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适宜机插株行距提高不同穗型粳稻产量

胡雅杰; 邢志鹏; 龚金龙;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李德剑; 沙安勤; 周有炎; 刘国林; 陆秀军; 刘国涛; 朱嘉炜 农业工程学报 2013年第14期

摘要:为探明不同穗型粳稻品种合理机插株行距配置、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物质生产特征,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甬优8号,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宁粳3号和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淮稻10号为材料,研究了机插株行距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物质生产与积累、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穗型行距30cm机插,扩大株距,利于形成大穗而高产;中穗型2种行距机插平均产量相当,但行距30cm机插生育后期透风透光条件好,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产量潜力高;小穗型行距25cm机插显著增加穗数而高产。大穗型行距30cm机插抽穗、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大,粒叶比高,叶面积衰减率低,抽穗期群体质量优,生育中后期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从而物质积累量高;中穗型行距30cm机插生物学产量略低,但收获指数高;小穗型行距25cm机插群体基本苗多,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大,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物质积累量高。因此,大、中穗型宜采用行距30cm机插,小穗型宜采用行距25cm机插,并配套相应株距,能充分发挥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潜力。

关键词:农业机械耕作光合株行距穗型

单位: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扬州225009; 江苏省兴化市农业局; 兴化2257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期刊

¥2020.00

关注 19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