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入渗、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杨永辉; 武继承; 张洁梅; 潘晓莹; 王越; 何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年第02期

摘要: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剖面结构、水分入渗过程等的作用机理,采集田间长期定位耕作措施(常规耕作、免耕、深松)试验中的原状土柱(0-100 cm)及0-10 cm、10-20 cm、…、90-100 cm环刀样、原状土及混合土样,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进行了0-100 cm土层土壤入渗过程和饱和导水率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结构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从土柱顶部开始供水(恒定水头)到水分全部入渗到土柱底部的时间为:常规耕作〉免耕〉深松;土柱土壤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为:深松〉免耕〉常规耕作;土柱累积蒸发量为:常规耕作〉免耕〉深松。土壤的饱和导水率表现为:0-10 cm和50-60 cm土层,免耕〉深松〉常规耕作;20-50 cm和60-100 cm土层,深松〉免耕〉常规耕作。随土层的加深,〉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10-20 cm)再降低的趋势。在0-40 cm土层和80-100 cm土层,均以深松处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高。在60 cm以上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免耕〉深松〉常规耕作,而60 cm土层以下土壤有机碳显著降低,均低于4 g·kg^-1,且在70 cm以下土层,常规耕作〉免耕〉深松。综上,耕作措施能够改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蓄水保墒;深松更利于水分就地入渗,而免耕则更利于有机碳的提升和水分的储存,其作用深度在0-60 cm土层。

关键词:常规耕作深松免耕水分入渗土壤有机碳

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郑州450002; 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科学观测实验站; 原阳453514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北大期刊

¥624.00

关注 2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