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山花
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山花杂志

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  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
  • 创刊时间:1950
  • 国际刊号:0559-7218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550002
  • 国内刊号:52-1008/I
  • 邮发代号:66-1
  • 全年订价:¥ 336.00
  • 发行地区:贵州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小说驿
  • 文本内外
  • 散文随笔
  • 诗人自选
  • 大视野
  • 乡音
  • 视觉人文
  • 恶性书写的伦理价值——我们该如何理解陈希我?

    李敬泽在陈希我小说集《我疼》的序里说:“陈希我从来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小说家。他根本不能指望人们喜欢他或者爱他。/我不喜欢他……这厮是个疯子,他不把你搞死誓不罢休。”[1]李敬泽这种带着反讽、调侃的欣赏式表达,说明了陈希我小说即使在欣赏者眼中,也是另类的、特殊的。确实,到目前为止,谈起作家陈希我,人们首先想起的还是他有多残忍、凶...

  • 造反

    皮影戏作为一门行将消失的古老说唱艺术,对于它的拯救与挖掘工作起始于2007年的初秋。在一位主抓文化的副县长的大力督促下,一本与滦州皮影有关的小册子将应运而生。据1936年版《滦州地方志》记载,“神风影社”的鼎盛期自清末民初开始,作为滦州一带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它辉煌的过往像烟花一样绚烂分布于漫长的时间长河之中。至1966年“破四旧...

  • 桐花

    李小山的爸爸给一位老爷爷专职开车。每天早晨,他骑车到贡米巷25号的市委机关行政处,然后把伏尔加开出来,载了萧秘书,进27号家属大院的门,曲里拐弯,驶过锅炉房、长满牛筋草的大坝子、几排核桃树掩映的小平房,还有一片白果林,停在大院底端的一座独立小院前。黑门终年紧闭,门上还有一扇小门。八点差十分,小门打开,老爷爷走出来,佩了像章的藏青色中...

  • 孤帆远影

    1946年,赵杰十八岁。在人的一生中,十八岁是一个“坎”。过了这个“坎”,便是成人了。在皇帝时代,他已儿女绕膝,至少成家立业了。但时代毕竟在变化,十八岁的赵杰还只是个高中二年级学生。不过,请不要担心,赵杰暗自计算过,高中毕业他十九岁,如果能即时升入大学,本科毕业也才二十三岁,还算年龄偏低的一类。“即时”升大学对赵杰来说是很有把握的。...

  • 放声嚎啕

    天旱得狗把舌头放在阴凉地,蚂蚁把自己藏在虫子的尸体下面。太阳照得远近山川散发出浓郁的焦糊味道。我和我老婆在上塘地干活,和这村里其他人一样,一大早,吃了饭后,就挑了铁水桶,扛了头,背了化肥和种子,抡着双脚到田里。虽然旱得掘地三尺还是干土,蚯蚓都死绝了。点种下去,说不定还能滋些青苗儿,再碰上点好雨水,秋天还能有点收成。要不点种,连根...

  • 对面

    阿木在关键时刻,说话总是吞吞吐吐的。苏凌觉得不爽,一个男人这么犹豫,是成不了事的。这一点倒不如前夫,尽管离婚有些年头,苏凌仍不免拿阿木和前夫比较。前夫哪儿都好,就是太忙。苏凌想,要是他天天在家陪着,自己也不至于做对不起他的事。离婚时,苏凌净身出的户,跟朋友借了些钱,回老家,在桂花路上开了爿店。那屋子,楼层高,被隔做两层。楼下洗烫的...

  • 追忆史铁生

    时间具有魔性,转眼史铁生离世四年多了。史铁生在世时,我曾发表《我眼中的史铁生》一文,后来他去世,这篇文章又被人翻出来,被数家报纸杂志转载,但题目却被改成《史铁生和〈我与地坛〉》。我能接受这种改动,原作的题目从“我”的视角出发,难免狭隘,而改动的题目给人一种客观感,也显得不容置疑,无形中抬举我了。

  • 哈拉哈河的硝烟记忆(外两篇)

    哈拉哈河的硝烟记忆它,就那么流淌着,静静的,哈拉哈河。苍茫的大兴安岭,如慈母挤奶汁从其西坡摩天岭溢出它时,便赋予了一层神秘色彩,一则悲悯故事:说很久前,西岭上一个叫达尔滨的猎户少年为保护幼弟与狼搏斗而死,其母为唤醒儿子不停地挤出自己鲜奶洗他眼睛,传说母亲乳汁洗眼可让儿子复活,那位母亲就这样不停地挤呀洗呀,开始流出的是奶,后来流出...

  • 新疆纪游

    1.街道的面孔阿拉山口清晨的夜是黑夜与白昼交织在一起的夜,距离沙漠最近的夜。极单纯的天色里,数颗老星星发出微亮的光芒。街区两边被积雪勾勒出的一长溜矮墙的轮廓,还有车站门口静止的车辆,与迎面袭来的寒流混合在一起,再加上凌晨时分阿拉山口整个街区浓稠的睡意……我在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气息中获得了甜蜜平安。现在,我背着风,有时迎着风走...

  • 豹诗典(之四)

    常玉的多重豹像常玉SANYU(1900年10月14日-1966年8月12日),四川南充人,赵熙为其书法导师,是中国留法的现代油画先驱,生前寂寞而萧条,死后作品大红大紫,被达昂(D ahan)誉为“中国马谛斯”,追捧者日众,再次上演了一个艺术先知宿命式的传奇。常玉留下了数量众多的作品,从东方艺术的古典到现代、从水墨到油画、从线条到色彩的圆满接合,他出中入...

  • 病中书

    最后一天与第一天如此亲密 祝福和诅咒,还在路上 我来不及整理,所有的秘密 像灰烬。同于药片的残渣 如果此刻,我开始讲述故事 谁是主角。如果我忍不住 要打开这扇窗,你会不会怪我 有白云在天际飘过,多么美丽的幻影 等到我合上纪念册,竟有一份疼痛 冬天的棉服对抗着森寒的光阴 路在路上,我在病中

  • 归去来(组诗)

    真的,我真的不知道你是谁 正如我不知道一截白发,到底 暗藏多少光阴的密码 在这个水都打得出火的世界 我只与单纯、卑微的事物,打交道 雪花,你好!蜗牛,你好! 至于流水的背面,无风不起浪我不知道的,今生也不想去知道了知道了,风也最终会把风吹跑

  • 在花草中悄声细语(组诗)

    望着半枝莲我只想要:阳光半枝,雨水半枝晴空半枝,云朵半枝雀鸣半枝红尘半枝,迷途半枝花香半枝或者,半枝峭壁,半枝峰峦,半枝眺望半枝宁静,半枝呼啸半枝明白半枝辽阔,半枝苍茫半枝暗伤甚至,小半枝也可以,比如欢乐、忧郁、寂寞比如错过、遗憾、照耀但是,唯有一样我必须要全枝,那就是:爱情。

  • 从风雪中归来(外三首)

    站在同春天最接近的地方 我没有声响 唯前世的杜鹃在远山准备着啼叫 那个风雪中返回的人 还在向千山万岭归还寒冷,白蝴蝶 大群大群的神秘词语 紧随其后纷纷的飞吻,轻盈而不尖锐 仿佛棉花,不像银锥

  • “诗人批评家”——陈超的诗学研究及作为一种批评的启示性

    较之同时代和后此的那些动辄贩卖西方文论和唯某某主义是瞻的批评家,在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先锋诗歌批评版图中“诗人批评家”陈超以其精准、独到、深迥、性情、洞见、敏识确立了属于自己的话语谱系和精神坐标。他在一贯维系诗歌的本体依据和诗人个体主体性的同时,在时代情势的强行转换中又持有了规避话语失语症的对应能力。他在深入当代“噬心主...

  • 凝视孤独而敏感的个人——从《她》看现代自我的困境与出路

    一观看斯派克·琼斯执导的电影《她(her)》有些偶然:我首先是在微博里看到关于它的介绍,知道这是一部讲述宅男生活的科幻电影。我并不十分了然典型的宅男到底是怎么样的,更不知道未来的宅男如何生活,于是就带着好奇的心理与“补课”的心情开始了观影之旅。两个小时过后,电影结束,我迅速把它推荐给了几位作家朋友——我把它视为一部略显沉闷却...

  • 让物品指向真实——“明天当代雕塑奖”对话论坛纪略

    何桂彦(明天当代雕塑展学术主持):“当代雕塑”是一个特别宽泛的概念,有几个关键词:物品、观念、跨媒介以及去雕塑化。这几个关键词涉及到雕塑发展阶段的一些节点,比如说“物品”,从杜尚到新达达,物品大量入侵,对现代雕塑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再比如说“观念”,观念艺术1968年在美国兴起后,差不多统治了西方艺术20年。这几个关键词都会影响...

  • 《叙事的基本面:物料、材料、质料》雕塑展点评

    四川美院雕塑研究生三人展,学术方向特别聚焦于艺展范式的探索与创新,所以其立意兼顾了两个有克制的学术目标,即深描的程序性和分析的基础性,期许以稳妥的谋划和入手方式保障展览的实验性、创新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基于这种用心,展览的目标规划与研究架构的条件系统以及研究工作中的描写、分析和判断的原则系统,都需要预先加以说明,这也是艺...

  • 明天——当代青年雕塑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