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科技信息化重点8篇

时间:2022-05-28 12:56:41

科技信息化重点

科技信息化重点篇1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网络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是新时期人类科技技术发展历史上重要的标志,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形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形式。新时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在交通、建筑以及教育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提升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过程中,也优化了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前进形式。文章主要是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1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及其特点

信息科学是理解和应用信息的科学,为了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提出的理念,其主要是指依据信息为基础分析目标,且结合信息运动特点和方案为基础分析内容的一项学科。信息运动特点通常情况下包含了信息监察、传播以及解决的特点,信息的分析目标包含了应用信息达到方案、管理的全面,最后达到系统组织的改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提出的要求是现代化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在构成和发展过程中,促使我们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工业社会的约束,逐渐来到信息时代,促使信息技术成为发展的重点内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特点一般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这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智能化产品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展现出更为重要的作用,更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网络化。随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两者结合的特点就是网络化发展迅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自身就具备高效率、便捷式和数字化的特点,同时科学应用网络技术,可以让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以此全面展现在人们眼前。由此可知,因为网络化特点的影响,有助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降低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且依据网络信息资源,促使信息及时传递,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2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

2.1光电子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中心技术

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出现,为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依据。现阶段,我国已经到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时期,21世纪是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有效推广和应用的阶段。光子自身可以成为能源和信息的载体,且逐渐构成信息光子学和电子学,同时依据时代的不断变迁,促使其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发展。

2.2智能化发展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包含了PC机、服务器以及其他外界设备的开发技术、移动计算、网络计算以及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能等。直到现阶段,计算机的实际性能正在依据每两年增强一个数量级的速度有效前进,且并行处理器得到了有效的优化和创新。现阶段六十四位CPU已经逐渐转变为三十二位,在构成产品的过程中,互联网设施也在逐渐渠道计算机的重要地位。在计算机系统内部,储备期占据的区域逐渐增加,储备技术也在向着大量储存前进、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使计算机、通信以及家电得到了有效的结合,手写判断技能和语言判断技能开始投入到市场当中,数字图像交换技术也得到了现实的应用和推广。因此,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全面优化,在未来发展中一定会向着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方面发展,如笔记本会因为人们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薄,手拿电脑也会成为大规模推广的形式。

2.3多元化发展的互联网技术

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都是互联网技术的重要内容,目前多样化工作、高性能和大容量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IP工作的爆炸式提升、超高速互联网和宽带综合工作数字网的推广成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点内容。第二代互联网开始整理信息、语音、资源,且构建了多样化的网络,现阶段在实际发展中已经替代了第一代互联网。密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在实际发展中,于光网通信技术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网络传递成本支出,在不断发展中也可以为大量应用者带来无线宽带,促使多媒体及时传递信息成为现实。在某一网络中达到整体媒体信息的有效传递,以此有效优化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与以往信息通信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包含了多样化信息影响因素。由于多媒体信息在通讯过程中会形成更多流量,并且连接媒体具备实际效益的规定,这样及时传递信息在多媒体通讯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就会越来越重。

2.4ID自主研究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推广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因为国家之间合作的电子信息科技活动存在约束,不是一切电子信息科技活动都可以与其他国家合作。一般情况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沟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包含的信息大都是这一国家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中的边缘技术,国家自身是不会将聚集大量社会资源的电子信息核心科学技术与其它国家共享的。由此,为了提升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能力,为我国成为世界地位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强国,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满足时展需求,提升我国电子产品的自主研究水平,只有自主研究,才能促使我国自主参与到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沟通和交流中,从而促使我国在国际技术和经济沟通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面对的是一个科技技术发达、信息资源丰富的社会环境,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为人们带来革命性的转变。文章主要分析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特点,且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就需社会各界人士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此明确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对自身发展的意义,从而正确应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

参考文献:

[1]龚成.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8):197-198.

[2]蔡鑫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7+9.

科技信息化重点篇2

关键词:制造业 企业 科技信息 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49-02

1 国内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

当今科技的推动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科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信息随之被各行各业抬到了重要的战略资源地位。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企业必然顺应信息化以及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进步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适应市场变化,成为带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的重要力量,最终实现我国实现工化、现代化的目标。

1.1 政府重视科技信息服务,着力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政府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从1999年开始,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统”立项建设。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国家科技部于2000年启动了国家科技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我国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部分着重强调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图书馆”等一批以提供文献信息为主的网站;同时还建成了“中国公众科技网”、“中国科技成果”、“中国科技统计”等综合性科技信息网站;以及“中国农网”、“中国林业信息网"等专业性科技信息网站。除此之外,新华网、新浪网等多种综合网站也专门开辟了与科技相关的版块。2010年初,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2010年6月,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1.2 学术界对于科技信息的相关理论研究

学术界对于科技信息的相关理论研究有着众多的方向,简要归纳如下方面:

(1)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研究。刘娅在建设集成化网络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研究中,根据信息服务发展的历史阶段,将信息服务可以分为传统信息服务和现代信息服务,并对两者进行界定。认为传统信息服务一般是指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以前发展起来的信息服务,主要是以文献信息为主的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

(2)科技服务体系研究。李燕,徐晖认为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政府机构、半官方机构、民营机构和企业内设机构。

(3)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沈洪,苏小华对电力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及创新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科技信息服务的模式发展方向:1)信息服务提供的多元化。2)信息服务提供的开放化,最大可能的实现资源共享。3)信息服务提供的集中化。4)信息服务提供的有偿化。

(4)科技信息服务区域研究。黄晓虹、王东红等根据国家政策和相关资源系统平台,结合南宁高新企业特征和科技创新信息服务,讨论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各地方也积极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各省市地区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科技信息网,而且科技信息也深入各个行业。

(5)科技信息服务行业研究。高瞻在《信息化环境下制造业成功的秘诀》中提出要建成高素质,高学术水平、高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要强调必须实现信息集成,信息共享,保持信息流的畅通。杜平安在《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研究》中认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内容科技根据构成企业全部活动的四大功能进行分类:产品设计的信息化、产品制造的信息化、供销服务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2 国外企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在国外,政府都把加强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列入国家政策。20世纪90年代,美国咨询业产值达到了2030亿美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0%;1995年,美国管理咨询业已经实现了260亿美元的收入,占全球管理咨询收入的52%。同样,欧洲的管理咨询业发展也很快,1997年欧洲18个国家的管理咨询公司为13.4 万个企业提供服务,年收入达207亿美元,且以每年20%―30% 的速度递增。日本1995年拥有咨询机构6000家,管理咨询收入达47亿美元。

主要发达国家科技信息服务的应用:

(1)美国和法国都大力支持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美国信息服务的机构不仅包括了专业图书馆、信息中心,还包括属于公司企业的信息服务机构和自主经营的私人信息机构。法国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分为三个层次:部级科技信息(情报)机构和科技文献中心、大区科技情报中心网络、地区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构。法国政府致力于利用新技术把科技信息服务贯穿到各行各业生产过程的每一步。

(2)德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信息服务的发展,不仅专门制订情报发展制度文件,还投入巨额资金支持专业情报工作的发展,同时注重数据库的质量标准,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1984年,政府提出了《1984--1987年联邦政府促进情报文献纲要》,从政策上支持科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两年后,政府又制定了情报工作的发展计划,计划内容包括专利、文献资料、经济专业情报等。

(3)在日本,80年代末就有44%的企业建立了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科技情报中心被日本作为全国的核心,在全国范围内收集齐全情报信息,并建立情报信息库,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22个分支服务点,通过与全国情报信息中心联网来开展信息检索服务,最终形成了一个成熟全面的科技文献信息检索网络,承担起向全国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的任务。

3 企业科技信息服务所存在的问题综述

企业科技信息服务存在诸多在“点”和“线”上做文章的问题。这里将从企业、信息技术、政府三个方面阐述企业科技信息服务存在的几个问题。

3.1 企业

(1)传统的经营理念与企业信息化不同步。企业信息化不单是将企业信息化的技术使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它更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者思想上的接受,以及在日常管理运营中合理的运用。但是现在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理解并接受这个观点,导致在管理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2)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只有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积极建立企业网络科技信息服务的模式,才能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但是由于部分企业对于企业信息化不够重视,因此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很少,导致该项技术虚有其表,不能在企业里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针对此点不足,安徽省为破解企业科技信息化建设面临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计划在2011―2013年间,建设10000家“数字企业”典范,预计2011年将建设3000家“数字企业”。

(3)网络科技信息服务的利用率低。我国的信息加工基本上还处于手工处理阶段,90%的信息资料尚未电子化,利用率极低。据相关研究报告得出,我国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网络科技信息服务系统,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够成熟、现货市场和有形市场不够完善、市场诚信度不搞、相关配套措施不足等原因,导致企业对于发展电子商务,发展企业信息化模式没有信心,更没有紧迫感。

3.2 信息技术

(1)网络信息资源过于零散。当前网络科技信息数量很大并且动态性强,但这些信息资源分布零散。对使用者来说,搜索信息成为了如同海底捞针一般的困难,而信息系统的检索方法又有不相同,所以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成为了他们遥不可及的愿望。

(2)当前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混乱。由于网上信息分类与组织目前并无统一标准,所以现有网上服务的信息分类是自成体系。众多网络科技信息系统的资源信息只侧重于某一个方面,例如,技术前沿动态或科学发现。实际上,科学技术只是科技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系统还包括了科技政策、科技条件、科研管理以及科学与经济和社会的互动等其他内容。目前我国网络科技信息服务还远未达到集成以上信息的高度,急需在“面”上寻求突破。

(3)现有网络科技信息服务的服务方式单一。当前的网络科技信息服务的方式多为单向的信息,很少开展互动或个性化的服务,在服务深度上很少达到为决策提供依据的高度,这使得网络科技信息服务变成海市蜃楼的技术,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3.3 政府

(1)缺乏统一规划,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尚无完善的统一规划和标准,应该加快制定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网上支付、网络信用、网上交易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特点,制定修订地方和部门的管理规章和规范,重点完善技术装备、标准、电子认证、信息安全、信息系统集成和工程监理等规章。

(2)政府资金投入不够。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庞大,如果政府没有重点的全部投入资金支持所有企业建设企业信息化,这将需要一笔庞大的资金,是不现实的。所以政府要有侧重点的,同时又能兼顾最多的企业来向其提供建设企业信息化的资金,保证整个市场最大化实现企业信息化。

科技信息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何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土实际情况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当今企业生存环境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企业、国家和整个社会应该站在战略高度,审视当前科技信息服务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全面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娅.关于建设集成化网络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几点思考[J].现代情报,2005,4(4):67-69.

[2] 李燕,徐晖.对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安徽科技,2002(08).

[3] 沈洪,苏小华.电力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及创新研究[J].东北电力技术,2004,25(02).

[4] 黄晓虹,王东红,谢沛善.南宁高新企业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29):219-220.

[5] 周海涛,李岱素.国外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概况及对广东的启示[J].广东科技,2006(5):34-35.

[6] 高瞩.信息化环境下制造业成功的秘诀[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2(09).

[7] 张永超.国外信息服务与国内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趋势[OL].2008-4-17.

[8] 钟鸣.日本科技机构的运行机制[J].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01(11):45-48.

[9] 杜平安.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13).

科技信息化重点篇3

关键词 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SWOT分析;战略组合;辽宁朝阳

中图分类号 F3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293-02

2015年朝阳市的设施农业总面积12.3万hm2,分别占全国设施农业总面积379万hm2的3.25%,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74.6万hm2的16.49%,位列全省第2位(仅次于沈阳),全市设施农产品产量达到542万t,产值15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朝阳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设施农产品稳定生产供应基地。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是在设施农业生产和管理等过程中涉及到的以信息形态存在的设施农业科学技术和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SWOT分析是一种较客观的态势分析方法,对象发展相关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通过调查的形式来挖掘与研究,再根据找出的有利因素以及不利且需要回避的因素,发现问题,调整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策略[1-4]。为把握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特点、存在问题,提出加快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本文试图运用SWOT分析法,对全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进行综合分析,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战略。

1 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SWOT分析

1.1 优势(S)

1.1.1 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资金支持力度大。2010年省政府专门安排10亿元资金,在朝阳市启动了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工程。2011年省财政下拨4 420万元,扶持建设36个设施农业蔬菜育苗中心,并制定了从2012年起连续3年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的扶持政策,每年安排资金不少于4 000万元。2013年,“朝阳市农业科技网络图书馆建设”项目被列入省科技计划,给予50万元项目资金;2014年,“设施蔬菜生产关键技术及信息化技术应用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被列入省科技计划,给予30万元项目资金。朝阳市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开发,几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80.8亿元,其中银行部门投放贷款41.28 亿元,下拨省补贴资金8.53亿元,市县乡投入资金19.29亿元,农民自筹88.05亿元,企业投入23.7亿元。2013年,市政府拨付182万元专项资金,实施“朝阳市设施农业信息化科技提升工程示范园区建设”项目;2014年,市政府拨付50万元“农业信息化科技服务网络建设”专项资金。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使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开发工作得到强有力资金保障。

1.1.2 设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颇见成效。2010年年底初步建设完成朝阳农业信息网,共设8个栏目。2013年,改版后的朝阳市农业信息网全部纳入市政府管理,真正做到机房统一、数据库统一、出入口统一,从而实现资源共享;2015年,以科技情报所为依托,整合科技局全局人、才、物资源和情报所技术力量,建立了朝阳市农业科技网络图书馆,图书馆共设有9个栏目、23个子栏目。自2015年7月上线至今,总计信息条数7 947条,月均信息数660条,总点击量42 500多次;实施了朝阳设施农业信息化科技提升工程。该工程主要以辽宁省农科院、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农业科技专家为技术依托,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在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建立“朝阳市设施农业信息化总控制中心”。以朝阳县为试点示范,建立了4个朝阳市设施农业信息化示范园区;2008年5月,建设了北票市“农业科技110”系统;2011年,建设了朝阳县“农业科技110”系统。

1.2 劣势(W)

1.2.1 信息适用性不强、指导性差,建设与服务滞后。全市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不仅供给不足,整合程度低,缺乏专业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且实用性、指导性差,相关用户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科技部门围绕全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搜集、整理、加工国内外设施农业先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生产防控技术、模式、机械、物理设备、优良的品质资源等科技信息资源工作开展力度不够,科技信息服务手段不强,没有很好地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朝阳市设施农业向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严重滞后。

1.2.2 资源分散,资源共享程度低、范围窄。朝阳市各地方信息资源具有地方特色,但目前特色设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由一个渠道很难获得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信息,或针对某一群体的专门信息。在资源采集中也发现,资源分散,管理分割,一些涉农人员因条件限制而难以获取。能够获取的又面临信息匮乏的问题,从而难以开展信息增值服务。目前,缺乏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共享程度低,泛泛的科技类数据库多,缺少专业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大型实用数据库,数据库的综合性能尚需完善。

1.2.3 设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未能依托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人力资源建立面向设施农业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相关领导部门不够重视。

1.3 机遇(O)

1.3.1 设施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是主流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和农业工程技术的发展,设施农业的内容愈加丰富化,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与推广,使设施农业进行精准、便捷、高效的环境控制成为了可能。中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设施农业生产环节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这将是现在乃至未来设施农业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1.3.2 国家、省、市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设。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对朝阳市百万亩设施农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后指出:“朝阳地区在政府扶持下,推行设施农业,发展菜篮子,既不与粮争地,又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一举多得。这一发展思路效果明显、经验可贵,对全国农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对全国类似地区的发展,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作为设施农业建设重点的科技信息资源中心及其服务体系,政府从财政政策、投入政策、扶持政策和联动机制等方面均给予重点支持。

1.3.3 农村电商、物联网等飞速发展促进设施农业科技信息的发展。“互联网思维”的觉醒无疑是21世纪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延伸,“物联网+农业”的模式也大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物联网开始了对整个农业体系的重新整合。物联网技术为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元素和系统支持,利用感知、信息传输、反馈控制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处理系统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智能信息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加快农业科技信息化,建立多维度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以加强农业科研水平和信息沟通水平,加快农业新成果的交流和良性传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以人为本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同时,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农业信息化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设施农业能够飞快发展的根本。

1.4 威胁(T)

1.4.1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将使省内外其他落后地区与本区域农业竞争加剧。互联网的特点为开放和共享,在获得重要资源的同时,也在分享着自身的优势资源。这意味着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其他地区的竞争力。朝阳市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丰富,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以及农业专家,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将是增强本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1.4.2 科技人才素质不匹配。随着辽宁省工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青年劳动力快速转移,村庄空心化、农户兼业化、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朝阳市为农业大市,近年来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业人口逐年递减,多数农村子弟更趋向于一、二线城市务工,农业劳动力素质已不能适应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则更加短缺。因此,发展设施农业科技信息化亟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保证设施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1.4.3 网络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农业信息化的普及,许多农业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展现出巨大作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由于网络的开放和共享机制[1-3],以及农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农业信息系统中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朝阳市为辽西北欠发达地区,以信息化的基础性建设为主,网络安全问题并没有受到重视,努力减少信息安全隐患或成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

1.4.4 投入成本高,资金无保障。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为周期较长,需要扶持资金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科学规划使用资金。但政府扶持资金或者重点项目的投入一般都存在一次性、短暂性等问题,尽管各级财政都增加了对高效设施农业的投人,但扔然很难解决资金问题。

2 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战略分析

SWOT分析将研究对象外部机会和威胁与研究对象内部优势和劣势进行匹配,形成了4种可行SWOT的备选战略:①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主动进攻型战略,也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通过发挥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②劣势-机会(W-O)战略,它是通过抓住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薄弱环节,从而逐步获取发展优势,达到发展目标的战略,是一种渐进式发展战略。③优势-威胁 (S-T)战略,它是通过利用自身优势[5],规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最终实现发展目标的战略,是一种对应防御型战略。④劣势-威胁(W-T)战略,是一种防守或撤退型战略。

2.1 S-O战略(最大限度发展)

一是发挥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充分利用资金和技术支持构建设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二是依托本地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借助快速发展的农村电商、物联网技术平台,促进设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快速发展。

2.2 W-O战略(利用机会,回避弱点)

一是利用农村电商、物联网技术平台带动信息化水平提升;二是抓好典型示范,推进信息化标准建设,开展信息化水平测试;三是通过政府协调,整合科技信息资源,扩大共享程度和范围;四是利用政府资源加快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

2.3 S-T战略(利用优势,降低威胁)

一是做好政府工作,把资金投入力度、持续性不强和后期合理化使用等问题解决好;二是利用区域性规模化优势构建竞争力强的信息化平台;三是通过政府层面吸引有关科技人才;四是保障具有高度信息安全监管的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正常运转。

2.4 W-T战略(收缩,合并)

一是加强本地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和科技人才的重点利用;二是加强本地资源的整合,并建立区域性设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三是将可用资源放在建设基础性平台设施方面,包括服务水平、资源整合、共享机制等方面;四是引进其他区域科技信息技术及人才开发本地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

通过对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和发展目标的系统分析,朝阳市设施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较现实可行的战略选择是“劣势-机会(W-O)战略”,应据此制定相应的开发对策。

3 参考文献

[1] 杜华章.江苏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9):952-957.

[2] 崔淑贤.辽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3):36-39.

科技信息化重点篇4

关键词:企业 农业 信息化

农民做为弱势群体,在与外界各个主体沟通过程中,农民由于获取信息能力弱,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将会给农民为代表的低收入者带来损失。[1][2][3]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民信息利用程度成为目前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农业信息化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由于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对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1.1融入性

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融为一体,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

1.2效益性

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幅度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农民充分利用得到的技术和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率,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减少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

1.3引导性

信息科技类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增强,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信息科技类企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基本要求,《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提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内容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农业服务信息化五个方面。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建设,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而服务。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应围绕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和和农业服务信息化四个方面内容。

2.1服务于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种植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园艺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养殖业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扩大。

①服务于种植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种植业信息化的宗旨为推进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实现设施园艺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集约化。将现代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在大田种植生产的应用,建设农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墒情气象监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作物长势监控系统、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控系统等大田种植信息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建设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植物生长管理系统、产品分级系统、自动收获采摘系统等设施园艺信息系统。

②服务于养殖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养殖业信息化的宗旨为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实现集约养殖场健康养殖的智能化管理。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养殖业生产的应用,建设设施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联合选育网络辅助决策系统、饲料配方辅助决策系统、动物健康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和动物疫病诊断与预警辅助决策系统等;建设推进船舶自动识别(AIS)、捕捞作业系统、船舶自动导航系统和渔船管理系统。

2.2服务于农业经营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经营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

①服务于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企业信息化的宗旨为提高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营销、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将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推进农业企业使用企业资源计划ERP、业务流程重组BPR等管理信息系统,引导国有农场使用地理信息系统。

②服务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的宗旨为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员管理、财务管理、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及成员培训管理,为合作社提供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农资市场价格和质量信息,实现生产在社、营销在网、业务交流、资源共享。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应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管理平台。

③服务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的宗旨为减少交易中间环节,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建设粮、棉、油、禽、肉、蛋、水产、蔬菜、花卉、茶叶等重点农产品在物流配送、市场、管理、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④服务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的宗旨为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配送物流,完善农业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生产、流通、交易、竞价、网上超市等服务。

2.3服务于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农业资源管理、农业应急指挥、农业行业管理、农业综合执法等基本信息系统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

①服务于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加强对耕地土壤质量、肥料肥效、农田土壤墒情等内容的监测;实现对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资源、植被长势、生产力、工程效益、草原利用、草原火灾、鼠虫灾害、生态环境状况等全方位的监测;养殖水面面积、养殖结构、水面质量进行监测。服务于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②服务于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及时掌握农业重大自然灾害、草原火灾、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渔业船舶水上安全、农业重大动植物疫情疫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农业突发事件信息,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农业公共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建设农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③服务于农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对农业各行业进行动态监测、趋势预测,提高农业主管部门在生产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指挥调度、上下协同、信息反馈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农情(包括农、牧、渔、垦、机)管理信息化、农村集体资源管理信息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和预警服务平台。

④服务于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完善农药、种子、饲料、兽药等经营许可证审批流程,实现行政许可审批信息化,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信息报送、投诉举报受理、监管工作记录、案件督察督办、档案管理等功能。建设和完善行政许可审批信息管理系统,重点重点建设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兽药等行业的执法信息管理系统。

⑤服务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实现监测数据即时采集、加密上传、智能分析、质量安全状况分类查询、直观表达、风险分析和监测预警。建设覆盖部省两级行政管理部门、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和固定风险监测点三方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平台。

2.4服务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为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用户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服务。信息科技类企业服务于农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侧重点为:部、省、地市、县四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设。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类企业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应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融为一体,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幅度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根据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为依托,从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入手,围绕农业信息规范化采集、智能化处理和精准化服务,开展了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力求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目前服务的重点为:创建三维模型农情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建立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作物生产测报智能建模方法,提高了测报的准确率;研发主动性推送信息服务系统、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预测分析系统等软件,探索建立多级网络型、普适终端自助型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基层信息个性化、协同式精准服务。

参考文献:

[1]熊尚鹏.关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

[2]刘金爱.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9.

科技信息化重点篇5

关键词:科技信息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科技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P5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1-0115-05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科技经济竞争,为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党中央提出建设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科技信息网络创新平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服务业的兴起,其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我国各地区纷纷调整自身结构,发掘当地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以新观念、新视角、新技术大力营建科技信息网络,积极开拓科技信息工作的新局面,全力打造技术创新的坚强后盾,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一、科技信息网络及其发展趋势

(一)科技信息网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经济部门和有关机构之间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融创新执行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于一体的系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优化科技资源所必须的社会环境,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科技创新体系由科技创新体系实体、虚拟平台和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及运行机制三要素组成。科技创新体系实体包括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技术创新系统;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研发系统;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以促进知识、技术转移为目标的创新服务系统;以政府为主体,包含教育、金融等部门的科技创新支撑系统。而科技创新的虚拟平台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科技信息网络,是连接科技创新体系各实体的桥梁和纽带,就“浙江省科技网”而言,其是以省、市、县三级科技信息网络基本架构体系为依托,以图书文献资源、大型科学仪器、实验动物等公共科技资源为支撑,通过浙江省科技信息网、科技信箱、科普网等综合性网站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农村科技网、知识产权网、网上技术市场、风险创业投资网等专门网站对科技创新体系各实体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二)科技信息网络的作用

科技信息网络是以公共服务为宗旨,以市场导向、政府推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利用共建共享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起来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科技信息共用平台,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着有力的信息支撑。

1.运用信息手段,加强了政府的科技管理工作。大力推进信息化,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在此形势下,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了科技管理部门与企业、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的联系,在科技管理中,逐步成为了改革机构、创新机制、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科技信息网络还充分拓展了科技管理部门在对外宣传和政务公开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积极的推进了网上服务于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科技中介的工作,成为了科技系统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

2.整合科技资源,提高了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在广泛的、大量的需求调研基础上,整合了多行业、多学科、多部门的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科技资源,为科技中介机构集中提供文献、数据、声像等数字化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科技中介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一方面,科技信息网络提供的信息囊括各个行业的科技信息资源,同时涵盖科技资源共享、科技研发辅助、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活动的各个部分,并在资源搜索、分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为科技中介向技术供求双方提供专业的查询服务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科技信息网络提供的科技、政策、计划、项目、成果等方面信息的专业性、时效性和完整性,在使其成为权威信息源的同时,也为科技中介进行高水准的科技评估提供了保障。

3.改变沟通模式,降低了技术供求双方的交易成本。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不仅改善、加快了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实体之间的技术交易的流程,缩短了技术转移的周期,而且为技术交易提供极为便利的市场增值服务,从而大大提高技术交易的效率。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来看,横向上,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为企业寻求科技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扩大了“政、产、学、研、资”的结合范围,使得企业可以用最低成本、最快时间、最广泛的渠道将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纵向上,企业可以通过科技信息平台进行技术难题招投标,寻求人才与合作项目,在网上进行技术咨询和项目洽谈,并且可以在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以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向技术转移方进行相关咨询并获得指导,从而实现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同各个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显著,各产业必将在互联网的深刻影响下发生着重大的转变,而科技信息网络作为互联网与科技产业结合的产物,在其进一步的发展中也必然随之涌现出新的特征。

1.集成的科技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的建设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虽有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统一的思想认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科学的规划和组织,使得科技信息资源存在着建设缺少连续性、分布缺乏科学性、资源利用率差、资源的共享性及其之间的关联度低等问题。这种状况不仅使人们投资建设的许多信息采集、通信和应用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也制约了科技信息网络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整合、集成现有的科技资源便成为现阶段,在科技系统内,大幅度地提高行业信息化、信息资源建设质量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根本保障。

2.高效的科技信息检索。网络科技信息的海量性特点使得再科学完善的科技信息分类,也不能保证所有的信息需求得到准确、快速的满足,人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有能从海量信息中高速、准确地获取查询结果的方法,这必然导致各类检索方式包括以自然语言方式询问获取信息的方法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科技网络信息平台简捷高效的检索功能,便成为满足科技用户信息需求的必要途径。

3.互动的科技信息网络。信息的传播是多方向的,公众有从科技网络平台得到科技信息的要求,也必然存在利用网络平台科技需求信息的愿望。基于互动理念的科技信息平台,为科技信息供求双方搭建桥梁,不仅可向公众提供实时的科技信息,还可以帮助公众在不同的模块各类专业信息需求,从而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向信息需求方提供更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于是科技信息平台的互动功能就成为全面传播最新信息、满足实际信息需求的重要手段。

4.个性的科技信息服务。科技信息网络的传统服务已不能满足日益迫切的用户需求,其增值业务服务将代表未来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主旋律,个性化科技信息便是科技信息网络增值服务的重要内容,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将会利用整合的科技信息资源,针对公众向特定主题的科技信息需求,开展特定信息委托检索、专题信息分析、主题研究报告、专业信息交流等个性化科技信息服务。

二、湖州科技信息网络的建设运行成效

湖州市科技信息网络平台是由湖州市科技局领导的面向国内外的一个综合性、开放式、多功能的科技信息网络系统,是“浙江省科技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由一个综合性门户网站――湖州科技信息网和两个专业网站――湖州网上技术市场和湖州农村科技信息网组成,并已初步形成以提供科技信息为主体,集政策、经济、社会、人文等多学科多门类信息为一体的信息资源综合体系,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可靠性。

1.提高了科技政务管理的效率。湖州科技信息网打破了市科技局的组织界限,建构了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以高效的行政流程,为客户提供广泛便捷的信息服务。目前,其主要栏目有科技动态、本站公告、科技活动、相关下载、科技信息、研究专栏,在此基础上,又开通了科技项目网上申报系统,提供了科技局在网上直接受理、办理相关项目审批的平台。这不仅取代了传统的层层关卡的书面审核作业方式,使客户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科技局的信息及服务,而且还方便了市科技局与其它政府机关,特别是与省科技厅和所属县区的科技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

2.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关键是要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研发活动相结合,真正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湖州网上技术市场是湖州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必不可少的子系统,是以科技需求带动科技供给的市场,其实现了由企业出课题、出经费,提出科技需求,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承接课题,针对需求开展研究,提供科技供给。据统计,到2006年底,湖州网上技术市场网上企业已达3018家;仅2006年,网上技术难题数就达329个,技术难题正式签约数有105项。以上数据表明,网上技术市场有效地解决了企业找科研院所、高校和科技人员难,高校、科研院所找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难的问题,把握住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企业与科技人员关注的热点和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焦点,深受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的普遍欢迎。

3.凸显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不仅要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组织体系建设,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信息网络的建设,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各类创新主体既明确分工又相互协作的互动体系。湖州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一方面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手段,有效地、最大范围地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部门连接起来,优化配置了各类科技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科研项目在线洽谈、网上招投标、成果交易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加强了各类创新主体建设,尤其是在科技信息网络的推动下,企业逐渐成为了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凸显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地位。

4.深化了市场取向的科技体制改革。伴随着浙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湖州市科技系统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进行着深入改革:在对政府职能定位,基于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市科技局按照市场经济和公共科技的要求,转变了科技行政职能,深化了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将工作的重点从单纯地抓项目、管项目转变到抓市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抓科技进步的条件环境建设来,从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变到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上来;对科技研发主体,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将科研主体推向了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大方便了技术与市场的沟通,推动了科研机构内部运行机制面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而增强科研机构面向市场的活力与能力;对科技项目组织,科技信息网络通过开展专题竞标、难题招标、联合攻关等形式,实现了科研项目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申报,科技部门逐级筛选的被动立项,向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向市场要项目,凭实力要项目,主动设计、公平竞争、择优立项的转变。

三、湖州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日益深入、电子政务建设的日趋成熟,湖州科技信息网络难以适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已落后于其它地市科技网络的发展,甚至与本市同级、同系统的网站相比,也显示出明显的差距。具体分析,湖州市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和特色性的不强,限制了科技网络作用的发挥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网络建设的核心,只有拥有分类有序的信息资源,才能保障良好的信息服务,只有建立起自己的特色信息服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使自己在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由于缺乏高层次的信息采编与加工制作人才,湖州市科技信息网络暴露出自主版权的数据库匮乏、湖州特色资源少等问题,这些都大大限制了科技综合信息平台应有作用的发挥。

(二)信息全面性和及时性的欠缺,影响了科技网络的良好形象

网络媒体信息高效的传播速度及广泛的影响范围使其时效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信息,其增长速度之快、更新频率之高也是其他媒体信息所不能企及的。此外,现代微电子技术以其高强的集成度、柔性的系统结构和严密的处理方式保证了网络信息资源数量上的海量特征,使得提供全面的科技信息成为可能。相比之下,湖州科技信息网络的信息上网与更新有待程序化和规范化,其的科技信息也显示出内容单薄、涵盖面不宽、时效性不强等弱势,这些都有损湖州市科技信息网络在众多网站中的良好形象。

(三)栏目内容针对性和吸引性的不足,压缩了科技网络的业务空间

湖州科技信息网络初建时,虽然已考虑到了提供信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但随着“人本”理念的日渐普及,其便显出人性化设计的不足,无论是栏目设置、形式设计还是内容组织,都未能充分考虑到公众的喜好,从而在相关网站的竞争中,使自己的服务业务空间逐渐缩小。因此,科技信息网络进一步建设时,一方面,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组织湖州科技信息内容,能够让公众更多、更便捷地浏览到他们真正关心的、与之切身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栏目的设置还需更有吸引性,以利于公众的积极参与,从而达到人性化要求。

(四)网络功能直接性和互动性的欠佳,降低了科技网络的服务能力

公众、企业访问科技信息网络除了希望得到全面的政府资讯,更主要的是期望获得科技部门最直接、最便捷的政务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这也是电子政务最核心的功能。湖州科技信息网虽已建成了科技项目申报系统,实现了在网上的申报服务功能,但工作流程仍需改善,服务能力仍要加强;网站现有的“相关下载”栏目仅仅停留在信息上,还需进一步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的深度。此外,科技信息网络的互动性也直接影响着科技部门的网络服务能力。基于目前的网络平台,公众参与信息交流,除了信箱和提交框式的沟通方式外,别无它途,因此,湖州科技信息网络应开辟更多相互交流的渠道,不仅仅是简单的实现科技信息的,更重要的是为科技部门和公众提供良好互动服务的场所。

(五)网络规划性的不足和信息人才的缺乏,制约了科技网络的发展

科技信息网络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实施”,应准确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做好长期的规划,能与时俱进,并需要及时的调整网络系统的建设思路。于是,网络平台的设计必须要便于今后不断的更新拓展、功能扩充,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但现有湖州科技信息网络平台设计不便于栏目随时调整拓展,更不便于功能添加扩充,缺乏一个分级参与负责、有序审核的信息管理系统。另外,网络信息服务业属高新技术密集型行业,科技网络发展规划落实的最根本保证是高素质的信息人才,但市科技局存在着科技信息工作人员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等问题。规划性的不足以及信息人才的缺乏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四、湖州科技信息网络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湖州科技信息网络平台是湖州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建设主体而言,从宏观层面的政府到微观层次的科技信息服务人员;就建设客体来讲,从信息资源整合到信息服务网络的搭建;就建设方略而论,从长远的战略规划到目前策略的实施,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成败,因此,湖州科技信息网络创新平台的搭建必须做到:

(一)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促进科技网络迅速发展

就目前而言,科技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政府起着绝对的支撑作用,于是,国务院出台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明确要求地方人民政府要贯彻“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方针,采取有效的组织保障措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构建服务于全社会科技活动的网络协同环境。因此,湖州应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和利用所掌握的资源,全力打造科技信息网络,积极为市科技创新营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服务观念。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思想应统一到中央领导关于加快互联网发展的指示精神上来,关心支持尚处于“嫩芽”状态的科技信息网络系统。因此,科技信息服务人员,特别是科技信息机构的领导干部,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转变观念,强化网络和信息意识,努力学习新技术,使传统的信息服务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并采取有力措施,继续支持市级科技信息网络及其信息子网的建设,使硬件更硬、软件不软,信息来源渠道畅通、网络应用加速跟上,推动湖州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2.进行长远规划,加强组织管理。市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编制市科技信息网络平台长远建设规划,从而有序推进科技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此前提下,建立健全领导与组织协调机构,成立由局领导挂帅的科技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由科技信息中心的相关同志组成,负责全市科技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数据库资源开发等相关工作。与此同时,结合湖州市科技体制改革,明确定位科技信息中心的公益服务功能,重点承担科技信息网络的运行维护与管理任务。

(二)积极推进信息标准应用,夯实科技网络发展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任何一个科技信息服务机构都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满足社会多方位的科技信息需求,因此,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的共建共享成为我国科技信息机构的共同目标,而共建共享的基础便是科技信息工作的标准化。因此,为了信息能够良好的交互共享,也为了科技信息能够更好的进行开发与利用,湖州市科技局必须加强科技信息的标准化工作。

1.标准的技术应用是基本要素。技术标准是产品市场准入和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也是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筹码。因此,在搭建湖州市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的过程中,设计规范、技术指标及产品均应广泛采用目前通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以保证不同产品间的兼容性。在此基础上,资源库的建设还应充分吸纳社会相关资源的参与,广泛征求行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体现出全行业科技信息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

2.标准的内容运用是关键环节。为保证科技系统内部管理顺畅以及清除与其它部门之间交流的障碍,科技信息标准化工作更需要有内容标准。首先,应参照市外地区的发展经验,特别是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对科技体系的解构,来确定湖州市科技系统的分类标准和划分层次;其次,参照国家权威部门以及国际相关规定,对湖州市科技实体的概念以及一些科技要素的内涵进行明确的定义,并相应的设计科技信息网络的相关栏目。

3.标准的网络管理是重要保障。规范化管理不但有利于科技信息网络应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信息网络行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有力保障科技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因此,为了使科技信息资源系统能适合不同的知识信息内容,在现有标准基础上,应采用当今先进的管理技术,参考国内外先进的信息网络管理标准,形成一套系统化、综合性的科学、实用的科技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开发利用、信息及服务的标准体系,来规范湖州市的科技信息管理工作。

(三)大力整合科技信息资源,提高科技信息服务水平

面对湖州科技资源建设不足的现状,科技信息中心应在一个具有统一服务平台、跨部门、跨区县的综合性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对象信息需求的范围和水平来确定科技资源的整合原则和结构模式,形成有层次、有重点、有特色的专业化信息资源体系,从而向湖州市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活动实施单元――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提供集成化的、快速反应的、不同层次的网上科技信息服务。

1.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序。面对网上包罗万象、庞杂无序的科技信息资源,科技信息中心应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和协作精神,了解和熟悉网络资源的基本分布,掌握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路径,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担负起网络资源的搜索重任,对庞大无序的网络资源进行有序化整理,将科技信息资源按区县与学科分类,并按类著录标引,组建相关的目录库。与此同时,对网上有用的信息、免费共享文献的网址加以分类处理,编制索引,建立引导站,添加到网站的地址中备查,以扩充“馆藏”,从而为网上用户提供快速准确的科技信息服务。

2.网络信息资源的重组。信息重组是在对源信息所含知识内容进行分析解构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将源信息或解构所得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并形成综述、述评、研究报告之类的信息产品,实现信息增值。科技信息中心应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开展信息重组工作,围绕特定课题或专题,对搜索的信息进行组织、评价、分析、传递等一系列环节的开发及深层次的信息研究,建立重组数据库,并将重组数据库以网页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及时上载到课题主页,使得科研人员只要通过联网计算机输入该网址,就可方便快捷的获取重组信息。

3.特色信息资源的开发。网络资源共享的现实以及信息个性化的要求使得各网站积极开发特色资源。科技信息中心也应顺应时势,根据湖州的人文特点、经济特色以及服务的特定对象等因素,开发独具特色的数据库和服务项目。在人文领域,应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的设置湖笔文化节、南太湖论坛、湖州科技人物等特色板块;在经济领域,应结合浙江的块状经济特色,对湖州市的特种电磁线、生物医药、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进行大力宣传;在科技领域,应对湖州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大型集团公司设置专门的栏目,并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提供专题报道。

(四)调整科技网络发展策略,营造信息资源开发环境

湖州市可利用的科技信息资源很多,但普遍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这与科技信息管理机构对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有很大关系。因此,科技信息管理机构必须调整发展策略,在重新配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优化网络运行平台,提高信息应用水平,为充分挖掘科技信息资源的潜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1.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水平。信息网络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没有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信息网络知识、法律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工作是很难做好的。因此,必须营建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的专业化信息人才队伍,不但要大力吸收人才,更要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把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摆到战略位置上,采取多方面措施加紧推进。

2.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信息网络安全性的低下是制约信息系统现有软件功能的良好发挥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阻碍网络系统可靠性和实用性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市科技信息中心应在建设科技信息网络的同时,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首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从操作系统、网路安全、平台及数据安全等方面入手,实现科技网络的信息安全;其次,制定相关的规定,规范网络的内部运转机制,从根本上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最后,从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硬件设备等方面来加强科技网络管理安全,从而促进科技网络的健康发展。

3.信息技术应用的全面加强。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扩大信息的交流范围、加速信息的传递、提升信息资源再生产水平的根本保证。因此,一方面,应该在信息工作人员对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熟练应用现代化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实现科技信息网络与其他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乃至广播电视等部门网络的融合,扩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拓展科技信息的服务领域和来源。

(五)完善科技网络服务体系,开展多元科技信息服务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此形势下,各个科技信息网络都将如何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并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改善研究服务模式、更新服务手段和方式摆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为能紧跟形势并走到前面,市科技信息中心应该做到:

1.建立专题文档数据库,开展定题信息服务。定题信息服务是针对研究课题提供文献检索、信息汇集、市场动态分析等的一项综合。在选题上,可分为长期课题和近期实用课题两大类,对于长期课题,科技信息中心需对特定领域的信息进行长期不断地跟踪服务。市科技局可根据市科技规划以及与省域内产业化项目或重点、难点科研开发项目的研究方向确立相关的科研课题,或与用户合作开发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而后由科技信息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把某些检索时间长且内容持续的课题输入计算机,建立专用文档或专题数据库,进行分期开发,并根据用户的要求,定时通过网络跟踪查询、筛选最新的信息动态,如直接登录到清华同方公司建立的CNKI知识仓库、万方数据公司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网站或通过网上论坛和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从中得出具有实用价值或参考价值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加工和整理。

2.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进行专利信息服务。为能够更好地向政府部门的宏观科技决策和科技创新实体的微观技术研发提供良好的专利服务,湖州市科技信息中心应根据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对省科技专利网络建设的计划要求,结合“浙江省知识产权网”的建设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县二级专利信息网络系统,并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专利信息的收集、汇总;搭建专利交易平台与专利集市,促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开展各类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公开专利技术及产品会、展览会、招商会等信息;接受各类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服务。

3.确定重点服务对象,提供企业专项服务。信息、人才、资本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支撑全球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对企业而言,信息又是科研开发和生产经营的根本依据,唯有掌握相关的可靠信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因此,面对企业这一巨大的信息需求市场,湖州市科技信息网络必须主动参与竞争,开展服务,实现科技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最终目地:从宏观层面,对不同企业的经营、生产状况以及未来的战略规划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从微观层面,为企业建立专业性的信息导航,根据专题,通过网上的各种搜索引擎进行检索,而后对物理上分散的大量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筛选、整理和重组,从逻辑上将国内外有关信息源联系起来,组成特定专业的信息导航和资源索引,形成信息集成系统,提供给企业使用,从而提高检索时效和优化检索质量。

4.扩大信息用户群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信息服务是以信息资源开发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目的的,这就要求科技信息中心提高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网页版面的灵活性和网页内容的丰富性,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在内容上,根据用户需要,积极开展科技以外的经济、商业等其他的相关领域服务,并相应建设以宣传自己馆藏、服务用户为目的的“书目数据库”,与协作单位共同协商建立“联合目录”、“文献索引数据库”、“重点学科导航库”、“专业指引库”等;在形式上,从技术的角度努力形成科技信息网络应有的个性风格,从文字、背景、图片、音乐等方面尽可能地反映出网站的形象和特点,在内容可读性强的同时增强网页的可视性,吸引用户上网查询,促进用户使用科技信息中心的信息产品,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石玉华,等.河南省社会科学网站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2004,(1).

[2]刘娅.关于建设集成化网络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几点思考[J].现代情报,2005,(4).

[3]尹锋.湖南省科技网络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图书馆,2005,(1).

[4]贺乙满.浅谈地市(州)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与发展[J].情报学,2006,(10).

科技信息化重点篇6

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标志,农业科技进步程度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程度。进行农业科技研究和开发并把相关成果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也即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是现代农业赖以实现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是顺应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需要,是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也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进步,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当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许多国家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体制机制、组织科技攻关以加速农业科技进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有重视农业科技的优良传统,很早就发明了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等技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始终强调并不断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进一步加快,无论是前沿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还是科技转化和推广,以及科技体制改革,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科技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粮、油、棉等生产的发展,对改善农产品供求状况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亟待加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在复杂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纵观农业发展史,科技进步和技术变革始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人口规模庞大、耕地和水等农业资源相对紧缺,农业生产力水平总体低下且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现实国情,这决定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强劲动力。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要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以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装备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管理等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获得充分开发、应用和推广的过程。如今,信息化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也不例外。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有重要促进作用:一是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能够提供可共享的高性能计算设备和分布式数据库服务,跨地区、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人员能够共享农业科学研究的硬件设施和数据资源;二是协同研发,信息化建设能够创设合作研究的虚拟环境,农业科技人员可以依靠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科研软件,超越时间、地点等障碍进行合作研究;三是成果扩散,信息化建设能够构筑网络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传播和广泛应用。可以说,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的必备条件和重要手段。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必须积极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一要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的信息化平台。在硬件设施建设上,为农业科研机构装备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以及能够储存海量数据的存储设备,扩充和升级现有的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贯通全国农业科研院所的农业科研信息化基础网络;在软件系统建设上,开发和规划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支撑平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资源共享平台、信息化科研协同环境及支持工具;在信息资源建设上,按照规范的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加强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成果、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生产经营等数据库的开发建设,构建覆盖广泛、内容全面的农业科技基础数据信息系统。

科技信息化重点篇7

现阶段,农村信息化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式。桂林从2000年开始构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目前,桂林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11县6城区及部分乡镇、村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信息化在服务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桂林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农村科技信息应用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建设以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充实信息服务内容、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增加信息服务手段、增强信息服务能力、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为目的的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综合服务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桂林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桂林农村基础网络设施日趋完善。2015年,桂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65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0.83亿元;桂林的电信业务快速增长,农村宽带已从无到有,正处于从有到优的发展过程中,桂林所有县、乡(镇)已全部覆盖宽带,通宽带的村总数达1300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5.1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57.96万部,移动电话用户456.58万部;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3%,通有线电视村总数达1528个(数据来自2016年桂林经济社会统计年鉴)。科技、农业、电信等部门也加强了“三农”服务网站的软硬件建设。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基础网络设施日趋完善,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桂林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桂林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经过科技部门十多年建设,已建成了由科技部门、科研院所、信息服务站、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协会、合作组织)等组成,包括1个市级、17个县(区),116个示范乡镇,2322个示范户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在2008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以“三农”科技服务网建设、农业信息“三网通”示范与应用等一批自治区级和市级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各级信息服务站的建设要求,信息服务站按“六个一”要求进行建设,建立了各类规章制度,使桂林农村信息化建设目标更加明确,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搭建了互联网、电话网、电视网等相结合的信息服务平台,科技信息以多�N服务形式逐步普及到农村基层,服务效果显著。

构建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必然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对农村生产、经营、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推动着农村的经济发展。

首先,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科技信息建设,整合农业资源,使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手段多元化。

其次,构建综合服务平台能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做好“三农”工作并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科技信息技术的支持,将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技术运用到农村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能更好地为本地农村经济服务,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最后,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势在必行。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来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设具有“社会化”和“综合性”应用特点的综合服务平台,是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有效手段,“社会化”是指通过低门槛、平民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综合性”是指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三网融合等技术,对互联网、电视网、电话网等进行资源、技术和服务的整合,建立科技资讯、远程培训、科技视频、通讯呼叫4个中心,实现多种媒体、多种终端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全方位、一体化、分众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构建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构建综合服务平台过程中,少数县和乡镇的领导信息化意识不浓,思想观念落后,对信息化服务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经费投入不足,人员和设备配套不理想,造成个别乡镇、企业、农户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基层科技信息服务队伍人才断层现象日益普遍。同时,下级服务站管理员、信息员、技术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一,特别是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能力,视频拍摄、制作能力,科技咨询解答能力和远程培训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影响了综合服务平台的整体成效。

构建社会化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措施

创新观念,建设服务体系。以创新的理念开展工作,建立长效稳定的服务体系。在原有农村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服务,不断探索适合地域发展的服务体系,实现市、县、乡镇、村的四级联动新模式,整合各部门资源,搭建一个既符合本地农村特色,又服务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的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服务队伍的建设,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要选择责任心强、愿在农村扎根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将熟悉构建综合服务平台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能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

统筹规划,加强管理。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是推进农村科技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全市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规划实施,整合科技、农业、电信等部门的资源,加强各部门间合作,建立联席办公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综合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

科技信息化重点篇8

关键词 行业科技期刊 信息定位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行业科技期刊既是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的行业生产者、经营者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又是体现行业学术地位和水平的展示平台,同时还是承担学术交流任务的重要媒介。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科技期刊作为经营性文化媒体的一员,将逐步进入传媒市场,同时面临必须创新体制向企业化运作管理转变,面向社会迎接市场考验的双重压力。在优胜劣汰的严峻形势下,如何生存、发展与壮大,是行业科技期刊当前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作为行业科技信息载体的行业科技期刊,其生存与发展,既取决于自身总体的市场定位,同时取决于自身的信息定位;信息定位是市场定位的核心和关键,也是行业科技期刊的生死命脉。笔者所在的《四川畜牧兽医》杂志,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对于信息定位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总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把握信息定位满足信息需求

科技期刊总的定位,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信息社会中由原来的信息提供者或者,发展成为信息选择的引领者或引导者,不断提高传播效益,指导读者对信息进行选择,帮助读者高效收集、开发和利用信息进行知识创新。行业科技期刊在自身所处的行业中,既具有专业的优势,又具有行业的优势,在此双重优势的合力下,理应成为行业科技信息的先行者,在信息社会中占据发展的高地。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体制等各方面原因,双重优势往往成为了双重劣势或包袱,期刊在行业中往往被作为一个装饰性门面,

在专业方面往往成为科技项目成果或科技人员职称的评定工具,导致了自身的信息定位出现偏差,既不能适应社会信息的广泛需求,又不能满足行业和专业科技信息的特殊需求,一旦转换体制进入传媒市场,很难经受市场的严峻考验,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必须要转变观念、增加服务意识、建立营销理念,明确市场定位。

在市场定位中,行业科技期刊需要对相应的行业和专业领域以及目标读者群有一个明确界定。行业科技期刊的信息定位,来源于该期刊准确的市场定位。而信息定位的唯一目标,就是能够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充分满足目标读者群的信息需求。即要以日标读者群的信息需求为导向。

相对于传媒市场中的电视、广播、报纸等,行业科技期刊的目标读者群更为清晰、明确和固定,信息需求的内容,又相对更为集中,更加专业化。因此也就更能充分发挥行业科技期刊的双重优势,真正实现以信息需求为导向的月标。

以目标读者群的信息需求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首先是要对庞杂的行业和专业信息进行分析、筛选,综合、分析,把握其中的重点和层次;其次,要不断调整杂志的内容、风格和栏目等形式,不断创新编排手段,使杂志作为信息载体,更好地服务于信息需求,而不拘泥于杂志原有的一些固定格式或模式。一个较好的定位将使行业科技期刊在内容质量和形态质量有所提高,同时也提高期刊的竞争力。

二、适应形势发展把握信息热点

行业科技期刊,与一般新闻媒体的区别和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行业科技期刊受到行业范围的限制和刊期影响,既不能超越范围刊登行业无关的社会新闻和信息,也不能即时刊登行业科技相关的新闻和信息,但社会形势的发展,往往形成一些重大的社会信息热点,这些热点同样对行业科技期刊形成重大和特殊的信息需求。与一般范同的社会信息需求相比,这类信息需求还往往更加急迫、更加前沿,也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实际工作指导意义,因此也更加专业、更加深入,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信息的内涵,详尽阐述信息所涉及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否坚持把公众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从社会实际出发,及时把握这类信息需求的热点,在把握的过程中如何深度满足热点的信息需求,对于行业科技信息的基本定位,无疑是一场重大的考验。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四川畜牧兽医》杂志的全体同仁,都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大家都敏锐地意识到手头这份杂志的重大的信息需求和热点。尽管当期杂志的组稿早已完成,而且大部分都已完成编辑排版,编辑部立即决定全部撤版重做。5月14至15日,农业部抗震救灾专家组和省畜牧食品局抗震救灾工作组分两路到灾区一线调查、慰问和指导,分析了抗灾形势,认为灾区大量牲畜死亡后,在大雨和高温天气交错作用的情况下,48小时后尸体会迅速腐败变质,极易引发炭疽、猪链球菌病、乙型脑炎等人畜共患疾病和重大动物疫情。为防止疾病和重大动物疫情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在全省紧急动员并组建3000多支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分队奔赴灾区一线,日以继夜奋战,开展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工作的同时,编辑部很快组织了大量灾区相关报道、图片和重要科技信息、专业文章,冒着余震夜以继日进行编辑排版和处理。《地震后动物尸体及其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强烈地震灾害过后须防大疫》等专业文章,以及德阳、广元、江油、什邡等重灾区全面开展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的具体做法和相关信息、报道等,成为当期以及以后若干期杂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核心信息热点,受到各方面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其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影响力,远远超出行业和行业科技信息的范畴。

由此可见,随着当今社会形势和行业科技等各方面的飞速发展,新兴学科的不断问世,不同学科问的深度交叉渗透,信息需求的热点层出不穷,对行业科技期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要求,充分把握每一时期的信息热点,坚持把公众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行业科技期刊信息定位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发挥特色优势增强信息活力

行业科技期刊是行业化和专业化的期刊。在行业的范围和专业范畴中,不同的特色和优势难以彰显,因此目前从整体上看,相同类型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笔者认为,要在众多期刊中彰显自己的特色,就必须正确把握信息定位,充分掌握和了解目标读者群的信息需求。将期刊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目标读者群的信息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期刊的内容与风格更加趋向于细化,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使期刊枯燥的行业化和专业化信息、活跃起来,引人入胜。

2008年4月,全国各地猪价涨至历史最高水平,四川作为全国生猪大省,生猪行情一片叫好。不料好景不长,5月份开始,新一波猪价暴跌开始,短短4个月时间,主产区猪价便从每公斤18元左右跌至9月底的每公斤10元左有,跌幅近50%,2007年4、5月份补栏仔猪进行育肥的养殖户,在这轮猪价跳水中首当其冲,损失最为惨重,因为补栏的仔猪价格普遍在每头600元以上,出栏肉猪的成本每公斤13元左右,又恰恰赶上9月份的价格低谷,每头猪亏损200元以上。

“猪价跳水”的原因是什么?之前是否有先兆?2009年的

生猪市场是否会进入更为严重的亏损?这都是直接关系到目标读者群切身利益的热点信息,也是当时他们最为关注和需要了解的问题。然而,生猪市场价格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作为行业科技期刊,通常,畜牧兽医杂志更多是从生猪培育和养殖、疾病防控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层面上做文章,似乎也无可厚非。仅仅如此,在信息定位上脱离了目标读者群最为迫切的信息需求,是难让目标读者群更为关注的死信息,没有活力。有鉴于此,借助杂志依托行业和专业学科的背景优势,通过更深层次地挖掘信息的内涵,去年底至今以来,编辑部通过各种方式,对于猪价跳水的原因以及未来走势,组织了各方面的信息分析和解析文章,从行业、专业结合市场分析,详尽阐述生猪和养殖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还对各地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相关的即时信心,进行监测、综合和分析,使得整体相关信息都活跃了起来,从而形成了具有市场信息活力的风格和特色。

四、及时监测反馈注重信息分析

行业科技期刊的读者对象相对特殊,一般都是本行业、本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等,而对于《四川畜牧兽医》这种类型的行业科技期刊,除了以上对象,更多的还是面向广大农村、面向广大企业,从科技工作者到行业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者,从政府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到普通的农村养殖户、专业户,等等。读者范围和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期刊科技信息定位的复杂性。从总体上讲,信息定位就是要尽量和主动贴近读者。刊物内容要与读者靠得拢,贴得近,在遵循学科发展内在规律的同时,就要把他们需求的、关注的,有切身利益和直接关联的东西及时反映出来,使他们感到亲切、实在、可信、有用,也就容易赢得读者、稳定读者群:

从2006年开始,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饲料企业和兽药企业的“全覆盖”抽检,同时,加大了投入品质安全的专项整治力度,有力地保障了投入品安全,从源头上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2008年。全省猪、牛、羊、禽的产地检疫面以乡为单位分别达到98%、96%以上,规模场均达到100%,6044个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率达到100%,保障了上市肉品100%检疫到位。在这些工作成果中,畜牧兽医杂志始终嗣绕和配合当时的工作重点,随时进行信息监测和信息反馈,不断调整行业信息和科技信息的重点定位,一切从日标读者群的信息需求出发,为目标读者群的信息需求服务,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期刊的市场定位和信息定位,需要借助精确的读者数据库和读者网络,同时要不断对读者市场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出详细分析。这是了解读者及其需求的重要方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