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意林文汇
省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意林文汇杂志

主管单位: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创刊时间:2005
  • 国际刊号:1007-354X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8170001
  • 国内刊号:63-1064/I
  • 邮发代号:56-36
  • 全年订价:¥ 244.00
  • 发行地区:青海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卷首
  • 悦读
  • 拾贝
  • 专题 百年岁月 铄石流金
  • 河湟
  • 艺苑
  • 经典
  • 芳华
  • 读史
  • 百味
  • 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南山积翠图》

    王昱(1714—1748),清代画家,字日初,号东庄老人,又号云槎山人、丹林,江苏太仓人。与清代画家王玖、王宸、王愫合称“小四王”。东庄老人师承娄东“四王”一脉,喜山水,其画淡而不薄,疏而有致,笔意在倪瓒、方从义之间。

  • 外语词滥用,确实不行

    先请朋友们读读下面一句话:采用了基于OpenEdX开源平台,开发了HTML5视频播放器,不再依赖国外课程播放首选的YouTube,解决了国内用户无法访问国外EdX平台问题。

  • 清记中的“福尔摩斯”

    对“演绎推理法”,柯南·道尔在《血字的研究》一书中借福尔摩斯之口,做了通俗易懂而又精妙绝伦的阐释:“一个逻辑学家不需亲眼见到或者听说过大西洋或尼亚加拉瀑布,他能从一滴水上推测出它有可能存在,所以整个生活就是一条巨大的链条,只要能见到其中的一环,整个链条的情况就可以推想出来了。

  • 年画中的三种“活化石”

    近千年来,在我国广阔的山川大地上,一直绽放着一种美丽的人文和艺术之花——年画。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间创造,年画的影响力曾波及东南亚,并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成为欧美及日本人文学者关注与研究的对象。

  • 晚清时《茶花女》被译介到中国曾长销8年

    1899年出版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由王寿昌口述、林纾执笔,被时人称为“西方的《红楼梦》”,郑振铎先生赞其“译笔清腴圆润,有如宋人小词”。

  • 十二生肖排序的真实原因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法,比如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等等,但是这并不是真的。真实的十二生肖排序,可是大有学问的!

  • 古代最美好的17种交情

    从古至今,友情一直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经常看到的古人的17中最美好的交情。

  • 不与经典结缘,很难成为高雅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本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承,这就要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作为最重要的、最宝贵的教育资源。“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想成为高雅的人或者文明的民族,不与经典结缘,是不可想象的。”

  • 杭州良渚发现世界最早水坝距今约5000年

    80年前,杭州城郊的良渚遗址被发现,从那时开始,良渚就不断地带给世人惊喜,大量玉礼器被发掘、巨型建筑基址被发现,再到后来的良渚古城,水坝遗址出土。就在近期,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良渚遗址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奇迹。

  • 惊蛰:春雷乍响,蛰虫惊而出走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度,影长古尺为八尺二寸,也就是相当于现在国际单位制2.018米长。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动物蛰藏进土里冬眠叫入蛰。

  • 乌纱帽之来历:赵匡胤为其装上“翅膀”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但作为正式‘官服’的一个组成部分,却始于隋朝,兴盛于唐朝,到宋朝时加上了‘双翅’,明朝以后,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 茶文化与中国人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关于人的问题,中国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一种关于如何做人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前遘,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或阐扬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思想,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 “大人”在古代的解读

    对于现代人来讲大人莫非就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然而在古代呢?看过古装戏的朋友们一般都明白“大人”是属下对领导的尊称。平民百姓看到当官的人也叫做“大人”,那么大人在中国古代里是什么意思,是只有一层意思还是多层意思?今天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 一个人的单恋--《周南·汉广》

    泰戈尔的诗歌中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 儒家论识人: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人之所以成功,自有他的器度,有优良的品质。认识了一个人的器度,同时还要看他这一种器度在反面有什么缺陷,那么“事上”也好,“用下”也好,才能达到知人善任的目的。

  • 孔子之礼的最高标准:和谐

    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十一月,高宗李治去泰山封禅途中路过寿张县,听说当地有个名叫张公艺的老人,一家九世同居,北齐、隋、唐朝廷都给予过表彰。李治觉得稀罕,就专程到张公艺家视察,问他一家能够九世同居的奥秘,张公艺书写百余“忍”字而献,李治观赏良久,大加赞叹。

  • 《论语》的盖棺成定论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岂止一字之差——“礼义之邦”考辨

    我国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义之邦。然而,国人却不知从何时起,将“礼义之邦”误为“礼仪之邦”。并且,这一错误在各种媒体中触目皆是,大有积非成是、愈演愈烈之势。例如,中华书局近年出版某学者关于礼乐文化的专著,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说:“中华是礼仪之邦”。

  • 宋人方言和口语趣史

    因为宋朝建都开封,故北宋人往往以开封和洛阳方言作为当时的标准语音。人称“乡音是处不同,惟京师,天朝得其正”。陆游说:“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但是,他又认为即使是洛阳方言的读音亦并非纯正,如洛阳语“谓弦为玄,谓玄为弦,

  • 沐浴背后的文明

    在中国古代,农历三月初三叫作上巳节。每逢这天,古人们都要到河边水滨去沐浴洗濯,洗去身上的污垢,以祛除晦气和病魔等不祥。史书上称这种古俗礼仪为“禊(xi)”或“拔禊”。

  • 大清朝的“世界首富”伍秉鉴

    一位清朝时曾在广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在他的《广州番鬼录))一书中说:“伍浩官(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是大家常常辩论的题目。”“1834年,有一次,浩官对他的各种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运往英美的货物等财产估计了一下,共约2600万元。”而在这个时期的美国,

  • 宋仁宗的身世风波

    清代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开篇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宋真宗皇后病逝,刘妃和李妃同时怀孕,刘妃与太监郭槐合谋,在李妃分娩时,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走了李妃刚出生的孩子,并让宫女将孩子勒死。宫女不忍心,将孩子交给了太监陈琳,陈琳将孩子送到八贤王府里,八贤王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长大。

  • 纳兰容若和卫琳琅感情只是传说

    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似乎永远都不会死,因为他们要么活在传奇的故事里,要么活在浪漫的爱情里,尤其是和爱情沾上边以后,流传会更为长久,后世人们会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附着在历史传奇人物身上,通过虚构的历史人物的爱情活动,激活自己的浪漫美梦。之所以选择传奇人物,是因为只有人物本身传奇,爱情才会传奇得有说服力。

  • 朱元璋为什么要删《孟子》一书?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当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

  • 沙和尚的过气史

    我们看今天的沙和尚,肉不拉几的,好像谁都能欺负他。其实他在佛教史上,以及取经故事的演变史上,是非常显赫的。整个取经故事的早期,就是他的垄断史。

  • 国学漫谈:礼学与理学

    礼学与理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流,是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理念,影响非常之大。

  • 冯时:我们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人类学家已经发现,距今一万年前,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与西亚的新月沃地之所以最早进入农业时代。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个地区分布着大量可以被驯化的作物与动物,人类完成了对它们的驯化。

  • 南唐宫学:白鹿洞庐山国学

    白鹿故地始于中唐李渤之隐读,而其真正成为一所学校,有组织地展开教学活动乃始自五代南唐之官学。五代时,白鹿洞先由十国中杨吴政权之江州得阳县管辖;后南唐李氏灭吴,白鹿洞又改隶南唐政府之江州奉化军德化县管辖。

  • 来自《论语》的3阶成语典故助你修身养生

    学而不厌、名正言顺、见贤思齐、杀身成仁、成人之美……这些成语都是来自《论语》。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你知道这些成语出白哪句话吗?转发学习!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