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15年保护性耕作对黄土坡耕地区土壤及团聚体固碳效应的影响

李景 吴会军 武雪萍 蔡典雄 王碧胜 梁国鹏 姚宇卿 吕军杰 中国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

摘要:【目的】保护性耕作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的重要措施。论文旨在揭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表层(0—10 cm)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级别团聚体的固碳特征,为阐明土壤固碳机理和筛选黄土坡耕地区农田土壤增碳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期试验位于黄土高原坡耕地区,开始于1999年,共设4个处理:少耕(RT)、免耕覆盖(NT)、深松覆盖(SM)和传统翻耕(CT)。利用15年长期试验的作物产量和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数据分析农田碳投入和土壤固碳量;通过湿筛法筛分〉2、1—2、0.25—1、0.053—0.25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分析不同团聚体的固碳特征。【结果】15年长期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0—10 cm表层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同传统翻耕处理相比,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22.9%和21.8%,有机碳储量分别提高了21.8%和16.7%,固碳速率分别为0.09和0.06 t C·hm-2·a-1。微团聚体(〈0.25 mm)存储了大部分的有机碳,占总团聚体有机碳储量的65%,但其有机碳含量较低。大团聚体(〉0.25 mm)有机碳含量较高,约为微团聚体的3—8倍,且对不同耕作措施反应敏感,可作为评价长期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指标。土壤固碳量随着累积碳投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要维持土壤有机碳储量稳定,每年最低需投入外源碳2.4 t C·hm-2。【结论】长期保护性耕作(包括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提高了黄土坡耕地区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储量,是有利于该地区土壤增碳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长期试验固碳速率团聚体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10008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193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洛阳471022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期刊

¥1288.00

关注 25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