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名作欣赏
省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名作欣赏杂志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80
  • 国际刊号:1006-0189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030001
  • 国内刊号:14-1034/I
  • 邮发代号:22-152
  • 全年订价:¥ 460.00
  • 发行地区:山西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项目呈现
  • 小说论丛
  • 性别世界
  • 语文讲堂
  • 学林漫录
  • 学者天地
  • 文苑经纬
  • 博士之声
  • 小说纵横
  • 经典重读
  • 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
  • 古典丛谈
  • 诗文品鉴
  • 影视观察
  • 百家茶座
  • 本期头条
  • 小说纵横_中国小说等
  • 论废名诗歌的个人化追求——兼与卞之琳“非个人化”比较

    废名是一个极具创作个性的诗人。从把握世界的方式上看,他是一个典型的用心灵统摄万物以求智性的诗人,其诗歌多思辨和玄想色彩。在这一点上,他与同处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营垒里的诗人卞之琳可谓同气相求。如果说卞之琳往往通过理性的驱遣和"非个人化"的无我达到与宇宙本体的融合,废名则认为个性与普遍性只有在物我猝然相遇的"个人化"体验...

  • 安然散文《生命三部曲》:女性生命意识和生存方式

    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如何面对生、老、病、死这样的生命形态,在参悟到生命形态的规律后,人又应该怎样生存?本文通过思想研究的方法解读安然散文《你的老去如此寂然》《哲学课》以及《亲爱的花朵》,意图通过安然特有的女性生命意识和生存方式解答困惑,提供参考。

  • 自然诱导下的成长历险——米歇尔·图尼埃《阿芒迪娜或两个花园》赏析

    在米歇尔·图尼埃的短篇小说《阿芒迪娜或两个花园》中,"阿芒迪娜"和"两个花园"都是具有哲理寓意的,这两个形象都体现出"卢梭主义"中"自然与文明的冲突"以及"返回自然"的倾向。阿芒迪娜主动在一堵墙后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或另外一种生活,这一行为其实就是自然诱导下的一次成长历险。

  • “未曾言明之事”——《刀锋》中隐秘的性意识探究

    国内关于毛姆的研究颇少,其中涉及其同性倾向的更是寥寥无几,但毛姆在作品中总隐秘地流露同性意识。《刀锋》中作者通过将男性身体作为欲望的客体、隐藏莱雷的住所、厌女情结和无爱的结合等方式,暗示同性倾向,为小说真正的创作意图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结合毛姆的个人经历和历史语境,本文分析小说中未曾言明的同性意识,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独...

  • 黑暗中神秘生灵的守护者——浅论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大卫·阿尔蒙德

    大卫·阿尔蒙德是当今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重量级作家,国内对他的研究介绍一直寥寥无几。本文对作家进行较为全面介绍的同时,尝试从作家生平背景、作品中共性内容、文本背后标志性观点主张三个方面寻找作家的独特之处。

  • 人与自然交融中的生命赞歌——论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讲述了一个饥寒交迫、身体极度虚弱的淘金者被同伴抛弃后,面临着极其恶劣的地理环境、气候,在广袤的荒原上与病狼遭遇,两个生灵所展开的殊死搏斗,淘金者一面同自然抗争,一面靠着自己强大的求生意识赢得了生命延续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人在绝境中所爆发的生命本真的能量,表达了人类对生命无限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奏响了一曲顽强的生命赞歌...

  •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后“9·11”时代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

    近年来,美国"9·11"小说研究异军突起,声势越来越大。英裔巴基斯坦作家哈米德的小说《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以"他者"身份诠释了美国后"9·11"时代所发生的变化。本文通过对该小说的文本分析,探索美国后"9·11"时代的特征,解读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深层原因。

  • 外国文化与《圣经》典故的影响关系研究

    《圣经》中许多的经典故事被各种文学题材所引用,并成为旷世佳作,其影响意义已经超出了本身对历史智慧的浓缩,对世界语言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故事内涵,同时提高了文化价值。本文从《圣经》起源发展为研究基础,从《圣经》典故对文学语言的影响和文学风格塑造的影响两个层面,展开英语语言文学与《圣经》典故的影响关系的研究。

  •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政治话语对日常生活话语的重述

    考察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政治话语对日常生活话语的重述,分别从个人理想、私人生活、个人情感三个层面详尽阐释受政治生活严重压抑的人的基本日常生活状态,进而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和生命本质。

  • 精神家园的守望——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人文情怀

    路遥是来自陕西的一位"农民"作家,他以特有的朴素语言向读者讲述着一个个农民的故事,而路遥用时六年耗尽心血撰写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代表着路遥的文学艺术特色。本文试图通过管窥《平凡的世界》中对人生价值、爱情真谛、官场追求等方面的描述,来进一步研究路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探求他内心世界潜藏着一个怎样的精神...

  • 一颗强大的“螺丝钉”——布莱希特早期剧作《人就是人》解析

    《人就是人》是布莱希特早期的戏剧代表作品,以主人公"变身"为另一个人结构全剧。在这一转变中,主人公从一个憨厚老实、与世无争的人,彻底变成一个战斗英雄,而这一转变实际源于群体力量的促发。该剧揭示的是个人融入集体之后,个体生命所发生的化学效应。

  • 从天堂到人间——布莱希特剧作《屠宰场的圣约翰娜》解析

    《屠宰场的圣约翰娜》是布莱希特以戏剧作品的形式阐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尝试,他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规律形象地搬上舞台,以女主人公约翰娜卷入一场肉制产品的商业运作陷阱来展开其人生命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外在环境对于人们心灵的巨大戕害。

  • 张中行《禅外说禅》著语商兑

    张中行《禅外说禅》一书对一百五十余则公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用禅宗的话语来说,就是"著语"。今对其著语进行商兑,分为"说偏了""说过了"和"没说到"三文言之。本文言其"没说到"。

  • 1912-1922年期间民国初中英语自编教材特点评析

    民国是中国一个时局动乱、风云变幻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长期受外国列强侵略、欺辱以及清朝已经开展"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国外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民国这段政治变更频繁的时期,英语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自编英语教材方面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其中民国初期自编英语教材不仅是中国英语教学史的重要成果,也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解读的...

  • 阿尔比戏剧文本的叙事结构模式探析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反传统剧作家们将戏剧情节边缘化、戏仿,甚至置换,导致戏剧叙事结构的意义需要重新评价,戏剧叙事结构的性质和功能也随之发生质变。后现代主义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是较早颠覆传统戏剧叙事结构模式的代表剧作家,本文以后现代主义剧作家阿尔比的三个剧本为例进行三方面的探讨:一、探讨阿尔比戏剧拒斥传统戏剧叙事结构的因果论、...

  • 战时《抗战文艺》与中外文学的交往

    抗战期间,《抗战文艺》在外国文学译介方面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除了译介多国文学作品外,还在译介理论方面做了相关探索,并将中外文学交往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刊物。

  • 《我已故公爵夫人》的不可靠叙述及戏剧反讽

    罗伯特·勃朗宁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戏剧独白诗流传于世,这一别具一格的诗体风格对现代诗歌和小说有重大影响。因此,许多批评家对戏剧独白多有论述,而本文则试图从不可靠叙述这一视角来对《我已故公爵夫人》进行诠释,识破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并探讨其反讽效果是如何实现的,从而把握其中的道德寓意。

  • 艾米莉的四重门——艾米莉的变态人格养成与爱情悲剧分析

    《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是威廉姆·福克纳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学者们已对该小说进行了各个角度的分析。虽是短篇,但因其经典深邃,我们今天依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欣赏它。本文即尝试从小说主角艾米莉人格养成的角度,分析其恐怖行为的悲剧所在,并试图发掘其中对我们当下社会、教育以及人生的启示。

  • 莫言小说中波西米亚精神探析——以《丰乳肥臀》和《红高粱家族》为例

    波西米亚精神内涵异常丰富,涵盖着流浪、神秘、创新、反叛、颓废、以及空前的自由化、浪漫化和民族化等等。莫言的《丰乳肥臀》和《红高粱家族》两部小说在内容与创作上体现了波西米亚精神,内容上表现为对充满野性和欲望的原始生命力的高扬、创作上表现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背离。

  • “寻父”与“寻母”:女性的追寻与成长——论小说《千山外,水长流》的主题意蕴

    旅美作家聂华苓的长篇小说《千山外,水长流》体现了多重文化意蕴。历来评论者多以寻根与回归为主题,进而生发到探究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问题。本文拟从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寻父"与隐藏的"寻母"主题的变换,试图论证在女性成长小说的外衣下,显现出来的文本罅隙和作者对政权、国家关系的深切思考。

  • 突围与内转:女性个体的生存寓言——评小说《一个人的战争》

    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在遭遇种种突围的失败之后,多米只能无奈地逃离,将欲望的满足由外在客体转求于内,最终演变成了一个女人与自我心灵的战争。多米由突围到内转的这一历程真实地呈现了女性个体生存的种种艰难困境,其命运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是一则女性个体的生存寓言。

  • 日渐行远的桃花源——迟子建与萨娜两部小说的比较研究

    迟子建与萨娜都出生于大兴安岭地区,两位女作家以鄂温克民族为题材的小说在创作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两篇小说中家园变迁的主题,对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和萨娜的《敖鲁古雅,我们的敖鲁古雅》进行对比分析。两部小说都在略带哀伤的叙述中描绘了鄂温克民族的历史与生活现状,并表达了作者对如梦幻般美丽的桃花源逐渐消失的反思:在现代...

  • 挪用与移植——《女勇士》中女性人物塑造谈

    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在其处女作《女勇士》中所要探讨的是如何在消解中美文化二元对立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作者采用后殖民理论中的"挪用"原则塑造了四个女性勇士形象:移植合并中国神话、混合运用东西方神话对经典著作和传说中的人物进行变形;对于作品中以生活原型为基础的人物采取过滤、筛选、增补、删除的手法。无论是具有西方精神内...

  • 《圆屋》中的叙事策略与诗性正义

    美国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新作《圆屋》探讨了美国印第安人遭受司法不公的社会问题,并揭示了这种不公的历史根源。印第安人之所以无法获取正义是美国一直以来在土地、司法和部落自治权上对印第安人剥削和压制的结果。在小说中,厄德里克把极富政治性的主题嵌入感人的故事中,在运用侦探小说、成长小说和感伤小说这三种叙事模式来凸显印第安保留地...

  • 荒原上的冥想——生态批评维度下《呼啸山庄》的重审与重评

    生态批评是生态危机背景下介入性、预警性、批判性较强的前沿批评方式,生态维度下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重审与重评是生态批评的重要任务。《呼啸山庄》在自然价值、人的自然属性的诗意体认;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与理性建构;对人类反生态文化根源的揭示与批判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为生态批评提供了多重的研究视角与切入点。

  • 解构与颠覆——互文视角下《幽灵之家》对《百年孤独》的戏仿策略

    本文把小说文本与文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人物的戏仿、情节的戏仿、主题的戏仿和场景的戏仿四个方面,研究《幽灵之家》与《百年孤独》之间的互文关系,探索该小说在女性地位、个体发展、个人信仰等主题方面所做的思考和反省,探索女性是如何颠覆父权中心、建构自我、寻找主导权,从而揭示女性书写的意义与价值。

  • 浅析《红与黑》中瑞那夫人“手”的意象

    《红与黑》十多次涉及于连对瑞那夫人的手的迷恋的描写,因此瑞那夫人的手在小说中是作为一个意象而存在的,一是作为于连追求欲望的一个载体和参照,二是同小说中的山林、岩阴、洞穴一样,是母爱的象征,这也是诱发于连在得知瑞那夫人告密后行动决绝的深层次原因。在占有瑞那夫人的手的过程中,于连进一步强化了欲望追求、爱恋与母爱交织的心理。

  • 让我告白——评伍绮诗小说《无声告白》

    文章通过分析华裔作家伍绮诗小说《无声告白》中三个主要人物的行为和心理,认为书中悲剧的发生是由剧中人物的交流方式造成的:母亲没有向自己告白,做真实的自己;父亲没有向他人告白,获得理解与认同;孩子没有勇敢地向父母告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 庾信《哀江南赋序》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古代赋文学的长河中,《哀江南赋》首次将王朝断代史实纳入赋的描写范围。《哀江南赋序》以高度凝练的笔法揭示了王室命运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暗示出整篇赋的关节所在,与《哀江南赋》篇幅巨丽的正文相比,《哀江南赋序》在读者中享有更高盛誉。

  • 论杜甫的亲情题材诗

    杜甫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广为流传的诗篇,亲情诗在其所有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主题思想概括为: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父慈子孝的父子之爱、血脉相连的兄弟(姊妹)亲情等。本文主要论述杜甫亲情诗中的夫妻情、父子爱、兄弟情以及对前代的继承和后世的发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