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

时间:2022-05-14 04:54:53
摘要: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一是应用率低且呈地区性失衡;二是缺乏科学完善的沟通传递机制三是传播人员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解决途径,充分发挥传播学理论的积极作用,不断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构建先进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传播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农业传播方面 农业论文 农业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农业传播技术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植保工程中农业传播与沟通尤为重要,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传播技术;植保工程;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业有害生物突变频率和危害趋势不断加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风险增大,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绿色农业转型,突出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及时准确农作物病虫情报,积极开展电视预报工作;实施“绿色植保”战略,推广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经济有效地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强化植物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加强农药监管,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充分发挥植保公益职能,努力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业需要掌握和应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农业传播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认识并利用好农业传播信息与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现就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

市场信息的匮乏或失真,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目性。在中国,也只有依靠政府发挥职能,才可能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成为农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但是,这些手段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被分割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这就对体制改革提出要求,改变职能与行为。

在农业信息化起动阶段初期,政府必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投入,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方面,给予应有的扶持和帮助。加入WTO后,已经不能依靠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来保护中国农业的发展了,而增加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应在WTO的规则范围内。国家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直接投资,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间接补贴,以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农业传播媒介实现多样化

2.1报纸、杂志

优点: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而读者会愿意自觉了解所关心的信息,可信度高,特别是国内与党政机关有联系的报纸杂志种类,被读者奉为权威。

缺点:对读者文化、社会层次要求较高,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太原市植保植检站每年的“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均在《太原日报》和《太原市农业信息》上,向读者及时介绍当时病虫发生情况、发生原因、防治方法。但由于“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主要针对粮、菜、果农,实际《太原日报》在农区个体农户中的普及率不高,报纸由乡镇村级传递到农户手中,造成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2.2书籍、小册子

指各农技部门印制的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种植、养殖信息的材料。

优点:成本低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覆盖面相对较小,但面向广大农民,符合受众需要,传播的信息针对性强,适应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效果显著。相比其他媒体,此种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能反复传播。

缺点: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近年来,国家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印制《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利用手册》、《中国植保手册》系列(苹果、水稻、玉米病虫防治分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手册》等,山西省印制《植物保护实用指南》、《植物检疫技术手册》、《农药监督管理手册》、《山西蝗虫》、《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技术手册》、《无农药残毒放心果生产技术手册》等实用农业技术书籍,供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考。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印制《农业行政许可法疑难问题解答》、《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宣传材料》、《农药使用注意》、《购买农药技术》、《溴敌隆使用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宣传单,内容精炼、方便实用,印刷成本低,但发放效果快。

2.3广播

优点: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能伴随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被人抵触。广播失效性强,内容分时段分栏目、机动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在传播过程中能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缺点:广播信息依时间线性传播、稍瞬即逝、保持性差、听众难以重复认知。

应用情况:现阶段,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种子、化肥、农药、药械)在广播中的介绍以宣传为主。

2.4电视

优点:电视媒体能够对农业的新形式、新内容进行有深度、有内容、有说服力的报道、阐述,引导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实质。

缺点:在中国农业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电视的传播者与农村的收视群体,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而这种不对等的现状,则导致中国农业电视从业人员所制作的农业电视节目无法找到它的受众群体,同时,中国庞大的农民收视群体也无法在电视这个公共的媒体上,看到他们喜欢的节目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应用情况: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每日固定栏目、固定时间、固定模式、固定结构在山西省太原市电视台新闻频道试开播,节目针对当前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每日播放5次,首播在当日18时54分,重播在当日22时47分,次日6时48分、7时59分、12时29分,每次播出时间30s。据统计,2007年7月23日至年底成功播放161天、46期、805次。内容包括:番茄病毒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高粱蚜、红蜘蛛、茄子黄萎病、小菜蛾、白粉病、大白菜病虫(趋势预报、白菜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病毒病、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小麦秋播病虫防治、秋季温室病虫(趋势预报、绿叶蔬菜根结线虫病、软腐病、芹菜斑枯病、叶菜类霜霉病、野蛞蝓),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治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农林害虫、捕虫板诱杀微小害虫、性诱剂诱杀害虫、防虫网阻止外界成虫进入温室大棚)等。此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山西省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固定栏目信息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其播出提升了太原市植保植检站的影响力,生动有效地向群众传播了植保信息。

2.5多媒体

优点: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的交互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其信息存储量大、读取简便、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缺点:要求播放硬件高,成为其传播的制约因素。

应用情况:在各类植保技术培训班授课时应用较多,能够全面生动的介绍培训内容。

2.6互联网

优点:互联网集中影像、声音、文本等媒体优势,传播速度快,复制容易。时效性强、速度快、具互动性,实现信息者与受众实时交互沟通。

缺点:硬件要求高。

应用情况

:各级农业网站第一时间快速传播农业信息、农业专家系统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植保信息交流。

2.7人际传播

优点: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经过亲自解说、示范传播所掌握的植保信息,但农户对此种传播手段较为信任。

缺点:传播速度慢、扩散效率较低。

应用情况: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晋源植物医院在当地有较高的声望,农民对其中的农技员极为信任。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清徐大常村、小武村、晋源五府营村、小店示范区等)的示范作用非常突出,其带动周围村镇,植物技术应用辐射范围广。

2.8现场活动

主要包括新闻广场宣传与咨询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示等大型活动。

优点:具有现场活动独具的互动性、参与感和亲历感,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进行重大题材宣传的好方法。

缺点:组织耗时,投入大。

应用情况:每年参加山西省太原市3·15南宫大型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介绍植保工程内容。2008年4月2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召开“山西省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太原)现场会”。

2.9村喇叭

优点:村委会组织,负责播送各种农业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教育培训信息,弥补电视、报纸等信息传播不到位的不足,报纸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入户。

缺点:应用范围仅限村级类小单位。

3结束语

农业植保信息化发展应当是多元化,不能是一个模式、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手段,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植保信息建设应以网络为主,着重拓宽信息提供的范围与提高信息的质量等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有线广播、小册子、村喇叭等渠道将植保信息送到农户,应用不同方式传播植保信息,促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农业的发展一直都是我们国家的重点,而农业的整体发展又离不开农业科技技术的支持。可对于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传播来讲,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就是,农村获取农业科技的信息面单一,其次传统媒体技术受限传播的效率不是很理想。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现状,对现状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媒体开展农业科技传播存在的问题,之后给出了传统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媒体;科技传播;发展对策

1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现状

农民科技素质指农民具有科技知识,理解和接受农业科技技能和熟练使用农业科技知识。农民的科技素质可以大致表明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多数农民由于缺乏高等教育,难以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科技知识和相关生产技能,严重限制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化,即使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也很难对其进行运用,新兴农业知识在生产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最终会导致农业生产以及生产力的水平的发展停滞甚至会导致倒退的情况[1]。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新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新成果对农民科学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农民的科学素质不能进一步提高,很难掌握新农业技术的应用,会严重制约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2媒体开展农业科技传播存在的问题

涉农报纸是科技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类报纸、科技类报纸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即使在电视、网络、通讯极其发达的今天,报纸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这是由报纸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决定的。报纸作为平面媒体,能够保留下来,便于携带和阅读,一张报纸可以多人、长时间、随时阅读,一时阅读不完,可以分次阅读,当时理解不了,过后还可以细细琢磨。而且报纸白底黑字,清晰、直观,一目了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媒体中,涉农报纸的权威性及可信度相对较高。电视以其传播快、覆盖面广、最易于被用户所接受,在媒体中发展势头最好。与报纸、广播等媒体相比,电视媒体视听合一的传播方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更为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受众产生真实、可信的直观感受,很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这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拟的[2]。但是电视节目的制作程序复杂,制作周期长、制作和播出成本高。而且传播的信息不能保存,播出后即意味着消失。加上节目的针对性弱,观众一般为被动接受,其传播效果受观众情绪的影响很大。

3传统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发展对策

3.1为传播创造良好环境

媒体的传播时段应与农民的生活习惯相适应。例如收看电视是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农民的作息、娱乐时间,调整电视台农业类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这类节目应采取纯粹的公益类节目的形式播出,时间不宜太长,中间不要穿插无关的广告,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宣传,以引起农民的关注;还要选择那些简单易懂,易操作的节目内容,这样农民才可能喜欢该节目,进而重复收看[3]。因此媒体要积极配合,从而充分发挥电视媒体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作用。这同样适用于广播媒体。

3.2丰富农业科技传播渠道

有必要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建设全方位的立体农业科技通信系统,满足农民的需要。使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他媒体资源可以很容易地被农民使用。这将需要政府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降低相关税收,支持和鼓励农村科技型农业发展,科技制度建设传播和推广政策,充分依靠媒体高效率,覆盖面广等优势,支持农业科技媒体的发展。为农业科技传播媒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设农业科技媒体资源整合,传播新渠道,提高农业科技传播的效率。

3.3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应用

目前,我们国家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有很多的沟通渠道,其中农业网站是最为常见也是最大的新媒体传播途径。当前的农业网站中,网站的主办方既有各级政府组织、科研院所,又有涉农企业和组织、新闻媒体等。从容上看,既有综合性网站和专业性网站,基本涵盖了农业技术、品种信息、市场信息农村生活、农业气象、政策法规、科研文献、农业概况、农村新闻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工具)这种移动网络载体,传播的方式就更加方便,为农业网站的宣传更加迅速、广泛。因为手机的随身携带性,科技信息能准确传送到用户手机上。手机媒体包括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等多种形式。

作者:苏悦来 陈颖 迟洪涛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农业科技传播成果转化研究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首先应充分发挥传播学理论的积极作用,同时要不断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及先进而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关键词:农业科技传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学技术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推动力。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增收增效"促进,三农-发展,就必须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农村及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30%~40%,与发达国家的65%~85%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业科技传播是关键因素。

1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有效应用率低且呈地区性失衡。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矛盾突出,虽然农业科技成果产量较多,但应用于现实生产并获经济效益的成果屈指可数,主要是因农业科技成果在整体结构分布方面欠缺合理性,在生产前后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农业科技成果存在地区性不平衡现象,东部区域农业科技成果数量较多但低水平重复问题严重,而西部区域成果数量少,无法为农业改造工作提供有利技术支持。

(2)缺乏科学而完善的沟通传递机制。我国农业从业者非常多,且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农业科技成果必须要通过相应的形式走出实验室,投入到生产实践中,方便广大群众了解。在此过程中,文字形式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而多媒体形式则能够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有利于促进成果提供者和生产者交流以及深入沟通。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持有者"传播者及接受者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缺乏沟通传递机制,容易导致部分农业科技成果无法顺利应用至实践环节,没有形成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成果应用形式。

(3)传播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部分农业科技传播和推广者长时间在较为闭塞的基层环境工作,其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掌握科技信息较少,大多数推广人员受教育水平低。有数据表明,至2007年,编制范围内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中仅有45%左右的人员属大专以上学历,非专业人员占据的比例大于2/3。目前,很多农业推广人员在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方面有待提高,无法做到快速捕捉农业科技价值,且他们对于农业新型技术以及新型产业等没有形成良好的知识敏感度,不利于顺利开展农业科技传播工作,影响推广效果。

2优化农业科技传播的途径

(1)充分发挥传播学理论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传播学繁荣发展,大家对农科科技传播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但研究内容主要是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得比较少。所以,借助传播学理论进一步分析农业科技传播实践工作,挖掘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制约因素,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提高实践工作效率和质量。

(2)不断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针对农业科技传播研究以及学科建设工作,必须不断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农业科技传播事业的顺利发展要求建立一支具备丰富传播学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确保学科梯队在知识结构方面日渐趋于合理。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以及建设,应明确学科带头人员,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具体方向以及全局性"关键性领域中凸显其引领作用。此外,必须借助全日制教育及在职教育培训等不同途径,对农业科技传播研究人才进行全面培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传播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积极作用。

(3)构建先进而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我国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无法满足,三农-工作要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尚不完善,机制不够灵活,人才队伍不够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发展后劲方面有待增强。其次,农业科技企业以及专业协会"各种技术中介等均属于非政府组织,其发展速度有待加速,无法满足市场在服务方面越来越多元化的要求。所以,要强化农业科技传播工作,确保服务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适应,确定政府部门的引领地位,坚持多方共建"机制灵活以及模式多样的服务体系,提高体系应用的快捷性以及高效性,促进其公益性及经营性的有效结合。

3结语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一是应用率低且呈地区性失衡;二是缺乏科学完善的沟通传递机制三是传播人员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解决途径,充分发挥传播学理论的积极作用,不断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构建先进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传播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实际应用。

作者:帅陆虎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以现代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针对辽宁省农业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科研机构、大众媒介和农民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辽宁省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传播;科学素养;大众媒介

一、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建设力度

(一)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财政、公共投入对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投入比重或者是数量,使公共研究部门的科研人员有足够的资金从事研究。可在财政、公共投入中划拨出一定比例,按科研成果在研究领域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生产领域中取得的效益,分类分等级地对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奖励政策可适当向应用技术倾斜。此外,还应针对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出台相应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一定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政府相关部门应调整科研人员考核评价体系,逐渐向评价或者鼓励的体制转型,不以论文数量的多少作为科研人员考核和评定职称的唯一标准。此外,科研评价体系应采用多元化的标准,不同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加大对大众媒介的扶持力度。一是政府应加大对大众媒介的重视力度,利用大众媒介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扩大农业科技传播范围,增加传播效果。二是农业科技传播具有公益化属性,对于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节目和报纸,政府应予以支持。政府应鼓励大众媒介兴办涉农专业报纸,或者在主流报纸上开辟农村农业版面和栏目,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倾斜。三是将农业科技传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将节目的制作费用和采编人员的采访费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或进行差额补助。

(三)加大对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力度。政府应在农村大力增设农村书屋,有针对性地采购农业科教、种养殖、文学、法律、医疗保健等书目和报刊,充分发挥农村书屋的信息窗口功能,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致富信息、生产信息、市场需求等。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农民技术员培训的力度,动员、吸纳更多的涉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农民技术员培训基地,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培训机会;增设符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农民急需的专业技术课程,解决农民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设科技培训夜校、定期请农业专家作报告,或者在农闲或节假日期间组织专家进行短期技术培训。

二、科研机构应充分发挥科研主体作用

(一)端正科研态度。第一,科研工作应该是健康的,是纯粹的。科研人员应克服功利思想,正确认识科研工作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淡泊名利,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第二,科研工作应该是真实的。农业科研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农业发展。因此,必须是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理论,并用所形成的理论再去指导实践。第三,科研工作应该是科学的。科研人员应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指导,着眼于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从调查研究做起,切忌纯理论的臆想和拼凑。

(二)加强与媒介的合作。科研人员应注重与媒介的合作。科研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宣传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可设立科普发言人,并通过科普发言人与媒介进行对接,借助媒体为各类社会热点、科普需求作出权威、准确的解答,不断填补科研机构与受众之间的知识沟。

三、大众媒介应加大对农民的重视力度

(一)回归农民受众本位。大众媒介应重视农民受众的信息需求。针对媒介形式,应对不同类型的大众媒介进行整合。可根据不同媒介的不同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在同一时间段,就同一主题或内容,以统一口径进行传播,以壮大传播声势,提高传播效果。针对媒介内容,对农民喜爱的信息要加以强化,对农民不关心或不感兴趣的信息要加以改善。选题时,要符合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实际生产情况,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符合农民根本需求。针对农业科技节目的播放时间,大众媒介应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节目播出时段尽量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从事家务劳动的时段错开,并可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在“农闲”时增加播出时间或者根据农民需要安排重播。

(二)回归科技本位。大众媒介进行农业科技传播的意义不应局限于对某个科技成果、某种实用技术或某项科技政策的传播,而是要利用持续的、不间断的科技信息流通,形成信息环境,培养农民受众的视听习惯,塑造农民受众的科学理念,提高农民受众的科学素养。现有的农业科技节目普遍科技含量较低。因此,大众媒介应注重传播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以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符合农业生产规律、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内容,提高科技节目的“含金量”,真正做到回归科技本位。

(三)提高媒介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媒介工作者在制作节目和撰写报道时,应将语言通俗化,将信息“去专业化”,在兼顾信息科学性、严谨性的同时,变死板机械的传播方式为农民容易理解的举例子、打比方等方式,消除广大农民受众与农业科技信息之间的隔阂。此外,媒介工作者应加强对农业科技知识、农业政策的学习和积累,完善个人的农业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的科学素养,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消除知识盲点,避免错误报道,保证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农民应加强对自身的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农民必须正视科学技术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主动尝试接触、积累和运用农业科学信息,积极主动地收看、收听农业科技节目,阅读农业科技报刊,参加各种农民技术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科学素质。二是农民应该主动关注党和政府针对“三农”问题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及辽宁省的农业发展政策,做到对政策心中有数,并能从政策中发现机遇,为个人的农业生产行为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努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农民应主动接触利用多种媒介,视媒介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效工具,针对不同时段、不同环境选择适合的媒介形式,并根据媒介各自的特点,将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保存下来。此外,农民还应利用媒介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将想看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媒介进行反映,使媒介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民的需求,并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作者:韩倩茜 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现代农业科技下的微信传播

一、主要做法

(一)把好信息内容关口

信息内容正面、积极、严谨、科学,具有专业性、科普性,贴近群众生产生活。文字控制在200~300字左右,不超过500字,语言风格尽量生活化、风趣。配上相关的图片说明,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具体涵盖了如下内容:1)营养健康:与蔬菜、水果、大米等农作物营养价值、营养成分等相关的科普信息或蔬菜养生等。2)家庭园艺:主要介绍如何在家庭开展蔬菜、花卉、苗木等植物的种植,改善居家环境,如盆栽蔬菜、植物家庭种植技巧等。3)品种推介:向公众推介农作物新品种,包括新的特菜品种、本院育成的新品种等。4)植物科普:主要介绍植物特征特性、植物生理、植物营养、生物学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二)组建一支微信创作团队

本院组建了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微信创作团队。本院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3%,他们主要从事蔬菜、水稻、特用玉米等优良蔬菜品种的选育、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优质香蕉苗、热带水草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检测等工作。制定了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撰写微信稿件,使广州市农科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应用成效

广州市农科院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一年多来,紧紧围绕“农业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一服务理念,发送微信200多条。点击量达15万次,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尤其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赏,微信内容体现了如下特点:1)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科普性。如早稻米和晚稻米的区别,哪种鲜食玉米好?,辣椒叶的妙用,广州蔬食记之泮塘五秀,大米的抛光处理等,选种子要“三看”,说辣;情人节收月季,你女朋友同意吗?;植物之间的友谊;远离黄曲霉素等;2)解疑析惑,对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实用性强,尤其是关系到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的知识,解除了人们的疑虑,让老百姓吃得科学、吃得放心。如:彩色鲜食玉米是转基因玉米吗?家中的大米如何保存?大蒜有保健作用你知道吗?谁影响了种子发芽?为何现在的胡萝卜暨直又靓?常吃南瓜好处多;天天吃水果有益脑与心;植物萎蔫的原因分析和挽救;盆栽植物为什么生长这么慢?霜打蔬菜分外甜;西红柿是蔬菜还是水果;为何宁夏菜心如此受欢迎?;香蕉种子在哪里,它是怎么繁殖的?;为什么很少黑色的花?;水生植物的根为何不腐烂?;有虫眼的蔬菜安全吗?等。3)根据季节变化,及时推介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推介特色蔬菜,内容鲜活,具有较强的时令性。如:广州春天良蔬之———韭菜(枸杞叶、香花菜、荞头、艾);雨前春芽嫩如丝等;夏有秋葵当美味,健康又开胃;广州盛夏叶菜;中秋尝月饼,蔬菜来消脂;食花润燥好时节等。提醒人们时令蔬菜正当时。4)及时推介新品种及农业科技新动态,让人们及时了解蔬菜新品种及农业科技新信息。如岭南第一蔬———菜心;似花似菜的西兰苔;会结冰的蔬菜;五菜之冬寒菜;特色甘蓝类蔬菜;樱桃小萝卜,色艳又美丽;芳香蔬菜进社区;2014年广州市蔬菜新品种展示推广会等。5)介绍都市人家庭种菜的技术,为都市人在自家阳台或房前屋后庭院种植蔬菜提供指导。如板栗南瓜家庭种植技术,家庭种植施肥原则,家庭种菜,家庭阳台蔬菜品种选择,紫苏家庭种植技巧,盆栽蔬菜点缀生活等。

三、结论

1)应用微信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体现了现代通讯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动动手指,便可获得农业科技知识,改进了农业科学技术传播手段,扩大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对象,提高了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效率,丰富了现代都市农业的内函。2)微信公众平台,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也是他们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具体行动舞台。3)微信内容主要是传播科学知识,正面、健康、充满正能量,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体现了农业科研的公益性质。

四、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微信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科学知识传播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在手机已普遍进入广大农村的寻常百姓家,但是由于思想认识或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在“三农”工作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二)建议

建议农业行政部门能给予一定的投入,依托农业科研单位组建服务“三农”的微信公众平台,定期为广大的农民朋友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帮助广大的农民朋友解决种植、营销方面疑难问题,让微信服务“三农”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作者:谢秀菊 胡红 陈胜文 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农业科技传播中新媒介的应用

1新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新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中起到的作用

与传统的媒体比较起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具有高效高速、容量大、互动性强以及可以跨越时间、距离界限等等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可以使得农业科技的成果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加效率,可以达到的效果对比于传统媒体更为强大。

1.2开拓农民接收以及信息的范围

在获取国内外农业方面的信息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越来越方便。通过网络、电子传媒等等传播媒介的传播,可以将农民在接受以及信息的范围和速度扩宽起来,在农业的生产成本上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减少,从而使得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收入增加。在这其中可以让农民认识到新媒介的强大作用,使得农民能够将新媒体利用起来,让农民在生产上慢慢改变,并且让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这对于农业科技的传播来说,提供了一个契机。

1.3新媒介本生的缺陷

虽然新媒介对比于传统媒体有着巨大无比的优势,但是新媒介本生也存在着许多缺陷,比如说在对于信息的采集能力上,网络新媒介比较乏力;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是有的资源是有用的,有的资源是有害的,有的资源会误导农民在农业科技的选择,新媒介在传播农业科技中没有一只具有高水平、非常专业化的采编队伍来对于收集的信息进行采编处理。大部分的农民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对于新媒介传播的大量信息资源并不会甄别信息来源的可靠,因此这就容易使得农民在新媒介信息的获取后,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导致其受到网络犯罪分子的欺骗,从而遭受到财产的损失。并且,网络新媒介中的大部分信息,其来源是源自于传统媒体,虽然其传播速度快,但是在这一点上就无法与传统媒体竞争。

1.4在介入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上存在困难

在目前阶段中,我国的农村经济相较于大城市,都是处于劣势的状态,农村的交通不便利,传播信息的途径有限,对于信息的获取速度较慢,并且经济并不发达,现在传媒想要介入其中,有着一定困难。众所周知,农民在文化教育层次上比较低,没有受到过过多的文化熏陶,素质相对比较底下,在社会交际中,除了亲缘与地缘的交际,其他的正常社交几乎没有。也是因为这样就决定了,新媒介在传播的背景比较弱,在传播各类信息上存在着局限性。就现在而言,在农村地区中,新媒介想要传播农业科技方面上的信息存在着一些困难。

2积极传播新媒介,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在当前时代下,各种新媒介技术对于我国的农业科技传播上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长远积极的。虽然说在目前的阶段中,我国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各种科技设施不够完善,存在着各方面的困难。但是,我们看问题要从长远的目光来看,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国农业在发展的道路中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将网络新媒体利用起来,进行传播。对于受众的农民来说,某项科学技能的成果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时候,受众农民才会去主动考虑该项科技对其带来的效益。因此,新媒介在传播农业科技之前,应该从各种渠道中,收集多数农民对于科技产品的需求。比如说,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民对于环保节能这类型的科技技术比较钟爱,这可以反映出了科技技术在成本以及材料上的这些因素,影响着农民对于科技技术的需求。而这中间,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费用方面。

3结论

综合上文的描述,我们从当中可以判断出来,新媒体在传播我国的农科科技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但是,由于我国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对于农村的建设较为缓慢,农村的基础设施以及其环境都相较为落后,各类新媒介技术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从长远的发展目光上来看,利用计算机网络新媒介形式进行农业科技传播,这将会是我国农业发展上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因此,我国在农业方面上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新媒介在农村传播农业科技能够使得农民在生产上大大提高其生产力,增加其经济收入。地方政府对于新媒介在当地农村的传播问题上,应该大力扶持,这样才有利于新媒介在当地的工作,毕竟新媒介并不是纯粹的公益传播,也是需要一定的经济收入来维持的。对此,地方政府应该有着优惠新媒介的政策出台,鼓励新媒体积极传播农业科技,应当构造、发展并且完善专业的农业信息传播新媒介,最好能够采用财政补贴等政策来鞭策传播新媒介,让新媒介有信息将其传播作用做到最好。同时,有关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于从事新媒介行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一些相关培训,最好能够由专业的培训机构来辅导,以便提高新媒介行业的工作人员的素养。

作者:邢毅敏 单位: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台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地方农业院校新闻传播论文

一、地方农业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现状

(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新闻传播专业属于热门专业,能够吸引很多学生报考。但是,相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地方农业院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并没有太多竞争优势。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目前,江西农业大学有220名新闻专业的大学生,以第一志愿进来的学生大约占总数的80%,20%的学生是调剂过来的。这些学生中,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的学生,但更多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其中农村地区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5%。在新闻素养上这些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从小就接触各种媒体,新闻素养较高,而有些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秉承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原则,对新闻知之甚少。特别是在新媒体的掌握上,差异非常明显。这些现实决定了地方农业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状况,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因材施教,照搬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

(二)特色教育不够明显

农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地区,“农”也是农业院校的最大优势,农业院校办新闻专业,就应该围绕着“农”字展开,为广大的农村输送合格的新闻人才。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在新闻教育中农业院校基本上沿袭了普通高等院校的新闻教育模式。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手段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没有太大区别。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与农村地区和农民要求相适应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以形成农业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从9所农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和培养计划来看,农业院校创办传媒专业基本借鉴综合院校的创办模式,很少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需求走特色化新闻办学之路。在我国,外语学院可以兴办国际新闻专业,为国家和地区培养对外传播人才;财经院校兴办财经新闻专业,为国家和地区输送既熟悉经济领域,又掌握新闻运作规律的复合型新闻人才;农业院校的新闻专业也可以进行特色化培养模式的创新。

(三)教学条件相对薄弱

地方农业院校办新闻专业相对较晚,其中华中农业大学广告与传播学系于1999年建系,2000年开始招生,是农业院校最早一批开办传媒教育的。其他院校大多是最近10多年才开始创办新闻与传播相关专业。由于创办时间较短,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设、人才培养的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地方农业院校新闻传播专业如何适应市场、适应需求,这是所有地方农业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所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

二、地方农业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改革开放后,新闻传播学教育在我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冷静审视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繁荣的背后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当前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地方高校该如何定位自身的办学方向,直接关系到能否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保障。地方农业院校开办新闻传播专业,急需要结合学校学科优势,走一条市场细分,差异化人才培养的道路。

(一)以农村市场为导向,确立专业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日益增多的今天,地方农业院校培养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大学生要具有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确立市场细分,差异化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市场细分促使了大众媒体专业化,专业化的媒体需要一定专业特长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其次,市场细分理论也直接促使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改革,使得新闻专业办学走向多元化。为了避免人才的“同质化”竞争,高校开始走特色教育,差异化人才培养的道路。地方农业院校有着众多的农业学科和浓厚的农业学术氛围,是农业院校新闻传播专业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农业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要有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紧紧盯紧农村市场,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培养一批既有农业专业知识,又有新闻传播专业背景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二)实行“2+2”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密苏里新闻学院很早就确立了本科新闻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即新闻专业的本科生新闻专业课学分仅占总学分的30%,其余70%左右的学分必须从文、史、哲、商、法等其他学科选择。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这一做法值得我国新闻教育界深思。2012年9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创新本科生教育,率先实行新闻本科生课程改革,采取“2+2”的培养模式,即新闻学院学生在本科第一、第二学年时,可在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汉语言文学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中任选一个方向,并按上述4个方向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第三、第四学年,按照新闻传播学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学习,在四年中系统掌握两门学科本科专业知识。地方农业院校可以借鉴中外优秀的新闻课程改革,走适合本学校本学科的特色教育之路。如江西农业大学新闻学专业,在借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可以对课程改革做如下调整,即新闻专业不招收大一新生,而是在全校大二学生中进行考核,考核成功的同学,可以在第三、第四学年进行系统的新闻学学习。这样,新闻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适应了如今媒体变化对复合型新闻人才的需求。

(三)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实践创新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刘海贵教授多次指出,新闻传播学是应用学科,对学生的培养应当参照医学等学科实行,有固定的学习基地供他们实践。正是由于新闻教育实践性强,因此,新闻教学改革要围绕实践创新展开,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1.整合学校资源,建立校内实践平台。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以专业为限制,各个专业拥有自己的实验室,这样容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实验器材的重复建设。新闻教育要打破专业限制,实现专业融合。特别是在媒介融合的今天,新闻专业的学生除了依托本院系的采、编、播、录等设备进行实习之外,还可以与其他专业融合,进行实践。比如,新闻专业的学生可以与计信院学生合作,结合学校优势,建立网络平台,地方农业院校可以开设有关农业知识的专业网站,与农民朋友对话,为地方农业服务。

2.整合社会资源,促进高校与媒体合作。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与当地的各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新闻实践基地满足学生进行媒体实习的需要,同时高校与媒体的共建使得人力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有利于共同开展教学、科研与新闻实践业务的探讨活动。例如,江西农业大学与江西省大部分媒体均签署了实习协议,学校负责选派优秀的学生和提供优秀的新闻稿件给各媒体。从今年开始,江西农业大学与媒体的合作进一步深入,媒体每年选派优秀的编辑记者给学生上课,学校也会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媒体去兼职或者挂职。

三、结语

总之,在新闻学教育繁荣的今天,地方农业院校的新闻学专业既要勇敢面对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要结合学校的优势,进行精准的专业定位,实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促进课程与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摆脱尴尬的地位,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作者:彭晶晶 徐凌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农业旅游形象传播模式

一、兴宁区农业旅游形象的本底认知

(一)兴宁区主要旅游景点景区的规格特色和门票价格

兴宁区的主要景区景点共24处(排除少数已经不具有接待功能的旅游景区),现在营业并收取门票的有10处,3A级景点有1处,均价2元,4A级景点有2处,均价124元,在建中的4A级景点一处(昆仑关战役遗址不被收录到门票统计中)。市级文物及景点有6处,均未收费。区级文物、景点2处,平均门票价格11元。农业旅游相关景区景点有2处,平均门票价格20元,其他收费景点有3处,平均门票价格5元。

(二)南宁市整体旅游景区景点的规格特色和门票价格

除了兴宁区以外,南宁市景区景点共还有57个,南宁所有景区景点共有81处,所占全部景点的比例为70.37%,现在营业并收取门票的有24处,南宁市收取门票的景点共有34处。南宁4A级景点4处(在建的昆仑关战役遗址为4A级,未被统计到价格中),平均价格68.25元。3A级景点4处,平均门票价格10.50元。有市级文物7处,市级文物均未收费。区级文物及景点4处,平均门票价格13元。县级景区景点3处,均未收费。农业旅游景点景区13处,平均门票价格13.46元。部级森林公园或其他景区共有7处,平均门票价格23.29元。

(三)兴宁区旅游景区景点与南宁市整体的对比

1.兴宁区景点与南宁市景点特色对比

2.兴宁区与南宁市同景点平均价格对比

(四)利用霍尔模型分析

兴宁区的旅游产品形象,通过霍尔模型,兴宁区整体旅游产品为与霍尔模型中的优势地带,即兴宁区的旅游现状是产品价格相对于南宁的各景区景点较低,特色相对突出,在南宁旅游资源已开发运营的景区景点中,占有绝对优势;而兴宁区农业旅游资源占兴宁区全部旅游资源的比例相对偏低;兴宁区现在经营的景区景点在南宁所有经营的旅游景区景点中占有相对优势,兴宁区所占南宁景区景点数量比重要远远高于兴宁区现在营业的景区景点所占南宁营业景区景点的数量的比;而兴宁区与农业旅游相关的景点价格又高于南宁同类景点的价格。由以上可知,兴宁区整体旅游产品竞争优势较强,发展态势良好,未来旅游发展拥有很大的潜力,但是其农业旅游开发不够,兴宁区的农业旅游应抓住大的旅游发展趋势,城市进行农业旅游开发,以带动旅游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旅游形象定位

1.兴宁区农业旅游形象定位是面向全国:大西南红色旅游胜地、自驾车旅游胜地;面向南宁:南宁绿城都市城中花园。

2.兴宁区山水花草游的具体宣传口号:广西兴宁,山红水绿花香草芳菲。一山满红:环昆仑关花团锦簇敬英烈;二水沁绿:凤凰谷、覃河谷,两谷绿水细长流。

三、兴宁区农业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

(一)受众分析

兴宁区位于南宁市中心向东北方向,兴宁区既包含南宁市商业中心,也包含距离南宁市中心较为偏远的农村。其现有和潜在的农业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不集中,除了昆仑关战役遗址是准4A级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外,其他农业旅游资源的级别较低,所以如果把旅游开发的核心客源目标市场定到广西区以外的地区,有些不符合现有的实际情况。因此,应该把兴宁区的农业旅游开发的目标受众群集中在南宁市,把南宁市民的双休日休闲娱乐中心作为兴宁区农业旅游现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为了兴宁区农业旅游的持续性发展,要重点关注广西区的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城市,以及一些距离南宁较近的广东城市,有目标有层次的进行旅游形象传播。

(二)农业旅游形象传播的策略选择

本区进行旅游形象塑造的最终目的是强化本区旅游特色,增大对其旅游客源地潜在客源的吸引力。而兴宁区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借助强有力的宣传推销活动来传播其旅游形象,使其塑造出的旅游形象在大众中,至少在其主要客源地广为传播,并深入人心。兴宁区农业旅游形象传播可以采取空间传播策略和时间传播策略相结合的方式。空间策略上应做到在旅游者最先进入及最后离开所经之地,即第一印象区和最后印象区时做好形象导入、形象加强的工作。尤其应做好地标区的形象传播工作,因为地标区是旅游地区的形象传播的强有力支点。时间策略上要求做到持续传播和分期传播的相互结合,有重点分阶段进行宣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旅游形象的不断传播密不可分,因此本区需要对农业旅游进行长期宣传。但由于长期大力宣传的费用太高,所以本区现在要以分期宣传为主,长期宣传为辅。分期宣传主要的时间点分布在旅游旺季期、各种节假日、旅游节庆和旅游推介活动中,其中包含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三)农业旅游形象传播具体步骤和方法

1.创立兴宁区农业旅游形象的主题口号

在实践中,旅游的理念形象常常概括为一句主题性的宣传口号,主题口号由于其短小精练,易读易记,在形象传播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兴宁区的农业旅游形象的主题口号可以按本规划农业旅游形象定位中的方案实施。

2.抓住宣传的表现时机

重要事件、节庆时刻是地方旅游形象表现的最佳时段。各旅游地区若能抓住良机,展现与推广旅游形象,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因为重要事件、节庆活动、体育盛事、娱乐演出、重大庆典都可是旅游形象的推介会。兴宁区可以在南宁举办的东盟博览会,南宁民歌艺术节、各种美食节等活动中推介自己的旅游特色,实现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对接。

3.选择合适的传播途径

旅游形象传播的途径包含多种传播方式,从普通广告到事件传播再到旅游宣传手册,方式多样(具体如表5所示)。在旅游形象传播的具体实践中,采用哪一种传播途径和方法,则应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特点和宣传的时效性等要素,在综合考虑成本-收益的前提下来选择和决定。一般来说采取多种形象传播策略相综合的方式较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传播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节庆营销和事件营销等目前比较流行的传播方式。

4.开发代表性的形象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以旅游目的地旅游景点为题材而制成,是旅游地区形象的艺术表现。游客们通过旅游纪念品可以回忆和联想旅游地的形象,从而有助于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保持和传播。在兴宁区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可以开发如太阳帽、小彩旗,信封、T恤,工艺品等印有兴宁区农业旅游形象标语的旅游纪念品。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山区农业信息传播方式

1大众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在农户接受农业技术活动中的作用

传播学研究认为受众接受新技术传播的过程有两个不同阶段,在信息的认知阶段,大众传播媒介起主要作用;而在信息的决策、接受阶段则是人际传播媒介在起主要作用;最理想的传播方式则是两者的结合。为了验证这个理论,并了解当前鄂西南山区农村在农业技术传播过程中对这两种主要传播渠道的态度。我们对农户进行了下列调查:⑴农户从何处最先知道关于农业科技的信息;⑵农户从何处最先知道某项技术对自己有用;⑶决定农户是否使用某项新技术的因素;⑷在接受某项具体新技术后对自己作用大的传播方式;⑸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主要农业科技信息如病虫害防治、农事操作、学习农业知识、得到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作用;⑹农户对传播媒介总的评价。调查结果如下。

1.1农户从何处最先知道关于农业科技的信息

通过对农户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途径调查。从表中看出农户倾向通过人际传播最先得到有关农业技术的信息,其中农技员的作用最大,亲友邻居次之。从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来看,表1的数据说明电视和书面资料作用较大。

1.2农户主要从何处最先知道某项农业科技对自己有用

上述调查结果是指关于农业技术的一般信息,不涉及某项技术是否与农户直接有关,或有可能对该农户有用。表2是说明农户从何处最先知道某项技术对自己有用。结果说明农户倾向通过人际传播最先知道某项技术对自己有用,其中农技员的作用最大,亲友邻居次之。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也是电视和书面资料有着较大的作用。但是结果在这里有些微妙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电视”中的数据比在表1中的下降了;在人际传播的作用中,“示范户”的作用有明显上升。这喻示,当事物(新技术)向着与自己的关联增加的时候,即涉及到新技术与自己有直接关系时,农户的选择更集中于人际传播,如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这应该说明农户对这几种传播源更为信任。

1.3决定农户是否使用某项新技术的因素

我们在这项调查中请农户选择自己决定是否使用某项新技术,还是主要靠别人说服才决定使用某项新技术。表3说明在倾向于自己决定是否使用某项新技术的农户中,对其决定影响大的是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而且这三项的具体数据都明显比前两个问题的增加,特别是亲友邻居这一项,数据增加更为明显。进一步说明当事物(新技术)向着与自己的关联增加的时候,农户倾向选择自己认为更为可靠信息来源。

1.4农户在接受某项具体新技术后对自己作用

大的传播方式这项调查是要求农户针对自己已经接受过的一项新技术(例如一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回答,选择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传播方式。表4的结果表明,农技员影响最大、亲友邻居和示范户次之。同样说明在事物(新技术)与自己直接关联的情况下,农户选择自己认为更为可靠信息来源。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在农业新技术传播过程中,农户在获取有关农业技术的一般信息、了解与自己经营农业项目有关的信息、和对是否利用某项技术进行决策时,都倾向于主要通过人际传播方式,其中农技员的作用最大,亲友邻居次之,示范户起到一定作用。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电视和书面资料(包括报纸、书籍、农技小册子等)有着相似的作用,无线广播(收音机)的作用则不大。在这几项调查中,我们所设计的问卷里将农业科技电影(包括农药、化肥等广告片)也作为选项,因为选择数据低于1%,在此将其舍去。

2大众传播媒介在农户接受农业技术活动中的作用

2.1农户主要从何处得到病虫害防治的信息

为大众传播媒介书面资料、电视和展板/黑板报在指导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中均起到较大作用。

2.2农户主要从何处得到农事操作的信息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农户主要通过经验获得农事操作的信息,其次是书面资料、展板/黑板报。

2.3农户主要从何处得到一般农业知识信息

从表7中看出,农户得到一般农业知识信息的来源,通过书面资料和电视最多。

2.4农户主要从何处得到市场信息

农户最为缺少的是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在这项调查中很多农户放弃了回答。从回答的结果看,电视在农户获取市场信息中起到重要作用(见表8)。在农户回答其它的选项时,很多是回答“自己直接到市场去”。

2.5哪种传播媒介对农户接受新技术最有用

从表9并结合以上结果说明,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当前农户认为较为实用并喜欢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是电视和书面资料,其次是展板/黑板报,无线广播也有一定的作用。从总体上说,农业科技电影在推广新技术中作用微乎其微。农业科技录象带和光盘的作用也很小,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总的说来,调查结果说明当所传播的信息与自己的关联增加的时候,即涉及到新技术与自己有直接关系时,农户的选择更集中于人际传播,如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这应该说明农户对这几种传播源更为信任。当农户需要及时指导所从事的经常性大田农事活动时,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电视、书面资料比较受欢迎。

通过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农户接受技术的过程分析,还是从农技员为代表的传播者传播技术的过程分析,都说明当前农村主要是通过人际传播方式来传播农业技术。传播学研究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如购物、选举等,个人在决定自己行为意向、进行决策时,多数最终依赖人际传播。即便在当今广告铺天盖地、因特网四通八达的所谓信息社会,仍然是这样。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乡村农业信息传播思路

1大众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在农户接受农业技术活动中的作用

传播学研究认为受众接受新技术传播的过程有两个不同阶段,在信息的认知阶段,大众传播媒介起主要作用;而在信息的决策、接受阶段则是人际传播媒介在起主要作用;最理想的传播方式则是两者的结合。为了验证这个理论,并了解当前鄂西南山区农村在农业技术传播过程中对这两种主要传播渠道的态度。我们对农户进行了下列调查:⑴农户从何处最先知道关于农业科技的信息;⑵农户从何处最先知道某项技术对自己有用;⑶决定农户是否使用某项新技术的因素;⑷在接受某项具体新技术后对自己作用大的传播方式;⑸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主要农业科技信息如病虫害防治、农事操作、学习农业知识、得到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作用;⑹农户对传播媒介总的评价。调查结果如下。

1.1农户从何处最先知道关于农业科技的信息通过对农户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途径调查,农户倾向通过人际传播最先得到有关农业技术的信息,其中农技员的作用最大,亲友邻居次之。

1.2农户主要从何处最先知道某项农业科技对自己有用上述调查结果是指关于农业技术的一般信息,不涉及某项技术是否与农户直接有关,或有可能对该农户有用。说明农户从何处最先知道某项技术对自己有用。结果说明农户倾向通过人际传播最先知道某项技术对自己有用,其中农技员的作用最大,亲友邻居次之。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也是电视和书面资料有着较大的作用。但是结果在这里有些微妙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电视”中的数据比中的下降了;在人际传播的作用中,“示范户”的作用有明显上升。这喻示,当事物(新技术)向着与自己的关联增加的时候,即涉及到新技术与自己有直接关系时,农户的选择更集中于人际传播,如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这应该说明农户对这几种传播源更为信任。

1.3决定农户是否使用某项新技术的因素我们在这项调查中请农户选择自己决定是否使用某项新技术,还是主要靠别人说服才决定使用某项新技术。说明在倾向于自己决定是否使用某项新技术的农户中,对其决定影响大的是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而且这三项的具体数据都明显比前两个问题的增加,特别是亲友邻居这一项,数据增加更为明显。进一步说明当事物(新技术)向着与自己的关联增加的时候,农户倾向选择自己认为更为可靠信息来源。

1.4农户在接受某项具体新技术后对自己作用大的传播方式这项调查是要求农户针对自己已经接受过的一项新技术(例如一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回答,选择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传播方式。的结果表明,农技员影响最大、亲友邻居和示范户次之。同样说明在事物(新技术)与自己直接关联的情况下,农户选择自己认为更为可靠信息来源。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在农业新技术传播过程中,农户在获取有关农业技术的一般信息、了解与自己经营农业项目有关的信息、和对是否利用某项技术进行决策时,都倾向于主要通过人际传播方式,其中农技员的作用最大,亲友邻居次之,示范户起到一定作用。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电视和书面资料(包括报纸、书籍、农技小册子等)有着相似的作用,无线广播(收音机)的作用则不大。在这几项调查中,我们所设计的问卷里将农业科技电影(包括农药、化肥等广告片)也作为选项,因为选择数据低于1%,在此将其舍去。

2大众传播媒介在农户接受农业技术活动中的作用

2.1农户主要从何处得到病虫害防治的信息

为大众传播媒介书面资料、电视和展板/黑板报在指导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中均起到较大作用。

2.2农户主要从何处得到农事操作的信息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农户主要通过经验获得农事操作的信息,其次是书面资料、展板/黑板报。

2.3农户主要从何处得到一般农业知识信息

农户得到一般农业知识信息的来源,通过书面资料和电视最多。

2.4农户主要从何处得到市场信息

农户最为缺少的是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在这项调查中很多农户放弃了回答。从回答的结果看,电视在农户获取市场信息中起到重要作用(见表8)。在农户回答其它的选项时,很多是回答“自己直接到市场去”。

2.5哪种传播媒介对农户接受新技术最有用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当前农户认为较为实用并喜欢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是电视和书面资料,其次是展板/黑板报,无线广播也有一定的作用。从总体上说,农业科技电影在推广新技术中作用微乎其微。农业科技录象带和光盘的作用也很小,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总的说来,调查结果说明当所传播的信息与自己的关联增加的时候,即涉及到新技术与自己有直接关系时,农户的选择更集中于人际传播,如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这应该说明农户对这几种传播源更为信任。当农户需要及时指导所从事的经常性大田农事活动时,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电视、书面资料比较受欢迎。通过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农户接受技术的过程分析,还是从农技员为代表的传播者传播技术的过程分析,都说明当前农村主要是通过人际传播方式来传播农业技术。传播学研究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如购物、选举等,个人在决定自己行为意向、进行决策时,多数最终依赖人际传播。即便在当今广告铺天盖地、因特网四通八达的所谓信息社会,仍然是这样。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互联网+对农业技术传播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农业天桥网为例,分析了“互联网+”对农业技术传播的影响,通过分析其所构建的农业技术传播渠道,得出“互联网+”可以缩短农业技术传播的时间、空间距离,进而降低农业技术传播的成本,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现代化

1研究背景

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要求我国农业生产不但要保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还要保证农业的发展与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即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来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节约增收。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的关键环节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而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渠道是农业科技组织与农民之间的技术传播,自上而下的传播体系信息传播环节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时间长,成本高,阻碍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而“互联网+”农业企业的兴起则较好的缓解了上述问题。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突破了技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降低了技术传播成本。本文以农业天桥网为代表案例,探究“互联网+”农业企业所搭建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农业技术传播的影响,进而探究其在技术传播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以农业天桥网为例浅谈互联网+农业技术传播的发展

农业天桥网是一家农业互联网信息平台,隶属于许昌县来发农业合作社,其主要功能是整合农业资源,为种植户提供精确的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平台以及专业的技术指导。农业天桥网的经营板块分为农资企业、农业百科、农业资讯、行情资讯和农友之声等。其中,农业百科、农友之声是农业技术信息。因为本文主要探究的是技术传播方面的内容,因而主要讨论的是农业百科、农友之声、农资销售平台的内容。

2.1农业天桥网提供了农户与专家之间的农业技术交流平台

首先,农业天桥网建立了农业百科这一农业生产技术科普板块,通过在上面有关农业种植、预防病虫害等知识来传播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户生产技能,并提高当地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因为农业天桥网的建立是基于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因而主要针对的是当地的主要农业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农业百科不仅包含了作物的种植的内容,而且包括病虫害防治、作物收割等一系列农业生产知识,内容丰富,详实具体,可操作性高。农业百科这一科普板块的设置,方便了农户随时随地查看有关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弥补了部分农户生产知识方面的不足,并且方便了初进入农业生产的农户快速了解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深入发展,农户们基本上可以随时使用互联网技术,因而可以方便的登录农业天桥网查看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天桥网的成立扩大了农业技术传播的范围,相比于之前一对一的人际技术传播,网络媒体的技术传播可以实现一对多的大范围技术传播,提高了技术传播的效率,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降低了传播成本。其次,由于农业百科板块囊括的内容有限,无法满足现实中其他农业生产知识的需求,例如新种植技术的运用、新品种的引入、新农业机械的应用等等,农业天桥网还建立了专家咨询这一内容,用于解决农户自己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专家咨询这一板块的加入,缩短了专家与农户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农户自行盲目生产的可能性,而且方便了农户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生产技术,并适时投入生产,有利于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提高农业收益。与此同时,专家咨询这一内容方便了农户对专家进行生产指导上的反馈,有利于专家掌握农业技术的传播效果,并且提高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使得农业技术传播不再是专家-农户的单向传播机制,而是专家-农户-专家的双向传播机制。

2.2农业天桥网提供了农户与农户之间技术交流的平台

农业天桥网建立了农户之间生产经验交流的信息平台——农友之声。农友之声是农户生产经验交流的论坛,有着成功生产经验的农户在平台上发帖分享自己在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小妙招,以及在农业新产品、新技术使用方面的心得体会。在没有网络平台之前,农户之间生产经验的交流是人际传播,传播范围过于狭窄,而且传播动力有限,想要提高农业生产的农户跑到有先进生产经验的农户那里去咨询,学到后自己运用,但是传播链条也就自此终止,得到经验的农户没有将生产经验继续推广的动力。而农友之声是在网络平台上分享生产经验,登陆到平台上的农户都可以看到成功农户的生产经验,进而借鉴用于自身的农业生产来提高自身农业生产效率。论坛形式的经验交流不仅拉近了成功农户和普通农户的距离,而且使得农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生产经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进而推动了农业技术的传播。

2.3农业天桥网提供了农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技术交流平台

另外,农业天桥网还建立了农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农资企业通过农业天桥网这个平台将企业信息、产品信息等到网站上,农户可以自由查询,根据自身需要来咨询、购买。依托于农业天桥网而且公布了具体详实的企业信息,因而产品具有很高的信任度,方便了农户购买。农资企业不仅会在天桥网上农户经常使用的化肥、农药、农机等产品信息,还会增加一些新产品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新技术的传播。相比于以往的农户前往种子站、化肥站、农机站等实地购买农资产品,农业天桥网降低了农户购买农资的时间成本和距离成本,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速度。实地购买方式中,农户需要前往实体店查看商品情况,走访多家比较商品价格,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证,由于实体店本身限制,可能产品的种类也不齐全,也缺乏更加实用的新产品,阻碍了新技术的传播,影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天桥网利用互联网渠道,在网站上公布产品信息,产品种类齐全,并且有最新的价格信息公示,方便农户货比三家,也方便农户使用新产品、新技术。农户在网站上购买农资产品,实体企业送货上门,进行产品使用的技术指导,买卖双方都有技术传播的动力,因而技术传播的效率会大幅度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

3以农业天桥网为例分析“互联网+”农业企业对于农业技术传播的影响

“互联网+”农业企业农业天桥网通过建立农户与专家、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农资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提高了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降低了技术传播的成本,推动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

3.1传播链条缩短使得信息传播的时间缩短、成本降低

农业天桥网建立的农户与专家、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农资企业信息交流渠道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的,互联网技术缩短了时间、空间距离,使得技术传播双方不需要直接接触就可以实现农业技术的传播,降低了技术传播的成本。以往的农业技术传播渠道是农业科技组织安排专家定期下农村,实地指导农民生产经营,由优秀的农户先学习到先进的生产经验,然后再由成功农户将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广,技术传播环节较多、时间较长、成本较高。而“互联网+”农业企业所提供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普通农户与专家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流,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直接由专家传播给农户,而且不再是一对一的技术传播,而是一对多的同时传播,普通农户如若一时无法掌握技术,还可以通过农户之间的交流论坛来交流心得、相互学习,缩短了技术传播的时间,降低了技术传播的成本。

3.2移动互联网的加入使得农业技术传播的范围扩大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互联网+”农业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农村硬件设备的欠缺可能会影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传播,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农户家里可能没有电脑,但是基本上都会有手机,手机作为移动通讯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技术的即时低成本传播,并扩大了技术传播的覆盖范围。以往的技术传播是人际或组织传播,传播范围有限,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传播则属于大众传播,只要登录互联网平台就可以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因而基本上每个农户都可以接收到技术的传播,进而运用到日常的农业生产当中。

3.3技术反馈机制的增加使得技术传播的效率提高

“互联网+”农业企业在技术传播方面增加了信息反馈的途径,使得技术传播不再是专家-农户的单向技术传播,而变成了专家-农户-专家的技术传播和信息反馈途径。以往的技术传播只有单向的专家生产指导,专家把技术传授给了农户,但农户理解了没有、掌握了多少,专家并不清楚,因而也就无法评估技术传播的效率。随着互联网交互平台的出现,专家和农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流,有什么问题农户也可以直接提出来,刚开始理解操作后又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反馈给专家,专家可以及时掌握技术传播的效果,农户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农业技术。因而,“互联网+”农业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技术传播的效果,提高了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

4以农业天桥网为例谈我国“互联网+”农业企业在技术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4.1技术传播的方式不够系统化、直观化

首先,以农业天桥网为例,“互联网+”农业企业虽然在网络平台上以浅显易懂了农业生产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农户普遍存在知识理解能力较弱,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对于互联网上的生产技术,农户因为不识字或理解不了文字所要传达出来的内容而无法掌握,因而可能阻碍技术传播的效果。笔者认为,不妨在文字注解的基础上加入视频讲解,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模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效果。

4.2农业技术传播的内容集中于较为常用的生产经验,缺乏最新研究成果的

其次,在技术传播的内容方面,“互联网+”农业企业一般的是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资、农机产品信息,但是相比于当前的农业科研发展来说,还是落后于农业科研的发展步伐的,这与“互联网+”农业企业信息平台的运营人员素质密切相关。笔者认为,“互联网+”农业企业的技术传播应该稍微追赶一下当前农业科研的发展,操作性强、成本低、农户易接受的更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农业的转型发展。

4.3在发展侧重点上偏重于农资电商平台、农产品电商平台

最后,虽然“互联网+”农业企业在农业技术传播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互联网+”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是更侧重于打造成农资销售电商平台和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一窝蜂地涌入电商这个行列,不仅竞争压力大,而且由于经营内容过宽,会出现发展高不成低不就,各有涉猎,但都不突出的情形。笔者建议,各“互联网+”农业企业应该有所侧重,或全力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集中全力将农产品销售、物流、售后各个环节做好;或只经营农资产品,经营环节集中于农业生产,在农资销售的基础上通过传播相应生产技术提高农资产品销售的潜力。

作者:匡晓琳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农业信息传播途径与方式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整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因而农业信息传播,在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供给侧改革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的途径以及有效的方式,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此期望为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的途径以及有效的方式问题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信息;传播途径;有效方式;分析概述

农业信息传播,在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不仅能够很好的促进我国相关农业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还能够极大地推动我国整体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步。而如何有效的对我国农业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传播,也是我们相关从业人士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的途径概述

1.1公共服务组织概述

在对于农业信息传播的途径上,我国现阶段大体可以分为:公共服务组织以及农村合作组织等等。公共服务组织包括了我国各个政府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所组成的,而政府,主要指的就是国家、地方及基层政府部门;国家企事业单位指的是各个级别的政府所设立出来的关于农业信息的机构或是一些相关组织。在对于政府的信息传播上来讲,也是在整个农业信息传播途径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由于我国很多农业信息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所以,这也就意味着需要相关政府所提供的依据,才能够建立一些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的统计以及相关的制度,才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在最大程度上提供了一些及时有效、精准的市场信息以及相关的参考信息等[1]。

1.2农村合作组织概述

近些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逐渐形成了以多种不同的形式组建形成的农村合作组织。并且,因为每个农村合作组织在建立时期的连结方式上的不同,使其自然产生差异化,而在我国目前众多的农村合作组织当中,通常被分文以下几种:官办、民办、商农合办等多种形式[2]。1)官办型农村合作组织,即在我国相关政府的引导下,建立的农村信息机构,并且,在针对于这种合作组织上来看,主要是利用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从而向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服务[3]。2)民办型农村合作组织,即广大农民在自身的引导下,建立的农村合作组织,并且所有组织的带头人,都是有农民自行组建起来的,将一些从事于同一个生产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一方面,组织分散农户来对农业信息进行推广,从而逐渐形成的自我管理、服务、自负盈亏等相关的科学有效管理模式。3)商农合办型农村合作组织,即一些商业部门在利用自身的所具备的信息优势上,从而将从事于某一个专业生产的农户,在基于双方自愿互利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联合,以此通过一些相关科学技术的引进以及开发过程当,对于农户进行培训,从而有效的指导农户安排生产等[4]。

2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的方式概述

目前,在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概括起来大概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传统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传统传播主要表现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人际传播主要指的就是通过利用个体的表情以及形态、声音等相关,即主要是以人的身体为主要的媒介,从而进行传播的。大众传播通常都是十分具有职业化的信息传播结构,并且,合理的运用一些社会体团体,并通过使用一些较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限制的人进行信息的传送。组织传播,主要指的就是在某一个特定的组织当中,凭借着自身的力量,并且在相关领导的带领下,进行有目的、秩序的信息传播活动[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的加强对于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的途径以及方式的重视度,才能够真正的推动我国农业信息的传播发展进程。

作者:赵一鹤 张子睿 张祥文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农业经济发展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摘要】:农业与新闻传播业看似是两个相去甚远的领域,但事实上新闻传播是以世间百态为材料,进行专业的加工后,再呈现在大众面前。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新闻传播业造成影响,本文将主要从新闻传播活动、传播构成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三方面来阐述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事实上,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关键词】:农业经济;新闻价值

新闻传播这个词汇带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因此这是人类社会才会有的产物,而且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新闻传播事业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需求、物质条件都达到了一定状态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1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新闻传播活动素材及其形式的关系

1.1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建国以来,我国农民获得了较多自主权,生产情况好转。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农业经济更是蒸蒸日上,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也开始变的多姿多彩,这就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生活资料。

1.2丰富了新闻传播形式

在农村,农民接受文化教育的条件始终是有限的,因而农民的文化素质情况也是参差不齐,对新闻媒体的接触并不很多,了解也不深。再加上不同的人在传播媒体的选择上也呈现出个人的爱好差异,因而新闻传播活动在进行报道或宣传时,往往会选择大多数农民都能看懂、听懂并且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如民歌、方言节目等,由专业化的行业逐渐变为“接地气”的行业,走向通俗化,由此来增强传播效果。

1.3为传播媒介的商业化提供条件

新闻传播媒介实质上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呈现方式,是意识形态的发声工具。但新闻传播业属于第三产业,商业性明显。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因而综合竞争力也有所提升,农民也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新闻传播行业可以从这一点入手,促进农村的个人社会化进程,推出主打信息服务的媒介产品。这就为传播媒介从流通领域进入商业领域提供了可能。

2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有利条件

2.1扩大新闻传播的受众群

新闻传播的媒介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上去了,农民的文化素质自然也会有所提升。这样一来,农民对各种传播媒介的接受能力也会提高,对于新事物也更能理解和接受,同时,操作新工具的能力也会比以前强,对于传播工具有了更多的选择。上述几点都从各方面促进了新闻传播受众群的扩大。另外,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农民也有了更强的经济实力用来购买或更新传播设备,交通条件的改善也让报纸可以更快到达,方便了无线网络线和电视接收器的安装。

2.2加剧农民的信息需求

农村富起来了,农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与农业活动无关的其他活动,娱乐休闲时间多了起来,也更加关注农村以外的世界。因此,农民对于外界的信息更加关注,有了更为急切的信息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媒体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并且在竞争中不断显现出自身优势。

2.3扩充了新闻传播的内容

农村受众群体的扩大,使得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换位思考,摒弃以前单一的主要以城市人口生活方式为出发点的新闻报道模式,而是深入农民群体,以农民的视角来看待一些问题,这在无形中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新闻媒体未来发展方向的关系

自1996年以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已经开始从结构调整出发,利用集团化手段而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对内部制度进行创新。互联网出现以后,全球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到如今,城市市场已经基本趋于饱和,然而广阔的农村市场还尚待开发。此外,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的精神层面得到丰富,对于本土文化也会产生更强的认同感,促进新闻媒体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总而言之,未来新闻传播的发展与农业经济联系紧密。

结束语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积极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除了上面提过的之外,农业经济的发展还能帮助新闻媒体工作者发觉农民更加真实的一面,也向外界展示新世纪农民的生活风貌。

作者:刘锦国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广电台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信息化对农业科技传播推广的作用

摘要:近些年来,信息化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契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同时也为农业科技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说,信息技术使得农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农业科技广播能够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传播创造了一种新的方式。文章将从信息化对农业科技传播的重要性着手,论述了信息化农业科技广播所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就如何加强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推广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科技传播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推广

依托信息化技术平台,进行农业科技广播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提供发展动力,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考虑到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比较小、信息缺乏集约性,控制程度低的现状,通过农业科技广播的应用,能够为农业信息宣传提供便利途径,对于政府而言,应当对农业科技广播的发展大力扶持,以保证信息化能够更好地应用与农业科技广播中去,并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农业体系。只有应用农业信息科技,才能确保农业能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时展,这也是我们建立农业科技广播体系的意义所在。

1信息化对农业科技广播的重要性

现如今,要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就必须做好农业科技传播和推广工作。同时使用科技广播,能够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不断让农业人员掌握农业科技相关知识,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促进农业发展。如果从基础改变着手考虑农业科技传播,它其实指的是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向广大农业人员传播当前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同时还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应用科技知识。通常农业科技传播主要是向农业人员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以及先进的技术等等,目的是为了给农业科技技术推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1]。

2信息化农业科技广播存在的关键问题

我国发展信息化农业科技广播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信息化农业科技广播事业才刚开始发展,发展至今,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诸如信息管理系统等于信息化工程相关联的农业科技过程,同时也已经在农业和环境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用于这些方面的预测和研究,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看,尽管我国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较大发展,这仅仅是在国家层面看,在基层却没有得到有效开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2.1信息整合度偏低

当前,我国很多农业相关部门仍然各自为政,只顾自身发展,却并没有相互联合在一起,导致很多有用的农业信息资源得不到及时有效整合,很多宝贵的信息资源因为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而造被忽视,很多有用的信息未能得到有效利用,总体来说,就是信息整合度偏低,直接导致信息资源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

2.2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是信息化水平较低,农业信息得不到有效整合,缺乏完善的体制,造成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健全信息化农业科技广播服务体系。同时相关部门并没有重视信息化建设,更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事业,造成科技广播队伍综合素质偏低,普遍存在科研与传播相分离的现象。不仅如此,农业科技广播体系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导致农业信息化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出现不相适应的矛盾。

3加强信息化农业科技广播推广的措施

3.1重视信息化设备建设

信息化设备建设不仅仅是信息化农业科技广播工作进行的必要前提,同时农业科技广播推广的重要基础,所以政府要重视这项工作,并持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电视和电话等基础设施,并努力让当前先进的媒体设备进入普通农业家庭中去,为农业信息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为了促进信息资源整合,还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站,这样在进行农业科技广播时,信息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3]。

3.2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广播的资源体系

要进行科技广播推广,首要前提就是资源,那么也就意味着在农业科技广播建设中,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有效的进行资源规划和整合,并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资源数据库,并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合理营养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发挥资源数据应有的作用,进而推动广播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3.3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我们知道,农业科技广播推广这项工作并不是一般的人员就能轻易完成的,必须依靠专业人员方能进行,对于农业科技广播推广人员而言,只有不断提高其筛选农业信息的能力,才能确保资源更加真实有效,才能让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作为农业发展部门,必须有针对性组织对工作人员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素质,这样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才能更加胜任农业科技广播工作,也有利于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工作人员而言,要不断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农业科技广播推广中去,以提高广播推广的效用。

4结束语

通过信息化农业科技广播向广大农民宣传当前先进的农业技术,能够让农业人员及时了解农业新技术,这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同时对于农业部门而言,必须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针对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推广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王策 张真 陈晓辰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农业传播方面论文: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特点

摘要: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当中,起到了很多积极作用,比如说让农村受众获得与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让农村受众在对信息进行接受以及的时候范围变得更广和为知识农业的发展提供客观条件基础。但是,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当中也还有一些问题存在。

关键词:农业科技;新媒体;传播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科技就是它的重要动力与源泉,这其中,媒体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新媒体的发展迅速且其与传统媒体之间有很好的融合,这也导致了新媒体在农村科技传播当中越来越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农民进行科技知识的学习以及科学技术的运用来说都非常有益,更为农村经济其创新发展提供了诸多动力。

1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与传统媒体进行比较,不难发现,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和特点非常明显,包括开放性、生动性和即时性,以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有了新媒体的帮助,农业科技的传播无疑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的效果。首先,新媒体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受众在获取和信息方面的能力。由于农村受众受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独特鲜明的特点,并且传统媒体仅仅能做到单向传播,这也就造成了农村受众处在比较被动的位置,新媒体则完全不同。新媒体的代表就是网络,网络媒体却是拥有很强的互动性以及即时性的,这会逐渐的解决农村受众自身的一些不利条件,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获取和农业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科技信息的作用和地位变的越来越突出,那么能否在农业相关信息方面表现出更高的获取能力,而将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借助于此,可以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农业科技信息,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新媒体能够让农村受众在对信息进行接受以及的时候范围变得更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而这也让在进行国内外的农业信息收集时候有了更多的方面,所以对于农民来说,利用好互联网,提升对互联网的利用能力非常重要。对于新媒体,应该努力让信息成本减少,在低价格的同时还要保证信息的质量,从而达到对农民信息需求的激发目的,也让农民逐渐改变一些固有方式。借助于互联网,还可以对农业信息进行整合,有效的传播和促进农业发展。最后,新媒体促进知识农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科技信息流通来说,计算机网络是非常重要的渠道资源,他能够让农业传播在知识农业发展当中的应用提供基础。对于知识农业来说,它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而知识在农业的地位不断提升,才能够具有更多优势。

2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当中有很多优势与优点,同样还有很多不足存在。首先,新媒体自身就存在着不足之处。正因如此,新媒体在进入到农村社区的时候,也就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也是受到农村自身情况的影响。经济的相对落后,交通的不便,居住的分散以及环境的封闭等都会让新媒体的进入遇到很多困难。在农村当中利用新媒体进行农村科技传播,其环境无疑是单薄而脆弱的,也不具有很好的整合性,所以发展得并不够快。其次,在关于农村科技信息的需求度上,农民对它的需求度并不高。农村科技信息的主要受众就是农民,而要将农村科技信息转换成为生产力也需要农民进行实践。所以,从理论上来看,知识面的限制、思想观念的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不够高这些来自于农民自身的情况,会让他们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真正需要,那就必须得进行新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才行。却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农民对于农村科技信息其需求度并不高的情况。通过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农民在借助于媒体进行信息了解的时候,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兴趣是远不如非农业生产技术的。很多农民会利用电视或者是网络去收看娱乐节目与新闻,却很少寻求农业科技的信息与知识。此外,还有一个现象是,有不少信息和当地农村其实际的生活情况以及农村的生产需求是脱节的,这也导致了农民对于农村科技信息其需求度的减少。最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让信息与新闻其传播与生产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也对农村科技传播体系的构建造成了深刻影响。只是,在一些农村科技信息相关的收集和编辑上,高水平与高专业水平的采编队伍是非常缺乏的,这就导致关于农村科技信息的很多内容都还是要依赖于传统媒体进行获取。只是,新媒体其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也有多种传达方式和多样化的演绎方式,这就导致了新媒体需要和传统媒体进行结合与整合,才能够更好的让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效果得到提升,也让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够得到推动。

3结束语

对于我国的大部分农村而言,新媒体还没有彻底成为主力宣传媒体。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快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当中依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作者:牛兴福 单位: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