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血管内降温治疗对复苏后综合征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邹洋洋; 陈立旻; 华天凤; 杨旻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降温治疗对心脏停搏(CA)家猪复苏后综合征(PRS)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家猪15只,诱颤后维持心室纤颤(VF)8 min,然后进行标准心肺复苏(CPR)。将复苏成功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温组维持动物核心体温在(38.0±0.5)℃并持续12 h;亚低温组复苏成功后5 min启动亚低温治疗,应用体温控制系统快速血管内降温至(33.0±1.0)℃并维持到复苏后6 h,然后以0.7℃/h的速度缓慢复温至(38.0±0.5)℃。持续监测动物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于VF前和复苏后1、2、4、6、12、24 h取右侧股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E-选择素、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观察家猪复苏后24 h存活情况,对存活家猪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然后处死家猪取脑、心、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5只家猪经8 min VF后成功复苏14只,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各7只,复苏成功率为93.3%。两组动物体重、核心体温、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等基础生理学参数及CPR时间和除颤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温组动物核心体温均控制在(38.0±0.5)℃;亚低温组在复苏后1 h降至预定低温范围(33.0±1.0)℃,维持到6 h后缓慢升温达到基础体温(38.0±0.5)℃。与VF前比较,两组动物在复苏后HR明显增快,而MAP及CO降低,之后逐渐恢复正常;两组各时间点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VF前比较,两组动物复苏后1 h血清E-选择素、sTM水平即明显升高,6 h达峰值后逐渐下降;IL-1β随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趋势。常温组与亚低温组VF前E-选择素(μg/L:1.34±0.52比1.60±0.61)、sTM(μg/L:19.13±0.34比19.24

关键词:心肺复苏血管内降温复苏后综合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二科、心肺复苏与危重病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60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北大期刊

¥640.00

关注 24人评论|3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