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2-04-29 04:00:45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篇1

一、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很多教师对于美术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定位的认识都过于狭隘,会简单认为美术课程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对于相应的美术作品形成一定认知,能够借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品位。这些确实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学目标,然而,美术课程的教学功能定位绝不仅仅局限于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艺术审美品位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逐渐形成,要让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相应的理解及判断。这才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感受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美术课程的深层次教学意义的体现。教师要对初中美术教育的功能有全新定位,对课程教学的效用展开更深入的挖掘,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积极正面的影响,并且让学生从美术课堂上得到更多有益的收获。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画家,而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而美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色、质,其本身就含有这种轻松愉悦感,其实质是人类感情的载体。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感觉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可以说,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情感释放的过程,同时它又是一个心理完善和健全的过程。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是当前的义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体现美术课程在实现这一教育目标上所能够发挥的辅助功效,并且对于美术教育的功能定位有更深入的挖掘,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且具备健全人格的优秀学生。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为了更好地体现美术课程的教学意义,并且实现美术课程教育新的功能定位,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思路上有积极的革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这也能够极大地提升美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在很多知识的讲授上教师可以用现代化工具作为辅助,这不仅能够让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也能够降低知识点理解上的难度与障碍。同时,现代化工具在欣赏课的教学中也能够发挥极大的效用,通过多媒体能够将很多精美的艺术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无论是图片还是视频的展示,都能够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作品,并且让学生对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有更深入的体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比传统的口口传授的方法更加形象生动,省时省力,而且它所传递的信息量很大。比如,在给学生讲授“近低远高”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用多媒体动画,立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而不再是用文字单纯抽象地表述这个概念。教科书中虽然有图片,或者是教师找来课外书中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但图片的大小是十分有限的,很难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底什么是“近低远高”。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则极大地化解了这个教学难题,能够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这个概念以及它的体现。这便是教学效率的一种提升,也充分体现了教学思路的积极转变所能够带来的教学变化。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非常重要,很多教师也能够清晰意识到这一点。然而,在过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虽然明白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对于这一点的落实却并不透彻。在全新的美术教育功能定位的引导下,教师应当在这一点上有更为深入的改善与革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设计中要更明确地体现这一点,要不断深化对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营造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并且能够真正实现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也能够更好地体现美术课程的教学价值,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线的魅力》这节课时,教师应该不要拘泥于课本上所讲授的内容,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条来画出自己心目中所想象的图形,并且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图形所具体代表的含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也感受到了独立创造的乐趣。随着这样的教学过程的不断积累,学生的独立思维会一点点加强,不仅想象力与创造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自身的美术创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与构建。

四、总结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篇2

1.在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美术资源相对欠缺

课程资源的概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经常提及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单纯的课堂资源,而新的课程资源概念,则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内涵,把课程资源的概念拓展到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各种教学资源,初中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是指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所有学习资源,其中也包括一些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课外美术实践活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术课堂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造成的,无论是课堂的美术教育课程资源还是课外的美术实践资源,其资源量都显得相对不足。

2.教师的美术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从目前来看,在相当一些学校中,缺乏专业化的美术教学人才,即便是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其相关的业务素质也未必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教师刚刚走出校门不久,所掌握的美术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关的美术教育实践经验,因此,往往教学的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中学,相对来说,美术教师的数量是比较少的,彼此之间在美术方面的业务交流也相对较少,这给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业务的提升带来了客观的困难,这种状况的延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促进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美术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1.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美术学习态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在初中教学中,往往要把美术学科视为学校教学的边缘学科,因为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学校对于美术的教育也自然缺乏应有的重视,受这样观念的影响,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态度也不够端正,认为美术学习是可有可无的,在思想观念上对美术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开展,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的态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

由于一些学校对于美术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投入的资源也就相对的不足,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无论对教师相关的业务培训还是对基础的设备、资源的投入,以确保初中美术教育的更好开展,促进初中学生美术素质有效提升。

3.要突出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篇3

现在独生子女众多,他们一般受到两代人的宠爱,过度的家庭宠爱容易导致他们的情感和意志力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树立成功感受,在细微进步的过程中积聚起朝前走的动力,当他们获得了一点小小成就的肯定与鼓励后,必然会想要得到更大的成就。这就是对学生创造热情的激发,也是对学生潜能的诱导。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其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用感情去体验,能够保持稳定、长久的审美兴趣。

二、初中美术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质的方式

1.加强审美教育

在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审美教育的开展,这样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落实。初中美术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克服上课的随意性,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但是也需要避免将学生向画家方向培养。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的绘画知识,并且关注学生审美素质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如,在课堂上多开展美术欣赏,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艺术感知视野;强化学生的编织、剪切、版画等一些手工课的培养训练,以达到训练学生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的目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仪表,用整洁大方的穿着和板书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和创造美术作品,如能够从线条的搭配、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表现作品。教师不能给学生限定太多的规则,否则容易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造成学生作品中个性张力与内在活力的不足。因此,不论学生的作品所表现的是印象派特点,还是画面表现过于平淡,在讲评的时候教师都需要多鼓励学生,挑优点讲评,对学生创造性的一面加以肯定,以激发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想法。笔者最近几年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改革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2.美化育人环境

最近几年,我国强化基础教育建设,不断进行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的优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努力让学生养成爱学习、讲卫生、爱护学校环境的习惯。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向学生开展潜意识的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的重点与核心在于以情动人,而不是要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教师甚至可以用静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感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在教学楼内张贴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作品中的父亲是一位生活贫困的老农;张贴王福春的摄影作品《建设者之歌》,这幅作品表现的是一位吃苦耐劳的建设者形象;张贴彭耘的国画山水作品,其作品表现的是对家乡山河的赞美之情;等等。学生看到这些作品就会在心中产生一种振奋、努力的学习精神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学生在感受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过程中,也在接受审美教育,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会自然地得到提升。

3.引领学生发现美

美是无处不在的,在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充分了解,以学生的视角为基本出发点,调动与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尽量多地接受一些美术工具和材料,帮助学生提升美术运用技能,在潜意识中提升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初中美术教师就是学生认识人类艺术美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引导者,其能够让学生了解美的表现方式与运行规律,从视觉、触觉等多个感官方面触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并最终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创造美。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初一美术的学习内容是欧洲的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等,这个单元所选择的题材都是生活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普通事物进行观察,将生活中的艺术和人的感情联系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依照自身的喜好收集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如,让学生搜集要学习的作品创作者的生平轶事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作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品评作品。

4.深层次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审美心理特质

在上美术欣赏课的时候,学生都会对艺术课程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开始接触艺术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思想还不成熟,因此多是用自己的眼光去品评、看待,最初他们认为好的绘画作品就是画得像的作品,对一些外形画得不那么像的作品完全不理睬,是这些学生觉得画得不像不美的作品却是教师要介绍的世界名作。受到这种反差思维的影响,学生会慢慢认识到艺术作品不是外观画得像就是好的。学生有了这种思维方式后,就会突破表面的框架限制,探索作品表现的内在核心理念。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美术作品时,需要选择一些内在核心理念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艺术作品,从而拓展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眼界,而不能够只是将学生束缚在一个纯粹的欣赏区间内。如,教师将徐悲鸿的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时,学生会觉得很有气势,不自觉地就会对这些作品表示赞许。但是当教师将刘海粟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会觉得看不懂,表现出非常迷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这两位画家艺术创作风格的差异,以及各自使用的用色习惯和材料的差异。通过对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美的追求不在于外在的像与不像,此外,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艺术作品对自然美的一种追求,引导学生在感受画家创作的美好形象的同时,体会作品当中所存在的各种纯真动人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进行艺术作品欣赏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生活与艺术的情趣,并且从中感受到教育的思路。

三、结语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理论;实践;现状;建议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初中生通过美术欣赏教学,能打下发现自然、艺术、社会美的基础,使他们获得关于美的知识的同时得到发现美的能力。并且,美术欣赏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这样的能力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明辨美丑,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未来并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奋斗,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为形成完美的人格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说,初中生在接受特定的文化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增强自身的美术欣赏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素质。在审美观念以及审美能力上都要有所转变和提高,以此加强初中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立性和想象力。美术欣赏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力去理解作品内涵。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欣赏是个人的事情,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如今的初中美术欣赏教育课,出现了不少问题。在幼儿园许多孩子都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锐减。这是由于中国的教育制度,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考试成绩上,造成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学习成绩比兴趣爱好更重要的现状,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也是美术欣赏教学难以开展的原因。

二、探究适合培养学生审美修养的教学模式

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技巧是培养学生审美修养教学模式的关键。首先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创造能力,以引导为主,多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创造美的灵感。其次,因为审美修养的培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有所不同,在了解清楚知识内容的类型之后再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方法

如果这个社会中的人都缺乏审美意识的话,可以说世界上就没有了美,也没有人发现美,也不会有人去创造美,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是美丑不分、脏乱的社会了。因此,要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要先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在上美术课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讨论,探究出美术中的美。笔者在培养初中生的审美修养时,考虑到初中生的基本情况,提出了符合时代教学要求的三种教学新模式:

(1)实践性赏析教学模式。学生在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过程中,除了要对作品本身的背景故事,以及创造作品的艺术家有所了解外,学生自身感受也很重要。再美丽的艺术品,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到艺术所展示的内涵,就难以感受到艺术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故在实践性赏析教学模式中,初中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静静地感受老师陈述的美,选择好角度以及切入点,用善于发现美的灵性,去感受美的存在。理论结合实践是学习中的关键,实践性赏析教学模式,将学生从课堂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在实践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发现美,学会尝试用自己的角度去审美。

(2)文献赏析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老师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去搜索关于艺术品的故事,以及艺术家的创作经历等有关美术文化、知识背景之类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不仅能有选择性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启发,还能提高学生对各种知识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加学生发现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

(3)讨论赏析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应用自己所得到的感受以及自身对于美的看法与别人分享与讨论。在这过程中既能加深自己对美的感受,也能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别人所发现的美,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美术欣赏教学是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更注重教学与育人的结合,引入多种美术欣赏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提高学生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从而提高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晓梅.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吉林教育,2011(16).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篇5

本文从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初中美术学科的存在价值,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 心理特点,初中美术学科的课时设置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诸方面,对初中美术教育 的目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不同于现行《教学大纲》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认为对初中美术 教育应作全面实际的了解,对初中美术教育目的应作科学准确的定位,并设想了一些根据教 育目的的调整而改变的方法。

教育目的,或曰教学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问题,是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教育目的一旦确定,必将制约、影响着所有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操作。本文论述的 是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论述该目的之前,让我们对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受众进行一番了 解。

美术教育的涉及面相当广泛。如以年龄分段,有学前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 育,大学美术教育,直至老年美术教育等等;如以教育场所的不同来区别,则可分为学校美 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等等。应该承认,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场所的美术 教育目的的定是各不相同。本文涉及的美术教育的受众是:必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 中的全体学生,年龄在十二岁至十五岁之间,学习形式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

初中美术教育要达到怎么样的目的?九二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 用》是如此表述的:"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 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学》又作了如此诠释:美术教育的目的分为一般目 的和具体目的,一般目的中包括智育目的,德育目的,美育目的;具体目的则包括:提高学 生 美术"双基"水平,提高学生美术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教育部体育 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美术教学学》,P49~52,高等教育出版社。

看了以上这些文字,一个基本感觉就是:上述教育目的内容繁杂,目标繁多,多头平行,条 理不清。可以想象,有关专家学者在制定初中美术教育目的时,太想面面俱到,恨不能穷尽 有 史以来出现过的所有的关于美术的教育目的。于是乎,这个教育目的的字里行间,处处与历 史 上曾有过的如技能教育、审美教育、情操教育、能力教育、个性教育、创造教育等教育目的 论一一暗合,真不愧为集美术教育目的之大成。遗憾的是,这教育目的只是出自一些人的想 当然耳,它并没有真正反映出初中阶段美术学科的特点,与学校的美术教学实际情况尚有不 少差距。

教育目的应该体现学科特点,联系实际,准确明了,切实可行。本文认为,初中美术教育应 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说来,就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 别美等能力为主要目的。

原因如下:

应该看到,初中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这从近年来国 家对有关美术教育的师资培训、设施添置的投入不断加大可得到印证,这也令从事美术教育 的教师感到些许的欣慰。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 育作为首选,语、数、外等应试学科可谓是重中之重,是学生竭尽全力学习的内容。可以断 定,此种状况在相当的时间里不会改变。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 少人视作"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在这些人眼内,所谓美术教育的价值、功用,仅 仅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甚至连这样的程度都尚未达到。当然,也有极少数初中学校的极少 数班把美术学科作为"特色",但其办学目的直指升学,其教学目的与正常意义上的初中美 术教育目的不可同日而语,此应另当别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就在学校美术教育遭遇冷落的同时,整个社会对美的追求却是日甚一日 ,这种追求已浸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冷热相对,形成强烈反差,而初中美术教育就在 这样的无奈和夹缝中自得其乐地生存。

面对尴尬境况,要实施、完成《大纲》中提出的如此众多的教育目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 是学生的学,都很难与实际情况合拍。与其泛泛而谈地广提目的,不如实实在在地明确主要 方向,增强教与学的可操作性。

现行的教育模式,在西方已延续了数百年,在我国亦有百年以上历史,其间,各门学科的设 立,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都能体现三学科独特的存在价值。那么, 美术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它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又在哪里?这是决定教育目的的 一个重要问题。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认为,美术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并可锻炼、培养种种 非智力因素。这些人通常会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为例,说他既是艺术大师 ,又在物理、医学方面有所建树;并还会把爱因斯坦擅拉小提琴作为佐证。殊不知,此说已 步入误区,其错误就在于忽略了美术学科的特点,用各门学科的共性来取代美术学科的个性 。试问,现代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哪一门学科不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智力?有哪一门学科不 需要具备非智力因素?

相信每一位从事初中美术教育实践的教师都有如此经验;绝大多数主课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 ,其美术学习成绩也不错;反之,一些美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却不一定是全面发展的学 生。我们大家还都知道,各级各类美术院校及美术专业每年在招收学生时,其文化考试分数 线之低,总能令人瞠目结舌。这种局面的形成已非一年半载,以至于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某学生学习成绩不佳,报考理想学校无望,便在临考之前求助于美术教师,看能否帮忙突 击辅导一下,且到美术门类的学校试试,觉得那里是可以投机一把地方。

以上种种现象从不同的侧面说明:美术学科对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并没有 什么超乎寻常的作用,事实上,这也是美术学科的主要价值所在。

据说,在美术专业入学文化考试的分数线问题上曾有过争论,结果大概不了了之。不管怎么 说,为了开发大脑的左半球,却导致大脑右半球的萎缩,总是令人遗憾的事。

自有美术教育以来,中外学者在研究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儿 童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从涂鸦期到写实期的转变。研究表明,十三岁到十五岁的 少年儿童,由于心理发育的原因,绝大多数人会进入一个被称之为"高原期"的阶段,在这 个阶段,儿童对自己的绘画自惭形秽,不断产生抑制情绪,进而丧失了动手作画的兴趣。这 时候,学生对美术作业取的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很少有积极的参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甚至 不能完成作业,更有极个别学生出现抵触、厌恶的情绪。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 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这等情况,不少教师经过努力,想改变或者改善这样的局面,但总是收效 甚 微,究其原因,就是违背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规律。规律之所以叫规律,就是不以人的主观 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一定要初中学生完成相当数量的美术作业,特别是绘画作业,非但 不能达到目的,相反,只会增加教师和学生彼此的痛苦,得不偿失。顺应规律,才是明智的选择。

根据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整个初中阶段从六年级至九年级,四年共有一百四十 四节课时可用于美术科目的学习。对应《大纲》规定的各种目的,极其有限的课时愈显微不 足道。面对众多教育目的,其他姑且不论,仅"双基"教学而言,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何为基础知识?何为基本技能?"双基"要达到何种程度?《大纲》没有明确界定。从我们所 能看到的教材中,都包括有绘画、工艺设计与雕塑三大板块,具体区分,各板块又都包含了 大量内容。就以基本技能而言,视觉艺术的不同种类何止数十种。倘若有位精通各种技法的 教师,光是将这些技能讲解,演示一遍,一百多课时不知够用否?更惶论让学生"较熟练地 "掌握某一种技能了。美术课上,比比皆是的状况往往是学生将教材工具铺陈开来,还没动 手涂抹几下,下课铃声已响,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操作的连贯性或多或少地打了折扣。 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这是素质教育的初衷,也是现代教育的目标。曾几何 时,家长热衷于送孩子参加各类美术学习班,潜意识中或许还希望孩子能出息成美术专门人 才。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不可能、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专职画家。在物质 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要求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能培养出具有审美意识和能 力的社会成员。哪怕他们画不好一根线条,涂不好一块颜色。

在新的世纪,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必然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审美的要素,可 以这样讲,感受美,鉴赏美,审视美的能力,是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育应以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为主要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学目标指向审美能力,并不排斥诸如"双基"、"观察"、想象、创 造"等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理顺其中的主从关系。在众多关系中,审美能力是纲!其他能力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审美能力是皮,其他能力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论是 绘画、工艺或雕塑的教学,只不过是提高审美能力的载体,诸等能力的培养应当视为达到审 美目的的手段和媒介。其实,仔细想想,即使在专业性极强的美术院校,学生在具备了一定 的美术能力后,他们制作出来的各类美术作品,还不是为了表达其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和审 美价值么?

教育目的的调整当会增强美术教学的可操作性。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应向欣赏部分 倾斜,要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美的规律的基础知识、在八、九年级,可以完 整地学习史外美术史,结合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必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当前的美术评价,过多地看重学生的技能,其实应该淡化技能方面的要求。教育以审美为目 的,令美术成绩的评定也有了一个抓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绘画作业不再是评价的唯一 依据,考核可以更多地以试卷形式进行。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篇6

本文从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初中美术学科的存在价值,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 心理特点,初中美术学科的课时设置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诸方面,对初中美术教育 的目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不同于现行《教学大纲》中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认为对初中美术 教育应作全面实际的了解,对初中美术教育目的应作科学准确的定位,并设想了一些根据教 育目的的调整而改变的方法。

教育目的,或曰教学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问题,是这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教育目的一旦确定,必将制约、影响着所有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操作。本文论述的 是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论述该目的之前,让我们对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受众进行一番了 解。

美术教育的涉及面相当广泛。如以年龄分段,有学前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美术教 育,大学美术教育,直至老年美术教育等等;如以教育场所的不同来区别,则可分为学校美 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等等。应该承认,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场所的美术 教育目的的定是各不相同。本文涉及的美术教育的受众是:必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 中的全体学生,年龄在十二岁至十五岁之间,学习形式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

初中美术教育要达到怎么样的目的?九二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 用》是如此表述的:"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 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学》又作了如此诠释:美术教育的目的分为一般目 的和具体目的,一般目的中包括智育目的,德育目的,美育目的;具体目的则包括:提高学 生 美术"双基"水平,提高学生美术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教育部体育 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编《美术教学学》,P49~52,高等教育出版社。

看了以上这些文字,一个基本感觉就是:上述教育目的内容繁杂,目标繁多,多头平行,条 理不清。可以想象,有关专家学者在制定初中美术教育目的时,太想面面俱到,恨不能穷尽 有 史以来出现过的所有的关于美术的教育目的。于是乎,这个教育目的的字里行间,处处与历 史 上曾有过的如技能教育、审美教育、情操教育、能力教育、个性教育、创造教育等教育目的 论一一暗合,真不愧为集美术教育目的之大成。遗憾的是,这教育目的只是出自一些人的想 当然耳,它并没有真正反映出初中阶段美术学科的特点,与学校的美术教学实际情况尚有不 少差距。

教育目的应该体现学科特点,联系实际,准确明了,切实可行。本文认为,初中美术教育应 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说来,就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 别美等能力为主要目的。

原因如下:

应该看到,初中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这从近年来国 家对有关美术教育的师资培训、设施添置的投入不断加大可得到印证,这也令从事美术教育 的教师感到些许的欣慰。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 育作为首选,语、数、外等应试学科可谓是重中之重,是学生竭尽全力学习的内容。可以断 定,此种状况在相当的时间里不会改变。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 少人视作"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在这些人眼内,所谓美术教育的价值、功用,仅 仅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甚至连这样的程度都尚未达到。当然,也有极少数初中学校的极少 数班把美术学科作为"特色",但其办学目的直指升学,其教学目的与正常意义上的初中美 术教育目的不可同日而语,此应另当别论。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就在学校美术教育遭遇冷落的同时,整个社会对美的追求却是日甚一日 ,这种追求已浸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冷热相对,形成强烈反差,而初中美术教育就在 这样的无奈和夹缝中自得其乐地生存。

面对尴尬境况,要实施、完成《大纲》中提出的如此众多的教育目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 是学生的学,都很难与实际情况合拍。与其泛泛而谈地广提目的,不如实实在在地明确主要 方向,增强教与学的可操作性。

现行的教育模式,在西方已延续了数百年,在我国亦有百年以上历史,其间,各门学科的设 立,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都能体现三学科独特的存在价值。那么, 美术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它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又在哪里?这是决定教育目的的 一个重要问题。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认为,美术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并可锻炼、培养种种 非智力因素。这些人通常会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为例,说他既是艺术大师 ,又在物理、医学方面有所建树;并还会把爱因斯坦擅拉小提琴作为佐证。殊不知,此说已 步入误区,其错误就在于忽略了美术学科的特点,用各门学科的共性来取代美术学科的个性 。试问,现代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哪一门学科不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智力?有哪一门学科不 需要具备非智力因素?

相信每一位从事初中美术教育实践的教师都有如此经验;绝大多数主课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 ,其美术学习成绩也不错;反之,一些美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却不一定是全面发展的学 生。我们大家还都知道,各级各类美术院校及美术专业每年在招收学生时,其文化考试分数 线之低,总能令人瞠目结舌。这种局面的形成已非一年半载,以至于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某学生学习成绩不佳,报考理想学校无望,便在临考之前求助于美术教师,看能否帮忙突 击辅导一下,且到美术门类的学校试试,觉得那里是可以投机一把地方。

以上种种现象从不同的侧面说明:美术学科对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并没有 什么超乎寻常的作用,事实上,这也是美术学科的主要价值所在。

据说,在美术专业入学文化考试的分数线问题上曾有过争论,结果大概不了了之。不管怎么 说,为了开发大脑的左半球,却导致大脑右半球的萎缩,总是令人遗憾的事。

自有美术教育以来,中外学者在研究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儿 童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从涂鸦期到写实期的转变。研究表明,十三岁到十五岁的 少年儿童,由于心理发育的原因,绝大多数人会进入一个被称之为"高原期"的阶段,在这 个阶段,儿童对自己的绘画自惭形秽,不断产生抑制情绪,进而丧失了动手作画的兴趣。这 时候,学生对美术作业取的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很少有积极的参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甚至 不能完成作业,更有极个别学生出现抵触、厌恶的情绪。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 或多或少都曾遇到这等情况,不少教师经过努力,想改变或者改善这样的局面,但总是收效 甚 微,究其原因,就是违背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规律。规律之所以叫规律,就是不以人的主观 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一定要初中学生完成相当数量的美术作业,特别是绘画作业,非但 不能达到目的,相反,只会增加教师和学生彼此的痛苦,得不偿失。顺应规律,才是明智的选择。

根据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整个初中阶段从六年级至九年级,四年共有一百四十 四节课时可用于美术科目的学习。对应《大纲》规定的各种目的,极其有限的课时愈显微不 足道。面对众多教育目的,其他姑且不论,仅"双基"教学而言,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何为基础知识?何为基本技能?"双基"要达到何种程度?《大纲》没有明确界定。从我们所 能看到的教材中,都包括有绘画、工艺设计与雕塑三大板块,具体区分,各板块又都包含了 大量内容。就以基本技能而言,视觉艺术的不同种类何止数十种。倘若有位精通各种技法的 教师,光是将这些技能讲解,演示一遍,一百多课时不知够用否?更惶论让学生"较熟练地 "掌握某一种技能了。美术课上,比比皆是的状况往往是学生将教材工具铺陈开来,还没动 手涂抹几下,下课铃声已响,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操作的连贯性或多或少地打了折扣。 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这是素质教育的初衷,也是现代教育的目标。曾几何 时,家长热衷于送孩子参加各类美术学习班,潜意识中或许还希望孩子能出息成美术专门人 才。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不可能、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专职画家。在物质 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要求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能培养出具有审美意识和能 力的社会成员。哪怕他们画不好一根线条,涂不好一块颜色。

在新的世纪,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必然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审美的要素,可 以这样讲,感受美,鉴赏美,审视美的能力,是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育应以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为主要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学目标指向审美能力,并不排斥诸如"双基"、"观察"、想象、创 造"等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理顺其中的主从关系。在众多关系中,审美能力是纲!其他能力是目,纲举才能目张;审美能力是皮,其他能力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论是 绘画、工艺或雕塑的教学,只不过是提高审美能力的载体,诸等能力的培养应当视为达到审 美目的的手段和媒介。其实,仔细想想,即使在专业性极强的美术院校,学生在具备了一定 的美术能力后,他们制作出来的各类美术作品,还不是为了表达其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和审 美价值么?

教育目的的调整当会增强美术教学的可操作性。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教学内容应向欣赏部分 倾斜,要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美的规律的基础知识、在八、九年级,可以完 整地学习史外美术史,结合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必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当前的美术评价,过多地看重学生的技能,其实应该淡化技能方面的要求。教育以审美为目 的,令美术成绩的评定也有了一个抓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绘画作业不再是评价的唯一 依据,考核可以更多地以试卷形式进行。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

美术是一种艺术,对人的影响很大。人文素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素质,它需要以人为中心,所关注的是人的品质及其与社会的联系。将人文素养融入初中美术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同时可以改善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与人本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大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注,初中美术教学逐渐受到重视。通过研究初中美术可以发现,它对学生的约束较小,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克服学生焦躁的毛病。尽管大多数初中的美术教学融入了人文素养教学,但其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中缺少人文素养的体现。初中美术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性与创新性,而一些初中美术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将美术的教学目标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相统一,认为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绘画知识。这种错误思想影响了人文素养在初中美术中的体现。第二,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文素养培养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部分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依然采用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如,在最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美术赏析课程中,一些教师采用讲解的方式教学,没有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体会,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教学评价缺少人文素养的体现。一些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评价难以体现学生在学习的地位,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绘画情况评价,没有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降低了人文素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

1.加强师生互动素质教育改革要求

教师主动拉近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认可学生、尊重学生。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体现人文素养的培养,就要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只要在适当时候给予学生引导,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即可。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师生互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经常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与讨论中。在美术赏析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如,在欣赏凡•高的《自画像》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凡•高的自画像只有一部分?”给予学生一定的讨论空间,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由于缺少束缚,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人文素养的作用也会在这种情况下逐渐显露出来。

2.创新教材内容

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通过研究初中美术教材可以发现,其内容依然较为理论化,加上美术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不相符的情况。为突出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就要避免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教学,教师应创新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如,在画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外界的环境,然后将自己看到的内容画下来,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一些符合当时气氛的音乐等,以便刺激学生的感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秋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景色,并播放与秋天相关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绘画,不要限制学生的创作内容,要让学生自由想象。

3.应用新型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要求的变化,初中美术教学产生了不同的要求。为开展好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教师要注意新型教学手段的应用,打破原有教学方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束缚。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设备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美术创作相关的影视资料或图片。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与山有关的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山脚或山顶观看,让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融入作品,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很多新的启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审美能力,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的效果,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重点。做到这几点有助于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结语

尽管大部分初中美术教学已经融入了人文素养教学,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开展好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需要从加强师生互动开始,创新教材内容,应用新型教学手段,加强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丽群.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策略探究.美术教育研究,2012(10).

[2]王晓毅.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西部素质教育,2016(18).

初中美术教育论文篇8

初等教育学院是北京市一所培养小学教师的学院。除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之外,学院还招收“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中文、英语、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方向)、“初等教育学”(初等教育基本理论、生命发展与德育、儿童心理发展与辅导、小学教师教育等方向)和“美术学”(油画、美术史方向)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和“小学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除此之外,还在全国率先招收“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专门为国家培养专业化的少先队辅导员,并在“教师教育研究”二级学科下招收“小学教师教育”博士研究生。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是首都师范大学重点专业和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2007年首批入选国家特色专业,曾连续三届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连续两届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

初等教育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对小学教育颇有研究的师资队伍。学院设有“初等教育研究所”、“科技教育中心”、“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初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微尺度功能材料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多次承担国家和北京市重大课题。目前,初等教育学院在校本科生1602人,研究生139人,是国内小学教师教育领域中拥有三个办学层次的学院。建院十五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为首都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艺术类专业设置:

初等教育学院设有2个艺术类专业:美术学(小学教育)(师范)、音乐学(小学教育)(师范)。

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功底和基本技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能从事教育科研的教育工作者。毕业学生具有主教美术或音乐课程教学专长,同时能够兼任其它课程教学。

美术学(小学教育)(师范)开设的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速写、简笔画、中国画、设计与应用、素描人像人体、油画人像人体、中国人物画、实用美术、电脑美术、中外美术史、小学美术教学论、儿童少年卫生学、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等。

音乐学(小学教育)(师范)开设的主要课程: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