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河南中医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97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 创刊时间:1976
  • 国际刊号:1003-5028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450046
  • 国内刊号:41-1114/R
  • 邮发代号:36-40
  • 全年订价:¥ 235.20
  • 发行地区:河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 理论研究
  • 经方研究
  • 历代名医及其著作
  • 名老中医经验
  • 实验研究
  • 临证经验
  • 临床研究
  • 针灸与推拿
  • 药理研究
  • 文献综述
  • 《伤寒论》顾护脾胃思想探析

    脾胃强弱在《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传变中起重要作用。脾胃之气不足,营卫之气不能外达,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侵袭人体而发太阳病;胃为阳土,若阳明热盛,热盛伤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燥实互结,则发为阳明腑证;少阳病的发病前提是脾胃虚弱,致正气不足,邪气侵袭而发病;阳气不足,则阴寒邪气易直中太阴,出现阳虚寒盛之证;肾阳不足,邪气直中少阴,发为少...

  • 《伤寒论》第29条初见证浅析

    《伤寒论》第29条初见证提示病情正处于太阳病向少阴病、表阳虚向表里之阳俱虚的转变阶段,"脉浮,自汗出",提示病起于太阳病,阳气勉强达表,汗出则阳更虚;"小便数",提示阳气外张,津液流失,病邪由太阳经向少阴经转化;"心烦",提示误治之前已有腑实热结之象,但无日晡潮热,濈然汗出之阳明经证,故不能说明病邪已由太阳转向阳明;"微恶寒",提示由表阳虚转...

  • 基于汉以前中医古籍探讨针、灸疗法及其在仲景学术思想中的应用

    经络理论的形成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文献中已有描述,《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相比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经络学说已经有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对比《难经》和《黄帝内经》,在针刺补泻的手法上或存在不同的学术流派。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脉法》《五十二病方》的"灸"到《黄帝内经》《难经》丰富的刺法...

  • 连朴饮临床应用概述

    连朴饮为温病苦泄法的代表方,黄连、厚朴相配,能通能泄,既可宣降湿热,又可通降胃腑,恢复中州升降之机,共为君药。豆豉与栀子相配,可增强苦寒泄热燥湿作用,共为臣药;石菖蒲、半夏、芦根共为佐使之用。以苦寒降泄之品配伍辛开微温等药辛温散湿、苦寒降热,起到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效。将苦泄法与其他治法相结合,体现了"分解湿热""宣上、畅中、渗下"...

  • 从血虚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内因和外因,外因多为寒、热之邪侵犯于心,使心脉拘急发为本病,内因主要有饮食失节、情志内伤、年老体迈、劳逸失度。临床上该病多从阳衰寒凝、气滞血瘀、痰湿阻滞、气阴两虚等方面论治。除寒凝、血瘀、痰湿、气阴两虚外,血虚亦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故不仅要从气虚、阳伤、阳衰、阴虚等方...

  • 基于系统辨证脉学探析益气升阳举陷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应用

    系统辨证脉学将不同脉象要素结合成为脉象,以表现疾病病机及其发展过程,例如气机脉象系统:浮、粗、散表征气散不收;沉、细、敛表征气机郁闭等。如感受寒邪后,机体阳气不得外出,郁闭于内,化热化火,炼灼津液而生痰,其中寒性凝敛、收引,相应桡动脉管壁张力增高,脉管搏动不能自然舒张而出现寒、敛、刚、沉;内在一派火热痰浊之象,血流层则呈现出热、...

  • 气血理论发微

    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的三焦辨证均是外感病辨证施治的基础,虽其角度不同,但均揭示了外感病变化发展的规律,而在这三种辨证体系中,均贯穿着气血理论。《伤寒论》对痞证、结胸证、蓄血证的论述,体现了气血理论在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从痞证到结胸证再到蓄血证,是由病在气到病在气或血,再到病在血的过程。治疗...

  • 《外科证治全生集》治疗外科疾病浅析

    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创立了阴阳为主的外科辨证论治法则,重视疮疡阴阳辨证,首倡阳和解凝散寒的治疗原则,治疗上"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精于炮制,善用烈药,贡献家传秘方甚多,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剂,推动了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及自身思想的局限性,亦有其不足之处:①专论阴阳辨证,否定凭经论治;②重望诊而轻脉诊,忽略了脉诊的重...

  • 从脾论治抑郁症

    寓于五行之中的"中央之土",不仅是五脏盛衰、五脏气机调畅之源,更与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脾为一身气血之本,气血运化失司致五脏"神伤",进而导致情志郁结。近年来,有医家基于"思则气结"等理论从脾论治抑郁症,认为其发病与七情中的"思"关系最为密切。一方面,脾藏意主思,思则气结,思虑过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加重思虑使情志之郁更甚。另一方面,"思...

  • 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谱的影响

  • 茵陈蒿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 金匮肾气丸加味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证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空腹血糖的影响

  • 张翥辨治慢性移植肾损伤经验

    张翥教授认为,慢性移植肾损伤多为虚实夹杂之证,以肾虚为本,瘀血、浊毒为标,而瘀毒阻络贯穿病变的始终。本病的病位在肾,旁及肝、脾、肺。张翥教授治疗慢性移植肾损伤,从"肾藏精、泄浊"的理论出发,着眼于肾气亏虚、瘀毒阻络的复杂病机特点,以益肾活血解毒为切入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脾肾阳虚证方用防己黄芪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肝肾阴虚证方用杞...

  • 安军明运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

    安军明教授认为,中风后失语症的主要病因为风、痰、瘀,其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时,主要以醒脑开窍、泻火逐痰、祛瘀通经为主。安教授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主穴为百会、四神聪、廉泉、八邪、印堂、风池、太阳。安教授通过刺激百会穴来调节督脉,从而增强患者的运动与认知功能,又因百会为诸阳之会,统一身之阳气,通过针刺百会穴及其四周的四神聪穴,共奏调理...

  • 朱寿兴治疗胃癌用药规律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朱寿兴教授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朱寿兴教授治疗胃癌病例320例,采用Epidata 3.0软件将数据录入,运用频数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纳入的1 486个处方进行分析,涉及132味中药,平均每次就诊使用26味中药。提取主要临床表现和核心用药规律,得出频次排列前10味的核心药物为:麦冬、半夏、玉...

  • 姜树民从五脏论治脾胃疾病经验

    姜树民教授认为脾胃疾病的病机为肝之不疏,横逆犯胃;心失所养,子母同病;肺气不畅,脾运失健;肾之不足,脾虚失养。姜教授认为五脏之气,皆绕于脾,治脾胃以安五脏,治五脏以调脾胃。姜教授在临证时,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思想,灵活辨证遣方用药,均取效满意。

  • 史纪辨证论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史纪教授认为过敏性鼻炎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气虚为主,与肝、心等功能失常皆有关联。史教授重视调理体质,提出同病异质,同病异治。史教授在诊断过敏性鼻炎患儿时,重视鼻腔内部的望诊,通过对鼻腔的望诊,有利于判断脏腑寒热虚实,有利于辨证论治。史教授认为该病慢性期反复发作调理脾胃才是关键,对于已经发展为变应性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儿...

  • 中药调节高血压大鼠模型血压的实验研究述评

    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以辨证论治为治疗原则,单味中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抑制血管重构、改善胰岛素抵抗、利尿降血压、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中枢交感神经、阻滞钙离子通道、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起到降血压作用。中药复方制剂相对于单味中药,降血压机制复杂,可通过多种方式协同发挥降血压作用。综合近年来相关实验研究文献,...

  • 儿腹康巴布贴穴位贴敷治疗儿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临床研究

  • 桃红四物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 贝母瓜蒌合剂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

  •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临床研究

  • 补肾调冲活血系列方序贯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所致不孕症临床研究

  • 咳嗽合剂治疗老年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IL-10、TGF-β1的影响

  • 杞菊地黄汤加味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临床疗效观察

  • 膝痹消丸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 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

  • 二术二陈汤治疗岭南地区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疗效观察

  •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目的:对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NKI)、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为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月30日,检索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随机对...

  • 麻木病机及常用穴位浅析

    麻木病位在筋脉,风、虚、瘀、痰为主要致病因素,基本病机表现为气血失衡,筋脉失养。将麻木分虚实辨证论治,实证为风、寒、湿、痰、瘀、气滞,虚证为气虚、血虚、营卫虚弱、液少、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治疗麻木常用穴位有:膈俞穴、风市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十宣穴、阿是穴。常用治疗穴位作用:膈俞穴从"血"而治,既可活血化瘀治麻,又可补血养血...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