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广东河台金矿床矿物特征对成矿环境的制约

焦骞骞; 许德如; 陈根文; 吴传军; 陈延生; 高亦文 矿床地质 2016年第05期

摘要:位于高要市境内的河台金矿床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金矿床,被普遍认为是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为了进一步认识金矿床的成矿环境,对采自河台矿区高村矿段的矿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利用电子探针(EPMA)分析了矿石中毒砂、绿泥石和闪锌矿等矿物的成分。通过矿物温度计计算,毒砂的形成温度在330℃左右,绿泥石的形成温度集中在230~250℃之间,闪锌矿的形成温度在205~230℃之间,可能分别代表成矿早、中、晚期的温度;结合前人包裹体测试结果,推测河台金矿床成矿温度可能在205~250℃之间,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而糜棱岩的形成温度可能在300~500℃之间,明显高于金矿床的形成温度,因此,河台金矿床可能是动力变质期形成的糜棱岩带在热液期又发生脆性变形,并伴随含矿热液活动,最终导致成矿。在成矿过程中,绿泥石和闪锌矿是随着温度降低而相继连续产出的。在此过程中硫逸度也在不断降低,表现出比较宽泛的特征,lgf(S2)可能介于-20~-1,lgf(O2)可能介于-50~-30。

关键词:地球化学成矿环境毒砂绿泥石闪锌矿

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 广东肇庆5266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矿床地质

北大期刊

¥768.00

关注 25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