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汶川地震生态治理区土壤种子库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张广帅 邓浩俊 杜锟 林勇明 马瑞丰 俞伟 吴承祯 洪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年第01期

摘要:为了比较地震灾区不同气候类型植被恢复区土壤种子库时空分布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和绵竹市汉旺镇4类生态治理区[干旱干暖河谷受损治理区(DHD)、干旱干暖河谷未受损区(DHU)、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损治理区(HMD)、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未受损区(HMU)]土壤种子库的萌发动态、数量特征、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未受损区具有2个萌发高峰期,受损治理区只有1个萌发高峰期,不同气候类型治理区土壤种子库在不同土壤深度表现出不同的萌发潜力;4类治理区土壤种子库平均密度为192-1544粒·m?2,表层密度和平均密度均为未受损区>受损治理区,干旱干暖河谷气候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4类治理区共有50种植物萌发,草本植物占显著优势; HMU、HMD、DHU、DHD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S?rensen相似性系数分别为26.23%、44.9%、30.77%、16.00%, 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为15.09%、28.95%、18.18%、9.09%;不同类型样地土壤种子库特有种和共有物种均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型格局。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在灾区进行植被恢复时,应该考虑治理区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的进行人工引种和制定恢复措施。

关键词:汶川地震区气候带生态治理区土壤种子库地上植被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州350002 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过程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2 武夷学院 南平3543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北大期刊

¥624.00

关注 2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