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比赛教学法论文8篇

时间:2022-03-30 05:21:25

比赛教学法论文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1

关键词:足球 三段教学模式 效果

1 引言

随着社会文明和时代的发展,足球之类的球类体育项目在人群中的普及和爱好程度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在高等学校里,足球更是一种大学生挚爱甚至于追求的体育项目。对大学生的足球教学讲究的是效果,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保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因此,探索足球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三段式足球教学模式概述

三段式足球教学模式,是把足球运动主要组成部分,足球技术、足球竞赛规则、足球比赛纳入到高校足球课堂教学中,把一学年教学分为不等长的三段,分别进行足球技术教学,足球竞赛规则教学和足球比赛教学,以各种形式的比赛、各类足球文化、知识贯穿始终的新的教学模式。在三段式足球教学中,足球文化知识教育是核心,足球比赛为平台,足球技术教学和竞赛规则教学,服务于足球比赛教学。在课时分配上,一个学年里技术教学10个课时左右,规则教学10个课时左右,比赛教学40个课时左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用足球文化、知识指导足球实践的教学原则,强调对足球运动精神内涵的宣传。三段式足球教学的目的,应立足于高等教育以及足球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服务于学校体育总目标。为了便于指导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方向指导性。三段式足球教学的目的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和普及足球运动;维护足球运动在高校的健康发展,促进足球运动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三段式足球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学年教学目标和阶段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是:①使大学生习惯足球比赛的氛围;②使大学生个体具备踢业余足球比赛的自信与经验;③以教学班为基础的足球队具备踢校内比赛的能力,有一定的凝聚力,使球队在学生毕业前不会解散。教学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技术教学阶段、规则教学阶段、比赛教学阶段。技术阶段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掌握肢体运动原理、足球技术原理、处理球的原则等理论知识;②使学生了解提高足球技能所需的身、心、智等条件,掌握提高足球技能的方法、步骤;③使学生养成在对抗情况下从容处理球的习惯。足球竞赛规则阶段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理解并能在比赛中识别可被判罚直接任意球的十种犯规行为,了解应被警告、罚令出场的行为;②使学生理解并能在比赛中识别可被判罚间接任意球的危险动作、阻挡、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了解可被判罚间接任意球的守门员的四种犯规;③能准确掌握对越位的判罚依据;④能利用规则解决比赛中的争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⑤养成尊重裁判,尊重规则的习惯。比赛阶段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对足球比赛具有正确而全面的认知,具备阅读比赛、反省自我的能力,树立明确的活动目的;②使学生体验3人、5人、11人等不同形式的足球比赛;③使学生了解11人足球比赛的阵型、攻防原则;④建立班级代表队,并能在课外时间组织和开展足球比赛。

3 三段式教学模式具体教学内容及组织

技术教学阶段的内容有足球技术理论知识、足球专项身体素质、足球基本技术。包括:①理论方面有足球技术在足球比赛中的地位与作用;身心素质与足球技术之间的关系;肢体运动原理、技术动作原理、力学原理;处理球应遵循的原则等。②专项身体素质有身体素质各方面在足球比赛中的地位与作用;发展身体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的原理与方法;怎样结合自身身体条件满足比赛对抗的要求;专项身体素质练习。③踢球、停球、运球的方式、方法;练习方法等。足球竞赛规则教学阶段的内容为足球竞赛规则,包括:规则精神、规则各章节内容、裁判法等。足球比赛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有对足球比赛的认知、不同形式的足球比赛实践、11人足球比赛。包括:足球比赛的功能、作用与意义;足球比赛的阵型;攻防的基本原则;3人、5人、11人足球比赛等。在三段式教学模式中,遵守理论教学溶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溶于活动中的教学原则。突出教学的育人功能。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足球运动各种显性、隐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想教育,力争创造一个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教学环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以情景教学,综合运用讲解法、示范法、纠错法、练习法等,灵活安排教学顺序。在技术教学阶段,注重用理论来引导教学,启发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讲解法、示范法、纠错法、练习法、区别对待法,针对学生个体出现的情况即时讲解,结合实情实景对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教。这样就使学生在练习技术的时候,更具主体性。在练习过程中易达到脑体结合的境界。在竞赛规则教学阶段采用讲解法、示范法、情节教学法,以期做到让学生理解和准确把握各规则条文的概念。在比赛教学阶段,采用讲授法、模拟演练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具体事例对学生实施教育。目前,足球运动最深入人心的是11人比赛,11人足球比赛场地大,人数多,时间长。比赛虽然形势简单,但过程复杂多变,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多,比赛内容丰富多彩。无论是球员还是球队,都具有几乎是无限的进步空间。无论是11人还是其他形式的足球比赛,可开发和挖掘的显性以及隐性的功能数不胜数。如娱乐功能、强身健体功能、教化功能、健全人的学习能力的功能、发展人社会交往能力的功能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以团队对抗为核心的足球比赛,对常年投身其中的人影响巨大。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较好的发挥了足球比赛的各项功能。

4 三段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分析

本文采用观察法获取足球校队的同时、同场地,参加传统教学和三段式教学学生各种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三段式教学模式在学生参与度、身体活动密度、强度等方面提高明显。采用的统计方法为,将全年分为教学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占两个学期各5次课;课堂教学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以秒表为工具,分别对学生活动时间和活动形式进行统计。通过观察可觉察出学生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差异明显。另外,本文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足球校队作为教学实验对象,经过一学年的学习,该校队的学生比赛能力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对比赛的心理适应能力、身体活动适应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相互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改善,足球校队是由年级中的各班组建,每个班参加选拔人数约占学生总人数的50%。相互间开展课外足球比赛6场,与校外其它球队比赛4场。比赛过程反映出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足球运动的文化与精神,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足球思想,并能指导自己的足球实践。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安全意识,社会交往能力,所有比赛均在友好、安全的气氛下开展,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实验表明三段式教学为足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于跃.略论足球技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2]乌扎提.普通高校足球教学训练方法探析[J].新西部,2008,(08).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教学比赛

论文摘要:根据“领会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对教学与比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如何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方向的主流,为推动和适应民族地区素质教育顺利进行,改革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

一、“领会教学法”教学的核心内容

“领会教学法”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比赛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战术、规则和裁判法。通过领会教学,以“比赛”过渡到“技巧演示”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效果。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比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学生对教学比赛有极大的热情,利用好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对搞好教学工作非常有利。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这种积极性,强调比赛必须要有基本技术,战术作保证,并且要掌握基本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参加比赛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一次成功的助攻、快攻、三分远投和运球过人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会比赛的乐趣,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并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4·3%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促进他们学习基本技术,这是教师进行基本技术教学的最好时机。

(三)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基本的战术配合。参加比赛除了掌握基本的技术以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战术配合,学生通过配合完成一次攻防战术并获得成功,这其中的乐趣是仅靠个人能力获得局部成功无法比拟的。通过集体配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得教学比赛充满了乐趣。.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5·7%的学生认为,比赛有助于他们对战术配合的理解和掌握,有些战术练习的跑位、传球是基本固定的,只有在比赛中才能深刻体会掌握跑位、传球时机的重要性,才懂得如何去运用所学的战术进行配合,什么时候起动、什么时候运球、什么时候传球及如何跑位等是进行成功战术配合的核心,仅依靠练习是不够的,必须在比赛中去实践、去领会、去掌握。

(四)教学比赛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本文研究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打过篮球,更不用说参加篮球比赛,他们对规则和裁判法了解的并不多。实践已经证明,8学时的理论讲授和对规则条文的死记硬背是无法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只有通过比赛和裁判实习,结合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才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的一般规则和裁判方法。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使他们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三、教学比赛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篮球教学比赛只是一种手段,主要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并渴望掌握基本的技术、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这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有责任在此基础上努力钻研业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比赛分析能帮助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教学比赛既然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就有必要对教学比赛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通过对篮球教学比赛的进攻、防守和攻守转换这三种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下次课的教学方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比赛分析必须围绕教学进行。

(二)教学比赛指导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教学比赛进行指导,不论是战术还是技术,必须在比赛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和指导所学的技、战术内容,必须想办法贯彻到教学比赛中去。否则,就失去了教学比赛的意义。

(三)教学比赛能促使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辅修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技、战术,了解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还必须掌握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篮球教学。因此,使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和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时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学生也无法在一、二次教学课中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战术,必须进行课外练习。在教学课中,教师不但要会讲解、示范,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为什么这样学,使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1·4%的同学认为教学比赛能促使他们去进行课外练习,利用学生对教学比赛的积极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练习作业,使学生尽快掌握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相当大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基本掌握脚步移动,双手胸前传球、罚球、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跳投技术、行进间不同方法的投篮技术,掌握和理解两三人之间的局部战术配合及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教学比赛能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议。在篮球辅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技术动作原理和战术配合要求并进行适当的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比赛来领会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裘文.园艺植物组织培养[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2] 冯天哲,余舒.养花解疑10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孙可群,张应麟,龙雅宜,等.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学校体育;球类教学;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6-0082-03

Application of game theory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ball games

DAI K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6,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form current modes of teaching of college ball games which are lacking in specific application type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 author, proposed to apply game theory 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ball games, to redesign teaching modes, teaching content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college ball game classes by applying game theory to such basic concepts as people, behaviors, information and strategies, to turn ball game teaching process into game theory practice process, whereas 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initia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gaming of ball game competitions, boost student’s participation, competition,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gaming and operation abilities, fully exert the functions of ball game teaching with distinctive gam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humanistic qualiti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eaching of college ball game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teaching of ball games;game theory

1球类教学的博弈论特征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直译为“游戏理论”(Games Theory),是研究具有竞争性活动的理论和方法,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1]。博弈论指个人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规则约束下[2],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选择行为策略加以实施并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型博弈和非合作(竞争)型博弈。合作博弈,指人们达成合作而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问题;非合作博弈,指人们在利益相互冲突的局势中如何确定决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即策略选择问题[3]。

体育中的博弈,较早的实例是田忌赛马,随后是围棋策略的记载。关于现代体育策略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有大量文献,最著名的当属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袁伟民《运用哲学武器过关夺隘》和伍绍祖的《谈谈学哲学》等,这些虽不是博弈论专著,但都从哲学高度上去研究有关胜、负的策略问题。从竞技运动的历史发展上看,其起源之一为游戏,它的本质属性为游戏。因此美国学者休密茨说:“竞技运动从根本上讲是游戏的延长,它的基础在于游戏。它的主要价值是从游戏中派生出来的。”

球类竞赛一般具有以下4个特征:

第一,规则。参与者在竞赛过程中必须按规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按什么次序做,在什么时间结束以及犯规的处罚等等。第二,结果。所有的比赛项目都有胜、负、平或有所得等等,其结果能用正、负或根据规则评出多少分数等。第三,策略。参与者的开始、过程、结果等各环节都必根据比赛进程制定、修订不同的战略战术以达到目的。第四,相互依存。在所有项目的竞赛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得到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身策略的选择,同时还取决于对方的策略选择[4]。

球类竞赛的特征完全满足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即人是理性的,所谓理性的人是指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研究的就是理性的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的选择。球类课教学具有博弈论的特征,因此,可用博弈论指导球类课教学。高校球类教学考核,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希望自己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希望能得到理想的成绩,假设考核能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均存在或竞争或合作的博弈关系,组成博弈体系。从这个角度说,教学考核的过程也是博弈论实践的过程,球类竞赛具有博弈的本质,球类竞赛的过程就是博弈论实践的过程。

2球类教学模式的博弈论设计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充当的是为“参与人”提供喜欢和有兴趣的球类比赛博弈方式,为学生“行为”制定博弈规则,给学生提供参加博弈的机会。现代竞技球类比赛规则,对参与者身体承受的运动负荷、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主要适用于竞技运动发展,脱离了球类运动初期娱乐和健身的目的。所以高校球类教学不能完全运用现在竞技球类比赛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改造竞技球类比赛方法,充分体现这些运动的游戏本质[5],减少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则,降低比赛难度,达到学生既喜欢又很容易参与比赛的目的,如篮球半场和足球小场地比赛等。在此阶段,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术教学为参与比赛做准备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博弈认知和进行遵守规则、锻炼自谦、尊他向上、提高自身价值等教育。

设计公平、合理的博弈规则,为学生参与博弈提供准确信息。以某班28人,进行4对4半场篮球比赛为例,首先对学生篮球技能进行综合测试,按水平分为高级、中高级、中级、初级4组,每组7人。教师运用蛇型排列方法组队,根据学生参加比赛需要,设计不同水平、不同位置、技术、教学内容的菜单,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位置和今后比赛中要使用的实用技能,如篮球的中锋、前锋等等。采用针对性强、有效提高比赛水平的教学方法,在具备参加比赛能力后,各组进行单循环比赛,使学生充分了解队友和对手,比赛结束后各队根据比赛结果调整实力过强或过弱的队,使各队比赛水平更加接近。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博弈论的实践教育,总结博弈在比赛中的经验,同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以及友好相处的教育。

战略是博弈理论的核心问题,每个参与比赛团队组队后,在充分了解比赛规则和本队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以理性行事,采用最优反应战略,力争在比赛中获胜。最优反应战略,就是在其他参与者战略已知或可预测的条件下,给参与者带来最大收益的战略。首先,教师根据每个队的特点设计各种战术、教学内容等供学生选择,每个队为了共同利益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交流个人在比赛中运用技能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精神,在比赛中逐步完善提高整体技能水平,促进队友之间情感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其次,组织单循环比赛,每个队成绩作为学生体育课的考核成绩主要依据。第三,教师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对本队和对手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用谋略打球,制定参加比赛的最佳策略,不断提高每个队的比赛能力,战胜对手,获得优异比赛成绩。这个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拼搏、坚强意志品质、团结合作、抗打击能力的教育。

3球类教学结果的博弈论分析

1)教学过程。

传统球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技术理论和运作规范化,大部分时间用在单一动作重复练习上,练习方法枯燥,把非周期性特点突出的球类运动变成周期性运动。教学手段主要采用集体统一练习,没考虑现在大学生球类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对学习技术要求不一样的现状,缺乏对学生参加比赛的针对性。教学比赛采用竞技运动方法繁杂难行,比赛过程失误多,进行不连惯,游戏性不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进入比赛中[6]。没有比赛的球类教学不能进行博弈论实践运用,是现在高校球类教学缺少具体应用型人文教育模式的主要原因。

新的教学模式,采用蛇型排列分队,给学生选择队友和交换队友的机会。这种组队方法,各队技能水平相当,所取利益相等,这样,博弈比赛不可预知胜负,比赛进行中攻守平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技能、体能、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拼搏精神和意识。比赛前,教师用菜单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技术、战术内容,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有效地消除学生对球类课厌倦与抵触情绪,把集体练习改变为小团体练习,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赛中,每堂课分别对个人和各队教授一招战胜对手的博弈计谋,使双方对抗激烈,提高教学的博弈效果。同时,始终进行遵守体育道德和博弈规则的教育,对违反规则和道德的行为及时纠正,提高承受比赛失败和委屈的心理素质。新教学模式,使博弈规则游戏化、对待对手人性化、与人相处和谐化,有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群体价值取向,使球类比赛丰富多彩,使学生很快具备参加博弈比赛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文教育的基础,可以促进学生溶入社会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考核方法。

以比赛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法,放弃了学生单独考核评价的传统方法,代之为小团队集体考核方法,如团体比赛第1名,所有成员成绩获优;团体比赛第2名,所有成员成绩获良,依次类推用这样方法详定考核成绩。

首先,小团体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有团队的赢和输,获胜的团队获得积分,而没有获胜的团队没有积分,所以说这个博弈是“零和博弈”(双方利益之和为零),对每个团队来说,战胜对方都是唯一的选择。

其次,每个团队内部的成员之间,如果没有竞赛的存在,他们可以选择协作,也可以选择不协作,此时可以表示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协作可以使双方感受球类运动的乐趣,但不协作,双方也没什么损失;但由于有比赛的存在,此时的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协作可以使双方在比赛中发挥特长,从而战胜对手,进而获得理想的考核成绩。所以,以小团队比赛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竞争,自发的相互协作的精神。考核评价的功能通过以上阐述和分析,可以看出,考核评价的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考核评价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的好坏。考核评价应该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评价,应该淡化考评的选拔、甄别功能,强化检验、反馈、必要的约束和激励的综合功能,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结论

根据球类运动作为一种博弈特点突出的运动项目,应用博弈理论对高校体育球类教学进行改革,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应用博弈理论,充分体现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适当的选择空间,针对球队的不同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体会球类运动的拼搏精神,以及团队合作和竞争的含义,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发挥体育教学作为人文教育的功能,考核评价从评价个人改为评价团体,具有创新意义。本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提高球类运动技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Roger A McCain. 博弈论战略分析入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罗智波,陈文胜. 论博弈论在体育比赛中的运用[J].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433-435.

[3] 余良华,魏旭波,周智杰. 体育与博弈论的关系[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5):23-25.

[4] 王成夫. 试论体育博弈论的理论基础[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3):16-18.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 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 体育教学 比赛教学法

1.引言

比赛教学法是在比赛条件下,按统一的比赛规则和一定的强度来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最优化的衡量标准是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统一。羽毛球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在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运用比赛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和掌握技战术及运用所学技能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教学效果,而普通高校传统的羽毛球选项课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过多过繁,教学重点偏重于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使得有限的教学时间花在枯燥、重复的技术动作练习环节上。因此,必须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中采用“比赛教学法”,把教学比赛运用于教学的主要环节,从而提高羽毛球课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我们倡导“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今天,科学合理地运用“比赛教学法”,将会为羽毛球选项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比赛教学法运用到普通高校羽毛球课教学中,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战术水平,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和班级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道德意志品质及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广州医学院2009级选择羽毛球为选项课的60名男女生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个组,实验组30名,对照组30名。两组学生教学进度、授课时数、场地器材等条件均相同。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结束后向两组学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率100%。

2.2.2统计分析法

运用SPSS13.0对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技术评定和达标成绩运用统计学T-检验法。

2.2.3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比较、类比等逻辑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

2.2.4实验法

2.2.4.1实验条件的控制在实验过程中对场地、学时等外部条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控制。

2.2.4.2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采用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运用比赛教学法。“比赛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师的主导控制下,对学生采用“比赛”游戏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传统教学法”指: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战术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师采用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学生再练习或边讲解边练习为主的教学法。

3.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基本技术进行了技术评定和达标测试,测试内容是:自垫球,20个及格,40个满分。发球,在发球区连续发10个后场高远球,每球技评5分,落点5分。高远球对拉,由学生隔网对拉高远球练习(尽量到位),考生站在双打发球底线附近,10个球及格,30个球满分,数量和技评各占本项考试分数的50%。

3.1实验结果

采用以比赛为主的教学方法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实验组和参照组的同学在技术水平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组的技术评定和达标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3.2结果分析

3.2.1“比赛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以比赛为主的教学方法比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上羽毛球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结果表明:有86%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这种积极性,强调比赛必须有基本技术、战术作保证,并且要掌握基本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3.2.2“比赛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基本技术和战术,教学比赛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发挥得更好,体会比赛的乐趣,就会认真地学习基本技术。结果表明:有89.2%的学生认为,比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技术的掌握和对战术的理解。

3.2.3“比赛教学法”能促使学生基本掌握羽毛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羽毛球比赛有相当严格的竞赛规则,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学过羽毛球,更不用说参加比赛,他们对竞赛规则和裁判知识了解不多。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尽快掌握和理解羽毛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比赛和裁判。实习结果表明:88.9%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使他们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羽毛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3.2.4“比赛教学法”可以满足他们表达思维和认识的情感需要。教学中的比赛、交流等活动正是利用学生的这种思维和认识水平,发挥其潜在能力的过程,使他们在比赛时全神贯注,思维敏捷、超水平发挥技战术,通过比赛获得愉和满足感。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比赛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确实优于常规的传统教学法。

4.1.2普通高校采用“比赛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并能强化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羽毛球技战术,提高技战术水平。

4.1.3采用“比赛教学法”能促使学生基本掌握羽毛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4.1.4比赛教学法运用到普通高校羽毛球课教学中,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巩固和提高学生羽毛球技能与战术水平、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和班级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2建议

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采用“比赛教学法”,学习基本技术之后,要尽量多的设计以比赛比赛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促进技术和战术的学习与巩固,提高学生的比赛、裁判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在教学比赛中学生能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精神激励,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增进学生们的友谊。综上所述,“比赛教学法”在高校羽毛球课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建议可在普通高校其它体育项目中引进“比赛教学法”,并进一步推广到其它体育教学当中去,不断提升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羽毛球选项课运用比赛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10.

[2]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2008.6.

[3]傅承智.体育基础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师范生;技能竞赛;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1]。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2]。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

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2010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首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问题。过去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只开设《教材教法》方面的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过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现在有的更名为《语文教育学》,实际上讲得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弥补学生在从教实践方面的不足,我系曾开设了《普通话教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后来修改教学计划,又将上述两门课取消,新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职业技能》课包括普通话、书法和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

,每周三节共54课时。毫无疑问,《教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但课时是否太少,普通话、书法、课件制作各占18课时是否合理,还有应当放在第几个学期开更科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反映这门课的课时偏少,有必要将《普通话教程》和《演讲与口才》作为选修课加以恢复。

其次,竞赛内容的再拓展问题。就竞赛内容来说,还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只进行书法、课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中文系毕业生将来当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作文,有的还要指导学校文学社,写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写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江西省写作学会举办的“大学生写作比赛”。除了比赛内容的拓展,赛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课件比赛,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要重视把课件建立在网络上。赛后可模仿网络聊天室进行设计,如利用网络聊天室的“大厅”和“独立窗口”进行研讨,发表意见。“大厅”供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独立窗口”供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同时打开浏览窗口,调用网上资源供自己研究讨论用。或在课件中设置供网络笔谈的特殊交流版块,如供表达的写作板,供别人发表意见的意见板等。

再次,竞赛形式的多样化问题。现在的师范生技能比赛,大多围绕“三字一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来进行,其基本内容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在竞赛形式上长期不加变化,会使学生感到缺乏新鲜感,兴趣会渐渐消失。特别是已经参加过这类比赛又拿过名次奖项的学生,兴趣会更差。因此,如何将竞赛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成为摆在举办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如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从举办单纯的演讲比赛进到辩论赛、擂台赛,形式就更吸引人。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还可以在奖励机制上作点文章,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加大奖励。如西南大学举行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四名学生可公派出国学习一学期。[3]这种奖励形式的比赛,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可以考虑与重点中学或相关企业合办比赛。

最后,赛后的总结与反思问题。竞赛的目的在于提高水平,不是为竞赛而竞赛,因此必须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反思存在的不足。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比赛后他们总结了活动开展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板书检测、普通话检测和从教综合检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得非常具体,并就这三方面提出了“今后在开展教育教学的相关建议”[4]。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和反思不足,专业技能竞赛必将在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师范学子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传佳绩[eb/ol]./index.asp,2010-12-7.

[2]关于举办第一届湖北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的通知[z].湖北省教育厅鄂教高[2010]20号文件.

[3]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四名学生可公派出国学习一学期[eb/ol]./,2009-11-3.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技能竞赛;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2010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首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问题。过去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只开设《教材教法》方面的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过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现在有的更名为《语文教育学》,实际上讲得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弥补学生在从教实践方面的不足,我系曾开设了《普通话教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后来修改教学计划,又将上述两门课取消,新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职业技能》课包括普通话、书法和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每周三节共54课时。毫无疑问,《教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但课时是否太少,普通话、书法、课件制作各占18课时是否合理,还有应当放在第几个学期开更科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反映这门课的课时偏少,有必要将《普通话教程》和《演讲与口才》作为选修课加以恢复。

其次,竞赛内容的再拓展问题。就竞赛内容来说,还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只进行书法、课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中文系毕业生将来当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作文,有的还要指导学校文学社,写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写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江西省写作学会举办的“大学生写作比赛”。除了比赛内容的拓展,赛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课件比赛,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要重视把课件建立在网络上。赛后可模仿网络聊天室进行设计,如利用网络聊天室的“大厅”和“独立窗口”进行研讨,发表意见。“大厅”供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独立窗口”供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同时打开浏览窗口,调用网上资源供自己研究讨论用。或在课件中设置供网络笔谈的特殊交流版块,如供表达的写作板,供别人发表意见的意见板等。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7

关键词:控制论;竞赛;学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74-03

如今,高校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课堂面授为主,强调理论的理解,忽视理论的应用,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研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探索有益的教学模式,以与时俱进地适应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

将控制论应用于在高校教学管理,以之为基础构建人才培养模式[1],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智能汽车竞赛是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所从事的主要综合赛事,也是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工科大赛。本文结合智能汽车竞赛活动[2],通过提出一种将“控制论”引入竞赛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及教学方案,推动高等院校电类专业的健康发展。

这种思路的基本原理是:在竞赛管理中引入控制论的基本原理,这些基本观点是:系统的观点,反馈的观点,调控的观点以及最优的观点。即把整个竞赛培养模式看做一个系统,把学生当做被控对象,通过目标设定,控制环节,执行环节,检测环节,建立控制系统模型,实现竞赛结果的最优化。

一、控制论与教学控制系统

1.控制论的基本原理。维纳于1948年提出了《控制论》,自此之后,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控制论的核心就是对整个系统实现最优化控制,通过将控制论引入到教学改革中以达到最佳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在控制论中,需要将控制设备进行组合,组建控制系统,进而实施对被控对象的反馈控制。

经由不断比对设定输入量与输出量差值的方法,借助反馈控制器作用,使得输出量逐渐地趋向于设定值,直至差值为零,反馈控制器的作用过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到,反馈控制系统通常有五个部件构成,它们的功能分别是:(1)比较器:用来比较输入量与输出量,并计算出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偏差。(2)控制装置:根据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偏差和控制策略得出控制量。(3)被控对象:指控制系统中需要进行控制的对象。(4)测量元件:检测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并将该信号输送至比较环节。

利用控制论思想研究教学活动的主体思路是:通过分析教学环节的各个过程,找到优势和不足;同时设定教学指标,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掌控,以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显然,通过实现控制论下的教学指导模式可以提高整体教学的质量[3]。

2.教学控制系统。控制论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4]主要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控制器就是教学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控制器具有约束性,鲁棒性。在控制论视角下,教学控制过程可以看成一个控制系统,由教师、学生、反馈、比较等主要环节组成,其教学反馈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1)教学目标:即教学要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由各学院协助教务处设定。

(2)信息反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一定方式将学生的教育结果进行采集,并输送至控制器环节。通常是由老师通过答疑、作业、问卷调查、测试等方法从学生群体中获取有关教学效果的信息。

(3)教师(控制器):教师通过接收来自比较器的差模信号,对学生进行教学调控。教师通过授课、布置作业、讲评等方式进行教学调控,引导学生到有吸引力的事物上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扰动:即由老师的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社会环境、学生的心理因素等引起的教学效果不确定。老师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可以抑制降低扰动发生的频率,提高教学效率。

(5)比较器:比较器的作用是获得反馈信息,并与教学目标进行比较,获得差值,并把差模信号传给控制器,通常是由系(教研室)执行。

根据上述原理,首先由教务处及学院制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从学生那里获取相应的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教学目标进行比较,及时有效的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在运用教学控制系统时必须确定教学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反馈要及时,反馈不及时会错过教学调控时机,也会影响教学成果。

教学控制系统建立的意义:从控制论的视角下进行分析教学过程,可让我们用更科学的观点量化的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参与过程的反省性,以循环控制思想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看待问题的方式达到循环过程的再认识[5,6],而不是过去粗放的、宏观的、定性的认识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控制论竞赛培养模式

组织自动化专业学生参加智能汽车竞赛,是培养该专业本科生综合能力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该竞赛全面涵盖了自动化专业教学大纲的主干课程系列;实施智能汽车竞赛,对改善自动化专业教与学两方面的效能都大有裨益。

为提高智能汽车竞赛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本文了一类将教学控制论的观点引入竞赛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竞赛管理控制体系来管理竞赛过程。

1.竞赛管理控制体系。竞赛管理控制体系就是依据反馈控制系统建立的,其示意图如图3所示。

竞赛质量控制环节是根据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节。通过学校、学院开设的“智能汽车设计与实践”选修课及相应的招新活动,最大限度地向同学们宣传竞赛及其所需技术知识,吸引学生参与竞赛初选,再经过训练、观察和比较进行复选,优秀者才能进入下一轮[7]。

2.智能汽车竞赛比较环节模块。将采集的智能汽车竞赛实际值与竞赛质量设定值进行比较,来发现智能汽车竞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智能汽车竞赛质量信息采集模块。信息采集模块是非常重要的。采集模块的功能就是及时采集竞赛过程的信息,为竞赛管理提供及时的信息。通过定时向学生发放竞赛信息采集表在上述管控体系中,被控对象是竞赛的进程。根据控制论对竞赛过程进行控制,通过比较环节的到竞赛质量实际值与设定值的偏差,通过竞赛质量控制环节和执行机构校正偏差,从而实现竞赛过程最优化。整个竞赛管理控制系统是由竞赛质量设定环节,竞赛质量控制环节,执行机构,竞赛质量信息采集环节构成。(1)智能汽车竞赛质量设定的确定。为了保证智能汽车竞赛的质量,学校、学院两级制定了一系列的竞赛质量标准:指导老师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参赛队员的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参赛单位的实验测试场地和经费支持。(2)智能汽车竞赛质量控制环,收集竞赛进程的信息。

2.智能汽车竞赛控制系统。智能汽车竞赛控制系统在教务处的指导下运行,教师、学生收集竞赛信息,并按照竞赛质量标准分析竞赛中发现的问题借助智能汽车竞赛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这种培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7―2013年以来,我校共获得“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特等奖2项,全国一等奖多项。实践证明,基于教学控制论的竞赛培养模式有利于检验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习惯养成,并提升其创新意识,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工科本科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参考文献,及时进行调控,实现竞赛结果最优化[8]。

对于智能汽车竞赛的参赛队员,他们必须学习《控制理论》、《控制系统》等自动化专业知识,这些知识点主要包括:PID控制算法及其参数自调整技术、模糊智能控制算法、稳定性与动态特性分析、数字离散控制系统设计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字电机技术等,综合利用这些方法来控制驱动电机及转向舵机,进而设计出可自主控制的智能车。随着竞赛的开展,参赛者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动化控制的核心理论和实用技术。

3.建立智能汽车竞赛控制体系的意义。在教学控制论的视角下,竞赛管理过程是一个可控系统,分析竞赛管理也就是分析一个反馈控制系统,因此会让我们用更科学的观点量化提高竞赛管理。建立竞赛管理控制系统是提高竞赛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提高竞赛质量有突出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9]。

三、结论

借助智能汽车竞赛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这种培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7―2013年以来,我校共获得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特等奖2项,全国一等奖多项。实践证明,基于教学控制论的竞赛培养模式有利于检验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习惯养成,并提升其创新意识,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工科本科生的能力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孟梅.控制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4):66-69.

[2]程磊,吴怀宇.结合智能汽车竞赛活动的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S2):116-119.

[3]赵丹梅.控制论视角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11(3):133-136.

[4]吴建国,控制论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Z].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5]杜锋.控制论系统观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S2):67-69.

[6]曹玉华,郭晓燕,高锐涛.“控制论系统观”视阀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203):134-136.

[7]于金霞.基于机器人竞赛的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J].计算机教育,2010,(19):58-60.

[8]曹科才,高翔.从智能车模竞赛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156-157.

[9]曾文波,劳有兰.搞好电子设计竞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22(1):61-62.

比赛教学法论文篇8

【关键词】创新教育 能力培养 数学建模

一、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概况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1992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目前该项赛事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数学竞赛。为了提高我校竞赛质量和水平,我校每年五月份都进行校内建模比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经过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校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优秀的建模指导教师和团队,每年在比赛中都会有好的表现。

二、数学建模竞赛分析

从广义的讲,数学建模就是利用数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生活等领域方面中的任何问题;从狭义的讲,数学建模就是对给定的问题建立数学公式作为模型,通过计算该问题答案。对历年出题及解题思路分析结果显示,题目往往存在着一题多解,方法融合,结果多样和学科交叉,题意开放,结果开放等特性;赛题水平主要体现了综合性、实用性等特点;比赛题目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工程设计、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生物医学和社会事业等七个大类;从解题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参赛者具备几何理论、组合概率、统计(回归)分析等各种数学方法。

三、数学建模过程分析

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在3天内完成竞赛题目,并以论文的形式提交。经过多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和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我们从实践中总结了数学建模竞赛的实战经验。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课题分析能力、数据搜集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章撰写能力、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种创造思维的过程,它要求参赛者先进行问题分析,建立相关模型,运用合理方法进行模型求解,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检验,最后撰写论文。首先,参赛者要充分阅读课题题目,认真分析条件和要求,明确目的后,要用数学的语言将问题描述出来;在分析过程中,为了方便模型的建立,需要提出必要的合理的假设;运用参赛者背景建立合理的模型,经过对方法进行灵敏度分析后,最后对结果进行阐述。在整个建模过程中要保证组内人员的平等地位,相互尊重,不能主观决断和武断评价,不要回避任何问题,要认真面对每一个问题,不要对交流失去信心。

四、数学建模培训模式探讨

一个参赛队伍要在参赛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参赛状态和竞技水平,就要有的放矢的做好培训工作。为了提高参赛者的竞赛意识,使参赛者养成时刻建模,思考严谨的建模习惯,我们认为在时间是否充裕的情况下,都要以讲带练,以练带讲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实践,即学生为主体,教师辅以讲解的培训方式。课程设置应该以理论教学、实践、实战相结合进行安排,理论教学阶段讲解某一方面的基础知识,实践阶段是及时将理论教学的内容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实战阶段是做3道以上相同或相似知识点的题目,通过比较模型的结果分析模型建立的思路是否与优秀模型相似,及时寻找到不足与差距,并及时更正提高。

当所有知识点都进行教学和实践实战后,为了使参赛者了解数学建模,了解数学模型的构成要素,这时需要参赛队伍阅读并讲解大量的优秀论文,这样不但能够使参赛者认真去学习和了解论文,也能通过听别人讲解而节约阅读其它文章的时间。经过2轮的讲解后,就要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竞赛,每轮要求每组学生做一道真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并以论文的形式提交,指导教师要认真批阅,并指出错误和修改方向。经过2轮的模拟后,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建模的流程,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自学,此时指导教师应该以答疑为主,认真讲解每组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数学建模竞赛前准备

为了以最佳状态迎接比赛,数学建模竞赛小组应该认真准备好每个知识点的写作流程、实现程序、备用方案,还要打下扎实的编程功底和快速学习能力。当面对新知识点时就能够快速以实战为目的的进行学习,进行分析和处理。此外,准备好建模论文的模板,这样就能快速的书写和答题;同时,我认为最应该准备好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以冷静的头脑面去审题,建模和分析求解,才能在小组有分歧的时候合理进行安排和取舍。

六、建模竞赛参赛安排

建模竞赛要求3天内,3个人完成一个课题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参赛队伍有统筹规划、联合协作的能力,就要安排好比赛的时间。我认为小组3个人应在2个小时内读懂并列出题目的条件和要求,经过讨论确定研究方案。如果有解题思路后,应该尽快完成,这样才能对模型进行改进和补充;如果没有解题思路后,要布置好谁负责学习新知识、谁负责寻找该知识的实现方案,谁负责查阅资料等等,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是紧张的3天时间里完成课题的模型建立和求解,以及论文撰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

七、建模竞赛论文书写技巧

数学建模论文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模型的表述要清楚准确,重点和要点突出。整个论文要包括题目、摘要、问题重述、问题分析、模型假设及说明、符号使用级说明、模型的准备、建立、求解和分析检验、模型的改进方向和评价,还要附上参考文献和相应的程序。要提高参赛者的写作水平,除了进行论文的研读外,应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每次实践,并认真按照论文要求进行撰写。指导教师要对每个参赛对的每篇论文进行点评,并要求参赛者及时修改,通过多次的指出后,参赛者就有了良好的写作思维和模式,这样就能够在比赛时沉着应对,以最好的状态进行参赛。

推荐期刊