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思品教案8篇

时间:2023-01-01 14:35:12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篇1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 教学优势 实施程序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6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大量的案例。据笔者精确统计,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初一到初三的5本教材111个框题中,各种案例总计366个,平均一个框题3个左右,按照教材的常规教学,案例教学的时间要占课堂教学的60%以上。因此,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教学也就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首先,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在教学中往往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这就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案例所营造的情境中来。

其次,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教学方式,以案例为媒介向学生传输各种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主动思维,并吸收他人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的运用和学习,不断提高进行事实判断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再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沟通,互相合作。这不但使学生学会了互相交流,也使群体潜力得到开发。

二、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做好案例的选择、教法的设计与教学的实施,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下面,以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初二教材《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中“同学之间起外号”的案例为例,简要分析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小立长得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对此,小立心里很不好受。小立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而他的同学却说:“起外号是件很平常的事,无可指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请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1.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

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是正确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本案例的设计,一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探究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他人人格尊严、不侵犯他人名誉权;二是给学生感悟的机会,将心比心,感受名誉权受到侵害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并了解身边侵害名誉权的各种行为,认识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及应承担的后果;三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遵守法律和道德高尚的人,做受同学欢迎和喜爱的人。

2.案例教学的操作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实现案例设计意图的唯一途径。笔者将本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设计如下。

第一步,设置情境,进入情境。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情况,明确活动要求,进入角色,或引导学生谈谈身边给他人起外号的小故事。

第二步,学生思考,分析案例。让学生站在小立的立场上,感受人格受到侮辱所产生的情绪,以及考虑如果自己是小立会通过什么办法摆脱苦恼。

第三步,你说我说,交流讨论。让学生就小立同学的言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外号有褒贬之分,褒义外号是赞许,也不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贬义外号则会伤他人自尊,侵犯他人名誉权。小立长得矮胖,给他起外号叫“武大郎”,是讽刺、嘲笑、挖苦他身材矮小,是对他的侮辱。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为小立起贬义外号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第四步,举一反三,深化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第二个问题,边讨论边填表。侵害名誉权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侮辱,如讽刺、谩骂、挖苦等;二是诽谤,如无中生有、造谣中伤等。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相互之间有意或无意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和表现,进行填写。找出这些行为之后,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受害人着想,通过体验来感悟尊重他人名誉权的重要性,体会法律保护名誉权的必要性。

第五步,分析后果,行为指引。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分析侵害他们名誉权的后果,认识给被侵权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要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也会给侵权人带来谴责、惩罚,即对侵权人也没有好处。在学生完整填写表格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能做出不尊重他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3.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参加讨论的质量,即是否把平时学到的理论同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分析的水平如何,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的结论是否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等。

第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看使用的案例是否激发了与教学目标相符的讨论,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是否掌握了有关的概念和技能,是否促进了学生相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是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使问题得到了解决,等等。

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第一,处理好教材既有案例和补充案例的关系。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现实生活。由于教材编写与教学实施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能满足所有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注重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生动而贴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资料作为补充案例,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第二,处理好讲授法和讨论法的关系。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说明基本理论,简明扼要,节约时间,加深学生的理解;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交叉使用两种方法,切不可始终使用单一的方法。

第三,处理好案例活动“放”与“收”的关系。教材中的许多案例涉及内容多,发散起来延伸面广。对于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适当地予以扩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十分有益。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中的师生讨论容易跑题,其操作过程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过度开放容易造成既达不到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被动局面。因此,案例教学中要在时间总量上有所控制,处理好探究活动中“放”与“收”的关系。

[ 参 考 文 献 ]

思品教案篇2

一、思想品德课教案的编写原则

1.应在进一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动手编写。研究教材和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核心,教师必须在研究单元 教材的基础之上,对课时教材作进一步地钻研,具体分析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材料和观点、确定该课在 整个思品教材体系和该单元中教学的地位,以掌握教材。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精读和熟读课时内容。精读的目的是理解教材。通过仔细、深入地揣摸和钻研每一课 、第一节的具体内容,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了解教材的精微,做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熟读 的目的是要能够纯熟地掌握教材,驾轻就熟地驾御教材。即不仅要懂,而且要熟,要做到从整体结构到具体内 容,都胸有成竹,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

同时要处理好教案和教材的关系。教案的编写原则应是对教材的加工过程。关键在于使教材适应本班的水 平和需要。教案既不能简单地照搬教材,是教材的重复,也不能完全抛开教材另搞一套。

有了教案也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可把重点问题,如课文中所明之理加点、波浪或序号、注释以帮助学生 理解和记忆。

2.一定要掌握学科特点。目前小学思品课已形成较系统的教学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理、激情、 导行是思想品德课的总特征。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这个基本特点,不能将思品课教案写成语文课的教案。思想 课同样要学习和阅读课文但教学目标不在于掌握字、词、句、篇章、结构,而是在于学文明理,是通过分析字 、词、句的感彩,体会和理解所明之理,并内化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进行行为指导。这样,教案才会 编得有思想品德的味道。因此,编写教案时要紧紧抓住学科的特点。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案,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 三点:(1)教师要设计好启发式的问题和运用启发的方法。使学生有思考余地,既能说出一点、又说不完整,要 开动脑筋分析综合一番后方能掌握这个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分析一事物的多角度、分析一 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分析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关系等。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得 出结论。(2)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小学生的身边事。如一位教师在讲《关心他人》一课时,在明理之后给学生 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谁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谁知道爸爸爱看什么样的书或有什么嗜好?谁知道妈妈每 都是几点钟起床做饭等问题。问题提出后,有的同学兴奋地抢着发言,有的同学则一脸的懊丧。在老师提出问 题后,他们都领悟到关心他人不仅仅是课文中的事,而且就和自己有关。几个问题提出之后,也就知道了自己 是不是关心他人,是口头的还是真正做到。因此,在教案编写时还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二、思想品德教案的编写过程和方敞

教案一般分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和图表式教案等几种。教师要选择哪一种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 学经验。

教案和内容分一般情况和具体内容二部分。一般情况是指每一课时的教案都应写入的内容:包括授课班级 、上课日期、课题名称、课型、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等;具体内容是指这一课时完成的 教学内容和进度,它是教案的正文和重点。

教案和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内容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过程是教案内容的讲授过程 。要把讲授的内容组织成教学过程,安排好教学进度、教学顺序和教学步骤,构成完整的教案。总地说来,就 是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的、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设计总体结构、 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顺序和步骤,组织好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环节的编写 组织教学指的是教师步入课堂、宣布上课这一环。组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 间休息或上节课内容的兴奋点转移到本课中来,集中注意力,做好听课的准备,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做出“预备 ”。不能“心不在焉、视见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大学》)

组织教学通常要采用一些方法。因此编写教案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一目的进行。如可以把上节课布置的作 业进行检查、讲评,并把讲评的要点条理化;高段的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安排进行一分钟讲 演、发表自己的对某事的见解等。

以这种方式组织思品课教学,能较好地达到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兴趣的目的。

2.导入新课环节的编写 教师还应充分准备从组织教学过渡到讲授新课的导入问题。导入时既要注意和上 节课知识的衔接,又能自然引入新课,并通过导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兴趣,为讲授新课——明理做铺垫 。

导入新课可从“纵”“横(文秘站:)”两方面导入。“纵”指过程,即导入指在课前进行的引入新课的方法。“横” 指抛开过程性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从“纵”的方面导入的方法有:

(1)课前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如第三册第二课《光辉的节日》,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光辉的节目指的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光辉的节目》”,并板书课题。

而课中和结尾时点化揭示课题,就不单纯是导入的方法问题又属于明理内容。下面也附带说明。

(2)课中揭示课题:如第二册第七课《做勇敢的孩子》。老师教学中已经使学生明白了“小红不胆小,她不 怕黑,不怕打针吃药、敢当众发言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后,再提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动情明理,大 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做勇敢的孩子,教师适时板书课题。在课中适时揭示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做勇敢孩子的愿 望,又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结尾时点化课题:如第一册第八课《我爱祖国》。当老师完成明理和导行部分之后,总结全课学习内容 ,提出课后行为要求时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它面积广大、祖国富强又可爱 ,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结尾时揭示课题 ,既总结全文,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以“横”方面,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

(1)教师运用谈话、设问比较的方法:

如《热爱家乡》一课,教师运用谈话方法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热爱家乡》一课 。怎样做才是热爱家乡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文中的两位大哥哥都是怎样做的?”

又如《珍惜集体荣誉》一课,教师用设问的方法导入新课。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做一个维护集体荣誉的 孩子吗?(板书“集体荣誉”)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维护集体荣誉吗?(板书“维护”)为了班级得到卫生评 比的“小白鸽”就把垃圾收起来又倒在共它班级的分担区,是维护集体荣誉还是破坏集体荣誉呢?同学们一定 都很想弄清楚,下面我们就来学新课《维护集体荣誉》

(2)借助其它手段,如故事、谜语、哲理、名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园园和方方》一课,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大象和小花猫》的故事,使孩子从中了解到,大象 和小花猫都有各自的优点,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合作才能办好事情。这个小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么 我们看《园园和方方》又告诉我们什么?

谜语导入:《小凤送桃》一课,老师出示一则谜语:“胖娃娃、没有脚,红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沟,肚 里有味道”。学生回答:“桃”。老师说:“孩子们猜对了,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一个《小凤送桃》的故事。”

哲理、名言导入:《最可爱的人》一课。老师出示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句南疆战士的豪言壮语 ,提出问题: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归纳发言后,老师又说,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下面我们就来 学习第二课《最可爱的人》。

此外,还有用歌曲(音乐)、举例、图片或实物、音像等创设情境等多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这里就不一一 讲述了。

(3)教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以游戏、小品表演、汇报等方式导入新课:

如《做妈妈的小帮手》一课。课前教师安排小品表演。一组是小女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洗衣服腰酸腿疼, 就主动给妈妈捶背、替妈妈洗衣,妈妈睡着后又轻轻地给妈妈盖上被子;另一组是小女孩放学回家,看妈妈洗 衣服就把口袋里的脏手绢掏出来扔到盆里,看电视时妈妈叫她去买火柴,她却不耐烦地说:没看见我在看电视 吗!真讨厌!……老师提出问题,二组表演各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个小女孩做得好?……由此导入新课。

汇报:教师在课前有目的的组织参观、调查、走访等活动,通过学生课前汇报活动情况的方法导入新课。

还可以通过行为测查引出问题导入新课:以上的各种方法导入都不要忘了一个“巧”字,既要引得自然、 合情合理,又要引人入胜、动人心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讲授新课环节的教案编写 讲解新课是教案正文部分的中心,所占篇幅最多。一般说来,一堂课质量如 何,主要是看这一环节完成得怎样。

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说,这部分主要包括明理、激情、导行三个主要内容。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并 把具体内容安排设计明确地写在教案上:(1)设计好讲授新课的整体步骤;(2)把握每个步骤的重点和难点;(3 )设计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明理、激情、导行,做到内容和方法相统一,方法为内容服务。并达到掌握 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写清基本概念,如遵纪守法中的“法”和“纪”;

(2)多选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例说明观点;

(3)注重重点和难点部分的编写。如设计一组问题,使学生抓住关键重点,或使学生化难为易;

(4)讲新课和巩固新课要同步进行,边讲边巩固,不能一节课讲完了,再找专门时间巩固。根据思品课的特 点,一般可分三步骤巩固观点;a.学文明理,即学完新课后就概括总结出新观点;b.引入相同观点的其它题材 ,再深化观点;c.联系实际导行时按着观点的不同侧面的内容要求与小学生思想行为实际逐一对号,进而巩固 新观点。

(5)设计好板书。板书应完整系统。应简炼,板书应反映出整个观点,或整个观点的操作内容。要抓住观点 设计板书,否则就会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不要成段地抄书,板书字型要规范,不能随便乱写造字。

低年级学生也可采用板画形式设计。

一般,板书分基本部分和辅助部分。基本部分包括大小标题、内容要点:辅助部分可根据情况将重要的概 念、数字、生词、生字等设计在内。可以在教案正文旁另组织板书系统。

也可以在正文中把字写大,改用彩笔的办法把应该板书的地方标增出来。

(6)要设计教具和使用方法。思品课为了增加直观效果,要充分利用教具、图、幻灯、投影仪和录音、录像 。教案设计上要写上运用什么教具、需要什么设备、写上制作什么内容的幻灯片、录音像带,通过课前有计划 地准备,防止上课后因缺少备件而使计划落空。

4.布置作业环节的编写 布置作业要和巩固新课相衔接。它起到巩固新课,启发学生运用新课内容,指导 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作用。在进行小结的基础上布置作业。通过小结把本课的基本部分、重点和难点,让学生 有个明确的结论,作业题要想好写出,要求也要简明地写在教案里。

三、熟悉教案

思品教案篇3

    一、思想品德课教案的编写原则

    1.应在进一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动手编写。研究教材和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核心,教师必须在研究单元 教材的基础之上,对课时教材作进一步地钻研,具体分析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材料和观点、确定该课在 整个思品教材体系和该单元中教学的地位,以掌握教材。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精读和熟读课时内容。精读的目的是理解教材。通过仔细、深入地揣摸和钻研每一课 、第一节的具体内容,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了解教材的精微,做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熟读 的目的是要能够纯熟地掌握教材,驾轻就熟地驾御教材。即不仅要懂,而且要熟,要做到从整体结构到具体内 容,都胸有成竹,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

    同时要处理好教案和教材的关系。教案的编写原则应是对教材的加工过程。关键在于使教材适应本班的水 平和需要。教案既不能简单地照搬教材,是教材的重复,也不能完全抛开教材另搞一套。

    有了教案也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可把重点问题,如课文中所明之理加点、波浪或序号、注释以帮助学生 理解和记忆。

    2.一定要掌握学科特点。目前小学思品课已形成较系统的教学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理、激情、 导行是思想品德课的总特征。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这个基本特点,不能将思品课教案写成语文课的教案。思想 课同样要学习和阅读课文但教学目标不在于掌握字、词、句、篇章、结构,而是在于学文明理,是通过分析字 、词、句的感情色彩,体会和理解所明之理,并内化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进行行为指导。这样,教案才会 编得有思想品德的味道。因此,编写教案时要紧紧抓住学科的特点。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案,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 三点:(1)教师要设计好启发式的问题和运用启发的方法。使学生有思考余地,既能说出一点、又说不完整,要 开动脑筋分析综合一番后方能掌握这个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分析一事物的多角度、分析一 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分析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关系等。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得 出结论。(2)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小学生的身边事。如一位教师在讲《关心他人》一课时,在明理之后给学生 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谁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谁知道爸爸爱看什么样的书或有什么嗜好?谁知道妈妈每 都是几点钟起床做饭等问题。问题提出后,有的同学兴奋地抢着发言,有的同学则一脸的懊丧。在老师提出问 题后,他们都领悟到关心他人不仅仅是课文中的事,而且就和自己有关。几个问题提出之后,也就知道了自己 是不是关心他人,是口头的还是真正做到。因此,在教案编写时还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二、思想品德教案的编写过程和方敞

    教案一般分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和图表式教案等几种。教师要选择哪一种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 学经验。

    教案和内容分一般情况和具体内容二部分。一般情况是指每一课时的教案都应写入的内容:包括授课班级 、上课日期、课题名称、课型、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等;具体内容是指这一课时完成的 教学内容和进度,它是教案的正文和重点。

    教案和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内容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过程是教案内容的讲授过程 。要把讲授的内容组织成教学过程,安排好教学进度、教学顺序和教学步骤,构成完整的教案。总地说来,就 是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的、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设计总体结构、 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顺序和步骤,组织好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环节的编写 组织教学指的是教师步入课堂、宣布上课这一环。组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 间休息或上节课内容的兴奋点转移到本课中来,集中注意力,做好听课的准备,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做出“预备 ”。不能“心不在焉、视见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大学》)

    组织教学通常要采用一些方法。因此编写教案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一目的进行。如可以把上节课布置的作 业进行检查、讲评,并把讲评的要点条理化;高段的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安排进行一分钟讲 演、发表自己的对某事的见解等。

    以这种方式组织思品课教学,能较好地达到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兴趣的目的。

    2.导入新课环节的编写 教师还应充分准备从组织教学过渡到讲授新课的导入问题。导入时既要注意和上 节课知识的衔接,又能自然引入新课,并通过导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兴趣,为讲授新课——明理做铺垫 。

    导入新课可从“纵”“横”两方面导入。“纵”指过程,即导入指在课前进行的引入新课的方法。“横” 指抛开过程性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从“纵”的方面导入的方法有:

    (1)课前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如第三册第二课《光辉的节日》,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光辉的节目指的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光辉的节目》”,并板书课题。

    而课中和结尾时点化揭示课题,就不单纯是导入的方法问题又属于明理内容。下面也附带说明。

    (2)课中揭示课题:如第二册第七课《做勇敢的孩子》。老师教学中已经使学生明白了“小红不胆小,她不 怕黑,不怕打针吃药、敢当众发言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后,再提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动情明理,大 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做勇敢的孩子,教师适时板书课题。在课中适时揭示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做勇敢孩子的愿 望,又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结尾时点化课题:如第一册第八课《我爱祖国》。当老师完成明理和导行部分之后,总结全课学习内容 ,提出课后行为要求时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它面积广大、祖国富强又可爱 ,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结尾时揭示课题,既总结全文,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以“横”方面,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

    (1)教师运用谈话、设问比较的方法:

    如《热爱家乡》一课,教师运用谈话方法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热爱家乡》一课 。怎样做才是热爱家乡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文中的两位大哥哥都是怎样做的?”

    又如《珍惜集体荣誉》一课,教师用设问的方法导入新课。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做一个维护集体荣誉的 孩子吗?(板书“集体荣誉”)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维护集体荣誉吗?(板书“维护”)为了班级得到卫生评 比的“小白鸽”就把垃圾收起来又倒在共它班级的分担区,是维护集体荣誉还是破坏集体荣誉呢?同学们一定 都很想弄清楚,下面我们就来学新课《维护集体荣誉》

    (2)借助其它手段,如故事、谜语、哲理、名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园园和方方》一课,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大象和小花猫》的故事,使孩子从中了解到,大象 和小花猫都有各自的优点,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合作才能办好事情。这个小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么 我们看《园园和方方》又告诉我们什么?

    谜语导入:《小凤送桃》一课,老师出示一则谜语:“胖娃娃、没有脚,红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沟,肚 里有味道”。学生回答:“桃”。老师说:“孩子们猜对了,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一个《小凤送桃》的故事。”

    哲理、名言导入:《最可爱的人》一课。老师出示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句南疆战士的豪言壮语 ,提出问题: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归纳发言后,老师又说,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下面我们就来 学习第二课《最可爱的人》。

    此外,还有用歌曲(音乐)、举例、图片或实物、音像等创设情境等多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这里就不一一 讲述了。

    (3)教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以游戏、小品表演、汇报等方式导入新课:

    如《做妈妈的小帮手》一课。课前教师安排小品表演。一组是小女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洗衣服腰酸腿疼, 就主动给妈妈捶背、替妈妈洗衣,妈妈睡着后又轻轻地给妈妈盖上被子;另一组是小女孩放学回家,看妈妈洗 衣服就把口袋里的脏手绢掏出来扔到盆里,看电视时妈妈叫她去买火柴,她却不耐烦地说:没看见我在看电视 吗!真讨厌!……老师提出问题,二组表演各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个小女孩做得好?……由此导入新课。

    汇报:教师在课前有目的的组织参观、调查、走访等活动,通过学生课前汇报活动情况的方法导入新课。

    还可以通过行为测查引出问题导入新课:以上的各种方法导入都不要忘了一个“巧”字,既要引得自然、 合情合理,又要引人入胜、动人心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讲授新课环节的教案编写 讲解新课是教案正文部分的中心,所占篇幅最多。一般说来,一堂课质量如 何,主要是看这一环节完成得怎样。

    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说,这部分主要包括明理、激情、导行三个主要内容。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并 把具体内容安排设计明确地写在教案上:(1)设计好讲授新课的整体步骤;(2)把握每个步骤的重点和难点;(3 )设计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明理、激情、导行,做到内容和方法相统一,方法为内容服务。并达到掌握 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写清基本概念,如遵纪守法中的“法”和“纪”;

    (2)多选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例说明观点;

    (3)注重重点和难点部分的编写。如设计一组问题,使学生抓住关键重点,或使学生化难为易;

    (4)讲新课和巩固新课要同步进行,边讲边巩固,不能一节课讲完了,再找专门时间巩固。根据思品课的特 点,一般可分三步骤巩固观点;a.学文明理,即学完新课后就概括总结出新观点;b.引入相同观点的其它题材 ,再深化观点;c.联系实际导行时按着观点的不同侧面的内容要求与小学生思想行为实际逐一对号,进而巩固 新观点。

    (5)设计好板书。板书应完整系统。应简炼,板书应反映出整个观点,或整个观点的操作内容。要抓住观点 设计板书,否则就会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不要成段地抄书,板书字型要规范,不能随便乱写造字。

    低年级学生也可采用板画形式设计。

    一般,板书分基本部分和辅助部分。基本部分包括大小标题、内容要点:辅助部分可根据情况将重要的概 念、数字、生词、生字等设计在内。可以在教案正文旁另组织板书系统。

    也可以在正文中把字写大,改用彩笔的办法把应该板书的地方标增出来。

    (6)要设计教具和使用方法。思品课为了增加直观效果,要充分利用教具、图、幻灯、投影仪和录音、录像 。教案设计上要写上运用什么教具、需要什么设备、写上制作什么内容的幻灯片、录音像带,通过课前有计划 地准备,防止上课后因缺少备件而使计划落空。

    4.布置作业环节的编写 布置作业要和巩固新课相衔接。它起到巩固新课,启发学生运用新课内容,指导 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作用。在进行小结的基础上布置作业。通过小结把本课的基本部分、重点和难点,让学生 有个明确的结论,作业题要想好写出,要求也要简明地写在教案里。

思品教案篇4

【关键词】 研究式 启发性 实践性 因势利导

教师经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洗礼,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给中学思想品德课带来了教学理念的巨大变化。但案例教学还是“新生事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不深刻,认为它只是采用简单举例并直接地提取信息的辅助教学形式,而案例是一种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通过案例开展“探究式”学习,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因此,为了更好的把握有效教学,我们来了解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案例编写、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一、案例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一)定义、特点概述。

1.案例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设计一个或几个知识隐藏“研究式”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讨论、分析、表达、感悟等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认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真实典型的案例结合教材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的特点。案例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实施课时教学时配置案例,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因此,案例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案例的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针对在案例学习中出现知识断层的学生,需要“对症下药”地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开动脑筋,寻求真谛,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由此提高学生在探究中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案例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认知情况等需要,灵活选择具有意义的案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并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案例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案例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依据教材不同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结合学生个性设计教学案例,运用所有的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在实践活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境界。学生除了知识的获得,还有情感上的升华。 (二)教学案例的作用。

首先,创设活动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体会案例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联系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案例:袁隆平院士突破遗传理论的禁区,大胆创新和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人们称赞为“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和“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到阅览室、报刊、影视、网络上收集寻找袁隆平院士成功“杂交水稻”的先进事迹,然后把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观点加以整合、加工、分析,交流与表达,最后归纳:①“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表明了科技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表明人是生产力最具有决定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③袁隆平院士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可见,案例是身边生活的事,它能把真实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学生受益面层大、收获多,学生鲜活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连差生都有事做,从而达到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其次,透过真实事例激发、促进整体发展。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联系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典型情节,应多研究学生的特点、知识状况,多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既能调动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识。

再次,因势利导多样化,注重能力训练。教学案例尽量借助多种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冲动的状态,以案例内容为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增加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说服力,在研究中拓展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等多种能力。

教学案例是最真实、最生动的典型事例。其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以上几点,还有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换位思考能力,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二、教学案例的编写

案例编写的质量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但从整体来看,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时必须从下以方面注意:

1. 案例要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在调查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训练思维的育人功能。

2. 案例要符合实际,要简明扼要,以达到学生合作研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适时适量的讨论。

3. 案例要“新”,要关注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

总之,案例要具有生活化、针对性、开放性、启发性、实践性。

三、案例反思

思品教案篇5

一是一些学校和思品课教师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一些学校认为思想品德是中考科目,因而陷入了重视分数,轻视德育的误区;一些思品课教师把思想政治课看做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教学是为了应试,上课时只注重帮学生找答案、背答案,重分数而轻思想品德教育、轻能力提高,甚至以练习、考试代替讲课,不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陷入了思想品德课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怪圈。

二是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存在认识上的错位。当前,在高中以中考分数高低作为录取学生的体制下,不少学生把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纯粹的知识理论课,学习这些理论是为了应付考试,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只是被动地抄答案、背答案、甚至陷入题海,不懂得把理论知识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再加上思品课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观臆断,造成学生反感、排斥心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结果适得其反,这就使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难以发挥。

三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仍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一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忽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学生所接触到的生活现象,为上好理论而上课,而不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知识解决自身在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因此,有的学生感觉上课乏味,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只知死记硬背,不能把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相联系,理论知识转化不了自己的观点,不能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这种教学方法根本不能解决学生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观念导向等问题。

可见,思想品德课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德育功能远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如何使学生既能从思想品德课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呢?

第一,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学校和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认识到,单纯为了追求分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观念和以分数的高低去评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的做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要克服应试教育的思想,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坚持思想品德课的方向性、教育性,发挥其作为德育工作主要阵地的作用。当然。我们的高中招生体制也应该进行一些改革,不然追求分数的观念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促使学生从错误认识转变到正确认识上来。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不但要从思想品德课中学习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从而乐于去学习,乐于去实践。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活的灵魂。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从“封闭”型教学走向“开放”型教学。“封闭”型的教学只注重课堂教育。忽视社会的实际需要,忽视各方面的教育因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开放”型教学重视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从本质上说就是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通过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因素的作用。最终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把知识转化为觉悟和观点,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第三,在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同时。大胆地处理教材,补充事实、材料,弥补教材的不足。一方面,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运用了大量的材料。从内容来看,既有我国历史与现状的比较,也有我国与外国的比较:既讲正面的事例,也讲反面的例子;既讲我们的优势,也讲我们的不足与困难,内容非常丰富。因此,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教材的可读性与可教性的关系,在教学中重视挖掘、运用教材本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在教法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现行的教材也有明显的不足。从时间上看,教材的材料、事例有陈旧性,无法反映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从空间上看,教材无法兼顾城市、农村学校的学生实际,无法体现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因此,思品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处理教材,有时应将教材的例子作为课前或课后的阅读材料,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进行教学。

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德育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观点。如有位教师在讲“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时,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使学生看到新中国60年来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使学生看到广大农村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的基本轮廓,并将教材的观点以幻灯形式投影出来。这样,学生就较容易理解、掌握这些观点,思想教育性也更强。

思品教案篇6

一、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1.案例讲授法

教师运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3.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是指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

4.案例练习法

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完全摒弃教材案例,苦苦搜寻其他案例

这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有时候执教者需要2周或者1个月的时间准备,节节这样上课根本不可能。

2.自编案例的质量难以保证

教师自己查找的案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限制,缺乏专业性的审查和研究,作为教学案例的价值不高。而把这样的案例应用于教学,很难保证它的科学性及与教材联系的紧密性,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思想品德教材中案例使用的策略

1.对教材中的案例资料要适当地选择使用

教材中的案例资料既不能全部照搬,也不能完全放弃或忽略。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中的案例资料,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使用

“教师要准确、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所选择使用的教材案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有些教材安排的案例与教学内容并不十分契合,就要弃用这则案例资料;有些案例资料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知识点,就要恰当地使用。在选择使用时,前提是教材中的案例资料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论是“弃”还是“留”,都是为了使教学更具有指向性。

(2)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来选择使用

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所以我们所选择的教材案例一定要与时俱进。如九年级第七课《时代的选择》,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得把第78页袁隆平杂交水稻20年增产3500多亿公斤的例子替换为袁隆平超级稻亩产突破900公斤,每公顷增产2吨,能多养活四五亿人,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杂交稻种植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这种适当的选择、替代与补充既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时代性、社会化的特色,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学会从现实中提升自身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3)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使用

“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学生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感悟和认知”,因此教材案例的使用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2.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与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理论、教材、教师和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质疑和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要勤于收集案例

思品教案篇7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5)11-0091-02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教学实效,用融入生活的、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实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脱离传统的政治化倾向、抽象空洞化倾向,真正贴近生活,触摸社会,回归生活,在植根于生活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体现出其存在折价值和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意义及价值

1.1针对课堂教学不良状况进行重塑: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尚存在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它忽视了直接生活经验的实际作用,忽略了学生对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个性化感悟,使思想品德教育丧失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宗旨相悖,极大地挫败了初中生的好奇欲望和思想品德学习兴趣,起不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因而,只有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用实际的生活案例和情感体验为索引,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新课程要求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之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是一门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密切相联的学科,它不但包含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蕴含有极强的现实时代性特征,因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将其知识性内容与生活现实性内容紧密相联,不断拓宽教学资源,广泛地引入生活元素,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用融合的生活体验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理论与生活相统一,获得真正的政治价值观学习。

1.3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综合素质发展:单纯、空洞的思想政治品德教学是一种学科化的理性主义教学形式,它最大的缺陷是改造了一批“真空”式的学生,他们在现实的复杂社会情境下却无所适从,因而,融入生活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性实践活动,可以真切地感知生活中所蕴含的政治要素关系,并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发现社会生活问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用个性化的思考,剖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现真正价值意义上的综合素质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运用及案例教学思考

2.1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为什么要学”、“我学了有什么用”,为了使学生清晰地对这门课程进行了解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确立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由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思绪进行转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理论体系,而是要在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探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建构基本的主动性知识架构。

2.2其次,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充实是教学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为了提升“生活化”内容,要不断挖掘活用教材,讲究“生命叙事”,以学生的眼光、话题、范例为载体,对课本内容进行生活化的“二次开发”;其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感悟,帮助学生强化和认知这些生活经验,用理论充实学生的知识。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可以导入生活化的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如:开展课前5-10分钟的时事播报、新闻开讲、时事点评等,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素材为索引,通过电视、广播、读报等活动为手段,获得生动而丰富的生活素材,突出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化和可操作化特征。另外,教师还要引入生活中丰富的社会信息,打造趣味读物课堂,使学生融入在新鲜而生动的内容之中,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身边发生的不良行为原因,如沉溺于上网、痴迷于暴力倾向等,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明确作为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2.3采用生活化的案例教学为手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的知识。在运用案例教学的生活化运用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搜集案例,通过自己的观察选取适宜的生活化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和编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详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个性化的案例分析,在对案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案例的呈现时间,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深入到案例的分析当中去,教师用设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视频;用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案例教学最适于进行分组讨论,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环节,它可以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发表出自己个人的见解,在共同参与的讨论中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精心准备生活素材,使生活素材生活融入基础理论知识之中,使学生处于自觉的、体验生活式的学习,在个性化的思考、小组合作式的讨论氛围中,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在知、情、行相统一的生活化教学中,观察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内涵,真切地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就在学生的身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季士强,肖鹏英.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常见的三个误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2]丁慧民.师生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思品教案篇8

【关 键 词】 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案例运用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他们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以及世界观念的重要时期,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模式仍然处于懵懂的状态,并且在自我行为的控制上也表现得比较欠缺,如果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朝向不正确的方向而越走越远。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展开正面的引导与积极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且正确的发展道路。基于此,选择一种初中生比较容易接受且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是笔者乃至所有思想品德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理解

初中阶段思想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多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重点,但是却也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记住”,并没有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学生在接触真实案例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将课程知识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二)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次数变得更加频繁,一方面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在日后迈入社会时可以表现得更加优秀。而案例教学法就如同是联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一般,让学生可以透过各种类型的真实事件来透彻解读社会现象,为他们日后的发展与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原则

(一)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有趣案例

教育者在选择案例时要对案例的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和研究,不仅要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还要保证案例内容所具备的时代特色,尽可能选用当下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来作为教学事例。此外,在针对案例内容展开深度剖析时,教育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来将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深奥道理诠释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内容的认识。

(二)选择可信度高的真实案例

选择案例的另外一个参考标准即为符合思想道德课程中的教学知识,教育者要确保在课堂中所引用的案例能够同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之间产生密切的关联,从而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理解提高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此外,教育者还要确保所举的案例内容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百分百的信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选择带有内涵的典型案例

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育者要保证自己所选择的教学案例拥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十分明显地找到案例中的比对点,从而更加顺利的将教学案例中所阐述的道德与文化内涵进行准确理解,在深入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日常行为的思索与审视。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 明确目标,精选案例。在思想品德课程中选入科学有效的案例内容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标准,教育者应当做到的是保证案例信息是完全的来源于社会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深入的调查走访过程中来找到一些内容生动且真实具体的资料信息。

2.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案例可供教育者来选择引用,这是一种最为直接且高效的案例教学方法。

3. 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案例。在日常的生活中来搜集案例信息也是很多教育者都比较常用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细心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并且通过读报纸杂志、浏览网络资源、收看电视节目等方式来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料。

4. 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获取案例资源。在信息时代中,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教育者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来经常性的浏览一些新闻网站,并且利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来获取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案例信息,在大大提高案例收集效率的同时,让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

5. 分组学习,自学案例。分组学习是案例教学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育者要为学生创建出一个更加宽松且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学习程度来自主选择学习重点,在同其他同学展开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诉与聆听,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6. 教学评价,升华案例。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之上,教育者还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展开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首先,教育者应当让每个小组都派出一名代表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讨论结果,而其他小组成员则需要在仔细聆听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在接下来的发言中说出对上个学习小组所持观念的看法和解读;其次,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育者所要完成的任务即为对学生展开正确的观念引导,让他们明确认识到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和错误;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后,教育者要针对表现优异的学习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长时间的保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楼江红.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