化就是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区域中的相关专业,在教师队伍组成、课程设置、基础教学的研究、创新性教学与专业相互融合培养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通盘考虑。让教学的资源在利用率上达到最充分,让教学改革更贴近学生未来的发展,集约化的提高整个改革的效率。

结合市场,让市场来判断发展方向,在专业教学改革中注重“平台效应”,把录音艺术专业打造成学生未来发展的一个平台,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使毕业生无论从事本专业或其他传媒工作,都转向快捷,得心应手。

三、 专业教学改革内容

1、综合改革思路与原则

如何做到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是维持任何一个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本质要求。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按照“一二三”的改革思路,不断创新,即:“一条理念贯穿,两个系统互补,三种方式结合”。

“一条理念贯穿”: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录音艺术专业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强化能力,激发潜力,注重授渔”的教学理念,从有针对性录音技术及设备操作的训练到具备“一技百通”的能力强化,从“厚基础”的积蓄到潜力勃发的睿变,从理论实践再现式教学到探索创新式的谋变,都体现着这种理念的改革。

“两个系统互补”:依托云南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把学校周边传媒需求引入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充分发挥课堂内与课堂外两个教学系统的互补性,把固定的教学大纲体系与时域性的实习实践相结合,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体现了录音艺术专业的特色。

“三种方式结合”: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把启发式与传授式结合,把经验式与改革创新式结合,把引导式与自发式结合。积极探索启发、探究、讨论的教学方法,深化三种方式的改革,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进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学习与进步。

2、 教学实践体系化

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所学知识、技能与素质融合为一个整体。

(1)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根据院校录音专业的培养目标适时的去除一些纯理论性的科目,如:声频测量技术、高等数学等。这些科目既不适应本院校声源的基础情况又占用大量的教学空间与资源。适时的增加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科目,如:基础技能实践、录音技术实操等实践中也能教学的科目。而且,录音专业是一技术更新较快的专业,尽量做到信息与设备保证实践教学与时俱进。

(2)开放式教学与课堂教学一体化;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就是把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综合,使两者相互补充紧密配合,共同实现培养目标。

开放式的教学,资源也是开发的,没有固定的教学要求。这样的教学就不只是局限在校园内,更多的是在校园外,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各种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也可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一些交流形式的教学,如:讲座、技术交流等。在实践项目中,对于同一理论的验证可从很多种不同的验证方法,在多种情况下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中指导与评价也是开放的,教师是在校的,也可以是在企业有经验的导师,充分体现其多元化。

传媒艺术系录音艺术专业与民乐团合作录制“向着母亲歌唱”

2012年11月,传媒艺术系录音艺术专业与民乐团合作录制 “向着母亲歌唱” ,本次录制是传媒系特色专业建设中的第二次联合教学。

联合教学是深化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最有效的途径,它不单能使学院内部的资源共享,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互补专业之间的优势。

3、 管理制度的改革

让制度为改革护航,在教学改革中,试点是难免的,不能把试点当作随意,也不能把随机教学当作试点,既不能把教学死板化也不能把教学随意化。

四、总结

创新教学改革,把“注重理论,突出实践”定为教学理念,通过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把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推进“厚基础,重实践,求严谨,思进取”的整体教学模式,突出录音专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3]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斯苗儿.http://.cn/rjqk/sjtx/xxsx/yj2003_19_20z90/201012/t20101223_992263.htm

录音艺术论文篇6

无声电影艺术时代正式完结,完全地彻底地被有声电影时代接替,在有声电影的发展初期,录音工作只是由录音设备管理工作人员负责,并不存在专业的录音人员。随后,电影业商业化的迅猛发展对录音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影制作中有关声音的工作也由简单的技术设备使用及管理工作上升到了艺术处理的高度,声音创作有了由有到优的制作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录音师这一行业出现了。在电影电视制作中,录音师担负着声音的主要创作工作。毫无疑问,在有声电影的市场状况下,这项工作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录音师的创作需要达到导演对影视作品的展现要求,同时自身应该对影视作品的有一个深度的理解,然后对影视作品进行声音艺术上的创作构思,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这些需要展现的“声音”元素连同画面一起展现在银幕上,全面完成一个银幕形象的塑造和一部影片的艺术创作。因此,录音师是要参与一部作品的艺术创作的,有声电影时代的声音工作者是录音师,更是艺术家。在有声电影的催化下,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的创作对录音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并逐渐有了一个完整的专业技术体系要求,录音艺术专业由此诞生。

录音艺术专业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演经验,完善自我的舞蹈艺术品德和艺术功力,成为芭蕾舞蹈艺术中一朵灿烂的奇葩。科。它要求录音师对声音有足够强的听辨能力,有对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的声音创作能力,同时还应该对电子设备应用及技术原理有着充分的了解。同电影一样,录音艺术专业最早产生在英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培养电影电视行业的录音人才,逐步开始在一些工科院校开设录音艺术专业。录音艺术专业最早是在我国清朝末年随着电影一同从国外引入的。通过向国外电影从业人员的不断学习,我国最早于北洋派系建立的工科学校里招收和培养录音艺术专业人员,承担电影的录音工作。他们中的部分人承担了我国最早的无线电广播的建设工作。新中国改革开放后,艺术类院校的建设工作日趋收到国家重视,专款专用对这些院校建设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录音艺术专业得益于国家政策,各种录音设备得到完善。如声音制作中使用到的降噪器、混响器、音频工作站等设备,正在逐步追赶国外先进技术及设备水平,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录音艺术专业的教育工作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录音艺术专业也加强了同国外的交流,给更多的录音人才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机会。我国的录音人才已经更多的参与到国际作品的制作中去。如今,在电影电视行业的“声音”艺术创作过程中,大量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已经被注入。除此之外,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理论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将社会实践经验与实际操作技能等各方面有效的集合起来。

录音师需要进行充分的理论知识学习,以保证完成高技术条件下的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创作工作。录音师在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声音的创作过程中,既要保证设计创作出的作品符合艺术上对银幕形象的要求,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利用高标准的科学技术准则要求来保证艺术作品中的声音的质量。作为一名录音师,需要对自己进行艺术创作的技术设备有充足的了解及熟练的运用,并充分发挥其潜力,在完善的知识储备、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上攀登艺术高峰。现如今在我国每年累计生产的电影电视作品多达几千余部,电影电视等艺术创作单位需要更多更优秀的录音艺术人才来保证影视作品的创作和拍摄。音像制品的普及以及各类音乐公司产品的激增,均对录音艺术专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强了对高水平音乐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对录音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录音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各类艺术作品及艺术演出的成功与否。录音工作已经由让观众听到声音,发展到利用声音渲染氛围;由简单的声音录制发展到录制、合成、音效等各方面的技术合成。伴随着我国日益强大的影视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需求定会不断扩大。同时,介于录音艺术专业较强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决定了该专业不仅能够满足影视、音乐类工作的需求,同时还有机会向多媒体的应用方向发展,录音艺术专业的广阔发展空间决定其必将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彭娟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录音艺术论文篇7

一、敏锐的听觉辨别能力

录音是记录声音的艺术,敏锐而良好的听觉能力,是首当其冲的职业要求。如果对如何去获得好的声音都不具有细致的构思、对声音的优劣不具备识别能力,那么是不能听得出像话筒摆放、均衡、及混响等的缺陷问题和如何在录音中去获得好的声音、在缩混期间去改善声音的能力,更谈不上对错误的声音加以纠正了。因此,无论是在录制人声语言类作品中,还是在录制音乐艺术作品中,敏锐的听觉是最基础的职业要求。当然,不是每个录音师天生就具备识别声音优劣的能力,但是可以通过听觉能力方面的训练来提高听觉辨别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听一些好的和相对差的录音作品来做比较,反复聆听某一段声音,专注其中的某一项如音色、噪音等,这样就容易通过比较、听出声音的瑕疵了。

在录制人声时,录音师要根据人声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个人的声音特点及声音动态合理摆放话筒的位置,避免录音过程中过多过重的喘息声、咝声和喷话筒声音的出现:对语言及乐句的换气点、发声的位置、共鸣是否到位:对音准、节奏和音乐作品的表达、后期均衡、混响的处理以及人声与伴奏是否平衡等等,都能够准确地判断和做出精确的处理。

同样在录制器乐作品时,由于构成各种乐器的材质和演奏方式的不同决定了音色的不同,这就要求录音师要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演奏特点、演奏风格有所了解。另外,还要了解各种乐器的最佳拾音点、拾音距离、拾音方位,录音师要根据音乐作品风格和表现内容需要,用耳朵判断出最能反映乐器最佳音色的拾音点,比如将话筒放置在小提琴上方进行远距离录音,这样可以获得一种有空间感的、柔滑般的声音:如果话筒指向孔录音时,可以获得有温暖感的声音:指向指板录音时,可以获得很好的清晰度。总之没有固定模式,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同时,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表现是否准确也很关键。器乐作品中,音乐织体都是由多声部组成的,因此,如何把握和调整各个声部之间的平衡是十分重要的,在音乐进行中,乐曲的旋律、和声衬托以及低声部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录音师要利用自己敏锐的听觉随时进行调整,再好的录音设备,录音艺术最后的判断者还是人的听觉,因此,这对录音师敏锐听觉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具备良好的音乐艺术修养

一个好的录音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音乐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够用自己的审美观去诠释和表达音乐。其实,任何一部艺术作品,原创作者仅仅完成了一度创作,演员和录音师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进行二度、三度创作,把创作理念和综合的艺术信息融入到录音作品中,使其得到艺术的升华,使作品真正的展现出应有的艺术魅力,作品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力会更加丰富。

音乐艺术修养在音乐的具体表现中就是以音准、节奏、和声、速度、力度、音色等为基本要素,通过对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把握和理解,来表达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情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录音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视唱练耳、乐理知识、和声基础等,同时又要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从多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和音乐欣赏水平,不断学习和了解各类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这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它需要在艺术实践和欣赏中逐渐培养和提高,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再好的艺术作品,没有理想的录音效果,称不上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录音师的艺术把握水平,高水平的录音师,能为作品锦上添花,否则,有可能毁了一部优秀的作品。

三、对新技术的综合驾驭能力

随着现代录音技术和电声设备的迅猛发展,微电子、计算机、数字信息处理等现代新技术,使录音技术从“模拟”跨越到“数字”时代,数字化录音技术将以前只能“听得到”的声音变为“看得到”的声音,录音操作更加便捷,录音工艺和处理方法更加多样化。因此,这就要求录音师对新技术的综合驾驭能力越来越高,只有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结合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制作完成出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高品质艺术作品。

再好的录音设备,如果不能运用自如的掌握它,就好比一辆高品质的汽车交给一个不会驾驶的人手中,那几乎是个摆设。因此,录音技术也绝不是仅仅把器乐和人声所发出的声音简单的记录下来变成数字信号,而需要通过录音师的综合技术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创作,才能录制出既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又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作品来。

四、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很多人都说录音师是音响的导演,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美妙的音乐让人陶醉,高档的音响让音乐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但是再好的音响也离不开录音师的调试。

录音艺术论文篇8

一、专业介绍

音乐学:主要培养从事音乐教育及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主要培养全面掌握音乐表演学科的基本理论,从事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以及相关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合唱指挥方向):培养掌握扎实的合唱指挥理论及技巧,具备在专业艺术院校、表演团体、社会文化机构从事合唱指挥教学及表演的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编导:主要培养能在专业表演团体、学校、演艺机构等从事中国舞、芭蕾舞、现代舞等舞蹈、舞剧编导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表演:主要培养能胜任民族歌剧、戏曲、音乐剧演唱的综合型音乐戏剧演艺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士学位。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主要培养能在文艺团体(科研机构)、艺术院校及出版、广电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主要培养从事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书法学:主要培养从事书法教育和艺术创作、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绘画:主要培养具备绘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领域及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部门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培养能从事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文字编排设计等具有专业技术技能、较强适应能力及较高艺术修养的应用性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主要培养能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室内外设计、景观设计、小区规划、园林设计及整体设计策划等高级应用型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摄影:主要培养从事摄影、摄像专业工作和研究、创作、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动画:主要培养具备动画基础及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动画制作、影视后期编辑、栏目包装等影视动画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主要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主要培养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党和国家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其它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以及教学与科研的高素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戏剧影视文学:主要培养能够熟悉我国的文艺政策,系统的掌握戏剧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创作、评论技能,具备独立的戏剧影视文学剧本创作、鉴赏评论、基本理论的研究等各种能力,能够在高等院校艺术学科从事戏剧影视文学相关专业教学或在各艺术院团、各类媒体(电视台、广播电台、文艺期刊等)从事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编导和评论研究工作,或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编导(体育舞蹈方向):主要培养能胜任体育舞蹈教学、创编、表演与竞赛管理等工作,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体育学院进行培养,基本学制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招生计划和省份

专业名称

招生计划

招生省份

美术学

40

河南、湖南

书法学

20

河南、山西、安徽

摄影

25

河南、河北

设计学类

50

河南、河北、山东

绘画

40

河南、安徽、湖北

动画

25

河南、山西、湖南

音乐学

44

河南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5

河南

音乐表演(声乐)

28

河南、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湖南

音乐表演(器乐)

71

河南、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湖南

音乐表演(合唱指挥-声乐)

12

河南

音乐表演(合唱指挥-钢琴)

3

河南

舞蹈编导

25

河南、河北、山西、湖南

表演(招普通高中生声乐)

15

河南

表演(招对口生)

17

河南

播音与主持艺术

70

河南、上海、山西、安徽、湖北、湖南

广播电视编导

65

河南、上海、山西、安徽、湖北、湖南

戏剧影视文学

40

河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

舞蹈编导(体育舞蹈)

20

河南

环境设计(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合作办学)

100

河南、天津

视觉传达设计(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合作办学)

100

河南

播音与主持艺术(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合作办学)

100

河南

特别提示:

1.音乐表演(器乐)具体情况如下:河南省共56名(含理科生6名),其中钢琴4名,二胡3名,古筝2名;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竖琴、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琵琶、中阮、扬琴、竹笛、笙、唢呐、打击乐、手风琴、古琴等种类共47名;河南省外15名(不招收古筝、萨克斯、巴乌、葫芦丝)。

2.我校根据教育部和相关省份招生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各专业具体招生计划以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编印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

三、录取原则

考生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均应达到各省相应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在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投档到我校的考生中,依据“志愿优先”的原则:

1.美术类专业:专业成绩采用考生所在省份美术类或相关专业统一考试成绩。

(1)美术学、摄影、书法学( 使用书法省统一考试成绩)专业,按照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各占50%的百分制权重计算考生综合成绩(计算公式为:综合成绩=专业成绩÷专业满分×100×5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100×50%),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其中河南省考生报考美术学和摄影专业的,按照同一专业组投档。

(2)设计学类、绘画、动画专业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其中河南省考生按照同一专业组投档。

2.音乐类专业:专业成绩采用考生所在省份音乐类或相关专业统一考试成绩。

(1)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按专业成绩占60%、文化成绩占40%的百分制权重计算考生综合成绩(计算公式为:综合成绩=专业成绩÷专业满分×100×6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100×40%),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其中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要求乐理、听音记谱和视唱三门成绩之和不低于56分(满分70分)。

(2)音乐表演、舞蹈编导专业,在视唱合格的基础上,按照专业主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如专业主科成绩并列,再按照专业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无法区分专业主科成绩的省份,按照专业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河南省内考生要求音乐表演(声乐方向)专业主科成绩不低于85分,音乐表演(器乐方向)和舞蹈编导专业主科成绩不低于80分。其中舞蹈编导专业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0厘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厘米。

(3)表演(普通高中生声乐)专业,使用声乐省统考成绩,在视唱合格的基础上,按照专业主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要求专业主科成绩不低于85分。如专业主科成绩并列,再按照专业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表演(对口生)专业使用河南省对口音乐类统考成绩,只招收主科为戏曲的考生,在视唱合格的基础上,按照专业主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如专业主科成绩并列,再按照专业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成绩采用考生所在省份播音与主持艺术类或相关专业统一考试成绩,按照专业成绩占60%、文化成绩占40%的百分制权重计算考生综合成绩(计算公式为:综合成绩=专业成绩÷专业满分×100×6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100×40% ),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该专业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0厘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厘米。

4.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专业成绩采用考生所在省份编导制作类或相关专业统一考试成绩,按照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各占50%的百分制权重计算考生综合成绩(计算公式为:综合成绩=专业成绩÷专业满分×100×5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100×50% ),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其中河南省考生按照同一专业组投档。

5.舞蹈编导(体育舞蹈方向)专业:采用河南省体育舞蹈类统一考试成绩,在文化成绩达到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按照专业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该专业要求专业总成绩不低于145分,男生身高不低于172厘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2厘米。

6.中外合作办学艺术类专业:

(1)环境设计(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合作办学)、视觉传达设计(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合作办学)专业采用考生所在省份美术类或相关专业统一考试成绩,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其中河南省考生按照同一专业组投档。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合作办学)专业成绩采用考生所在省份播音与主持艺术类或相关专业统一考试成绩按照专业成绩占60%、文化成绩占40%的百分制权重计算考生综合成绩(计算公式为:综合成绩=专业成绩÷专业满分×100×6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100×40% ),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四、注意事项

1.我校没有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招生录取工作,对冒用我校名义进行招生录取工作的机构或个人,我校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2.河南大学艺术类各专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招生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普通艺术类专业5700 元/生·年,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18000元/生·年。学校不收取任何其他录取费用。

3.新生入校后必须接受学校组织的资格复查。若发现有舞弊行为者,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4.本简章如与上级招生主管部门2017年艺术类招生文件有不符之处,以上级招生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规定为准。

5.本简章招生专业及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最终公布为准。

五、联系方式

河南大学招生办公室:0371—22868221(兼传真)

河南大学招生信息网:zs.henu.edu.cn

招生办官方微信:zsbhenu

招生办官方微博:weibo.com/hndxzsb

艺术学院(音乐类、美术类)

联系电话:0371-22192459 0371-22868833转8542

学院网址:arthd.kf.cn/

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联系电话:0371—22859388

学院网址:xchuan.henu.edu.cn/index.html

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

联系电话:0371—22866483

学院网址:wxy.henu.edu.cn/welcome.html

体育学院(体育舞蹈)

联系电话:0371-22866474

学院网址:tyxy.henu.edu.cn/index.html

欧亚国际学院

环境设计(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合作办学)

视觉传达设计(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合作办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合作办学)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