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颅内段与颅外段双侧椎动脉狭窄临床特征差异分析

张晶晶; 白雪 山东医药 2016年第21期

摘要:目的分析颅内段与颅外段双侧椎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表现、梗死区域及预后的差异。方法收集双侧椎动脉狭窄/〉50%或闭塞的住院患者129例,根据椎动脉病变部位分为颅内组44例、颅外组85例,依据后循环缺血表现分为无症状、TIA、TIA后卒中、卒中,梗死部位分为近端、中部、远端、多发性梗死,采用出院改良Rankin(mRS)评分评价预后,比较颅内组和颅外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缺血表现、梗死区域、mRS评分的差异。结果颅内组年龄低于颅外组,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颅外组(P均〈0.05),两组缺血临床表现构成比、梗死区域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段双侧椎动脉狭窄患者年龄低于颅外段,且易并发高血压,颅内段与颅外段双侧推动脉狭窄的后循环缺血表现和梗死区不同,二者预后无显著差别。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危险因素梗死区域

单位:赤峰市医院; 内蒙古赤峰0240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山东医药

统计源期刊

¥580.80

关注 42人评论|9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