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渭北旱塬农田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丹; 张霞; 李军; 王旭东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第02期

摘要:通过渭北旱塬黑垆土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下6种耕作方式,即连年翻耕(CT/CT)、免耕(NT/NT)、深松(ST/ST)和免耕/深松(NT/ST)、翻耕/免耕(CT/NT)、翻耕/深松(CT/ST)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T/CT相比,NT/NT、ST/ST及3种轮耕措施减小了土壤力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NT/NT、ST/ST和NT/ST措施增加了20-50cm土层〉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WR0.25)和平均质量直径,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在0~10cm土层,NT/ST、CT/NT、NT/NT和ST/ST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T/CT处理.随着土层加深,各耕作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但3种单一耕作处理(ST/ST、NT/NT和CT/CT)下降幅度大于3种轮耕处理(CT/NT、ST/CT和NT/ST).与CT/CT相比,其他5种耕作方式均增加了农田0~200cm土层的土壤蓄水量、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NT/ST处理作物产量和WUE分别显著提高了15.1%和27.5%.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WUE与0-200cm土层生育期和休闲期的蓄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且生育期蓄水量与0-50cm土层的WR0.25呈显著正相关,与PAD呈显著负相关;其中,20-50cm土层的WR0.25、PAD与玉米产量、生育期蓄水量以及WUE关系最密切;生育期蓄水量和WUE还与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结构、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免耕/深松是最适宜于渭北旱塬区黑垆土春玉米种植的耕作方式.

关键词:黑垆土耕作模式团聚体土壤有机碳水分利用效率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7121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应用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1056.00

关注 29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