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应用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6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应用生态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90
  • 国际刊号:1001-9332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10016
  • 国内刊号:21-1253/Q
  • 邮发代号:8-98
  • 全年订价:¥ 1056.00
  • 发行地区:辽宁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综合评述
  • 研究报告
  • 专论与综述
  • 研究简报
  • 森林生态学
  • 庙岛群岛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功能、结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海岛植被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海岛植被多样性对于理解海陆相互作用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维持机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庙岛群岛的麻栎群落、刺槐群落、黑松群落、荆条群落4种典型植物群落为对象,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功能多样性指数和结构多样性指数,在群落尺度上探讨了海岛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功能、结构多样性间的关系及其...

  • 长白山阔叶树种木质部环孔和散孔结构特征的分化导致其水力学性状的显著差异

    木质部的解剖结构特征对树木水分传输功能有重要的影响,阔叶树种木质部环孔和散孔结构特征的分化,很可能导致两个功能类群在水力学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有关两个功能类群间细致的水力学性状的对比研究还较少,二者整枝水平的导水率及纹孔水平的细致结构差异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常见的3个环孔材和4个散孔材乔木树种为研究对象,...

  • 浙江天目山孑遗落叶阔叶树种的种群结构及更新策略

    通过对浙江天目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内6个孑遗落叶阔叶树种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了不同微地形单元上种群结构、更新途径及更新个体的空间关联性,探讨了不同干扰体系下孑遗落叶阔叶树种的更新策略.结果表明:孑遗落叶阔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萌枝能力,种群结构以间歇型为主,部分种类选择长距离扩散,在适宜生境中间歇型更新,如青钱柳、缺萼枫香等;部分种...

  • 不同区域典型树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以温带长白山(CBS)、暖温带关帝山(GDS)、亚热带黑石顶(HSD)样地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分析了3个样地共有的3科(松科、壳斗科、蔷薇科)树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不同样地3科树木分布数量及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松科在GDS分布数量较多,呈双峰型径级结构,在CBS和HSD分布数量少,径级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壳斗科在...

  • 中国东黄海海岛5种常见草本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研究不同纬度海岛共有植物种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变异特征,有助于剔除植物谱系的影响,揭示植物对海岛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策略.本研究以中国东部9个典型海岛的5种常见共有草本植物艾草、狗尾草、葎草、麦冬、酢浆草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了其地上部分和根系的C、N、P化学计量比,及其与土壤C、N、P含量,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9...

  • 芦芽山荷叶坪亚高山草甸生物多样性

    以芦芽山荷叶坪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共设置150个5 m×5 m草本样方,进行群落生物学调查,对研究区36种草本植物重要值、α多样性指数、谱系多样性指数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荷叶坪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总体分布较均匀,边缘地区物种更丰富,呈现“边缘效应”;4个样地的群落谱系结构呈聚集模式,12个样地的群落谱系结构呈分散模式;谱系多样性...

  • 海南岛海菖蒲种群克隆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海草是生长在潮间带和潮下带的单子叶植物,由海草植物组成的海草床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干扰、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海草床衰退严重.海菖蒲是分布于热带、体型最大的雌雄异株海草,我国位于该物种的分布北缘,本文对其克隆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海草的保护提供参考.采用4对多态微卫星标记对...

  • 土壤微食物网结构与生态功能

    土壤微食物网是碎屑食物网中与土壤生态过程密切相关的一部分,通过取食资源基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养分循环过程,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本文从土壤微食物网的组成、结构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土壤微食物网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土壤微食物网的能量通道及营养级联效应的介绍,阐述了土壤微食物网在碳(C)、氮(N)转化、凋落物分解和植物生长等...

  • 陕西省油松林生产力动态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本研究利用LPJ-GUESS模型,分析了陕西省油松林在未来时期(2015—2100年)不同气候情景下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未来时期,研究区温度在RCP_(2.6)、RCP_(4.5)和RCP_(8.5)情景下将分别以0.12、0.23和0.54℃·10 a~(-1)的速率显著升高;降水在RCP_(2.6)和RCP_(8.5)情景下无显著变化,在RCP_(4.5)情景下将以14.36 m...

  • 极端高温对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净碳吸收影响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极端高温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重要的极端天气事件之一.本研究利用千烟洲亚热带人工针叶林2003—2012年的CO_2通量及常规气象数据,结合小波分析方法,明确极端高温及极端高温事件对该森林生态系统净碳吸收的影响,以及极端高温及事件发生时,不同时间尺度上环境因子对净碳吸收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极端高温发生时,日最高气温在35~40℃时,会导...

  • 封面说明

    封面图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朱朵菊硕士于2016年8月拍摄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纸坊沟(36°45'N,109°15'E).该区位于黄土高原延河流域,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均温8.9℃,年均降水量500 mm,蒸发量1000 mm,年均日照时数2395 h,全年无霜期170 d.该区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土质疏松,侵蚀严重,水土流失形势严峻.多数荒坡因过度放牧而成为...

  • 温度对温带和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研究了温度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鼎湖山常绿阔叶林2个不同纬度的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C_(min))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长白山土壤C_(min)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Cmin)))显著高于鼎湖山土壤.长白山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G)和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的酶动力学参数潜...

  • 择伐干扰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以小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对照)和经过轻度、中度和强度择伐干扰后形成的天然林林地表层(0~10 cm)土壤为对象,采用Sui修正后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对土壤样品进行连续浸提,研究不同林地土壤各形态磷素含量的差异及变化规律,分析择伐干扰对阔叶红松林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地土壤全磷含量为1.09~1.66 g·kg~(-1),以原始阔叶红松...

  • 不同种源刨花楠林下幼苗叶功能性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研究9个种源地天然刨花楠林下幼苗主要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刨花楠林下幼苗对地理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刨花楠林下幼苗主要叶功能性状种内变异系数较大(8.8%~28.2%),其中种源间比叶面积、叶相对含水率、叶组织密度和叶厚差异显著,表明刨花楠林下幼苗具有较强的叶片形态可塑性.叶组织密度与叶干物...

  • 外来物种刺槐对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

    在黄土丘陵区草原带、森林草原带和森林带3个植被带选取成对的刺槐群落和乡土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值,研究不同植被带刺槐群落、乡土植物群落功能结构的变化,以及同一植被带下刺槐的引入对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群落和乡土植物群落的叶碳、叶氮、叶磷、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等功能性状随植被带的变化规律一致.刺槐群落叶碳、叶氮、...

  • 氮沉降和经营强度对毛竹林凋落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为探讨氮沉降和经营强度对毛竹凋落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强度模拟氮沉降(低氮:30 kg N·hm~-2·a~(-1);中氮:60 kg N·hm~-2·a~(-1);高氮:90 kg N·hm~-2·a~(-1))对两种经营强度(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毛竹林凋落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粗放经营,集约经营使毛竹凋落叶C、N、P含量分别显著提高9.3%、32.4%...

  • 植物质量、模拟增温及生境对凋落物分解的相对贡献

    采用凋落物袋法对比研究了茭草和杉叶藻两种初始质量差异显著的湿地植物凋落物,在模拟增温(1.5~2.0℃)及不同生境(大气、大气-水界面与水-土界面)下的质量残留率和不同化学组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年的分解周期内,凋落物残留率表现出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各因子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大小不同,植物质量解...

  • 锡林浩特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的阻雪能力及其对积雪形态的影响

    通过对典型草原区小叶锦鸡儿灌丛积雪体的调查,研究了灌丛特征(灌丛高度、灌丛迎风侧宽度、灌丛顺风侧长度)对积雪形态(积雪高度、积雪宽度、雪辫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灌丛高度与积雪形态参数呈显著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灌丛迎风侧宽度、灌丛顺风侧长度与积雪形态参数呈显著幂函数关系(指数〈1).灌丛积雪形态和发育特征是...

  • 云南中度退化的喀斯特天坑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

    喀斯特天坑作为独特的宏大地表负地形,其坑底生境与外界环境相互独立,呈现出独特的植物群落格局及特征.本研究选取云南沾益天坑群中可进入性较强的中度退化天坑——巴家陷塘为对象,筛选出重要值大于1的优势种,结合总体关联性分析、χ~2检验、AC联结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巴家陷塘退化天坑植物群落中11种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和相关性进行研究....

  • 外来克隆植物关节酢浆草地下克隆储存对刈割的响应

    外来克隆植物关节酢浆草被大量应用到中国园林绿化中,并出现逃逸和归化现象.关节酢浆草地下块茎的克隆储存可能对其潜在入侵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盆栽试验并模拟园林除草措施进行人工刈割,比较植物各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以及根、茎、叶主要功能性状等指标的差异,研究关节酢浆草的克隆储存策略对人工刈割的响应,从克隆储存角度分析植物...

  • 沙柳和柠条茎水力学特性对模拟降雨改变的响应

    利用模拟降雨控制试验(对照、降雨增加45%和减少50%),研究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典型灌木沙柳和柠条茎水力学特性对模拟降雨改变的响应,以揭示两种灌木对未来降雨改变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沙柳茎比导水率(K _s)、比叶导水率(K_ l)和Huber值对增水有显著响应,而对干旱无显著响应;柠条黎明前和正午叶水势、水分传输效率(K _s及K_ l)对干...

  • 无机碳供应与光照条件对坛紫菜光合功能的影响

    海藻群体密度过大常引起海水中CO_2供应和光照强度降低,为探讨这两种环境条件对坛紫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在4种条件下培养坛紫菜,即390μL·L~(-1)(正常空气)+全日光、20μL·L~(-1)(低CO_2供应)+全日光、390μL·L~(-1)+低日光(光照强度为全日光的20%)、20μL·L~(-1)+低日光,测定藻体的碳酸酐酶活性、光合速率,以及不同温度下开放状态...

  • 硝酸盐供应水平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光合特性与15N吸收、利用的影响

    以霍格兰营养液为培养基质,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浓度~(15)NO_3~--N(0、2.5、5、10和20 mmol·L~-1,分别以N_0、N_1、N_2、N_3和N_4表示)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光合作用、~(15)N吸收、利用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N_2处理幼苗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各器官干质量最大.叶片净光合速率( P _n)随~(15)NO_3~--N...

  • 施氮量对测墒补灌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和干物质分布的影响

    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3’为材料,在大田拔节期和开花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补灌至70%和65%的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0(N_0)、180(N_1)、240(N_2)和300 kg·hm~(-2)(N_3),研究施氮量对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和干物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N_2处理开花期群体总茎数、开花后10、20和30 d的叶面积指数、开花后20 d冠层...

  • 耕层调控与有机肥处理下麦田土壤和小麦冠层结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本研究基于5年的耕作定位试验,设置深耕(DT)、深耕有机肥(DTF)、浅耕(ST)、浅耕有机肥(STF)、免耕(NT)和免耕有机肥(NTF)处理,以期通过改良耕层土壤结构,优化小麦冠层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同一耕作处理下,增施有机肥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提高20~40cm土层2~5和0.25~2mm粒级土壤团聚体含量,降低〉5mm粒级团聚体...

  • O3浓度升高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和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近地层臭氧(O_3)浓度升高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影响.本研究采用开顶式气室(OTC_s)法,探究臭氧浓度升高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转化酶)和有机酸含量(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根际土壤理...

  • 干旱胁迫下亚精胺对玉米幼苗抗旱性影响的生理生化机制

    为探究外源亚精胺(Spd)在增强玉米干旱胁迫耐受性中的作用,以‘先玉335’(干旱不敏感型)和‘丰禾1’(干旱敏感型)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外源Spd(0.1 mmol·L~(-1))对玉米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生成、膜质过氧化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

  • 短期秸秆颗粒还田对小麦-玉米系统作物产量与土壤呼吸的影响

    秸秆直接还田易造成土秸混合度差、秸秆腐解慢和幼苗群体质量差等问题,不利于作物稳产和增产.秸秆颗粒具有还田性能好、还田质量高的优点,但还田后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碳排放特征的影响仍不清楚.通过田间微区试验,以秸秆不还田和常规粉碎还田为对照,分析了秸秆颗粒还田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籽粒产量、还田一年内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为...

  • 渭北旱塬农田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通过渭北旱塬黑垆土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下6种耕作方式,即连年翻耕(CT/CT)、免耕(NT/NT)、深松(ST/ST)和免耕/深松(NT/ST)、翻耕/免耕(CT/NT)、翻耕/深松(CT/ST)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T/CT相比,NT/NT、ST/ST及3种轮耕措施减小了土壤力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

  • 不同CO2浓度下大豆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CO_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底物,影响着光合作用的进程和光合产物的数量.利用Li-6400-40B同时测量大豆叶片在不同CO_2浓度(300、400、500和600μmol·mol-1)下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曲线,并用构建的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机理模型拟合这些光响应曲线,获得大豆叶片一系列的光合参数、生理生态参数和捕光色素分子的物理参数.结果表明:电...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