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5-08 01:47:12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篇1

3.千树万树梨花开——艺术超市 彰显个性

充分利用走廊、大厅等区域投放成品或半成品的材料,供幼儿自由a选取,仿佛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材料的超市,然后,分别设置:线条想象馆、手工馆、哆来咪馆……让幼儿到各个馆去创造和表演,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充分想象,激情飞扬。

4.一片冰心在玉壶——特色项目 神采飞扬

在正则文化的引领下,我园形成了系列特色项目:正则鼓、正则乐、正则绣、正则画。丰富的特色项目,让幼儿沐浴着爱和美的熏陶,为幼儿园带来活力和灵性,带来了艺术和创造。

5.独秀一枝出墙来——研修基地 引领发展

2011年9月,正则幼儿园正式挂牌成为“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幼儿教师研修基地”,开拓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1.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正则文化 内涵积淀

研究园史,继承发扬,以“正则”为文化本源,以“用爱和美培育完整幼儿”为核心理念,构建了“三风”、“五观”、“八支柱”的办园文化图谱。并且出版了园本文化系列丛书:《正则的声音》、《用爱和美培育完整儿童》、《零点的爱》。

2.道是无情却有情——缤纷工作室 见证成长

“缤纷工作室”是教师成长的大舞台,幼儿园结合教师的特长和发展水平,成立了五个工作室:橙色地带、紫色空间、红色家园、蓝色驿站和绿色频道,教师自愿申报,每个工作室都有相应的导师、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及一整套考评细则,工作室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年终进行各工作室金牌、银牌、铜牌教师评比。缤纷工作室,给教师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七彩的魅力,见证了教师的成长。

连云港市连云区金贝儿幼儿园是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该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该园以“一切为了孩子发展”为办园理念,以“生活化教育,快乐中学习,个性化发展,和谐中成长”为办园宗旨,积极开展好保教活动。活动的内容安排和组织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该园做到每学期开展一些符合学生的特点的活动,如到大海边玩沙、参观舰艇、参观军营等。

该园把“礼仪教育、养成习惯”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孩子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从特定的节日、民族节日、日常生活中寻找礼仪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契机。利用“三八”节、“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做件事”的活动,邀请幼儿的妈妈来幼儿园开展活动,幼儿为妈妈洗脚,剥糖果、桔子给妈妈吃,和妈妈一起包饺子等。从而让幼儿学会了感恩。

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爱护水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连云区金贝儿幼儿园老师与“警民共建”单位连云港边防武警三中队武警战士开展了“节水,惜水,爱水,从我做起”的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幼儿教师和武警战士收集有关节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设立环保宣传版面,带领小朋友们制作了海报和节水宣传画,并向行人发放节水倡议书,宣传节水小知识。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进一步懂得了从小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珍惜每一滴水,做一个“节水”小能手。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学习途径

儿童美术教育是将审美和教育相结合,并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审美活动提高儿童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幼儿美术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

一、《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

美术素养是指个人了解与学习美术知识之后,所形成的与之相关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以及参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包括与之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人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它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这是因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为一种涂鸦式的抽象画形式,具有模糊性与不具体性等特点,这些与抽象绘画艺术的构成形式非常相似。对儿童的这种抽象绘画进行赏析,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因为这时画得像不像已经不能作为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了。抽象绘画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形式,它所描绘的对象大多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观者需要从点、线、面的构成与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赏析绘画作品。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立足大的美术观、把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此外,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日常工作中,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能力。2.基本的造型能力在美术范畴中,造型能力是指能够准确、概括、完整地把握物体造型的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创作对象形状的观察、理解以及对物体外在和内在的形体结构的把握。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可见造型能力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造型能力可以说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如果连基本的造型能力都不具备,抛开绘画课程不说,就连欣赏课程或者手工课程都难以展开。如,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很多时候需要对作品中的造型进行赏析。又如,在开展折纸活动时,对于折纸图解的空间性解读和对折叠处在整个纸张中的大概比例的把握也对教师的美术造型能力提出了要求。此外,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一般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有些环节甚至需要教师绘制完成,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3.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儿童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更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在美术教学中,缤纷的色彩对于儿童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对色彩的好奇心,积极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能够较好地感知色彩在各种对比、调和中产生的变化,并能根据需要正确地掌握和配置色彩关系,灵活运用色彩和搭配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阶段人们并不能完整地解释人的情感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折射出人的心理状态。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心理系教授格罗姆在研究儿童通过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的实验中,发现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是喜欢用色彩表示不同的心境状态。所以,幼儿园教师在正确把握色彩的情感知识后,能够通过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进一步了解儿童的情绪和心境。4.扎实的手工制作能力手工制作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包括纸艺、布艺、泥塑等内容。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到要“解放孩子的双手”。手工活动对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概念以及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手工活动都是以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为基础,简化制作工具后发展而来的,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制作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制作。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虽然各高职院校在具体的美术课程学习模块与学时上有所差别,但总体的学习内容都是以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在美术素养方面的要求为基础,由美术鉴赏、图案、绘画、手工几个方面整合而成。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美术课程设置情况如下:本课程的名称确定为“美术应用与实践”,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学生在第一学年完成基础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美术欣赏和手工制作等。第二学年完成“应用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有简笔画、泥工、装饰画以及各种绘画形式的学习。第三学年完成“职业能力模块”共计32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教学法、教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美术活动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美术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这以前,美术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不受重视,即便开设了美术课程,也是倾向于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十分片面的,而且课时量较少。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况看,除了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其他学生的美术素养较为缺乏。而美术高考生也只是经过了几年美术造型基础的学习,这样的美术教育是有偏差的。总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存在不足。基于这个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包含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大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数量较多,按照教学计划,每周只有两个学时的美术课程学习时间。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呈现出学生美术基础差、课程学习内容多、课时量少等问题。美术课程学时是在整个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后安排的,要想通过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拓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习途径拓展的措施

1.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

一般来说,兴趣小组是将课程教学中表现较为突出且对本课程有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组织起来,在课余时间开展课程学习活动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学生人数有限,但是带来的积极效应是能够放大的。因为小组成员参加学习活动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小组成员通过兴趣小组能够获得成长,进而受到其他学生的关注。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能被带动起来。同时,教师可以将这种正面的影响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请兴趣小组的成员担任组长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兴趣小组时,小组学习内容可以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并超前于班级的学习进度,这样兴趣小组成员在辅导其他学生时就能更加准确、有效。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不仅能够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学习活动前,应该配备负责教师。小组的负责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前做好计划,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特点,主要安排绘画、手工、欣赏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可以参考小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点,为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在学习时间和地点上要有具体的规定,兴趣小组管理应规范化,保证学生准时参加活动,这样小组的学习活动才能持续开展。

2.举办画展

利用校园资源举办画展,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所,如走廊、空教室、教学楼大厅等,这样有利于画展的持续举办。画展看似只为个别学生提供了展示美术才能的机会,实际上它对于渲染校园艺术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都是有帮助的。举办画展前,应在校内广泛征集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拟定一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限制作品的表现形式,绘画、摄影、手工均可,为学生的创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特长与个性。虽然最后展出的作品数量有限,但在征集过程中,为画展做准备的学生人数肯定是多于这个数量的,这样就可以增强整个学生群体对于美术的关注与兴趣。同时,为了不打击落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展示所有投稿学生的作品。

3.互联网课程学习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影响人们的交往、工作和学习等方面。互联网有着资源丰富多样、时空跨越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优势,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时安排的有限性和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决定了教师只能讲授基础知识,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课后,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并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课程继续学习。教师提供的互联网教学视频应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巩固课堂练习或延伸课堂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借用微信平台向学生分享美术相关的有趣的信息,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完成的美术作业发到朋友圈,通过朋友圈与教师、同学、朋友甚至家人交流学习情况。互联网不仅能够为美术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改进师生交流的方式。

4.充分利用美术馆等社会公共资源丰富学生的美术欣赏活动

美术馆具备独特的教育资源,即艺术收藏品。美术馆开展的教育活动多样,除了陈列艺术品的形式,还有名家讲座、艺术家公开制作、开放工作室、公演会等,这是很多高校都无法具备的。美术馆有着相对先进的设备,部分美术馆还配有讲解员,并且场地较大,相较于美术课堂,可以展开大规模的美术活动。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利用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将美术馆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大多数学生的观展经验较少,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展活动。参观画展看似简单,不过是进入美术馆后走到每件艺术品跟前看一看,但学生如果以这种无目的的方式参观展览,最后有可能一无所获。所以,教师应该分三步对学生的观展活动进行引导:第一步,在学生参观以前,教师应该为美术馆的艺术展做一个导览,向学生介绍展览的基本情况和参展画家的简介。第二步,为学生分析、讲解艺术展的典型作品。第三步,针对此次艺术展览作品进行再创作。观展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展后的感受,再请学生根据此次艺术展中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5.手工体验馆

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鉴于课程课时量较少,而且学校资源有限,如陶艺类的课程内容是无法在课堂上展开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到陶艺店或其他手工体验馆学习、体验。虽然这种学习形式需要消费,但新鲜的内容仍然能吸引学生。任何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调整,都是一个提升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创作过程中,个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是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的。此外,绘画与手工看似相去甚远,其实内容是相通的,主要通过色彩、造型进行创作。所以,制作手工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美术综合素质的过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将绘画、欣赏和手工等内容压缩成一门课程,而且在学时安排上仅为每周两个课时,要想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拓展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途径就显得非常迫切。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学习途径,可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基金项目:2016年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校园文化项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习途径研究。主持人:赵一婷。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李苏,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樊钰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5).

[4]孙彦.论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关联性.大众文艺,2013(3).

[5]晁树梅.有效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方法.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9).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篇3

鉴于中小学、幼儿园节约教育的特殊重要性,教育部近日就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提出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各地要充分认识节约教育的重要意义。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源缺乏,贫困人口多。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影响家庭和社会,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节约教育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意见要求,各地要全面持续开展“光盘行动”。要把节约粮食教育作为节约教育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务求成效。每所学校、幼儿园都要制订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并真正落到实处。各地中小学幼儿园要将节俭行为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中小学幼儿园要在学校管理各个环节体现节约要求,编制学校年度节约计划,推广使用节能的照明、采暖、电教等设备设施。

要加强节约教育督导检查。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地方和学校开展节约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情况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并开展经常性督导检查。每学期都要开展节约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将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对开展节约教育不力的地方和学校要予以通报,对存在严重浪费现象的地方和学校要责成有关部门严肃处理。(来源:教育部网站)

2.教育部:2013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决定在2013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期间,开展以“学习《指南》,了解孩子”为主题的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通知要求,各地要把开展本次宣传月活动作为传播正确理念、宣传科学知识、争取社会支持的重要契机,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学前教育科研机构和幼儿园要积极协调配合,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共同做好宣传月的系列宣传活动,把各项活动办出声势、办出特点、办出水平。

通知强调,各地要围绕学习和使用《指南》,组织广大教师和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幼儿园要面向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活动,向家长宣传、解读《指南》,引导家长学会认真观察了解孩子,充分尊重理解孩子,正确鼓励支持孩子;地方各级教育部门要对宣传月活动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把关,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育儿规律的错误倾向,严禁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宣传月名义开展商业性宣传和销售活动。

教育部将适时举办2013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并通过编印《指南》挂图、家长宣传册、海报等方式支持各地开展社会宣传;通过举办“倾听孩子,共同成长”主题征文活动,面向全国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征集学习、使用《指南》的切身感受和经验体会。

(来源:《中国教育报》)

3.《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近日,教育部在官网上就《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这是17年来对1996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首次修订。

在幼儿园的定性上,《修订稿》规定,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周岁至6周岁。已经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要的地区,可将入园年龄适当向下延伸。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设置的幼儿园,除招收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外,有条件的应当向社会开放,招收附近居民子女入园。《修订稿》特别强调。幼儿园教职工应当尊重、爱护幼儿,禁止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修订稿》要求,幼儿园规模应当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便于管理,一般不超过360人。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酌减。幼儿园可以按年龄分别编班,也可以混合编班。修订前的规程规定,学前幼儿班不超过40人。此次公布的《修订稿》还明确规定了幼儿园不得设置学前班。

《修订稿》对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学历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幼儿园园长应当具有教师资格、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有三年以上幼儿园工作经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幼儿园保育员应当具备高中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而修订前的《规程》要求保育员的学历仅为初中毕业以上。在经费管理方面,幼儿园收费项目和标准要向家长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与新生人园相挂钩的赞助费。

此外,《修订稿》还要求幼儿园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不得以培养幼儿某种专项技能、组织或参与竞赛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不得以幼儿表演为手段。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来源:《中国青年报》)

4.中国将加快建设婴幼儿配方乳粉电子追溯系统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国将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肉类、蔬菜、酒类、保健食品电子追溯系统建设。

根据这份工作安排,中国将根据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建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2013年底前,完成主系统和子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

此外,中国还将统筹规划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统一追溯编码,确保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重点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肉类、蔬菜、酒类、保健食品电子追溯系统建设。

(来源:新华网)

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

4月15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规范》指出,儿童(0岁~6岁)操作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2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操作电子视频产品。儿童操作电子视频产品时,眼睛与电子产品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屏面对角线的5倍-7倍,屏面略低于眼高。长时间用电子产品玩游戏,尤其是用屏幕较小的手机,容易使视力发育不完善的儿童视疲劳。孩子眼球长时间不间断地追随注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肌性视疲劳”。由于目标色彩大小不同,眼球也要快速不断地调整,易引起“调节性视疲劳”,导致近视的出现。专家也不提倡儿童多看电视,家长对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应予以控制。每天最多不要超过2小时,2岁之前最好不要看电视。(来源:《都市女报》)

6.30家幼儿园首批获赠中国数字图书馆学前教育分馆安装系统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中国数字图书馆和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日前共同发起并启动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学前教育数字图书馆公益行动,中国数字图书馆学前教育分馆也随之开馆。30家幼儿园首批获赠安装相关系统以进入学前教育数字图书馆“阅读”。

学前教育数字图书馆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数据库,首期馆藏内容主要包括图书、期刊、音频、视频、儿童绘本、图片、游戏、教学实践等类,涵盖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五个教学领域,并有国际学前教育数字信息、优秀教师课件视频、优秀案例库、优秀教学成果和作品展示、行业资讯等内容。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篇4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生态式艺术教育历年在张家口学前教育中的运用的调查研究》,编号13060113

1“生态式”艺术主题活动教育内容的选择 ――渗透+本土

(一)渗透于五大领域

幼儿园课程不仅要关注领域,还要关注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领域与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是领域课程发展的趋势,也是领域课程发展的高级阶段。艺术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之一,必须与各领域以及其他活动之间相渗透的幼儿园渗透:

1.渗透于其他各领域活动中的艺术教育。

(1)艺术教育与各领域之间自然、实质的融合。

A.内容的融合――渗透不是指无关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把相关联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例如教师在指导幼儿画诗歌里的春天时,对幼儿提出“绘画的内容应对散文诗的内容有一定的反映”的具体要求,就避免了幼儿是在画与春天相关的内容,但与散文诗所描绘的“春天”的内容几乎不相关联,就很难实现让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更好地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和意境,得到审美的体验的目标。因此,在实施渗透艺术教育时,必须努力使艺术领域与其他领域实现内容上的渗透与融合。

B.方式的融合――方式的融合并不是指相关联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某些恰当的方式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散文诗《春天》中,我们融入画“春天”、唱或欣赏春天的歌等。教师朗诵散文诗《春天》时以春天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在活动最后让幼儿演唱背景音乐中的春天的歌来结束活动,自然流畅的艺术主题活动完美呈现。

(2)分清主次,把握好渗透的“度”。

在实施渗透艺术教育时,要注意分清主次,把握好渗透的“度”,不可“喧宾夺主”。例如:组织《春天里的树》这个活动时,我们渗透两个领域的目标和内容,一个是“科学”,一个是“艺术”。作为科学活动,我们鼓励幼儿观察探究树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作为艺术活动,我们引导幼儿欣赏树的不同造型美,树枝的线条美,以及树在阳光下、风雨中等不同环境中的状态美,让幼儿感受树是有感情和生命的。

2.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环节,如入园时、早操前、进餐前后、午睡前后等等穿插一些艺术活动,如听音乐、唱歌、律动、艺术鉴赏直播间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艺术熏陶。

3.渗透于游戏活动中的艺术教育。

我们不仅把艺术教育渗透在小游戏及角色活动、结构游戏中,还特别开设艺术超市,充分利用游戏廊、大厅等区域投放成品或半成品的材料,供幼儿自由选取,创作成各种艺术品或用来演奏,就仿佛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材料的超市,然后,分别设置:线条想象馆、手工馆、哆来咪馆……让幼儿到各个馆去创造和表演,每个馆内随处可见丰富童趣的美工作品;挂满各种乐器的走廊等无处不透着艺术气息,如此让幼儿在其中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充分想象,激情飞扬,孩子们的作品琳琅满目。如古代的地图,向日葵等作品,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和审美情趣。

我们拟定艺术超市的规划并制定各馆相应的目标计划,通过艺术超市课程制定、环境创设、活动开展,让幼儿在全方位、多角度中感受艺术的氛围与文化,形成个性化的特色品牌;为了促进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园定期举行了艺术超市展示活动,各馆以教学活动观摩、超市开放、经验交流等不同的形式,将自己所显现的艺术特色呈现给其它馆,为其它馆提供了新型典型范例。学期末,我们还会向家长展示艺术超市的成果汇报,受到家长的好评。

4.渗透于节日活动中的艺术教育:取材于生活中的各种艺术,开展“花节”“鸟节”“艺术节”等节日活动。

(二)传承在本土资源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艺术教育的传承还具有本土化的特点,幼儿园创建人吕凤子先生以及前任园长对幼儿园艺术文化的奠基在本课题中自然生成了正则绣、正则画、正则鼓的三大特色内容。

(三) 研发成单元课程

我们分别从自然艺术主题、行为艺术主题、情感艺术主题、纯艺术主题这四个切入口开展以生态式艺术作品为主题单元活动,如通过欣赏杨丽萍舞蹈作品《树》,引导幼儿从艺术作品外延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各样树的造型、姿态,然后让幼儿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树的造型,最后鼓励幼儿自己创作舞蹈《树》,这样由艺术作品――生活主题活动――艺术作品的过程,使幼儿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艺术与生活之间互生互补、交叉融合、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幼儿的审美体验得到激发,艺术想象得到提升,艺术自我不断凸显,让幼儿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2 学前幼儿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内涵

基于以上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我们构建了“校・园合作共同体,以专长引领幼师生全面发展”的专科层次学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合作共同体”是指由学校和幼儿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基于人才培养的共同愿景,共同构建幼儿教师发展学校领导管理机构,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教学实训项目,共同指导落实学生见习、实习,融“教、学、研”于一体,达“手、脑、心”并用,幼儿园教师全程参与学前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实施双方在教学实践领域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园共管”三位一体的校・园共同体模式,实现学校与幼儿园、学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专长引领幼师生全面发展”是指幼儿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其培养已呈现专业化、终身化、合作化趋势。作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和专业的品格,形成从事教师职业的专长,为将来在幼儿园成为某一领域带头人及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面发展”指学前教师是综合性、专业性、师范性、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故幼儿教师的知识涵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力求知识广博和宽泛,专业扎实和精深,专业技能全面和精湛。内容包括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自然科技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精深的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精湛和全面的教师专业基本素质和多种能力(多种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掌握了解、观察、分析幼儿发展的技能,具备读懂幼儿能力;掌握传递指导技能,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沟通协调技能,具备创设支持性环境能力;掌握监控评价技能,具有初步教育反思、研究能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过硬的教育实践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全程贯通、全方位渗透,学生一进校就要进入学校的“校・园合作共同体”实践体系,瞄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生态式地介入专业生活,融“教、学、做”为一体,入课堂、进实训室、去幼儿园、参与校・园活动、体验社会生活、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等,在教学实践、教学体验的情境中发展。

3 用爱的语言激发信念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篇5

以幼儿美术教育为研究主题,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自主灵活、团队合作、自然真实为特征地促进不同教师美术专业发展的学习研究组织形式。

首先,它是以不同美术种类为名,教师自由选择加入工作坊,如纸塑坊、绳结坊、石玩坊等。

其次,由于同一个工作坊的教师原有知识结构不一样,专业理想不一样,教师在工作坊的发展趋势、状态也可以存在多元化,如有的侧重于理论构建,有的侧重于实践智慧等。

最后,工作坊活动的开展形式多元化,教师在工作坊学习成长的评价多元化。

一、组建:

我們在“以玩的方式感悟美”的理念引领下,创设多种形式的幼儿美术工作坊:石玩坊、纸塑坊、绳结坊、木艺坊、扎染坊、陶艺坊、版画坊、沥糊坊。目的是整合孩子艺术与科学探索、合作解决问题、自由表达表现的能力,以期在孩子的玩和美术之间寻找融合与默契。

当我們提出让孩子以玩的方式感悟美时,不禁自问,我們教师自己会玩吗?我們能发现孩子在玩中的问题吗?我可以指导孩子在玩中学吗?

为了与幼儿美术工作坊对接,我們开设了与幼儿工作坊相对接的八个教师美术工作坊,采取自由和集中相结合、教师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等,以期更好地提升教师的美术专业素养,营造团队合作的教师文化,为特色办园提供保障。

二、运行

1 形成制度,保证工作坊有序运作

幼儿园统一制定《教师美术工作坊申请表》《教师美术工作坊计划表》《教师美术工作坊活动记录表》等表格,以帮助教师聚焦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进行目标导向。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我們采取积分加自荐的评优方法,设计了《优秀会员自荐表》《优秀坊主自荐表》《优秀工作坊自荐表》,针对不同项目设立不同奖项,根据自荐及工作坊展示显示给予奖励,由此激发了教师們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

2 慎选“坊主”,保证工作坊活动有效

“坊主”是工作坊的负责人。由于工作坊活动均为自主开展,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坊主自身素养、对活动内容的计划与把控是关键。我們设定坊主应具备的条件:一是热爱艺术和科研,有工作激情;二是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某工作坊的专业水平;三是乐于吃苦,能挤出时间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动手实践,并带动大家一起研究。坊主职责是:在园长室领导下负责本工作坊有关学习、研究、实践的全部工作。围绕本工作坊的特质,制定符合本组实际的学习计划,发挥组员间的特长,采取灵活和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富有创意的实践操作活动。领衔组员开展与本工作坊相符的实践研究,积累素材,创建合作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同时,幼儿同给予“坊主”一定的权利,如:坊主有权利对活动进行安排和修改;坊主有权利对坊内教师的参与情况给予评价,期末参加优秀会员的评议。

3 设定人数,保证活动的高效

我們给工作坊设置人数为3人~5人,一般小中大班老师各1人~2人,与幼儿美术工作坊相对接,这样的话,活动有话题,时间较灵活,沟通和交流较方便,而且每位教师的观点和想法都能得到重视。对活动的开展和问题的讨论教师都能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获得较好效果。

4 管理创新,保证工作坊有效运行

为了使工作坊活动富有成效,幼儿园除给予机制上的保证外,以宽松的自主管理为主,我們对工作坊的管理主要有:教师工作坊成果展示、工作坊教师作品展示以及幼儿工作坊观摩交流、幼儿工作坊亮点交流等,不仅使师幼工作坊得到展示,同时也对教师工作坊的管理落实在过程中。

三、活动

开展工作坊活动的目的是显示教师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在自愿自主的活动实践中,工作坊采取了多种的活动形式。

1 教师学习提高——“学习坊”

坊内人员都认真查找相关理论书籍,相互借阅,幼儿同根据需要也购买了大量的书籍,教师們采取自学和学后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同时,幼儿园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让他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了解相关民间工艺的文化,如:陶艺工作坊,组内人员从网上购买书籍、图书馆借阅有关陶艺发展的历史,中国的陶土文化等书籍,组员一起去杭州南宋陶瓷馆参观,骨干教师去南京参加特色培训等,提高坊内教师有关陶艺的文化内涵和理论知识。

2 教师能力提高——“实践操作”

教师美术工作坊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动手制作,在让幼儿玩之前我們教师先玩,假如教师不亲手操作一下,很难掌握其要点、难点,如:纸塑坊里看似简单的花瓶(结构是:中间一只气球,两头两只一次性杯子,用报纸、糨糊相粘结)。看似简单,可我們教师在制作的时候怎么都做不好,不是花瓶弯来斜去,就是做好不久那花瓶就瘪了。经过反复实践后才知道原来报纸粘上去的形状有讲究,花瓶凹凸的地方报纸怎么粘上去也有讲究,还有报纸到底要粘多厚花瓶才有硬度,不会瘪等。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使我們教师不但学会了简单的纸塑西瓜、花瓶之类的,还学会了各种动物,在兔年到来之际,教师和孩子用纸塑一起塑造了各种动态的小兔来迎接兔年的到来。

教师实践操作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对照书本、样品学,石玩工作坊,要把随手可得的石头变成一件件工艺品很不容易,教师們就琢磨书上的范例,一步一步学,外出旅游看见那石头做的工艺品当宝贝一样带回来,照着样子学;二是同伴手把手教,谁会做谁就是师傅,所以,有的教师在工作坊活动前自己就主动在琢磨怎么做,在动手操作,在坊内活动时她就成为师傅。

3 教师学习提高后推动工作——“研究坊”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和实践运用于工作之中,组建教师美术工作坊的最终日的也是为幼儿美术工作坊服务,如何将教师工作坊与幼儿工作坊相对接,而且要根据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来创没幼儿工作坊,这也是美术工作坊重点研究的内容。

如“扎染工作坊”一学期的活动安排是这样的:

九月:探讨区域的创设及材料的投放;尝试另外的扎染方法;动手实践:好看的扎染布。

十月:相互讨论适合幼儿先设计后扎染的最佳教学方法;探讨适合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案例交流;教师美术工作坊作品展示(10月11日)。

十一月:讨论在扎染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观摩扎染教学活动。

十二月:探讨幼儿扎染作品美化处理展示;扎染教学小结。

一月活动:组织幼儿成果展示;教师美术坊现场才艺展示(1月11日)。

从以上的安排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师工作坊活动的内容大部分与幼儿工作坊有关,如:幼儿工作坊的设置、格局、创设;探讨幼儿工作坊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相互观摩幼儿工作坊活动的组织与活动过程;相互探讨及帮助各年龄段幼儿工作坊选择内容、材料,关注的难点以及各年龄段相同幼儿工作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等等。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篇6

广州市萝岗区萝岗街道地处萝岗区中部,下辖8个社区,总面积达80.1km2。近些年,随着地区的快速发展,萝岗街道更加突出安全、和谐、幸福生活环境的打造。2012年7月,萝岗街道通过评定,获评“全国安全社区”的称号。2014年3月,萝岗街道又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安全社区”的称号。

2014年3月,本刊记者走访了萝岗街道的乐飞家园、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香雪幼儿园等地,实地感受了国际安全社区独特的人文关怀与魅力。

乐飞家园

延伸到8小时以外的安全

目前,萝岗街道共有外来人口约3.29万人。这些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多数为企业务工人员,就居住在企业周边。这些区域通常治安较差,容易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同时,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单独居住,生活单调、乏味,缺乏沟通,容易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不适,诱发自杀等极端行为。于是,针对辖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特点,萝岗街道开展了以“乐飞家园”为代表的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促进项目,通过推进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公寓式管理新模式,引进专业管理队伍,实行企业化管理。

刚一走近乐飞家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禁系统,着装统一的值班保安人员正在引导持卡住户刷卡进出。据乐飞家园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陈映珊介绍,员工公寓人口密度高于其他住宅小区,“一般是普通住宅的3~4倍,因此安全管理尤为重要。”乐飞家园小区规划面积近11万m2,计划建造22栋楼,建成后可容纳2~3万人。目前已建成6栋,入住人数约5000人。乐飞家园拥有完善的监控摄像、门禁系统,整个小区所有、楼层走廊等公共区域均覆盖在监控系统下。住户从进入小区大门,到楼层门禁都使用“一卡通”,“再加上宿舍锁匙的防御作用,每一个进入小区的人除了室内以外,基本处于安全监控体系之中。” 陈映珊介绍说。此外,小区的监控中心、各个门岗、巡逻岗等,都有专人进行24小时值班、巡逻,这种封闭式的管理充分保障了小区的整体环境安全。

除了完善的硬件设施,在走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乐飞家园的人文关怀。

乐飞家园的住户来自五湖四海,年龄以18~23岁为主。如何真正把乐飞家园打造成他们在外务工的另一个“家”,广州乐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也做出了很多尝试。乐飞家园为居民专门开办了健身房、游乐室、阅览室、乒乓球室、舞蹈室,充分利用人员和硬件设施,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调动居民积极性。目前,乐飞家园拥有文学社、乐队、篮球队、乒乓球、艺术团、书画协会、台球、街舞社团等各类社团组织,定期组织各式活动,让居民拥有展示的舞台,同时创造参加更高层次演出和展示的机会。在乐飞家园里,有广东省征文比赛的亚军,也有萝岗区大型文艺晚会的司仪。这给居住在这里的80后、90后们,提供了一个个性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工作以外的成就感。

走在乐飞家园里,会发现道路两侧有长长的“金雁家乡报阅报栏”,湖南日报、四川日报、吉林日报等务工人员的“家乡报”,拉近了务工人员和家乡心灵的距离。后面的空地上,还有居住在此的务工人员认养的“开心农场”,在属于自己的一小片土地上,种上点木瓜、西红柿,享受播种和采摘的乐趣。

此外,乐飞家园还开创性地启动了专业社工服务。社工通过主动上门探访等形式,了解住户的心声,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疏解心情、解开心结,让他们更加快乐地融入到工作生活中。在乐飞家园里,记者还看到了社工和当地居民一起手工制作的剪纸、一起设计布置的“家乡之窗”看板和地图。逢年过节,乐飞家园的社工还会组织不能回家的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大家一起逛花市、包饺子、舞醒狮、猜灯谜,给予居民心灵的慰藉。

乐飞家园始终为在此处居住、生活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安全、舒适、便捷服务,切实将安全、健康的理念,延伸到了外来人员工作的8小时以外。

体育演艺中心

保障人员密集场所安全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以下简称“演艺中心”)是广东地区首个按美国职业篮球比赛国际标准设计建设的篮球馆,也是继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上海世博会演艺中心之后,全国第三个集体育、演艺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场馆,举办过NBA中国赛、亚运会篮球赛及各类演唱会等上百场大型活动,参加人数超过30万人次。

演艺中心副总经理于明告诉记者,演艺中心作为大型公共活动场馆,是萝岗街道的消防重点单位。针对这一情况,演艺中心积极完善配置消防硬件设施,加强消防管理,预防大型场馆火灾事故和人员踩蹋事故。

演艺中心配备有高标准的消防设施设备,配备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广播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栓系统等消防设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演艺中心还配备了国际领先技术的“智能应急疏散照明系统”,能根据火灾发生的区域智能选择紧急疏散指示标志的指示方向及应急照明的区域,快速指示人员疏散。

在拥有强大硬件设施的前提下,演艺中心还苦练“内功”。根据《大型活动消防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每年固定开展2次应急演练,组织密集人群疏散、自救,控制初起火灾。同时强化志愿者参与防控火灾能力,每当举办大型活动时,场馆组织志愿者一方面进行观众进场、退场的疏导工作;另一方面协助安保开展安全工作,制止参会人员携带火柴、打火机等违禁物品进入场馆。

此外,针对演出后人群聚集,易发生踩踏事故的问题,演艺中心出资,在每次演出前后,开通专门往返市区的接驳专线。既缓解了周围交通压力,也有效解决了演出结束后人员的疏散和安全问题。

幼儿园 着眼细节的安全教育

香雪幼儿园作为萝岗街道一所新开办的幼儿园,在硬件设施上强化了安全理念,从细微之处做起,将安全融入日常的环境和教育中。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篇7

前言:

任何一门课程的建构和实施都需要有效的课程资源来支撑。台湾学者程健教曾经说过:“若教学目标是我们的目的地,那么教学资源就是我们的燃料和粮食,它是支持我们教学前进的力量。”[1]由此看来,如果没有特定的课程资源的支撑,再好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计划只是一种理想,海市蜃楼。

一、课程资源的定义及分类

所谓课程资源亦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及其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所必需的物力和人力,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由此,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如学校中的人力资源,物质设备,财政来源方式,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环境等都是一种课程资源,它是对我们实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所存物质的一种智慧的提取。课程资源的选择、管理与运用作为课程设计里的一部分,它与一定的课程理念,教育观,课程目标间接相连,与课程内容和实际可利用资源直接相关。

课程资源的划分根据不同的维度,主要有三分法和七分法之分,前者主要是根据教学资源的普遍性、特殊性,将教学资源划分为普通资源、特殊资源和社区资源。后者是根据资源的归属因素不同,将资源归属于人的资源,事的资源,时的资源,地的资源,物的资源,团体与组织的资源,资讯与科技的资源。然而不管是怎样的划分方法,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维度和视角,课程资源必定是来源于生活和理念之间的一种平衡。因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具有其他教育领域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性,其资源的选取自有其特殊的原则和方法。

儿童的艺术一直有“本体论”和“工具论”之争,艺术该为谁服务,在儿童的成长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一直是影响我们制定艺术课程计划和标准并直接影响到我们选择课程资源的很重要的原因。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的规定了幼儿园的艺术课程目标要求“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2] 即通过儿童艺术教育的实施能够培养幼儿审美感知力,激发创造潜能,形成审美的生活态度,从而促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不同的学者基于此目标的达成将艺术课程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滕守尧教授将幼儿艺术课程资源划分为幼儿园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三类。[3]另有学者将其划分为物质类艺术课程资源、精神文化类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三部分构成。[4]

在现代多元化社会价值体系下,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幼儿的课程要立足于儿童文化,儿童的天性和自然,要回归到幸福的童年,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连,这是儿童发展自身的需求。幼儿艺术课程的理念与此有相通之处。此外,由于人们对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美学的研究不断进步,大多数美学家、教育家都认为儿童艺术涉及的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授予,它更是一种高级的智慧,即创作性智慧的汲取与学习。儿童通过不断的从事艺术创作活动,不断的丰富自己和更新自己的生活艺术体验,刺激身体感官,又为心灵的成长提供了沟通和理解。艺术教育目标的达成不是一种固定和终极性的东西,它需要环境不断的刺激与点悟,从多层次,多方面来对学习者进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这是一种艺术创生的力量要求。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就决定了艺术教学实践绝不仅仅是作为人力资源的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与爱,更是一种从儿童自身经验和人类共有经验的来激发儿童艺术创作动机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好的艺术课程更是应该引领儿童走向新的经验和实践,这是艺术文化自身需促进儿童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另外,人生活、行事于无形的社会之网中,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对人的活动选择和实施具有很多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所以艺术资源的选择也要考虑社会的自身文化和需要。笔者经过阅读一些文献和自己在幼儿园实践观察,对艺术教育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原则做出一些粗浅的总结,主要是从儿童发展因素、社会文化价值观因素、艺术活动过程因素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

二、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的选择原则

1.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个体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杜威(John Dewey)尤为关注生活如何向艺术靠拢,并提出了“完美的经验即艺术”的见解。而这种完美的经验就是一种审美的经验。生活世界是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着重指个人生活于其中的,并可以直接感知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是由传统、习俗、经验、和常识等构成的人的生存场域。杜威提倡“教育即经验”、“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强调教育需要有准备的情境,设置能激发儿童创作激情与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儿童能将自己的经验融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形成新的经验。注重儿童的经验对课程资源的关键选择就是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他们的年龄、发展阶段、兴趣、需要、生活、经验为课程资源选择的立足点。如以儿童绘画为例,在幼儿涂鸦期(1.5岁到3.5岁),最适合锻炼幼儿肌肉运动的绘画工具是黑色蜡笔和平滑的大纸张,或黑板和粉笔;在幼儿象征期(3.5到5岁)在这一时期能促进儿童心智较好发展的工具是硬毛画笔,广告颜料,吸水性较好的大纸张,粘土等。在幼儿图示阶段(5岁到7岁),这个时期很多的绘画材料和工具,毛笔,紫砂泥,毛毡,高丽纸等都能被他们使用并很好的运用。艺术工具的选择一定要建立在儿童手眼脑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与他们实际上所有的经验相连。

此外,近几年,“为生活而艺术”的艺术教学理念风靡美国,在很多的艺术课堂中都受到教师和儿童的喜爱。该教学策略主要就是强调艺术教学活动一定要和社会生活和儿童自身的经验相互联系,艺术不是精英阶层把玩之物,而是更多人能参与其中,所以它的课程素材的选择一定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极易获得、最能扣儿童心弦的一些媒介,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主题选择,如环保,自我认识,爱,社会问题等,一些我们熟悉的材料,一样的蜡笔,水粉,纸张……所不同的是它的创作过程一定是发自儿童的内心真实感受和亲身的经验所得。

2.符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的流程

艺术课程资源的选择最终是要统一于当前的课程价值观之下。现在一种全人式教育观引起了很多教育专家的重视,它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在艺术课程方面,全人式教育尝试通过自我表达素材来培养创造力,如使用不拘于形式的素材,不提供具体的模型给儿童,素材的提供要和儿童的情绪、社交、感官相互联系,这一课程观念给我们提供艺术素材带来了很多好的借鉴意见。

另外,在统整课程观和生成课程观的带领下,现在的很多的幼儿园艺术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都采取主题或是单元的课程模式。为了配合教学课程目标,教师们可以选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的资源在教学整个过程中呈现,但是每一步艺术课程步骤都要最终统一于既定的艺术课程标准计划之中。如在某园大班的以“认识恐龙”为主题艺术活动当中,该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开始的科学探索课程,通过开设讨论小组,图书、图片等教学资源来初步认识恐龙,再是通过对《丛林组画》艺术作品的欣赏,其他的多媒体设备来激发儿童的想象,来编制各种有关于恐龙的故事,最后通过绘画、游戏、戏剧表演来体验和恐龙有关的各种事物。课程资源还要和课程活动相联系,因为“幼儿园课程不是静态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特质。”[5]资源既能保证目标的一致性,还要能不断的顺应活动过程自身的变化不断的做出“二次添加”或“筛选”。

3.与社会价值观、民族地域文化、园所文化相符

(1)社会价值和文化资源

多元化的社会,艺术作为世界共同的语言,如何体现艺术的沟通性,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在教学课程中的导入和渗透。幼儿园自身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园外的资源我们也可以用。我国《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6]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交替使用,可以将视觉艺术更好的呈现在儿童面前,对世界各国不同派别和艺术门派的作品都能有更一定的认识;通过集体参观一些艺术展览馆,艺术博物馆,儿童亲眼观察欣赏作品,亲身感悟艺术的魅力,所获得的经验体会是看艺术复制品和图片所不能达到的,他们能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艺术家的成长历程,了解艺术史的发展;幼儿园联合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如组织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亲子艺术创作活动,让家长主动自觉的参与到幼儿艺术创造的评价中去,在社区中巡回展示幼儿的艺术作品,集合社区的力量给幼儿创造的场地和一些资源,像瑞吉欧那样形成一个稳定、互动的家、园、社相互联合的艺术教育网络,让幼儿身处其内,熏陶其中。

(2)民族艺术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秉承世界艺术文明时,我们更要重视本民族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民间文化和艺术也是幼儿园艺术资源的重要来源。因为“民间艺术是人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是最直接的来自生活、反映生活的艺术。”[7]所以民间的艺术一定要成为幼儿园艺术课程的一部分,要因地制宜的选择一些能够反映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工艺材料,如让地方的戏剧,剪纸艺术,壁画制作,风筝工艺等进入幼儿园课堂,让当地的老民间艺人走进幼儿园,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并和幼儿一起参加讨论,指导儿童创作,这样一方面能够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一方面增强儿童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3)园所文化

良好的幼儿园艺术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园所文化的构成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如美工区、艺术工作室、艺术展览馆的设置以及园所区角和墙壁的装饰体现艺术特色,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一种艺术素养和对艺术的追求对幼儿园艺术环境氛围的营造,这样才能让儿童时刻真切的感受到艺术的需求和创造的渴望。艺术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能最大限度的陶冶幼儿的爱美、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情操,塑造幼儿的和谐、自由的心灵,促使幼儿全面的发展。

4.资源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创新性

这就是说资源的选择要以容易取得、操作、经济实用和多元利用为原则,资源的购买不超出幼儿园的财政预算,所用资源能多次重复利用,减少浪费。这不仅是一条生态、环保、经济之路,也是一条通向创新之路。在艺术课程资源的选择中,艺术教师们绞尽脑汁的想各种可用的材料,很多的都是废弃材料都为艺术课程所用。秋天的落叶通过简单的剪、贴、粘,就可以创造出精美的美工拼贴作品,做成各种各样的小鱼,水草,人物;各色大小的瓶盖不仅可以用来做盖印画的工具,还可以作为做泥塑的材料,美丽、形象各异的小丑便显现出来了;气球可以利用,荒废的瓶子可以利用,棉签可以用,鞋盒可以用……生活中我们一些看似其貌不凡的,和艺术很难相连的不用之物,都可以被艺术教师拿到幼儿艺术课程上,经幼儿之手,创作出精美、天真的艺术作品。收集这类材料,不仅能考验教师的艺术素质,艺术教学的敏锐性,而且给教师一个反思课程资源、创新教学的机会,此外,这些来源于生活之中的小物体与儿童的生活相连,更能激发儿童表达艺术创作的激情。

与上述课程资源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主要有演示,作品展示,讲座,视听展示,小组活动、艺术游戏、校外考察、戏剧化表演等。

幼儿园美术馆工作计划篇8

“**”期间,我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实施《江苏省儿童发展规划(20*-20*年)》,儿童事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基本实现儿童发展各项目标。全省儿童的生存环境日益优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基本权利得到保障。

——儿童生命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妇幼卫生现代化稳步推进,儿童卫生保健系统管理和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到20*年底,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6.69‰和8.56‰,比2000年各下降了40.27%和41.41%;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发生比例分别为5.46‰和1.49%;儿童四苗接种率稳步上升,儿童保健保偿制度和精神卫生知识普及逐步推开,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保持在95.5%。

——儿童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儿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各项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和整合,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男童和女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差异已基本消除。全省幼儿入园率不断提升,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小学5年巩固率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18%,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1.01%,比20*年提高19.83个百分点。

——儿童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儿童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儿童图书馆和农村儿童文化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21个儿童图书馆和13个部级、30个省级农村儿童文化园,57个市、县(市、区)图书馆设有少儿图书室。儿童文化精神产品日益丰富,全省广电系统共开办2个少儿频道和31个少儿栏目,各出版社年出版少儿图书、音像制品总量上亿册(件)。儿童成长环境不断净化,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力打击。积极构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和保护网络,省领导连续七年到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主题帮教活动,产生较好效果。全面优化儿童生活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5.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53.85%,比20*年提高24.35个百分点。

但是,我省儿童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儿童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凸现,社区儿童文化娱乐及活动设施不足,城乡儿童平等享有教育、保健、发展等资源存在差异,因流动引发的儿童权益保护、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等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加快推进儿童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二、“十一五”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10年)》,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儿童优先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条件,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障儿童权利,推动全省儿童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我省“两个率先”培养造就新一代优秀人才。

(二)总体目标: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保障儿童享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法律保障、生活娱乐等全方位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增强儿童创新能力和科技素质,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到2010年,继续保持我省儿童发展整体水平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重点指标力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三)具体目标

1.提升儿童健康水平。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5‰以下。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以下。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5%以上。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以乡为单位稳定在95%以上。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降低儿童心理疾病发生率。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新生儿科建设100%达到省定标准。

2.增强儿童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0-6岁婴幼儿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努力提高0-3岁儿童及其家长受教育率,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0%。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适龄女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普及率达到99%,巩固率达到99.5%。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逐步推行随班就读机制,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5%。80%的城镇社区开办家长学校,农村普遍建立村级家庭教育指导站,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开展计算机信息教育、科普知识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

3.丰富儿童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幼儿园、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每四年举办一届省少儿艺术节。加强部级动画影视产业基地建设,全省每年制作5部以上质量较高的儿童题材影视(广播)剧、动画片。加强健康文化产品生产,全省儿童书籍、音像制品出版(包括再版)数年均递增5%以上。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办好各级电台电视台少儿节目,省和13个省辖市及60%的县建成有独立建制或独立挂牌的少儿图书馆;城镇社区和乡镇村(居委会)设立儿童阅览室或儿童专用书架;全省各乡镇文化站均设立儿童文化活动阵地。净化儿童文化娱乐环境。

4.加强儿童法律保障。中小学普遍开设法制课程,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到95%。80%的社区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加强儿童权益保障,侵害儿童权益案件的受案率、结案率分别达到100%和80%。未成年人犯罪占犯罪总量的比例控制在15%以下,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下。基层法院少年法庭切实履行全面司法保护的职责,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建立少年法院。对没有聘请律师辩护的未成年人被告全部实施法律援助。

5.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改善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改厕率达80%以上。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儿童的学习用品、食品、玩具质量和娱乐设施抽查批次合格率达85%以上;开设校本课程,在校学生环保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加强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省辖市及90%的县建立儿童活动中心,所有乡镇建立1处以上儿童校外活动阵地。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各省辖市依托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站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三、“十一五”儿童发展的优先领域和任务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大力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1.把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公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变,增加妇幼卫生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实现妇幼卫生体系基本现代化。

2.建立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按照分级设置、属地管理、分工合理、运作有效的原则,省、市、县(市、区)分级设置妇幼保健机构,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达到100%,区达90%以上。深入开展创建等级妇幼保健院(所)活动,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巩固和扩大爱婴医院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和新生儿科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降低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保障。

3.依法实施妇幼卫生全行业管理。全面实施《母婴保健法》,强化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准入管理,进一步加大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和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妇幼保健从业人员持证执业率达到100%。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诊断、婚前医学检查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和筛查诊治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城市达到90%、农村达80%以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切实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认真实施《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决定》。强化政府的责任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特别是苏北农村加强现代生育观念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5.进行儿童健康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对儿童生理、心理健康领域和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行多学科研究,推广适宜技术。

6.进一步完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逐步实行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或统筹。

7.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与服务。城乡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切实加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疾病的防治、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等儿童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普及优生优育、儿童均衡营养等妇幼保健知识,4-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稳定在85%左右。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100%。

8.改善儿童体育活动条件。加强社区儿童体育活动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校外体育锻炼和活动,增强儿童体质,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8%以上。

9.增加妇幼卫生工作投入。省、市、县(市、区)要调整卫生事业经费列支结构,建立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开展免费婚检、特殊群体儿童体检。重点加强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和乡级卫生院妇产科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套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二)儿童与科技教育

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

1.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全面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和扶困助学工程。建立“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逐步在全省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努力缩小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性别之间的差距。

2.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师资培养,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提供优质师资。保障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他们的各项待遇。

3.加强特殊群体儿童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障女童、残疾儿童与其他儿童同步享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特别是苏北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

4.加强儿童早期教育和科技教育。将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90%。普及计算机信息教育、科普知识教育,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科技活动,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加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设步伐,逐步完善儿童科技活动设施和阵地。

5.加强儿童性别平等教育。积极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理论和课程研究,培训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增强他们的性别平等意识。

6.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加强对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管理和指导,提高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家长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继续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省和13个省辖市建立家长学校网站。

7.加强儿童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三)儿童与文化

加快繁荣儿童文化艺术事业。

1.组织少儿文艺创作评比。设立江苏省儿童文化艺术作品创作专项奖,省政府不定期举办儿童文化艺术创作展演暨颁奖活动,推动儿童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推出江苏儿童文化艺术精品,提升江苏儿童文化艺术创作的水平和地位,繁荣少儿文化艺术。

2.开办少儿专题节目。办好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及其他省辖市电视台、电台少儿栏目,有条件的县(市)电视台、电台设置儿童专题节目。

3.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校艺术课教学质量,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素养。

4.培养少年儿童文艺新人。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儿童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组织儿童文艺团体,培养艺术新人。

5.加强农村和社区儿童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将儿童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儿童文化艺术教育和活动阵地建设的步伐,重点加强农村儿童文化设施建设。

6.加强网络及音像、图书市场监管。对各级各类少年儿童网络、网站以及少儿图书、音像制品市场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和整治危害儿童成长的读物、音像和网络产品的案件和市场,净化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组织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和读书活动,增强青少年科学文明素养。

7.加强儿童图书馆建设。将少儿图书馆、图书阅览室建设和各级文化馆、图书馆设立少儿专门场所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省群众文化先进县评选标准和“两馆”评估定级标准之中,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工作。

(四)儿童与法律

健全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1.加强和完善立法保护。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江苏省实施办法,制定并实施《江苏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条例》,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儿童权益的法律保护。

2.扩大普法宣传。面向社会、面向家庭、面向儿童,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公民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法制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强化司法保护。对于针对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贯彻“严打”方针,从重从快惩治拐卖、虐待、遗弃儿童等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建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有效保障流动儿童的各项权益。开展少年法院试点和推广工作,完善青少年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工读学校和未成年人管教所建设。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监督力度,依法查处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

4.加强社会保护。开展文化娱乐场所和校园周边环境治安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学校周边地区商业网点、音像市场和网吧,教育引导儿童远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预警信息采集点工作,定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红黄蓝”三级预警信息。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综合运用教育、服务、管理、帮教等手段,减少青少年犯罪。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儿童少年维权工作。

5.开展儿童自护教育。加强儿童法律知识和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自护知识和自护技能的培训、实践和竞赛活动,提高儿童保护自己、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抵御自然灾害、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

(五)儿童与环境

全面优化儿童成长环境。

1.依法加强生态保护,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全面实施“绿色江苏”工程,加强生态省建设,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能力和质量,增加人均公共绿地占有率,建设绿水青山的新江苏。

2.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村儿童生活质量。积极开展以“六清六进”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以苏北农村为重点地区,以养成农民现代文明生活习惯为核心,以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为目标,开展“文明村庄、清洁家园”创建活动。

3.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儿童产品安全。省、市、县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儿童食品、用品、玩具和大型游乐设施质量检测和监控;完善儿童产品安全检查制度,严格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核,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4.加大社会福利投入,帮助困境中的儿童。重视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省辖市依托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站全部建成设施独立、管理分区、具备教育条件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倡导儿童福利社会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办社会儿童福利院。继续开展对孤残儿童、贫困儿童的社会救助,探索适合孤残儿童身心发展的抚养方式和途径。

5.加强儿童活动阵地建设,提高儿童的社会实践参与率。把儿童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全省儿童事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政府投入。现有的儿童校外活动教育阵地要充实内容,加强管理,服务于儿童素质教育;各类教育活动阵地、博物馆、纪念馆、科技宫等优先、优惠、免费向儿童开放。要以儿童为主体,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他们的校外和节假日生活。

6.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保障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各类传媒要广泛宣传积极向上的儿童形象,禁止传播色情、暴力等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

四、“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和组织实施

(一)重点项目

1.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建立与江苏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妇女儿童活动阵地,推进市、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全省13个省辖市和90%的县(市)均建成1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并实现“五有”标准:有活动设施、娱乐场所、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数字化条件。

2.母婴健康工程。重点对苏北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乡级卫生院妇产科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改造和配套建设,全面改善妇幼卫生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包括对妇幼保健机构、乡级卫生院妇产科添置必要的或对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设备;对业务用房进行扩建、对危房进行改建,以满足开展业务需要。

3.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期改造工程。建设儿童剧院,同时进行中心内部道路改造。

4.省儿童少年基金会科技楼改造工程。出新美化、添置适合儿童科技活动的装置和设备。增设供儿童学习、娱乐、活动的设施。

(二)组织实施

1.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儿童规划》的组织实施。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根据《儿童规划》要求,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2.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把《儿童规划》的实施作为政府管理儿童事务的重要手段,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政府主要负责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内容。《儿童规划》实施情况要列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3.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实施《儿童规划》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目标任务分解制度、责任签约制度、年度报告制度、监测统计和评估制度、主要目标排序公布制度、示范带动制度,定期总结交流《儿童规划》实施情况,推动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4.各级政府要为《儿童规划》实施提供人、财、物的保障。要根据地方政府财力和实施《儿童规划》的实际需求,把《儿童规划》实施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儿童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监测评估

1.要加强对《儿童规划》实施进程的监测评估,各级政府和各成员单位应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地区、本系统年度常规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反映儿童发展状况和变化;要加强对反映《儿童规划》执行情况的各项数据资料的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为如期达标提供保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