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 创刊时间:2004
  • 国际刊号:2096-5621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010010
  • 国内刊号:15-1335/J
  • 邮发代号:16-270
  • 全年订价:¥ 180.0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音乐舞蹈及影视
  • 绘画及工艺美术
  • 田野调查
  • 翻译之窗
  • 艺术理论研究
  • 其他
  • 序跋与评介
  • 补白
  • 内蒙古历史文物艺术精粹
  • 繁荣与隐忧——谈马头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头琴艺术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在专业马头琴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仍有制约其继续发展的隐忧:“传统型”与“现代型”的联系与矛盾,“民族性”与“民间性”之间边界的模糊,传承方式面对现代文化时的尴尬,保护传承与创作创新之间的矛盾,表演、教学与滞后的理论研究现状之间的...

  • 论蒙古族传统器乐套曲《阿斯尔》的母体与变体

    《阿斯尔》是蒙古族古老的器乐合奏曲的统称,具有“宴乐”的显著特征。其中《阿都沁·阿斯尔》和《固勒·查干·阿斯尔》这两首乐曲的变体最为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由“母曲”主题及三次变奏而构成的变奏体乐曲,充分展示出音乐发展的“渐变”原则。几种变奏手法的运用独具匠心,展现出典型的蒙古族传统器乐曲变奏手法的几种基本样式。对...

  • 色拉西先生演奏的潮尔曲音乐形态研究——20首潮尔乐曲的调式特点

    色拉西演奏的20首潮尔曲其总的调式特点是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的五声调式。其中单一调式的潮尔曲占60%左右,交替调式和调式转换的潮尔曲占40%左右。都很好地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体现了蒙古民族很高的音乐思维水平。

  • 首届苏尼特长调民歌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我院专家学者赴会

    2009年10月16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党委政府主办的苏尼特长调民歌学术研讨会在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隆重召开。来自自治区和北京等地区的专家学者和苏尼特左旗的党政领导以及文化艺术界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的唱词格律研究

    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的唱词格律研究以口头表演理论为基础。英雄史诗音乐包括唱词、曲调,并形成一个整体。其唱词具有明显的韵律特点,音乐曲调节奏鲜明,音调简短,调式多样。

  • 论鄂温克族民歌的调式特点

    鄂温克族传统民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除了受其生产方式、民俗习惯、语言音调、民族审美心理影响外,在音乐上还通过一定的调式与旋律来体现。鄂温克族传统民歌中的宫调式、羽调式与徵调式民歌最能体现其民族音乐风格,是鄂温克民族音乐的代表调式。

  • 蒙古族民间传统歌唱形式的审美探析

    蒙古族民间传统歌唱形式主要包括独唱、齐唱、合唱、对唱、轮唱、说唱等。虽各具特色,但总体上都反映了蒙古民族共同的精神特质和审美情趣。这些歌唱形式不仅体现了蒙古族音乐的民族风格、地域特色,而且是以民众的情感为基础,用最质朴、最纯净的歌声以及歌声的组合形式来表现蒙古民族对自然、生命、美好事物的礼赞以及对邪恶的鞭挞,体现了蒙...

  • 美声唱法与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点比较

    运用声乐研究和民族音乐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对蒙古族长调民歌与意大利美声歌唱艺术两种艺术形式进行比较,总结其各自的发展规律和特性,以使蒙古族长凋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 我院2009年学术专著及创作作品集出版喜获丰收

    我院宋生贵教授的散文、随笔作品集《诗意梦寻》,近日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宋生贵教授出版的第二本随笔、散文作品集,共收录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56篇。

  • 当代巴尔虎婚礼及其音乐的调查与研究

    对巴尔虎婚礼的个案调查及其对“乃日”仪式中的音乐(音声)进行描述,对其民间观念进行阐释,并通过巴尔虎婚礼及“乃日”音乐的“传统”和“现代”的对比来观照当代巴尔虎民众音乐生活的变迁,探讨传统音乐在当下的生存命运。

  • 我院影视戏剧系二人台表演专业学生在第三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大赛中获奖

    2009年10月31日~11月4日,在张家港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第三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中,由内蒙古戏剧家协会选送,我院影视戏剧系二人台表演专业2006级学生武燕妮、董智渊、王娜表演的东路二人台小戏《摘花椒》,获得“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的优秀剧目奖。

  • 试谈《莫尔道嘎情》的演唱——兼及新时期蒙古族创作歌曲的艺术特点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多元交叉发展,内蒙古民族声乐艺术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艺术特色。以歌曲《莫尔道嘎情》为例,探析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全新创作歌曲的艺术特点。

  • 都市生活中的二人台——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人民公园二人台班社调查

    考察活跃在包头市东河区人民公园中的民间二人台班社之现状、生存方式、经济运作以及演出形式,探索班社的发展机制,试图揭示它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关系。

  • “东归的夜莺——赴欧留学青年教师张素华独唱音乐会”

    2009年12月2日,由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办的“东归的夜莺——音乐系教师张素华独唱音乐会”在学院音乐厅拉开帷幕。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丽华,艺术学院院长李玉林、副院长赵魁武,著名作曲家杜兆植,内蒙古电视台艺术总监郭子杰等领导和来宾观看了音乐会。音乐会吸引了学院师生和社会各界音乐爱好者,整个音乐厅内座无虚席。

  • 浅谈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磨坊女》的钢琴伴奏及音乐表现意义

    舒伯特将钢琴伴奏提高到了与声乐演唱同等重要的地位。套曲《美丽磨坊女》的钢琴伴奏的设计与强调诗歌内在的含义,不仅仅是和声或节奏的烘托,更重要的是参与到音乐形象的塑造、人物心理的刻画和音乐情感的表达中。

  • 从肖邦《#c小调圆舞曲》的结构特性谈作品曲式结构的多释性

    在音乐作品分析的过程中,除了应以一般的基本审美经验判断作品外,还应了解作曲家在特定作品中丰富而特殊的音乐表达并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才有可能全面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存在的多释性。

  • 二十世纪初西洋歌剧艺术传入中国源考

    中国接受西洋歌剧最初的熏染、陶冶,进而拓辟之视界——当首以俄罗斯将之引入哈尔滨为先机。以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创作的俄罗斯民族歌剧,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开通,陆续被搬上哈尔滨的歌剧演出舞台。

  • 论倪瓒思想中的儒道佛因素及其嬗变

    倪瓒一生的思想嬗变过程,受元代士人整体性退避风尚影响,“弃家”是其前后思想嬗变的一个契机和分界点,由前期的“道”为主变为后期的以“佛道并存”且“以佛为重”。这种思想上的变化对他山水画风的形成和加强也是至关重要的。

  • 浅论现代日本画

    自隋唐开始,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下经过不断的继承借鉴和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画。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新日本画。特别是在二战之后,发展形成了“感觉主义”的全新的现代日本画。其发展的探索之路可以让我们得到启示。

  • 浅谈蒙古族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蒙古族传统纹样作为一种设计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中,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不仅表现出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而且充分展现出在现代设计中的持久生命力。将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必定会使设计更具文化性和社会性。

  • 我院音乐系青年教师杨帆在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吹管乐(竹笛组、管乐组)比赛中获优秀奖

    2009年10月,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古城南京举行。“金钟奖”比赛是批准设立的、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综合性大奖赛,具有极高的水平和极大的影响力。

  • 试论蒙古族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将民族元素运用到标志设计中,带来了标志设计审美的新变化。标志设计中运用民族元素的审美意义,就是要注意标志和民族元素“内涵互补”的前提。

  • 画意诗境——王荣水彩画印象

    王荣先生的水彩画运用有效的构图和色彩,以和谐的色调描绘心中的自然。作品中既有整体把握,又有局部的独特表现。他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融进他对生活的描写中,言说着自己对乡土、对自然的感情。他画他的生活,在生活中留意感觉,在感觉中梳理情思,在情思中寻找真我。

  • 电视剧的文艺特性:同小说、电影和戏剧的比较研究

    电视剧与文学、电影和戏剧相比较,作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的通俗性的实质:情节和叙事浅表化并且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先锋性(形式)和乌托邦(内容)倾向因而无法触及深层的、潜在的现实。考察电视剧发展史可以发现,电视剧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转型而进入繁荣发展阶段,这种状况的内在根源之一就在于电视剧所具有的这种特性,它...

  • 戏仿与颠覆——浅析当代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的戏剧创作

    英国戏剧家汤姆·斯托帕德以其对哲理的热衷探讨、机智犀利的台词、戏仿与颠覆手法,被奉为西方后现代剧场的领军人物。继荒诞派戏剧之后,更为艺术化地反映出后现代社会里人类生存的荒谬性,以及人们在面对当今高度科技化与过度理性的世界时所产生的认知困难。

  • 论辽代女性诗人的生命情怀

    辽代女性诗人萧观音、萧瑟瑟等带着北方民族特有的生命力与朴野,为诗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生机。她们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潇洒自信、慷慨豪放的生命魅力,体现出北方游猎民族女性的豪放;以深婉的笔致和凄婉感伤的情绪,传达着作为女性诗人共有的伤怀幽怨的生存感受与生命体验,表现出刚柔相济、舒徐自如、丰富多姿的自然天性。

  • 可敬的开拓者——为吕宏久先生《旋律笔记》出版而作

    吕宏久先生致力于蒙古族以及内蒙古地方音乐、“三少民族”音乐的音乐形态学、旋律学研究,尤其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以及教学科研作出了重要贡献。

  • 笔耕不辍 硕果累累——吕宏久先生民族音乐理论研究成果述评

    吕宏久先生在民族音乐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整理出完整的蒙古族民间音乐的调式体系,并论述了其变化规律;提出了民歌调式变化以四级变凡为极限的科学论断;论证了蒙古族民歌中色彩性变化音的存在,并分析了其律学机制;首次提出了蒙古族民间音乐调式的历史发展轨迹;全面总结归纳出了蒙古族民歌的旋法特征。

  • “吕宏久《旋律笔记》出版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举行“吕宏久《旋律笔记》出版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吕宏久先生在民族音乐学,特别是音乐形态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他的《旋律笔记》的出版,对于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进一步推进民族音乐学和旋律学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稿约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是新创刊的民族艺术理论学术刊物,为公开发行出版物,并加入清华大学期刊光盘版。其办刊宗旨为:坚持“双百”方针,活跃学术思想,推动民族艺术理论研究,促进内蒙古民族艺术的繁荣,服务于艺术实践与艺术教学。《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为季刊,大16开本,136页,季末月20日出版。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