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课程研究

时间:2023-03-04 09:13:04
摘要:3~6岁是听障幼儿语言康复的最佳时期。大连听障资源教育中心以提高听障幼儿语言水平为目的,遵循听障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合理掌握各类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实践中对课程实施进行观察,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开发出一套适合听障幼儿进行语言康复的课程。
关键词: 听障 幼儿 语言 康复 课程 研究

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课程研究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充分重视听障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3~6岁是听障幼儿康复的最佳时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幼儿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语言领域中重视倾听与表达。因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结合辽宁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教师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的活动案例确定主题,以幼儿感知为出发点,结合幼儿情境体验和社会认知为主题。如开学时以“我的幼儿园”为主题引导幼儿观察身边事物,重视幼儿直接感知,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在重视普通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重视听障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听障幼儿身心发展受到听力、认知、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影响,较普通幼儿具有滞后性。在选择主题活动时,可将课程内容下移,以便适合本校听障幼儿发展。如:在4~5岁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课程开发过程中,采用3~4岁幼儿课程内容较为适合。在课程内容下移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需要充分重视听障幼儿具有视觉优先发展特点,将“看”作为课程导入点。例如:在听故事的环节,教师需要将听改为观察书中内容,引导幼儿说出主要内容。同时,听障幼儿听力亟须补偿,在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重视听障儿童这一特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反复进行故事主要内容相关听觉训练,结合书中图片,利用优势补偿弱势,达到听障幼儿以看带听、以听带说的课程目标。

(二)着重凸显学前教育课程的游戏性

2021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语言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将主动说、勇敢说作为课程康复目标,重点培养听障幼儿自主表达、主动沟通的能力。随着科技发展和政府帮扶力度加大,多数听障幼儿佩戴助听辅具,听力获取相应补偿后,言语康复训练内容逐步增加。但是,现有言语康复课程稍显枯燥,听障幼儿常表现出厌烦情绪,训练效果易受影响。听障幼儿认知水平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利用游戏能够直观形象地让幼儿融入情境中,了解教学内容,识记词语或句子,大大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语言康复带入游戏活动,根据听障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听障幼儿学习欲望,不仅能提高听障幼儿的注意力,更能使听障幼儿乐于参与语言活动,增加其表达次数。

(三)把握言语康复课程与语言康复课程的关系

首先,言语作为语言形成的机械过程,为使幼儿口语表达声音响亮、发音清晰,需要相关神经和肌肉参与运动。言语康复课程作为语训班特色课程,其开发实践主要以拼音为主线,着力解决听障幼儿在构音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重视呼吸、口舌运动和共鸣等相关训练。而语言康复课程开发设计中,以重视语言运用与理解为主要目标,以不同的主题活动为主线,鼓励听障幼儿自主表达。其次,语言与言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语言存在于言语中。经过多年实践,语言康复课程开发需严格与言语康复课程为依托。例如:在中班9月语言课程内容中,主要进行“t”的相关词语与句子训练,这是对言语康复课程的有效补充。同时,在言语康复课程中,反复渗透语言康复课程的相关内容,使其进行相互补充,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二、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
(一)依据听障幼儿现有水平,有的放矢进行课程设置

语训班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学制为三年,课程设置主要参考幼儿园活动科目,增加具有康复特色的言语康复和个别化训练课程。语言康复课教材根据学制分为六册,即小班、中班、大班各两册。语训班以周为单位设置23节课。语言康复课在不同学段所占比例不同,小班占8.7%,中班占13%,大班占17.4%。由于小班听障幼儿年龄小,听力及认知能力有待发展,语言康复课作为言语训练的补充或延伸,设置节数较少。随着康复训练不断深入,听障幼儿各项能力逐步提高,语言康复课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大班阶段,语言康复课节数与言语康复训练、个别化训练节数相同。

(二)把握听障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精挑细选课程内容

语言康复课内容的选择是以《手册》为主线,充分结合听障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言语康复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相关内容,如食品、日用品等;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如做游戏、跳舞等;此外,作为校本课程,课程内容中也添加了本土化内容,如大海、广场等。每册教材以四个主题为课程内容,每个主题下设三个语言活动。以语训中班下册为例,三月主题为“我的世界”,以五官、我妈妈、我爸爸为活动内容。从认识五官入手,引导听障幼儿观察他人,并且使用简单叠词形容他人。四月主题为“生活趣味多”,设置活动为:日用品、酸甜苦辣、好吃的面食。以识记词语和词组为主,以幼儿喜闻乐见的食物入手,通过看、闻、尝等方式,多感官参与,让幼儿在识记词语的同时增加认知体验。五月主题为“春天真美丽”,以小花和小草、美丽的大海、春游为活动内容。通过月活动扩大幼儿视野,通过视频和幼儿直观经验等,在识记词语时适当增加句型学习,有效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六月主题为“我们一起做游戏”,设置活动为:找找反义词、()和()、……也……。本主题较之前有一定难度,在脱离主观感知的基础上,训练幼儿进行语文知识的初步积累。

三、教学模式与课程实施情况

(一)集体教学与个别化训练相结合,有效促进幼儿康复

语言康复课程主要通过集体教学具体实施。为了使听障幼儿得到更完善系统的康复,语训班将集体教学和个别训练两种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以小班课程第一单元的第一主题为例,课程内容为:“爸爸、妈妈、阿姨、大大”四个人称代词,句型“这是(谁)”。在集体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示范说、师生轮着说、生生表演的方式,让幼儿多说、多练,积极地进行表达。在个训课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a”发音以及对句子的语速、语音、语调等进行个别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听障幼儿个体差异,适当设置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听障幼儿的听力、语言、认知水平不同,在进行具体教学时要根据听障幼儿年龄进行分班,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听力以及语言能力较强的幼儿,侧重提高幼儿语句表达,重视形容词、关联词的运用;针对存在构音障碍、听力康复水平一般的幼儿,侧重幼儿口头词汇表达与认知能力的发展;针对听力水平较差且无助听辅具、无口语表达能力且年龄较大的幼儿,侧重手语教学,增强幼儿沟通能力,以便其更好、更快地适应日常生活,为其进入聋校学习打好基础。

(三)五大领域互相渗透,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普通幼儿园通过开展绘本阅读、儿歌欣赏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幼儿语言素养的积累。听障幼儿可通过听能、发音、语言、认知、沟通各领域相互融合的活动促进语言发展。在语言康复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过程,将五大领域有机结合,使五大领域能力以主题活动为线索得到进一步发展。以语训中班上册10月活动(二)“谁躲起来了”为例。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认识6种以上动物名称。(2)听能、语言目标:看懂或听懂“谁都起来了”并进行回答。(3)沟通目标:和同伴玩躲猫猫的游戏。(4)发音目标:纠正动物名称的发音。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设置了看听话、表演说、躲猫猫游戏等环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视生生互动,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倾听他人说话并回答;在躲猫猫游戏中教师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幼儿再次识记动物名称,了解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活动。

四、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一)通过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评价

针对教师教学情况,学校制定教学评价表,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每月,主任及教研组长听课后使用教学评量表对课程进行评价。每学期,教研组长利用教学评价表,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通过集体讨论,拟定并修改相关内容,报送主任进行审核,最后进行修改。

(二)通过幼儿康复效果进行课程评价

对于幼儿康复情况,学校每学期采用量化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量化评价主要有:希内学习能力测验、听觉能力测验、语言能力测验以及期末总结性评估。同时,每周通过家校记录本对幼儿康复情况进行过程性总结。通过幼儿康复情况收集课程资料,并进行相应调整。未来,学校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更关注听障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增强学前听障课程的特色,加入融合教育等相关内容,在学前听障语言康复课程中加强环境创设。

参考文献:

[1]周静.聋儿早期语言康复课程开发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顾烨.学前智障儿童语言康复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21(3).

作者:王明玥 单位:大连盲聋学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