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中地区塿土诊断层的形成过程及意义探讨

庞奖励 黄春长 查小春 张旭 周志翔 中国农业科学 2008年第04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塿土剖面的多角度剖析,试图阐明此类土塿诊断层的形成过程及意义。【方法】根据野外考察和室内试验资料,对土塿剖面从诊断层划分、微形态特征、剖面构造空间变异、成土年龄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对比。【结果】Bt层形成于8500~3100aB.P.,Bc层在3100~2000aB.P.,Ap层在2000~0aB.P.;Bc层在理化性质、结构构造、微形态等方面与马兰黄土十分相似,而与ApN和Bt层有显著的差异,Ap层与马兰黄土的相似性系数R:在0.8105~0.8951,Bt层的R,为0.6718,而Bc层的Rt在0.9051~0.9352。【结论】壤土具有Ap1-Ap2-Bc—Bt—Bk—C剖面构造,复合剖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环境变化引起成土强度发生变化的结果;Ap层是2000a以来人类施加土粪、农业耕作和粉尘堆积同时作用的综合产物,其特征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的控制,Bc层是3100~2000aB.P.期间风尘自然堆积的产物,成土强度较弱;Bt是全新世大暖期的自然产物。

关键词:塿土诊断层成土年龄人类活动关中地区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西安71006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75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期刊

¥1288.00

关注 25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