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8篇

时间:2022-04-19 09:00:45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篇1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如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然而在如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变得淡薄、冷漠,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的互谅关怀,完全没有温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发的伦常悲剧,差不多每天都可在报纸上读到,在新闻报导中儿女一朝飞黄腾达后,便对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餐风露宿的事已屡见不鲜;人们的浮夸作风,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的处世态度随处可见...... 这些思想在青少年中也有所反映,如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追求“名牌”用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要培养一代跨世纪的人才是很难实现的。 作为教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义务让我们的学生“成才先成人”,我们有责任通过我们的教育来改善我们的社会道德氛围,将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那么如何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我认为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诵读训练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把《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以及《唐诗》、《宋词》等文化经典列入校本教材,进入课堂。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将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为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和理解,学校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到“知而行”,逐步达到“行更知”的道德教育途径。

二、通过校园文化设计进行熏陶

学校要在校园内形成传统美德教育的浓浓氛围,善于设计。利用古代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融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内容,让学生深受熏陶,时刻警示做中华美德的传人;同时在各种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品德课程,尤其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榜样对他们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炼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作用。

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出来的先进代表,在他们身上聚集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志、和品德,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先进思想,是人民群众的楷模。在传统美德教育中,通过对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实际的宣传和学习,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

2、师长的表率作用。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四、通过开展各种节日庆祝活动进行行为训练

对传统美德的学习,不能仅停留于讲古人、学古人的层面,要赋予传统美德的时代内容,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精神生活中的重要节目――节日。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篇2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 教育“五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既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又是孩子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课。其目的是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活动中,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合格的中国人。

基于此,我在所教班级选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班级教育模式的研究》的实验。这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而选定的实验项目。通过几年的实验,总结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必须做到“五性”。

一、教育的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就是传统教育各方面的总和。小学阶段,由于孩子对什么都想学,小学老师必须把好这一关,让学生写好传统美德教育这一笔。根据人们接受事物先入为主这一特点,我认为传统美德教育不应当只停留在某一方面,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孩子们进行“传美”教育。如果一个班级只是在遵守纪律或者立志勤学等单方面进行教育或实验,那么小学生“传美”的基础就显得太单一。对学生的“传美”教育是一项系列工程,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如果教育者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勤劳节俭、爱国爱民等方面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用讲故事这种形式进行立志勤学的启蒙教育;用开展主题队会的形式进行见义勇为的教育;用辩论的形式进行谦虚礼貌的教育;用电话教育的形式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用校外活动的形式进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

总之,教育形式要多样化,教育内容要全面,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二、教育的灵活性

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我们必须有计划而不是盲目地进行。但是一味循规蹈矩也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对学生的教育既要有计划不盲目,又要灵活不死板,教育的灵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按计划十月是学校规定的爱国月,原计划用学校的电话教育设施开展一系列爱国爱民教育,我和班委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少数学生有行为,经研究决定,周三班会中原定的看《火烧圆明园》片段的内容改为“童心悄悄话”,后临时改为“实话实说”主题班会。

活动时由我担任“知心姐姐”这一角色,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骰子,写了“打麻将”三个字。我问:“你们是怎么学会打麻将的?”孩子们常常因为晚上打麻将太闹,睡不着,只好跟着大人们熬夜,有的父母还叫孩子打一圈换换手气。这样的例子,学生讲了许多。我们还讨论了打麻将对学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更重要的是学生把赌风带到了教室。我引导学生认识到了的危害,学生一致表示要远离“”。这以后通过明察暗访,班里的孩子再没有发生参赌的事,这就是传统教育的好处。

三、教育的针对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加强针对性教育极其重要。为了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我采用笔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一是和学生交朋友,个别谈心。方法二是通过班干部了解学生动向。方法三是用填下面这个表的方式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略)

学生的信息很快反馈回来,针对班上的情况,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请老红军讲红军长征的故事;举办“爱国爱民故事大王赛”;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评选敬老明星等,都收到了预期效果。针对学生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美”教育,在“传美”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教育的趣味性

在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时,最忌简单说教。同样是教育,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学生进行自立、自强、自信的教育,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三天的课外准备,开展了“自立、自强、自信”主题队会。队会的内容是利用中队活动课时间开展小队炒菜比赛,要求是每小队做一个菜,必须当场理菜、洗菜、切菜、炒菜,而且要给自己的菜取一个得体的名字,至于炒菜用的所有工具都自己想办法。这次活动,我们是对外开放的,许多中队的少先队员和辅导员都到场观摩,活动比我预想的要成功得多,孩子们无论是从自己的装扮还是炒的菜、取的名字都令人叫绝。活动后通过讨论,学生收获不小,明白了必须独立、自强的道理,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就采取让学生自己说的办法。每周三朝会课规定该课是班上“新闻联播”时间,要求他们自己收集素材,谈谈祖国近期的新闻大事,学生情绪很高,最喜欢“新闻联播”课,学生主动看报刊、看电视新闻、听广播,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短短的十分钟,学生可以讲出几十条新闻。同样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这种形式学生十分喜爱,学生成了教育的主体,从“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受到的教育更深刻。

五、教育的连续性

对于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教育者所担负的责任非一朝一夕,如果我们寄希望于一次讲演、一个活动、一场对话则是不行的,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连续性是关键。在对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的自觉性进行训练时,我十分注重连续性。如教育他们敬老爱老时,我就用表格的形式跟踪调查。

学生第二次去敬老院后,我班形成了一个决议:每月第一周星期二为班级敬老日。由此可见,教育的连续性是很重要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篇3

历史教学 传统美德 诚实守信

何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百科全书说,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包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我党为规范公民的行为,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这是对中华民族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行高度概括,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建设文明民主国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已任。因为传统美德教育是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途径之一。

一、团结友爱,严己宽人

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古代的名家大师,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团结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和实践。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有“仁者,爱人”的主张,处理人际关系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近代革命家提出团结就是力量,在困难当中要依靠自己,坚持抗战,迎接新中国的到来,相信自己,争取美好的前途。正如孟子所强调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战争如此,和平时期的建设亦如此,古代治理黄河,修大运河,今有三峡大坝的修建,“九八抗洪”,没有团结协作,怎能完成。治理国家也是如此,一个国家只有团结,上下一心,才能战无不胜,无坚不摧,正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个人的生活也是如此,只有与人为善,善于合作,才能进步发展。

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必须加强团结。而要加强团结,就应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每个人每日都应三省吾身,克己慎行,对待他人则要宽宏大量,宽以待人。作为当代高中生要遵守法律法规,具有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尊重社会公德,从自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不骂人,遇到同学之间有矛盾时,要换位思考,先正已,从自身找原因,宽待人,容人之过。只有这样,我们的班级才能团结,我们的学校才能和谐。

二、自强不息,求索攻坚

《易经》中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屈原所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强不息,求索攻坚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拼搏奋斗,改革进取。自强不息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古代圣贤处于困境之中,却依然都成就大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正如孟子所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面对大自然的灾害,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面对地震,汶川人,玉树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全国人民的帮助下,自强不息,重建家园。近代社会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畏,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面对逆境,古人尚能如此,我们今人更要做到自立自强,要敢于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才能取得胜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经济上实力不足,意志力不强,经验不足,身体的病痛,学习成绩难提高等等。作为高中生,要树立求索攻坚的意识,学习上培养探究精神,不懂就问,读书不怕难,知难而上,坚信水滴石穿,要百折不挠,方能成功。

三、诚实守信,修身养性

中华民族推崇诚实守信,只有内心诚实,待人真挚诚恳,做事才能讲信用,古代就有曾子杀猪的故事,教育孩子都是如此,更莫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诚信为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形资产。今天的高中生更应树立言而有信,无信不立的观念。以诚为本,培养诚实正直的人格,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说谎,不骗人。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待人要开诚不公,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做错事敢于承认,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勇于改正。做事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独立完成作业;要三思而后行,对别人许下的诺言,要说到做到,要守时,守信,守约。

诚实守信是修身养性的内容之一,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都是通过修身达到的。儒家经典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修身使个体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勤劳节俭、孝敬父母、谦虚礼貌。通过修身,可以使人有渊博的知识,不俗的谈吐,高雅的气质。通过修身可以成就事业,使人有不苟的学习态度,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修身,多一些处事的坦然,少一份无谓的执着,多一些真诚的微笑,少一份待人的无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小培养奉公、清正、廉洁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学习本领,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四、爱国爱民,敬业尽责

儒家道德历来强调爱国,敬业精神。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顾炎武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张载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在万世开太平”的襟怀。这些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气节和浩然正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的力量源泉。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用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篇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也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

譬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总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总能目睹到同学之间不该发生的指责与大骂的“唇枪舌战”。有的同学甚至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给我们生活的空间埋下一颗颗地雷,有的同学甚至不注意爱护公共财物,在白色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在崭新的课桌上刻字留念,殊不知留下的却是臭名和唾骂,还有的还对“请爱护花草”的警告语视若无睹,为了少走几步路,随意践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条路来,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为一名中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使命。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打招呼,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那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别人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作为一名中学生,爱护校园,美化环境,同时也是我们的另一个使命。当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时,请你多走几步,把它放入垃圾箱;当你看到地上飘着纸片时,请你弯下腰,把它捡起来;当你随地吐痰时,请你为他人想想,别人会因为我而生病的。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这样做,这样想,那么,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美好。

原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与文明同行,与礼貌同在,让文明礼貌永远伴随着我们。文明礼貌之月并不只是三月,我们应该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从自己做起,从眼下做起,把文明礼貌当作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此刻出发,做一个文明好少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文明礼貌之花开遍我们美丽的校园,也让文明礼貌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篇5

【关键词】高职学生 文明素养 中华美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15-0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今天,在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学生提升文明素养、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一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着十分丰富的道德资源,通过对不同时代人们广泛接受和奉行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总结、概括和提炼,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无不显示了强烈的对国家、对民族矢志不渝的热爱。正是这种为国为民的爱国精神,使得中华文明数千年长盛不衰,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2.谦和有礼的人际关系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为人自谦、以礼待人既是个人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所谓“不学礼,无以立”。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管仲,更是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思想,把“礼”提升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

3.仁爱孝悌、尊老爱幼的情怀

中国传统道德中一直崇尚仁爱,强调以和为贵。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孟子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思想使中国人与人为善,中华民族相互交融、和睦共济,极大地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准则

“诚”即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信”是守信用、讲信义,“诚”和“信”是统一的。中国古人一直视“诚信”为道德的根本,孔子就提出“民无信不立”,只有以诚为本,才能取信于人。荀子则进一步指出以信选贤治国,唐代的名相魏征也说“德礼诚信,国之大纲”。

5.修身养性、慎独自律的追求

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必须有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勤奋学习,学以成德,修身养性,完善自我。《论语·里仁》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强调在道德品质形成中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性,具有永恒的价值,今天仍然是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缺失

中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的文明素养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文明素养,总体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如学习态度不端正、无心向学、上课违纪、考试作弊;没有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破坏公物、浪费资源;缺乏文明礼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同学之间斤斤计较,缺乏整体意识和协作精神……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缺失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校园环境,危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而且也破坏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当前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缺失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职学生是高考中录取分数最低的一批学生,文化底蕴不足,对我国传统美德了解很少,甚至一无所知,先前的道德教化不足,进入高职院校后,部分学校过多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重视不够,效果不佳。面对这种现状,更应当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中华美德的玉露琼浆来滋润高职学生干涸的心田,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升华他们的道德境界,为提高其文明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三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高职学生文明素养

1.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培养结合起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体现了每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人,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高职学生要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就必须培养对祖国深厚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这样人生目标才明确,人生价值才能实现。但由于受现代社会市场观念和价值多元化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没有远大的志向,对国运兴衰、社会发展漠不关心,只关注个人的利益。要改变这一现状,社会和学校应当通过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近现代史教育,让学生知晓我国历史上感人肺腑的爱国志士的事迹,让爱国之情在学生心灵中产生共鸣,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这对高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高职学生的文明礼仪规范培养结合起来

文明礼仪一直是衡量个人道德修养的砝码,也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标尺。大学生作为社会整体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应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体现良好的社会公德修养并影响社会。但当前某些高职学生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陋习,与文明礼仪背道而驰,极大地损害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我们曾在我校做过调查,了解在学生眼中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等古代思想道德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如何,65%的学生认为仍占重要地位,并保留其巨大的影响力,25%的学生认为作用已经不是很明显,10%的学生认为几乎没什么作用了,而对于中华传统中讲文明讲礼貌的典故,60%的学生表示渴望了解、感兴趣。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传统美德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良好的影响,但在长期应试升学中由于缺乏传统美德包括文明礼仪的教育,不懂得哪些是符合文明规范的言行,哪些是不符合文明规范的言行,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下降。通过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明礼懂爱,知荣识耻,能够潜移默化为个人价值判断的准则,掌握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按照文明礼仪的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把社会生活中一举手一投足最微小的行为细节与内在的良好道德修养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文明人。

3.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高职学生的诚信道德培养结合起来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一个重要内容,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讲究诚信的精神始终延续不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诚实守信更成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品质,不仅影响到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但部分高职学生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上自身的心态浮躁、责任意识淡薄等原因,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要改变这些状况,必须通过弘扬中华历史上诚信的美事和美德,让学生知晓中华民族传统义利观,学会见利思义,明白只有重诺言守信用之人才能赢得别人尊重、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增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意识,才能逐步学会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给予高职学生深厚的的传统文化底蕴来引导他们提升自身的文明素养,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1)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广播站、校园网、报刊、宣传栏为媒介,向学生渗透中华美德的内涵、当代价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2)有针对性地开设文明修养的必修和选修课,如文明礼仪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使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入脑入心;(3)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讲座、文艺演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文明寝室”、“礼仪之星”评比、志愿者活动、义务献血等,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美德,在实践中增加社会公德意识,真正升华个人的文明素养。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5~98

[2]庄严.传统美德与大学生人格修养[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10~13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篇6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一)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历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为大家。《诗经》提出“夙夜为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事情;《尚书》提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代替自己的私欲,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的爱戴与拥护。他们追求“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道德境界。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岳飞“精忠报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充分体现了他们“先公后私,尽忠报国”的崇高道德境界。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实现生命价值。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郑成功“田横尚有三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些都体现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身陷逆境、不辱大节的高尚道德情操。

(二)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第一个把“人”和“仁”联系,并把“仁”解释为“爱人”、“仁者爱人”,这是一种早期人本主义思想。倡导“爱人”要以互爱为前提,认为只有从“爱人”出发,才能“人恒爱之”,彼此相爱和谐,因此,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应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社会公德。提倡“厚德载物”的团结宽容精神,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凝聚力。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谦虚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敬礼让的典范鲍叔牙千年以前就以举贤让位于管仲,启示着青年走向成功……

二、弘扬传统道德的意义

(一)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道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表明,现代化是不能从一个社会外部向内部作直接的嫁接和移入的,同样,我国的现代化应当是从自身文化传统背景的创造性转变中有机地、合乎规律地发展出来的,这必然是一个按照社会主义精神对包括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过程。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是和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道德紧密在一起的,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应看到儒家的仁爱思想及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等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建设都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值得认真借鉴和批判继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吸收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人总是需要精神支撑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建设,有利于我们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利于我们精神世界的丰富,有利于我们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完善,从而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我国现在的道德状况

(一)失信现象泛滥。

(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近年来,社会上某些人的道德感、公德心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的淡薄已经到了严重的程度。

(三)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转型期,传统家庭美德受到冲击,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有所淡化……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出现新问题,为某些不幸的家庭蒙上阴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

(四)价值理想失落。人人都去追逐金钱、崇拜物质、寻求感官刺激,唯独缺少对灵魂、精神、信仰的关注和拯救,使自己沦为金钱、物质的奴隶。

(五)拜金主义泛滥、享乐主义蔓延。在现实生活中,拜金主义逐渐滋生、抬头、发展,并随着某些人“一切向钱看”口号的提出,成为某些人追求的行为准则,“及时享乐”、“玩世不恭”、“奢侈浪费”等享乐主义现象普遍。

四、弘扬传统道德势在必行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总的来说对现代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包括两部分:精华和糟粕。其中精华部分,表现出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糟粕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全盘吸收,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篇7

助人为乐,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人世间好比是布满无数支蜡烛的大厅,这些蜡烛就好比一个个人,有的在燃烧着闪耀良知和博爱的光亮,照耀着大厅,有的却熄灭了这种光,熄灭的越多,大厅就越暗淡。相反,如果人人都闪耀着这种光亮,就能让这个大厅永远光辉灿烂。

人人都需要帮助,人人都应该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公认的最可赞赏的品质。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不拘束自我,在道德的天平上,他的砝码最重;在历史的明镜前,他的身影最长。助人为乐是美德,它荡涤了私心杂念的尘垢,像金子一般,像水晶一般,它的光辉永不磨灭。助人为乐的光辉,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闪亮的。然而却有不少人,不愿让它的光辉渗入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些在急需帮助的人的身边悄悄走开而熟视无睹者,会不会自惭形秽?明明那感人的光辉就在面前,却依然在灰暗中藏身。为何不肯让自己也成为这灿烂光辉的拥有者?

是害怕让别人的麻烦事来麻烦自己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却实支配着一部分人的思想。然而助人为乐是不嫌烦的,也许你助一臂之力,正可以化麻烦为顺利。助人之后,至少自己的心里是愉快的,个人的灵魂获得了一次洗礼,个人的情操获得了一次升华。

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应该发扬光大,而不可抛弃。它是一颗不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社会舞台上,永远熠熠闪光。助人为乐是永恒的美德。

大连沙区中心小学五年级:赵锶洋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重大价值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头。加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晚清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在今天仍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孝道

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内容。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根本就是孝悌。儒家的孝悌就是所谓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道并不仅仅是对父母物质上的赡养,还要对父母怀着诚心诚意的敬爱的感情,虽然现在的时代较之前有所不同,但提倡孝道,重视对父母物质的赡养及情感的慰藉,这一点是不会有丝毫改变的。

2.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感受最深,最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国忧”的陆游等这些人都在用实践践行着爱国的传统美德。他们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显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义

孔子说“见利思义”,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荀子也指出:“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重义的价值取向是中华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造就了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伟大品格。在历史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总是以大局为重,舍弃私利,才得以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4.诚信

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诚实守信占有重要地位。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甚至把诚提高到哲学的高度认识,他说:“诚者天知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也指出:“养心莫善于诚。”而今天它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还被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高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项重要要求。

5.礼义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孟子在阐述其人性善的伦理道德观时,把“仁、义、礼、智”视为“四德”,认为礼的“端”即根源是“辞让之心”,就是对上级的尊重,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中国传统文化之“礼义”。追求的是一种“谦”的态度,一种“和”的文化,同时讲“礼”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显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个人素质。

6.勤俭

勤劳的品性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发愤忘食”“头悬梁,锥刺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无一不是对中国人民勤劳品德的反映。中华民族崇尚勤劳,也提倡节俭,孔子指出君子之德即“温、良、恭、俭、让。”三国时,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思想。虽然如今的社会与以往有所不同,但是勤俭仍然需要提倡,甚至可以说是更加需要倡导。

7.勇敢

中国传统文化别强调勇敢这一美德。孔子把勇敢作为三大德之一,孟子把勇敢分为血气之勇、意气之勇和恪守道德信念的“大勇”三种。而这所谓的“大勇”就是属于中国传统道德中所推崇的智勇和义勇,勇敢不同于怯懦,也不同于鲁莽,它是为了高尚的目的而坚持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勇敢就是临危不惧,勇敢就是大义凛然。

8.律己

律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另一美德。孔子曾说:“多责己而少责人,则远怨恨。”凡事要多求诸己,要从思想品德上及行为举止方面从严要求自己,要经常自省、自察。传统伦理特别强调对人要“宽宏大量”不要“斤斤计较”,这一美德造就了中国人民包容,忍让的性格。中华民族民风笃实宽厚,这也是一种“和”的文化,“和”的美德。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按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个体的价值

①可以引导政治方向。爱国的美德,为公的美德等这些美德可以启发和引导人们走上符合社会发展的道路,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

②可以塑造个体人格。重义轻利,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以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为人处事的美德对个体人格塑造,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③可以规范调控人们的行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这些传统美德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不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起到推动的作用。

(2)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的价值

①有经济价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具有传统美德的劳动者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社会道德可以影响社会的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经济。

②有政治价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起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爱国主义、大公无私等美德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③有文化价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它非但没有过时,而且随着历史的积淀、岁月的检验散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芒。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于丹现象”的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能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有自信相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在现代仍然具有价值和意义。

④有生态价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状态,强调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强调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古于自然中,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状态。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道德教育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爱国主义、大公无私、勤劳简朴、诚实守信等都有内在的联系,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都可以找到根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形”与“魂”,是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实践的结晶。现在仍然具有强大、旺盛的生命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组成、价值实现、任务完成以及未来发展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人民出版社,2003.

[2]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3.

[3]杨伯峻.孟子译注:上、下[M].中华书局,2004.

[4]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