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学计算机基础8篇

时间:2022-03-29 20:52:10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1

摘 要: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面临着一次革新,将教育和云计算技术相融合是新时代下必然的结果。为此,主要阐述了基于百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关键词:云计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2801

1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新兴的术语,很多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云计算的程序和数据不再运行和存放在个人台式计算机上,可以托管到“云”中,利用个人电脑或便携设备,经由互联网连接到“云”中,能够让你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访问你所有的应用程序和信息服务,不再受到桌面的限制,这是一个由云计算启动的全新的协同计算的世界。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胜任本职工作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必开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学科和专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使用,而且还要了解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知识、原理与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工作。

目前,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分三个层次教学:第一层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侧重于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二层是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程序设计、网络应用等,侧重于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三层是计算机应用,结合自己的专业进一步深化学习。本文探讨的是针对第一层教学,以培养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整个授课过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内容,其中理论教学又分为三部分,包括计算机硬件的教学内容、计算机软件的教学内容和互联网络技术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主要是指让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软件操作。

3.1 理论教学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实物装置的总称。从硬件体系结构来看,计算机硬件系统采用的基本上还是经典的冯・诺依曼结构,即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OFFICE的使用。互联网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硬件、计算机网络软件以及信息安全。

利用百会维基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教学大纲以及各种与课程相关的信息。有了云计算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上网设备登陆百会网利用百会维基查看需要了解的相关信息。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主流。利用智能手机便可方便地查看自己需要的信息,使用起来很方便。

利用百会文档免费在线建立、撰写、存储和分享文档。运用百会文档的这个功能可以实现网上提交作业,打破了传统的作业上交模式,而且还节约了纸张,为节约国家资源贡献了一份力量。与此同时,教师批改作业的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不再是拿着红笔进行批改,转变为网上批改,批改完后能够及时通过百会文档反馈给学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百会聊聊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及时交流互动。学生在学学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碰到问题的话,可以通过百度或谷歌等网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在整个过程中缺少互动或者互动所需要的时间太长。利用百会聊聊,就能在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及时对话,从而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

3.2 实践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由原来的要求掌握Windows XP和Office 2003转变为Windows 7和Office 2010。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平台,重点是文件系统管理以及控制面板中硬件、软件的管理。学习Office2010的强大功能,熟练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2010、电子表格处理Excel 2010和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10的使用方法。Word2010要求掌握文稿编辑和图文混排,Excel 2010要求掌握数据输入与编辑和数据管理与图表化,Powerpoint 2010要求掌握编辑演示文稿和演示文稿的美化与放映。如果单纯的按照教科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讲解,难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打破传统的就知识讲知识的教学方式,将各知识点与操作技能恰当地融入到各任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Word2010的操作讲解与每个毕业生要写的毕业论文的撰写相结合,让学生既掌握了Word2010的操作又与实际的应用联系起来,当然会让学生觉得有用。Excel 2010的讲解可以与单位的工资表的统计以及相关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Excel 2010的用途。Powerpoint 2010的讲解可以以设计一个寝室PPT大赛为案例进行相关操作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Powerpoint 2010的主要操作。

把Windows 7和Office 2010的实践教学和云计算相结合,能让学生的学习变的更为得心应手。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应有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外,还要求学生参加大学计算机等级考试。可以利用百会维基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大学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以及教学大纲等。利用百会文档分享教师上课所用的演示文稿,便于课堂上未来得及掌握的学生在课外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学生上交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作业也是通过百会文档进行。很多大的作业无法在课堂上及时完成,需要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一旦完成便利用百会文档进行提交,操作方便。利用百会聊聊能够实现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利用百会论坛可以将每个学生觉得有用的知识上去,便于大家共同提高。

4 结束语

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云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中,是信息化时代下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教学中运用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久的将来,云计算技术将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当中,在未来的几年将迎来更大的高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宁,柴利萍.“云计算"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19(9):153154.

[2]林瑜华.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271274.

[3]黎加厚.云计算辅助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2

关键词:计算机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

计算思维是当下时代最为重要的三大科学思维之一,并伴随着其主体框架的不断完善越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国内外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

一、算思维概述

计算机思维其实质为借助计算机基础理论,对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整合分析的思维模式。主要是借助约减、嵌入以及转换等方法将较为抽象反复的问题转换为易于处理的简单具象化问题,这一思维模式充分借助了递归的思想,能够有效实现对参数、译码的整合性处理。也就是说,计算机思维也就是处理各类人类社会中繁杂事务的思维模式,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实现对人类社会问题的简化处理。在我国现今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教育人员必须要重视计算思维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其合理的引入相关课程之中,以此来提升计算机技术相关学科学生的综合性计算机能力。而就现实情况来看,计算思维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计算思维应用的不足之处。

二、现今计算思维应用的现状分析

首先,部分计科学院的教育人员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计算思维对于提升高校学生计算机基础能量的重要作用。大部分教育者只是简单的将计算机当作是一种应用类设备,只是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软件操作方法与程序编译的技术,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忽视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只依靠自学就能够完成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实现对自身计算机知识体系的系统化。由此可以看出,现今高校教育者与学生对计算思维的现实作用并没有详细的认知。

其次,过分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本科教育目标与专科院校不同,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现今有部分教育者对培养目标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不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该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对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发展是没有益处的。

另外,由于受到了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固有观念的束缚,大部分教育者还是简单的沿用以往的“满堂灌”式教育理念,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的重要地位,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收相应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而不是通过思考将其纳入自身的计算机思维体系中。机械式的教育与学习模式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放松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惰性思维,被动地接收知识,而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这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与计算机基础能力的提升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优化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际教学成果,必须对现行的该类课程教育模式加以优化,笔者在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自学成果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以下优化对策。

第一,加强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人员与学生对计算思维的认知水平。教育者应该进一步对计算思维的实质与现实意义加以了解,进而将其合理的应用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自身的固有观念。例如在讲述Excel的函数公式时,教育者可以拟定相应的专题计划,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对函数的关系进行探究,并且充分结合现实案例,利用好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还可以在讲解相应的C语言函数时,让学生自主对其规律进行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之上,加强学生对计算思维的实质、具体表现与应用模式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计算思维的实际应用,以此让学生自行意识到计算思维的重要性,这便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加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深入开发。为了有效避免学生只是掌握了Word、Excel等软件的基础应用,而以计算机思维理解其运作机理的尴尬局面,各大高校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前,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从意识形态上对计算机的工作模式加以初步认知,以此为其今后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常来讲,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计算思维概论、计算机理、编程算法、编程基础、硬件构架与连接以及相应的程序运行原理等等。而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要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知识,同时还需要确保所学计算机理论知识之间的衔接性,让学生能够进行有层次的学习。

第三,打破应试教育禁锢,改良教学模式。在现今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计算机技术综合能力,教育者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进一步落实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大多数人看来,计算思维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者可以进一步落实依托于计算思维的实践课程的开发工作,让学生能够以具象化的模式将计算思维应用于计算机基础实践过程中。例如在进行程序编译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借助VC工具对错误的代码进行检测,并且让学生根据自身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修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对错误的修正,这不光能够有效将计算思维应用于实践过程中,还能够在无意识之间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结语

在现今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之下,计算机技术越发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高校教育者必须加强对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落实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相关工作,为学生今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晶.《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分析[J]. 科技与创新. 2016(11).

[2] 潘谈.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分析[J]. 无线互联科技. 2014(11).

[3] 尹慧.浅议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开展计算思维[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30).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3

关键词: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型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涵在快速提升和不断丰富,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是国家创新战略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重大要求。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上达成共识:要旗帜鲜明地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1]。

一、计算思维、计算透镜、计算社会科学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提出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2,3],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思维活动。 她在2010年给出了计算思维的正式定义[4]:计算思维是与形式化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相关的一个思维过程,其解决问题的表示形式应该能有效地被信息处理执行。

李廉教授指出:计算思维是人类科学思维固有的组成部分,以可行和构造为特征。计算思维表达构造和操作,因为对于人的集体行为,需要一个群体的共同理解,因此要具有以下的特征,有限性(可表述性)、确定性(无歧义性)、机械性(不因人而异)[5]。

Richard M. Karp教授提出的“计算透镜”(Computational Lens)理念也提出要将计算作为一种通用的思维方式[6],通过这种广义的计算(涉及信息处理、执行算法、关注复杂度)来描述各类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从而解决各个学科的问题。这一理念试图将计算机科学由最初的数值计算工具、仿真与可视化技术以及后来基于网络、面向多学科的e-Science平台,变成普遍适用于自然和社会领域的通用思维模式。计算科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综合性学科,它依赖于先进的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对理论科学、大型实验、观测数据、应用科学、国防以及社会科学进行模型化、模拟与仿真、计算等。特别是对极复杂系统进行模型与程序化,然后利用计算机给出严格理论及实验无法达到的过程数据或者直接模拟出整个复杂过程的演变或者预测过程的发展趋势。对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国防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科学作用与经济效益。Karp的计算透镜是对计算机科学及计算思维的重要拓展。

目前人们普遍地以各种不同形式和方式生活在各种网络中。人们频繁地收发电子邮件和使用搜索引擎,随时随地拨打移动电话和发送短信,每天刷卡乘坐交通工具,经常使用信用卡购物,写博客,发微博,通过SNS来维护人际关系……以上的种种事情都留下了人们的数字印记。海量的数字印记汇聚起来就成为一幅复杂的个人和集体的行为图景,这些都是对现实社会的人及组织行为的映射,网络数据可用来分析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模式,从而深化人们对生活、组织和社会的理解。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普及与深入,社会动态变化的速度和规模已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也迫切地希望利用海量数字印记掌握社会变化。从这个角度出发,将计算科学应用于社会科学便自然而然提出了计算社会科学,其主要特点是让社会科学的研究走向基于数据驱动和定量分析的道路。2009年Lazer等在Science杂志上提出了计算社会科学概念[7],指出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涉及如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人们的交互方式、社会群体网络的形态及其演化规律。这三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解答很多社会问题。计算社会科学是计算思维在推动其他学科发展的典型示范。

计算思维、计算透镜、计算社会科学等概念的提出对计算机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并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要从计算思维、计算透镜、计算社会科学获取新颖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从计算机学科的本质和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特点出发组织教学。理解好计算思维,围绕计算思维改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是解决上述两方面的根本。笔者认为可以将计算思维从算法思维角度简化成“合理抽象、高效算法”,从工程思维角度简化为“合理建模、高效实施”。通过这样的简化可加深对计算思维的理解,增强在学习及教学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二、国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计算思维

国外著名高校已经对计算思维的培养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行动。斯坦福大学在“下个十年计算机课程开设情况”方案中提出了新的核心课程体系,包括计算机数学基础、计算机科学中的概率论、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理论核心课程,以及包括抽象思维和编程方法、计算机系统与组成、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原理在内的系统核心课程。强调将计算理论和计算思维的培养纳入课程全过程。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院也正在计划对其入门课程系列进行大的修订[8],这不仅会影响计算机专业学生,也会影响到全校范围内选修计算机科学相关课程其他学生。修订包括:为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入门课程要推广计算思维的原理;针对软件的高可靠性加强高可信软件开发及方法的学习;考虑到未来程序主要利用并行计算实现高性能,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在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其入门课程共有3门,分别是15-110、15-122、15-150,如下图所示。这3门课程要围绕着计算思维进行调整。15-110 计算机科学原理作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础。计算机科学原理以培养计算思维为主,不要求过多的计算机专业背景或是编程经验,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修。15-110已于2011年秋季开出。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图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4

1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教学

当今是一个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而计算机是进行信息分析和处理的必要工具,不夸张地说任何行业和岗位如今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而大学阶段设置计算机公共课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能够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学习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能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传授给学生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最后,使得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进行思考并熟练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

计算的概念虽然已经产生了多年,但与数学等传统学科相比仍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计算思维与数学思维、实证思维一样,都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事实表明,任何思维方法的形成,都需要大量的实践、分析、总结、提炼,最后形成自然而然的思维方法。单纯通过理论框架学习的思维方法是无法真正运用到实践中的。计算思维作为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源自于大量的科学实践。所以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应该不断地进行科学实践,让学生真正了解计算机进行计算的内在机制。学生在通过使用计算机进行大量计算实践工作后,才能够深刻的体会计算思维,并逐步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并自觉运用到专业领域中[3]。从上述过程可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并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以便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课程中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理解计算思维的根本基础。

2计算机基础课的改革现状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授课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全体学生,其中既包括文科专业也包括理工科专业,因此课程设置比较复杂,同样的课程在针对不同专业时需要制定不同的大纲和培养方案。而且随着政策和形势的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在逐步缩减,而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并没有变化甚至还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近一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尝试性的工作:通过设置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实验与培训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运用能力,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思维模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在线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不断探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先进教学方法及有效途径。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的受众广泛性,其教学要兼顾文理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进行讲解时应该契合他们的实际学习的需要。尽量回避纯技术和理论的细节,多讲解一些符合转他们的专业习惯的实际例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充分体现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比如: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简单编程技能、网站设计技术、动画制作技术等都有所体现。通过大量实例的介绍,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含义,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实践操作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我们引入了在线考试系统,学生的考试完全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完成,真正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而且为了避免客观原因造成的得分偏差,不断加大实践环节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期末总成绩中,平时上机成绩占到40%,而期末成绩只占总成绩的60%。結合我校具体情况,对于每个章节都设置了阶段性的单元实验,并以老师讲解和辅导为主,并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掌握情况充分利用上机考试系统进行综合测试,这样既保证了有效的讲解环节,又通过以考代练的方式驱动学生自觉掌握计算机的实战技能,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的教学模式,我校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接下来我们的教学改革工作将围绕如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这一根本目标,探究更为有效的改革方案。

3.1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群

如前文所述,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情况非常复杂,涉及全校各多专业、多个年级。在前期的工作中,已经对全校所有需要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院系、专业进行了调研,从全局掌握了各个院系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和预期,并初步计划构建新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群。在详细研讨后,初步确定了课程群的基本框架。从难度来看,该框架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1)计算机基础;2)计算机技术;3)计算机应用。这三个层次是逐步递进的,并可以分别横向对应于文科专业、文理混合专业和纯理工专业。该框架不是只对应三门课,而是每个层次均为由多门课程构成的课程群。这样对于每个专业,都能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层次或多个层次的某些课程。这样便为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2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就某个计算机技能灌输式的传授给学生操作方法。但是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和结合。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就应该做到以问题求解为驱动,以计算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求解。由于受到大纲和课时的限制,要保证课程的基础性且要求在有限课时内进行有效教学,又要通过学生自主选题、分析、设计、求解等关键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求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对前期工作进行了详细总结,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是:制定“共性结合个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大课规定学时内体现共性需求,并通过课外练习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在课堂实践中融入自主选题的项目设计、并通过学生自主组建项目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形式丰富的计算机技能大赛等方式,实现自主化的个性学习模式,有效补充课堂共性培养的不足。在项目设计中,可以通过先实战、再发现问题、最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自主选题,启发式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设计方案。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计算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团队项目的锻炼,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3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所谓创新,就是发现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了现有的理论和方法以后,认为不能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够好,于是研究新的理论和方法[3]。创新的基础在于发现新问题,创新的关键在于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就是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自己的创新精神,形成勤思考、善变通、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权威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并且要培养学生敢于并善于动手实践以验证自己的新想法、新观点的优秀素质。而计算思维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角度。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大大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计算思维能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的科学方法基础。所以通过计算思维的培养,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计算机基础课程既要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地改进以找到最好的培养途径和教学方法。

3.4完善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

近年来,我校已经编写了包括《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Access数据库应用》等纸质教材,并制作了大量课程配套的PPT素材和资源。但从目前来看,为数众多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在教学各个环节起到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主要在于:1)教学资源的重复性建设,且缺乏针对性和特色;2)教材和教学资源缺乏可扩展性,因此并不能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的改革思路是在编写主要教材的同时,还要做好配套的线上、线下在线资源[4]、和在线案例学习系

统等。在编写教材和设计教学资源时,将知识点尽量细化成高内聚、低耦合的单元模块,这样就便于教学素材、教学资源的灵活组合,从而在大纲要求的框架内能快速的形成有针对性的内容架构。下一步还计划开发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在线教学平台,该平台将集电子教材、操作视频、知识单元模块等教学资源库。一方面,在线平台能有效的整合教师的教学资源,并不断形成可以共享的在线资源库,从而给教师的备课、案例选择提供丰富且灵活地选择;另一方面,通过在线平台,教师可以方便的指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资源,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4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5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教学定位和教学条件,探讨适合现阶段教学特点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实施过程。

1课程基本信息

《大学计算机基础》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2学时,上机实验32学时。授课对象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课程类别为公共基础课,先修课程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去学习,认为会用计算机上网、娱乐就可以了。其次,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只对本科和专科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的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材缺乏解决专业问题的案例,学生很少学到与本专业有关的计算机知识。最后,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学生的基础差异也很大。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他们高中就学习了《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并且内容有很多与大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重复。而一些落后地区的学生还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入学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3 教学定位分析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计算机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计算机学科还有一种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应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1]:(1)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2)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4)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本课程共8章,课程的重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 2003。课程的难点是:计算机数制与转换,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功能,网络协议。

教师用通俗的实例和多媒体进行讲解,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例。增添网上学习资料、加强上机辅导和答疑, 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来理解。鼓励和引导同学通过互联网学习,从而激发创造力、想象力,从实践中理解并掌握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实践环节极为重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与讲课学时之比为1:1。

4 教学条件分析

在授课环境方面,我们采用多媒体大屏幕授课,授课用计算机都能上网,同时配有白板,以便书写方便;教师上课采用自行制作的电子课件,并配有授课的各种软件,因此软件和硬件都能满足上课要求。

在实验教学方面,我校的计算中心机房设备配置完好,2011年新配置400台计算机已经投入使用,上机学习用的各种软件齐全,完全可以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未来设想是实现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制作。

5 教学实施设计

(1)直观授课方法。目前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多媒体教室”的教学方式。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我们使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的多媒体授课方式,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过程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方式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教学效果直观,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但该方法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上课信息量大,同学不易记笔记。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们利用课程网站,并将课件和教学文件等放在网上,供学生下载,弥补了多媒体授课方式的不足。(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灵活的教学方法,互动式、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潜能和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选取某些适合的章节(如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在课前组织学生分组预习。同学们自行分工,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用PowerPoint制作出课件,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学生通过教师所给予的评价和指导意见,可以调节自己的学习,启发自己的思维;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发现和掌握学生的情感和技能水平,为下一步教学和管理提供依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经过这种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获得进一步的提高。(3)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设计一些综合应用性实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做,尤其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这一层次的综合实验练习上,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这种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系统地掌握软件的使用。学期末,布置一个研究与创新型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竞赛,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4)完善教学网站建设。本课程在我校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开设了教学网站,提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PPT课件、上机实验指导以及一些网络资源的链接等。学生可以登陆网站下载学习资料,使用信箱完成作业的下载上传,教师可以进行作业批改、网上答疑等。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络教学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对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协作能力、知识学习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训练作用。

6教学评价设计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平时成绩满分100分,教师将课堂提问、日常小考、阶段测试以及和实验作业相结合,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学生的平日成绩。其中,出勤30分,实验作业40分,其它(包括课堂提问、日常小考、阶段测试等)30分。

期末成绩满分100分,考试在万维全自动网络考试系统上进行,试卷由考试系统随机抽取,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评分。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操作题。客观的基础知识和主观的实践操作均在计算机上进行。这种考试方式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真实地考出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水平,能较全面地反映出教学效果,并可为以后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结语

总之,通过授课、上机实验与教学网站的紧密结合,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学生将具备熟练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及在网络环境下熟练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当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要认真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 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研制丰富的教学案例,不断学习,勇于实践,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6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教学定位和教学条件,探讨适合现阶段教学特点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实施过程。

1课程基本信息

《大学计算机基础》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2学时,上机实验32学时。授课对象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课程类别为公共基础课,先修课程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去学习,认为会用计算机上网、娱乐就可以了。其次,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只对本科和专科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的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材缺乏解决专业问题的案例,学生很少学到与本专业有关的计算机知识。最后,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学生的基础差异也很大。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他们高中就学习了《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并且内容有很多与大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重复。而一些落后地区的学生还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入学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3 教学定位分析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计算机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计算机学科还有一种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应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1]:(1)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2)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3)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4)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本课程共8章,课程的重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 2003。课程的难点是:计算机数制与转换,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功能,网络协议。

教师用通俗的实例和多媒体进行讲解,同时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例。增添网上学习资料、加强上机辅导和答疑, 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来理解。鼓励和引导同学通过互联网学习,从而激发创造力、想象力,从实践中理解并掌握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实践环节极为重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与讲课学时之比为1:1。

4 教学条件分析

在授课环境方面,我们采用多媒体大屏幕授课,授课用计算机都能上网,同时配有白板,以便书写方便;教师上课采用自行制作的电子课件,并配有授课的各种软件,因此软件和硬件都能满足上课要求。

在实验教学方面,我校的计算中心机房设备配置完好,2011年新配置400台计算机已经投入使用,上机学习用的各种软件齐全,完全可以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未来设想是实现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制作。

5 教学实施设计

(1)直观授课方法。目前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多媒体教室”的教学方式。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我们使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的多媒体授课方式,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过程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方式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教学效果直观,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但该方法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上课信息量大,同学不易记笔记。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们利用课程网站,并将课件和教学文件等放在网上,供学生下载,弥补了多媒体授课方式的不足。(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灵活的教学方法,互动式、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潜能和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选取某些适合的章节(如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在课前组织学生分组预习。同学们自行分工,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用powerpoint制作出课件,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学生通过教师所给予的评价和指导意见,可以调节自己的学习,启发自己的思维;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发现和掌握学生的情感和技能水平,为下一步教学和管理提供依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经过这种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获得进一步的提高。(3)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设计一些综合应用性实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做,尤其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这一层次的综合实验练习上,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这种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系统地掌握软件的使用。学期末,布置一个研究与创新型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竞赛,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4)完善教学网站建设。本课程在我校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开设了教学网站,提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ppt课件、上机实验指导以及一些网络资源的链接等。学生可以登陆网站下载学习资料,使用信箱完成作业的下载上传,教师可以进行作业批改、网上答疑等。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络教学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对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协作能力、知识学习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训练作用。

6教学评价设计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平时成绩满分100分,教师将课堂提问、日常小考、阶段测试以及和实验作业相结合,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学生的平日成绩。其中,出勤30分,实验作业40分,其它(包括课堂提问、日常小考、阶段测试等)30分。

期末成绩满分100分,考试在万维全自动网络考试系统上进行,试卷由考试系统随机抽取,考试结束后系统自动评分。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操作题。客观的基础知识和主观的实践操作均在计算机上进行。这种考试方式真正实现了教考分离,真实地考出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水平,能较全面地反映出教学效果,并可为以后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结语

总之,通过授课、上机实验与教学网站的紧密结合,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学生将具备熟练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及在网络环境下熟练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当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要认真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 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研制丰富的教学案例,不断学习,勇于实践,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7

>> 谈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 浅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指导作用 高职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与改革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 探究计算机等级考试对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影响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关系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关系研讨 如何协调计算机等级考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影响 论二级Office对计算机基础课的影响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中职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影响 浅谈计算机等级考试无纸化模式对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计算机等级考试引导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论中职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之间关系 浅谈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谈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整合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关系的探讨 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整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项目介绍[EB/OL]. [2011-03-10]. .

[6] 曾妍焱. 非学历证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效用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硕士论文,2008:20.

[7]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做好201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 [2011-03-10]. .cn/common/newsDetail.jsp?newsId= 1299659431046.

[8] 三江学院教务处. 关于我校从2007级开始学生毕业及学位授予须考察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问题的通知[EB/OL].[2011-03-10]. /s/7/t/75/3c/bc/info15548.htm.

[9] 中华考试网. 2011年计算机一级考试B考试大纲[EB/OL]. [2011-03-17]. /ncre/dagang/128534/.

[10] 丹. 关于高校普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思考[J]. 考试周刊,2010(20):2-3.

[11] 凌翌. 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0(21):138-141.

[12] 刘安明. 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几点思考[J]. 电子商务,2009(8):55-56.

[13] 周新丽. 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教学的导向[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2):66-69.

[14] 姜漓. 计算机等级考试负面影响之我见[J]. 大众科技,2009(1):181-182.

[15] 李晓磊. 浅析计算机等级考试督导功能的弱化[J]. 考试周刊,2007(37):8-9.

[16] 王涛. 关于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课程教学联系的思考[J]. 当代经济,2010(3):92-93.

[17] 徐斌忠. 微软今起停售Windows XP技术支持至09年4月[EB/OL]. [2011-03-17]. /20080701/n25784 5925.shtml.

[18] 程向前. 计算机应用基础2011[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6-23.

[19]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 信息技术基础[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1-3.

[20] 顾刚. 大学计算机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

[21] 冯博琴.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M]. 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

[22] 互动百科. Certiport [EB/OL]. [2011-03-17]. /wiki/certiport.

[22] Certiport IC3考试大纲[EB/OL]. [2011-03-17]. .cn/new_certificate.asp?n_id=208.

A View of the Impacts of National Computer Grade Examination on th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in Universities

CHENG Xiangqian

(Computer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Center,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8

1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目标

对于一般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注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的计算机能力包括三个层次:操作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操作能力是指最基本的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文本与图形表达能力、网上交流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等。应用开发能力是指在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领域中的能力

2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现状要改变教师只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级率,缓解等级考试给教师带来思想上的压力,在课程的设置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课程设置,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建立起适应当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是按一定的结构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整体。课程是将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它也是构成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要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就是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整体方向出发,合理地选择更新教学内容。

3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内容改革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中,要合理地设置好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体现计算机发展的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技术、新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教材的选择

在教材的选择上:

(1)选择内容新颖;

(2)多引用一些能反映计算机前沿知识和特色知识的;

(3)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4)使用周期短教材。

3.2教学大刚的制定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内容应注重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第二层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第三层次为应用开发能力培养方面。针对我校具体情况,由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根据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状况制定教学大纲,大刚前两个层次的实施在新生第一学年完成,第三个层次在后续三年内完成。在以上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制定根据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及专业特色,又按专业类别划分为三个方向:文体艺术类、医学类及理工类,各方向的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时。

3.3分层次教学内容设置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根据教学大刚制定。第一个层次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个层次为《程序设计基础》(理工类、医学类和生物类开设)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文体艺术类开设),第三个层次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设置了多门选修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习应用序列的先导课程,其内容应包含应用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结构,计算机基本操作、维护、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应用及网络的初步应用,为第二个层次的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能力不同,学生入校时计算机的基础也不同。因此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探索。而计算机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大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上。

4.1多媒体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很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演示计算机的操作方法、程序运行结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计算机概念。在计算机机房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在机房通过广播系统进行现场教学,边讲边练,使学生能及时掌握和消化课堂内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设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程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4.2开设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那些计算机基础就较好,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来说,有限的课时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特别是刚入学时,如何让他们的兴趣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对这部分爱好者加以引导、培养。因此,必须有计划、有实质性内容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比如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平面设计、数据库、数学建模等,并将其和一些竞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对如何解决抽象问题的思维能力,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无疑是有益无害的。

4.3网络教学,建立现代化教学平台

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想调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络教学是其方法之一,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大量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还能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申报为校级精品课程,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以后,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布置作业,解答,考试。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还为学生提供更深、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5结束语

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讨论的重点开始转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即大众化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之,我们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计算机教学的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
  • 大学
    刊号:50-1178/G4
    级别:部级期刊
  • 大学化学
    刊号:11-1815/O6
    级别:部级期刊
  • 大学时代
    刊号:43-1383/Z
    级别:省级期刊
  • 大学数学
    刊号:34-1221/O1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