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粘膜免疫细胞变化的研究

李福康 李庆 社区医学 2013年第22期

摘要:目的对比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非感染后FD及健康志愿者十二指肠粘膜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变化,并探讨胃肠道感染对FD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就诊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既往6个月内具有胃肠道感染史的患者共28例作为感染后FD组,既往6个月内无胃肠道感染史的患者共39例作为非感染后FD组,对照组选用健康志愿者21例。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用10%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常规石蜡切片厚6μm。甲苯胺蓝染色法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肥大细胞;HE染色法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每张染色切片随机选5个高倍镜视野(x400倍),计数染色细胞数量,细胞计数以5个视野中细胞数之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肥大细胞计数感染后FD组十二指肠球部肥大细胞(duodenalbulbmastcell,D1Mc)、十二指肠降部肥大细胞(descendantduodenummastcell,D2MC)分别为(124.91±14.31)、(125.28±12.40)个,非感染后FD组分别为(120.26±13.75)、(121.32±13.53)个,对照组分别为(105.294-20.81)、(107.624-17.64)个,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感染后FD组十二指肠球部嗜酸粒细胞(duodenalbulbeosinophils,D1E)、十二指肠降部嗜酸粒细胞(descendantduodenumeosinophils,D2E)分别为(21.62±6.26)、(25.23±5.18)个,非感染后FD组分别为(21.46±5.03)、(23.65±5.71)个,对照组分别为(21.25±5.78)、(19.38±5.06)个,三组D2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D患者十二指肠粘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数量增加。十二指肠存在免疫激活现象,感染可能是胃肠道免疫激活的始动因素之一。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感染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十二指肠

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二科 山东271000 新泰市人民医院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社区医学

部级期刊

¥820.00

关注 46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