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浅论秦腔《窦娥冤》中窦娥形象反抗性和悲剧性的弱化

段金龙 闫红艳 戏剧之家 2012年第09期

摘要:《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著名杂剧之一,后被各地方戏种改编上演。由马健翎先生于1958年改编的秦腔《窦娥冤》在继承其“大悲剧”的同时,有意无意之中,使窦娥形象的反抗性和悲剧性与元杂剧《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相比有所弱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将张驴儿父子换成张驴儿母子,使得窦娥形象的反抗性有所弱化;第二:剧作结尾由窦娥鬼魂向其父托梦告知真相而得以洗冤,被置换成因窦天章查访楚州三年大旱的原因进而查案得出真相,致使窦娥形象的悲剧性大大弱化。

关键词:窦娥形象反抗性悲剧性弱化

单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720.00

关注 35人评论|3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