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医院护理管理者对行业需求体验研究

时间:2022-11-11 14:36:39
摘要:护理亚专科根据技术难度及培训目标可将专科领域更加精细化,促进护理学科纵深发展,具有化繁为简、术有专攻的特点,医院和高校需建立和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亚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合医学和临床发展的亚专科人才。
关键词: 医院护理 管理者 行业需求

医院护理管理者对行业需求体验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使我国卫生事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对护理人才需求量大[1-2]。截至2020年11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人,占18.7%,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护理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3],但老年护理服务尚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4]。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进入了外科手术微创化、智能化时代,对麻醉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在此背景下,《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护理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4]。本研究对江苏省7所医院25名护理管理者进行深入访谈,旨在了解护理行业现状及社会需求,为预测发展趋势和培养护理人才提供参考和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1月—2022年3月选取江苏省7所三级医院的护理管理者作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①担任医院护理管理工作;②从事管理工作≥1年;③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发生重大个人事件如丧亲影响情绪状态者;②不愿参与本研究者。当访谈至25人时,资料达到饱和。25名受访者依次编码为N1~N25,医院编号H1~H7。见表1。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制订访谈提纲:新冠肺炎疫情后贵单位护理人才岗位需求(知识、技能和素养)有何变化?高校培训护理研究能否满足贵单位护士的科研需求?如果不能满足科研需求,请问还需强化哪些方面?贵单位对护理人才培养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1.2.2资料收集本研究是现象学研究中的描述性现象学,以Husserl的现象学理论为哲学基础,是对生活世界(存在意识的生活体验)的描述,目的在于描述真实世界,更充分、更如实地倾听现象,学会从自己直接的感知、观察、知觉中获得知识[6]。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均采用线上访谈。经医院护理管理者同意后预约访谈时间。由护理学科带头人担任访谈者,事先进行预访谈,练习访谈技巧。访谈当天与受访者建立信任关系,向其详细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告知受访者访谈过程中需要使用录音等,承诺对所有个人资料保密,取得其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始。访谈以访谈提纲为指导[7],与受访者进行深入交流,鼓励其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体会,访谈时间控制在30~60min,在访谈过程中保持态度中立,对受访者的回答不做评价,必要时对有疑问或有价值的部分进行追问或二次回访,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8]。同时认真记录受访者的语气、语调、表情和动作等。1.2.3资料分析本研究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8]。访谈结束后24h内进行录音和笔录资料整理,逐字逐句将录音转成文字,并结合受访者语气和情感,仔细阅读访谈记录,对访谈内容进行主题提取,与小组成员核对分类后请受访者核实资料与其表达意愿是否符合,确保资料真实准确。为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研究者采用反馈法来排除可能导致研究出错的因素,并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访谈内容进行了编码,2次编码结果对校,大体一致。

2结果

2.1护士数量缺口大,内涵亟待提升

2.1.1护士数量缺口大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现阶段的护士数量供不应求。N2:“后疫情时代对护理人才岗位需求方面,从数量上来讲的话,肯定是相应的多了,我们还有叫新冠肺炎疫情筛查岗的护士出现。”N8:“新冠肺炎疫情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卫生这一块是非常重视的,建了很多新的医院扩床扩容,对人才特别是护理人才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2.1.2防疫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内涵不足为了更好地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强对感染病例的早期发现、隔离和治疗,对护士的防护、知识技能及人文素质方面提出更高要求。N3:“我们一个岗位的内涵,就是护理的知识跟技能素养,跟新冠肺炎疫情相结合起来的一个变化,包括相关知识、护理防控知识,有更多的一个内涵要来做。”N7:“一个职业素养的问题,现在像他们护理有时候要(有)新冠肺炎疫情的话,需要支援,要几个小时内就把大队伍建起来,大家都很积极的,但是现在刚刚毕业的学生,在这一块这种吃苦的精神还是有点欠缺的。”N14:“对一些孩子甘于奉献、热爱护理专业的思想,我们可以再做一些加强。”

2.2部分专科护理人才明显短缺

2.2.1老年护理服务供不应求慢性病逐渐成为管理防控的重点,而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存在巨大缺口。N1:“因为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这一块,老年护理服务的护士和护理能力,也是很重要的。”N4:“老龄化阶段,在人才岗位上我们作为肿瘤医院,收的老年病人还是非常多的,60岁以上的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希望学校这边能有关于老年康复或者是社区康复这方面的一个培养,对于这方面的人才我们也是很需要的。”N15:“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近期出台一个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都提了一些要求,如老年病房设置、具体开展什么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人才培养、人员配置等,所以我们现在各大医院都重视老年护理的人才培养。”N20:“在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老年人需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我们现在有一个老年医学科,仅培养了1名老年科专科护士,在数量和内涵建设方面比较缺乏。”2.2.2医院感染与重症护士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显现出明显不足通过新冠肺炎疫情,对重症护理和传染病护理提出更高要求。N1:“从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的影响来说,目前临床上已经在加强对重症护士的培养了,对医院感染护士和公共卫生护士也重点培训,发现培训医院感染护士是非常重要的。”N20:“感染科以及重症监护室护士在知识技能方面欠缺,暴露出护士职业防护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的不足,我们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水平和能力还是需要提升。”2.2.3对高层次、高水平麻醉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符合临床需求的麻醉护士一直是近几年麻醉护理发展的重中之重[5]。N1:“我们有麻醉护士的岗位,但是在专业培养方面,还没有具体的一个专门针对麻醉护士这个岗位的具体的一些培训的标准和方案。”N5:“对于肿瘤病人来说,很多病人希望能够从外科这边先做处理,所以对于麻醉护士的需求非常高。同时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相对于普通病区的护士来说,还是有更高的一个要求的。”N21:“按照能力配备要求,光我院就缺口十几个护士,那么在知识技能方面,如何培养一名既能配合医生麻醉工作又能熟悉各种手术麻醉所需的物品消毒隔离,还能熟悉各种机器和有抢救能力的麻醉护士,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2.3临床护理呈专科化发展,专科的再精细化发展是趋势

护理的专科化发展成为临床实践的核心内容。为适应日益更新的精准医学模式的需要,护理亚专科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9-10]。N1:“各个专业的专科护士在今后不管是慢性病管理也好,重症管理也好,还是在公共卫生管理也好,细化二级学科的一个专业的设置,做出一些有特色的专业的培养。”N9:“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病人的需求增加,比如疼痛护理、感染控制、各种软件的使用、重症监护、手术间的麻醉监护、临床监护以及回访的岗位设置,我们的人才缺口还是比较大的。”N23:“危重症护士的一个专业人才的储备,就我自己的专业方向来说,在学科设置方面,尤其是亚专业的设置上面,希望对我们的危重症专业设计一个分科。”N18:“我们现在医院在做重点专科(护理专业)的一个创建和评比,我觉得亚专科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2.4对男护士和本科及以上护理人才需求大

2.4.1对男护士的需求变大男女护士比例失衡,男性在护士中的代表性不足,对男护士需求明显提升。N16:“目前我们医院还只有2名男护士,新生儿一些器械管理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都希望有更多的男护士加入。”N22:“我们现在男护士也进入普通病房开始工作了,而且他们在呼吸科等工作岗位都非常出色,对男护士的需求也非常大。”N24:“(男护士)动作敏捷,遇事冷静,而且工作中不计较,非常受护士长和科内女护士的欢迎。能不能多培养一些或多招收一些男护士,为我们输送更多的男护士。”2.4.2对本科及以上的护士需求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士构成比逐年提高,但目前仍以专科为主[11]。N12:“人才的层次方面,高层次的护理人才还是比较缺的,本科(数量)现在也还不一定能满足,像博士、硕士这就比较缺了,希望在这一块能够有更多的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培养出来。”N16:“每年在招聘护士的时候,我们也是本科和专科到底什么样的一个占比情况,因为本科生评判性思维、临床思维能力要强一些,所以本科生招的相对会多一些,专科生相对会少一些,要考虑后期培养的问题。”N19:“我们医院本科生,就是纯粹全日制的本科生招进来的还不是很多,我们也希望每年能多招一点本科生进来。”N17:“我们的护士长在填人力需求的时候,大家非常乐于接受本科生,因为除了动手能力好以外,理论扎实和科研能力还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点。”N25:“随着我们护理的学历教育不断提升以后,研究生比例占比不是很多,在本科生进入临床以后,是有相当的优势偏差,对于将来的在职考研,本科生的起跑线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好,在职研究生学习也是比较有优势。”

2.5护士科研实践能力有待强化

我国护理科研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护士科研能力不足[12],注重提高护士的成果转化能力(尤其是统计知识的应用)和循证思维的培养。N1:“科研思维科研这一块,目前学校里也有相关的科研培训,希望以后能不能增加一些像循证思维,在本科阶段就加入进去,因为这一块还是蛮重要的。”N6:“对于科研这一块,比如统计知识,实际应用起来还是存在一个思维转化的问题,需要把理论用到实践上,同时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存在一点困难,比如说在沟通或者是胆量还是会稍微有一点紧张,毕竟在访谈或者调查过程当中需要跟病人有一个非常近距离的接触。”N13:“从长远来看,要评价他们(护士)一些(科研)产出的问题。从高校培养出来的孩子,像统计学这一块,真正去应用方面可能还欠缺一些,可能有一些护理研究的基本知识,真正应用在实际当中这方面还得要去加强,特别是统计学方法这一块。”

3讨论

3.1护士数量缺口大,内涵亟待提升

我国注册护士总人数虽逐年增长,但每千人口注册护士只有3.34人。与发达国家的17.74人存在巨大的差距[11],高校需提升护士培养规模。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改革和优质护理理念的不断深入,需提升护士的内涵建设,以培养能够应对卫生保健系统动态变化、需求和挑战,引领护理专业发展的护理人才为目标,将护生职业认同感、奉献精神和护理领导力培养系统地融入护理院校的教育体系中,是我国未来护理院校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关注点之一[13]。

3.2部分专科护理人才明显短缺

我国护士老年护理能力不足[14],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15];麻醉护理缺乏系统的指导和规划、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16];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危重症护理凸显了经验不足[17],公共卫生专科护士人才严重缺失[2]。以上均对高校的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护理人才的培养需紧跟护理行业发展需求,在专业方向设置上结合后疫情时代和老龄化等发展现状,分类培养重症专科护理、传染病护理与管理、公共卫生护理管理、老年护理及麻醉护理人才,结合各专科核心临床技能与岗位胜任力,探索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提高护士质量和内涵,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提供坚实的人才后盾[18]。

3.3临床护理呈专科化发展,专科的再精细化发展是趋势

护理亚专科根据技术难度及培训目标可将专科领域更加精细化,促进护理学科纵深发展[19],具有化繁为简、术有专攻的特点,医院和高校需建立和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亚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合医学和临床发展的亚专科人才[9]。人才特点是在熟悉本专科临床护理实践的基础上,聚焦某一专业领域深入学习与研究,创新发展新技术与新项目[20],这对护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在夯实专业课程教育的基础上还需重视建立系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如为护生提供早期接触临床和科研的机会[21],在导师制的支撑下采用护生创新能力的阶梯式培养模式,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等[22],专创融合,为临床培养亚专科人才提供条件。

3.4对男护士和本科及以上护理人才需求大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男护士仅占总数的2.9%,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0%,无法满足医院对男护士的巨大需求[11]。2020年,我国医院注册护士中中专及以下占20.6%,专科占48.2%,本科占31.9%,研究生仅占0.3%[11]。我国护理人员结构仍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校需针对需求扩大培养规模。政府、医院及高校需增加对男护士形象的宣传,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让公众了解男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转变传统性别观念[23]。高校要注重对男护生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课、各类活动及实习中融入专业认同元素,结合男护士具备的精力充沛、更加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独特优势,因材施教,做好职业规划教育,增加专业认同感[24]。

3.5护士科研实践能力有待强化

护士科研实践能力偏低,与尚少梅等[12]研究结果一致。应从护生阶段重视对护生内在动力的培养,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如采用赋权联合BOPPPS教学模式激发护生对科研的兴趣[25],针对护生论文写作和科研设计能力低现状,鼓励其参加科研活动,提升科研实践能力[26]。宋琼等[27]在《护理研究》中运用“五阶段科研步骤训练”教学模式,从“选题—课题设计—资料收集训练—资料整理与分析—论文写作训练”方面贯穿全程,稳步提升护生科研实践能力,学习效果良好,值得借鉴。护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提高,有利于将来进入临床后开展科研项目,促进成果产出和转化,更好地为临床服务[28]。

4小结

因此,高校应结合护理行业需求培养护理人才。“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对男护士的职业教育、扩大本科及以上护理人才培养规模,优化护理人员结构;优化高校护理课程体系设置,加快老年、重症、传染病及麻醉护理专科人才培养,重视职业内涵提升;强化护生科研实践,提高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作者:周欢欢 卢珏 张琳琳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