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东方艺术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07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东方艺术杂志

主管单位: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80
  • 国际刊号:1005-973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450053
  • 国内刊号:41-1206/J
  • 邮发代号:36-18
  • 全年订价:¥ 292.00
  • 发行地区:河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
  • 关注
  • 东方鉴评
  • 随笔
  • 红楼梦研究
  • 第十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征集论文选登
  • 思考与研究
  • 书评
  • 剧本园地
  • 弘扬常香玉大师高尚品德 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

    著名豫剧大师,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同志,走完了她光辉的艺术历程,带着世纪的绝响,永远离开了我们。大师虽去,但她的精神永在,她创造的豫剧常派艺术,她的戏与人生的完美结合,她的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已经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永留人间。向常香玉同志学习,要学习她勇于创

  • 爱国爱民赤子情

    从1951年7月开始,到今年6月1日常香玉同志逝世,我在她身边工作了近半个世纪。我亲身见证了一位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亲眼看到了一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半个世纪以来,常香玉对党、对国家的耿耿忠心,对社会、对人民

  • 戏比天大

    我是个孤儿,很小的时候,父母饿死在逃荒的路上,7岁那年,是恩师常香玉满怀悲悯,收下了我这个苦命的孩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把我引进了艺术之门。从1948年加入香玉剧社至今,我整整跟随了老师56年。在这56年中,我亲眼目睹了常老师用汗、用心、用血,为豫剧事业奋斗的一生。常老师生前曾有一段自白,"对于一个农民,什么最大?种好地最大,地比天大;对于...

  • 再喊一声妈妈……

    我叫常如玉,是常香玉的小女儿。妈妈生前是一个普通的豫剧演员。妈妈去了,党和人民给了她这么高的荣誉,作为子女,我们想到了很多很多。妈妈生前常对我们说:"因为你妈妈是个演员,容易被别人知道。其实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做好事,咱做这点事不算啥。"如果妈妈还活着,一定会说:"这个荣誉不是给我常香玉一个人的,而是给那些千千万万默默无闻做好事的人...

  • 向老师学演戏 跟老师学做人

    我是常香玉老师的年龄最小、入门最晚的弟子。我受老师的宠爱可能最多,对老师的了解却可能最少,因此今天在这里,我仅就与老师相处中的一些平凡小事儿,向大家作肤浅的汇报。我叫范军,是个相声演员。熟悉我的人可能知道,在我的相声作品中,那些模仿豫剧唱腔的段子,尤其是模仿常香玉老师的段子,最受观众欢迎。这是因为我从小就是个常派迷,爱听常老师...

  • 师恩难忘

    我叫汪荃珍,是常老师的弟子。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恩师给过我很多很多的关心、教导和帮助,但我在工作上的一次草率决定,曾经深深伤过老师的心。如今,老师去了,我的歉疚却久久不能释怀。那是1993年春天,由于演出市场很不景气,表演团体困难重重,不少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出路,我也做出了调动工作的选择。我怕老师吵我,没敢把这个行动告诉她。然而,纸是包...

  • 永远的大师——追思豫剧艺术大师常香玉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大师离我们而去了。6月3日上午我去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深情地瞻仰了大师最后的面容。晚上,观看了河南电视台国际部制作的专题片《常香玉》。专题片制作得很精细,很朴实,很简练,很流畅,有相当的震撼力与视觉冲击力。在大师离去的日子里,观看大师的专题片,她的美好形象,她的音容笑貌,她的优美唱腔,又活跃在我的面前,使我想到...

  • 审美遗忘

    遗忘,是审美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它作为一种和审美回忆相反相成的心理能量,是艺术创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遗忘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庄子·田子序》记载:"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一史后至,颤颤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赢。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 忆常香玉、崔兰田演戏趣事

    常香玉、崔兰田两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均系豫剧教育家、豫剧"须生泰斗"周海水先生的高徒。因周先生是荥阳人,所以他常带领"太乙班"回家演出。1939年农历正月十六,当时已颇有名气的常香玉随周海水的"太乙班"在荥阳县城露天剧场演出《桃花庵》,常香玉在剧中扮演窦氏。刚满3岁的我,随家人观看了这场戏。因年幼无知,我对常香玉的唱腔和表演没有什么印...

  • 中原父老的选择和造就——论崔兰田和她的"四大悲剧"

    豫剧"五大名旦"之一的崔兰田,一生演过许多剧目,但真正能代表她演出最高水平、在观众中影响最大的剧目,莫过于人们常说的崔派"四大悲剧"。这"四大悲剧"具体说来,指的是《桃花庵》、《三上轿》、《秦香莲》、《卖苗郎》。应该说明,崔派的这"四大悲剧",并非豫剧独有,许多剧种都有演出,特别是《秦香莲》,几乎可以说无剧种不演。即以豫剧内部来说,也...

  • 崔派艺术的完美再现者——郭惠兰

    常常听到一些戏友对我说这样一句话:崔派传人中怎么没有一个能原汁原味地展示崔兰田唱腔艺术的人呢?我想,从这一句话中,至少发出了这样两点信息:1.崔兰田那深沉、浑厚的嗓音条件本身就具有磁性,再加上她那缠绵悱恻、幽咽婉转的唱腔风格,不知令多少观众为之痴迷。观众有一种怀旧感,观众更有一种渴望和期待--期待着再出现一位这样的演员,把崔兰田...

  • 三峡石

    石不能言最可人,我虽非爱石一族,却也收藏了几块观赏石,大者如立于庭院的太湖石,小者如置于窗台的钟乳石,闲时偶尔看几眼,也是一种消遣。太湖石有几分像吼狮,为我镇守小院;钟乳石则酷似一只小狗,黄毛卷曲,招人怜爱。此外,便是书桌上一块浑圆的浅灰色砾石了,外观平常得很,除却一白一黄两条弯弯的石纹而外,便乏善可陈了。其实是不可以将

  • 自作新词韵最娇——中国文人的音乐情结

    中国古代文献典籍里记载了大量原始素材,如传说、歌谣之类,其中难免有后人穿凿附会处,不可信为史,却也有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为所借鉴。东汉赵晔在《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古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上,逐肉。"仅用八个字就简明扼要地记述了先民狩猎的全过程:砍断竹子,做成弹弓,打出泥丸,追捕猎物。这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最古老的叙...

  • 饱胀的母性主题——我看内黄农民画

    画以地名,该画必有其地方特色。画以职业名,该画必有其职业特点。内黄农民画兼及地方和职业两大属性,其特色之突出也就顺理成章了。内黄地处黄河故道,民风淳厚,民性朴茂,土中取食,别无他道,所以千百年来对于养育万物的土地和同样孕育生命的母性有着近乎潜意识的感恩和赞美之情。艺术是情感的凝结,艺术是潜意识的萌生和唤醒。可以说,少有理论支撑...

  • 戏事三谭

    在戏曲创作的苦与乐中,常随手记下一些心得和联想。现择其三而录之,聊以自勉。审美从选材开始我们大概都观赏过这样一类戏剧:作品的立意、情节、语言都不错,甚至用"编剧法"去套,也挑不出多大的毛病。但是,全剧却缺乏沁人心脾的韵味与美感,严谨、精炼有余而鲜活、灵动不足,演过若干场之后,便被观众淡忘了,成为一出"还可以"的平庸之作。问题到底出...

  • 方锡玲的舞蹈人生

    她不是河南人,却在河南舞蹈园地上旋转了35年;她是寡言的、封闭的,却博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已到退休年龄的方锡玲,用两个字总结她的人生,就是"认命"。生在秀美水乡苏州的方锡玲,打小爱动、爱跳,不过,不是跳舞,是跳高、跳远、跑百米,是体育尖子。13岁那年,方锡玲临时顶替一个同学.到区里参加一个文艺节目,被北京舞蹈学校的招生老师一眼瞄住。尽管...

  • 一本好书

    王洪应同志最近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常香玉的故事》。因为在一起工作,我是最先看到通稿的人。看过书稿,着实感慨不少。于是,就很想说几句话。首先想说的是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全书给人们讲了有关常香玉的六七十个故事,其中有社会上早有传播的"老故事",有些却是鲜为人知的新故事。这些故事,基本上把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表现了...

  • 从历史的真实情感中挖掘艺术创作的题材——评舞剧《情天恨海圆明园》主题定位上的失误

    在北京看了一场舞剧《情天恨海圆明园》。这是一台由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出的"国家舞台精品工程"预选剧目,本以为能给人以"精品"的满足,但看过以后,感到的是很大的失望和迷惘。至于上座情况,只好用一句演艺界常说的活:"叫好不叫座。"这里的叫好,其实也不过只是北京舞蹈圈内的类似"开张喜庆"般的热闹而已。

  • 《村官李天成》感动河大

    河南省豫剧三团在圆满结束了北京的演出之后,带着现代戏《村官李天成》再次走进河南大学。艺术家们以精湛的演技为河大师生讲述了一个人与一个村庄的故事,引发了河大师生深深的思考。省豫剧三团是个以创作演出豫剧现代戏而蜚声大江南北的剧团,创作演出了《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香魂女》等

  • 黄钟响处春潮涌——《村官李天成》享誉北京

    5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对于河南省豫剧三团来说,2004年的5月,同时也意味着丰硕的收获。2004年5月16日,应邀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的河南省豫剧三团的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在首都长安大剧院与观众见面引起强烈反响,千余名观众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对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给予回报,成为首都戏剧舞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中央政治局常...

  • 看豫剧《村官李天成》所想到的

    河南省豫剧三团的大型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于2004年5月中旬应文化部、中国文联、北京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节"组委会的邀请,再次晋京演出,好评如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5月16日观看该剧并给予高度评价,称赞该剧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现代剧目,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佳作。全剧生动体现了"三个代表...

  •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浅谈王秀玲和她的表演艺术

    曲剧代表人物之一、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秀玲,虽然已经68岁,早已淡出了曲剧舞台,但她为广大观众塑造的一组艺术形象,如悲春伤秋、以泪洗面、与命运抗争至死不屈的悲剧人物林黛玉(《红楼梦》),飞针走线、满脸笑容、甜蜜清纯,在洞房花烛下载歌载舞的小花旦高秋芳(《风雪配》),一心为公、不怕劳累、活泼大方,敢于和不良的商业行为作斗争的山村营业员杜...

  • 经典的魅力——"中国戏曲现代戏优秀保留剧目展演"综述

    2004年4月3日至9日,由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和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常州市文化局承办的"中国戏曲现代戏优秀保留剧目展演"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陕西、山西、甘肃、山东、四川、黑龙江、新疆等地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员单位的约80余位代表参加了展...

  • 洛阳古代美术巡礼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则是摇篮中的一颗明珠。辉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明为古都洛阳留下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洛阳现今除地面尚存的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之外,地下所存历代墓葬以上万计,所出各个时期的各类美术文物数量足以数十万件计。分布广泛、数量丰富的洛阳古代美术遗存,作为古代文化传承的一种独特的符号系...

  • 我不争鸣……

    一、"互不买账的多元文化"大年初七,我收到了我的同窗好友、上海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的电子邮件,他给我寄来了他的一篇重要的文章:《重建中的中国戏剧--"传统戏剧现代化"与"地方戏剧都市化"》,同时,也附有他的问候:文辉:新年好!节日写了这篇文章,是应《中国戏剧》之约,马上发表在该刊今年第二期,作为继去年魏明伦《中国戏剧之命运》大讨论的今年话...

  • 我演"许仙"的点滴体会

    《青蛇传》是我团1986年移植的神话剧目。剧情梗概:白蛇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之后,许仙二次被押上金山,从此妻离子散。许仙在金山寺忍气吞声18年,儿子许梦娇寺院寻父,最终父子相认。青蛇不忘姐妹深情,桃山修炼,功力大进,推倒雷峰塔,亲人团聚,合家团圆。读过剧本后,我深深被剧情所感染,

  • 张崟与京江画派的崛起

    当人们回望清朝中后期的镇江画坛时,会被诞生在这里的京江画派所呈现的独辟蹊径、不师古拟古的画风所激动。张崟,这位京江画派的领袖人物,生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他的成长足迹给了京江画坛以极大震动。早年殷实的家庭和艺术熏陶,使他在"五、六岁开始学画,十二岁即能画人物、屋、石。"然而,乾隆五十六年,他刚逾而立,父亲却离开了人间,天崩地裂...

  • 弹拨乐器常用的几种组合

    我国弹拨乐器种类繁多,不可能把它们都组织到一个乐队中来。目前,在为民族管弦乐队配备弹拨乐器组的做法上,有过很多尝试,各有各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以琵琶为中心,包括阮、古筝、扬琴等乐器,发音轻柔,多用来与二胡、箫等乐器相配合,适宜演奏抒情、典雅的乐曲,如《祝福组曲》、《春江花月夜》等。

  • 我与银幕上的夏力——在电影《幸运十点钟》饰演夏力

    在电影《幸运十点钟》里面,一号男主角夏力由我扮演。从舞台上的夏力走向银幕上的夏力,对我又是一次极大的挑战。这一人物形象最终能得到影视界专家及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除归功于剧本所赋予的人物内涵及导演的严格指教外,也得力于我在分析与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曾经历过一场浮浮沉沉的心灵跨越。有人说,夏力是一个较为理想化的人物,初读剧本,这种...

  • 语言——文学生命之魂

    文学以语言为物质媒介,构成一种想象的审美意象,以再现现实生活和表达艺术家的审美体验。离开语言,作家感人的故事、生动的形象、深刻的思想将无以体现。欣赏者也必须通过语言来接受意象,通过想象进入作品的艺术世界,把握作品的内涵,体会作家丰富的情感世界。离开语言,一切将无从感知。所以,文学是想象的艺术,语言则是作者与读者间沟通的桥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