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信息工程论文8篇

时间:2022-06-07 09:20:04

信息工程论文

篇1

1.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所有信息进行整理。这些信息有着较为广泛的来源,形式复杂多样,有单纯的文字,也有图文结合;建筑工程管理所涉及的部门非常多;其中这些信息包括建筑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有动态也有静态,有相对稳定的也有较为多变的。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是建筑施工更加节约成本,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1.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1)由于在建筑工程的信息化过程中,运用了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建筑工程的工作进度得到明显提升,有效地缩短了工程建筑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一些建筑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同时也会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文件的收发和利用也通过办公软件来完成,不仅工作流程合理有序,也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2)信息化的工程管理能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是现如今众多企业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应用的,建筑工程管理也不例外。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使建筑企业在网上进行招标和投标等工作,大大拓宽了市场渠道,也可以保证信息的公开程度。同时,对于工程的财务管理和监控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增强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信息公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决策人员都能够随时随地掌握信息,从宏观上对其进行把握,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和科学性。较为透明的管理体系可以净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2.1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一些建筑企业也相继采取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传统的管理方法的弊端,使得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对于较为复杂的工程数据,可以做到快速、准确的运算,同时一些建筑信息可以有效地进行推广和扩散,这都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普及。通过较为公开的网络平台,有效地实现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在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如PAS系统,该系统是集中展现现代集团的核心业务,生产和各种应用内关键信息资源的门户系统,实现了单点登录、信息工作流程、员工论坛、项目协同、日程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各部门人员可通过该平台统一各类信息、访问各个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信息系统、发起或参与工作流程、协同进行工作,提高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2.2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处于粗放阶段,工程管理软件还处于发展阶段,由于各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程度也不同,所运用的途径也不同,加之信息软件所能运用的范围也不同,而国外的信息处理软件引进企业必须汉化,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所以在维护起来有一定的局限,且引进价格昂贵,处于起步或初步发展的企业难以承受。

2.3由于工作人员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规则和工作流程还不够熟悉,有些人对信息化的认识强度不够,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出现一些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够,对信息的处理不准确等现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很好地进行利用就可以提升企业的工作进度和工作效率,如果不能规避风险就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网络虽然可以被人们利用,但是也不能认为所有的工作都应该依靠网络。工作人员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警惕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2.4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从相关的调查来看,一些大中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平衡。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他们的管理思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传统的管理思想还没有彻底的根除,同时他们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程度还不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发展程度,但是员工素质较低就会对企业的长足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在提高人员素质的基础上,逐渐地渗透企业文化,根据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培训。只有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才能在此过程中获益。

3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议

3.1搭建多层次管理平台在推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因素,诸如参与方的需求、内部员工的需求、宣传企业形象的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的需求,建立一个包含全面多层次的、多放协作的关于知识、信息以及商业化的软件系统或网络信息平台,自动生成不同主体的数据显示,让各种资源通过信息化实现共享,这样一来,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信息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推进了企业的发展。

3.2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在推进建筑工程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要让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充分认识到拥有自主的管理模式是很重要的。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会给一些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在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企业的信息管理,会使得一些企业摸不清思路。在此过程中就会考虑去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内部情况都是有差异的,要从具体的实际出发,了解企业本身的需求和发展目标,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发展途径。在建筑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是其核心内容,只有抓住重点,才能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得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3.3政府要及时的提供保障支持政策政府应在必要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以保障、支持和鼓励建筑行业中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引进,在人才、科技、资金等方面加以扶持,支持企业在信息技术上的创新,并在制度上保障工程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建适合各个建筑工程管理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平台,规范建筑工程管理市场,制定并维护好规范的市场秩序,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政府补贴,增加对信息化技术开发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完善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制定较为完善的培训规划、资金运作计划和各种激励政策,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教育环境。

4、结语

篇2

目前,为了快速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这也预示也我国工业迎来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我国自动化技术兴起时间较短,其各项技术还不是完全的成熟,在工业生产中也只是应用了CAD、CAM以及OA技术,完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以及综合办公管理的自动化控制等三个方面的自动化建设[1]。虽然仅仅只有三个方面,但是却在极大的程度上帮助我国的工业生产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这也是自动化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就被应用在石油、化工、冶金以及轻、重工业等其他工业领域的原因,并且这些领域也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而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技术。另外,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自动化的应用,不但实现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还实现了行文、事务处理的自动化,以及辅助决策的自动化,使得工业生产中对于生产设备和流程的管理与控制能力不断提高,增强了工业生产效率。

2将自动化技术引入到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2.1使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一体化与机械化得以实现

诚如人们知道的,所谓自动化技术,就是全面解放发展生产力,用机械运作来代替人工操作,最大化的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自动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原因。以从事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工作的人员角度来看,要想更好的工作,不仅需要全面的掌握电子设计的原理,还需要了解一切与信息工程设计有关的计算机应用理论。从电子信息工程本身具有的特色来看,其本质就是将计算机、信息以及电子技术相融合产生的一项事物,这就使得其设计工作不论是对机械化的程度,还是自动化程度,都有十分高的要求。所以,将自动化技术引入到当前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中,不仅能够促进设计工作的机电一体化,有效的转变当前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情况,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最大化的发挥电子信息工程在设计工作上的优势,准确的反映出设计工作的多元化以及功能的标准化。

2.2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智能化快速实现

在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中,主要是依靠人力来处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开发、设计、集成与应用的,工作效率十分缓慢,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工业化发展对于信息的需求。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之中,能够从根本上变革当前工业生产对于信息的处理、开发、设计、集成与应用的方式,极大的提高电子信息工程在设计方面的智能化水平[2]。通过将计算机、信息以及网络等自动化技术的融合,能够为处理和应用大批量、高频率和密度的信息提供一条更加便捷的途径,从而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整体设计水平,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智能化建设,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2.3推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整体的进步

首先,自动化技术本身就是一种集多项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为一身的,具有较高优势的现代技术,这种优势不仅是其他各种单一类型的技术或者技巧无法到达的境界,也是当前电子信息工程在设计时需要依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原因。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对于对信息的处理、运用以及控制技术的精确度要求极高,这一要求是无法依靠人力资源来实现的,所以就需要自动化技术来辅助完成。例如:在设计信号与系统时,设计师必须要全面的掌握信号的分解与信息系统的分析等相关技术,这就需要设计工作必须具备极高的精度,此时,设计师就必须要以自动化技术来提高设计整体的水平,提高精确度[3]。由此不难看出,自动化技术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整体设计以及精确度水平的提高,具有的重要作用。

3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表现

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其在该领域的应用范围被不断的扩大,应用效果也不断提高。总体来看,自动化技术在当前电子信息的设计中,主要别用于以下几大方面:一是,电路分析的设计和计算机的控制领域,这也是整个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核心所在。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此领域,可以提高其三相电路、双口网络以及含有点感电路等方面的工作效率,促进设计整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4]。二是,计算机的辅助设计领域,所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就是通过综合的应用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网络等,促进设计整体的有效完成。将自动化技术引入其中后,设计这只需要将相关数据输入其中,计算机就可以自行分析计算,极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设计的精确度。

4结语

篇3

在建筑工程竞标的活动中,招标信息是所有活动的关键,招标信息的有效利用有利于企业在竞标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企业优势。通过对各种工程招标机构进行分析,各招标机构在业务流程的划分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工程招标前期工作阶段

在工程招标前期阶段,各机构要进行工程招投标信息的采集,主要包括建筑市场主体、客体信息的采集。建筑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筑工程的招标信息、工程信息等方面。

1.2工程招标中期工作阶段

在工程招标中期阶段,各机构已经获得了项目。因此,机构需要按照招标单位的委托,切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招标工作。这一阶段的信息管理主要为:各个承建单位相关资质的审查、按照招标单位规范进行招标及相关文件的编制等。

1.3工程招标后期工作阶段

在工程招标后期阶段,各机构要着重对反馈信息进行收集管理,在此基础上,添加、更新已有的信息资源,从而提升机构的信息管理水平。

2工程招标中信息管理的具体运用

2.1工作流程和要求

对于工程招标机构而言,信息管理是其工作的核心部分。通常来说,工程招标机构的信息管理包括工程项目招投标布告的、招标所需文件的编审、标书的拟定和撰写、相关资料的归档等。招标机构在整个招标活动中,要做到信息的全面管理。既要对招投标报表进行实时查询,又要按照部门的不同,进行委托人及项目的分类。除此之外,还要对相关投标单位的信息进行多重条件的筛选。对于招标信息的全面管理,有利于工程招标企业中员工工作任务的合理分配以及出现问题的责任追究。这样,机构的领导就可以对整个招标信息实施全面监管,从而做到运用自如。

2.2招标资料、档案的信息管理

相关的工程招标机构一定要切实做好资料、档案的归档工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招投标类型的不同,实施全部或部分资料、档案的归档工作。如果发现有需要归档,但没有及时上交的资料、档案,应该及时催交。

2.3业务数据库的运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工程招标企业在进行工作服务的时候,都进行工程招标业务数据库的运用,这样不利于招标信息的及时性。工程招标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就要对其自身进行分析与调整,在市场中建立适合本企业自身的业务数据库,同时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对其他企业的招标信息进行掌握。除此之外,利用数据库还可以进行自身资料、档案的分类管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储存、整理、加工、传递、调取、利用等一系列工作。

2.4业务数据模块的运用

就我国目前而言,现在的工程招标企业对于工程投标、工程信息管理,大多数都采用工程信息业务数据模块的方式,其具体操作是对工程项目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最后制定出最合理最有效的竞标方案,其模块的运用不仅体现在招标信息的整合,同时还在特定条件下具有信息检索的功能。

2.5业务辅助系统的运用

除了以上所说的主要系统之外,在工程招标信息的管理上,还有一些辅助系统。这些辅助系统之所以不可或缺,主要是因为其能够在已有范文的基础上,自动生成新的招标文件。同时,业务辅助系统还在别的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其中对于建筑工程招标活动中的开标文件和其竞标中的评标表格等方面都具有查询的功能,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竞标文件与竞标资料的审核工作,确保竞标具有公正性和真实性。一些业务辅助系统因其在实际工作中具有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变成了主要系统。

2.6工程造价模块的运用

工程造价模块在工程招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运用工程造价模块,可以对人工、材料以及设备的造价进行定额补充;同时,还能够对工程项目中,包括机械台班在内的关键部分造价信息进行定额补充。机构所指的定额,主要是消耗量定额和补充定额。在实际工程造价模块的运用中,还要对相关的配套文件进行研究。同时,对于工程招标的人工薪酬和其工作的市场价格和市场竞标信息等方面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对一些影响人工价格的因素进行考虑。在工程材料、设备的定额补充方面,既要对材料实时的价格进行分析,又要对其未来可能出现的涨跌趋势进行预测。

3结论

篇4

测绘工程专业要求学生需要学习人文社科、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工程、通讯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测绘项目设计、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了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前沿理论、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扎实的测绘学科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测绘数据分析能力,从事测绘生产的专业技能,能进行测绘工程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与沟通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2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若干课程的集合,课程也是若干知识单元的集合。为了适应信息化测绘时代下社会对测绘人才的要求。学院改革传统的“书本型”和“技工型”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分析每门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内部逻辑关系、教学大纲、知识内容结构以及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院参照测绘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规范,确定测绘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为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地球物理学。核心知识领域为地球空间信息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测绘信息表达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地球科学理论与空间环境知识。加强课程之间的合并归类,加强课程之间逻辑结构的联系和内容衔接,使课程之间具备连贯性、交叉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专业知识。同时加强相关专业的课程,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土建工程概论、城市空间信息学、城市规划原理、土地资源管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课程,跟踪学科前沿知识、新技术和社会热点问题。总之,课程设置高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3优化测绘实践教学环节

测绘工程专业属于技术应用型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适应信息化测绘下的实践要求,学院本着“增加比重,注重实效,提高能力,形成特色”的原则,每个课程层次和模块都设置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和新技术应用的实践环节,构建适应信息化测绘下的3个实验层次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同时学院充分利用与测绘有关企事业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建共享实验平台,建成多个系列化、层次化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基地。3个实验层次是指基础技能型、综合设计型和创新研究型实验:基础技能型实验:主要开设二、四等水准测量、数字测图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等实验,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仪器,掌握基础操作技能和专业基本理论素养。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如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三维建模、遥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GIS课程设计与实习、空间数据库实习等。并按照专业基础、专业组选方向设置综合性课堂实习,将数字测图、GPS测量、大地测量、GIS实习以及测绘数据处理这5门相互独立实习的课程组合为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实习。创新研究型实验: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科研项目、毕业设计和学生参加老师的课题等方式,让学生在各个开放专业实验室中自主设计和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

4借鉴国外办学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篇5

依据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从始至终体现“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毕业生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等通用素质和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式逐步体现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我校电信专业明确了自己的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等方面基本知识,掌握分析、设计、应用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基本素质,能在电子信息行业及各级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充分的调查论证

(1)召开学生座谈会,征集毕业年级学生及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对“方案”的修订意见,了解学生自身需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2)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的修订。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修订论证,充分考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行业协会制定的人才质量标准。(3)参照执行教育部的专业规范标准,确保专业完整性。

2.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本着“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思想,通识素质类教育贯穿始终,德育工作与通识类课程考核结合,学术讲座日常化,引进并开设高质量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针对全国各地生源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对外语、数学、计算机课程进行分级教学。专业教育逐步向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靠近,专业课程开设以业界需求为主导,鼓励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鼓励“方案”的部分课程以合作教育的形式开展,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

2.3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方案”反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设置6学分区间,给予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参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技、军事、历史、艺

术类通识课程修读,开展创业,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的学分奖励,该模块是学生毕业必要条件之一。

2.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工科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不低于25%。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毕业实习以集中统一安排为主。重点让学生体验基层行业工人的工作过程,磨练意志,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参与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的形式完成。重视课程设计。

2.5合理安排第四学年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方案”要考虑考取研究生深造和就业两种需求,1-10周集中安排课程,剩余时间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准备研究生考试,确保教学秩序。

2.6教学计划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随时关注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与行业信息交流机制,将行业发展最新的信息整合为课程资源,通过短课时的课程、讲座等形式开设,同时必须坚持“方案”的执行稳定性。

2.7分方向培养

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上,从第三学年开始分方向培养:嵌入式集成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方向。嵌入式集成电路方向主要课程: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微控制器应用、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开发;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主要课程:信息论基础、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与应用、信息与网络安全。同时设置多门其他方向的选修课: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

3小结

篇6

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作用,促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就要对信息工程项目有关的概念,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本质不同区分清楚。

1、何谓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建设?

信息工程项目:就是以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为依托,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促进管理工作、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信息工程项目一般可分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和应用软件开发项目。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对项目所选择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建设的合理时间与经费预算,实现信息技术、人员与业务需求的有效结合,达到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和目标。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是对信息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管理,以确保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的能力。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就是为增强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所作的各项投入和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学法用法、技术研究、项目监管、项目评价、政府采购与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

2、信息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同

传统的工程项目是以资源,特别是有形资源,如人力、机械工时、材料的消耗为主要生产形态,项目成果最终通过这些资源的消耗与形态的转化来逐步实现,以有形的建造物为项目目标,其实质是“资源消耗”。传统工程项目的物质资源约束是项目的决定因素,管理核心是资源配置、工程计划、工程组织与协调、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等问题。项目的建设目标相对是一个比较明确的问题。项目建设的工期一般是刚性的。质量是可见的(即便隐蔽工程也具有可见的属性)、可检验的、可度量的。项目的建造质量可以与项目运营相对剥离来衡量。

信息工程项目的核心是信息技术,更偏重于知识的运用,项目成果要通过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来体现,以无形的智力产品为项目目标,其实质是实现“知识转移”。信息工程项目的信息技术知识约束是项目的决定因素,管理核心是在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上更着重于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有形资产与无形知识的结合体,项目质量受技术选择与实际应用效果的影响很大,只有将项目建设与运营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当然,并非说信息工程项目中不存在“资源消耗”,也不是说传统工程项目中没有“知识转移”,这一点应该得到辨证的理解。

目前,从社会整体上看,信息作为工程列入国家投资项目的时间还不长,对于信息工程项目的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诸如立项、评估、定额、监理、效益评价等问题也是近一两年才开始探讨和研究。所以信息工程的管理能力的提高还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努力研究的课题。

二、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的内容

通过工作实践的摸索和总结,我们认为加强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依法对信息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项目实施依法管理、发挥国家投资效益已经成为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就是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依法管理项目,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投资效益和作用。

2、高度重视信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实施好项目的基础。只有把前期工作做扎实,才能保证项目的切实可行,才能赢得投资源头部门的信任和支持,才有可能争取投入。将项目前期工作做稳、做扎实,把好项目遴选关,确保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3、加强信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是确保项目依法管理和投资收益的关键。信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只有做到信息技术、项目实施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与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依法监督与管理,才能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要求、质量要求和建设目标的实现。

4、做好信息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

信息工程项目是要做到信息技术的无形知识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的科学、合理、有效结合,才能发挥项目的实际建设效果,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因此对信息工程项目建设效果的评价要与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做好项目建成后投入运行的技术应用效果、运行管理成本等的综合评价工作,才能得出信息工程项目真正客观、合理、有价值的结论。

三、农业部信息中心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状况

农业部信息中心作为农业部的数据中心、网络中心、通讯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为农业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办公提供通讯、网络技术支持和服务,承担着农业部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农业部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等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为更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农业部信息中心高度重视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严格进行信息工程项目的遴选、评估和申报,切实管好用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建投资和专项资金的作用和效益。

1、学法用法,项目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农业部信息中心高度重视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工作。为适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变化和要求,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和项目管理水平,农业部信息中心对信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农业部制订的《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39号)和四个配套管理规定的要求,对项目申报、招标投标、竣工验收、财务管理、监督检查等关键环节,明确职责、重点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对重大信息工程项目,为确保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廉政建设,按照《农业重大招标投标项目廉政监督规定(试行)》,向派驻农业部的纪检监察机构进行项目备案和报告。对财政专项项目的申报、可行性研究和经费预算等工作遵照《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进行。

为配合国家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农业部信息中心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农办财[2005]39号《关于做好我部2005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做好信息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

2004年底国务院颁布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今年2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都规定了明确、具体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强化了对责任人的惩处。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这对加强信息工程项目资金的安全规范运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严格筛选,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

近两年农业部信息中心针对本部门发展计划工作的不同内容分别成立了项目前期工作小组,进行项目需求的深入调研、分析,针对有关技术问题深入讨论、研究,形成基本建设项目草案。项目草案由各自工作小组在中心范围内进行汇报、讨论,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指导。在充分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由中心主任办公会议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事业发展的紧迫程度确定本年度基本建设申报项目。对拟申报项目,由中心领导、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预算编制人员等组成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小组,完成项目相关报告的编写工作。对于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中心聘请有专业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一同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的编写工作。

近两年农业部信息中心完成了《农业部指挥调度卫星通讯系统同城联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农业部通讯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设备采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部卫星多媒体传播系统(DVB)主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建设二期项目建议书》、《中国农业信息网网站群数据存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部办公系统升级改造建设项目》等项目申请报告的编报工作,经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审核批复,已经落实了部分项目投资资金。

3、严慎细实,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农业部信息中心高度重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工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分别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领导决策和项目具体执行工作,同时要求计划财务部门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财务监督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和初步验收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形成项目实施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和监督的项目管理流程和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重点信息工程项目引入信息工程监理制度,重大招标投标项目执行向纪检监察机构备案、报告制度。对规定限额以上的投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的竣工审计、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等工作,确保项目实施工作更加合法有序地进行,以便获得国家投资的最大收益。

对于2004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农业部第39号令《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四个配套规定,信息中心非常重视这一个办法和四个规定的学习落实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领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新规定、新要求,对照此前的项目管理工作,找差距、找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对农办财[2005]39号文件《关于做好我部2005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农业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中心主要领导和计划财务部门认真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能力,增强合理、合法、规范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意识,确保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农业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进行。

总结

近年来农业部信息中心在信息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理清思路、创新思维、依法管理、注重实效,确保了信息中心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也要看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事关项目管理工作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领会不够透彻、贯彻执行力度尚需加强;

(2)项目申报前期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对项目技术可行性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全面,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材料准备不够充分,前期工作质量有待加强和提高;

(3)项目实施中对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还需认真理解、掌握,财政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4)项目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和固定资产移交和项目后评价工作,以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四、加强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建议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有关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领会

依法进行项目管理,不仅仅关系到单位主要领导责任、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更关系到分管领导、承担项目工作的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因此加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领会,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并贯彻执行绝不是空话,学习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而是要真正做到认真学、仔细学、学以致用,才能为推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对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集中学习和讨论,组织专题报告和讲座等,切实提高依法进行项目管理的能力。

2、进一步做好项目规划、技术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确保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有关规定,项目批准立项、批复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后,项目实施中必须严格按照批复文件执行,严禁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等,如确需进行调整,必须报原批准部门审批。实际项目执行中的调整往往是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因此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并对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产生直接影响。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并进行项目内部评审,确保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储备工作,充分进行需求调查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建议成立单位内部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外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内部评审、专家论证,严把申报项目关,确保申报项目的质量。

3、进一步做好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按照农业部关于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基建项目和财政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府采购计划编报、招标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严格遵守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项目财务管理制度。针对目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与政府采购管理规定不完全协调一致的问题,研究细化项目实施政府采购程序和工作流程,标注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依据,以便更好地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合法有序进行。

篇7

      [论文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本文就人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构建和谐社会、与图书馆的关系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具体实践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进一步推动此项工程持续徒康发展提出建议。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自启动以来已取得了很大成果,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主题,利用“中国期刊网”进行查检,截至2007年11月30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04篇,这些文献从不同的视角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展开了研究。在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拟从三个层面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和谐社会构建

    2002年4月,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发起并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它是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等信息通道传递到基层,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共享的文化工程,其任务是建设包括文献、文物、文化、艺术、教育、科普、文化交流等方面内容的全方位的文化数据库,并力争在最快时间内实现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利用网络传播到城市社区及农村乡镇的目标。“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是以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文化阵地建设,探索繁荣城乡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是一条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新途径;是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利用现代传播手段的一次全新尝试。它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系统整体优势,增强市、县及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盘活全国文化系统的宝贵资源.有效实现全国文化系统优秀文化资源共享。作为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2006年,“共享工程”被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07年,该工程连续两年被列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工作要点。2006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班上要求“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几项重点工程。

    由此可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对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图书馆的关系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以文化部直属单位、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历年来积累的数字资源为基础,每年按计划组织加工大量新的文化资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总体目标是:实现网络连接的“135”计划,即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和5 000个以上县乡社区和街道基层网点的联网;完成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所等机构的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完成以“百万册件文献”共建与“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在实现“共享工程”总体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各级图书馆理应承担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参加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图书馆也将从中受益,这些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状况、人员队伍素质、技术与服务水平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程岚在“共享工程与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关系”一文中谈到,“共享工程”的实施,丰富了基层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缓解了基层图书馆因资金紧缺而不能为读者购置好书、新书、电子和声像资源的燃眉之急;同时丰富了公共图书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至2010年,“共享工程”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心及基层服务点建设、培训人员等方面中央财政将投资24.7亿元。迄今,工程已建成50个图文专题资源库,自建各级中心、基层服务点9 082个,合作共建基层点约35万个,培训人员数十万人次以上,受益群众达1亿以上。舒欣等认为“共享工程”为基层图书馆发展带来希望。“共享工程”是一项以数字化的方式对文化资源重新整合的资源共享工程,那么,作为“共享工程”的重要建设力量之一的图书馆,也就势必因这项工程而开展一些数字化的工作或服务,而其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基层图书馆则在其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他们需要连接下级基层点和上级中心,保证信息通道不至于中断。就本地而言,他们还要为当地人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因此,为了使“共享工程”顺利开展,基层图书馆必须要购置计算机,连接网络,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图书馆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比例不协调的状况,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基层图书馆在未来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于“共享工程”本身而言,如果基层图书馆能够很好地开展服务,赢得较高的读者满意度,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工程也就相应地占据了极为广大的基层市场,其服务全社会的初衷就能得以实现。而工程本身的巨大投人可以促进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因此,无论对工程本身还是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共享工程”的建设和运作都是件双赢的好事。它促进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社会对图书馆的关注程度。

    做好农村读者服务工作是县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中央关于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的部署,为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最佳平台和最佳切人点。“共享工程”通过和图书馆业务的结合,促进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辟了道路。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周边乡村文化站和图书室协作开展读者服务,形成横到边、纵到户的全方位覆盖农村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提供查询和咨询服务。通过信息资源的输送和传递,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由上述可以看出,实施“共享工程”要依托现有的文化设施网点,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实施主体。因此,它与基层文化设施网点建设,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紧密相关,互为促进。

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践

      自从“共享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国家中心迅速开展工作,在2002年7月下发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一阶段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数字资源建设,并逐步建立“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国家中心完成了soogb的资源建设任务,同时各省分中心也总共完成了200gb的资源建设。

3. 1积极制定实施方案

    “共享工程”最初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2年完成组织机构建设,制定管理方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完成国家中心与若干个省级分中心以及300个基层中心的联网,国家中心与文化部直属试点单位联网,完成资源建设总量的20 %;第二阶段:2003年一2004年采购、制作、整合各类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搭建元数据共享平台,联合目录系统投人试运行,完成国家中心与所有分中心的联网,完成资源建设总量的60%,并提供服务;第三阶段:2005年完成全部资源规划并提供服务,完成与县、乡、街道、社区、基层中心的建设与联网。

    “共享工程”曾先在福建、山西等省试点,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按“共享工程”的总体规划,吉林省、江苏省、辽宁省均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各自的“共享工程”建设方案并加以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了《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大纲》,以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为两个省级分中心进行资源建设,确定了以各自的地域文化、资源厚度为背景,做好资源建设的分工界定,共同打造精品资源,并加以整合,形成覆盖全区,建设富有广西特色品牌资源的发展思路。

      从总体来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按照“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纷纷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目标与实施方案,以确保“共享工程”顺利开展。

3. 2积极探索“共享工程”运行模式

      为了保证“共享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共享工程”建设中心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运行模式。许多专家学者对各种运行模式进行了深人的研究与分析。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大省。按照国家要求,江苏共需建设120个“共享工程”分中心(包括1个省级分中心),1 464个(建设到乡镇、街道一级)至23 123个(建设到社区和村一级)基层服务点。目前,已超额完成《省“共享工程”建设方案》中规划的300个基层点的建设任务,实际建成342个,省“共享工程”领导小组也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拟尝试三种“共享工程”的建设模式。一是“搭便车”式。结合“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建设与之有机结合,逐步推开。二是“理想模式”。由于江苏省“村村通”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可建议省政府帮助调剂或租用广电部门一个电视频道,开设“江苏文化频道”。三是按照国家总体建设框架,政府加大对“共享工程”市、县级分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推出以市级分中心带动城市街道、县级分中心带动农村乡镇建设的模式来推进“共享工程”建设。

    广西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采取以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资源为基础,其他各级图书馆共同参与工作的方式。资源制作以省中心和中心城市级中心为主体,条件不足的市级分中心和县级分中心应做好资源素材的提供工作,采取协作协调、优势互补的共建模式,在全区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分布式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实现两个省级分中心与市、县分中心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了省级中心一市、县基层中心一乡镇基层站点的3级网络构架,积极探索“共享工程”运行模式。宁夏图书馆学会资源共建共享委员会与宁夏“共享工程”中心在深人调研的基础上,注重扶持,以贺兰县基层中心和银川大新乡基层站点、平罗城关镇基层站点作为试点,设计了3级“共享工程”运行模式的框架,并从“共享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索适合宁夏特点的“共享工程”运行模式。2007年12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召开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在全自治区开始全面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求在2008年9月前,在原先两个国家“共享工程”试点县基础上,将全区其他19个市、县级中心建成,率先在全国实现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全覆盖。

    由上述实践中可以看出,各地的“共享工程”建设中心根据当地特点,充分考虑自身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都在积极探索“共享工程”的运行模式,脚踏实地的逐步开展“共享工程”建设工作。

3. 3自建特色数据库

    各级地方政府对“共享工程”资源库的建设投人了大量资金,鼓励和促进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建设本地区特色文化信息资源库,并取得了很大成果。

桂林图书馆的“广西科普”“桂林抗战文化网’等多个网站就是充分利用已建特色数据库的数据,把已有资源整合在一起,给读者提供多元化的知识点。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建立的“桂林抗战文化网”“桂林科普平台”“旅游资源库”“太平天国专题库”“民族民俗研究论文库”“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数据库,还有柳州市图书馆建立的“柳州柳宗元文化网”“再造工业柳州”等。

    广东省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对数字资源的整合与采集,建成了具有广东和岭南特色的优秀地方剧目、优秀音乐作品、优秀美术作品、优秀饮食文化、历史名人和珍贵文物的数字化资源库,提供网上服务。如“孙中山全文数据库”“亚热带海洋经济文献数据库”“潮汕美食数据库”“潮汕地方文献数据库”“客家文献数据库”“珠三角房地产数据库”“佛山石湾陶瓷世界数据库”“虎门禁烟与林则徐”“岭南音乐数据库”“考古文物数据库”“广东艺术数据库”“广州名人数据库”“叶剑英文献数据库”等。

    湖北省充分调动各地对当地特色资源征集的积极性,建立湖北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荆州市建立了“少儿信息大世界”数据库,十堰市分中心编辑出版了《十堰白马山民间故事集》,收集整理出6万多字近40多幅照片的《十堰掌故》。株归县建立了“屈原文化暨株归县地方数据库”。荆门市自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共享工程数据库,包括“荆门信息”“媒体荆门”“旅游景观”“名优特产”“荆门史志”等10个栏目。黄冈的黄梅戏、大冶的石雕、崇阳的提琴戏等也都列人了当地资源征集的重点。宜昌市为保护、抢救当地濒危的民间文化,着手建立了“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共享工程”宜昌分中心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将收集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做成专题资源数据库。

    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弘扬与传播中华民族地方传统文化,交流地方特色资源,实现文化资源共享的有力措施,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篇8

1.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所有信息进行整理。这些信息有着较为广泛的来源,形式复杂多样,有单纯的文字,也有图文结合;建筑工程管理所涉及的部门非常多;其中这些信息包括建筑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有动态也有静态,有相对稳定的也有较为多变的。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是建筑施工更加节约成本,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1.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1)由于在建筑工程的信息化过程中,运用了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建筑工程的工作进度得到明显提升,有效地缩短了工程建筑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同时一些建筑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同时也会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文件的收发和利用也通过办公软件来完成,不仅工作流程合理有序,也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2)信息化的工程管理能够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是现如今众多企业在工作过程中积极应用的,建筑工程管理也不例外。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使建筑企业在网上进行招标和投标等工作,大大拓宽了市场渠道,也可以保证信息的公开程度。同时,对于工程的财务管理和监控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增强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信息公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决策人员都能够随时随地掌握信息,从宏观上对其进行把握,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和科学性。较为透明的管理体系可以净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2.1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一些建筑企业也相继采取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传统的管理方法的弊端,使得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对于较为复杂的工程数据,可以做到快速、准确的运算,同时一些建筑信息可以有效地进行推广和扩散,这都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普及。通过较为公开的网络平台,有效地实现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在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如PAS系统,该系统是集中展现现代集团的核心业务,生产和各种应用内关键信息资源的门户系统,实现了单点登录、信息工作流程、员工论坛、项目协同、日程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各部门人员可通过该平台统一各类信息、访问各个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信息系统、发起或参与工作流程、协同进行工作,提高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2.2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处于粗放阶段,工程管理软件还处于发展阶段,由于各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程度也不同,所运用的途径也不同,加之信息软件所能运用的范围也不同,而国外的信息处理软件引进企业必须汉化,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所以在维护起来有一定的局限,且引进价格昂贵,处于起步或初步发展的企业难以承受。

2.3由于工作人员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规则和工作流程还不够熟悉,有些人对信息化的认识强度不够,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出现一些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够,对信息的处理不准确等现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很好地进行利用就可以提升企业的工作进度和工作效率,如果不能规避风险就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网络虽然可以被人们利用,但是也不能认为所有的工作都应该依靠网络。工作人员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警惕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2.4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从相关的调查来看,一些大中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平衡。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他们的管理思想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传统的管理思想还没有彻底的根除,同时他们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程度还不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发展程度,但是员工素质较低就会对企业的长足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在提高人员素质的基础上,逐渐地渗透企业文化,根据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培训。只有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才能在此过程中获益。

3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议

3.1搭建多层次管理平台在推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因素,诸如参与方的需求、内部员工的需求、宣传企业形象的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的需求,建立一个包含全面多层次的、多放协作的关于知识、信息以及商业化的软件系统或网络信息平台,自动生成不同主体的数据显示,让各种资源通过信息化实现共享,这样一来,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信息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推进了企业的发展。

3.2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在推进建筑工程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要让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充分认识到拥有自主的管理模式是很重要的。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会给一些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在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企业的信息管理,会使得一些企业摸不清思路。在此过程中就会考虑去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内部情况都是有差异的,要从具体的实际出发,了解企业本身的需求和发展目标,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发展途径。在建筑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是其核心内容,只有抓住重点,才能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得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3.3政府要及时的提供保障支持政策政府应在必要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以保障、支持和鼓励建筑行业中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引进,在人才、科技、资金等方面加以扶持,支持企业在信息技术上的创新,并在制度上保障工程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建适合各个建筑工程管理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平台,规范建筑工程管理市场,制定并维护好规范的市场秩序,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政府补贴,增加对信息化技术开发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完善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制定较为完善的培训规划、资金运作计划和各种激励政策,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教育环境。

4、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