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南唐故家与西昌文学

饶龙隼 文学评论 2005年第04期

摘要:当五代崩乱之世,数姓金陵素族亡命西昌,历数百年生息繁衍,而有了独特的精神素质。其素质并非金陵携来,而是与西昌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风习和文化气质相互作用的产物。这里山川秀美,田园肥沃;物产丰饶,自给自足;无慕仰之累,少外物诱扰,是南唐故家的理想居息地。诸姓氏间互为师友,世通婚姻,族群内部保持天然联系,家族间的协作不断增强。他们很快成为当地族群的核心,并慢慢养成耕读自守、诗书传家的风习与传统。受这种传统与风习的熏染,西昌的故家旧族成员秉承了清正平和的文化气质。他们清修为学,不涉帝王之术;仁孝纯厚,而不汲汲用世;居官廉慎,不以忠直鸣世。历四百年而至元明易代之际,该地文人或处或仕总能表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如刘崧、杨士奇就是典型。又因秉承这种文化气质的主体是外来姓氏,其成员关于家族来源的追忆,比如金陵族群的南唐情结,就使这种文化气质具有外向的品格而不自我封闭。当西昌人士走出乡里,往往能以特有的文化气质赢得赞誉。特别是在入明后,西昌文人以其清正平和的文化气质赢得朱元璋的信赖,又以其雅正和平的文风契合了盛国气象的需要,而使西昌文学得到开国君臣的褒扬,迅速宏扬壮大起来。又因杨士奇以文学侍御倡导君臣相契,使雅正和平的文风壮大为馆阁文学,从而移易了明初诗文的走向。如此,西昌雅正和平的文学传统就突破地域界限,扩展为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范。

关键词:西昌南唐文化气质精神素质自然条件

单位: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文学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412.00

关注 26人评论|8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