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教资料
省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教资料杂志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1004-8359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210097
  • 国内刊号:32-1032/C
  • 全年订价:¥ 676.00
  • 发行地区:江苏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学语言学研究
  • 文化艺术研究
  • 哲学史学研究
  • 思想理论研究
  • 教育教学研究
  • 高教高职研究
  • 此时无声胜有声——略论老子“大音希声”

    “大音希声”说,是谓无声之乐方是至上之乐,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老子从“道”这一形而上的本体出发.以为天下万物皆是有生于无,有无相生,虚实结合,从而有声之乐非大音也,无声胜有声。

  • “空间转向”下的文学研究“空间形式”的理论背景综述——“空间形式”的理论背景综述

    古语曰:“四方上下曰宇,往来古今日宙。”“空间”作为“现代性”的一张面孔出现在“现代性”研究的语境中,以“有意味的形式”显示了20世纪西方文论与美学研究的转型,从康德提出的“先验感知形式”到结构小说文本的新型研究论域的“空间形式”,空间在西方文艺美学研究中不断的进行着由隐而显,自内而外的角色嬗变,对应着人类情感形式与现...

  • 论王逸对屈原“发愤抒情”思想的阐扬与发挥

    汉代是经学昌盛的时代,受经学思想的浸染,王逸的《楚辞章句》也遵循经学的思维模式,采取依经而论的话语方式,具有为政治服务的品格。然而汉代文学走向自觉的发展趋势,也促使王逸在对屈骚的注释与品评中,不仅承继刘安、司马迁,阐扬屈原“发愤抒情”思想,而且更是刻意褒扬屈原的个体性情,为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在理论上奠定了基础。

  • 论当代爱情观中的审美倾向

    从当代青年人选择交往对象的标准——高富帅、白富美中可见当代爱情观中对恋爱对象外表的侧重,而大批“外貌协会”者的存在也说明当代爱情观中的审美倾向性。这种现象的产生虽由来已久,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它反映了人类对普遍存在的美的普遍追求。但是,在当代,它又有着独特性,即身体解放带来的身体审美的可能性以及合法性,以及视觉文...

  • 浅议本雅明对现代主义的看法

    德国文化批评家瓦尔特一本雅明在国内以及世界一直备受关注,乃至掀起一次次热潮。迄今为止,本雅明对传统艺术的怀念和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理解所受的关注一直比较多。然而对本雅明对现代主义态度的研究却比较少。其实本雅明对现代主义一直怀有极大的热情,从他对波德莱尔、卡夫卡、普鲁斯特的热衷评论就可以看出,其中也隐含着本雅明的现代性批...

  • 为生命的哲学——奥伊肯精神生活哲学观念简述

    在宗教衰落及物质主义盛行的历史时期,奥伊肯深感随着物质生活的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丧失。对此奥伊肯批判了新旧人生哲学体系的局限性,并建立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体系即精神生活哲学。这是为生命的哲学。奥伊肯企图用自己的精神生活哲学帮助人们找到确证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方法。

  • 梦的追寻——读曹文轩《根鸟》之意象解析

    《根鸟》是曹文轩继《草房子》、《红瓦》之后又推出的一部力作。它是一部具有深刻象征意蕴的成长小说,突出表现在意象的构造上。这种象征主要表现在人物寓名、色彩渲染和人物形象三个方面,由此呈现出曹文轩独特的文学追求。

  • 论《庄子·渔夫》对元代文人心态及创作的影响

    《庄子·渔夫》以其抱朴归真的隐逸思想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渔夫形象亦成为历代文人描写的对象。至元代,隐逸之风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心理内涵,有关渔夫题材的创作亦大量涌现,不仅表现在对诗、词等文学创作的影响中,更扩及至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本文就渔夫这一形象及庄子隐逸恩想对有元一代文人心态及创作的影响,试采用文史结合的方法....

  • 古代文人的“登高而赋”现象

    登高在从古至今文人的笔下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他们登高望远来抒发自己的深沉的情感,或思乡,或伤时,或忧国,或抒怀,或励志。登高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文人创作的热忱,时代也推动着这一现象的继承和发展,历史进程使它表达的内容纷繁复杂.也使他抒发的情感愈加丰富多变。

  •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韩信传》校读札记

    《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部典范之作,《汉书》100篇中有55篇与《史记》内容重叠,可以相互参校。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主,通过与《汉书·韩信传》相关部分的比勘,对其中的一些异同试作分析,刺取六则,求正与方家。

  • 《管仲论》与《反管仲论》——浅析管仲之于齐国治与乱的影响

    管仲是春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在历史上是一位具有极大影响力和争议的人物。苏洵作《管仲论》批评之,杨潇作《反管仲论》驳斥了苏洵的观点。本文对两篇文章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形成不同观点的原因,最后笔者对两篇文章提出了齐之治.其功归于管仲,齐之乱,乃势使之然也的观点。

  • 从八股文到科举试看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应试经义的一种,遵循特殊的文体格式。本文从八股文自身出发,在探究八股文与科举篝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八股取士与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关系。

  • 试论元结及其《箧中集》

    作为“唐人选唐诗”的一种选本,《箧中集》全书虽然仅一卷,规模小,但却是一部别具特色、受人重视的诗歌选集。笔者试图通过对编选者元结其人和诗歌的认识与了解来看《箧中集》。本文不仅讲述了《箧中集》的选集特色和时代价值.更是对其缺点和不足做了些许描绘,从而使读者对元结和《箧中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 论陆游词中的植物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符号,诗人词人对意象的运用实是其心迹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流露。陆游的词中植物意象纷繁,反映出他个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些植物意象有陆游亲眼所见者,也有他心中梦想者,还有比喻及典故之类.它们充分表露了陆游写作时的心态或意图,在陆游词的品读中带有解构的意义。

  • 论《牡丹亭》集唐诗对传奇剧剧情的推动

    历来文人集唐的热情很高,明传奇将唐诗以集句的方式嵌入作品,汤显祖则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牡丹亭》是一部优秀的“诗剧”,它的“剧诗”是构成“诗剧”的重要因素。我们研究《牡丹亭》集唐诗与剧情的关系,不能脱离它在剧本中的具体语境。下场诗中《惊梦》集唐诗主要担当了叙事状物的功能,《寻梦》集唐诗的议论抒情功能发挥得淋漓...

  • 柳如是诗词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值得一提的人物,不仅名列“秦淮八艳”,而且是名擅一时的才女,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且有佳作传世。陈寅恪先生为其“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所打动,为其作传,使其不得埋没于历史。本文主要对柳如是流传作品中的诗词进行赏析并浅探其创作特点,及成因。柳如是性格中的两重性让她的作品也是女儿情与英雄气并存,一面缠绵委婉...

  • 荒城处处伤离黍,旧燕飞飞觅画梁——论朱中楣诗词中的“家国之思”

    明末清初女性文人朱中楣因其身世的坎坷跌宕,不凡的性情与识见,卓然特立于一般女性文人之中。朱中楣作为明代宗室,亲眼看到明代的灭亡,经历了变代异姓的历史沧桑。因这特殊的境遇,“家国之思”俨然成为她诗词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情感表达哀大思深,颇具感染力。

  • 论《周易》对秘书参谋工作的启示

    秘书工作,要在参谋。《周易》一书是“人谋鬼谋”,其中体现着很多参谋理论,涉及参谋角色、参谋时机、参谋环境、参谋方法、参谋程序、参谋素养等。这些对当代秘书参谋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当今时代的秘书应认真学习《周易》文化,吸取其精华来指导自己,提高参谋水平。

  • 阮刻本《礼记注疏》底本改字初探

    阮刻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是当前《十三经注疏》的通行版本,通常以为阮刻本保留十行本原貌,不对底本进行校改。但就《礼记注疏》而言,阮刻本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其中存在大量依据校勘记校改底本的现象,而且这种校改还与校勘记的行文方式有内在的联系。

  • 《法律答问》“外臣邦”献疑

    秦简《法律答问》中“外臣邦”之意向有争议。工藤元男指秦时外臣邦即汉时南越之属,其特点可由有关南越的记录得知;罗新认为是一切不臣之非夏人政治体。工藤元男之说很有影响,但以漠时情况比拟秦时状况本有其界限.且南越亦恐非典型外臣。罗新之说比较新颖,但是留有一些理论疑点。《法律答问》中“外臣邦”究竟何指,或尚待进一步研究:而汉...

  • 四库提要中“八书”、“二史”的提要比对探究

    本文通过将四库提要中“八书”、“二史”的诸本提要进行比对,发现其内容彼此间存在参照关系:并进一步发掘出“八书”、“二史”中其它提要与邵晋涵分纂稿之间的承袭关系;最后对“八书”、“二吏”中提要所述的讹误之处进行订误.以此完成对“八书”、“二史”提要的初步比对探究。

  • 《小仓山房文集》评介

    《小仓山房文集》是袁枚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承载了他的丰富思想,体现了他的古文创作理念,对了解袁枚具极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对《小仓山房文集》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评价,以期深化对袁枚在清代及以后的思想史、文学史上地位与影响的理解。

  • 从《新青年》看“新”文化观

    “新文化”先驱们在《新青年》上以“新”字为核心,通过确定“新青年”的实施主体地位、“新”与“旧”的评判标准和破“旧”立“新”的践行方法,希图创设一套“新”文化观并将其引入具体实践。而实际上,《新青年》在后期转向共户主义之前,一直也没有明确的、惟一的理念形成,因此有必要回归到“新”文化观生成的源头去,探究“新”文化观的...

  • 北大“歌谣运动”发生之初概念辨析

    在北大“歌谣运动”中,“歌谣”“民歌”“儿歌”等概念频繁出现,且存在混用的情况。通过分析这些概念的起源、界定及其内在价值,可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歌谣运动”的影响,也可以明晰“歌谣运动”主要参与者的精神层面和价值取向,推进对“歌谣运动”的认识,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历程。

  • “失语”的幽灵——由《生死场》看萧红的女性主义微光

    萧红因其特殊的生命经历而具备一种似乎是与生俱采的悲凉感,内心的孤独与忧郁折射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生死场》中,萧红表现出对女性生存状况的热忱关注与同情。但是历史的局限使萧红和她笔下人女性人物都处于“失语”的状态,她们难以通过话语捍卫自己的生命权力,这是她们共同的悲剧命运内涵和根源。

  • 通过文本细读探究《鲜血梅花》中阮海阔形象的深层意蕴

    《鲜血梅花》是余华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代宗师阮进武之子阮海阔在母亲的要求下寻找杀父仇人的漫漫历程。在复仇途中,阮海阔巧遇了江湖两霸胭脂女和黑针大侠,帮助他们问到了各自的仇敌去向,并由此意外地凭借他人之手完成了复仇。作为贯穿整个叙事的主要行动者,主人公阮海阔是一个叙事符码。也是作者表达主题、传递...

  • 论师范教育对老舍的影响

    1913年至1918年,老舍就读于北京师范学校,这段师范教育经历对老舍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他的人生足迹。本文从师范教育对老舍的人格发展。教育思想的形成、现代意识的触发等三个方面,阐述师范教育之于老舍的意义。

  • 性别话语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渗透

    性别话语的表述一直贯穿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之中,所谓性别表述并非仅针对于性别的本身,而是关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对于性别话语机制的接受以及强调社会文化对男性、女性性别符号的解读。本文试图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来展示性别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渗透,以宏观的视野来展示“性别”这一话语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发展历程。

  • 方方小说创作研究综述

    方方是当代文坛创作个性鲜明的小说家,随着其小说创作数量的激增与质量的日益提高,有关她的小说创作研究也日益繁荣起来。这些研究在创作阶段与题材划分、作品中人物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即通过以上方面研究的梳理,罗列出研究亮点,找出不足,以期对方方未来的研究朝更全面更精湛...

  • 温暖人心的诗意诉说——初探黄蓓佳的儿童世界

    黄蓓佳是当代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她用细腻而带有情感的语言,讲述着孩童世界的真与善,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在喧嚣之中建构着一片宁静的心灵净土,温暖人心并给人以关的享受。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