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偃54和京411及其杂交后代稳定优选株系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

程建峰; 马为民; 陈根云; 胡美君; 沈允钢; 李振声; 童依平; 李滨; 李宏伟 作物学报 2009年第06期

摘要:以上海种植的小偃54和京411及其杂交后代稳定优选株系6号、7号和10号为材料,通过测定抽穗期剑叶的毫秒延迟发光(ms-DLE)和不同生育期倒数第1片功能叶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比叶重(SLW)、Fv/Fm、ATP含量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来分析其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为小麦育种选择中改善光合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小麦杂交优选后代6号株系的形态农艺性状近于小偃54,7号株系近于京411,10号株系的变异较大。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杂交优选后代的光合特性与生育时期和衡量指标密切相关,Pn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拔节期,叶绿素含量为灌浆期〉抽穗期〉分蘖期〉拔节期,ATP含量为灌浆期〉拔节期〉分蘖期〉抽穗期,P700还原初始速率为灌浆期〉抽穗期〉拔节期〉分蘖期,各生育期间的Fv/Fm无明显差异。小麦光合特性的超亲优势随生育时期而异,杂交优选后代10号株系的Pn和Chl在灌浆期有超亲优势,ATP含量在抽穗期有超亲优势,SLW和P700还原初始速率介于两亲本间。杂交优选后代株系10号聚合了Pn、Chl和ATP含量的超亲优势,其光合特性优于两亲本,而6号劣于两亲本,7号介于两亲本之间。

关键词:小麦杂交后代光合作用光合磷酸化高光效育种

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上海200032;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江西南昌330045;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200234; 浙江大学园艺系; 浙江杭州300029;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10010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作物学报

北大期刊

¥1056.00

关注 20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