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成都典型区水稻土有机碳组分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廖丹 于东升 赵永存 王宁 张海东 潘剑君 史学正 土壤学报 2015年第03期

摘要: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对农业生产、生态平衡和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有机碳组分构成及平均驻留时间对深入了解土壤有机碳特征及演变规律意义重大。通过土壤呼吸培养实验和三库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分析了成都典型区水稻土有机碳组分构成特征;利用土壤定量化属性与有机碳各组分相关及回归分析,建立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各组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有机碳组分的活性碳、慢性碳和惰性碳含量在表层(0—20cm)分别为0.42、6.13、11.43gkg-1,均高于亚表层(20~40cm)的0.23、4.09、7.50gkg-1,两土层间有机碳组分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有机碳组分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剖面(0—100cm)有机碳组分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小,活性碳和慢性碳比例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惰性碳比例则随着深度增加显著升高。容重、全氮和全磷对有机碳各组分含量,质地对活性碳组分含量、比例及平均驻留时间,pH对慢性碳和惰性碳组分比例均具有显著影响;活性碳和惰性碳组分含量与土壤全氮、碳氮比、pH以及土壤细粉粒(0.02~0.002mm)含量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可用来预测水稻土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研究结果对其他地区土壤有机碳各组分研究及预测具有积极启示作用。

关键词: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单位: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0008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21009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土壤学报

北大期刊

¥768.00

关注 31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