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六一值周总结8篇

时间:2022-12-05 04:55:04

六一值周总结

六一值周总结篇1

二、工作目标:

1、学生入队率达100%。

2、对学生加强五爱教育。教育面达100%。

3、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80%,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少先队工作是以提高全体少先队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全面素质为目标,以爱国主义,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主要载体,突出少先队工作的实效性,根据这一特征,我及时与各中队辅导员取得联系,共同研讨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把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定为班队会活动日,在这一节课中,中队辅导员与学生开展形式各异的主题队会,以纪念重大的节日,纪念日传统为内容,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升旗仪式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学期要认真安排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并要求全校同学周一升旗仪式全部穿校服。升旗仪式由升旗班级选出升旗手,并由每个中队的辅导员担任国旗下的讲话。真正的使学生受到教育,幼小的心灵受到启迪。

3、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情做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4、新学期开学,利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学生十个良好的习惯》等常规。本学期,各中队要认真制定《班级文明行为礼仪公约》,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督导,转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让“十”字文明用语每天伴随着学生成长。本学期注重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训练,并将行为规范的养成与评选流动红旗班级有机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成为讲礼貌,爱祖国,爱校园,守纪律,有爱心的一代少年。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1、结合各月份主题,紧抓不懈。

三月份主题:养成教育月。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抓好开学初的行为养成教育。3月3日,学校少先大队将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全校的少先队员开展“爱我家园,净我校园”主题活动。3月8日“三。八妇女节”,学校将开展“献给母亲一片情”主题活动,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送去儿女的拳拳孝心。3月13日—3月24日,重点强化训练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学习和制定《小学生一日常规》《班级文明行为礼仪公约》,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3月31日,针对本月的养成教育,进行总结表彰。每班评选3名

“文明之星”。同时,3—5年级每班出一期《文明礼仪报》,在学校展出。

四月份主题:关爱清洁月。本月里,将围绕学生爱清洁开展教育活动。首先学校少先大队将制定出爱清洁的教育内容,各班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学习。4月中旬,将举行3—5年级《关爱清洁》演讲比赛。4月下旬,将对开展的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同时,3—5年级每班出一期《关爱清洁报》,在学校展出。

五月份主题:“雏鹰”健身月。本月里,将开展全校性的大跳绳比赛。5月下旬,将举行队列体操比赛。

六月份主题:欢庆“六。一”。六。一前夕,学校少先大队将进行总结表彰活动。本月以欢庆孩子们自己的节日为主题,开展“六月的畅想”学生现场作画。

七月份:欢乐中国月。本月各中队将举行“光辉的党”主题队会。暑假来临,同学们充分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走出家门,进行欢乐中国游。

(三)做好纪律、卫生的检查督促工作

1、完善值周组织机构。本学期完善了值周组织机构,每周由1名值周领导、2名值周教师、11名值周学生担任。值周领导负责检查督促值周教师的值周情况,值周教师负责监督检查值周学生的值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解决。

2、做好每周的值周评比工作。本学期每周进行评选流动红旗。每个年级评选一个。每周五,值周师生在会议室进行本周的值周工作总结并评选流动红旗。每个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由值周教师进行值周总结,并颁发流动红旗。

(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和有条不紊的教育秩序,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和活泼紧张的生活作风;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塑造学校文化,打造校园精神,激励学校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爱清洁教育,;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促使校园环境美化、绿化、净化、知识化,利用校园板报、黑板报、墙报宣传校园文化,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有特色的道德教育活动。

四、每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3月3日,开展“爱我家园,净我校园”学雷锋主题活动。

3月6日,进行开学教育,各班进行假期活动总结。

3月31日,总结表彰“文明之星”、《礼仪报》展览。

本月教育主题: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四月份:

4月14日,举行 “关爱清洁”演讲比赛。

4月28日,总结表彰“清洁小卫士”,《清洁报》展览。

本月教育主题:关爱清洁月

五月份:

5月12日,开展大跳绳比赛

5月26日,1—5年级举行队列体操比赛。

本月教育主题:雏鹰健身月

六月份:

5月31日,六一表彰

6月16日,“六月的畅想”现场作画

本月教育主题:欢庆六一

七月份:

六一值周总结篇2

关键词:十六烷值 添加剂 滑片式电动管道泵

一、引言

中石化长炼分公司随着车用柴油量增加及加工方案的变化,当焦化柴油经加氢后,半成品油的十六烷值为37至39,GB-252-2011要求规定十六烷值达45、当加工中间基或环烷基原油时可为40,因此,柴油需添加十六烷值添加剂,添加比例达800-1800PPM,原添加设施规模小,难以满足生产要求,需对十六烷值添加剂设备设施进行改进。

二、现状分析

1.储存容量小

原系统为卧式30m3容器,仅储存29吨十六烷值改进剂。

2.储存周转期短

按最大量1800 PPM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每罐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为:5000*1800PPM/1000000=9m3,原来储存周转的天数:(30/9)/(9000/5000)为1.85天。两天需要卸剂一次,才能满足生产需要。

3.卸剂工艺落后

工艺管路原来卸剂口为敞口的临时的软橡胶管,入口为Dn50,入口管道直径小,流量小;易泄漏;原卸剂泵为气动隔膜泵,流量5m3/h,为气动隔膜泵,卸剂量小,效率低,卸剂速度慢;卸完1车需要6小时。

4.卸剂环境差

原来十六烷值都是200KG/桶桶装的,在一个狭小 密闭的房屋里 的房间里,泄漏后气味大,气味难扩散,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5.运输包装物不足

原包装为200KG桶装,1吨十六烷值改进剂需要5只桶,卸满29吨的容器,需要145桶;桶底难抽吸干净,桶底余剂多,卸剂损耗大;一桶桶抽卸,人工强度大。包装物不能回收,包装物成本高。

6.添加及计量设施不完善

原为普通管道泵,易泄漏,运行时,加剂量难以控制;往罐内添加计量,用容器上的玻璃板液位计换算成添加量。

三、主要完善设备设施及十六烷值添加剂特性

1.新增15 m *12m 敞开式添加剂钢结构棚一座。

2.增加2台滑片式管道泵。泵型号为HGB15-6,流量为15m3/h,操作温度下的密度为980KG/m3,操作温度下的粘度为15mm2/s,轴功率3.4KW,有效汽蚀余量2m 。

3.十六烷值改进剂管线和和卸剂设备上安装2台齿轮流量计。

4.复合橡胶软管(带铝合金快速接头)4套;PN2.5 DN 80,PN2.5DN50各2根。

5.金属100m3立式容器2台(利旧)。

6.十六烷值添加剂的主要组分及物理和化学特性

二-乙基已基硝酸酯 99-100%(重量百分含量)

二-乙基已醇 0-1%(重量百分含量)

密度(20°C),g/cm30.96-0.97

闪点(开口杯),°C 76

酸值,mgkoh/100ml 3.0

四、改进措施及效果

1.储存容量的增加;现金属立式容器2台,总容积200m3,可储存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达190吨,容器规模扩大7倍。

2.储存周转期延长

单罐5000 m3的储罐,按最大量1800 PPM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每罐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为:5000*1800PPM/1000000=9m3,总容积200m3的十六烷值改进剂储罐,可添加的5000m3罐次为:200/9=22.2次;柴油平均日产量为9000 m3,可周转的天数为:22.2/(9000/5000)=12.3(天);比原来储存周转的天数延长了10天。

3.工艺上的优化

3.1工艺流程全密闭化

卸剂和加剂全部采用管道密闭连接,无任何外漏件。

3.2卸加剂流程的简化

卸剂流程加装一根带铝合金快速接头复合橡胶软管,便可将槽车内的十六烷值 泵容器;加剂流程为:容器泵流量计添加罐,泵入口管线既是卸剂槽车的入口,又是容器至加剂泵的入口。

4.有2台储罐,1台卸剂用,1台可作加剂用; Dn80和Dn50两个密闭入口,灵活性增加,管径增大,更适合生产要求。

5.卸剂、加剂泵为滑片式管道泵,流量为15m3/h,卸剂速度快,一台30m3的汽车槽车,卸完1车只需要2小时。

6.卸剂口的改进:复合胶管带快速接头,卸一车仅快速装拆一次,无任何泄漏,人工强度大大降低。

7.添加流量计的改进;有2台齿轮流量计对添加的剂量进行计量,确保添加的比例准确。

8.运输包装物的改进;改为槽车运输,每次都卸剂前后,都进行过秤,以过秤的重量做为交接的依据,无任何损耗。

9.卸剂棚的改进;原来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气味难扩散,现为环境的改改善,原来操作都是桶装的,泄漏量后气味大,在密闭的房屋里难以散去;现改为敞口式泵棚,气味少,易散去。

10.十六烷值改进剂2011年,全年卸剂为98吨,2012年十六烷值改进剂设备设施改造后至2013年02月份,卸剂量为1024吨,卸剂量扩大10倍, 按1%的损耗,每年可节约剂量10吨。

五、结束语

六一值周总结篇3

【关键词】圆周率 设疑 积疑 释疑

数学的概念、定义、法则的产生与形成,大多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课堂上让学生真实地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在设计数学探究的过程时,我们通过阅读相关的数学史料,再结合学生的学习现实,确定哪些过程适合于学生探究,哪些过程只要学生读史了解?下面以“圆周长”一课中设计“圆周率的教学”为例来阐述具体做法。

一、读史感悟

圆周长的精确测量是一个千古难题,在对这个难题的破解中,人们发现了圆周率。圆周率的发现经历了实验时期、几何法时期、分析法时期、计算机时期这四个时期。从实验时期到几何时期,是人类对于圆周率求值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几何时期到分析时期,是代数思想发展带给数学的生机;从分析时期到计算机时期,对圆周率的认识达到了质的飞跃,成为现代计算机技术对数学的一大贡献。

当然,要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亲身探究这样的一个过程,无论从时间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来说是做不到的。我们可以做的是,创设情境,在经历了用实验法只能得到圆周率的大致值的体验之后,介绍之后的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来认识圆周率,学生头脑中的“圆周率”才是比较完整的、真实的。

为得出圆周率,以下两个活动必不可少。

第一,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圆的周长与直径,再算出它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

第二,在操作后发现它的结果是三倍多一些,但又不能确定是几时,展示事先准备的资料,介绍圆周率的发现史,进而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从心理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一个认知过程。为让学生在圆的周长的教学过程中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在圆周率的教学这一个环节中设计了积疑、设疑和释疑这样一个学习过程。积疑,就是让学生在直接测量一些圆形物品周长的基础上,指出如果要测量黑板上的圆,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设疑,就是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说一说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了解不同时期对圆周率有不同的说法,并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圆周率总是得不到统一。这时教师介绍圆周率的发现史,进行释疑。

二、教学实践

(一)积疑――从可以直接测量圆周长到不可能直接测量

【片段一】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现实,对于这一个关系进行探究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即当不能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怎么办?

教师为同桌学生提供一枚1元硬币与一颗中国象棋子,引导学生“化曲为直”直接测量出圆的周长。接着教师提问,如果要知道画在黑板上的圆周长,你能用什么办法?

师:当一个圆形在某一个柱体上时,可以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来解决。但如果是一个圆形,我们直接测量周长就很困难了。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生:可以测出圆的直径,再乘3.14。

师:为什么可以这么做?

生:因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教师板书:“直径 3.14倍”“圆周长=直径×3.14”)

师:你是怎么知道周长是直径的3.14倍的。

生:我是看书知道的。

师:老师也看到一本书,上面是这样介绍的:

公元前200年《周髀算经》 周三径一

生:这里说的是“周长是直径的3倍”。(教师板书:“3倍”)

师:现在怎样求圆周长?

生:圆周长=直径×3。

师:现在我们得到了两个求圆周长的式子,用哪一个来做才是正确的呢,或者说两个都有问题?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来验证?

(教学意图:对于圆周率的值,有部分学生可能已经通过看书有了认识,但又不可能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个认识起点,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同时教师再举一个书本中的例子,发现书本对于圆周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生发了进一步进行验证的需要。)

(二)设疑――从不能直接测量到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求圆周长

【片段二】

用实际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再通过计算来探究圆周率的过程,就是实验法。这是人类探究圆周率最原始的方法,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最少,适合于小学生操作实验。但我们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方法并不是求圆周率的最佳策略,不可能对前面所积累的疑问得到圆满的解决,只是让学生掉进更大的疑问之中。

生:我们前面已经测量出一枚1元硬币和一颗中国象棋圆面的周长,现在只要再测量出它们的直径,除一除就可以得到结果了。

师:听清他讲的意思了吗?(学生测量并计算)

师(找两张结果都是三倍多一点的在投影上展示):你有什么发现与疑问?

生:我发现求出的结果并不是三倍,而是三倍多一点,而且两次的结果并不相同?

师:有没有结果刚好是3.14的?

有一组学生举手。教师把他们的结果展示出来,见下表。

师:请同学们帮助算一算它的结果。

学生计算后都发现没有计算错误。这时教师追问:你对这组数据有什么疑问?

有些学生思考后举手说:周长这个数据不可能量得这么精确。

师:大家认为呢?(这时学生也恍然大悟)

师:对了,用我们的尺子来量,最多只能精确到十分位。并且用尺子测量线段时,有一些线段是不可能测到它的准确值,这一点到我们读初中时数学老师会给同学们说明。不巧的是,在圆中,直径与周长中至少有一个值是无法用尺子测量到它的准确值的。所以用测量的方法要得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的准确值是不可能的。

[教学意图:从圆周率值的精确过程来看,经历了实验法计算时期、几何法计算时期、分析法计算时期与计算机计算时期。学生动手测量只是最为原始的实验法计算时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得到如3.14这样的结论的。但学生又是在知道圆周率的值(约)是3.14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就会出现“3.14”这样的值。教师很好地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可能处,进一步反证了圆周率并不是正好是3.14。也进一步激发起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周率的需要。]

(三)释疑――从得不到一个明确的结论到了解圆周率的认识史

在数学史上,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些是通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长期努力才获得的。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圆周率。

【片段三】正六边形的研究

教师出示一个圆,再在这个圆内做出一个正六边形。

师:你能说一说正六边形的周长与圆周长的关系吗?

教师再画上正六边形的三条对角线,说一说分别是圆的什么。它的长度相当于几条六边形的边长,那么正六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也就是周三径一。这个“周”是谁的“周”?(生:正六边形的周长)

师:那么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3倍要――(生:多一些),或者说是约是周三径一(教师在“周三径一”的前面加上“约是”)。受到这个图的启发,当时的数学家把这个圆继续分割成――(演示:把圆十二等分后得到的正十二边形 )。这时的正十二边形的周长和正六边形的周长谁的周长更接近于圆的周长?数学家计算出正十二边形的周长再除以圆的直径得到值为――大屏幕演示。再把刚才的圆二十四等分,得到正二十四边形,计算出近似值是――(大屏幕演示)。你发现这些数值有什么变化规律?这就是有名的割圆术。(多媒体演示见图1)

数学家用这种方法割啊割,“割”了整整六百多年,到了公元460年左右,有一位数学家叫祖冲之,它把圆分割成12288份,得到正12288边形,得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数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个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早了1000多年。因此人们把这个倍数关系称为“祖率”。

现在你发现前面我们说的3.14倍与3倍是一个什么数?是一个近似数。(教师在前面板书的数据前加上了约等号)1882年,离现在一百多年前的德国数学家林德曼证明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个倍数称为圆周率,为了更好地表示它,数学家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当人类发明了计算机之后,计算这个圆周率就变得轻松了,已经计算到小数点后2000亿位了。出示图形,请学生读一读。教师说明这里还只是表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前707位。(多媒体演示见图2)

(教学意图:可以这么说,在数学世界中,可能找不到一个数值,像圆周率这样吸引这么多数学家进行这么长时间的研究。因此,让小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明白圆周率的内涵是不可能,如何让学生了解圆周率的历史,教师选取了数学史中的几个典型的片断,让学生“思接千年,情寄数学”。)

(四)反思――从“再计算”的过程中提炼出圆周长公式

【片段四】

师:根据我们这么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前面的两个答案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生:这两个算式中的“3”与“3.14”分别是圆周率的近似值。

师:哪一个值更接近于圆周长的实际值?

师:如果要更精确,可以怎么做?

生:把圆周率的值保留更多的(小数)位数。

师:那么怎样表示出这个周长的精确值?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板书40π厘米。说一说为什么这个值是一个精确的值。

生:40是一个一定的数,π也是一个一定的数。

师:现在你能总结出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生:圆周长=直径×圆周率。

生:C=πd。

(教学意图:明白了圆周率的意义,总结出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教师通过与课始的学习材料进行呼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提炼的重要性。)

六一值周总结篇4

[关键词]校本特色 班集体 学校教育 管理

我校德育工作的理念是“成功=信念+方法+意志”,信念是成功的前提,方法是成功的途径,意志是成功的保障。笔者认为,班级管理应该是这一德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应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缩影。在建设有六十五色学校的进程中,我们要求每一名班主任都要秉承“成功=信念+方法+意志”的理念,把“建设有校本特色的班集体”作为他们的目标和动力。

一、抓好入学教育

我们都知道,刚刚从小学步入中学校园的新生,他们对新学校、新环境、新伙伴、新教师都充满了好奇感,然而,中学与小学毕竟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于学校环境的变化、管理方法的更新、所学知识的拓宽与加深、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授课方法的改变、教师要求的提高、家长期望值的提升等,为了使新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初中校园的学习与生活,我们六十五中学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为初一入学新生编写了一本六十五中本土的《新生入学教育校本教材》。这本教材不但涵盖了学校的基本情况、管理方法与手段、管理考核细则等,而且还详细的向学生阐述了中小学的差异和消除这种差异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这本本土教材还告诉学生在我们六十五中学学习阶段如何“轻松学习,快乐成长”、如何树立学习的信心、如何转变学习方法、如何学会做课堂的主人、如何对待考试与作业、如何张扬个性、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表扬、如何在“周周插红旗、月月送喜报”活动中争当主角等等一系列新生在学校正常授课前应掌握与具备的信息、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切实落实班级管理

新生入学第一周班会,班主任要就给学生讲,班级是大家共同拥有的家园,建设是大家的,维护是大家的,享受也是大家的。把班级建设当成新生入学的第一要务,而且要常抓不懈。

1.组建班委会

通过竞争上岗和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办法组建班委会,实行班级干部监督制和岗位责任制,切实落实“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具体来说,就是在整体管理方面,班级实行班主任、班长全面监督、宏观调控制度;在常规学习管理方面,实行组长负责制和科代表负责制相结合,组长监督组内大小事务,给学生记分,科代表负责收发作业、监督课堂。在常规生活管理方面,实行值日班长负责制和分担区责任人负责制相结合的制度,一方面,值日班长监督值日生的卫生工作,如实填写《班务日志》,记录每天班级中发生的违纪现象和处理意见,以及班级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当然还包括对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等;另一方面,按人数把班级划分成若干分担区,设立责任人,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2.铸造班级灵魂

班级是需要灵魂的,班级的灵魂是班级凝聚力的源泉。班级灵魂是通过班规、班风、班训体现的,班级灵魂是通过活动课培养的。基于此,首先,班主任经常带领学生开会,研讨、制定班规、班风、班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使之充分适合本班级的特点。现在,我校各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班规、班风、班训几经修改,到现在为止已经基本确定,例如,我校初一三班的“班训”是“打造优秀自我,构建和谐集体”,“班风”是“学会独立,学会共享;敢于承担,乐于分担”,这就是他们班级的精神,他们班级的灵魂。其次,班主任认真制定活动课活动方案,上好活动课。活动课内容丰富,合唱训练、标牌设计、书法比赛、舞蹈练习、朗诵比赛、曲艺展示、布艺制作、折纸游戏、足球篮球训练比赛、跳绳比赛、趣味运动等等应有尽有,通过这些活动,释放了学生的青春活力,打造了班级的精神,使班级成为一个有灵魂的集体。

三、开好校本特色班会

班会课要形成一个以《学生成长手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德育链条。班会课始终以校本教材《学生成长手册》为主,运用“六环节”上好每一节课,“六环节”即: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小组展示、生成结果、制定目标、措施方法。紧密配合课堂教学,开展好“小组活动”,同时把德育和“周周插红旗、月月送喜报”活动落到实处。另外,班会课要形成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参与的小团队(任课教师每周都要参与本班的班会课),班主任、任课教师在班会课上只是一个激励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班会课的主体。

首先,目标明确。在近期目标上,班会课要由学生自主总结一周情况;在远期目标上,班会课要紧密依托《学生成长手册》,抓住德育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生不仅要学会自主学习,也要学会自主评价;对待自己和同学的各种行为也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要学会正确、公允、全面地评价人和事物。

其次,过程清晰。先由常务组长在组内提交《工作总结(草案)》,组内讨论,修改;然后常务组长向班级做工作总结,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修正;接着是值周班长(主管卫生)工作总结、各委员工作总结、讨论填写《学生成长手册》、讨论拟定上周喜报名单、讨论推选上周红旗小组,最后由班长补充说明、总结发言;班主任作最后总结。

再次,形式多样。要让学生明确,班会课不是批斗会,也不是表扬会,班会课是一个总结会。在这里,不只是要表扬优秀,更要鼓励进步;批评得也不只是错误,更是提醒后进。无论批评还是表扬都要适度,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地“检举揭发”,让学生更能够虚心接受。既要总结优点以便继续发扬,更要暴露不足以便下期整改;既要开得有意义、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要开得有意思、避免枯燥无味;因此,在形式上,班会课主要以学生“展示与自我展示”“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以此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六一值周总结篇5

一、为加强考勤管理,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公司员工必须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外出办理业务前,须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

三、周一至周六为工作日,周日为休息日。公司机关周日和夜间值班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市场营销部、项目技术部、投资发展部、会议中心周日值班由各部门自行安排,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因工作需要周日或夜间加班的,由各部门负责人填写加班审批表,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节日值班由公司统一安排。

四、严格请、销假制度。员工因私事请假1天以内的(含1天),由部门负责人批准;3天以内的(含3天),由副总经理批准;3天以上的,报总经理批准。副总经理和部门负责人请假,一律由总经理批准。请假员工事毕向批准人销假。未经批准而擅离工作岗位的按旷工处理。

五、上班时间开始后5分钟至30分钟内到班者,按迟到论处;超过30分钟以上者,按旷工半天论处。提前30分钟以内下班者,按早退论处;超过30分钟者,按旷工半天论处。

六、1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达3次者,扣发5天的基本工资;累计达3次以上5次以下者,扣发10天的基本工资;累计达5次以上10次以下者,扣发当月15天的基本工资;累计达10次以上者,扣发当月的基本工资。

七、旷工半天者,扣发当天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每月累计旷工1天者,扣发5天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并给予一次警告处分;每月累计旷工2天者,扣发10天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并给予记过1次处分;每月累计旷工3天者,扣发当月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并给予记大过1次处分;每月累计旷工3天以上,6天以下者,扣发当月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金,第二个月起留用察看,发放基本工资;每月累计旷工6天以上者(含6天),予以辞退。

八、工作时间禁止打牌、下棋、串岗聊天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有违反者当天按旷工1天处理;当月累计2次的,按旷工2天处理;当月累计3次的,按旷工3天处理。

九、参加公司组织的会议、培训、学习、考试或其他团队活动,如有事请假的,必须提前向组织者或带队者请假。在规定时间内未到或早退的,按照本制度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处理。

十、员工按规定享受探亲假、婚假、产育假、结育手术假时,必须凭有关证明资料报总经理批准;未经批准者按旷工处理。员工病假期间只发给基本工资。

六一值周总结篇6

当灾难来临时,我们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没有退缩,而是空前的团结,空前的勇敢,空前的果断,孩子们安全了,我们的心放下了。那些感天动地的场面至今都还历历在目。灾难后,我们不畏酷暑,为孩子们送去六一的礼物和问候;复课时,在满是泥泞的板房校园里,随处可见搀扶孩子、为孩子铺就通往教室的简易通道等等老师的身影;遭遇雷雨时,老师紧紧的依偎在孩子们的身旁,抚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雨天,总能看到一把把伞下护着几个孩子到食堂去打饭,撑伞的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还有很多很,我们没有办法一一列举,有这些举动,这些做法都因为我们是一群无怨无悔的德育工作者,因为我们有一颗坚强而敏感的心,时刻装着孩子们;我们有一份对教育,对孩子无私的爱,时刻关心我们的孩子;我们有一种执着的精神,时刻做到德育先行。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德育队伍素质

1、本期我们选派了大队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参加了江苏少工委在绵竹组织的少先队辅导员培训,选派了20名教师参加了绵竹市第五,第六期的班主任骨干班的培训,选派了班主任教师参加四川省心理辅导班的培训,也开展了校本培训。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师资培训提升了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2、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种德育考核制度,本期加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强了德育干部的考核力度,使德育工作有序的开展。

3、增设了学生工作处工作人员和年级组长,制定了相关的职责和管理制度,使学校德育工作有力的开展。

三、德育常规工作开展有序,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六一值周总结篇7

关键词:连拱隧道 既有隧道 数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重庆渝中连接隧道全段均位于渝中半岛内,南接东水门大桥,向西下穿陕西路、重庆轮船总公司、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农贸市场、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新华路,拐向北西下穿筷子街、市消防一支队、罗汉寺、民族路、重庆市中医院、嘉陵江索道楼、沧白路,终点与拟建千厮门大桥连接。隧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小时,为双向4车道城市隧道,隧道左右线均为曲线隧道,隧道洞口段连拱隧道、洞身段为小净距隧道。根据设计方案,位于于暗挖交叠段的两江桥连接隧道为双跨整体式连拱结构,跨度21.47m。暗挖交叠段六号线为区间隧道,跨度11.6m。连拱隧道位于区间隧道上部,距离由远变近,最后汇合成中间夹一定岩层厚度的上下交叠结构形式。

连拱段隧道总体走向324°,与地质构造线大角度斜交。连拱段隧道穿越坪状丘陵,围岩岩性以中风化砂岩为主,围岩中主要发育两组裂隙,呈块状结构,围岩厚5.1~12.6m,为浅埋隧道,地下水以滴状或

串珠状渗入,隧道涌水量2.5~5L/min・10m,围岩级别为Ⅳ级,围岩易产生坍塌。

2 数值模拟

2.1 计算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采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采用弹塑性模型、平面应变单元进行模拟。模型左右取50m,上部取至地表,下部取30m;模型两侧边界水平位移被约束,底部边界竖向位移被约束,上部为自由表面。隧道围岩按Ⅳ级围岩计算,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机结构的计算力学参数见表1。具体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在模型中选取轨道六号线典型位置处的节点,典型节点分别为拱顶、左右拱腰、仰拱;水平位移节点选取两侧边墙。轨道六号线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的警戒值为±1.4mm。

表1模型参数

图1 数值计算模型

2.2 模拟施工步骤

本次数值模拟分析施工顺序如下:轨道六号线开挖轨道六号线初期支护轨道六号线二衬施作中导洞开挖中导洞临时支护中隔墙施作右洞上台阶开挖右洞上台阶初期支护施作右洞下台阶开挖右洞下台阶初期支护右洞二衬左洞上台阶开挖左洞上台阶初期支护左洞下台阶开挖左洞下台阶初期支护。在数值模拟分析过程中轨道六号线二衬施作后围岩位移清零。

3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1围岩竖向位移

图2为轨道六号线围岩竖向位移随施工步骤变化曲线(“+”表示上隆,“-”表示下沉)。从分析模拟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

中导洞开挖后,轨道六号线左拱腰、仰拱表现为上拱,上拱量分别为0.06mm、0.07mm,正拱顶和右拱腰变现为沉降,沉降值分为0.00mm、0.01mm,说明中导洞开挖对轨道六号线的影响较小。

右洞开挖后,轨道六号线的左拱腰和仰拱上拱量分别为0.71mm、0.32mm,正拱顶和右拱腰的沉降值分为0.02mm、0.21mm,说明右洞开挖对轨道六号线影响较小,轨道六号线处于安全状态。

轨道六号线在左洞开挖后,靠近右洞的左拱腰和仰拱变现为上拱,上拱量分别为0.67mm、0.41mm,正拱顶和右拱腰表现为下沉,沉降值分别为0.47mmm、0.41mm,未超过警戒值1.40mm,左洞开挖后轨道六号线处于安全状态。

在中导洞开挖后轨道六号线的左拱腰、正拱顶、右拱腰的位移较小;在右洞开挖后左拱腰上拱开始增大,正拱顶和右拱腰下沉较小;在左洞开挖后,左拱腰上拱在减少,而正拱顶和右拱腰沉降开始增加;在左洞支护后,轨道六号线的位移处于稳定状态。

图2 轨道六号线围岩竖向位移随施工步骤的变化曲线

图3 轨道六号线周边收敛随施工步骤的变化曲线

3.2围岩水平位移

图3为轨道六号线的周边收敛随施工步骤的变化曲线(“+”表示扩张,“-”表示收敛)。从分析模拟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

中导洞开挖后,轨道六号线的左边墙和右边墙皆为向内收敛,最大水平相对位移为0.08mm,表明中导洞对轨道六号线的水平收敛的影响较轻微。

右洞开挖后,轨道六号线的左右边墙向外扩张,水平相对位移增加,最大水平相对位移为0.28mm,右洞的开挖对轨道六号线有影响。

左洞开挖后,轨道轨道六号线的左右边墙向外扩张,水平相对位移增加,最大水平相对位移为0.55mm,左洞开挖后,轨道六号线的相对平距增加,左洞的开挖对轨道有一定的影响。

以六号线完成二衬后作为变形零点,轨道的相对平距随着施工过程在逐步的增大,右洞及左洞的开挖,轨道六号线的相对平距变化幅度较大,说明左右洞开挖对轨道六号线的水平位移影响较大。

3.3围岩应力

图4、图5为左洞开挖后第一主应力以及第三主应力场云图。轨道六号线的第一主应力和第三主应力在左洞下台阶开挖后达到最大值。轨道六号线的第一主应力最大出现在仰拱处,表现为拉应力,最大值为0.28MPa;第三主应力最大出现在右边墙位置,变现为压应力,最大值为1.52MPa,均小于设计C40混凝土抗压设计强度21.5MPa与抗拉设计强度1.8MPa。

图4 左洞开挖后第一主应力场云图

图5 左洞开挖后第三主应力场云图

4结论

本文对浅埋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其下部轨道六号线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该连拱隧道现有设计支护参数可以满足自身稳定及安全性要求,亦能同时满足轨道交通六号线围岩的稳定及结构安全。

在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轨道六号线受沉降变形以及水平变形影响相对较大,中导洞、右洞、左洞的开挖三个阶段诱发轨道六号线的拱顶最大上拱量分别为0.06mm、0.71mm、0.67mm,边墙水平相对位移最大为0.08mm、0.28mm、0.55mm。上述变形量未超过警戒值1.40mm,说明连拱隧道开挖过程中轨道六号线处于安全状态。

连拱隧道下部的轨道六号线的最大压应力为1.52MPa,最大拉应力为0.28MPa,均小于设计C40混凝土抗压设计强度21.5MPa与抗拉设计强度1.8MPa,轨道六号线的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参考文献:

[1]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GJ D7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张云良,万民科,王昌胜,等. 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数值模拟[J].公路与汽运. 2013(1)

[3] 万飞,谭忠盛,陈岩.新建隧道近距离上跨既有线施工方案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37(1)

六一值周总结篇8

本文在考古新资料的基础上,仍然用数据"说话",重新理顺《连山》和《归藏》的演进史,使其更加贴近历史实况。

一《连山Ⅰ》《连山Ⅱ》《连山Ⅲ》

四盘磨数卦是个最好的切入点。四盘磨数卦在归并前,营数一的理论概率只有0.000061(见《衍》),营数三归一后的理论概率也只有0.012,营数一难得一见。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3个四盘磨数卦里,营数一就没有出现,以致人们认为四盘磨数卦是没有"一"的。

四盘磨数卦的"揲筮营数"从一至八是连续的,经过把营数二、四归六、三归一,这就去掉了营数二、三、四,"实际营数"只剩一、五、六、七、八。卜师在实践中,为了提高营数一的出现次数,就把概率较大的营数五归一,但这样一来营数就少了1种,只剩一、六、七、八。为了保持5种营数,又增加1变,于是出现了营数九。这就是《衍》文未曾谈到的、在殷墟小屯地出土的六数卦,本文称为"小屯数卦"。

肖南在《安阳殷墟发现〈殷墟〉卜卦辞》中记录了小屯数卦的3个六数卦:

七七六七六六贞吉(甲)

六七八九六八(乙)

六七一六七九

由此可知小屯数卦的营数频度、频率分布是:

一 六 七 八 九

频度 1 7 6 2 2

频率 1/18 7/18 6/18 2/18 2/18

从小屯数卦的营数止于九可以断定,小屯数卦是8变筮法。避免复杂的概率计算,本文只是简单指出,符合小屯数卦的初策是66策、67策、68策。统计计算的结果表明,在这3种初策中,以66策的实际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偏差(或标准方差)为最小,由此可知,小屯数卦的初策是66策。

小屯数卦的筮法是:先把初策66随机分为两束,分别揲4,把揲余策放置一旁,完成第1变,以前一变的过揲策为下一变的初策,重复8变,以第8变的过揲策除以4,就得到一个揲筮营数;如得到营数二、四归六,三、五归一,则最终得到实际营数。这一过程重复6遍,得出6个营数,就是一卦。

小屯数卦是四盘磨数卦的一个突变卜种,其营数一的概率为0.153,是四盘磨数卦的12.75倍。所以小屯数卦中的"一"并不罕见。

四盘磨数卦与小屯数卦的实际营数都是5种,5种营数可组成56=15625个六数卦。《连山》卦就是以5种营数构成15625个六数卦为标志性特征的,自然,四盘磨数卦和小屯数卦都是《连山》卦。为便于称引,四盘磨数卦的筮书称为《连山Ⅰ》,小屯数卦的筮书长江为《连山Ⅱ》。只要把《连山Ⅰ》中的营数五改为营数九就成为《连山Ⅱ》,简单的作法是把营?quot;五"在竹筒上刮掉,改作九,当然,更可能借此机会把80000字的《连山》卜辞再修订一遍,这就成为"小屯版"的《连山Ⅱ》。

《连山》卦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营数六,其次是八。营数六在甲骨文中写作" ",营数八在甲骨文中写作" "。" "(六)像个山峰,"八"也似峰形。半数以上的营数六和八重叠成六数卦,恰似层峦迭嶂,这就是"连山"一词的来历。

小屯数卦的发现证明:营数止于九的数卦早在商代后期就出现了。这一结论迫使我们必须重新考虑齐家数卦(见《衍》)在演化中的位置,使《衍》文所衔接的筮卜进化链中的错误得以纠正。

张政火良先生在1980年发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时,还不知有营数止于九的小屯数卦,根据当时的资料,他推测营数九(齐家数卦)是在西周中晚期出现的。他在《帛书〈六十四卦跋〉》(见《文物》1984年第3期)中也写道:"把百十来个古筮排排队,可以看出九是西周中期以后出现的。"

《大衍在召唤》始发于1994年,肖南先生的文章已面世整整5年,但由于笔者孤陋寡闻竟然不知有小屯数卦,所以数卦的年代均彩张政火良先生的说法。不料由此而引起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致使《衍》文出现了系列性失误,笔者深感无地自容,愧对读者。

忆想当年,笔者面对与《连山》同样是15625卦的齐家筮法,按年代还必须把它衔接到凤雏数卦和张家坡数卦这两种《归藏》卦的后面,真是绞尽脑汁,步履维艰。明知齐家数卦是《连山》卦,却又说需要经过卜态变换转化为64个"奇偶卦"之后,再查《归藏》。这一极其错误的结论不但影响到此前的张家坡数卦,而且也涉及到此后的"春秋筮法"。现在看来,"奇偶卦"在西周时代是决不可能出现的超前思维,这种只有两个"实际营数"的数卦估计是在春秋时代出现的。现在有了小屯数卦,齐家数卦的年代问题浮上水面。齐家数卦是西周中晚期的遗物吗?

以我今天的认识来看,齐家数卦应当在灭商之?quot;小邦周"的遗物。齐家数卦是在陕西扶风县齐家村发现的,发现地点正们于三千年前"小邦周"的都城"岐邑"的手工业作坊区和平民区。而凤雏数卦是在岐山县凤雏村发现的,发现地点属于岐邑的王室宗庙遗址。这两个出土地点在今天虽然分属两县,但其距离不远,均在三千年前的岐邑内。

齐家数卦用5种营数组成15625卦,它的筮书就是《连山》,因此就是不折不扣的《连山》卦,本文称为《连山Ⅲ》。齐家数卦与小屯数卦一样,营数止于九,与小屯数卦的区别是营数有五无七,七与三都归一。由于营数七的再现概率是0.311,所以归并之后营数一的概率提高到0.318,是小屯数卦营数一概率0.153的两倍多。可见出现齐家数卦的技术性原因也是为了加强营数一的出现概率,是小屯数卦的突变种。适于齐家数卦的营数同样是66、67、68,与小屯数卦是一致的,计算表明他们选用了67策。周人为什么不用66策,而莫明其妙的采用质数67为初策?这一问题曾困惑我数年之久,后面将对此给出解释。

在我看来,齐家数卦是落后的周人在创立《归藏》之前,消化吸收了"东方人"的小屯数卦而创造的。由于小屯数卦的发现及齐家数卦年代的重新定位,可能使《连山Ⅰ》的起源至少提早了半个世纪,它很可能在殷代中期就已出现,后来演进为《连山Ⅱ》。"小邦周"把它改造为《连山Ⅲ》,那也只是流行于周原一带的地方性卜种。即便这一结论错了,将来经C14测定,齐家数卦确属于西周中晚期,它也是《连山Ⅲ》有幸在岐邑存活到西周中晚期而尚未灭绝的一块社会化石。由于它有8变,可能周人称之为"八索"(见《衍》),而不称《连山》,或者"八索"只是个俗称。转贴于 二、《归藏Ⅰ》《归藏Ⅱ》《归藏Ⅲ》

就考古资料而言,已发现了两种《归藏》卦,它们就是"凤雏数卦"和"张家坡数卦"(见《衍》),本文把它们所用的筮书分别称为《归藏Ⅰ》和《归藏Ⅱ》。而曾被认为是归藏系统的齐家数卦因重新鉴定为《连山Ⅲ》,已被提早到"小邦周"时空。

凤雏数卦是1976年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出土的,也是武王伐纣之前"小邦周"的遗物,很可能属于周文王时代。《衍》文曾算出凤雏数卦的初策是60,使用的营数是一、六、七、八,其营数的归并规则是营数三归一,二与四归六。

张家坡数卦出土于陕西长安县张家坡,那里是西周都城丰镐遗址。在位50年的周文王于死前的第二年迁都都丰邑,因此这些卜骨也属于西周早期遗物。不论这些卜骨究竟属于灭商之前、还是灭商之一,但有一点可肯定,那就是这些卜骨的主人是"凤鸣岐山"的周人,而不属于商王直接统治下的商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张家坡数卦初策与凤雏数卦一样,初策也是66,不同的是实际营数是一、五、六、八,归并规则是二、四归六,七、三归一。与凤雏数卦的根本区别在于,凤雏数卦"有七无五",张家坡数卦"无七有五",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加强营数一的概率,使概率颁趋于均衡。

东汉哲学家桓潭在《新论》中写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古老的《连山》比后起的《归藏》字数更多,竟然是《归藏》的18.6倍,对这些"离谱"话学者们几乎一致认为"断无是理",甚至认为是"作伪"。近代学者余永梁先生在《易卦爻辞的时代及作者》一文写道:"桓潭《新论》,《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夏《易》详而殷《易》简,未知所据。何以《连山》反比《归藏》、《周易》多,从中也可看出’作伪’的痕迹了。"

作伪者肯定不是文盲,总要对《连山》和《归藏》略知一二。"《连山》伏牺、《归藏》黄帝","夏曰《连山》、殷曰《归藏》。"这总该要知道吧;伏牺比黄帝更早,商汤赶走夏桀,更是历史常识。作伪者怎么连这么点事都不懂就作起伪来,且非愚之极矣。

可以根据桓潭的话计算《连山》和《归藏》的每条卦辞的平均字数。《连山》的卦数是15625,《归藏》有4096卦,可得《连山》为

80000字÷15625条=5.12字/条

《归藏》为

4300字÷4096条=1.05字/条

先看第一个结果,《连山》每条卦辞的平均字数是5.12字。据邓球柏先生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的字数是4934字,其每卦有1条卦词,6条爻词,64卦共有卜词(1+6)×64=448条,加上《键》《川》两卦分别多出"迥九"、"迥六",共有卜词450条,每条卜辞字数是4934÷450=10.96字/条,与《连山》的5.12字/条相比,显示出"殷《易》简,而周《易》详",而决不是相反。由于《连山》有15625卦,所以它就必须洋洋洒洒80000余言。看来《连山》 5.12字/条,准确无误。在世界史上,《连山》可能是3000多年前世界上字数最多的一部书了。

反倒是《归藏》平均1.02字/条把人给搞湖涂了。每条卦辞只能写上一个字的卦名,连两个字的卦名都不能有,这可能吗?那时有4096个单字吗?是桓潭有误吗?他既然把古老的《连山》字数说得很准,似乎也没有理由怀疑桓潭说《归藏》4300言就没的根据。

我们还是按着历史的足迹进行描述。现在终于闹明白了,应当是"殷曰《连山》、周曰《归藏》"。《连山》与《归藏》是两大政治实体的产物,没落的大商王朝就像15625卦的庞然大物《连山》那样日暮途穷,而只有4096卦的《归藏》随同旭日东升的"小邦周"而冉冉升起。"小邦周"首先在筮法上与大商王朝划清界线,这样一来有许多疑难就迎刃而解了。周人首先把引进的小屯版《连山Ⅱ》改进为齐家版的《连山Ⅲ》,并改名为"八索",还把初策66增加一策,以质数67为初策。的确,如果单从技术层面上分析,就很难解释这些现象。

后来,《连山Ⅲ》还是被废除了,凤雏版的《归藏Ⅰ》取代了它。这是小邦周筮法与大商筮法的彻底绝裂。

再后来所发生的事情我们都清楚了:牧野一战,商军倒戈,纣王自焚于鹿台,大周王朝开国。

如果再联系到《史记·周本记》所说的西伯"囚?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的传说,那么文王被纣王囚于?里而演八卦的历史真象,就是把《连山Ⅲ》数卦中的5个营数中的营数五去掉,仅仅只是去掉了1种营数,卦数却减少了11529卦,15625卦的《连山Ⅲ》也成为只有4096卦的《归藏Ⅰ》。无疑,《归藏Ⅰ》的出现是个巨大的历史性进步。敢一起对神圣的筮法作出如此重大改革的人,也只能是像周文王这样的人物了。越想越觉得文王演《"易"》确有其事,只是并不是把8卦重为64卦。殷至西周,绝无爻卦。

可以把凤雏时代《归藏Ⅰ》的每卦平均字数视为与《连山》相差无几,那么《归藏Ⅰ》的字数应当是

4096条×5.12字/条=20971字

这就是"小邦周"时代凤雏版《归藏Ⅰ》的字数与后来张家坡版《归藏Ⅱ》的字数,大约是21000言。

在我个人看来,张家坡数卦是武王灭商之后的产物。它与凤雏数卦的不同点是把凤雏数卦"有七无五"改为"无七有五"。这意味着在周初曾对《归藏Ⅰ》又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这只要在竹简上把营数七刮掉,改作"五"就成。当然,周朝的建立必然要对卦辞进行全面审查与修正,去掉陈旧的卦辞,加进新思想、新内容,于是隆重推出张家坡版的《归藏Ⅱ》。

笔者在《衍》文中错误地认为,张家坡筮法应把所得出的数卦再变换为"奇偶卦",并以"奇偶卦"编写筮书。那是由齐家数卦所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所导致的错误结论。现在可以认为,当把齐家数卦从西周中晚期提前?quot;小邦周"的时空,西周后期筮法的演进只有两种走向:可能张家坡筮法一直使用到西周末;再一个可能是出现营数止于九的新筮法。筮法变动涉及到营数,一定要修正筮书;但是,即便筮法不变,六数卦也不变,也可能修订筮书。不论出现了哪一种可能,在西周中晚期,对《归藏Ⅱ》又进行过重大修正,桓潭说《归藏》4300言,就是暗示!前面算出的《归藏》每条卦辞的平均安数只有1.05字,一定是出于计算思路上的僵化。

我们先把修正后的筮书称为《归藏Ⅲ》。《归藏Ⅲ》不是按"奇偶卦"编排的,而是按"三数卦"编排的。六数卦可看作由上、下两个三数卦重叠而成。上面的一个三数卦称为上卦,下面的三数卦就称下卦。4种营数可组成43=64个三数卦。《归藏Ⅲ》首先就是以64个三数卦为纲排列的。每一个三数卦都有一条"卦辞"。

其次,每个三数卦都有3个营数位置,《归藏Ⅲ》在每一个三数卦的后面都重复列出了3个营数位置的各自4个营数,即一、五、六、八,每一营数都有1条相关的"营辞"。这样,3个营数位置共有12条营辞。所有64卦的每一卦的后面都有这样的1条卦辞和12条营辞,共有卜词13条。64个三数卦共有卜辞

13条×64=832条

这样,当经过揲筮得出一个六数卦后,先于《归藏Ⅲ》中查得"上卦"的卦辞,再分别看第一、第二、第三个营数位置的3条营辞;同样,再找出"下卦"的卦辞和3条营辞。上、下两卦共有2条卦辞和6条营辞,断卜就是根据这8条卜辞作出的。

《归藏Ⅲ》在编排上不分上、下卦,总共就是64个三数卦,上卦、下卦通用。共有卜辞832条。按桓潭的说法《归藏》4300言,其平均每条卜辞的字数就是

4300字÷832条=5.17字/条

《连山》是5.12字/条,与《归藏Ⅲ》几乎相等,只是微微提高了0.05字/条,又有谁能说这仅仅只是巧合。

桓潭说"《归藏》四千三百言",显然指的是《归藏Ⅲ》。桓潭的确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说《归藏》4300字竟然"毫厘"不差!使人感到大为惊奇的是,事过千年,《连山》和《归藏Ⅲ》的字数桓潭是怎么知道的?假如桓潭没说过"80000"和"4300"这两个数字,我们对《连山》和《归藏》所作出的有关结论的是否正确,又有谁来作证?我们又将从何处下手解决这个问题?

《归藏Ⅲ》平均5.17字/条说明,它的卜辞与《连山》在表述方式上基本相似。也就是说,《归藏Ⅲ》基本上只是选编《归藏Ⅱ》卦辞,在4096条卜辞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选出832条,并重新分配在三数卦和营数之下,也不排除充实了少量新卜辞,但在卜辞表述的繁简上,一如其旧。由此还可以想到,虽然桓潭并未说过《归藏Ⅰ》和《归藏Ⅱ》是21000言,但这也是精确无误的。

《归藏Ⅲ》是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只有卦辞,人们把六位数卦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示兆方式可称为卦的"整体示兆"。从《归藏Ⅲ》开始打破了整体示兆的局限,人们已经深入到卦的内部,以上、下两个三数卦及各个营数综合示兆,可称为"结构示兆"。正是由于出现了结构示兆,才从4096卦、21000字的《归藏Ⅱ》演化为只有832条卜词、4300字的《归藏Ⅲ》。

"示兆体"由整体发展到局部,无疑是认识上的突破,其意义是深远的。后世《易经》的编排体例就是《归藏Ⅲ》的直接延续和发展。由此看来,还是先有64个三数卦,而"八卦"是后来出现的。 三、《连山》万物之数、"归藏之数"、《周易》万物之数精确值、《周易》万物之数当量值

笔者近来发现,最早的万物之数是15625,而不是《系辞》所说的11520。《连山》共有15625,15625就是最早的万物之数。在我个人看来,"万物之数"在其发生时应当是这样一个概念:筮卜可以用来卜测世间万事万象,世间万物的所有变化也无一不能从卦中显示出来,所以15625对他们来说就是"理论"上的"万物总数"。换句话说,世间所有"事项",一件不多,一件不少,就是15625件。

用《连山》总卦数减掉《归藏》总卦数,得

15625-4096=11529

这个差数11529就是《系辞》所说的万物之数11520的精确值。《周易·系辞上》:"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一个"当"字说明,作者也知道11520只是个近似值,而不是精确值。《系辞》作者用360天/年作为365天/年的"’当’期之日",是同样的道理(见《衍》)。

56-46=15625-4096=11529≈11520这个算式,最少也是"1根绳拴了9个蚂蚱",它把《连山》、《连山》总卦数、《连山》万物之数;《归藏》、归藏之数、《归藏》总卦数;《周易》、《周易》万物之数精确值、《周易》万物之数当量值,这9者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显示出《连山》《归藏》和《周易》的一脉单传。

《归藏Ⅰ》的创立者必须解释,《归藏》比《连山》少了11529卦到哪里去了,否则人们使用《归藏》就会心存疑虑。回答是,11529卦已"回到老家去,藏而匿之",后人解释说这个老家就是黄土地。我想,那时11529只能叫"归藏之数",不能称"万物之数"。因为人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骗不了人,这就是"归藏"一词的本意。

由于岁月流失,15625这个数值随同《连山》已在人们记忆中淡化、消失,但"万物之数"的概念还留在人们心头,人们重视"万物之数"甚于"归藏之数",于是张冠李代,把"万物之数"的头衔扣在了本是"归藏之数"的11529的头上,但那时还没出现11520。11520是后来西汉象数学家们的得意之笔。他们用易学常数凑出万物之数的"当量"值11520这件事,肯定不会发生在西周或春秋战国时代。11520一旦出现,11529就逐渐消失在历史深处,无人知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