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8篇

时间:2022-08-16 06:54:00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1

一、创设没有精神压抑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这一过程创设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1)转变教师的角色。

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过程。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例如,在学生讨论、争议不休时,我们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既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没有精神压抑的、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

(2)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恰当地组织教学。教师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二、创设开放式的教学过程。

由于开放式教学过程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教师要尽量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有思维空间。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学习材料(学生们准备材料特别充分,有的自画10个小红旗,有的画6只小动物,有的画12个三角形,画8个小圆片,画9个小正方形,有的剪了一个大圆,长方形、正方形纸、铅笔、蛋糕、小棒、小正方块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学习材料,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了心理准备。实践活动中选择的素材又是他们自己所熟悉的、喜欢的。课一开始,通过两三分钟对学生的了解:“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哪些知识?”“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分一分能得到分数吗?”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分一种材料,并把你的成果在小组中交流,在交流中说出操作的思维过程。在小组合作交流后(约5分钟),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到前面与全班同学们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在交流,争议中解决问题。如有一位学生在演示把6支铅笔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也可以分成6份,每份是1。这时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质疑:“为什么和都一样?”另一位学生马上站出来说:“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支铅笔,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1支铅笔。”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学生体验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中经历丰富的(交流合作、成功、兴趣、愉悦)情感体验。

三、设计不同层次的开放性练习题。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或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设计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机会的开放性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2

【关键词】 英语 阅读 教学 有效

阅读过程更多的是学生主体和文本材料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英语阅读不同于中文阅读,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基础上进行。故而要保证英语阅读的有效性,在高中英语阅读指导中,做好阅读前的知识准备就是基础。在推进阅读活动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材料是客体,而教师是联系学生和材料之间的桥梁。只有让学生这一主体充分地融入到材料中进行自主阅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感悟,如此,阅读才会是有效的。反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教师依然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就需结合教学实践而作出相应的改革。

1. 加强课前指导,准备阅读知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大多教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中对语篇材料的讲解上,或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而引导学生对语篇材料进行交流活动,而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听讲或探究中却不能主动参与,原因何在?其实,阅读要经历前阅读阶段,即知识准备阶段,在阅读中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背景知识,没有对语篇材料有初步了解,那么,无论是讨论还是交流,学生只能“人云亦云”。

故而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加强课前引导,引导学生准备好阅读所需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方面需要学生提前了解材料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则要让学生根据材料而了解相应的背景材料,积累相应的词汇、短语等,否则,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只能听而不能主动融入,阅读效率自然不高。如“Advertising”的阅读教学中,如学生没有基本的广告常识,那么,对材料的理解也就容易遇到诸多困难。

在课前准备环节中,首先,基本词汇的学习是基础。很多教师喜欢将词汇教学放到课堂上进行,然后再进行语篇教学,其实这种做法效果不是很好,毕竟学生没有那么强的接受能力。故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提前教学词汇。如Module 3《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下列单词和短语,并写出他们的中文意思:forecast、once、fare、observe、rest、in sight、wish for、watch out for、come to one’s aid、in relief等,这样做的目的可让学生先了解并学习词汇,为阅读奠定基础。其次,要结合材料让学生了解背景资料。如Module 4 《Unit 2 Sporting events》的阅读前了解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知道一些常见的体育运动比赛规则等,这样,在语篇教学中学生合作交流时,也可拓展学生的话题,促进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提升阅读效率。

2. 结合阅读材料,创设情境激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关键点。教学实践中,为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材料的基本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教师结合语篇材料和学生的实际而创设情境,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在情境创设中,一方面是太关注情境本身而忽视了在情境中启发引导引导学生,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忽视情境和教材内容的联系性,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而阅读材料而创设情境。如此,情境没有起到真正的启发作用,相反因情境而占用了课堂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语篇的内容而进行,要能起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有要能让学生对语篇材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Module 2《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的阅读教学为例,该材料是围绕男孩失踪而展开的,而其中又有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标题是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周围关于失踪的话题,然后围绕标题而展开提出问题,如:How/When/Where was the boy missing? Why are they puzzled? What are the police going to do about the boy’s disappearance and how? 如此,学生自然会对材料产生兴趣,在引导学生初读个概括文章内容,学生也会对材料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3. 加强引导探究,促进知识构建

在情境的指引下学生初读,对材料内容有大致理解,接下来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材料内容,掌握语法知识的关键环节,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这些更多是交由教师讲解完成的,学生较为被动。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可提倡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问题引导,促进学生合作,在探究中完成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以语法知识为例,当学生提到材料中所涉及的语法时,教师不宜直接讲解,而可提供类似的句子引导小组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教师再精讲归纳。如由“carry”而引导出的carry out、carry on、carry away、carry off等短语,可提供如:The pla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mmediately. Despite all the noise, he carried on reading.等句子引导学生翻译,小组学生共同翻译后对比其不同,教师再指出不同并精讲。

在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探究时,学生初步后引导小组成员对内容进行概括, 然后再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交流活动。如Module 5 《Unit 2 The environment》的教学中,以问题Who are the three speakers? What side does Mr. Lin Shuiqing and Mr. Qian Liwei each represent? By how many times has the world’s population increased since 1800?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而初步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小组学生围绕材料内容而回答:What society does Lin Shuiqing belong to? What does Lin Shuiqing start his speech by talking about? What is happening to large amounts of fish? What does Lin Shuiqing think we should teach people about?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Why does Qian Liwei think production should not be cut back? What does Qian Liwei say we should produce more of? What does Qian Liwei say we need more of? What does Qian Liwei say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do? 不断深入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材料的内容,教师在学生解答后给予指导,针对学生解答问题中的不足而给予点拨,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经历阅读过程,丰富其体验。

4. 关注学生体验,拓展应用巩固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出成绩,追求升学率,很多教师对学生的体验都较为忽视,尤其是阅读教学中,但凡材料讲解清楚了也就意味着教学任务完成了,而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有什么体验,有什么收获教师并不关心。在教学中广大教师更多将注意力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对文化的传承,行为的培养等并不是很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结合阅读内容而多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其在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获得满足感,这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以Module 1 《Unit 1 School life》为例,在该单元的教学后,可展开“各国学生学校生活大比拼”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其它国家学生的学校生活后和自己形成对比,由此活动还可让学生形成小论文,也可展开辩论活动,如此,可带动学生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表达活动。又如Module 5《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的教学后展开与人相处的心得体会,也可让学生分享和他人相处的一些技巧。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 网络资源 历史课堂 搜索功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历史课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资料的缺乏,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习惯和热情,学校课程设置不当,所以很难使教师在每一堂课都激发投入的热情。鉴于网络教学的优势,我在农村初中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尝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网络教学,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借助网络资源,营造和谐交流的课堂氛围。

陶行知在晚年写的《实施民主教育提纲》中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就初中历史课而言,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主角。我在初三历史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课堂应成为课堂教学民主化的逻辑起点、民主化又是和谐沟通的前提,而在众多媒体中,网络在营造课堂教学民主化氛围上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因此,我对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结合网络媒体、尽量把学生的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结合起来,消除师生隔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初一历史“评价秦始皇”活动课时,由于很多学生课前没有准备,无法交流,这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我校多媒体网络教室浏览网页,找到资料后再交流。这样学生可以在查找到资料后在系统平台上自由交流,克服以往常规活动课上交流有效的缺陷,尤其是使胆小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网络教学课,都在学校的电脑室进行,特殊的空间结构给教师提供了与学生交流的更为平等的场所,使自己去除外表的威严,在学生面前塑造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我也积极投入,指导甚至融入学生的活动中。可见,网络建立起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去除学生交流的心理屏障,民主氛围得以营造。网络融入历史课,适应了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点感兴趣、容易接受的心理特点,网络的新鲜感无疑给学生注入了强心针。我深深体会到:学生信赖网络、认可网络、参与课堂。

二、依托网络材料的直观性,促使学生融入情境,激发交流的欲望。

在教学中,图文并茂的网络材料,能有效促使学生融入到网络创设的情境中,发挥自身认知的主体作用。如进行初二历史“红军长征”这一课中,我精心设计与构思网页的内容,搜集大量的与长征相关的资料图片(如四渡赤水,过雪山等10多幅图片) 和相关资料、评论,将教师的语言灌输内容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音像等媒体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丰富的网页内容所吸引,通过浏览和思考网页内容,获得知识并提高能力。

可见,传统的活动课中大多数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而在网络多媒体提供的大量感性材料中,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兴趣选择所要的内容,从而与同学沟通。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唤起他们沟通的欲望,而且网络教学参与活动课打破了以往个别学生发言的现象,使人人都有动手、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会出教学的全体性、民主性,实现网络教学课中的人人平等。每个学生在上网查资料的过程中,都自学自悟,独立求索,拥有了一个美好的心境,逐渐在沟通中有意识地创新。

三、依靠多媒体网络系统,实现课堂师生交流的真实化、个性化。

历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不敢当面提出问题,也不善于发现问题。网络教学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使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沟通,营造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对活动课设置的内容讨论(如讨论、人物事迹评价)进行个性化的讨论,也使每个学生都改变上课时不愿举手的习惯。例如:本学期,我们在校园网BBS上设立《历史小天地》栏目,让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华盛顿、拿破仑等),谈学习一些历史事件的感受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联机讨论、BBS自由发表大胆而富于创造性的观点,并且与其他同学随时进行交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对有疑问的问题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见,采用网络混合式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上机、教师点拨、开展活动几部分组成,恰好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同时为学生反馈提供便捷的途径。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使活动突破教学中教师对时空的限制,网络环境简化了评价程序,使得反馈信息更及时、准确,使学生更愿意、喜欢说真话,从而实现教学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

四、凭借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实现交流的自由化、多样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大量的图片丰富了历史信息,而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搜索功能,利用其便捷性,不论是文字资料还是图片资料、数据材料,都可以现查现用。特别是历史网站,对资料都进行了优化归类,制作者都精心筛选编辑,为我们拥有更优化的网络材料提供了保证。因此,我在活动课时经常指导学生利用“谷歌、百度、新浪”等搜索引擎,搜索他们所需要的资料。学生按老师提出的相关要求在网上搜索、下载及资料的组合,将信息课所学到的中文书、word操作基本技能 、相关网络知识运用到课堂中,在活动课沟通中显得游刃有余,“百家争鸣”。

例如:在初二历史《新中国的外交的成就》中有两大板块可以让学生分成两组自由发挥,开发网络资源。一组学生负责我国五十、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的外交成就图片,z另外一组是图片文字资料。然后让学生拼接成外交成就展。意味深长的是: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成就图片展投入了高度的热情,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的剪辑、插入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有的同学甚至制作了小海报。可见,多媒体教学网络以多媒体为传播信息的渠道,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师生之间同时自由传播大量有益的真实信息,也使活动课交流实现多样化,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综上,借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解决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使初中历史课堂更加精彩,真正成为学生乐学的沃土。但是网络的自主性很大,网络的内容十分芜杂,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容易被精彩纷呈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甚至会出现上网玩游戏、上网聊天等不良现象,有其一定的局限。因此,网络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对历史学科有宏观的掌握,而且要熟悉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结合起来,这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

参考文献:

[1]优秀教师论文选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1,(第1版).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4

关键词 初中学生 阅读能力 意义 方法

通过学生智力发展来看,智力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以及语言的特点。那些数学语言水平低的学生,对数学课程中语言信息的敏感性要差很多,思维也比较慢,这就导致知识理解能力差。所以说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是很必要的。

1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中学生当前的阅读状况,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我校泸州市重点课题《贫困山区农村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选取全县26所单设初中数学教师和2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在教师中阅读数学杂志的占15%、突破所教学科的占85%;认真看过中外数学史占18%、比较认真看过中外数学史占60%、未看过的占22%。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很多教师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数学阅读教学的研究,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在学生中认为阅读数学教材很有必要的占35%、认为比较重要的占42%、认为可以不读的占18%、认为只要会做题就行的占5%;在对如何阅读数学定义、概念、定理的调查中背定义的占51%、只是看的占22%、去理解的占16%、阅读后做题的占11%。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很多学生意识到了阅读数学课本的重要性,但对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还不够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2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

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数学的语言水平,还可以提高数学的交流能力。如果学生只是利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授,是很难完整自己的数学语言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多阅读,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的交流能力。

第二,有利于发挥数学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教材编制专家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师要重视教科书的作用,不仅是作为自己的讲课材料,也要让学生重视教材的阅读。

第三,重视数学阅读符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以后的人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让自己跟上时展的潮流。自学的主要形式和核心就是阅读能力。

第四,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个别化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成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靠集体的教学是办不到的, 必须是要靠个别化的学习,个别化学习的关键就是要学会阅读。

第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也符合中考命题的趋势。现在中考题中信息题的比例越来越多,更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

3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数学的阅读在形式上主要是有两种:一是探究式阅读,二是吸收式阅读。所谓探究式阅读就是说在数学阅读的时候,要用数学的逻辑性和教材编写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作出预测和估计,进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最终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所谓吸收式阅读指的是用阅读领会数学的一些原理,最终得出结论。前一种阅读主要是对原先知识结构的检索,靠记忆印证,这样就容易缺少主动探索的精神。探究式阅读就是阅读的同时发现以及发展知识,是创造性的学习。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找一个和数学相关的著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真正的愿意去阅读这些数学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用课本之外的知识来解释某些问题,久而久之,培养起学生主动阅读数学材料的兴趣。再一个,教师要让学生深知阅读数学材料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通过阅读获取了一些成功,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2)要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学会阅读数学的材料。数学教科书将数学课程变得具体化和详细,教科书是教师授课的主要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材料,教科书集中地展现了科学性和思想性,不只加强了数学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还结合现实和实际,渗透现在社会的科学思想,它无疑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教科书时,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扶读、引读最终到放读,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最基本的阅读技巧,让学生足以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解释以及推断。理解是数学阅读的核心,它包括了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做到知识的系统化,并且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善于捕捉一些新的数学问题。详细具体的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可以在阅读的时候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启发自我思维。

第二、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好地做笔记可以积累经验,避免遗忘,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数学的阅读主要是有三种:①梳理性笔记。梳理性笔记就是从厚到薄,是对阅读内容的不断深化和提炼。②感触性笔记。所谓感触性笔记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积累下脑海中闪过的火花。③疑问性笔记。疑问性笔记就是在阅读时候如果遇到比较难的问题,要积极地做好记录,要做到系统的自己的知识以及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此外,应该建立起自己的问题册,将随时发掘的想法记录下来。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5

藏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环境一、引言

在藏族地区的初中课程中,汉语文教学是藏族地区初中学生的第二语言教学。藏族是我国人口分布较广的一个少数民族,除青海、两省为藏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区外,在甘肃、云南等省也居住着一大批藏族人民。由于藏族地区地域广阔,使得藏族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加上学生在文化信仰等方面所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藏族地区的学生极少用汉语交流,因此加大对藏族地区初中学生的汉语文教学的重视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讨论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现状,具体分析目前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教学状况和教材状况,以期对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二、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背景与环境

藏族同胞居住的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比较艰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使得藏族地区人民的教育水平尽管在解放后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我国其他地方相比,教育水平还是远远落后的。尤其是个别地区,甚至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享受正常的教育。纵观整个藏族地区,大城市和城镇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条件要优于农牧区,农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条件优于游牧区和纯牧区。藏族牧区人口稍多于农区人口。要发展农牧区的教育,既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更需要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藏族地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西部大开发的逐渐深入,不仅为藏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与人才资源,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也对藏族地区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藏族地区的初中汉语教学,除了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制约外,某些软环境诸因素也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招收少数民族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采用少数民族文字讲课,小学高年级或中学开设汉语文课,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各民族有权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同时也应该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文,增进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大团结。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既充分保障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功能互补,又提供了宽松明确的教育保障藏族同胞等少数民族的汉语言学习。

三、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于1999年制定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培养民族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汉语课教学必须从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切实加强学生读、听、说、写、译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这段话规定了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的学科性质,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实践也有指导作用。因此,藏族初中汉语文教学不是母语教学而是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由于藏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是汉语,因而他们也一般不具备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教学应该以汉语是第二语言为出发点,遵循作为汉语第二语言的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主要培养藏族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言语技能。

四、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具体办法

由于师资条件和学习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别,现阶段藏族地区学生大都汉语言基础薄弱。我国藏族地区汉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归根到底是培养藏族学生的汉语言技能,要提高藏族学生的汉语言技能,就必须从汉语的语言、词汇、语法等基本的语言要素入手,通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汉语言进行交际和写作。

1.创造学生使用汉语的环境

由于藏族地区学生以藏语为母语,汉语文基础大都比较薄弱,汉语言的运用能力也远远达不到日常交际的程度,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说汉语,为学生创造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和氛围。让学生坚持尝试用汉语进行阅读和写作是增强他们的汉语文能力的基础和提高汉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老师作为藏族地区汉语文的教授者,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及校园环境为学生用汉语与老师及同学间的交流创造机会,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思考和回答问题时用汉语进行讲述。在校园中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时,也可以让他们尽量使用汉语。通过坚持学生在日程生活中使用汉语来提高他们使用汉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他们的汉语言水平的提高。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汉语文阅读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自习及写作课的良好机会,鼓励学生进行汉语文课外阅读。内容并不用局限于文学作品或者课堂上的教材,老师应该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广泛的阅读材料,如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优秀书籍等。不同学生的汉语文基础是各不一样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为学生选择难度适当的阅读材料。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应该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和技巧给学生讲解阅读方法等,提高阅读效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材料,结合平时语文考试的要求自己出题并做出回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做到一举两得。

3.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

老师要鼓励学生养成用汉语写作的良好习惯,积极培养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学生经过大量的汉语交际和汉语阅读,已经为汉语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写作能力,这不仅是汉语文考试的要求,更是学生汉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指标。汉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能够看懂一般的汉语文籍,还应该让学生能用汉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中国人都听到自己的声音。藏族地区学生的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尽管较差,作为以培育学生为天职的语文教师,更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直面这种困难,积极寻找各种有效途径,提高藏族地区学生汉语文能力,促进藏族地区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贺能坤.农牧区教育调适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罗芳.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6

关键词:数字化故事叙述 初中英语 课程设计 应用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有效的学习方式将在初中教学中不断得到普及与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作为一种交流经验与分享知识的学习方式也将会在初中英语课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就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应用问题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概念介绍

数字化故事叙述主要是指将讲故事这样一种教学与交流艺术与信息技术(图片、视频、声音、动画及网络多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或叙述形式。通过运用图片、视频、声音、动画及网络多媒体技术,把故事形象地讲述出来。其目的在于通过数字化故事叙述这样一种形式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经验,并在这样一个快乐的故事讲述中将所要传输的信息有效传送,最后达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目的。

2、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设计原则

2.1 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求在进行数字化故事叙述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在具体对初中英语课程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强化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意识。

2.2 结合并贴近实际的原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为更有效实施数字化故事叙述,作为教师,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选择具体的。生活化的题材或材料,紧密联系生活,并结合具体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也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3 多感官有效参与的原则。多感官有效参与的原则就是要求在对数字话故事作品进行设计或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重感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搜集资料和制作数字故事板等环节中。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各个感觉器官,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3、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应用过程分析

3.1 学习主题的选择。学习主题的选取是开展数字化故事叙述活动的开始。在具体的选取上不能局限在传统故事简单的曲折情节上,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以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为核心,并联系时事或学校活动与事件。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题材作为活动的主题。比如,当下我们常提到的低碳,以《低碳生活――We can have a beautiful city》为例。接下来就是分组,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分配,尽量使每个组都有擅长组织、写作或操作电脑的学生。

3.2 拟定学习计划。一个优秀的活动都是有团队共同参与完成的,学习计划的拟定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活动。共同完成小组任务。比如在对于时间的安排上,要涉及到数字故事作品在制作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等。在具体活动安排上,要涉及到人员分工等及脚本策划等,通过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3 开展学习活动。这一阶段算是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主体部分,因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知识的获取及技能的提高和掌握都是在这个环节中实现的。学生可以单独的开展学习活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也可以整个班集体共同学习与探究。在活动形式的选取上,可以通过参观、座谈、阅读及调查的形式来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学习与交流活动。作为教师,在这个关键的环节里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效;l导学生开展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或指导。

3.4 形成小组作品。小组作品的形成环节是学生活动成果的主要体现。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并结合搜集到的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进行数字化故事叙述脚本的编写工作,同时配以恰当的个人解说或音频素材,这样就基本形成了各个小组的数字故事作品。实质上,数字故事作品的形成是对学生知识与情感的有效体现。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7

一、了解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培养阅读的意识

(1)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数学阅读流于形式。阅读教学虽被提上了日程,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少教师跳不出旧的教学模式,总希望课上多讲点知识给学生,不舍得给学生多留自主支配的时间,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看”和“画”的基础上,蜻蜓点水、草草而过,没有让学生真正去阅读质疑、合作交流。在教研工作中,教师也没有认真去探究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使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2)受定势心理的影响,缺乏阅读兴趣。由于初中生自身认知水平及生活背景的制约,普遍对数学产生了定式心理:一是依赖性心理。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只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在学习中,他们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归纳,习惯模仿硬套。二是恐惧性心理。部分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学习跟不上,对数学“谈虎色变”,对数学产生了恐惧的心理。由于定式心理的影响,学生对数学阅读缺乏兴趣。

二、关注学生,创设情境,培养阅读的兴趣

初中生缺乏稳定性,注意力很难持久。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水平、教材的实际,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才能达到目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我在“数轴”这节课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提纲:①问题中画图时,马路用什么图形表示?站牌起什么作用?怎样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②图中,O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③画数轴的步骤是什么?原点起什么作用?怎样理解“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④数轴上,在原点的右边,离原点越远的点所表示的数怎样?在原点的左边呢?教学时也可引用经典数学故事、史料、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材是数学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做好数W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1)通读:初步感受问题发生的背景及整体脉络,了解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定理,会用通俗的语言将本章节的大致内容描述出来。以《多边形》教学为例,教师先安排学生对多边形的章节进行通读,了解章节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节的内容。通过对课文的通读,大部分学生知道了这节主要介绍了多边形的定义、分类、角和对角线等内容。

(2)细读、精读:认真读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把握文中关键词、关键句,把握整体内容,认真注意每一个细节。通过细读,学生会发现:不是任意的几条线段放在一起就能组成一个多边形,要组成一个多边形,首先要注意线段的“首尾相接”。

四、重视阅读过程,培养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学生通过阅读,产生疑问:为什么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等于360°?通过对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外角和的计算,发现所有的多边形都具有这个特性。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共同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分工动手操作、讨论,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三角形的高”,我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高?第二,三角形的高都是在三角形内吗?根据反馈,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第一个问题,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让全班学生讨论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发现:不是所有三角形的高都在其内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不仅使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还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篇8

(一) 政策宣传覆盖初三学生 

在职业学校招生日益困难的形势下,中职资助政策强劲地推动了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各学校将此作为招生宣传的重点。每年3月初,中职春季招生工作全面启动,各中职学校招生教师奔赴全市各区县百余个乡镇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初中学校配合招生,召集所有初三学生接受了一次直接的资助政策宣传。春招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感受了职业教育学习氛围,同时也了解到当时在校的高年级学生正在享受中职助学政策的资助,他们成了中职学校与初中学校之间的宣传桥梁。这种学生间的宣传具备随时性、持续性、真实性的特点。 

(二) 录取通知附有申办材料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申请指南》成了中职资助的宣传材料直接递送到学生和家长手中,家长对助学政策、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监督管理等程序都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也可以督促子女合理使用助学金,切实发挥助学效果。 

(三) 新生入学开展资助宣传 

新生入学后,学校助学金管理中心将召集所有新生开展有关资助政策及申请程序的宣传,向学生发放《学生资助工作手册》,对照政策要求,明确资助对象、资助比例和申请条件,通报申请材料的收集、整理、审核、上报等工作,督促学生及时提交户籍证明、家庭困难证明、学生资助申请表等材料。 

(四) 申报审核公平公正公开 

学生准备资助申请材料时,需要带上户口簿原件,到辖区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要求能够体现户籍性质、户主信息及本人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经济困难家庭佐证材料以民政部门核发的证书优先,天灾人祸与疾病等原因也需出具相关证明,低收入家庭必须有乡镇以上出具的经济困难材料。材料准备期间,班级内部深入宣传,同学之间密切联系,互相监督,组织审议,形成统一意见,将有限的资助名额用到最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受助学生信息在校内公示五天以后才能报出。 

(五) 资金发放直接严格规范 

教育系统的学生信息管理与财政系统的账户信息管理相互独立,各尽其责、各司其职,促进了中职资助资金的规范管理。 

(六) 结合学籍实行动态管理 

学生流失时间分布于整个学段内,第一学年流失现象尤其严重。资助政策力求达到应助尽助、助之有效,要求实行学生信息月报制度。各班级每个月末统计在校生人数,及时更新系统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二、效果与问题分析 

(一) 体现了政府主导,但申请管理工作成本大 

受助学生需要户籍信息、困难证明等材料,初中毕业生一般还未成年,需要家长来代办相关资料,大部分受助学生来自农村,交通不够便利,有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为材料收集工作增加了难度。许多家长的文化基础不高,材料准备时常常出现重复性、无效性的操作,这些都增加了资助申请工作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欠佳,素质不高,影响了助学材料收集的效率,大大增加了班主任在宣传解答、材料收集整理过程中的工作量。 

(二) 提升了社会效应,但资助标准亟待科学化 

助学金未能打破平均主义,助学标准单一,不能体现区域经济、家庭收入的差异;未能与学生的学习和表现相联系,存在重补助轻奖励的弊端。城市户口中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较困难,他们都是城市居民的弱势群体,所占比例仅有十分之一,却不能享受免学费资助。 

(三) 整合了职教资源,但顶岗实习缺乏规范化 

第三学年的免学费资助中,未能考虑到专业特点。如医学类,学生在毕业前夕才能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否则不具备顶岗实习资格,因此学校学费无从收取;有些用工紧张企业在支付学生学费问题上态度积极,愿意合作,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则对支付学费持消极态度。 

(四) 推动了招生工作,但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化 

近些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市中职学生三年学制内总流失率在20%左右。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近几年来,中职学校毕业生人数比招生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中职学生存在严重的流失现象。 

三、政策执行建议 

(一) 推进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 

将学生户籍信息与学生校籍信息相关联,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信息共享机制,打开部分信息连接通道,通过网络审核确定学生户籍信息,免去学生户籍资料的审核、整理等烦琐工作;将中职学籍信息与其他学籍信息、务工人员信息相关联,及时掌控学生流失现象,规范受助学生信息月报制度。 

(二) 健全资助标准动态管理机制 

将奖学金制度与助学金制度相结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技能,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将生均补助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差异动态调整补助标准,将资助等级与家庭经济状况相结合,结合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区别对待,充分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性与有效性。免学费逐步实现全员覆盖与全学段覆盖相结合,将为数很少的城市户籍学生纳入免学费补助对象中来,将第三学年纳入免学费学段中来。借鉴西方国家运作模式,企业有偿使用中职学生,直接上缴财政,由政府统筹,以统一发放的形式减免第三学年的学费。 

(三) 有效促进学生多维立体发展 

学生流失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中职学校的学习、就业和发展缺乏吸引力。在政府主导、主管部门重视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落实一专多证制度,将理论转化为技能,使学生在竞聘求职、自主创业中占据优势。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职场培训,有效提高职业能力。在校学习期间,组织学生到专业相关的企业参观学习,参加人才交流会,正确定位自己,了解就业方向,了解自己今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打造当代职业教育品牌新形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