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2-04-22 15:58:29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 牙体解剖学 实训教学 雕刻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主要是培养从事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应掌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与义齿加工技能,具有独立操作、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能力与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的重要出发点。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以学习各类牙解剖形态知识,训练各种牙体雕刻技术为主要任务,为学生进行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和胜任口腔技工岗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基础。近两年来有关其教学改革的探讨一直受到许多院校的重视。如何加强学生对牙体解剖形态的掌握,引起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进而能熟练地进行牙齿雕刻、堆塑等实践操作一直是这门实践课程的教学难点。我院在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对《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会提升理论,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提高分析为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工作作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是学生入校后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其概念抽象、难于理解、具体结构细微,而由于本身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有限,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时,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因此对该门课程的任课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信心。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在实训操作时,也不能操之过急,将学生以小组分组的方式,讨论牙体解剖形态与雕刻形态的差别。牙体解剖形态理论部分主要是针对具体的解剖结构,而牙体的雕刻形态是将解剖结构明确在具体的位置,从而通过雕刻将这些解剖结构展现出来。对于部分入门较慢的学生要给与相当的关心,使其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其次,要让学生有竞争压力。学校每年会组织学生进行牙体雕刻比赛,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参加“日进杯”口腔技术工艺展评。最后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帮助。

二、认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实训教学是对课堂中老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的验证和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训操作可以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也为其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论内容并不多,但却比较繁琐、细碎。每个牙冠上的尖、嵴、接触区、窝、沟等各类解剖特征都不相同,单纯从理论教学上来看,要让学生掌握复杂的解剖术语及解剖形态结构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结合《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的专业特点,坚持以实训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实训教学能动作用及充分利用实训室,利用教、学、做及手与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抽象理论直观教学,实现从理论到实训、再理论、再实训的有效连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实训中得到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在具体操作中得到锻炼,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进而对这门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三、明确实训流程,做好实训前的准备,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课程内容下划分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又根绝实际工作流程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实训流程按照:牙体描绘、外形高点转移、二面体成形、四面体成形、多面体成形、四面成形、牙合面成形、精修完成。学生在得知下次实训内容后,应首先预习实训步骤,明确实训目的,通过预习实训内容,学生在看老师示教时就心中有数,操作起来就会有条不紊。预习中如果发现问题可及时与带教老师联系或与同学讨论解决。注重培养学生从“做什么”、“怎么做”、“会做”到“做的更好”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四、丰富教学手段,改进实训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效率

教学手段除了应用传统的模型外,还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课件的图文并茂,从而加强对牙体的方位、解剖形态特点从平面到立体的认识。在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师示教与相关实训操作的VCD光盘相结合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实训的过程及本次实训得到的结果先有认识,再指导其实训。教师也应将学生在动手实训操作后安排学生及时进行体会总结,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五、加强实训教学

1.建设双师结构的课程教学团队

在实训基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项目教学;实验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做好预实验工作,统一工作任务步骤,在进行牙体雕刻技术的示教时,又能对每一步的实验步骤模型做好展示,阐述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方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的实验要点。学生实训时,教师不断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时,要及时纠正,为以后良好的工作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培养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对教师来讲,还应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学习相关技术的新理论或新技术特点及步骤,提高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

2.开放实训室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安排教师进行辅导,方便学生反复进行练习,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牙体解剖特点的理解和认识,掌握牙体雕刻的基本技巧,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1)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实验内容的深刻认识就会提高。许多学生往往在雕刻初期对牙体解剖形态把握的不明确,难免会造成许多小错误,我们要求学生犯错误不要紧,只要下次改正即可。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每一个作品都要认真对待,如果有多切的地方,就在最后的雕刻完成时用蜡填补,要知道错在哪里,以免下次再错。整理好雕刻步骤,总结雕刻中易犯的小错误,从而一次次地得到锻炼,正确掌握牙体的解剖形态特点。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开展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考核方法

由学校的专家教师、同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教师对学生的每件作品都给与评分考核,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

总之,实训教学是《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基本手段与必要条件。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探索,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对于牙体解剖形态理论的知识掌握和操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教学方式;牙体雕刻技能

当今时代正处在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时期,因此教学改革的任务显得异常紧迫与繁重。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呈爆炸式膨胀。这一特点不仅决定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决定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1]。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医学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成功地培养出口腔医学技术型人才,笔者认为必须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牙体雕刻技能课进行教学改革。

1 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1.1 内容 根据相关实验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测试。每次进行两颗牙体雕刻测试测试,每颗牙体1道题,共2道题。例如:雕刻上、下颌第一磨牙。时间是60 min。其中,上、下颌第一磨牙雕刻的题目各占50%,每颗牙齿的雕刻分别有20个给分点。

1.2 方法 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2006级98名学生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课内容为“牙齿的雕刻”。在实验课上,对照组老师进行示教演示雕刻牙齿的步骤,课后无作业,学生课余时间不进行雕牙的练习;实验组老师进行示教演示雕刻牙齿的步骤,课后有作业,进行当堂课牙齿的课后雕牙练习,每天雕刻一颗牙齿。全部雕牙实验课结束后,进行实践雕牙测试。2组学生均未提前告如要测试。测试时间60 min,不记名。理论课教材选用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由同一教师进行实验课雕牙的讲授。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软件及SPSS统计分析软件,以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统计两组实践雕牙试卷后,选择两两比较的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的统计结果见表(表l、2组学生的实践雕牙试卷的成绩)。

应用EXCEL软件及SPSS(使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以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

由表看出,两组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实践=0.000),实验组的实践雕牙成绩较高,平均成绩为82.3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21世纪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严重制约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鉴于此,本院从2003年开始推行口腔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案,意在打破以前的课程框架,围绕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学生创新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实施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新型的口腔基础医学实验体系。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具有扎实和较强的口腔医学技术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进入口腔义齿加工企业实习,能较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岗位实际工作需要,并很快成为企业生产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后被实习单位录用。

已往的教学方法都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育形式,限制了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难以为市场经济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2]。因此必须加以如下改革:①教学内容应由过去的以单纯传授具体知识为主,改变为以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创新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创新人格等)的培养为主;②教学方式应由过去的以传授具体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改变为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的启发式;③学习过程应由过去的阶段式学习改变为终生学习 。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设置应紧随时代脚步,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为目标。只有打破原学科型的课程体系,重新构建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高等职业医学技术教育才能真正迈上新的台阶。对高等职业技术医学生,应贯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理论教学要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对深奥的纯理论不必过于深究,而应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强化临床能力培养的主导思想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3],安排足够时间,认真加强医院见习、实习以及实训的训练,并切实保证实践带教的质量。口腔解剖生理学改革不仅要让学生来适应教师的“教”,更要让教师适应学生的“学”。通过讨论、交流、实践和探索最新的医学技术前沿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手积极性,让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4],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理解事物、建构自我知识、去超越现有知识发现新问题、以开发的、富有浓厚探索气息的环境来培育自我发展创新能力的人才[5]。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综合医疗、器械、技工、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核心环节。针对国内学生动手能力差、机会少的现状,我院在教学安排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增大了见习、实训课的比例,并强化学生的口腔工艺技术基本功的训练。在第一学年开设《牙体形态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工艺概论》等课程,通过200余颗蜡牙及石膏牙的雕刻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了牙齿的基本形态和相关的雕刻技术;在第二学年开设了《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活动牙齿技术学》、《固定牙齿技术学》以及《全口牙齿技术学》等课程,从弯制卡环、取模、制备蜡型等基本训练开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系列训练,学生进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学习时,就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对专业课的学有益处。

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在所难免。对高等职业技术学生,我们要强调“以能力为中心”,着重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处理患者能力以及临床操作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加大技能考核的分量,以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

总之,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改革,没有科学的理念,就没有高效的教学方法;没有开放的教学理念,也不会有实用的教学方法。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方法,我们而应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走出具有自己特色之路,这才是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戴红兵,刘玉村,孟繁荣.关于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医学教育,2000,(2):26.

[2] 杨 津.注重培养成人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人教学刊,2002,(1):46-47.

[3] 王改兰.浅谈诊断学教学改革的设想.西北医学教育,1995,13(4):194.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玉雕专业;独山玉

一、玉雕专业教学的现状

南阳是中原经济中的四大门户之一,又有丰富的玉文化资源,有悠久的历史,玉产业有众多的人力资源,玉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形成了以南阳为中心的玉文化产业集聚区。而今以南阳师范学院玉雕专业为首的专业设施也将抓住机遇,为经济建设发展、推动玉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一定的努力。在各个高校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作为全国首例以玉雕专业本科教学的南阳师范学院教学发展缓慢,从南阳玉雕产业进一步发展中体现出很多问题。作品死板、缺乏生命力,没有意境之美。在玉雕教学中如何将玉雕的工艺品向艺术品过渡,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中国画的元素在玉雕中灵活运用,由物象之美向意境之美转变,从而培养出更多的、更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推动南阳玉雕专业发展,有待于我们努力钻研、积极思考与探索。

玉雕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玉雕专业和美术学专业一样,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要求极高。例如在很多专业教学中都有相应的操作实践,如化学实验、音乐实践、美术写生,等等。玉雕专业教学也不例外,也应该将实践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种实践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也就是与外界接轨,校内与校外、课堂练习与生产加工的结合。而作为全国首例的玉雕本科专业教学还不够完善,创作思路应有所改变和提高,创作出具有灵魂精神的艺术作品,这种教学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

由于南阳玉雕专业教学不够完善、专业教学形成较晚,各个因素对其重视不够,专业实践也没有合理完善的规划与安排,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仅仅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按照师傅的想法去创作,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专业结构的合理体系,影响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永远停留在别人的思想之中。在教学环节上也只停留在课堂练习、校内校外实践、毕业创作等相关环节,学生的创作思路缺乏,作品的主题思想不够明确,也不够新颖。作品从而失去艺术品的韵味,给人的想象空间不足,更谈不到使人为之震撼。

(二)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高素质的玉雕大师主要在社会上。他们经营着自己的加工产业,没有在高校授课,即使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的玉雕名人也不愿意在高校授课,院校聘请的玉雕大师讲学的机会也甚少。从而影响着学生专业营养的吸取,没有好的建议、正确的导向,也没有精彩的作品诞生。

(三)不完善的学习环境

作为唯一一所本科玉雕专业的南阳师范学院,其教学空间不大,设备更新慢。数量不多,学生的课堂实践不充足,校企联合不完善,本科学习实习基地欠缺,影响了学生对市场的了解也导致了玉雕专业教育培养出的本科生缺乏职业意识、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难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更不会推动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画在玉雕专业中的渗透

为了进一步完善玉雕专业教学改革,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探究,我认为将中国画的一些理念运用到玉雕教学中去,从而做出更好的玉雕作品,推动玉雕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就玉雕的教学和课堂设置可以从中国画元素中的范畴运用到玉雕教学中去。

在如今的基础实践教学中不单单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创作理念与想法。参加校外实践,如艺术采风、企业实习、市场调查、直接进工厂加工,等等。这些都应该在本科教学中有所体现。就作品本身来看,如此精美的作品都体现出了中国画的元素,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这些题材概括了玉雕的题材范畴。所以从中国画的核心元素在玉雕专业中的应用有以下思考。

(一)“形”与“神”在玉雕作品中的体现

“形”与“神”在中国画教学中充当着不可估量的重要角色,是教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中国画教学中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形似”与“神韵”能使作品升华,其也应用于玉雕作品之中,从而使工艺品达到艺术品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重艺术创作中物象的造型。

中国画由工笔到没骨再到写意都离不开造型,准确地说离不开白描的造形,形也是作品精神特征的再次体现,玉雕创作中的造型准确,如:人物的比例、花卉的生长姿态等,中国画的造型体现在宣纸上,有骨法用笔的韵律美,有虚实、长短、浓淡之分。在玉雕教学中作品也应加强对线的理解,使之在雕刻人物时注重线条变化,雕刻花卉时重视生长姿态。理解疏密、长短、多少之对比,求变化。在玉雕教学中要求学生在造型的基础上多观察、多理解,以至于更好的表现形似之美。

其次,创作中多找对比变化。

在中国画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好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对比变化。这种变化有物象生长规律的变化、节气的变化、气候的变化,作品来讲有浓、淡、干、湿的变化,粗、细、长、短的变化,表现人物情感上有喜、怒、哀、乐的变化。玉雕教学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把这些细节合理的应用于创造之中。合理的利用石头的固有颜色,也就是更好地利用俏色去设计作品,达到美的效果。

(二)“意”与“像”在玉雕教学中的体现

如何让作品从审美构思达到一定的高度,都离不开“意”。中国画以“造意”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体现在作品的内外,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老师的作品《九龙晷》,其作品长2米,宽1米,重0.5吨,构思奇特,九条栩栩如生的盘龙相互缠绕,神态各异,中间有一个古代的日晷,象征着中华民族九九归一。作品做到了物我交融,神与物游,人者物化,物者人化的境界。作品也正体现了“形意”、“神韵”的意趣,在传统的中国画理念之中有“巧者意绘画”,在玉雕教学之中也应该有“巧者意雕刻”之言。

(三) “气”与“韵”在玉雕教学中的贯穿

气韵生动是谢赫六法之一,在中国画教学中是重要的核心范畴,主要体现出作品内涵。“气”是从作者修养中提炼出来的,绝对是作品的意义和内在精神,也反映出画家和雕刻大师的物化形态。

而对“韵”的把握也有“风韵” 、“韵度”的意义,这些都是内在之美。主要是在有好的构图、好的寓意的前提下,才能把握作品的“风韵”、 “精神”,从而表现雕工过程中一些细致精彩动人的创作韵致。

(四)“理”与“法”是玉雕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古人所强调的,是古人的道法、修养培养。这种思想便用于艺术创作之中要求有一定的创作原理及定理。中国画的教学中不单贯穿着“理”与“法”,而且对“法”的认识之下求不断发展,有着更高的追求。玉雕专业教学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师心不师道,如袁宏道所说:“善画者,师物不师人。善学者,师心不师道。善为师者,师森罗万象,不师先辈。”这是中国画关于“法”的主导。这种“法”完全可以用在玉雕教学之中,一方面表现物象,一方面体现技法,使“法”恰到好处。

“理”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和总结相关的规律。在玉雕教学之中让学生多观察事物、多总结经验,结合中国画实践的规律,进而对玉雕专业进行深入研究。

结 语

如何能使玉雕专业教学能延续发展,使其作品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通过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中的核心元素与其结合,也显现出它的合理性、必然性。时至今日,应该把以上元素应用于玉雕教学中去,并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提高他们潜在的创作能力,进而为南阳玉雕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数控精雕;校企共建;数控加工;《CAM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143-02

近些年来,各省市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实训基地等建设,方方面面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进行大量成功的探索实践改革,推动了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特点,开展项目式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突出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用项目教学穿插理论知识。校企共建数控精雕实训室就是通过数控专业学生在实训室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由于实训课程教学对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至关重要,实训室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平台,在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加强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动手能力非常有必要。

一、建立数控精雕实训室的主要意义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室项目2011年立项后逐步开展各项工作,现均已按计划完成,且完成情况良好。我院模具数控实训基地项目实训室的确立,广泛征求专业教师意见,并根据本专业的设置进行认真全面的研究,在数控专业实训课程形式上进行必要的改革。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是《数控工艺与编程》和《CAM技术应用》,都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数控加工工艺包括G指令和工艺方法,而学生只能抽象的图纸,且缺乏实际生产经验,不知道怎样才能达到工艺要求,工艺方法在课堂上也很难讲清楚。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走进数控精雕实训室,通过亲自编排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加工程序,加工出合格零件。

二、精雕实训室的主要建设规划

数控精雕实训室在设计方向上,要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原则。模拟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借鉴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引进企业产品的同时,吸纳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学员着装、工具摆放、车间行为规范等方面都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兼顾美观和实用。这样,学生在校内就能完成岗前培训。因此,将现有的教室进行改造成为首选,本着节约建设费用、满足教学需要的原则。对实训室作如下设计:精雕实训室共有三间,中间用玻璃门隔开,布局见下图。左边设置为学生作品和企业产品的展示区,展示柜上放置学生和企业的作品,用玻璃隔开,下面放置工具和材料。右间作为教学区域,学生可在6张讨论桌上制订工艺设计,形成完整的加工方案。中间为加工区,学生在机床上完成加工,并进行检测。

数控精雕实训室布局图

三、实训教学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

在数控专业实训课程形式上进行改革。总的指导思路是以产学研为核心,以企业生产模式为样板,以培养新型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广泛学习和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职业教育方面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经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 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在课堂里讲授,学生很难理解,也很容易忘掉,学生编出的程序正确与否也不能直接验证。针对上述问题,将课堂直接搬到机床旁边,边讲授边实践,动静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很容易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对切削用量参数的确定也有直观认识。

2. 实训考核与技能鉴定一体化。在数控实训教学考核时,采用实训科目考核与工种技能鉴定一体化的考核方式,让技能鉴定部门来检验教学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水平,鉴定通过即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重新训练,重新鉴定,直到通过为止。为了让学生高质、高效地操作现有实训设备,我们组织编写了全套的校本实训教材,教材的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衔接,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规范化。

3. 实训与生产一体化。在毕业实习阶段开展校内顶岗实习,积极开拓校企合作领域,真正做到与企业零接触。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学员的产品质量意识、生产效率及合同工期意识,还体会了企业生产的氛围。目前,我院已与宁海产学研基地的相关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完成2000多件产品。

四、预期效益

1. 取得的成绩与效果。数控精雕专业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后实际效果显著:①充分满足学校实训教学需要,大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操作技能的水平,促进该专业的招生与就业;②推动课程改革,实施模块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质量明显提高;③开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局面;④为数控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⑤学校交流成果显著,为学校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2. 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师的提升和培训、在校学生的数控技能培训,等等,都可为地方经济服务。

3. 开展技术服务。教学工厂的建立,将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实训基地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

齐全的实训教学设备,完善的各种规范和实训教学制度,是建立先进模具数控实训基地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此才能营造真实的实训教学环境。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岗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强数控实训室和工厂车间建设,为师生的科研转换创造条件,并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开展对外社会服务,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差距。

通过这种实训模式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企业岗位的需要正确选择工艺路线、加工参数、工艺基准和工件的正确装夹方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学生的综合加工能力得到提升,数控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钟江静.模具拆装实验室的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11,(3).

[2]周明康.柔性综合实训车间: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训室建设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数控精雕;校企共建;数控加工;《CAM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143-02

近些年来,各省市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实训基地等建设,方方面面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进行大量成功的探索实践改革,推动了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特点,开展项目式的课程改革,就是为了突出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用项目教学穿插理论知识。校企共建数控精雕实训室就是通过数控专业学生在实训室亲自动手操作,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由于实训课程教学对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至关重要,实训室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平台,在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加强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动手能力非常有必要。

一、建立数控精雕实训室的主要意义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室项目2011年立项后逐步开展各项工作,现均已按计划完成,且完成情况良好。我院模具数控实训基地项目实训室的确立,广泛征求专业教师意见,并根据本专业的设置进行认真全面的研究,在数控专业实训课程形式上进行必要的改革。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是《数控工艺与编程》和《CAM技术应用》,都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数控加工工艺包括G指令和工艺方法,而学生只能抽象的图纸,且缺乏实际生产经验,不知道怎样才能达到工艺要求,工艺方法在课堂上也很难讲清楚。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走进数控精雕实训室,通过亲自编排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加工程序,加工出合格零件。

二、精雕实训室的主要建设规划

数控精雕实训室在设计方向上,要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原则。模拟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借鉴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引进企业产品的同时,吸纳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学员着装、工具摆放、车间行为规范等方面都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使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兼顾美观和实用。这样,学生在校内就能完成岗前培训。因此,将现有的教室进行改造成为首选,本着节约建设费用、满足教学需要的原则。对实训室作如下设计:精雕实训室共有三间,中间用玻璃门隔开,布局见下图。左边设置为学生作品和企业产品的展示区,展示柜上放置学生和企业的作品,用玻璃隔开,下面放置工具和材料。右间作为教学区域,学生可在6张讨论桌上制订工艺设计,形成完整的加工方案。中间为加工区,学生在机床上完成加工,并进行检测。

数控精雕实训室布局图

三、实训教学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

在数控专业实训课程形式上进行改革。总的指导思路是以产学研为核心,以企业生产模式为样板,以培养新型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广泛学习和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职业教育方面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经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 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在课堂里讲授,学生很难理解,也很容易忘掉,学生编出的程序正确与否也不能直接验证。针对上述问题,将课堂直接搬到机床旁边,边讲授边实践,动静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很容易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对切削用量参数的确定也有直观认识。

2. 实训考核与技能鉴定一体化。在数控实训教学考核时,采用实训科目考核与工种技能鉴定一体化的考核方式,让技能鉴定部门来检验教学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水平,鉴定通过即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重新训练,重新鉴定,直到通过为止。为了让学生高质、高效地操作现有实训设备,我们组织编写了全套的校本实训教材,教材的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衔接,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规范化。

3. 实训与生产一体化。在毕业实习阶段开展校内顶岗实习,积极开拓校企合作领域,真正做到与企业零接触。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学员的产品质量意识、生产效率及合同工期意识,还体会了企业生产的氛围。目前,我院已与宁海产学研基地的相关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完成2000多件产品。

四、预期效益

1. 取得的成绩与效果。数控精雕专业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后实际效果显著:①充分满足学校实训教学需要,大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操作技能的水平,促进该专业的招生与就业;②推动课程改革,实施模块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质量明显提高;③开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局面;④为数控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⑤学校交流成果显著,为学校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2. 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师的提升和培训、在校学生的数控技能培训,等等,都可为地方经济服务。

3. 开展技术服务。教学工厂的建立,将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实训基地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

齐全的实训教学设备,完善的各种规范和实训教学制度,是建立先进模具数控实训基地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此才能营造真实的实训教学环境。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岗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加强数控实训室和工厂车间建设,为师生的科研转换创造条件,并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开展对外社会服务,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差距。

通过这种实训模式的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企业岗位的需要正确选择工艺路线、加工参数、工艺基准和工件的正确装夹方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学生的综合加工能力得到提升,数控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钟江静.模具拆装实验室的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11,(3).

[2]周明康.柔性综合实训车间:高职机电类专业实训室建设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篇6

《核舟记》一文的教学,“言”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文下注释详细,学生可通过归类总结与对比分析,理解与掌握字词;那么,怎样解决“文”的问题呢?细细盘点起来,这枚小小的核舟,承载着这样的文化信息:

第一,核雕文化。据《核工记》载,明末清初核雕工艺堪称一绝,核雕精品是当时江浙一带缙绅商贾的热门藏品。桃、橄、杏等果核经民间艺人巧手精雕,成了扇坠、念珠、手串等装饰品,核舟是当时奇货可居的艺术珍品。在核雕中,橄榄核雕最为常见,桃核舟最为名贵。从选料到设计布局,再到雕刻完成,需要艺人具备超乎想象的耐心和近乎传奇的技艺。民间自古以来一直把桃木奉为祛邪扶正、避凶趋吉之物,如桃符、桃梗等,因而桃核舟的产量屈指可数,为宫廷秘藏,贵比金银。所以,桃核舟被视为果核雕刻的,当时能雕刻桃核舟的大师寥寥无几。

第二,名人文化。这枚核舟以“大苏泛赤壁”为主题。苏轼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大家学过他被贬黄州时所作的《记承天寺夜游》,而核舟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字,恰出自苏轼被贬黄州时另外两篇文章《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此二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作者长期被贬而又能自解其愁的仙风道骨。

第三,宗教文化。苏轼政治上坚持儒家的人世精神,在生活上则更多地持有庄禅的旷达态度,执着超脱,无往不可。事实上,苏轼前后《赤壁赋》中,并未提及鲁直、佛印二人,但王叔远并没有拘泥于苏轼夜游赤壁的原型,而是通过大胆的想象,独具匠心地创造了一个似不真实、却又令人深信不疑的艺术品。他“安排”黄庭坚与他们同游赤壁,合乎艺术的真实。而船头又安排了和尚佛印,也不是无稽之谈,因为坡的世界观非常矛盾复杂,他不仅对儒家思想、道家哲学深有研究,而且也精通禅学,与和尚往来频繁,关系密切。可见王叔远对坡的了如指掌,想藉此刻舟,有所披露。

至此,《核舟记》一文的教学,就不是单纯的“言”的内容了,更不是简单的“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高超技艺的赞叹”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所能包容的。语文教学需要有文化培育。文言文形式典雅、内涵丰富,是古人思想精髓的集结。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如是说,“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依赖于“言”与“文”的紧密结合,二者不可或缺;重文言字词解释、轻文章内涵感悟是舍本逐末;忘却了“工具”之外的清风明月、秦砖汉瓦,忽略了内在的文化追求,文言文教学就会失去其灿烂的本色。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中职 水晶雕刻专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素有“中国水晶之都”美称的东海县,依托丰富的水晶、石英资源,水晶及硅资源深加工已成为拉动东海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产业的发展必然要带来人才与技术需求量的增长。然而,水晶雕刻专业是传统的特色专业,地方性强,个性突出,相对于其它一些专业来看,科技含量不高,传统手工操作性强。借鉴于区域外的宝玉石雕刻技法,继承传统的父带子、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将其搬上了职业教育的课堂,而这一专业特点,决定了许多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课堂上是很难完成的。

近几年来,东海中等专业学校在加强水晶雕刻专业建设的同时,密切联系地方水晶工艺品加工业的实际,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因地制宜地培养地方水晶雕刻特色人才。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即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关联度较高的有: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前厂后校、订单式培养等等概念,然而他们彼此间相互包容、渗透和替代,充分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劳作的有机结合。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条件;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订单式培养是工学结合的途径,半工半读是工学结合的方法,前厂后校是办学实体的较高境界。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

1.引企入校模式。引企入校就是利用资源、区位优势,校企双方共签合作协议,让企业在学校成立生产基地或生产车间,使水晶雕刻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拥有近距离的顶岗实习岗位。

东海县至善坊水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我校水晶雕刻专业率先引企入校的首例,通过“引企入校”,有效地变实训车间为生产车间,既利用了企业的资金和设备,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又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解决了培养与使用“两张皮”的现象,使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使“学生”与“工人”角色实现“无缝对接”。

2.订单定向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是目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2005年起我校与东海县晓云阁水晶礼品有限公司联合办学,该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素质委托我校每年定向招收学员20人,这种订单式培养使校企合作双方的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学习与就业同步。真正实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毕业后,这些学生就可以“零距离”就业。

3.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校学习一定时间后,到企业从事生产实践的学习方式,是一种“1.5+1.5”或“2+l”的短期订单培养方式。学校按照企业岗位的需要灵活地安排综合训练内容,集中进行岗前培训,或到企业的按工作岗位要求从事实践活动,为所学与所需“零距离”对接打下基础。

4.半工半读、勤工助学培养模式。半工半读、勤工助学是实施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有效途径,特别有助于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入学难、就业难的突出问题。从2006年起,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多家水晶雕刻企业共同签订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协议,先后为268名学生提供工学结合、定向实习或自助求学的机会,学生通过免费入学、带薪实习、以工养读的方式完成学业,从而满足贫困家庭学生“边学习、边赚钱,家庭零负担、学生自成业”的愿望。 转贴于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

1.建立稳定“双师型”教师团队。每年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参与生产实习锻炼,了解生产第一线的新工艺、掌握新设备的使用。通过企业中的师父以传、帮、带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尽早熟练掌握相应的技术,适应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不仅如此,我校充分发挥县科教创业园区企业人才与技术优势,通过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举办水晶雕刻专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校企合作、企企合作,支持水晶加工企业与园区内学校共建水晶工艺实训基地。学校要积极争取县人力资源部门的支持,尤其是面向福建、河南等玉石雕技术水平高的区域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拘一格引进水晶设计、加工高层次人才,不断充实专业师资队伍。

2.完善与工学结合相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打破原有的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建立能力本位,注重技能培养,实现岗位目标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细化教学环节。积极吸收地方经济组织和企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有企业、行业专家,工艺美术大师和水晶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或咨询委员会的职能,广泛听取他们对专业课程建设尤其是人才结构与素质培养的建议。通过深入市场进行专业社会调研与论证,制订整套课程计划,合理安排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数量、顺序、分配,使教学过程逐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以专业素质和能力作为最终的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模块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思想的载体,同时也是教学改革思想的载体,是育人模式在教学模块和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水晶雕刻工艺专业大力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的教材建设,着力强化专业精品实训教材建设,并把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水晶专业教材的编写人员不仅来自学校的专业教师,而且还邀请了企业、行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共同参与,不断形成本专业教学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对各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统一编裁,以适应学生年龄段身心发展特征的教育教学需要。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考核体系。打破单纯以课堂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探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建立突出能力、全程评价、多元考核的开放性评价体系,以企业的专家作为评委评定实习、实训课程的总评。训练过程中,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综合索质的培养,要将能力训练、知识学习、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以人为本、校企参与,体现人才评价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参考文献

[1]曹晔 国外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比较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3)。

[2]徐平 美国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3(8)。

[3]袁长明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初探[J].职业时空(研究版),2006(12)。

核雕教师工作总结篇8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乳恒牙的解剖形态,髓腔解剖形态、临床意义,牙列、合、颌位、口腔生理功能及口腔颌面部颈部局部解剖的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体系含有后续专业临床课程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但该课程含大量理论知识,概念相对抽象、枯燥,其重要性并非每个学生在当时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难度较大,学习效果较差。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不够精炼,教学模式偏于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弊端,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也没有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求,岗位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我们的学生能掌握口腔医学及工艺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操作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口腔技术专业的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尝试,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掌握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成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1 明确教学目标

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教学条件,深入调研,分析岗位需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目标应是三维目标,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逐步形成善于思考,勤于动手,不断进取的积极态度,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团队合作精神。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学会交往。

1.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出各类牙的牙体形态特点及相互区别,能归纳牙列,咬合、颌位等基本规律,熟悉口腔颌面部与颈部组织解剖。

1.2 能力目标

主要是学生对牙体形态的应用,能熟练描绘恒牙外形的多视图,能雕刻出具有代表意义的恒牙形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1.3 素质目标

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 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牙体解剖生理、牙列与牙合、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口腔生理四大部分。要以坚持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为重点,以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广泛征集工作在口腔技工岗位上的专家意见,归纳分类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由校内专职教师和岗位专家共同制定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课程内容,将牙体解剖生理、牙列与牙合作为教学重点,口腔颌面颈部解剖和口腔生理作为次重点。这既体现必需与够用的原则,又减轻了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收益良好。

3 课程实施

3.1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教学实施的保障

组建梯队合理、教学业务水平高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学团队是必要的。近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中有丰富理论及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专任教师和兼职的教师。教学团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发扬传帮带精神,专业教师陆续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培训和进修,拓展视野。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青年教师提供充分的企业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和更新教师的专业实践和工作实践力。教学条件方面,学校建立了与教学改革配套的专业的牙体雕刻实验室,实验室内有先进的标本模型、牙体雕刻计算机扫描系统。已建立的校内义齿加工厂,提供了教学的平台和工作的真实环境,为学生课间实习提供便利。各教室均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供教师和学生随时使用。校内的校园网及电子阅览室方便学生课余上网查阅各种信息资料。在校外,我们拥有数量充足、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后续的岗位技能培训。

3.2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受所教授学生的实际特点制约的,高职高专学生有学习动机,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伴有明显的情绪化,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理论内容相对枯燥、繁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在该学科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因材施教,同时要结合岗位实际,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广泛使用多媒体授课,大力开发教学课件,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该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多,讲授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化成”以学生为中心”,我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适合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式教学、示范教学法等。讲授法配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例题和图片,借助标本模型,可避免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而对于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部分的内容,授课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选颌面外科病例进行案例式教学,该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思考和交流,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案例选择、设计及课堂讨论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因此也是对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的一种提高;在牙体形态的描绘、牙体雕刻等实验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做,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注意回顾理论知识内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滴蜡法雕刻蜡牙冠的练习,是根据技工室固定义齿熔模制作这个工艺环节的需要而设计的,某些牙位的训练,我们将上课地点设置在校内义齿加工厂,由工厂师傅带领学生操作,并给与评价。运用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等资源,使学生尽早接触未来工作,熟悉工作环境。通过接触岗位实践,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大大提高了理论课堂的教学效果。

3.3 强化实验教学环节,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期间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对本专业学生适应实践工作和就业至关重要。因此要想提高口腔技术专业学生质量,关键是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可以很快进入岗位角色,适合岗位需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应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和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将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时数由原来的90学时调整为224学时,实践操作部分由原来的30学时增加至162学时,开设学期更改为第一、第二学期。调整之后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2.6,增加了大量的牙体雕刻实验课学时。教学地点也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而是大大利用校内义齿加工厂的有利条件,由工作岗位上的专家授课,教学环境可与工作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真实的演练。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师把多媒体技术也应用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将操作过程形象直观的呈现给所有学生,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下只有少数学生能观察到的实验操作的问题,大大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延伸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自2008年来,我系每年都举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牙体雕刻技能竞赛活动,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口腔工艺技术赛事,大大激励了学生练习和操作的积极性,涌现出许多能手,营造了学生竞相练习的氛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4 改革考核制度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是检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根据专业需要,加强实验考核是绝对必要的。我们改革以往的考核形式,改革了实验与理论的考核比例,同时规范、细化了考核标准。口腔解剖生理学这一课程的学习贯穿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以技能操作的考核为主,采取抽签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牙体雕刻。第二学期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技能操作包括牙体雕刻和滴蜡塑形。理论考核占30%,技能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技能考核构成比例为:平时实验实训成绩占20%,项目技能考核占50%。目的是在强调实践技能重要性的同时,也提醒和检验学生对职业必备理论知识的掌握。防止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的观念的产生,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模仿的雕牙匠,而是一名拥有坚实理论基础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实习单位及毕业生工作单位评价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基本理论扎实,牙体雕刻技能高,适应工作能力强并且有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