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秸秆还田量和类型对土壤氮及氮组分构成的影响

董林林; 王海侯; 陆长婴; 金梅娟; 朱兴连; 沈园; 沈明星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第04期

摘要:秸秆还田可以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提升土壤质量、构建肥沃耕层的关键措施.为揭示长期稻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组分变化的影响,选取了江苏太湖地区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稻麦秸秆均不还田(NRW)、麦秆还田+稻秆不还田(W)、稻秆还田+麦秆不还田(R)、稻麦秸秆均半量还田(HRW)和稻麦秸秆均全量还田(ARW)共5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量和秸秆类型对土壤全氮及氮组分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007年相比,2017年除NRW处理外,其他处理土壤全氮和重组氮都增加,稻秆还田处理土壤全氮和重组氮含量最高;所有处理土壤轻组分有机质中氮含量都下降,ARW处理土壤轻组分有机质中氮含量下降最多,为8.09 g·kg-1;各处理间碱解氮没有明显差异;秸秆还田处理10年后,稻秆还田处理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最高.秸秆是土壤氮素的重要物质来源,增加效果取决于秸秆类型和还田量.轻组分有机质中的氮含量变化对秸秆还田反应更敏感,重组氮相对稳定,是维持土壤肥力的关键组分,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延长,土壤全氮与氮组分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生变化.稻秆全量还田+麦秆不还田更有利于提升土壤氮素水平.

关键词:秸秆还田轻组和重组铵态氮硝态氮

单位:国家农业科学土壤质量相城观测试验站/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苏州215155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应用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1056.00

关注 29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