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研究3篇

时间:2023-02-24 10:33:45
摘要:在电算化教学内容选择上,将业务模块(如采购、销售、存货成本核算业务)加入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原始单据审核的要求,熟悉业务流程,清楚单据传递的顺序,提高对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课程教学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研究3篇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篇1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结合了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发展为根本,围绕专业联系实际工作过程,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一个设计原则,我们现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将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应用能力放在高职教学的首位,以保证实现学生与会计核算岗位的“零距离”结合,从而培养出能被社会认可的高技能型人才。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应该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知识面宽的、素质高的专业型人才。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特征,《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改革,从而以此来满足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2.改变职业教育观念,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

新的职业教学理念要求在课程教学中,我们的学生不再是成为知识被动的灌输对象呢,而应该成为我们学习及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我们学习知识的最主动构建者;这也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由原来传统意义的知识的灌输者及传授者,逐步地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及引导者。从而形成以我们的学生作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为目标新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才能满足相应的教学任务目标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改革思路分析

1.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根据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要求,以会计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方法、能力、素质目标来重新设计我们需要的课程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主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案例实现目标要求来组织课程教学。具体会以会计岗位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作为教学主线,以课程各项目为教学载体,通过教学任务来引领课程教学活动,使走入会计岗位学生具备专业的复合人才所必需的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在就业和从业后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2.构建新的电算化课程体系

对于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应密切结合我国现代中小企业的电算会计主管、审核记账、电算操作员、电算维护、电算审查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利用会计财务教学软件,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主要手段,以会计电算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电算化会计工作岗位流程组织教学与实训,主要是两条主线的课程体系,一条是财务链体系,主要选取“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账务处理系统”“UFO报表管理系统”“薪资核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这几个课程项目,另一条是供应链体系,主要选取“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等课程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课程项目是按照由相对单一到综合应用的逻辑关系排序。项目中的技能训练参照财务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进行设计,综合实训项目以完成一个中小企业整个会计电算工作案例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成就感。

3.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1)以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每一个项目中,我们会根据该项目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不同,分成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如采购管理项目,我们会分为采购初始化业务、采购单货同行的普通业务、货到单未到业务、单到货未到业务、退货业务以及一些特殊业务等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如在会计实际工作中,我们在采购货物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商品采购过程中的损耗,包括合理的损耗和非合理性损耗,采购过程运输费用的摊销,那么对这特殊业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就是我们的所说的典型工作任务,我们又该如何进行相应的设计呢,则需要我们根据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企业相应的案例,将该这些知识点以案例,以任务的形式的给学生进行相应引导。如上述损耗与运输费用的摊销,我们可以设计下面的案例讲解,学生就会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点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怎么做,从而提高职业素养能力。案例:2014年4月10日,杭州华商贸易有限公司与湖南乐星商贸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合同编号:CG0401),订购五粮液52度白酒900瓶,无税单价300元,要求20日到货。4月20日,收到湖南乐星商贸有限公司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号C005),载明五粮液52度白酒900瓶,无税单价300元,增值税率17%,同时附有一张运输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号YOO6),运输费1000元,税额110元,订货合同约定运输费用由本公司承担。当天货物到达,验收入库时发现6瓶酒损坏,属于合理损耗,还短缺了6瓶酒,原因待查,实际验收入库888瓶,货款未付,运费当日电汇(票号:0089)支付。通过上述案例,就将采购业务中合理损耗、非合理损耗以及运输费用摊销的任务就设计出来了,当然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能以简单的文字来进行设计,应该是企业各种原始单据来呈现给学生看,如采购合同原始单据。464通过案例设计就对企业采购过程中的损耗和运输费用的摊销进行具体的说明,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会按案例设计的流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组织思考,首先给出流程图,然后按软件特点进行操作讲解,然后让学生也设计相似任务,进行操作,就会达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2)课程教学内容融合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现在,高职会计学生一般要求在校期间学生能够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以满足就业需要,还可以在校期间参加全国的初级会计师考试,所以无论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内容安排,我们必须都需要满足学生进行各类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而对于整个《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还是得注重培养学生的上岗的动手能力,所以《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将该课程内容与会计工作能力相结合,将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相连接,也是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职业素质养成相融通、相贯通,这样将为我们的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学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三、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也是我们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施的有力保障。《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一堂课教学的任何环节都需精心组织设计、精心安排实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老师需要选取使学生感兴趣、集中学生思维或者最能彰显知识精华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整个教学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中,会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这样才能使教学取得不错的效果。

1.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让学生更有兴趣、更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通过对原已掌握的内容复习、回顾,从而引导启发出新的学习知识点或带出需解决的问题,当讲授一个新的学习知识点时,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出诱导性的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思考性,才能更好地有兴趣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2.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根据相应会计角色确定相关的工作任务,带着任务进行相关学习,能更理解知识及技能点,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积极地思索,团队协作地完成,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一种学习实践的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问题,探索研究—展示作品,评价总结”的过程来进行。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在每个会计项目中,都应按各岗位职责确定若干工作任务,以培养学生在其岗位中应承担各项职责的意识。

3.情景教学与角色扮演法

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将扮演不同会计岗位的角色。在会计理论教学中,可以利用实训平台,进行模拟情景教学与角色扮演。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训中,按电算会计岗位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把学生分为账套主管、总账会计、审核记账、出纳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会计岗位都要学会需要完成哪些实际工作任务,从而达到掌握不同会计岗位的各项会计技能要求。在高职教育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企业职业能力为导向、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而在课程内容中的主要案例、实验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应紧紧围绕着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转变职业教育理念,紧紧地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培养出真正“适销对路”的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作者:洪娟 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篇2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大中型企业到小型企业,都在逐渐使用电算化软件来代替手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这一变革使得会计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会计人员不单要懂得会计原理和会计实务处理的方法,还要能熟练借助会计电算化软件完成从填制原始单据、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以及进行财务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为了适应这一需要,高等学校的会计专业大多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很多学校还将其设为了专业核心课程。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从事电算会计岗位时,还存在着不能快速上手、不清楚单据流转流程等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教学的角度来思考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一、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偏离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的初衷是为用人单位培养能够熟练应用电算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会计人员,而不是计算机操作员。但很多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最终变成了培养计算机操作人员,只强调如何操作软件,而不注重操作背后的会计原理。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结合会计理论来完成业务处理,只是记住了操作的顺序和方法。一旦遇到比较复杂的经济业务,就容易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另外,当业务处理出错后,也不能很快分析出问题的根源,最终势必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如果学生只注重操作,不注意理解会计原理与软件操作的关系,工作中所使用的电算软件一旦与在学校所学的不同,往往很难快速上手。有人提出应该在教学中丰富电算软件的品牌,但由于教学课时有限,而且目前市场上大大小小的电算软件有数千种品牌,要想通过熟悉每一种品牌的软件来达到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的目的,似乎不是一个上选之策。

(二)教学方法陈旧

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先讲解并演示业务处理操作,然后学生跟着练。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容易出错,进度较容易控制。但由于学生主要是跟着老师的思路操作,自己往往不会主动思考,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将会计业务与软件操作有机结合。由于仿真原始凭证的制作过于复杂且不够灵活,多数情况下教师会在案例引入时采用业务描述代替原始凭证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会计人员是根据原始凭证等判断分析业务,从而进行账务处理。学生习惯了直接根据业务描述处理业务的工作模式,到了工作岗位上,没有业务描述的帮助,往往在经济业务识别上感到迷惘,不能确定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除此之外,对具体业务的描述很少会指出涉及到哪些原始单据,例如在一笔采购材料的业务中提到“货款已通过银行存款支付”,学生马上会想到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但很多学生并不清楚实际工作中究竟见到哪些原始凭证才表明以银行存款支付了货款。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效率大打折扣。

(三)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采用的财务软件一般以用友ERP、金蝶ERP等较成熟完善的软件为主。由于这些软件功能较多、结构复杂,软件运行速度较慢,在教学中往往都是采用单人单机的独立操作模式。即一个学生同时担当多个角色,独立完成所有模块的业务处理。而实际工作中,岗位分工一般比较明确,而且必须遵循一定的岗位牵制制度,这是单机处理无法模拟的。如果学生能熟悉业务流程,了解岗位分工及单据的传递顺序,也可以弥补单人单机处理业务的缺陷。但这一目标在传统教学中是较难实现的。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学生对业务流程缺乏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掌握了一笔业务的处理流程,但对于每个环节的单据应该由谁填写、由谁审核,审核后的单据应该传递给谁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上,这些问题必然会导致对工作岗位的不适应,业务处理混乱等问题。

(四)教学内容重财务、轻业务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主要讲授账务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以及报表系统等主要财务模块,而对于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存货管理、生产管理等系统一般很少涉及,理由是这些模块的业务处理不是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ERP财务模块的功能独立性较强,除了可以接收购销存等业务系统传递过来的原始单据,在子系统之间存在记账凭证的数据传递和账簿数据共享外,其他功能基本都是在一个功能菜单下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的。这样的处理方式模拟了实际工作中的财务工作,可以根据原始凭证及其他部门传递的业务数据直接进行账务处理。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原始凭证与经济业务之间的关联并不熟悉,一张原始单据究竟应该由谁填写,如何填写才算规范,一笔业务需要同时具备哪些原始凭证才能做账等等问题,虽然在会计课程学习中会有所涉及,但由于课时限制,在课程学习中很难讲解得如此详细,学生的理解也就很难达到较深的层次。这势必造成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把握不准确,经济业务判断不清楚,最终导致业务处理出错。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会计理论与计算机操作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一定要明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会计人才,而不是计算机操作员。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软件提供商的软件虽然界面不同,功能也有一定的区别,但都是根据会计业务处理的原理和实际流程设计的。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会计业务处理的原理和方法,再结合电算化的操作技巧,才能正确完成会计业务的处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操作步骤,而是要针对会计业务的处理,先带学生复习会计理论与账务处理方法。在学生掌握了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再结合软件进行讲解。由于软件操作较简单,学生只要掌握了会计业务处理方法,即使业务内容发生变化,也能很快找出解决办法。当业务处理出错时,也能自己分析出问题所在,根据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另外,当工作中使用的财务软件与所学软件不同时,只需要对界面和功能菜单作简单了解,就可以很快上手。

(二)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多数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更多情况下是被动接受,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意愿逐渐被削弱。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么直接问老师同学,要么放弃分析,将错就错。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进行辅助和引导。实施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可以从根本上颠覆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可以结合每一模块中的重要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项目与工作任务。应该选择典型经济业务作为工作任务,按照实际工作中业务发生的前后顺序编排教学内容,例如先完成账务系统的记账凭证填制、审核与记账,结账后再编制财务报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学生复习回忆手工会计在处理此类任务时的做法,然后对软件中的功能做介绍,让学生将软件处理与手工处理建立关联。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在软件中处理业务。如果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以往的会计知识和对软件的认识自行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既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体会到了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联系,增强了业务处理的能力。在学生对经济业务判断具有了一定基础之后,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接近实际工作的情景,可以尽量采用仿真原始凭证来体现会计业务的发生过程,必要时可以与简单的业务描述相补充。针对仿真原始凭证的制作难度较高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借助教学软件实现。目前很多学校都购买了针对会计课程教学练一体的软件系统,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等教学平台软件。这些系统中都带有已经设计好的签章、票据、单证等模板,教师可以直接将系统中的练习内容简单修改后让学生进行电算业务处理,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作仿真原始凭证。这样既能节省老师制作教学课件的时间,又可以提高业务描述的仿真性,缩小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

(三)合理设置课程,灵活设计教学组织方式

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在每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单人单机的方式是比较通用的做法。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根据前述分析可以看出,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岗位分工与岗位牵制,也不清楚单据传递顺序。在课程设置中,可以考虑增加一门电算化实训课程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实训课程中,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借助电算化软件完成一整套的会计业务处理。实训过程中,可以以小组方式模拟企业的财务部门,分工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可以先将一个小组内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设置成服务器/客户端模式,每个同学一台客户端电脑,按照岗位分工制度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岗位之间必须严格按照分工设置权限,确保分工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如果实训时间比较充裕,还可以安排轮岗实训,使学生全面练习各个项目。在分工合作过程中,学生既能了解到岗位之间的关联与牵制关系,又能熟悉工作流程,还能深切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心。

(四)教学内容中业务与财务相结合,突出重点内容

在电算化教学内容选择上,将业务模块(如采购、销售、存货成本核算业务)加入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原始单据审核的要求,熟悉业务流程,清楚单据传递的顺序,提高对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目前,在教学标准制定时,将业务模块加入教学内容的主要障碍来自于电算化课程课时限制。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一般在50~70学时之间。在这些课时内,想要让学生掌握主要模块的所有功能基本是不可能的。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选择每个模块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授。讲授过程中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不要把重点放在讲解每个操作的步骤上,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典型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尝试、不怕出错的学习态度,遇到问题学会熟练应用帮助文档。这样,学生即使没有在课堂上学到所有业务的处理方法,也能根据所学的会计知识和帮助文档的引导正确完成业务处理。业务模块中的采购和销售业务可以选择比较典型的业务类型(如普通采购业务)进行详细讲解,其他的业务类型由于在流程和操作方法上与典型业务基本类似,可以只强调差异,基本操作一带而过。除了课时有限的问题之外,业务模块的部分内容不属于会计岗位的工作范围是另一个限制因素。例如出入库单的生成与审核等业务,从表面看都是业务部门填写的单据,并不是会计工作的内容。但这些单据最终会作为原始凭证传递到会计人员手中,会计人员必须正确审核这些单据才能保证业务的准确处理。另外,在软件中,单据由业务模块传递到财务模块的整个过程都是与实际工作流程基本一致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熟练进行业务处理,对于业务流程和岗位协作的理解也会加深。

作者:陆阿妮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篇3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信息化要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已成为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三个方面予以分析探讨。

1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会计人员取得从业资格的必考课。

1.1课程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联系实际掌握会计核算的操作方法、会计核算规范;能正确理解并操作财务软件常用功能;熟悉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具有触类旁通自学其他财务软件的能力。

1.2本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安排

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基础、财务会计、税法、税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法规等;其后续课程为审计、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1.3课程教学目标

1.3.1知识教学目标认识电算会计的意义及重要性;熟悉电算会计的结构及有关概念;了解电算会计工作规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各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1.3.2素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形成会计电算化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沟通等职业能力。

1.3.3技能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工作、组织基层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维护电会系统安全、分析会计数据等岗位技能。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2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基于工作需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精选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以职业岗位对教学的需要来设计课程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教学方法。

2.1教学组织

贯彻项目驱动的思路,工学结合,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实际岗位需要实现“无缝对接”。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2.1.1按照岗位要求,将课程按知识点分解为7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掌握知识点,培养专业技能。

2.1.2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按核算软件7大模块设计单项实训案例,开展技能训练。

2.1.3综合训练:按岗位强化实践,选取企业一个期间的真实业务,按实际岗位分工要求完成核算任务,提升岗位操作技能。

2.2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见表1)其中重点项目是总账系统、销售库存与应收系统、ufo报表系统。教学难点包括数据处理流程、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工资分摊、制作报表模板、更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差错。

2.3教学流程

依据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见图1。

2.4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淡化教材,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凸显会计专业各课程知识的整合。在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应着重介绍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流程及基本原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电算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避免单纯教授某一品牌软件的操作过程。第二,强调企业管理方式、业务处理流程对电算会计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2.4.1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室、电算会计实训机房及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财务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在电算会计实训机房学生一人一机便于会计软件实践操作及教师对学生指导。

2.4.2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问题式教学:在项目中设置错账,让学生按常规操作,由此分析问题,提出知识点,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并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案例教学:选取企业一个月发生的案例,介绍相关核心操作,生动有趣,易于接受。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碰到出错问题,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模板是否错误→各子系统期末业务处理是否错误→各子系统日常业务是否错误→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探究式教学:a.首先要求学生已掌握一个核心项目即总账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电算会计思维方式。b.说明新项目主要思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具体操作,按完成情况考核,根据操作过程及考核结果分析学生学习存在的盲点。c.通过对上一个项目内容的复习、回顾,启发引导出新的知识和问题,循序渐进,水到渠成介绍下一个新项目的会计数据处理思路及流程,具体操作由学生自己完成为主。d.引用案例,学生利用软件提供的帮助功能独立操作。通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在三方面形成教学特色。a.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模式,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b.教学形式:建有“学做合一”实训室,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室开展,完全做到“边学边做,学做合一”。c.教学内容:按项目来设计,各项目教学内容选取是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够用为度”,各项目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围绕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进行。

3教学考核与评价

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的考虑,制订考核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应用性,全面考核学生,从以理论考核为主转向实践技能考核为主。考核学生单元实践及综合实践,考核方式从期末笔试为主转向平时考核、单项实训考核与综合实训考核相结合,即由终结性考核转变为形成性考核。重视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增强。设计教学考核见表2。

参考文献

[1]王竞雄.浅谈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教育中的改革[J].商业经济,2010,(2):128-129.

[2]许立兰.高职财经类会计专业电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师,2009(9):141-142.

作者:王武蓉 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