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不同处理方式的作物秸秆田间腐解特性研究

曹莹菲; 张红; 刘克; 吕家珑 农业机械学报 2016年第09期

摘要:采用尼龙网袋法,结合热重分析,研究玉米和大豆秸秆在3种试验地(葡萄园、桃园、农田)腐解过程中的腐解率和组分变化,为秸秆还田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腐解前期0~20d作物秸秆腐解20%以上,20~120d腐解率无明显变化,120d后继续腐解至60%~70%,大豆秸秆前期较玉米秸秆腐解快。热重分析得出,玉米秸秆在腐解期间(20~45d)会产生TG曲线上200~300℃阶段的失重(20%~30%),腐解后期,大豆秸秆在300~400℃的失重百分比高于玉米秸秆,TG—DTG曲线在600~700℃阶段的失重量到腐解末期(300d)均为6%左右,随着腐解的进行,固定碳和灰分百分比上升至40%。作物秸秆的腐解率、组分百分比在不同处理间(新鲜与干燥处理、大豆秸秆与玉米秸秆处理、加氮与未加氮处理)差异显著(P〈0.05),在3个试验地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腐解率、固定碳与土壤温度和降水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挥发分与土壤温度、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玉米和大豆秸秆还田有增加土壤碳含量的作用,作物秸秆种类、碳氮比、干湿程度以及土壤温度、降水条件都会影响作物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率和组分变化。

关键词:秸秆腐解热重分析腐解率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7121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期刊

¥1272.00

关注 25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