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8篇

时间:2022-10-14 19:36:53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就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青年教师更好的教书育人奠定坚实基础,为河北“奋进崛起、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二、参加人员与组队方式

各学院组织在校大学生寒假返乡期间进行个人分散活动,也可以就近自由组队完成社会实践。

三、实践地点与活动形式

本着学生所在家乡的社区、乡村,便于学生广泛参与;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可以个人分散活动,可以就近自由组队,坚持力所能及务求实效的原则,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要切合学生实际,要以学生可以做到为前提;坚持保障安全的原则,要教育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落实活动的各项保障措施,认真负责地做好活动中的安全保障工作。

本次分散社会实践活动是体验式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当地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以及感恩活动。学生可以回“访母校”。利用假期返乡之际,走访曾就读的高中,了解母校的基本情况;看望高中老师,感谢老师的培养;宣传河北工程大学,了解高中所需报考信息,每年了解信息的渠道。

可以进行访谈即“促成长,访校友”优秀校友访谈活动。根据学校提供的校友名录,就近就便走访优秀校友,了解校友的工作生活状况及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对新一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看法和建议,增进校友与农大的沟通联系。了解校友需要学校为其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并通过校友了解其所掌握的其他校友信息并撰写校友访谈记录及心得体会。

假期感恩活动即体会亲情实践活动。学生要合理安排假期生活,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父母减一分辛劳,添一分惬意,送一分亲情。要力所能及地开展义务家教、扶贫助老等以“三帮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益活动,传承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做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总结。

进行调研活动即大学生可在寒假期间走进家乡所在地的企业,了解该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文化及创业历史,了解该企业的经营内容、需求的专业及每年需求计划我校在该企业就业毕业生数量及其工作情况并撰写企业调研报告。

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大学生寒假及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把工作抓紧抓好。寒假即将来临,做好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学院要及时作出部署安排。

(二)精心设计,广泛动员。各学院要按照学校总体部署,从实际出发,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服务地区、内容、方式等做出精心设计和安排,制定具体方案,落实具体措施。以分散返乡的形式,动员更广泛的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三)重视安全,加强联系。各学院在组织实践活动时,要严格重视安全,加强联系。按照学校相关要求,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健全保障措施。各学院团委要及时与校团委联系,及时上报个人分散社会实践进展情况,开学后将本学院的社会实践总结报校团委。

(四)加强宣传,注重引导。各级团组织要积极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组织记者深入报道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校园媒体特别是微博、播客、手机报等新媒体,在活动的策划、动员、实施、总结等各个阶段进行适度宣传。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篇2

>> 高校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浅析 大学生党团组织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研究 江西地方党团组织的建立 社会实践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中的作用 党团组织在职院学生中的影响力现状分析 浅谈如何通过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浅谈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教育引导机制 党团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党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中的作用发挥 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 浅议当前高校“党团组织进宿舍”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对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工作的思考 关于深化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独立学院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实践的探讨 论社会资本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论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建立临时党团组织的效用评价 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建立临时党团组织的效用评价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更是如此。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建立临时党团组织是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思政教育的有益尝试。本文系统阐述了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建立临时党团组织的重要意义、实际效果等,为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临时党团组织建立提供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独立学院 社会实践 临时党团组织 效用评价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加强和优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质量,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团队成员有3名及以上党员或团员的是可以成立临时党支部(团支部)的。近年来,有独立学院尝试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按有关程序成立临时团支部,临时党团支部在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临时党团支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它方便是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起到了多少促进和改良功能?一直没有系统的比较研究和思量。

二、临时党团组织的实际效用

近年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等独立学院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团队中有效尝试建立临时党支部、团支部,通过系统而又有组织的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团队成员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实践活动质量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渠道和路径拓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1.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理想信念教育

建立临时党团支部后,组织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临时党团组织的组织生活围绕热点重点问题讨论、《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内容学习展开,团队成员在日常活动中领会主旋律思想,强化理想信念,体会和理解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计科系甲壳虫爱心服务团在2013年、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均建立了临时团支部,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拾梦之旅”社会实践团在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建立了临时团支部。临时团支部的建立,在会议召开、《新闻联播》收看、热点问题探讨、惠民政策学习等方面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通过系统的学习,团队成员在队风队貌、组织纪律等方面与往年相比有提高。

党团组织的构建就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提升成员理想信念的。

2进一步树立了团队成员间的组织意识和团队意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一般来自不同专业年级,所组成的临时团队在人际交往、团队文化、学习方式、心理契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仅靠带队老师和团队负责人协调是很难弥补相关差异的。而临时党团支部的构建,起到了精神引领、枢纽促进和协调的功能,这对团队意识培养有帮助。

当前,95后大学生在经济转型和时代转型下成长起来,加上网络文化、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主旋律思想的认识、党团组织意识的树立等方面较薄弱。而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日常学习生活相比,情况更特殊、条件更艰苦、目的更清晰、过程更扎实,在这样的阶段通过临时党团支部的引导,他们在思想上、认识上将有很大的改观。

从建立了临时团支部的山西农大“在路上”社会实践团、重邮移通计科系甲壳虫爱心服务团来看,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半年内新增入党申请的人数均在4-5人左右,对比增长30%以上。这说明临时党团组织对于团队成员组织意识和思想意识的提升有很大作用。

临时党团组织在团队意识和组织意识的促进功能方面主要是依靠临时党团支部的日常活动、组织生活、思想引领等途径实现的。做好组织生活,开发更多与社会实践活动相促进、与大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基层党团组织特点相匹配的活动和项目十分关键。

3.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综上所诉,临时党团组织的构建无疑可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的提升体现在精品项目的培育、活动影响力、对社会的实际效用、媒体关注、团队成员体验和感悟、获表彰情况等方面。

近年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相关社会实践团队在建立临时团支部后,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实践团被评为重庆市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拾梦之旅”社会实践团在范村镇北曲河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在孤寡老人慰问、留守儿童关注、文艺汇演、社会调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活动结束后形成了《印象・北曲》宣传片,对于宣传北曲河村,推进当地资源开展和利用有良性作用,中国网、新浪网给予关注和报道。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组建临时党团组织的作用和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其关键环节在于加强了团队成员间的协作,优化了团队实践活动的顶层设计。

4.进一步拓宽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渠道和路径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临时党团支部的做法是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路径的具体选择和体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各细节,也体现了思政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如何赢得学生的兴趣和支持,如何遵循思政教育的规律等问题迫在眉睫。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建立临时党团组织的做法虽然不能系统的回答和解决以上问题,但这一做法还是有效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有效探索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具体操作办法。

三、结论

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构建临时党团组织的做法针对性较强、时效性较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也是拓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渠道。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创新形式、提高质量,进一步发挥临时党团组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骆郁廷等.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育人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

[3].李Z璐.高校假期实践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2014年寒假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篇3

Abstract: The community-oriented operation mode of vocational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s a new attempt.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advantages of this mode, this paper proposed to establish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community-oriented oper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by establishing a r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carrying out the project-oriented operation and constructing social practice base, relying on the expertise and taking scientific management as the guarantee.

关键词: 高职院校;社团化;社会实践;模式;构建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mmunity-oriented;social practice;mode;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57-02

0 引言

作为真理检验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我们获取知识和发展认知的重要途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第二课堂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思想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和舞台。

但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新鲜事物”变成“常态事务”之后,一些问题就显现出来。据河南日报记者调查显示,认为“社会实践很有必要”的大学生占85%,但认为“暑期实践大多是马马虎虎、走过场”的大学生占56%,认为真正实现了“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目的大学生仅有25%,同时,认为内容陈旧枯燥、没有创新、吸引力明显下降的大学生达38%。基于此,笔者从多年指导本校绿色绿环协、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的工作经验出发,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化运作模式的构建策略。

1 社会实践社团化模式构建策略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化运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团队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的专业背景,也可以使社会实践活动影响范围更广、意义更为深远。那么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社团化模式就成为一个操作上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要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需要走一条具有“制度化保障、项目化途径、专业化支撑、基地化承载、科学化保证”的道路。这其中,必要而合理的制度是基本保障,过程完整的项目是有效途径,贴近实际的专业知识是必要支撑,运作良好的基地是有效载体,科学管理是必要保证。

1.1 制度化保障,建立学生社团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给予制度支持,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学分制度,即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大学生的必(选)修课程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去,肯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完备的社会实践成果认定规范与流程,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固定;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制度,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指导教师应是该社团的指导教师(在开展大型活动时,可以增聘1-2名指导教师),肯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激励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让教师积极深入基层,在以个人专业素养引导学生的同时,锻炼个人专业业务水平,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机制,在社团管理规范中,结合社团的性质与类别,规定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致方向与频次,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四是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对开展效果好、辐射范围大、社会反响好的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优秀的学生社团在社团评比中给予倾斜,以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大众的良好文化氛围。

1.2 项目化操作,促进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内容的持续更新

项目化操作是指将学生社团在开展某项社会实践活动之初,以项目申报书的形式向团组织申报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遵照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学生在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后提交较为完整、科学的实践报告或者调查报告等。这种操作方法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系统式的管理办法,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得到实施。如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04年开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开始引入了项目化,至今已成功实施了10年,累计立项的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和院校社会实践团队近200项。

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项目化运作有如下优点:一是有利于将学生的科研创新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进行科研创新,在科研创新过程中进行实践检验,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同时将毕业设计、科研项目揉入到实践过程中;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特性,可以使开展教科研的社团指导教师受益,教师借助学生的力量开展科研项目论证、中试等工作,同时也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经费保障;三是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大学生在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四是使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使单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更为丰满,参与其中的学生收获更多,避免了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社会实践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学生,真正使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开展项目化社会实践的尝试,发挥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类社团开展项目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申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会实践社团化运作模式走上一条科学化、长期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1.3 专业化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打造精品活动

依托社团开展社会实践要紧扣社团的专业性质与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专业知识背景,同时提供活动层次。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社团的性质进行分类,各类社团应根据个人特点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活动。对于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而言,应充分利用社团专业知识背景,发挥自身优势。这样,既可以让社团成员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巩固专业思维,提升专业归属感;也可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和内涵。如,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协会到农村开展农机维修,电子协会进社区开展家电维修,英语社到偏远山村开展英语支教,街舞协会开展老年舞培训等等。

1.4 基地化承载,为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

社会实践基地有别于我们理解的活动场所,基地是一个相对稳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供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锻炼的物质平台和场地资源。近些年,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三年来,累计建设社会实践基地100余家,其中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40余家,为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一个优秀的社会实践基地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条件:一是明确的思想性,具有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不能违背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能够提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避免活动内容单一、形式简单、思想消极的不良影响;三是社会实践基地方与学生双赢,应在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的同时不忽略基地的利益,强调双方利益最大化。此外,在众多社会实践基地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品牌基地、精品基地、优秀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优秀社会实践基地评比。地方政府也应该响应高职院校和社会实践基地双方的诉求,为社会实践基地在税收、人员培训、产品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调动基地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提供了通道,是整合大学生社会教育资源的途径,为大学生尽快走入社会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机会。在当前社会背景条件下,只有实现双赢的社会实践基地才有生命力,即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思想教育的场所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1.5 科学化管理,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社团化运作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坚持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管理的原则,科学化管理社团社会实践,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额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实践类社团的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考核体系当中;二是加大社团社会实践的总结制度,把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与升华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定下来,常抓不懈,在常规工作中寻求亮点,不断创新;三是围绕精品社团建设,开展“一社团一品牌”活动,加大社团品牌活动建设,引导学生社团将活动重心由“内部相对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由“自娱型”向“服务型”转变;四是高度重视社团社会实践对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活动时间上进行外延,在活动内容上进行拓展,在活动形式上丰富,力争社团社会实践的常态化。

2 结语

总之,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契合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并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与质量值得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开展项目化运作、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途径,以学生社团专业知识背景为依托,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建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化运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填.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与路径分析――以南京地区为例[J].学理论,2011(36).

[2]廖建尚,管小青.论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运行及创新模式[J].学理论,2009(15).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篇4

今年,学校领导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划拨专款给予支持。党委书记闵维方、校长许智宏致信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鼓励他们在实践中砥砺思想、锤炼意志,努力实现全面发展;许智宏校长亲自带领由25人组成的*博士生服务团,以“走进西部、走向和谐”为主题在陕西咸阳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张彦副书记多次就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给予重要指示,并与部分重点团队领队代表座谈,鼓励同学认真参与、收获成长,并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管理等问题。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方正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团委着眼于为党的*预热,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上充分体现国家的大政方针,突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与战略命题,并紧紧抓住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10周年以及20*年*奥运会和*110周年校庆的重要契机,鼓励广大学生以“实践奥运精神,共促和谐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奥运志愿服务、新农村建设考察、就业见习、课题调研、挂职锻炼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团队总体状况

从参与人数来看,今年*共有304支团队申报立项,3026人次参与实践活动。校本部共有230支团队申报立项,参与总数2135人次,学生1881人次,其中本科生共有1503人次,占参与总人次的70%;研究生378人次,占参与总人次的17%(硕士生273人次,博士生105人次);指导教师共计254人次,其中随团指导老师69人次。

从团队结构来看,有研究生参与的团队共计89支,其中,有硕士生参与的实践团队79支,占团队总数的37%;有博士生参与的团队达42支,占团队总数的20%。今年教师随团参与并指导实践的团队有53支,占团队总数的25%。

从地域分布来看,团队的实践区域覆盖了全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赴革命老区的团队12支,占团队总数的5%;在*实践的团队11支,占团队总数的5%;赴西部实践的团队88支,占团队总数的38%;赴东北的团队12支,占团队总数的5%;赴东部沿海实践的团队65支,占团队总数的28%;赴中部地区实践的团队32支,占团队总数的14%。

从实践内容来看,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团队有24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团队有65支,以关注奥运为主题的团队有26支,以自主创新、人才强国为主题的团队有10支,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团队有39支,以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的团队有47支,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的团队有44支,以教育发展为主题的团队有59支,同时仍有许多团队以弘扬传统文化、科技发展、体制改革、法律援助等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从实践成果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实践团在实践地举办了22场文体演出、247场讲座、140场宣讲会、411场座谈会、73场专业培训和231场现场咨询活动,向实践地捐赠现金11000余元,图书4400余本。实践团队支教活动的受益人数30000余人次。

今年,我们加大两部联合组团的工作力度,不断致力于优化团队结构,努力扩大社会影响。今年共有20余支两部联合组建的实践团队。这些实践团队奔赴广西、贵州等地,开展奥运知识宣讲、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环境保护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多学科专业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取得优秀实践成果的同时,有力促进了校本部与医学部的交流与融合。

二、推出重点团队计划,突出*特色

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团委着眼于时代特色,并与自身实际工作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和挖掘社会实践的育人着力点,着重开展了四大重点团队计划:

第一,“百镇千村”调查计划。25年前,受原国家农委的委托,*大学部分家在农村的大学生在寒假期间就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百村调查”,*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由此拉开帷幕。

25年后的今天,*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继承“百村调查”以来的优良传统,并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相结合,与*共青团的育人工程相结合,启动了“百镇千村”社会实践计划,引导同学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背景下,深入农村,深入基层,锻炼能力,砥砺品格。*团委鼓励广大学生赴云南、贵州等偏远地区农村以及华西村、等富裕农村开展“回访”活动,对这些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与以前的实践成果进行对比,总结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基本经验,并围绕“农民社会保障”、“农村医疗服务及医疗体制改革”、“农村耕地保护”、“现代农业发展”等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让青年学生在农村的广阔空间施展才华。

参与此项计划的60多支团队在实践中本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见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感受了新农村朝气蓬勃的现状,并积极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其中,赴河南实践团参观了文化园、集团,走访了当地农户,与当地中学生进行交流,深入调查了村民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生活。“实事求是”的发展理念、“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成熟的就业和分配机制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发展思路,都给考察团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也启发他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赴偏远农村开展社会实践的团队还将实践成果带回校园,通过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传达给更多同学,引导广大学生关注农村,理解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力。

第二,“五彩奥运,微笑*”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围绕“五彩奥运,微笑*”志愿服务行动计划的全面推进,*团委一方面鼓励正在接受培训的奥运志愿者组团,在当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广大学生赴奥运协办城市,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开展奥运知识宣讲、奥运场馆参观考察、专题调研以及“爱心传递微笑”等活动,为*20*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氛围。

7月5日,在20*年*奥运会倒计时400天的特殊时刻,*数学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赴奥运协办城市青岛开展社会实践的50余名同学,在青岛市五四广场举行了以“五彩奥运,微笑*”为主题的奥运宣传活动。同学们在现场拉起了一条写有“携手奥运400天”字样的横幅,邀请路过的市民签名并写下对奥运的祝福。他们还向市民发放宣传单和奥运知识手册,介绍*筹备奥运会的情况,回答市民们关于奥运的提问,并在现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奥运知识的普及情况,受到了当地市民的热烈响应。物理学院赴*实践团则选择了*大学、*理工大学等四所高校的奥运场馆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场馆建设和周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考察和研究。

第三,“和谐共谱,青春同行”班团组织行动计划。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选择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个性化生活的诉求也愈加强烈;与此同时,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实行宽松灵活的选课制、学分制之后,作为传统上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生组织——班级与团支部的内在联系日趋松散,“同班不同课”、“同班不同时”的现象非常普遍。

*大学团委认真分析了这一新时期的新特点,决定采取鼓励班级和团支部成建制地组织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方式,积极探索增强高校班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新途径。为此,*团委在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专门推出了“‘和谐共谱,青春同行’班团组织行动重点团队计划”,将班级组团这一组团模式引入社会实践,努力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加强班团组织自身建设。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团委鼓励同学们充分发挥同班级(团支部)学生的智力、专业优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并借此促进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团委将由各院系团委推荐的以班级(或团支部)为单位组团的8支实践团队作为重点团队,给予重点指导和重点支持。这8支团队人数最多的达到33人,实践地横跨东、中、西部,实践形式涵盖了支教、奥运志愿服务、养老保险调研等多个方面。

班级组团社会实践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由于个人的选课计划不同,同班同学在教学时间内聚齐的机会十分有限,而暑期的长假则为班级(团支部)开展集体活动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组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同班同学走出校园,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共同学习、生活和实践,不仅能比平时在课堂上和校园内更好地加深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而且通过组织全班(支部)成员为实现同一个目标、完成同一项任务,齐心协力,携手奋进,能够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集体认同感和责任感,增强班团组织的凝聚力。

班级组团社会实践强化了同伴教育,提升了育人实效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论是班级(团支部)的组织形式,还是社会实践的活动方式,都是同伴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而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能产生“1+1>2”的倍增效果。这就是说,通过班级(团支部)组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促使同学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在有形无形中使其思想境界、道德修养得到锤炼与升华,从而能真正实现“与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变得更加优秀”的育人效果。

班级组团社会实践有利于发挥专业优势,保障实践的针对性。与跨院系、跨年级、跨班级的实践团队相比,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组成的实践团队具有彼此熟悉程度较高、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优势,不仅减少了团队的磨合期,能够合理分工,各施所长,最快、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战斗力;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更加富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保证集体活动的效率和质量。8支由班团组成的重点团队几乎都设计和安排了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实践环节,有的就中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有的深入到山区小学进行了扶贫支教,有的则进入城市社区讲授奥运英语。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同学们的实践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浅尝辄止,而真正地是在“受教育”的同时,长了才干,做了贡献,理解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真谛。

实践证明,班团集体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既是在新时期新阶段加强班团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深化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成效的有益探索。在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将暑期社会实践和班团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是完成集体主义教育这堂大学“必修课”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四,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推广计划。今年年初,由*团委和城市与环境学院联合申报的“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项目获得由团中央颁发的“丰田环境保护特别奖”。基地于今年6月5日正式启动,并于暑期开始实施“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推广计划”,组织了10支重点宣讲团和30余支普通实践团,一方面深入全国有代表性的重点大学,开展环境教育宣讲、知识培训、专题调研等活动,以推动高校建立或完善大学生环境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各实践团队深入重点高校邻近的中小学、社区或农村,从与当地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环境问题入手,进行环境科普宣传和环境状况调研,深入推广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环境政策建议。如环境学院赴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实践团与四川大学联合开展了“环境教育论坛”,并根据不同的受众对象采取不同的环教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教育推广活动。

今年的学生骨干训练营也采取团队实践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以“卓越路,光明行”为主题,组成几个团队分赴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召开地以及在我党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会议和事件发生地,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式培训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骨干树立远大理想,思考成长成才方向,提升自我教育和团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实践安全

由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地域广、持续时间长、所处环境复杂,为保障活动安全顺利地开展,*团委今始终把团队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作为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断探索安全保障的新措施。

第一,严格把握立项申报标准,把好安全实践的第一关。*团委在社会实践团队的立项申报环节中继续推行院系审批同意、《团队守则》领队签字、《个人责任书》成员签字等制度,并要求实践团队上交详细的社会实践计划和安全预案,在预案中明确要求团队考虑可能遇到的突况及解决措施。根据惯例,所有的团队必须购买保险才有资格参与立项审批。*团委也邀请保险公司到学校现场办公,方便同学办理,同时为每个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提供10元的保险资助。

第二,完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对实践团队进行有效跟踪。今年,*团委在总结以往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并向院系发放了《实践团队安全管理细则》,明确了院系团委、实践团队指导单位、团队领队、实践个人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突出了实践团队指导单位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团委要求所有实践团队的指导单位直接负责实践团队的安全管理工作,指定各团队在暑假期间的安全管理联络员,与之进行定期联系并作好相关记录,同时也要求他们与*团委保持密切联系,遇到紧急情况及时上报,形成环环相扣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第三,开展全面的安全管理教育与宣传。*团委向所有实践团队下发了多份安全教育资料,其中《*大学2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中以重要篇幅强调安全问题,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为同学们提供安全建议;实践团队《安全出行一册通》对如何应对各种意外伤害、如何预防上火、如何进行急救处理、如何应对紧急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以求增强参与实践同学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意识地提高应变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针对南方部分地区出现的洪涝灾害等问题,*团委专门给部分团队发出安全提示以及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防知识,邀请山鹰社、自行车协会等经验丰富的实践团队举办安全管理系列培训讲座,与参与实践同学的进行面对面交流,使广大同学对安全问题有更为直观、清晰的认识。此外,*团委要求各实践团队指导单位分别就与本单位工作联系紧密的地方单位及团队前往地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第四,对到危险地区、边远山区开展实践的团队进行重点关注。根据团队实践地区的分布,*团委统一收集了前往、新疆、青海、贵州、云南等边远地区以及发生洪涝灾害地区进行实践的团队信息,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了解其实践的具体去向及安全管理情况,要求他们注意团队的男女性别搭配,与实践地接收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团委还要求各院系团委在本单位实践团队出发前召开团队动员会议,就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和具体部署。

第五,扎实做好暑假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团委成立了暑期社会实践联络中心,由团委书记、主管社会实践的团委副书记总负责,制定了暑期社会实践安全应急预案,公布了24小时值班手机号码。在暑期社会实践进行过程中,*团委要求各团队指导单位安全管理联络员与实践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汇报相关情况;要求各实践团队领队在实践开始时、实践中每到一处、实践结束后都及时反馈安全情况,安全管理联络员也要在实践过程的各阶段至少与团队主动沟通一次,实现全过程跟踪;要求重点关注的团队实行“一天一报”制度,保证严格的安全监控。同时,*团委和各指导单位通过BBS、社会实践网站、邮箱和短信等方式向实践团队提供全国各省市实践地的实时安全信息,提醒团队注意天气、环境等的变化带来的安全问题。

第六,严格做好山鹰社科考队和自行车协会实践团暑期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山鹰社的科考队、自行车协会的骑行团是每年暑期社会实践的亮点,也是社会实践安全保障工作的重点。山鹰社科考队今年的实践地点是,自行车协会选择的实践路线是从武汉到兰州。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团委从队员选拔、家长签字、信息通报、技术保证等多方面严格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并对这两个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

四、加大团队指导力度,增强实践效果

为了更好地凸显实践主题,让参与同学最大限度地体会实践活动带给自己的收获,*团委延续往年的优良传统,力求全面、细致地给予团队相关指导,增强了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

第一,加强社会实践的主题设计和科学指导。针对20*年*奥运会筹备工作决战之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0周年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25周年的历史背景,今年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以“实践奥运精神,共促和谐发展”为主题,与*学生社会实践的历史传统相结合,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相结合,与*共青团的育人工程相结合,围绕“百镇千村”调查计划、“五彩奥运,微笑*”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和谐共谱,青春同行”班团组织行动计划、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推广计划等重点团队计划,引导广大同学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

为加强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科学指导,减少实践团队出行和开展活动的盲目性,自4月初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团委推出了“科学组团,理性实践”暑期社会实践系列培训讲座。培训讲座的内容包括“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中国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概况”、“团队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DV拍摄培训”、“社会调查方法”等,为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讲解实践流程、介绍实践经验、捕捉社会热点、推广重点课题,对于同学们了解社会调研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实践的目的性和统筹规划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团委还向每间学生宿舍发放了一本《*大学2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指导手册》,向每个院系团委及其他指导单位发放了一本《*大学2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指导单位工作指南》,向每个参与实践的同学发放了一本《*大学2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出行一册通》,为实践团队提供了系统化的全方位指导。在社会实践的组织过程中,*团委进一步突出院系团委等实践团队指导单位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动员多方面的力量,发挥各级团组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为实践团队提供精细化服务。此外,*团委鼓励专业教师、学生工作干部随团指导,增强社会实践的育人实效。

在今年社会实践的组织中,*团委还进一步完善了信息化建设,在总结往年使用经验、挖掘同学需求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并制作了新的社会实践专用网站。新网站融合了原有社会实践网站的三大系统,具有信息、立项登记、团队管理、交叉查询、风采展示等主要功能,并链接了往年社会实践的各种案例,为参与实践同学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发掘实践意义。校团委在实践组织工作中不仅致力于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更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实践活动挖深、做细,在实际的调研考察中加深对于所见所闻的理解与感悟。

一方面,围绕“实践奥运精神,共促和谐发展”的实践主题,*团委积极倡导暑期返乡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就近就便地开展个人社会实践活动。返乡学生可以紧密结合家乡所在地及其邻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采用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单位实习、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热点问题调查、奥运宣讲、招生宣传、就业见习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校团委尤其鼓励家在农村的返乡同学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积极完成一定数量有意义的实践成果,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有代表性的照片等。此举不仅丰富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也有助于激励更多同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自我,努力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另一方面,校团委鼓励学生依托项目、带着问题投入实践,并在今年的社会实践评优表彰别设立了“优秀调研项目奖”,以此引导同学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进行纵向挖掘和深度探索。

第三,以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为抓手,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为进一步探索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规律,鼓励广大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20*年面向全校推广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化工作的基础上,本着“点面结合、广泛宣传、重点突破”的指导原则,今年*团委加大了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传单、海报、网络、宣讲会等形式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关注、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化项目。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规范化、流程化管理水平,进一步简化申请手续,*团委编写了《20*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化申请一本通》,并重点关注和深入动员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实践团队,指导他们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和质量。此外,*团委对浙江人事厅就业见习项目、云南支教扶贫项目等研究生社会实践特色项目进行规划、整合,加大指导力度,全面调动了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进一步规范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强化社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规范化的基地建设是推动社会实践基地稳步发展,夯实社会实践资源保障,巩固社会实践成果,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促进实践地经济社会发展双赢效果的有力助推。今年的社会实践工作启动之后,*团委组织人员对已有的社会实践基地资料进行整理,完善了基地联系表;利用整合的信息与实践基地取得联系,征询相关接收单位今年继续合作的意愿以及合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申报立项,将有意向继续合作的实践基地信息向广大同学,并向申请立项的符合条件的实践团队提供实践地的联系方式,指导其与实践地充分接洽,寻求持续合作。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团委还召开专门会议,就基地建设管理的具体细节展开深入讨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出台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运作说明》,为实践基地的规范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团委也将对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社会实践基地按内容、形式、功能等要素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实现分类管理,增强参与实践同学的资源意识、合作意识,实现社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指导实践团队进行风采展示与成果交流,扩大社会实践育人成效。着眼于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一人实践,多人受益;一次实践,长期受益”的目标。自9月中旬开始,*团委组织各团队开展了以“实践奥运精神,共促和谐发展”为主题的2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细化指导、分类扶持。

校团委举办了“百镇千村”调查计划、“五彩奥运,微笑*”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和谐共谱,青春同行”班团组织行动计划、学生骨干训练营等专场报告会,并积极鼓励基层院系团委和学生社团通过报告会的形式,展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全程概况,让更多同学切实了解祖国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状况,共同感受和体会实践活动的酸甜苦辣。对于那些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传播效果的报告会,校团委还通过接受申报立项的方式给予经费支持。在此基础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元培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等院系团委以及爱心社、山鹰社、黔中文化发展促进会等学生社团均自发组织了本单位的社会实践专场报告会,很好地扩大了实践活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篇5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团;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71-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强调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专业技能的锻炼、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道德品格的养成。而以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建立的学生社团,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不仅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抓手,而且是实现高职教育实践育人任务的重要载体。

一、社团实践育人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实践育人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所谓实践育人,本质就是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内在能力的过程。同时,实践育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作用。因此,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教育离不开实践育人这一重要手段。

(二)学生社团在实践育人中的作用

学生社团的组成是以学生自身兴趣爱好为基础,是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的组织,对其各方面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团是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获取知识、实践技能、锻炼能力、提升素质提供广阔的平台,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实践动手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等。因此,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职学生社团实践育人的模式

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中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激励凝聚功能、调节转化功能、调节转化功能、认识开发功能等。有效借助社团活动实践,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以科技社团为抓手,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搭建专业特色的实践育人平台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学生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创新创业为出发点的专业科技类社团,搭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育人平台,弥补了传统的第一课堂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局限性。跨专业、跨年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让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拓宽思路、锻炼技能,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以公益社团为抓手,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养成,搭建思想引导的实践育人平台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批判意识强,灌输式的思想教育在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上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公益类社团,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搭建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育人平台,也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增强他们的志愿服务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高职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获得成长,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文化社团为抓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搭建广泛参与的实践育人平台

文化类社团能够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搭建学生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实践育人平台。文化类社团使学生在发挥特长同时,通过自娱自乐、自我完善的方式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达到强体益智、陶冶情操的目的,促进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审美观,形成完善的人格。在高职院校,文化类社团参与度最高,其实践育人功能更具有普遍性。

三、学生社团实践育人功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社团的实践育人功能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社团的建设、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其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重视程度待提高,制约了实践育人功能发挥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将实验实训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这部分能力的首要手段,对学生社团的实践育人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社团的认识不足,停留在认为其只是学生的课外活动,学生社团潜在的实践育人功能被忽视,从而限制了学生社团辅助课堂教育的功能,限制了高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教育。同时,部分学生加入社团也存在盲目性、从众性和功利性,对社团本身发挥的教育功能有所忽略,从而也影响了学生社团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限制了实践育人功能发挥

良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一个组织功能发挥和健康运行的前提。然而很多学生社团由于在社团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诸多漏洞,比如社团准入退出制度不完善、缺乏社团指导教师制度等,削弱了社团对学生的规范和约束,直接影响了社团活动的质量。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使得社团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三)组织者能力不足,不利于实践育人功能发挥

社团的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都是学生,学生在社团中发挥中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作用。作为社团领头羊的学生干部,他们自身素质、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社团日常运行和长远发展,更对社团成员有着影响和示范作用。然而,毕竟学生还在求学阶段,很多社团组织者自身素质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管理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势必会影响到社团的管理和发展,不利于社团实践育人功能的发展。

(四)活动创新度不够,影响了实践育人功能发挥

很多社团活动重复性强,社团活动的传承好,突破和创新不足。社团活动不能紧跟时代、有所创新,不仅会影响社团的活动激情和活动影响力,而且会让学生对社团的认同感下降,降低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造成社团成员大量流失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社团的自我教育功能和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

(五)活动的执行不力,阻碍了实践育人功能发挥

在学生社团的实践育人功能发挥中,还存在方向有所偏颇、力度有所不足的情况。由于一些学生社团举办活动像应付一项任务、学生干部工作敷衍了事,不是把社团活动作为提升自我、锻炼能力的机会,而是当成作业去应付,从而导致一些社团活动流于表面形式化,使得社团活动失去活力,也失去了其原有的教育功能,更从源头上阻碍了社团实践育人功能发挥。

四、对高职学生社团实践育人建设的建议

在社团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教育育人功能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对学生社团建设提出以下优化对策,促进社团实践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加强宣传,强化领导,提高实践育人功能认识

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社团教育育人功能的宣传,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学生社团潜在的教育意义和重要性,并积极运用这个实践育人的载体,是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要以实践活动为“轴”,以学生成长规律为“经”,以教育教学周期为“纬”,引导社团活动规划有序,让社团活动实践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协调统一。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对社团给予一定的扶持,并提供尽可能的物资、场地支持,为社团选聘对口的指导教师,保障社团有序运行并有所发展。着力扶持高职特色社团、打造品牌精品社团,树立社团教育育人的示范典型,从而提高广大师生对社团实践育人功能的重视。

(二)优化管理,完善制度,保障实践育人功能发挥

在学生社团管理上,学校要做好“抓”与“放”的关系,完善社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够确保社团健康良性发展。主管部门要站在统揽全局的角度,既要避免管理放任,又有要避免制约管制,强调宏观引导,保障学生社团运行良好,给予社团合理的发展空间,促进其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管理有序,制度科学,才能够保障社团的实践育人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三)提升能力,培养干部,放大实践育人功能作用

要发挥好社团实践育人功能,就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社团学生骨干队伍。要严守学生干部选聘关口,加强干部的日常培训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社团干部的评价和激励制度,关心干部个人成长,鼓励社团成员成长成才。

(四)注重创新,挖掘内涵,增强实践育人功能能效

学生社团作为最贴近学生的组织,就不能固步自封,满足于传统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要积极鼓励学生社团勇于创新,善于运用新方式方法,将社团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发挥出来,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进而有效的增强社团实践育人功能的能效。

(五)重点突出,强调实践,优化实践育人功能路径

要科学的对社团进行规划设置,将其进行合理的分类归档,根据社团建设发展情况和学校育人目标,对社团给予相应的支持。对于具有高职特色的学生社团或精品社团,要给予重点扶持;对于学生参与度、关注度高的社团,要给予重点关怀,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不同类型的社团良性发展,使社团实践育人功能得到合理的优化。

总之,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学生社团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社团建设,促进社团健康良性发展,才能让学生社团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中的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李书安,刘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4,(11):164-167.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篇6

1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重要性

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构建有效的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育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全方位创新人才的必然需要。如何使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如何建立和维持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如何保证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如何实现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长远目标,都需要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活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2贵州民族大学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贵州民族大学共青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一是对校团委工作人员和各学院团务工作负责人进行访谈,访谈人次共18次;二是对校学生会、社团联、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全体学生干部和美术学院、民族与社会发展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达95.7%。主要涉及到二、三、四年级的学生。

2.1学生参与面不够,积极性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7.2%的学生干部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学生干部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其锻炼的平台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要比普通学生多,但却不是100%的学生干部有社会实践经历,可见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参与面不够,积极性也不高。

2.2活动经费投入不足通过访谈了解到,学校每年下拨给校团委的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为3.5万元,经费开支包括“三下乡”活动、与企业、社区、学校共建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帮扶大学生就业、创业等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开支项目多,但资金投入却严重不足。

2.3活动基地建设环节相对薄弱通过调查发现,有53%的学生干部认为在开展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时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较困难。也就是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缺乏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数量少且结构单一,无法满足类型多样的实践活动需要。

2.4活动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除了团务工作者或政治辅导员进行活动督促和管理外,鲜有任课老师和专业老师参与其中并给予前期辅导和专业指导,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3对建立贵州民族大学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探讨

3.1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动员机制

3.1.1建立方式多样的宣传机制校团委应充分利用网站、广播站、微博、微信、QQ群、飞信等多种新媒体方式和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分享会、表彰会等会议方式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新闻报道,并将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经验收获、作用意义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学生的知晓率,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传递社会实践活动的正能量。

3.1.2建立多层次的动员机制学校和学院应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多层次动员。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集体、学生各类社团协会和党校、团校的作用,调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学生志愿者参与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此外,应动员广大学生利用返乡回家的机会在家乡进行社会调查、课题调研、“春晖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趋于常态化。

3.2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多元化机制

3.2.1建立品牌机制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拘泥于“三下乡”和物质扶贫等传统活动,应该开拓视野,与时俱进,打造活动品牌,建立品牌机制。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团委联合招生办公室举办“宣传华工,感恩母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组织优秀学生返回其毕业高中学校,利用学校办学成果等宣传资料,通过PPT展示、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华工优势,展示华工硕果,扩大该校的招生影响力。又如该校团委与校友办联合举办“感悟梦想,访谈校友”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采访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杰出校友,展现其积极拼搏、成长成才的奋斗历程和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奋发图强,积极投身于学校建设和自身发展。这些案例启示我们,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逐步探索、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打造活动品牌,使活动更具现实意义。

3.2.2建立专业特色机制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应与大学生专业特长相结合,以专业和课题为支撑,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深入实践进行探索,建立实践活动的专业特色机制。贵州民族大学的学科专业众多,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设计实践内容和形式。如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可组建“民族文化调查与传承”实践团队赴少数民族地方开展了解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现状,保护及传承地方少数民族文化调研活动;外国语学院可以组建“教育帮扶青少年”实践团队,赴地方小学或中学开展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座谈、学生课业辅导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能使教学课堂延伸至社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对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3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激励机制在高校实践育人的目标要求下,学校应实行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考核制度,将其作为必修或选修课,明确其任务要求,规定学时学分,要求学生利用每年寒暑假时间和课余时间以团体或个人的形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成规定学时和要求。对以团体形式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由辅导员和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课程任务要求完成情况对其进行考核;对以个人形式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上交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并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上进行登记盖章,由辅导员给予相应的分数,不及格不计入学分。校团委应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机构,建立科学可行的激励机制,对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在学生中立典型、树模范。尤其是要设立创新奖,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开拓创新。同时,还可以向有关工作单位推荐优秀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3.4建立共青团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

3.4.1建立实践基地长期稳定机制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础。近年来,校团委为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如加强与地方企业共建合作,在贵州荔波漳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但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愿意去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公益活动场所和社区街道开展社会实践或实习占很大比例,校团委、学院的基层团组织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与之沟通联系,寻找合作双赢的契合点,广泛联系和建立实践基地,并确保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再者,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和培养,努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造就社会环境,尽可能避免社会实践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不够支持和重视的局面。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篇7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专业社团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上“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专业精神为灵魂”,更加强调其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所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问题。很多高校、教育专家学者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学生主体性要求的凸显,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实践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由此引入专业学生社团建设视角,深入分析和挖掘专业学生深团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积极作用。

一、学生专业社团的含义和特点

大学生专业社团是指高校内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者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学生群众性团体。它是以满足成员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社团,具有学生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一般社团的特征[1]。总之,大学生专业社团有很强的职业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是由有共同专业兴趣和相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在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兴趣上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学生专业社团和普通社团相比,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特点。

1.专业社团成员有专业兴趣性,自主管理,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

专业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专业兴趣爱好,按照学校相关的章程组建起来的学生组织。它具有一定的管理机制,有固定的领导者,有常态的社团活动等约束参与社团的学生。在社团中学生有共同的核心文化,学生自主管理,社团成员共同参与活动。这种组织与学校根据教务规定而组建的班级不同,它的成员是源于共同的专业兴趣爱好走到一起,组织的形成是自发自愿的,自主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专业学生社团成员互动性强,成员间交流充分,活动针对性强。

学生社团是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自愿建立的集体,有共同的爱好,从而便于交流。尤其是在专业社团中,大家共同参与有规划的实践活动,交流实践的作用就更能体现出来,有利于成员的互相促进与提高,它具有传统课堂所无法实现的实践性。通过专业性强的实践任务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这种环境下互动交流,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自己,同时这样的交流互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3.专业学生社团活动灵活多样,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组织,在社团活动策划方面较为灵活。对于专业性学生社团来讲,在社团活动的策划方面可以紧密地和专业结合,或者和专业教学同步,或者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严密、科学的专业性实践任务,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做好专业训练。宽松灵活的氛围,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学业技能培养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概述以及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的制约因素。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其他院校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培养地方和区域中具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既可以防止新建应用型本科办学异化,又能走特色办学之路,确保其健康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

1.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

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原有课程体系框架内,加入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在校大学生实施与理论教学全过程相契合的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的实践教学,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通过合理配置,嵌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仍然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导的实践教学。

2.以能力结构为基础的“逐级能训”式的实践教学。

根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进行模块化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践、岗位能力实践和素质教育实践。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流于形式。

虽然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有了很大成效,但是在执行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全面,但是在落实过程中资金、软硬件受限,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落后,影响实训效果;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形式僵化和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例如在形式上过度重视课内实践,缺少综合性实践和跨专业实践,教师指导型实践过多而自主性实践少,等等;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课时少,理论与实践学时结构失衡,实践教学比例相对较低,学生实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等。

三、专业学生社团在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在传统意义上,学生社团和教学工作是两条线,二者各自为政。教学工作不直接干涉社团活动,更没有把社团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一部分。但是无论是学生社团还是教学工作,其对象均为学生,把二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社团活动介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会使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学生社团建设特别是专业学生社团建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1.加强专业社团建设,可以改进实践教学场地、经费不足的短板,建设专业实践基地。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校限于财力状况,校内实践软硬件设施往往捉襟见肘,许多高校指导教师、经费、基地缺乏[2]。同时,校外实习基地的日常运转往往受制于校外单位的配合程度,当校外实习单位人事发生变动时,所签订的实习协议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执行,缺乏长效运行机制。学生社团特别是专业性学生社团因学生兴趣而集聚在一起进行专业性的实践活动,成员为共同的专业任务而学习、交流和探索,从而形成一种集体性学习氛围,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在集体性学习中发现自身缺陷,从而互相促进提高。把集体学习的专业性学生社团打造成“学习型组织”,进而成为专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学习型组织的作用,不仅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很大作用。专业学生社团具有学生自发性的特点,避免了费用、场地、基地不稳定因素,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了可靠平台。很多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记诵得滚瓜烂熟,但遇到实践环节时无所适从,而专业性学生社团可以成为距离学生最近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其中进行交流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巩固理论学习成果。

2.加强专业社团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专业学风和文化,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兴趣,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成效。

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专业社团以其专业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不少学生参加到专业社团中,在专业社团培训类、宣传类、竞赛类、服务类等类型多样的专业活动中增进对专业的了解,增进对专业的感情,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应重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社团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此外,专业社团的建设还能更多地体现专业的文化底蕴,对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和提高人文素养有积极作用。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探索的主动性为指导教师完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动力,为提高实践教学成效提供有力支撑。

3.学生社团管理民主,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不强的现象。

学生既是实践教学的对象,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一般是在校大学生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众性校园业余组织,遵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原则,社团成员对于组织的成立、管理及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自和参与权,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专业型学生社团可以依据成员的专业方向、专业兴趣、社会需要组织活动,在活动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动手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通过专业型学生社团这一载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被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4.加强专业社团建设,能够弥补实践教学安排时间和内容上的局限,拓展实践教学的宽度和深度。

受总学分的限制,高校在设置实践课程时,独立的实践课程比较少,大多数专业课程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仅占10%。同时,由于受到学时、场地的制约,实践内容容易受到限制,只能选择课程中一些重要的理论、技能进行设置。一次实践教学只能对课堂内容中的某个理论、某个项目进行简单验证和操作,实践教学大多数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验证”层面[3],学生很难形成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专业学生社团是学生依靠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活动经费自筹,有专业兴趣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理论研讨、专业竞赛、专业实践、学术探索等方式加强专业实践,是对实践教学学时不够的有效补充。专业社团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也可以系统地进行专业实践,突破实践学时限制,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对传统专业实践教学对实践内容的约束也有很大改进。

总之,专业学生社团是由共同专业兴趣组成的“学习型组织”,有自身的特征和目标定位。社团在管理、运行和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够紧紧依托专业理论、技能的应用展开,从而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对发挥学生主动性、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是现阶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有益尝试和补充。实践证明,加强和规范学生专业社团建设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其,尹飞鸿.大学生专业社团运行模式与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朱鹏,赵绍成.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育模式[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篇8

关键词:社团;中职;学生;素质

G715.5

职业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需要开展多元化的实践能力训练,同时他们也离开家庭,开始全新的集体生活。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基本上在学校度过。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和心灵。校园社团是由学校指派专门的教师进行管理的,以学生感兴趣的领域为主活动内容的一种学生自发组织。社团活动在高校、中职学校都是比较常见的,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团队意识等,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一、学生参与社团变化分析

1.学生的性格变化

由于社团需要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到社团活动的学生都可以在社会实践中改造自己的性格。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参与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需要与人进行交流,从而达到相应的性格改变的效果。这种与人交往的机会不断增加之后,学生就需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内心慌张,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内向的性格也就进一步转变,有助于今后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2.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

社团活动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更多人相互配合,一起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活动效果。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时候,他们之间就一定存在相互配合。这种配合协调能力的提升,需要在社团中不断磨练。这种能力也是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必备的一种素养。因此,在校期间,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相互配合的团队意识,也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3.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提升

社团活动都是现代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自发组织。在这一学生自主组织中,他们需要进行社员的相互协调。因为一项工作的任务,需要多个社员相互配合,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工作,这就需要一个领导者,即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就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通过社团组织活动可以有效组织一场比较复杂的活动,从而实现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指导中职学校社团活动的具体建议

1.引导社团活动向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

学生组织社团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时候,他们设想的社团活动可能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在组织过程,内容、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中职学校专门负责社团管理的教师,我们需要进一步突出对于学校社团活动的引导,将现代社会发展正面的、积极的思想灌输给他们。在审批社团的活动时,教师需要多方面考虑其活动的意义。在一些社团出现不好的苗头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纠正,这样才能不断引导社团活动向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

2.明确社团活动符合学校教学的需要

社团活动需要有一个范围。在一个的框架中,学生可以通过社团实践活动,提升他们对一些课堂知识的实践锻炼。社团活动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这种活动就需要不断拓展学生今后在工作中、社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能力和素养。中职学校的社团活动就需要明确这一目的,从而使得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提升相应的素养和能力。同时,这些社团活动需要与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学生的社团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实践、应用教学的效果。

3.社团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学生业余时间

因为学生在中职学校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重的,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社团活动一定需要占用学生学习时间,因此,专职教师需要进一步控制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的时间,不能在上课期间进行相关的社团活动,需要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因此,教师需要引导社团活动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进行社会实践。学生这时候的学习任务较轻,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社团活动之中,开展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进一步提升。

三、结语

中职学校的社团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参加工作,开展社会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中职学校需要组织专人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在社团活动出现偏差和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实现其向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的目标,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