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4种温带针叶树种树干CO2释放通量的季节动态及其驱动因子

许飞; 王传宽 植物生态学报 2017年第04期

摘要:树干CO2释放通量(Es)是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组分,但是目前对Es的季节动态和树种间差异的调控认识不足。该文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于2013年7–10月和2014年3–7月原位测定了东北温带森林中4个针叶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和落叶松(又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的Es、树干温度(Ts)等因子,旨在比较分析Es的季节动态和树种间差异及其驱动因子。结果发现:整个测定期间4个树种Es的时间动态总体上与Ts变化一致,高峰值出现在温度较高和生长迅速的夏季(5月末–7月初),最小值则出现在温度较低的春季(3月末–4月末)或秋季(10月)。Ts分别解释了所有树种生长季(5–9月)和非生长季(其他月份)Es变异性的42%–91%和56%–89%。进一步分析发现,除了Ts之外,生长季期间4个树种的Es与日胸围生长量、樟子松和落叶松的Es与空气相对湿度、樟子松的Es与边材氮浓度也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表明Ts是影响Es的主导环境因子,但影响程度随树种、生长节律变化而变化。同一树种生长季的Es显著高于非生长季,而同一季节不同树种之间Es差异显著。生长季不同树种Es的温度系数(Q10值)的差异不显著(波动在1.64–2.09之间),但在非生长季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波动在1.80–3.14之间);并且红皮云杉、樟子松和落叶松生长季的Q10值均显著低于非生长季,说明不同树种Es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非生长季。上述这些温带针叶树Es的季节和种间变化受温度等多因子联合驱动,因此采用单一的Es温度响应方程会增大Es年通量估测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树干co2释放通量季节变化种间差异驱动因子温带森林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哈尔滨15004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植物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1360

关注 2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