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特性的演变

彭芹 郭骞欢 张西斌 程敦公 戴双 李豪圣 赵世杰 宋健民 中国农业科学 2012年第18期

摘要:【目的】探讨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光合性能的演变规律,为今后小麦育种提供指导。 【方法】选用山东省建国以来8次品种更替过程中的8个主要推广品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了生育后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成熟时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Harvestindex,HI)。【结果】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籽粒产量和HI呈正相关性,但生物学产量并没有显著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net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羧化效率(carboxylationefficiency,cE)、光系统II(photosystemII,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photochemical efficiency,ФPSII)和呼吸速率(respiratory rate,R)在开花期到花后10d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1980年以后选育的品种下降的速率低于1980年以前的品种;生育后期小麦旗叶Pn的下降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Pn的初期下降并不是由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直接引起,在此过程中,光合暗反应的羧化酶起了重要作用;灌浆中后期Pn的进一步降低与叶绿素含量、ФPSII、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等密切相关。品种更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Pn、Gs、CE、ФPSII等指标呈升高的趋势,叶片功能期延长,光合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这可能是籽粒产量提高的重要生理基础。但品种更替中呼吸速率呈升高的趋势,影响了同化产物的积累,不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结论】山东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叶片的光合能力提高,高光合持续期延长,HI和光能利用效率增加,综合性能的改善是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不断提高的生理基础。山东小麦品种HI仍有进一步改良的空间,但不能完全依赖株高的降低,必须综合考虑光能利用的各个环节,小麦高光效育种才有可能取得较大的突破

关键词:小麦品种演变光合特性籽粒产量遗传改良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泰安271018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济南250100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资源中心 济南2501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期刊

¥1288

关注 25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