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蓝鲸”自杀游戏任务的语言特征及其诱导的渐进性

孙铭徽 外国语言文学 2019年第01期

摘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中的及物性理论为指导,探究"蓝鲸"自杀游戏任务的过程类型、动词使用、参与者及环境成分等词汇句法特征和及其语篇布局,考察"蓝鲸"自杀游戏如何使游戏者逐渐失去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诱导青少年自杀的意图。通过对"蓝鲸"自杀游戏中26个有详细文字记录的游戏任务进行及物性分析,发现:1)游戏任务由物质过程小句和行为过程小句构成。物质过程小句包含的动词主要有与身体有关的动词、切割动词、刺戳动词、成像动词、动作动词、社会交际动词,以及宣告动词;行为过程小句动词包含的动词有存在动词、感知动词、交流动词、状态改变动词等。2)游戏任务中的参与者大致分属四种语义范畴,分别为身体或身体部位范畴、虚拟符号范畴、现实地点范畴及感官刺激范畴。3)环境成分大致分属五种语义范畴,分别为身体或身体部位范畴、现实地点范畴、虚拟空间范畴、时间、频率、、数量范畴以及工具范畴。游戏组织者通过反复使用"蓝鲸"符号,使游戏参与者去个体化过程逐步实现,对自杀游戏及自杀组织的群体认同得到建立。他们还诱导参与者进行渐进式的自我伤害,使游戏者习得自杀能力,最终实施自杀行为。游戏组织者看似给予游戏者自主权的行为,实际上却剥夺了其真正的自主性。

关键词:青少年语言诱导及物性分析

单位:北京大学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外国语言文学

省级期刊

¥220.00

关注 31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