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山东文学
省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山东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山东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作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50
  • 国际刊号:0257-5817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250002
  • 国内刊号:37-1032/I
  • 邮发代号:24-3
  • 全年订价:¥ 292.80
  • 发行地区:山东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中篇小说
  • 短篇小说
  • 鲁军新力量
  • 诗歌
  • 诗歌_短诗小辑
  • 散文
  • 随笔
  • 评论
  • 刘玉英书画作品

  • 小镇人物五题

    老白老白是邮所的外线员。所谓外线员,是专指查修电话线的技术人员。早些年,城里乡间多是有线电话,田野和公路旁到处是电线杆子,有木的也有水泥的。木线杆为杉木,下面用柏油油了或是用火将表皮烧成碳状,埋一米多深,拐弯或负重处还要埋拉线,下木桩。木桩也要涂柏油,目的是防腐。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从县城拉到镇上,需要上千根,足足可装十卡车...

  • 我的奶奶王小梅

    公元一九三四年的冬天,一个下着雪的日子,王小梅刚过十九岁的生日。王小梅的父亲,一个曾经发奋读书屡考不中的落魄书生,背着小半袋麦子,换了三十二两带骨肉,炖了一锅粉条,给王小梅过了个空前富足的生日。肉让人唇齿生香。王小梅喝了几口自家酿制的地瓜酒,两颊泛上红晕,更是唇红齿白,艳若桃花。吃了肉喝了酒的王小梅对父亲说:爹,我想跟

  • 倒单

    1光天化日的,于文丽晾晒的长筒透明丝袜说没就没了,这是第四双了。于文丽不知道为什么人家只偷她的袜子,为什么同样高档的内裤和胸罩却还在微风中飘着?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于文丽知道她的丝袜对某人或某些人不是透明的,是有颜色的。一种让心跳加速、让头脑眩晕的颜色。这颜色就像阳光一样无色但很刺眼,归根结底的原因是这种无色光由七种鲜艳的单...

  • 乡村婚姻

    姆妈,姆妈,你走慢点呀。听到女儿在后面不住呼唤,满菊并没有停下脚步,仍然机械地朝前走着。过了那座山,就可见到宽阔的公路了,就可见到来往的车辆,其中有一辆客车上就会下来她要等的那个人了。满菊没有了当初接到电话时的那种惶惑,但心绪还是有点乱,看看身后跟着小跑的女儿,心中的怨恨渐渐占了上风。

  • 文坛信息总汇 精品佳作集萃 欢迎订阅2013年度《文学报》和《文学报·手机小说报》

    《文学报》是全国率先创刊的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性文学报纸,由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出版,发行全国及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文学报》迅速报道中外文坛新闻,追踪文坛焦点热点话题;刊登名作经典,讲究品位;联系文学社团,推介文学新人;介绍作家生活,雅俗共赏;2011年新推出的《新批评》专刊,专门评论作家作品及文学热点现象,批评锋芒显突,在社会...

  • 消失的匕首

    这两年活得有点没心没肺,大脑像个筛子,很多事过目即忘。朋友聚会约好了时间,也常常迟到,熟悉的人说我死性不改,不熟悉的人说我装经。装经我也认了,前几年爱写点小文章,在一家晚报开了一个专栏,朋友见了就说日后大有可为,都纷纷预言我"了不得",都说我至少能从那所烦人的小学跳槽走人;后来神经衰弱,熬不了夜,专

  • 短篇二题

    梨花雨四喜叔蹲在椅子上不停地抽烟,显得脸色更加阴沉了。他咧了一下嘴,露出了一口黄牙。我听见他"咝"地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嘘了出来。四喜叔在发愁呢。梨树刚长了花骨朵,眼看就要开了,这漫无边际的小雨就落了下来,断断续续地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让梨花镇的人们心里都发了毛。若是这雨一直这样的话,花开了怎么授粉?授不上粉秋后在梨树上摘个球?

  • 小年

    一在洙水镇方圆几百里,人们都习惯把正月十五元宵节说成"小年"。新媳妇头一回过年最讲究,过大年在婆家吃团圆饭,过小年嘛就得回娘家啦。祖辈们还传下了不少老习俗,"初七不看火,看火死婆婆","十五不看灯,看灯死公公","过十五不过十六,死她婆婆带上舅"。事实上,如今新媳妇回娘家都搞了提前量,哪能再等十五一早回的,任谁家都不缺一顿好饭,过了正月...

  • 老子的地盘

    同学们聚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谈起自己的爸爸,马小明总是将自己的脑袋弄得一低再低。在这个拚爹时代,同学们优秀的爸爸,无疑幻化成为他们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马小明的爸爸是个摆修鞋摊的,自然不是所谓优秀的,甚至是十分低下卑贱的。可是,马小明的爸爸却将自己吹得神乎其神,比优秀还无比优秀。那一年寒假,爸爸带马小明去乡下省亲。爸爸掏着上等的...

  •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化妆间的门被擂得山响,其中还夹杂着阿紫尖刻的辱骂,倘若是在十年前或者五年前,只要梅若兰呆在化妆间,谁敢如此放肆?偌大的化妆间,实际上就是梅若兰一个人的包厢,姐妹们都愿意等,实在不想等的,就会去外面做妆。梅若兰还是安若如初,依旧不紧不慢地做着上妆的程序。描眉、勾唇、上粉底、抹眼影,最后装上一对黑乎乎的眼睫毛。她对着镜子仔细瞄了瞄...

  • 你咋不理我

    好长时间没见老齐了,忽然间冒出来了,开着帕萨特,非要请我吃饭。我说,同学巴拉的,有事说不就行了吗,干嘛还非要吃饭呐?他把嘴一咂,俗,为啥一说吃饭就认为是要办什么事呢,同学坐一坐,聊一聊还不行吗?那,都谁呀?谁?咱们高中不错的几个哥们儿呗,伍子、扁豆、老虫。房间我都订好了,新世纪梦巴黎厅。白吃的好事谁不干呐。我说行。

  • 古币

    林枫早早地来到了自己的茶楼。这间茶楼是他三年前退休后开的,上下两层楼,有两个茶室,一楼是吧台及各种茗茶,二楼的两间茶室都有三十平,一般茶楼是没有这么大的房间的。林枫的茶室远离闹市区,经常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偶尔有一二个暴发户模样的人酒足饭饱后要来喝茶,林枫会委婉地告知人家,说房间已有人预定了,很对不起。来这儿喝茶的大多是他的朋

  • “全国首届郭澄清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大奖赛”获奖作品综论

    编前语:从"五四"新文学发生发展至今的现代中国百年文学史,乡土文学以其特有的生活映射和人性表达,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道夺目彩虹。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市逐渐代替乡村成为文学描绘的中心,乡土文学日趋弱化。为了更好地促进作家将文学创作聚焦于乡土,《山东文学》《小说选刊》《齐鲁晚报》和宁津县委、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7月联合举办了"全国首...

  • 建构新的农村叙事——写在“全国首届郭澄清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大奖赛”颁奖之际

    由《山东文学》、《小说选刊》、《齐鲁晚报》和宁津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郭澄清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大奖赛"已经胜利落幕。目前来看,该次大奖赛取得了超预期成果。据来自组委会的资料显示:大奖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海外华人1021位作者参赛稿件共计1326篇。经初选,遴选出60篇入围作品,最终,向本贵《禾坪的八月》获得大奖,...

  • 桃源叙事的缺失兼及叙事伦理的引入——“全国首届郭澄清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大奖赛”获奖作品扫瞄

    在中国,一千五百多年前,葛巾短褐的陶渊明吟成《桃花源记》,后世文人争相企慕、追和。从文化生成的角度看,"桃源"不是一个普通意象,而是凝聚了某种潜意识感悟,处于传统文化深层内核中的原型母题。安详、宁静、人情淳厚、民风质朴的乡村曾在现当代许多作家笔下还原为"桃源",桃源意象在乡村书写中被作家们凭借想象的热忱和憧憬的欲望竞相引据。

  • 怎样描述白的消失

    首先是味蕾上的葱白在舌尖上欢快地跳跃。厨师看到了葱白。他已经进入状态,他的手舒展开来。然后(其实这只是一个瞬间的过程),他一手(他的手轻轻的,感觉像是在握住婴儿的手臂,这时他内心里产生了爱怜的意味)捏住葱白,一手握刀,在疾速的、带有着紧张细碎声音的节奏下,葱白绽放、破碎成青白相间的美丽繁花。葱白让味蕾欢悦。那双娴熟的手突然停下...

  • 1978年的蛇

    阳光清清朗朗,入秋了的田野,草木的枝干叶片蕴涵的水汁悄悄流失,微微泛出浅黄,有些枯涩了。一条不深已经干涸的沟渠,沿着弯弯的田坎延伸,稻田里的谷穗沉甸甸低垂,好似一排排静止的金色波浪。湘北错落的丘陵地貌,一眼望去,山野纷杂而斑驳的色泽,凝结了西画厚实的品性。我去茶场后面的山上,为了抄近道,行走在沟渠里。乡下的农民告诉过我们,行走在...

  • 旧物的魔力

    旧物杂物间堆满旧物。红木老床、留声机、弹珠、粘纸、陀螺、旧毛线、缺子的象棋、脏兮兮的布娃娃、过时的衣物……价值被榨干后,它们就安安静静呆在这个角落里养老。木架子上最里面有个民国时期的双层胭脂瓷盒,紧挨着一个银项圈,圈住一个民间的竹编小篮子,里面有老铜锁、红团模子和一些小玩意儿。这些都是我收集来的,也都是过去的生活用品,不同...

  • 初读莫言

    高密籍诗人张毅从博上发了个纸条给我,说有出版社要请他编一本关于莫言的书,他郑重约我写一篇"阅读莫言"的文章入书。以我的个性,是从不干这种跟风趋势、锦上不添花(添也轮不到我)的行当的。但一是张毅是多年的诗友,我们感觉甚好;二是虽然我至今不曾见过莫言,但是对他,却是有话要说。于是,便答应了。这话说来,却有点儿长了。1986年初夏,突然接到...

  • 雪·血

    一滚烫的血落在冰凉的雪上,眨眼之间就失去了温度,凝结成红色的冰。那个中年男人已经几次被剧烈的咳嗽憋得透不过气来,只好停下来,把手推车用点棍支好,扶着车把佝偻着身子拼命喘息,然后把带血的痰液吐到雪地上。

  • 母亲的渔网

    晚年的母亲,忽然喜欢起了织渔网。她自己说,就是解闷儿,闲着也没事。我知道,母亲有一双闲不住的手。但她心底里肯定也是为了少要我们的钱。那是四、五年前的一个春日,好多日子没回家的我,借着星期天驱车回家去。刚拐进胡同,就看见母亲跟前邻的三娘四娘坐着马扎围在一起。我停车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呢?"母亲看到我回家,一脸的笑容,说:"我们在...

  • 失声(组诗)

  • 低空飞行(组诗)

  • 淡出的视线(组诗)

  • 以后

  • 灯火

  • 桃花梦(外一首)

  • 做你天下的一顷水稻(外二首)

  • 岛外传来一阵哨笛(组诗)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